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书法教育的作用

书法教育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7 16:11:41

书法教育的作用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艺术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魅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教学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受到美的熏陶,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得到丰富与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书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书法教学在中国教育当中一直占有主导的地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法教学一直是我们最先学习的内容。西周时期,书法就存在于“六艺”之中,指的是识字和书写。在秦朝时期文字被简化了,不但推进了当时的发展,还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方便。到了汉代的时候,文字的书写有了实用的价值,“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就概括了当时书法的重要性。

在现代,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学生的思想也在转变,其中包含了自主性思想和感性思维。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在依然有些落后,要想提高书法教学必须先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的教育。书法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为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爱国思想。书法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艺术结晶,学生的素质教育必然离不开文化的结晶。学生可以一边领会书法知识,一边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激发大学生的情怀。

二、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作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书法教学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辅助与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它以当今世界上使用面最广、历史最悠久的汉字为载体。其方块结构被世人认为是中国人的智商居世界之首的主要原因。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丰富的表现手法,为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和人民所称道。多少年来,无论是有素养的中国人还是诸多外国名流,多以据有几幅大家书作而倍感荣耀,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教学就是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塑造健康高雅的人品。人品即人的品格,既指道德修养,也指学识修养和人格。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着实是我们后学的楷模,诸如东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虞世南晚寝被中画腹;唐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等等,这些千古流传的佳话,对培育人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是生动的活教材。因此,在书法教学中,通过细析书家及其作品,便会使学生领会“书如其人”的艺术真谛,进而给学生这样一种启示:离开健康高雅的人品修养,单靠练艺,必入俗格,难成大器。从而达到鞭策学生求艺先求品,品艺双修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即使教师的能力再高,学生也不会接受,因为心不在这里。如果采取强行的态度,就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更严重的是逃课。所以书法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即热爱书法,进而更好地研究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以采用强硬的措施,或者是一些死板的规定。将应试教育的一套照搬到书法教学上,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书法的本质是要心无旁骛、凝神静思、专心的书写,体会到书法的本质。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书法课上进行,授课教师如果在黑板上写一个漂亮的字体,就会给予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自然教师的形象就会刻在学生的心中,以后书法课堂上的氛围我们可想而知。学生在老师的板书熏陶下培养着自己的情操,培养着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其次就是教师向学生的宣传。由于学习条件的影响,学生很少有时间将自己的精力停留在查找学习资料上面,这要就通过教师来向学生展示汉字的美丽。教师向学生揭示汉字的美感。通过专家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旦学习兴趣高涨到一定的程度,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求知欲也就增强。由此观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四、书法教学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中国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在教育体系中开展广泛的书法教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和提高书写技能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研究,探索书法教学的学科建设,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环节,以及课时、计划、大纲的设制都是教育改革的研究课题,也是书法界、教育界共同的历史使命。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2)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美术教育;

一、书法教育的现状与美术教育的关联性

1. 书法教育的现状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中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较高的文化价值。以往,在固有教育思维的影响下,书法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不足。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基于此,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渐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从2013年春季开始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1]。由此可见,书法教育的地位在不断上升。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书法课程的重视程度已经明显提高,但是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课程教学往往由学校的其他学科教师负责,而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书法的实际体验。部分教师的书法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过于追求学生书法技能水平的提升,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文化学习、掌握书法[2],这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师将书法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悟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传达的情感态度,则更有益于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

2. 书法与美术教育的关联性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段文字从艺术表现上谈论了书法和绘画的关系。其实中国古代的汉字就极具艺术性,如中国早期的象形文字,字形就像图画一样,包含美的元素。由此可见,书法和绘画在很早之前就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书法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美术形式。创作者运用特定的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等)创造性地书写汉字,可以表达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趣。创作者运用不同的书写技法、墨法和章法,会产生不同的形式美感。书法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时体现创造性、实践性,这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特征相似。同时,书法教学主要由临摹和创作两部分组成,这与美术教学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推动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将书法艺术融入美术教育,发挥二者的优势,更有利于现代美术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书法学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 有利于促进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美术教育都需要新鲜的血液,以适应时代的蓬勃发展。中国以往的美术基础教学方式以素描、水粉为主,追求具象而形似的绘画效果,美术教学较为理性,相对缺乏对学生自我意识与情感的培养。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美术教学体系,发挥二者的优势,能进一步促进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书法艺术历经不同朝代的变迁,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书法一直是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表达真实思想的艺术形式,是能表达传统文化意境和民族情操的艺术。将书法艺术的元素注入现代美术教育,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

2. 有利于学生理解美术基础知识,增强艺术表现力

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如篆书的“横平竖直”、隶书的“蚕头燕尾”、楷书的“外拓内擫”、行草的“笔断意连”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技法。教师在书法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点和线的感悟力,有利于学生对点、线、面等美术造型基本要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在笔墨技法上,书法与国画有很多相通之处。二者运用的工具相同,在笔墨表现上是一致的。书法注重笔法、章法、结体以及墨法,即运笔时的提按、平动、绞转,墨色的干湿浓淡,字体的间架结构,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留白,等等。这些技法都可以被运用于美术创作,丰富艺术表现手段。

3. 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增强文化自信

书法世界丰富多彩,不同字体有不同的特征和韵味,如,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等等。不同书法家的字也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的浑厚,有的古拙,有的庄重,有的柔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选择一种或多种字体临摹和创作,如,个性严谨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宝塔碑》和《九成宫醴泉铭》,个性活泼的学生可学习《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等。这有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艺术个性,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书法被认为是最抽象、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作品往往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碑帖风格也各不相同,不仅有常见的五大字体,而且有“瘦金书”“台阁体”“飞白书”等丰富的书体。每一个时期都有其正统的“官方字体”,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差异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书法,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体悟经典书法作品中书法家的真挚情感和人生态度。如,颜真卿《祭侄文稿》(图1)中的家国情怀、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放浪形骸、苏轼《寒食帖》中的豁达大度等,无不体现出艺术家的性格和精神品质。学生通过临习这些经典作品,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感受到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推动书法艺术融入美术教育的策略

1. 重视书法教学,推动书法艺术进入美术课堂

2011年,《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部分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开展受限,书法课程教学质量不佳,以致部分学生接触书法的机会较少,书写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书法教学不仅包括技法上的训练,而且渗透着德育、美育、素质教育。书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若不重视书法教育,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书法教育,重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要推动书法教学融入美术教学,学校可设置专门的书法基地,引进优秀的专业书法教师,以此提高书法教学质量。教师可结合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获得感悟,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创新课程设计,应用多平台教学方式

以往的书法技能训练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丧失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将书法和美术相结合,创新课程设计,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中国龙》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小篆的“龙”字,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再写出行书和草书的“龙”,告诉学生这是同一个字,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用图片展示龙身体的各个部位,与相应的动物形象展开对比,并用楷书写出课程的主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龙”字的演变过程,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书法鉴赏课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慕课教学方式,用动画模拟汉字的演变历程,以视频展示书法家的成长故事,如欧阳询“流连观碑”、颜真卿“拜师学书”等。这样,学生可从故事中感悟书法家的人格魅力,与书法作品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提升书法鉴赏能力和书写水平。

3. 开发书法特色校本课程,开展课外书法活动,营造书法学习氛围

目前中小学有指定的书法教材,但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个地区的每一名学生。为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开设书法特色课程,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除了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还可以在每个年级开展“一笔一画写人生”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每天的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从写好字、做好人入手提升道德修养。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各类书法教育特色活动,如书法现场比赛、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并在校园中展示名家经典楹联书法作品和师生书法作品,创设书法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3]。另外,学校可定期邀请书法专家学者到校为师生授课,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书写意识和能力。学校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设以书法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结语

将书法艺术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不仅能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元素,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美术教师在提升美术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多学习书法知识,巧妙推进书法与美术的整合,促进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弘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3)

关键词:高校素质 公共书法教学 教育作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36-02

在新的发展阶段内,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的问题。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全面转型的新时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这都对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一直是为国家输送高等人才的先进阵地,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越发重视素质教育。

一、公共书法教育对于高校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书法经过了不断完善和创新,更加深了书法艺术的内涵,体现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色。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的了解不同书法形式产生的具体原因,了解不同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书法所代表的文化情趣和社会价值也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的个人行为和观念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内在涵养,提升学生的外在气质。因此书法艺术的传承,也是我国历史与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其次,书法的不同形式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特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气节。比如颜体书法所体现出的深沉内敛、宽博宏伟,赵体书法显示出的华丽典雅、秀丽委婉,欧体书法显示出的森严法度、动静一体,等等,书法不仅能够养成学生独特的审美视角,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书法所传递出的信念和品质,从而塑造更加优秀的品质。

再次,学生想要在书法上有所提升和进步,需要付出日复一日的努力。艺术天赋固然重要,但是书法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不断重复、刻苦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刻苦的品格和不畏困难与失败的勇气,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中必要的素质品格。

二、高校开展公共书法教育时普遍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之中,书法艺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并不高,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书法,对这种传统文化形式也并没有兴趣。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仍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大部分时间内,学生都是在学校或者各种补习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相较于钢琴、美术等特长,书法并不是很好的加分项目,因此在升入大学之前,很少有学生了解和接触书法。不同学生的书法基础参差不齐,是导致高校书法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原因。

其次,很多高校并未对书法课程作出明确的定位,高校只是将书法艺术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考核方式上并不严格,因此很多学生并不重视书法课程,只是为了得到相应的学分才参加书法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认真,无法真正了解书法艺术的美感和价值。与之相对应,大部分高校的书法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书法教学资格,虽然有时可能会聘请一些比较出名的书法家进行讲座和教学,但是课时十分有限,无法起到长期渗透教育的效果。

另外,随着现代化移动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不再依赖传统的通信方式保持与其他人的联系,而是更多地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在课堂中,学生也不用再辛苦地做笔记,而是直接拷贝老师的PPT,这些变化都减少了实际的文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因而在大部分高校内,并没有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对公共书法教育质量的提升Ю戳撕艽蟮淖璋。

三、高校更好地开展公共书法教育的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为了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书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首先,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不同学生对书法不一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书法教育的内容,形成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书法艺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拥有一套独立的系统,但是在高校书法教育中,教师对书法知识的元素缺乏考虑,将各种知识糅杂在一起,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可以将书法教育分为书法文化、艺术、历史、书写技巧以及书法艺术作品赏析等几个部分,增强书法教育的专业性,只有对书法教育作出更加清晰明确的定位,才能进而提高学生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外,高校需要进一步开展多样化的书法活动,比如书法艺术讲座、书法比赛等,并将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更好地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另外,高校需要注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书法教育团队,解决书法教学人员的编制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书法教师的管理,形成全面教育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使书法教学人员更加认真负责的研究书法教育质量提升的相关事项。

书法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而会让很多学生产生距离感,很多学生认为书法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因此对书法学习并不感兴趣,导致高校的书法教育效果并不好。为了改变这种问题,教师在展开书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在书法教育中融合时代特色,保持书法艺术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特色。一来,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书法氛围的建设,扩大书法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在校园内展开书法周,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参加个人或是团体的书法艺术比赛,组织学生观看与书法艺术相关的影视作品,展开书法艺术交流讨论会议等。带动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兴趣。二来,书法教育团队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建设,将书法教育与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开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平台推送,与学生们共同分享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到相关的信息。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师生之间也可以在线展开讨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见解,向教师提出更多的教学创新建议。教师以可以通过慕课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书法知识,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的接受书法知识。另外,高校需要注意鼓励书法教育与其他的专业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实现书法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相互渗透,比如讲书法教育与美术、舞蹈等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挖掘新的创作题材。或者在文化产业等专业中开展书法艺术作品赏析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专业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书法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相关管理者和教学人员需要正视当前公共书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学生的主体特点,制定合理的书法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觉华.高校书法公选课教学初探――以欣赏角度领略书法结构之美[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2).

[2]李平,刘玉.强化素质教育,重视高校书法教学[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6).

[3]倪旭前.“技”与“理”结合的高职公共书法教学模式构想[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11(2).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4)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古代书学教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探讨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期构建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学科框架,推动书法教育从实用化向艺用化转变以及寻求书法启蒙教育的制度化途径。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 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写手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习李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古代书法教育包括家传、师授和官学这三种途径。家庭教育在古代书法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形态。古代书学蒙养教育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其不均衡性,在入“小学”之前的年龄层次,即当前的幼儿园阶段,表现尤为明显。首先,书学启蒙教育的受众面很小,仅限于家庭教育层面。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家传式书法教育受家族成员自身水平的制约,只有皇权、士大夫阶级和士人阶层的子孙才能够享受到这种特权。其次,书学启蒙教育的年龄参差不齐。较之家传式书法教育的早期化,师授式书法教育要待适龄才能开始,应该在“小学”前后,入学年龄明显滞后。再者,书学启蒙教育的官方认可度不高,呈游离状态。古代官学中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层次,未涉及“蒙学”这一级,这种初级教育大多是民间自发承办的,有私立的,也有宗族主办的,也有官办与公助结合的,当然谈不上制度保障,完全是出于需要目的的自觉行为。

古代的书学蒙养的涵盖面很广,与文字书写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是综合之学。而现代书法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和学科意义的概念,一般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不在义务教育之列的幼儿园,书法启蒙教育的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教学法、专门编定的教材,还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等,已然学科化和专门化。这些教育特征是古代书法启蒙教育所不具备的。

1.早期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时代要求

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就以切身经历强调及早从学的重要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清初教育家唐彪在几十年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与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对儿童尽早施教。认为三至八岁之间的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就可以通过识字关。

较之古代,当代学前教育已拥有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要做到书法启蒙教育早期化已经拥有了完备的物质平台和师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当前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起步可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

2.学科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必然趋势

书法作为独立学科的雏形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学内容中就有专门的书法教育,书法列入教学内容“六艺”中;汉代增设“书馆”;唐代国子监有“六学”,书学位列其中。西周“六艺”强调个体在礼乐(德行)、射御(军体)、书数(文理)等教育内容全方位的修养,源于古代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学科化进程还很不明确,习字需要依附于识字教育,从而作用于其他诸学,故书法本身还不具备其独立性。

而随着当代文化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非“六艺”“六学”所能涵盖。书法虽然还有在其他学科中的工具作用,同时依旧保留了书法的德育教化功能,却具备了更大的艺术价值取向,对于书法启蒙教育,不仅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还应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培养,增补书法史学、书法理论、古代文字、国学知识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待,使书法启蒙教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实现学科化成为可能。

3.艺用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终极目标

识字与习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习字对识字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古代书学教育的实用功能不言而喻。但“书法课”不同于“写字课”。 写字只是要求把字写规范、易识,而书法则包括写字、艺术、文化、审美的内容,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更是书法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办公无纸化,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急剧弱化,艺用性随之凸显出来。当前书法启蒙教育依旧存在较强的实用倾向,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书法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除了功用性,还承担着文化延续、艺术审美等职能,因此,突出其艺用性是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最终目标。

4.制度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传统官学中,没有基础教育“蒙学”这一级。汉代蒙养教育多行于宫廷或官宦家族,到唐宋才逐步推广到一般平民家庭中。但官方办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除宫廷皇家教育外,官方还无法建立初级的蒙学教育。如果说西周至两汉书法教育是制度化之上的自觉,那么,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就使书法教育彻底法制化了。从“籀书”“史书”“章程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一字体、书体的发展线索上,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强大干预。尤其科举制对书法教育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应试者书写能力的提高和书法人才的培养。

古人对书法教育制度化的要求与收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为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依旧适用。只有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之教育行政指令的干涉,书法教育才能在启蒙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种文教政策的干预从根本上来说又会远远胜过其他因素对书法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万应均.浅谈幼儿书法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2]董菱.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5)

【关键词】书法教育 语文教学 写字考核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42-01

2011 年 5 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了 2010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学生汉语能力、汉字书写能力正在退化。2011 年 8 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学生书写能力下降的背景和原因,以政府公文的形式,明确提出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但该文件只强调了要在义务教育段开设书法课,普通高中适当进行书法教育,却对中等职业学校只字未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所以本人觉得作为中职学校的书法教育也迫在眉睫。

一、在中职学校推行书法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中职学校学生的书写水平低。在对本校学生进行书法课教学中发现:七成以上的学生执笔方式不正确,八成左右学生的书写能力低下。就我校来看,个别学生书写算是工整,大部分人作业字迹无行无列,歪歪扭扭,难以辨认和批改,令教师非常头痛。

2.为应对就业,中职学生最需要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中职学校开设书法基础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有引导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做事沉稳认真、坚韧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像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写一手漂亮的字”对于专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为人师表的体现。

3.中等职业学校的书法教育缺位严重。 大多数中职学校存在领导不够重视、书法师资数量不足和水平较低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对书法不够重视,除了学前教育、工艺美术等专业开设书法课外,其他专业对学生的写字不作要求,更遑论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

4.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语文素养。在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除了能改善学生写字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语文素养。中国的书法讲究线条的浓淡粗细等变化,讲究书写内容与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讲究字体结构的章法布局,具有强烈的艺术色彩,所以在书法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有益的途径。增强中职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在语文教育中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书法教育方法

在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开设选修课,搞书法竞赛,用书法作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在此,本人将以语文教师和书法教师的双重身份,重点谈谈如何把书法教育渗入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方法

1.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加入一些书法欣赏的内容就美学层面看,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书法与文学有许多共通之处,把书法引入文学欣赏课,是可行的。很多古代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历经年代的考验而传承不朽,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是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的阅读教学中,将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书法的形式来展现,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2.将语文课中某一项内容作为写字课的基础作业完成,要求学生在作业时从开始到结束对字体的工整书写、版面整洁等要求合理到位,规范标准,促进学生对写字的重视,并纳入该项目的考核范围。

3.利用学校午读时间二十分钟让学生练字,选择《好字行天下》让学生作业练习,作为范字进行讲解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字形和结构,把字写正,并掌握练字的方法。给学生进行书写示范并分析其结构要点和临写要领,课后布置成作业,要求学生用楷书书写这些字词,这就让学生既练了字又加深了对生词的印象,一举两得。

4.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书法教学,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有关书法的语文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纪念馆、展览馆、各种标牌、广告、海报等等,增强学生用语文和书法的意识和时机,加强语文与生活中的书法紧密联系的纽带。

(二)书法教学与课程考核的结合

1.中职语文成绩本身就不是以卷面分数决定最终成绩的,加入卷面分不论学生内容做得好否,只要卷面字迹清楚、工整认真,或者字体漂亮的,可以根据情况加 2~5 分,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份额外的鼓励。

2.把语文平时成绩分为以下几项来考核:考勤和纪律为 10 分,作业上交情况 10 分,作文、朗读和背诵共 12 分、写字8 分。从中职一年级开始,坚持五个学期。当前学校都在采用学分制,提高学生平时成绩在总评分中的比重,而把写字计入语文平时成绩的办法,也给了学生练字的压力和动力。

3.课外布置写字作业,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诗句为主进行抄写,即练字又熟悉课文。把作业上交情况和得分记录下来,作为语文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专业的书法教学活动,专门为学生订购适合的字帖,以书法专业教材中(四大唐楷书为主)的基本教程或是古典诗词教程为主,进行书法教学,进行专门的书法成绩考核。

三、在中职学校开展教师书法教育的建议

在语文课中渗透书法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而且对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自身的书写水平和书法审美水准也是不够的,大批青年教师,很多是玩着电脑长大的一代,写字水平尤其需要提高。为保证这一策略能顺利实施,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6)

(一)大学教育所需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传承。我以为,缺乏书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是缺乏中国特色的教育,是缺乏传统甚至割裂历史的教育。我们不能漠视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缺陷。大学教育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抵制境外垃圾文化的侵蚀,弘扬民族文化方面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教育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门类,大学应将它变成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教育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育,需要多种协调方法,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步入健康的轨道。学习书法便是其一。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书法教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除专业教学外,高校应将其列入通识文化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书法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沃土之中。提高书法水平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其他传统文化课程。书法课可与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和古典文学鉴赏、诗词欣赏、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相互促进,使大学公共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二)学生成长所需

孔子曾言:“里仁为美”。可视为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高度概括。如果说西方艺术重视外在的造型,那么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则重视内在的蕴涵。年青一代对我国民族文化及传统艺术了解不多,而西方不良文化正力图使他们变成外表黄皮肤内心却西化的“香蕉人”。书法教育具有“立人”功能,能够培养一大批修身重德,热爱传统艺术,以继承和弘扬书法为己任的学生,有利于树立事业心和使命感。书法具有培养性情的良效,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书法如同练静气功,书写时要求入静、入定,排除杂念,符合养身规律。它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怀。书法是一门讲究悟性的艺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耐心、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心智活动。书法能使学生具备更多知识和技能。毛笔字具有形态多样、变化优美、富于艺术感染力的特色,其多种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在诸如广告、装饰、设计、传媒、教育等行业都有较好的用途,对于学生成才具有激励作用,而且也能为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书法作为选修课一般课时不多,课程开设并不妨碍主体课程。书法具有艺术表现和文化交流功能,学生通过书法活动能开阔眼界、扩大社会交往。

二、书法艺术全面引入大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引导

国家应在书法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举措。要明确规划,由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引导性政策,提出纲领性、指导性意见。明确哪类院校需要开展书法教育,不失时机地在高校推广书法课程,充分发挥书法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将书法等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法规之中。另一方面,解决学科定位造成的发展障碍问题。如,由于建国后推行的是西方的学科划分体系和教学模式,而西方并无书法这门学科,因此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书法长期被列名于美术学科之下,即美术学(书法),成为三级学科。张法认为:“书法为什么不成为二级学科,而只是美术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呢?原因大概是没有专门的书法学院,不必特殊照顾。”如此,实为教育规划上的一种短视和失误。

(二)高校组织自身建设

要实现高校书法教育的规模化与规范化,首先要营造书法教育的氛围,大力倡导用书法来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活动,从多方面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本身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具有教学优势,要将书法课程面向全校开设,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尚未开设的高校要积极筹划,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书法教师,改革评价机制。要结合办学特点,“因校制宜”。书法教育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方面。“就教育行为言,书法是古典教育的最后一块领地。”需将书法与本校培养方向结合起来。如,可分别侧重传统型、实用型、艺术鉴赏型等不同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形成师资梯队,形成正规的培训机制。书法课由美术教师担任,易出现“画家书”现象,不利于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高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如,可从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用,或从专业团体引进与聘请。教材方面。高校书法教材不少,其中不乏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如,1985年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经多次再版,发行10万余册。由于书法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教材需要有序更新。可跨校跨地区联合编著教材。教材编写与采用切忌“文人相轻”与门户思想,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真正将教材规范化、科学化。

(三)示范与培训竞赛活动的开展

由于高校书法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要使更多高校高起点加入其中并逐渐形成书法教育传统,就需有示范性教育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卓有成效的学校具有示范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的先驱,从20世纪早叶至今一直沿续。20世纪60年代后,北师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书法讲座。1987年受教育部委托,北师大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书法教师讲习班,培养了一批书法教师和创作骨干。此外,不少省份也有较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高校。同时,教育部门和研究团体可定期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培训竞赛。1981年,由中国书协、、全国学联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比赛,百余名获奖者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当代书坛中坚力量及高校书法专业教师。现在,一些省份成立了高校书法教育研究会,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要通过这类组织积极推进工作,并对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三、树立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正确理念

(一)明确培养要求

大学书法不同于中小学写字。教育部门将写字作为中小学学生素质的培养途径,将规范、端正、清楚作为写字的三个基本要求是适宜的。但若大学阶段仍维持这种要求而不变更,艺术灵性难免受到压抑。写字和书法虽密不可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更多的是创作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力求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掌握技能,书法则重探索的过程和乐趣。可以说,写字为书法起到了由实用美向艺术美过渡的桥梁作用。大学书法教育不仅应重视技能教育,还应重视其美育功能。要从中小学存在的应展教育中摆脱出来,转向美育性质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和学术化的道路。但在推进高校书法素质教育方面,显得不足。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需要进行专门探讨,在培养机制、目标方面更加明确、切实。

(二)提高书法水平

国家教委早已明确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体、音、美等课同等对待。中小学练毛笔字(一些地方作为地方课程),这是学生的起步阶段。若缺乏连续性,之前数年所学难免荒废。2010年6月,本人在学校三个不同专业的文科班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中小学练过毛笔字,5%的还参加了特长班,但坚持下来的不多,几乎都前功尽弃。艺术兴趣的培养需要契机,若到了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大学阶段书法却尚未入门,那么学生今后就很难再与书法结缘,达到较高境界。书法教学中要革新教学手段。如传统教学中,写字技法演示有较大局限性,直观效果欠明显,不便于大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解决诸多难题,如通过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使学生观察细致入微。提升书法水平是长期的过程。大学书法教育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技能,同时,要进行理论培养,通过开设名家讲座等方式提高鉴赏水平,准确把握“师碑”与“师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延伸培养目标

书法教育的作用篇(7)

一、提升文化素质是书法教师培训的不竭动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书法教育,上级有要求。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这是继199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之后,教育部再一次对书法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意见》要求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有条件开设书法课的地区在2011年秋季开设书法课,这标志着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全面启动。

开展书法教育,实际有需要。“书法进课堂”先要“书法教师进校园”。书法虽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已经中断了几十年。当前一些学校有教材无人教,有课时被挤占,写字课有名无实,一些想学书法的学生只得花钱参加校外辅导班。许多教师、家长和书法家对淡化书法教育、书写水平整体滑坡的现象忧心忡忡。现在的年轻教师都是伴随着电脑长大的,懂书法的老师少之又少,懂篆刻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师资不足是对当前“书法进课堂”的最大制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娄底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的通知》(娄教发〔2012〕14号),要求全市中小学从2012年秋季开始开展书法教育,并组织了全市书法骨干教师培训。

二、周密深入调研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教师的实际需求,是我们培训的目标。2012年3月份,娄底市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科、教师工作科和市师资培训中心对全市42所高中、223初中和421所小学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全市中小学校书法课开设情况和娄底市书法教师需求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视不够,开课不足。许多学校不重视书法教育,223所初中和421所小学中开设书法课不到50%,且经常被占用;42所高中学校无一开设书法课。二是目的不明,内容不清。一些学校尽管开设了书法课,但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模糊,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三是师资欠缺,素质欠佳。许多学校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没有专业老师,书法课由语文、美术等学科老师来顶替,书法课被挪用、边缘化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教师自己的汉字书写也不怎么规范。2012年6月,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娄底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娄教发〔2012〕14号和《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娄教通〔2012〕79号)两个文件,保证培训项目如期实施。

三、领导高度重视是培训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

娄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封旺洲任组长的娄底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市师资培训中心。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担。时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鄢福初对这次培训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亲临培训学校,看望学员,并做重要报告。2012年8月20日,分管教育的市政府副秘书长亲自主持了第一期的开班典礼。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封旺洲、局长刘道阳高度重视这次培训工作,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在局里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保证了培训经费的落实。分管师训工作的副局长黎吾松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做了很有针对性的指示,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非常重视,密切配合。要人给人,要钱出钱,为整个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还得到了娄底市书法学会、娄底市书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体教师排除各种困难,全心身投入,上好每一堂课。

四、精心科学组织是确保培训成效的重要抓手

⑴部门协作和谐。沟通协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书法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县教育部门以及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在本次书法教师骨干培训中,市教育局办公室、教师科、人事科、基教科、市师资培训中心、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及各县市区教育局、培训机构充分合作,各司其责。教师、人事负责相关文件承办,基教负责书法教育的调研,办公室负责各部门关系协调,市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学员报名、组织管理、结业证办理和培训经费结算,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负责教学资料编写、授课教师安排、书法用品选购与发放、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培训机构扎实做好宣传发动、学员报名、组织管理和上述相关经费的落实等工作,特别是对第二阶段集中培训的经费、人员、地点、食宿安排等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⑵课程设置完备。这次培训的目的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使书法教师掌握书法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师的书法技法水平。本次的课程设置是根据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来制定完成的,分书法教育理论、书法教育技能和汉字书写技法三个部分。开设的课程有:书法理论开设《中国书法简史》《古代书论选读》《书法杂识》《文字学常识》4门课程;书法技法开设《欧体楷书》《颜体楷书》《赵体楷书》《硬笔书法》《魏碑》《行书》《隶书》8门课程,书法教学开设《书法教育技能》《书法教学》2门课程。

⑶师资力量雄厚。理论课聘请北京著名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师或博士研究生主讲,技法课聘请每种书体有相当实力的书法家授课。主讲教师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文东教授、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傅如明,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宋廷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周劲松、杨频等;技法课教师有傅如明、周劲松、罗华斌、贺子文、廖吉林、姜新初、贺向阳、李建人、曾庆勋、苏业超10位教师,他们都是中国书协会员,所教科目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都有一定程度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针对每位学员的实际情况作有效的指导。教学资源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联合开发编写。

⑷培训模式富有特色。本次培训由娄底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

一是培训分阶段组织。培训工作分两年两个阶段进行,全市共有670名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的在职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于2012年8月分两期在娄底一中进行,每期5天,共10天;第二阶段的集中培训于2013年7月在各县市区的教学点进行,娄底市新化县和冷水江市两个教学点同时开课,涟源市和娄星区、市直、开发区教学点同时开课,双峰县教学点单独开课,每个教学点为期10天,共30天。第一阶段的培训过程现场全程录制,形成网络资源提供给各中小学教师配合教师基本功全员培训时使用。

二是注重理论与技法相结合。理论与技法相结合是本次培训的整体要求,考虑到学员们都是在职教师,培训都安排在暑假进行,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学习将严格考核发证,确保培训效果。从两个阶段的学员作业来看,大多数学员对书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基本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相当的理论修养。每个教学点在结业时都进行了教学观摩展览,每位学员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着眼于形成良好的书法习惯。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汉字为基础,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日常书写会形成程式化的书写习惯,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审美体验,将难以分辨真正的书法之美,学员们有几十年的书写习惯,即使没有用毛笔写过书法,也会将自己的书写习惯带到书法中来,这为书法培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而,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书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次培训在第一个阶段开设书法理论课,就是想让学员们更多地接触原汁原味的书法精品,积累一定的书法审美经验,能分析什么样的书法是好的,什么样的书法是不好的,先解决学员们的书法审美问题,之后再进行技法的操练。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互动,证明这样安排是合理的,学员们的欣赏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技法要领把握得都比较准确,有很多学员反映,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对书法艺术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⑸培训效果明显。这种大规模培训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在娄底市乃至湖南省都是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只能集思广益,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多次召开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和本次培训的任课教师会议,反复听取各方意见,深入了解我市书法教育师资和各个学校的书法教育现状,针对相关问题多次调研、讨论,形成共识,再精心完成各科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教学的最佳效果。学员系统地完成了相关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书法技法的练习和书法教学的学习,掌握了各种书体的基本临摹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了各种书体的审美鉴赏能力,解决了在书法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通过信息反馈,从2013年秋季开始,全市9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书法课,所培训的书法骨干教师全部担任了书法专职或兼职教师。

五、健全工作机制是开展书法教育的根本保障

本次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学校和老师广泛认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培训时间短,技法练习时间、学员互动交流不足;二是不了解培训对象实际,无法兼顾个体差异,没有照顾各层次老师对培训的不同需求;三是受场地和经费、时间的限制,无法全面培训书法教师。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将继续关注书法教师培训教师的培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已培训学员进行动态管理,将书法培训长期化。一是创建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形成“集中培训――骨干引领――校本研修”的创新型培训模式,以点带面,全员培训;二是利用市师资培训中心网络平台,建立娄底市书法网络交流平台,聘请专家团队,与参训老师互动交流,深入探讨,尽量帮助老师解决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网络书法教育优质远程培训视频课程资源,为全市书法教师免费开放,解决培训中的工学矛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