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7 15:20:36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对策

与农村乡镇相比,城市更容易聚集人口、开展生产和生活,从而形成一个人口集中、建筑密集、活动频繁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各种城市公共危机问题也频频出现,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也给周边的城市区域造成不利影响。面对城市公共危机,需要政府充分运用各种资源,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城市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城市的发展。

1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特点及影响

1.1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从本质上来看,城市公共危机分为自然性公共危机和人为性公共危机。因此其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不可抗因素,即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自然灾害。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性矛盾和冲突,从而形成城市公共危机。③人们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缺失和行为的失范,从而形成城市公共危机。

1.2城市公共危机的特点每当发生城市公共危机的时候,总能从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中找出一些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和破坏性。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③呈现出连带性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化。

1.3城市公共危机的影响城市公共危机发生后,总会给人们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还会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②对社会的正常运行流程带来破坏。③当政府对公共危机处理不力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不利于政府社会形象的确立。

2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当城市发生公共危机时,政府采取的应对城市公共危机的一切管理行为,从我国目前来看,关于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我国目前应对公共危机的综合性法律较少,而单行法较多,在执行的过程中各部门各行其法,协调困难。另外,各地的应急预案多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为样板,使得该地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缺乏实践性和地方性。

2.2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备。我国缺少一个综合性的危机管理机构,不利于进行危机的常态管理,使得城市公共危机发生的时候,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3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完整。我国在建设公共危机的信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路径单一化、政府内部各部门条块分割,缺少信息共享平台、危机信息的公开不透明不及时等不足,使得在进行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时,由于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造成对城市公共危机处理不准确、不及时。

3对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根据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外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经验为借鉴,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进一步健全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完善公共危机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并强化其地位,使危机管理主体以及地方政府认识到它的作用,在危机治理中自觉的去遵守该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外,各地区在制定本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除了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为样板之外,还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法律法规。

3.2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组织体系。我国应建立一个综合管理公共危机的专门机构来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在这个机构中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网络、信息网络,还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计划建设,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引导和扶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形成一个以危机管理综合机构为主导,社会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责任共担型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3.3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体系。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工程中,危机信息的收集和运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内部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当发生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可以直接向最高级指挥反馈,并接受指导,从而做到及时解决公共危机。另外,我国还应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在第一时间为民众提供全面的危机信息,引导民众正确规避危险。

4总结

城市公共危机的发生除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利影响外,还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着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的意识,从而促使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本文通过在对城市公共危机的成因、特点及影响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现在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

作者:任静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攀春.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因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本着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运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市场化的手段和方法,科学文明依法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建立先进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共公事业的高效率运行。

1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内涵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主要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各类绿地的功能与有关定额指标及分布原则、园林绿化和园林事业的管理理论等。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指政府组织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通过行使公共权力对城市园林绿化这种为其所掌握和运用的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达到为全民所共享的目的。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把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城市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不足

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中心中的绿地预留面积比例是很小的,而相对而言建筑用地则很多,附近也没有以树木为主形成的绿化隔离带。当前的现状就是仅有的绿地及设施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园林绿化发展受限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对园林绿化重要性的认识薄弱也就导致绿化面积越来越少。

2.2 景色与规划不协调

现阶段,大部分的绿化设计出现盲目追随的现象,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没有各自的城市特色。此外在植物的选择上也没有创新,而且十分单调。有的城市在引种时较为盲目,对植物与城市环境间的关系关注不够,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很多城市硬性地增加了大量的草坪,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多少绿量,欣赏时也会感觉景色单调。

2.3 重建设轻管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多数的城市已经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很明显园林绿化部门的管理工作对于园林绿化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相对还是会落后许多。比如在绿化工作中对园林的养护不到位直接影响达到的景观效果。不恰当的养护方法也会抑制绿化生态效果。此外对于确定区域的绿地养护责任不明确等都是过度重建设而轻管理的表现。

2.4 生态效能低下

大量的绿化植被栽种的确造成了城市绿量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园林绿化过于强调景观效果,而使绿地植物品种单一,不能形成想要达到的立体空间生态网络,生态结构简单而脆弱,自然也就不能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2.5 施工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建筑行业缺乏严格的管理,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管理不规范,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队伍良好的良莠不齐,建设单位内精通相关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缺乏,甚至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高额利润,不合理的压缩成本,而不是在设计图纸要求建设、监管部门监管单位和个人不严、缺乏的监控,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花园绿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3.1 做好总体的设计规划

要做好总体的设计规划,就当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城市建设,以些来对整个城市进行规划。在规划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出发规划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城市绿化环境的的空间布局、结构布局,根据设计规划来提高绿化的平衡、保护城市生态的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的特色进行深度挖掘,以此结合城市独有的文化来体现设计的和谐。

3.2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应当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做好功夫,遵循景观与环境的和谐、人的和谐。在对绿色植物进行配置时,始终强调人文关怀。植物配置和生长的生态法律应当遵守法律,科学确定植株密度,形成乔、灌溉、花、草各种植物多样性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城市绿色生态效率。加强当地的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培育,根据优化选择的原则,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应本地树种。

3.3 绿化设计因地制宜

绿化设计过程当中应当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参考,突出每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结合有特点的城市建筑来展现城市风土人情,提升城市的品味。依据城市类别,对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微生物、野生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存、生长发育规律及适应性,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3.4 加强宣传教育

在当前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前提下,领导对园林绿化的重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领导可以采取任期绿化责任目标制,加大投入力度并加快建设的步伐。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

3.5 加强园林队伍建设

提高园林队伍素质,加强园林队伍建设在当下的园林绿化建设中显得更加重要。加强园林队伍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对园林维护和管理当中。比如提倡全民养护管理,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对城市园林的维护当中,对于在养护管理中做的好的个人或者集体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园林的养护工人要给予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对于园林工作的重点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于各街道要尝试建立绿化小队,做好对行人的督促等。重视对城市园林工作的开展,我们才能为社会的构建再添新笔,才能为城市绿化再谱篇章。

结语

城市园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园林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改善,在现在去的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得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爱莲.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9(6).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篇(3)

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 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有了新机遇,直接地增强了我国城市发展与壮大的期待值,可是也产生出了许多忽视客观因素,一味追求城市进步的“泡沫现象”,瞬间旅游城市、金融商贸中心、国际化城市的建设热潮不断涌起。许多城市里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产业,甚至还想要构建旅游型城市,可是有一些政府管理人员并没有将本城市的相关特点和实际情况摸清楚,特别是文化功能未能很好的进行定位,一味仿照他人的布局形式及建筑格调,直接导致了一些格局变得四不像、不伦不类。大家都知道,城市的开发建设具体反映在公众利益和经济法人抑或是多样经济法人间的利益关系上。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城市规划体制在管理体制、机构及规划方式等上要想与新的经济关系相适应的难度很大,这主要反映在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很难对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形成的多样公众和经济法人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多样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其实我们正面临着的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城市规划管理作为一项基础重点建设项目,其性质和程度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且对于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甚至违法现象。

一、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盲目,无序,式的规划发展接踵而至。为了追赶成效,城市把规划时间大打折扣,部分城市把20年的规划时间指标缩短到了5年内即完成。这使城市的规划陷入了混乱,城市失去了原有的发展体制,调控也变得盲目。城乡体制变得模糊,分不清是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

1.城市规划的意义

(1.1)促使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规划改变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以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技术革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一大批以往所没有的新兴产业,如规划管理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等;二是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传统产业明显带有信息化的痕迹,从而获得新的出路;三是以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取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势。

(1.2)使规划中的城市建筑智能化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赋予了现代建筑全新的概念和更多的功能。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它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信息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2、城市规划的盲目无序严重破坏了现有的规章制度

有些城市打着规划的名义,改造旧城,拆除危房,却破坏了文物古迹:有的城市向生态绿色城市转变,却成了污水横流,生态严重遭破坏的需治理城市;有些城市的规章制度不键全,发展又急功近利,导致违法建筑处处皆是。出现了很多倒置本末的事情。绿地被毁,垃圾随地都是,城市环境质量骤降。多数城市出现楼房林立,却无人居住的奇怪现象。现代城市规划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之类,应通过政府审批,若没能及时进行的,权威会受到挑战。规划管理不到位造成决策失误,从而出现个别房地产随意变规划等违法行为。2)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不健全。城乡一体化没有形成,统一规划难落实。3)经费不到位。目前,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来源不稳定。在编制规划及新技术应用上资金投入不足。4)规划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由于城市规划管理力量不足,造成处罚偏轻。急需引进人才,提高素养。

3、面向公众的机制较少

现在城市规划基本是政府独自承担,广大的资源没能有效的被运用,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城市的规划管理。

4、城市基础性建设的盲目,没有明确目标

城市道路部门,电网和排水系统各部门步伐不协调,重复修建,造成浪费。缺乏前瞻性。

二、解决现代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手段

笔者通过分析认为解决城市规划管理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城市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城市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一定得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需要,应该让城市的规划对自己城市土地的使用确实起到领引与控制的功效。1)衔接性。城市规划应与土地使用政策相衔接,这样才会使土地市场繁荣昌盛,并促进土地交易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实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城市土地交易体系的建立。2)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地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更要注重源自于土地需要上的拉力,城市规划便不能回避将要受到来自市场影响而造成的扭曲与破坏。3)在城市土地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控方法,并作为一种政策杠杆,从而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作用。

2、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从本城市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还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减少浪费,节约成本。现有的规划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浪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树立良好的意识,形成合理的布局,发展有效的城市功能。全面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注重环境效益,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必须协调有序的发展,在经济高速的发展下,要注意保护城市的生态建设。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污染了环境。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已牺牲环境为代价是科学的,不持久的。不符合现在的绿色和谐的发展模式。

4、加强公众参与,合理使用有效资源

城市的规划管理涉及多重主体,除政府外,还有开发商,投资者,公民等有密切关系的群体。所以,在建设城市中,要公开信息,做到公平竞标,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利用有利群体工作。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远远落后。而其早就有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政策,并且,他们所做的规划是直接体现公众的利益,却并非只顾经济利益。1)城市规划要符合大家的利益,做到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2)城市规划要着重对资源合理分配,特别是稀缺资源。而这若只靠政府的意志,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分配。或许很可能出现片面的盲目行为,更可能由于分配不均,造成更大的矛盾与冲突。

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前提,只有合理适合的规划,才能加快城市发展,更好更快适应新环境下的挑战。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在城市规划的这股浪潮下,怎样做好管理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从问题中求发展,找到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结合我国城市的实情,做到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使现代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篇(4)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积聚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从而逐步演变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其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

(1)地下管网规划滞后,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经常出现今天填平,明天又要开挖路面铺设管线,出现“马路拉链”的现象。

(2)道路设计标准不够,施工车辆碾压通行,致使路面下沉、裂缝现象严重,增加维护管理的成本。有的小区道路标准低、狭窄拥挤、损坏严重。

(3)公交站点、文化休闲场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导致重复建设、成本畸高。

1.2、城市基础设施不规范

(1)地下管网建设过程中,因施工单位不负责运营期管理工作,只图施工时候省钱省力,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比如检查井的位置、标高等不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爬梯的位置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管道的垫层、抹带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2)城市道路基层碾压不密实,导致后期道路的塌陷;道路面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雨季路面积水严重;相关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后期道路损坏严重,增加维护的成本。

(3)有些工程不按照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或者设置无障碍设施时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这些设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1.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与其他产权单位相关设施界限不清

这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排水设施的管理中。城市排水设施是指城市公共排水管道和排水明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而一些产权单位的排水设施经常与城市排水设施混淆,出现污水外溢现象后,有的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消极推诿,致使污水肆意外溢,流至路面上,给群众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有的单位住宅楼大部分住户已不是本单位人员,也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出现污水井冒水现象无人问津,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1.4、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有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多,比如在城市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生态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各自为政;某些单位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不顾城市环境的美观整洁,甚至无视公众利益,任意挤占和扩展地盘,侵占公共用地。有的企业的污染物没有达到排放标准,任意排放;城市居民生态意识不强,生活垃圾没有分装处理,随意乱扔;在建筑方面无视节能标准,缺少节能部分,或者节能部分质量不达标等等。

1.5、城市基础设施后期运行过程中损坏、丢失严重

城市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损坏、丢失现象严重,尤其是井盖丢失现象特别严重,给群众的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主要有四种原因导致井盖缺失或损毁。首先,盗窃是井盖最主要的丢失原因。很早就有人建议,通过严管废品回收市场来防止井盖丢失。如果没人敢收这些明知是马路上偷来的井盖,井盖的丢失现象会大大减少。其次是重型车碾轧。井盖在设计时,是有预期使用寿命的,但经过一些大型车辆碾轧,会使寿命大大缩减。再次就是偷采井内积水,没有及时将井盖复位。现在这种情况在个别城市仍不在少数。最后是井内渗水或发生泄漏故障。尤其是热力井常年喷射蒸汽的地方,井内压力最大时,甚至把井盖掀起,形成安全隐患。

2、城市建设管理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2.1、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有的长远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应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各项建设进行综合指导的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既有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的目标,又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建设的活力和综合效益。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互为依据,相辅相成,要切实搞好两者的衔接。城市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城市新区的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都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配套进行房屋,各项市政公用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

2.2、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

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时可通过立法等强制性手段规范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图纸进行施工,对不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图纸施工的应加大处罚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对新建和改造建设工程,要推行综合管理的作法;规范资料管理,新建工程都要求有完整的竣工图和竣工资料,并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归档,以便在以后的施工中有图可查,有据可依。

城市管理,贵在长效。实现长效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公正的考评和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2.3、科学界定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主体

要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作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相关产权单位也要积极处理涉及本单位的事件,不能消极推诿,努力形成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应依据法定职责,强化内部责任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对于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产权单位的事项,应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责任,监管不到位,制度不执行,工作不达标的部门单位,应追究相关责任。

2.4、各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尽量减少城市基础设施损坏和丢失现象

(1)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坏现象,要加强巡查力度,尤其建筑工地周边,其大型运输车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坏特别严重。工地项目部应对大型运输车辆司机进行培训教育,不要超载或满负荷运转,尽量避免损坏城市基础设施等设施。

(2)城市基础设施丢失尤其是井盖丢失现象是各个城市的普遍现象。目前,有的城市通过安装防盗井盖防止被盗,有的城市开始在检查井内安装防护网,以缓解井盖丢失后给行人车辆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是要想从根源上治理这种现象,还需要各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5、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国情”为基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根据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到:城市农业应以转变经营方式为重点,促进传统的城市农业经济向现代科技型,优质高效型的生态农业经济转型;城市工业应以生态产业为龙头,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模式,走一条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束语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一个社会综合体,GDP并不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指标,还应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时尚程度、环境质量等因素。城市建设决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种树,也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修马路,而是通过一定投入来创造城市价值。我们都需要转变观念,一起努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进程显著加快,对于城市发展的基础内容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城市发展来看,道路交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传输力不足、交通结构不发达、交通设施陈旧等方面,导致了道路拥挤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想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进一步做好做好交通规划管理工作。

一、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现存主要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缺乏严肃性,道路交通拥挤现象层出不穷。

城市的道路规划作为城市的重要一部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有城市的道路规划严肃性应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旦城市的整体道路规划确定下来,不能因为人为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道路功能分工不明晰,布局不合理,道路建设与拆迁改造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施工管理欠缺,加剧了道路使用的困难。配合道路使用的交通管理制度不够,比如,出租车公司实行"招手停",随处停车,公交车公司设计路线不够严肃,公交点过于密集,加剧了某些地区交通拥挤问题。类似这样缺乏严肃性的道路规划,导致消耗了大量的城市资源,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使城市建设缺乏档次

(一)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一直以来我国过于注重社会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本应该与其协调发展的道路交通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滞后于车辆的发展,进而凸显出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以致交通拥堵的问题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这些年来,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不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各类车辆相互干扰而影响整个交通的畅通。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城市想要通过拓宽现阶段的道路和加大路网密度,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已经不太现实。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三)城市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的原则

我们大多数的道路规划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是不够的。道路规划缺乏独立性和公开性,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给城市做一个好的定位,制定一个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措施

(一)改变以往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是:只是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这种观念有一定的片面性,必须要得到很好的改变,因为城市对于道路建设的增加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交通需求则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从长远看,只有对城市道路网的总规模和总容量有一个科学的分析,通过对现有道路交通的合理分配才能缓解道路交通日益增长的矛盾。

(二)采用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满足城市发展的长远需要

经济发展迅速的沿海城市和所有大中城市,在编制或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道路交通规划中,所有城市对外交通的交叉口都必须预留立交桥的位置;城市的环状交通,过境交通必须预留封闭式快速高架路位置;城市中心区到各个重要交通港口、飞机场、汽车站场、火车站场、出海港口、重要工业基地,与四周所辐射和被辐射的各个城市、各县城镇都应多预留出几条快速对外交通和专用公路、轻轨铁路位置。所有这些不光要在图上规划控制,而且还要通过行政、法律手段,现场定桩立线,以求得今后能顺利实施。

(三)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城市道路系统应功能明确,系统清晰、完整,交通均衡分布,不同等级的道路应相互配合,尽量发挥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效能,满足不同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使城市各区之间有安全、方便、迅速、经济的交通联系,即要满足平时的交通运输要求,又要满足在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紧急情况下的运输要求。 道路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用地规划结合,做到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出行距离和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要尽可能把交通组织在城市分区或组团的内部,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并做到交通在道路系统上的均衡分布。城市各部分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城市各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数量系,在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大量客、货流集散点附近的道路网要有的干道相联一定的机动性,也可为发生地震时疏散人流提供绕行道路。同时要为道路未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四)保护与发展并重,真正实现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使得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要兼顾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并重,在旧城改造时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路网结构,选择部分区域为保护重点,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整体性,进而实现城市发展于生态文明的和谐。

三、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当前及未来发展,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必须加强当前、中期及未来管理,而这取决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三个基本环节上,探索形成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运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易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探讨[J].城市建设,2011.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篇(6)

关键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也就越来越严重,同时更给市容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当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依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卫生管理相关部门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监控,更好的做好对市容环境卫生的整治,以更有效的保障城市环境整洁、有序,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努力。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分析

1、政府主观重视,客观上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环卫建设

县域经济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比较多,特别是处于不发达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育迟缓,体系不健全,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唱主角,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导致经济效益低,使地方财政增长慢,后劲不足,客观上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或者说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政府主观上重视,但财政负担过重,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改善市容 和环卫建设事业的发展状况,导致其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处于恶性循环发展的态势。

2、环卫装备有待进一步提高

更新困难,不仅增加运行成本,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存在着安全生产隐患。县级的环卫部门专用机械和设备与城市环卫部门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机械化作业程度低;二是更新周期长。大部分的机械车辆和设备均处于陈旧老化状况, 严重超过使用年限,车况较差,安全系数小。

3、市政设施破坏严重

查处困难,建设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由于居民的责任意识、法制观念、道德约束力普遍不强。公用设施,被破坏、被盗的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人们对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 严重破坏了市容管理和城市整体形象。

4、城市居民卫生意识有待强化

不仅恶化了自然环境, 而且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县城居民由于受传统生活习惯和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均分布在主街两侧栖居,且农民市民混居,城中村、村中城构成了城镇格局,传统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摆脱“大农村”那种落后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观念,导致了环境卫生的“脏、乱、差”。

5、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是加强市容管理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法规, 不仅规范了政府机关、普通居民的行为和义务。而且规范了各级依法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存在着专业人员不专,不懂法 , 不依法的普遍现象,职能单位、职能部门在管理和建设城市中的角色混乱,管理 混乱,任务不清, 职责不明, 管理跟不上, 法规约束不到位。

6、环卫职工待遇有待提高

劳动保护及工资、福利政策难兑现,不仅使工作在一线的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干劲和热情。劳动保护及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事关一线职工队伍稳定的权益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勒紧腰带过紧日子的市容环卫主管部门。

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的日常维持上, 该缴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等一拖再 拖,有的已经拖了数年,使到了退休年龄的职工,不能按时办理有关手续。工资福利待遇、加班费等没有执行新的政策标准,不仅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挫伤了一线职工“情献市容, 爱洒环卫”的积极性。

7、卫生服务费征收困难

不仅严重损害了环卫部门的经济利益,而且障碍着环卫事业的发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都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凡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废弃的,应当交纳服务费。因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不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既不委托环卫专业单位 , 自己也没有具体的处理措施,事实上环境卫生专业单位出于职能所系,无偿承担了本该由社会和公民自行解决或有偿进行的服务。

8、垃圾处理不够科学

采取传统的填埋处理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而且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居民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对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就成了各级环卫部门难于破解的一道难题。采取简易的处理技术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二、解决的对策

1、发挥本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市容和环卫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加大投入,提高市容环卫部门履行职能的能力。

首先是财力支持,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是难以有效运行的,市容和环卫部门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管理力量,担负着重要的管理职能,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并发挥好他们在城市管理中的骨干作用,给予相当的财力支持,不断强化其作用。

其次是强势的政策支持。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法律制度。管理好一个城市是政府行政职能和权力的有效配置,它不仅促进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优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管理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社会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没有严格、科学的现代法律、政策的保障是很难建立起规范的城市管理秩序和管理体系。要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以主管部门牵头主抓,其他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依法整体推进城市的综合治理。

2、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环卫设施是环卫管理的基础,成龙配套的环卫设施是搞好城市环境卫生的必备条件。一是要加强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力度,方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倾倒生活垃圾。二是用市场手段经营环卫设施。按照经营城市的方式, 向社会公开拍卖环卫设施管理权, 吸引社会资金按规划统一建设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 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主导, 既有政府行为、更有市场手段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3、强化对于环境卫生的协调管理力度

对于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单依靠一个部门、一个科室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在环卫管理中,要注重加大协调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一是建立疏堵结合机制,整顿市容市貌。对违规违章临时建设物要一律拆除;对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遏制;对店前 名称广告和户外广告要规范,统一制订标准。

二是建立建管并用机制,整顿流动市场。对街头市场、马路市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整顿,有店的必须坐商归店,无店的个体经营户和个体摊贩必须进入市场,或按指定的地点进行交易,严禁出店经营、乱摆摊点、游散经营,彻底解决“有场无市、有市无场”问题。

三是建立封闭管理机制, 整顿施工场地。所有临街的建筑工地都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实行封闭作业,所有的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临街面, 更不准在马路上堆放物料和搅拌作业。各施工单位在办理建设手续前, 必须签订建筑垃圾卫生的清运管理合同,并缴纳保证金。

四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 整顿环境卫生。狠抓文明创建活动,搞好各单位机关卫生、家庭卫生的管理工作;开展 每周六“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活动,进一步发动群众, 调动积极因素,形成全员上阵、全民动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强大社会声势。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更好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美化城市,推进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环境卫生治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发挥政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树立管理典范,进一步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和协管力度,同时进一步树立全面的环境卫生治理意识,以更加切实有效的强化环境卫生管理,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现代化城市提供重要的卫生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冰,陈晓梅.在平凡岗位 做非凡事业――记顺义县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岳

庆义[J].中国经济快讯,2000,(11).

[2] 谢欣,王连勇.试论滨水旅游区的环境卫生问题管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3] 施振国.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硬仗 加快环境卫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J].

上海建设论苑,1994,(03).

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

1.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构不统一

目前,全国各设市城市虽然都设置有规划管理机构,但由于归属部门不同,如有的属建委领导,有的与建委平行;有的设直属分局,有的设非直属分局,导致其行政级别、人员编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等差别很大。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1.2影响规划部门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区规划局受区政府和市规划局的双重领导。一般地,区规划局在“人、财、物”上均有区政府管理,只是在业务上由市规划局领导。在领导负责制下,区规划局的行政权力受到区政府的制约明显大于市规划局。我国负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部门和层次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既得利益,由此所制定的政策,就可能偏向于某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这就难免会影响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从而造成政府失灵。当前,我国城市市区政府之间的协调并不充分,区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必然会因区政府的要求而放弃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到区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尽管在权力监督机制上,备案制度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存在着及时性的问题而造成监督乏力。

1.3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

在我国,许多时候的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是只有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在书记、市长、四套班子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规划师和公众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督机制。规划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编制单位的直接上级和规划的决策方,使得规划编制和实施自始至终在规划管理者的单方动作之中。这种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规划领域的决策呈现封闭型、政治家型的特点,缺乏公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决策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被某些群体、个体利益所替代,最终使城市偏离良性的发展轨道。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利用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进行过度干预,由此产生各种寻租一行为。

2.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国家制定《城乡规划法》的目的在于依靠法律的权威,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建设高度文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从而推动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规划则是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广泛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近二十年来,城市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城市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多样化,城市各项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关系日趋复杂,城市土地各项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遵循统一的行为规范准则,才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这就需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法定要求和规定来约束城乡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管理行为。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切实搞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求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抓紧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工作,以《城乡规划法》为中心和基本依据,尽快建立健全包括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措施在内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的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从而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2.2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和战略性的特点,绝不允许被部门利益所分割,必须统筹配置城市资源,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规划管理机构,使规划执法主体合法化。同时加强城市规划的统一集中管理,设市城市可在市辖各区、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等设立分局,为市规划局的直属派出机构,其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和领导。

2.3加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在我国,规划常常仅限于政府和专家之间的交流,普通大众对规划缺乏应有的了解,也缺少对规划的支持和参与,致使随意更改规划、规划服从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

城市社会的主体是居民,城市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和享受者自然也是广大市民百姓。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只有居民的直接参与和管理,才能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感,才能有效地整合与发挥城市自身的各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居民的社会参与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离开了居民的积极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或完整意义上的都市文明进步。换句话说,没有大多数居民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城市现代化的内在发展,就可能出现“有增长有建设无发展”的局面。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既是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也能够使公众更易理解和认同城市规划的意图,顺利地实施城市规划。目前,海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己经通过政务公开、规划网站等途径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城市规划,但是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除了行政许听证外暂无其他方式。笔者建议向以上美国、法国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做法较好的国家学习,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文伐.城市的创新性可持续规划和发展[J].安徽建筑,2007,(04).

[2]信健.现代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