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31 16:28:34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蒙药产业化 蒙药现代化 蒙药发展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医疗基础卫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蒙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和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研究价值及产业前景。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蒙药产业既可为内蒙古发展新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又可为内蒙古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长期物质资源支撑,这与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相一致。

到目前为止,对蒙药进行研究并分析的学者不是很多,总体可分为单纯的医药研究型和经济研究型两类。前者主要从医药学方面,针对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蒙药进行成分、药效及副作用等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危害或者优势,如吴双玉、月亮、梦宝鲁(2002)、明珠儿、刘振国(1994)、阿古拉、朱昱、于兰英(2005)等。这些文章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并未从实际的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蒙药生产及需求问题。经济研究类文章大都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指出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研发能力弱,基础研究落后,经济总量小,质量存在问题等,并相应地给出建议。这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时考虑的因素太多,泛泛而谈,针对某个问题不够细致深入;其次,学者并没有站在需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指出消费者对蒙药的认识及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结合之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并补充一些不足的问题,将研究建立在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蒙药生产企业供给以及蒙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这三个方面指出蒙药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把医药研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蒙药宣传、产业链条以及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最后给予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内蒙古蒙药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医药事业发展速度不断上升。2000-2009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与当年内蒙古GDP的百分比在0.60-1.36之间变动,并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1.19%,内蒙古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0.52%上升为2009年的1.4%。这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保健支出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内蒙古医药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呈上升趋势,这为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传来了一个喜讯。另一方面,通过跟全国数据对比发现,内蒙古医药行业占GDP的比值是偏低的,表明我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慢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其发展空间较大。

(二) 国内蒙药需求现状

1.从供给方面看

截至2010年, 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表1摘录了2005-2008年内蒙古主要蒙药生产企业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2005年3家企业总收入最高,为467458;而2008年的总收入下降很大比例。由此看到,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求升,发展空间很大。在内蒙古医药行业整体上升的趋势下,蒙药发展却有些吃力。同时折射出的问题是,国内蒙药需求仍然较少,甚至在缩减。

2.从消费者对蒙药的接触度看

目前,蒙医药的覆盖面狭窄。复旦大学孙畅等人对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的调查显示,高达72%的汉族人民并不经常接触蒙药,基本没有接触或听说的人员占24.2%,使用蒙药的主要人员仍然是蒙古族人民。由此看到,蒙医药仍然没有被广泛接受,传播力度不大,消费者对蒙药的了解也并不深入(如表2)。

(三) 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大型蒙药研究所共有6家,拥有蒙药生产企业6家以上;全区现有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蒙医药专业人员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以上;在蒙药材方面,蒙药材品种达1300多种,目前己拥有300余种蒙药制剂品种、11种蒙药剂型。由此看来,蒙医药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

1.蒙药发展战略转换

蒙药从萌芽时期到发展时期已经长达15个世纪。进入本世纪,蒙药的发展战略重点已经由最初的垄断生产逐渐转变为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然而,其转变并不成熟和彻底。

(1)蒙药产业化

蒙药产业化是指立足蒙药特色资源,坚持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导,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科研技术,加速蒙药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构建蒙药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为基本要素的蒙药产业集群,将蒙药从种植到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支柱产业并获得利益。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目前,内蒙古拥有规模较大的蒙药研究所和声望相对较好的蒙药生产厂,如通辽蒙药厂、乌兰浩特市中蒙药厂、库伦蒙药厂等,并拥有专业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

然而,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现状:第一,蒙药产业各环节相互独立,并不能很好联系并构成完善的产业链;科研所研究出的蒙药与生产企业相脱节,导致生产部门不能满足销售环节和广大顾客的需求;第二,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理论体系的薄弱又不能满足蒙药研究所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由研发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保障程度和蒙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2)蒙药现代化

在蒙药现代化进程中,质量标准是最关键的问题,蒙药制剂的现代化是根本任务。建立蒙药的系列标准和规范,做到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蒙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区蒙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经穴部位标准》、《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蒙药学研究人员和蒙医临床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协调;蒙药材来源不稳定,蒙药机理及副作用不明确。概括地说,可归结为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以及科研技术的落后。

2.蒙药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

内蒙古在加强蒙中医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的决定》等多个文件,在经费投入、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为蒙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将蒙医医院人员经费100%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为蒙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内蒙古确定了蒙医工作十一项重点,强调了蒙医药建设力度、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提高科研水平。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强化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蒙医药发展势在必得。

三、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蒙药需求现状和蒙药产业发展现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一)传播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相脱节,生产研发落后是蒙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蒙古族生活习性、文化主要为内蒙古地区居民所了解。无疑,蒙药目前现状也是如此,其很多药品种类不为人知。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蒙药了解不透彻,导致购买时存在疑虑,这是蒙药销售的瓶颈。因此,目前蒙药产品并没有广泛进驻一线城市及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导致蒙药发展受阻。

(三)在研发方面,自治区拥有的蒙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集中于医院,科研人员所占比例甚少,因此科研水平低下、科研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均导致科研进程的缓慢和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透彻,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生产和科研相脱节,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脱节。在销售环节,蒙药没有直接商,导致蒙药的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掠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整个蒙药产业链条的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科研水平,建立强大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生产和销售的坚强后盾。在全区最大的七个蒙研所中,雇佣员工共计1610人,不及一个大型IT公司的雇佣人数。没有足够的规模,蒙药企业就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赢得更广泛的顾客。

四、政策建议

(一)生产与科研一体化,巩固分散行业

任何一个产业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蒙药产业同样如此。因此,整合分裂的产业链条,合并分散的企业,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蒙医药队伍是当前蒙药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直接完善的销售基地,保证蒙药直接销售。通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蒙药产业的利润,还可以降低购买者的价格,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二)传播蒙古族文化、推广蒙药产品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营销局限问题,蒙药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营销策略,如在不同的地区开办加盟店、连锁店,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另外,为不同地区蒙药药店配备专业蒙医从业人员,运用蒙药二次配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药物试剂,针对不同的情况药师进行二次配方,充分发挥其蒙药药效。

(三)提高药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由于蒙药机理和西药有很多不同以及蒙药材的天然特点,使得蒙药具有药力强劲、荮效奇特、可以治疗疑难杂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蒙药生产企业能够保证蒙药产品质量,这将为蒙药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优势。蒙药产业应该严格运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检测药品成分及副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放心的蒙药。

(四)政府重点扶持并发展

内蒙古的六大特色产业为乳业、煤业、纺织业、硅资源、马铃薯、重要口岸,唯独没有蒙药产业。政府将蒙药产业发展定位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问题,而非整个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蒙药产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扶持蒙药行业快速发展,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蒙药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助、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必要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为保护蒙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蒙药生产公司必须和自治区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司法解释透明。

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nmgtj.省略/.

[2]徐天平.内蒙古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6).

[3]孙畅等.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调 查[J].中国药事,2011(1).

[4]娜拉.蒙医药业得产业化发展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乌力吉特古斯,那顺达来.蒙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设想[m].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10).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篇(2)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0 前言

依据当下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内将来医药企业经营方向会使医药企业持续的递减、模式持续增大、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紧张、医药单价愈发合理化、药品营销层次持续的完备、企业得到利益会降低等情况。完成这些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国家增大对医疗市场的投资,尤其是农村医疗所进行的改革以及它的推广工作,伴随国内老龄化发展加速,对新药物和医疗技术的渴求就会变得愈发依赖。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医疗行业在国内经济体系中发展情况客观,将来还有更好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医药企业中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竞争力较弱,尤其是出现外资医药企业的加入之后这种情况就愈发凸显出来,所以要经过各类的方式来提升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具有的竞争力,推动医药企业未来的壮大。

1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

在国内,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内容中就有医药行业,它来自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相融合。医药行业对保障和增强人民健康以及提升生活质量都是重要的保障基础,关于计划生育、抗灾防难、军战物需和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kai8f之后,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06年国内医药企业的总产值突破了五千亿元,第二年的医药企业总产值就高达了十万亿元,相比前一年就增长了三分之一。截止到现在为止,国内的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就突破就了六千家,而流通企业的数量也是突破了一万多家。这些数字的代表就可以发现国内医药行业的情况,国内医药企业有很多规模小、管理散乱等特点,出现了结构不合理、仿制为主导、假冒劣质药物等现象。在前几年国家药监局清楚的表明要重视对待医药企业以及其产品的批准,完善医药企业推出体质,奖励同行兼并和重新组合,指引医药企业的生产要富有集约化和规模化特点。关于兼并的企业来说,要全面性的增强质量保障系统的管理来确保产品自身的安全性。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国内医药行业发展比较快速,这些就是表明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性行业,特别是医药连锁企业正在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自身连锁店超过20家的企业就有六千多家,这些都表明了这个行业现状是处于一个发展十分活跃的时期。在国内医改出台以后,药品销售市场就开展了大面积的政治活动。与此同时,国内对农村医疗围上行业的投资也是在逐步的增大、新农村的推广和农村生活标准的提升等具有元素,可以让医药行业现处的市场规模获得持续的扩大,而且药店中具有的多元化销售比例还可以逐步增大。国内医药企业展示很高的增加状态,面对国家新政策的搬出,还有企业本身因素,所以会面对这很多的风险。

2 国内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国内大量的医药企业前身基本上是国有企业,这就会使得其财务管理还要得到之前计划经济的控制,尤其是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放到同等位置上,不仅仅是没有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的高度重视,反而将财务管理视为是简单的记录和展示企业中业务的一类形式,完全轻视财务管理所具有的一些职责和功能。

大量医药企业不单单是没有了解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不同之处,还将这两种工作放到同一种位置上来看待,这些情况使得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得到根本上的完备。像是企业将额外的收入分配给职员或是用在客户身上,没有经过财务管理环节流程。因为被之前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比较关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工作,对其他的相关管理工作就没有足够的重视度。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高速更新,企业逐步走向了会计电算化,但当下的情况是大量的医药企业还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即便是适应了也是水平较低的标准设施,这些情况主要体现在各各部门中并未实施网络上的业务交流和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标准没有达标,所以就很难实行给别的部门来做到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医药企业自身就有高投入、技术和风险等特性,其研发探究新的药品和更换新的设施,以及对市场的开拓等活动,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国内医药企业的资金储备主要是依靠着股本金,以及银行贷款,所以导致了资金来源的渠道过于的狭窄。这就对限制医药企业研发探究新的药品以及对设施的更新,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医药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医院,但因为医院的资金循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久,因此就产生一些欠款问题,就算可以当时交付一些货款但也只是一年的货款,这样的状况使得一些本应该收齐的货款收不上来反而占用着医药企业的资金,这样来说对资金管理是有弊端的,还有可能阻碍到医药企业的未来投资,妨碍了其对新型药物的开发。

3 完备国内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方案

对财务管理理念的提升会影响着其发展,领导者要适时的革新财务管理的理念,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素养,定时或是不定时的举行财务管理方面的锻炼,做到与时代相连接,持续的掌握最新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方式方法,在这一进程中,管理者素养更是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身为领导人员一定要自身就具有先进的管理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将企业管理完善。

医药企业依据有关理念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完备自身的系统,关键是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与操控。完备财务管理要将投资、战略、成本等相关管理方式加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来。

国家当下正积极的带动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以及上市投融资,期望医药企业自身可以借助这次机会,主动的和大型企业或者是外国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方便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符合一定标准的企业甚至可以上市。从其他的方面来说,经过国家课题资金的保障来得到研制新型药物的机会。医药企业积极开展加宽融资的方法途径,让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联系在一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可以得到多面的筹集资金。

医药企业如果想正常的运行,这就要有丰厚的资金支持,对应该收齐的账款在整个企业资金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要废除的重视财务管理中对应该收齐的账款管理工作。领导者要经过一些管理方式来实行对这些方面的管理。第一点是要依据企业本身状况编订科学的信用政策,与客户要签订信用合同还要做好限定好的信用日期,换句话说就是最长的还款时期。第二点就是规定医药企业所具有的信用营销定额,必须是限定的期限中最大限度的完成,保障流动资金运行。

医药企业主要产品就是药物,对基础较好的医药企业应建立专业的药品研发,增大药物研究的关注力度以及资金的使用上,逐步的提升研究开发费用在整个经销利益的比重,学习并且融合先进国家药物标准。医药企业要增加和有关科研单位协作和交流。和国外医药企业组建技术开发的小组,创新研究新的药品和技术以便增加医药企业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4 结语

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企业,必须和时展相适应,加强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也起着很大的影响力,领导者必须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到这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 03)3-10.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篇(3)

关键词:医院管理;临床药学;药学发展;药品安全

1引言

我国的医院临床药学经历了约30多年的发展,目前仍然发展是不均衡。我国医院临床药学中,不合理用药占据服药者总数的11%~26%之多。由药品造成的各类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另外,我国约有50%左右的聋哑儿童,都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所导致的。合理用药和药品安全已成为我国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发展需要,传统的药学模式需要朝向专业化及全方位药品服务方面发展。

2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增加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医患矛盾和医疗风险。如今的医疗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医院要实现持续生存及发展,就需要提供优良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学属于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部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同时,转变了缺药的历史,却随之产生被"药害"的不良状况。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员多达20万人之多,药物不良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药源性致死",该问题已成为我国医院重点问题。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临床药师制度,翌年3月1日,由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起重明确指出我国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要对临床用药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医院药师承担者指导患者安全用药的重任,临床用药对于药物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3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3.1医院临床药学取得的成就。

3.1.1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早在1987年,卫生部就将12家重点医院批准为全国临床药学试点医院;1991年,卫生部又将三甲医院中的临床药学工作作为对医院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在2002年,出台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1.2改进了专业培养的方式 为了提高医院药师的专业水平,我国于2005年、2007年,2次开展"医院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通过组织专业化、规范化的在职药师再教育培训。同时,我国相关高校也增加了医院药学相关课程,为医院临床从业人员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3.2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存在的不足

3.2.1专业人才较为欠缺 目前,我国医院药师整体学历偏低,较多人员仅仅是中专学历,部分人员的临床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都较为欠缺。医院药师和护士、医师的沟通较少,导致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为困难。我国较多高校都增设药学相关专业,设置药学专业4年及药理专业5年课程学习,增设的课程中主要以化学为主要专业,工作方向主要以药学实验室为主,对医院临床用药的专业应用涉及较少。同时,高校药学学生缺乏临床实践,临床实习的时间也较短,导致对临床用药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为低下。另外,在职药师由于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再教育培训,不利于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

3.2.2医院临床药学从业者工作地位不合理 在医院临床上,如何用药是医生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普遍存在"重已轻药"的问题。由于医院缺乏对药学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而患者缺乏对临床药师的认识,导致临床上药师没有进入临床科室,只能将药学工作限制在药房进行,严重阻碍了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

3.2.3受到医院药房管理约束 目前,我国医院药房中的药剂师主要工作是进行药品制剂和派发,而临床药学工作者的工作也一般限制在药品浓度监测范围内。在相关法规中,规定了药师不能更改处方,医院临床药师变得毫无用处,导致临床药师质量下降。

3.4关于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的思考

3.4.1加大对临床药师的培训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药生产也在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下,就要求医院药师在用药时要具备专业素质。医院要加大对药师的专业培训,可以开展用药专业知识讲座等培训形式,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用药的准确性。在日常管理中,医院要加强同药师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药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医院药师与药师之间要保持交流和研究,通过互帮互助,找到自身缺陷,弥补不足。通过学习用药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用药的准确度,提高用药质量。

3.4.2完善临床药师考核制度 为提高医院临床用药质量,除了要提高药师工作质量之外,同时要建立临床药师制度,还需要完善临床药师考核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工作,确保用药质量的提升。医院药剂科可以组织理论考核,对药师的理论知识进行摸底考核,促进药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临床用药质量。此外,要注重提高药师的分析能力,确保药师在用药时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另外,临床药师要能够根据患者病历,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3.4.3积极拓宽药学服务领域,深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者要注重药学知识同相关学科的融合,让临床药学知识和药学服务领域得到扩展。医院药师要加强医师同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了解患者和医师的实际需求入手,以医师和患者的需求为工作指导,加强医院临床药学的服务,提高医院临床药学的地位。

4结论

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得到加快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立足于现有发展模式,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药师用药准确度,实现医院临床用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我国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药房,2006,17(21):1604-1606.

[2]宋敏.对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79-180.

[3]张泽伟,林春燕.医院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展望[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57-2858.

[4]鲁琼,彭六保.浅谈医院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展望[C].//湖南省药学会第12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497-500.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篇(4)

1.国内医药流通制度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仅“九五”以来,我国医药流通规模扩大了2.53倍,销售额年均增长14.1%。2002年,医药流通企业17万多家,其中批发企业13262个,零售药店16万余个(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已超过500家,连锁门店逾3万家),从业人员53.5万人,医药产品销售总额2034亿元。资产总额1004亿元,利润总额9.4亿元。较好地保障了全国医疗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及时有效供应。我国医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流通领域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已影响到了整个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员陈文玲博士指出:药价虚高的实质是制度安排,是由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出现问题及历史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叠加而造成的: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不够清晰,导致药品流通改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药品交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销售的主渠道,80%以上的药品在医疗机构销售。多数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总收入50%左右,个别医院达70一80%。王淑静指出,药价虚高最终是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流通过程中各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尤其是流通的前端环节中,注册、审批、核价监督不严,为药价的过高定价种下了祸根。而颜少君和樊瑞莉从药品的特殊性指出: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上忽视了药品的特殊性,把药品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在打破药品三级批发加零售的流通模式后,药品流通市场尚没有形成新流通方式,从而导致了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药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他们认为,我国药品市场缺乏现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充分认识药品的特殊性是合理设计药品现代流通新体系的前提。

2.国外药品流通制度改革现状

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疾病谱悄然变化正在积极拉动全球医药流通市场。根据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10,688亿美元,2010 年到201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受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新兴医药市场医疗可及性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到2020 年,全球医药支出预计达到14,000-14,300 亿美元。从全球来看,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药品流通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美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20 世纪初,美国开始出现连锁经营模式药店且发展迅速。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企业之间、连锁药店与独立药店之间开始大规模的兼并活动,形成了多家跨地区的全国性医药连锁企业。目前,美国连锁药店具有规模大、分店多、分布广等特点,在美国医药零售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 年,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均超过4,000 家,最大的连锁药店公司CVS 已拥有超过9,000 家门店,销售额1,533 亿美元。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沃尔格林等为代表的美国连锁药店很早采取“药店加便利店、前端加后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以打造“健康美丽产品专卖店”为经营主旨,其经营品类扩展至与健康、美丽相关的产品。

 (2)日本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日本连锁药店的发展源自1955 年,大多是从车站前的药店、药局发展而来。为顺应消费者对健康、美丽和低价的追求,日本现代连锁药店经营品类已涵盖了医药品、健康食品和化妆品,日本的医药零售业已从疾病产业转向健康产业。

过去,为了适应以疾病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日本医药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构成中,医药品占据70%左右的份额。随着医疗重心从治疗向预防转变以及日本国民的自我预防意识增强,日本医药零售业开始不断涉足健康产业领域,并在药店经营机能性食品、营养辅助食品等产品。到2015 年,在日本零售药店的商品类别销售构成中,医药品仅占据32.1%的份额,化妆品占据21.2%的份额,日用品、食品等其他产品占据46.7%的份额。

    综上所述,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连锁药店,其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药店+便利店”等模式的特点值得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借鉴,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向“做大做强,差异化经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本课题拟突破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本课题拟通过研究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改革以及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了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概况,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现状对其进行弊端分析,以医保、医疗、医药内在关系紧密相连为基础,通过加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优化药品流通渠道等措施,从而进一步优化深圳市的药品流通制度。

二、学术价值

1、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发展快速阶段,我国医药流通制度中药品流通秩序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对于造成我国药品流通机制不合理,从而导致药价虚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的医药流通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建立以三医联动为核心“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三项改革应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推进、良性互动的关系。在进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和医保改革,降低医疗机构成本,强化医疗保险监督作用。构建优质医药流通渠道,在药品流通及管理方面,只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一个具有活力的、欣欣向荣的药品流通机制将在我国逐步形成。

2、现实意义

尽管深圳市了解决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仍然存在药价虚高,假冒伪劣药品充斥,本文根据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的发展状况,加上通过实证搜集调查等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在知网上查阅大量的书面资料和相关的理论方法,分析总结了其他学者关于医药流通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篇(5)

1949年以来,我国中医药在医疗、科技、社会等领域中已有的和潜在的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了让中医药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在新世纪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国家正着手制订中医药法以协调中医医疗服务、教育、科研、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中医师作为中医药知识的主要传承者、中医医疗的执行者以及中药新药创新主体,在中医事业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所以,明确其在医疗活动中的责权问题非常重要。

1 有关中医师责权的法律法规现状

1.1 与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现状

我国《宪法》(1981年)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并且政府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列入“十五”计划纲要,还在2006年下发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前,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有《职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中医师执业要符合《职业医师法》规定,中药生产、流通要符合《药品管理法》规范,这与对西医师以及西药的管理没有区别,中、西医药由统一法律管理。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来管理、保护中医中药。

与中医药有关的行政法规有《中医药条例》(2003年)、《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等。地方性中医立法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自1990年第一部中医地方性法规《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出台,全国迄今已有23个省市出台了中医药条例。中医药虽然有以上多种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但尚没有达到促进与保护中医药发展的目的。

1.2 现行中医药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中医药条例》过于粗泛

《中医药条例》是目前专门针对中医药管理的法规,但其内容不够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太差,也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在法规原文中甚至连执行主体都没有明确指出。值得借鉴的是,香港《中医药条例》(1999年)的内容非常详尽,甚至连广告牌的大小、广告词的描写都有具体规定。该条例中也没有空话、套话,一开始就是相关的名词释义,以及监管香港中医药的执行组织如中医药管委会等人员职能、组成、代替、丧失资格等情况的规定,可操作性强。这样,在香港作为一个注册中医师,法律保证了他行医时防治疾病的正当权利,但他又不能有不实的宣传和有悖医德的行为,从而让中医师发挥最大的保障民众健康的作用而限制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才可能树立中医良好的形象和患者对中医的信心。

1.2.2 中医中药分开管理破坏了中医与中药的完整性

中医和中药在中医学成形时就是血肉相连、难以分割的,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应精通中药知识,对药物形色、性味、配伍、功效、毒性了然于心,治起病来才能得心应手。许多中医师还根据自己的治病经验、用药喜好,自采、自制中成药,这也是古代许多名方如六味地黄丸的来由。但按现有的法规与行政制度,中医与中药分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导致医不管药、药不管医局面。研制一个新中成药,不是出自临床疗效总结,而是在药品管理部门的法律条文要求下严格按创制西药的规范(如药物毒理、药理等动物实验)产生。更严重的是,根据现有的医药分管制度,医不懂药,药不懂医,许多中医师连自己开的中药都没见过,处方中经常出现几克磁石、十几克灯心草的情况,疗效难以保障;而且医也不得制药,按规定制药企业均需达到gmp标准,许多临床有特效的民间小验方自此消失。在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下,中医师与医院很难生产中药制剂,难以体现中医的治疗特色和中医特有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英国,虽然以前倾向于将中医学中的针灸、中药、太极、按摩、气功等分类管理,如将中药放在草药类管理、针灸放在针灸类管理,但通过英国中医师和中医药协会的多方解释沟通后,英国政府已接受将中医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将成立传统医药管理局,以对中医(包括中药和针灸等所有中医药的防治措施)、针灸(多为西医师注册)、草药(包括印度和欧洲草药等)三大体系进行管理。这种重视医药传统与客观现状,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制订法律法规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2.3 《职业医师法》对中西医师行医范围、权利限定不清,亦未保障民间中医的权利

根据《职业医师法》,经过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经注册可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考试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从考试类别可以看出,国家已将有权利从事临床医疗活动的人员区分为(西医)临床和中医(临床)两大类。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不论注册为西医还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行医范围没有区别,西药、中药、中成药或针灸等治疗手段都能使用。也就是说,职业医师法所规定的考试、注册范围在我国目前的实际行医过程中没有意义,因为获得其中任一种资格就能够进行所有类型的医疗活动。

由于目前《职业医师法》没有对各类注册医师的行医范围进行明确界定,鼓励或要求中医师用中医药进行疾病防治,而现代医学手段如外科治疗、高昂化学药物具有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力,中医院以及中医师不再愿意使用简单、价廉、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治疗骨折用的小夹板复位等,许多中医院变成低水平的西医院;同时,由于用进废退,中医临床使用的萎缩,导致中医临床水平以及疗效的下降,又进一步导致中医的信用度下降。因此,现有法规限制了中医师自采、自制中药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权利,但却没有限制其使用注册范围以外的西药看病。其实,许多西医师在对治疗效果不佳时也会使用中医药治疗,但由于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培训,导致中医药疗效欠佳在所难免。

再者,基层一些民间医师根据现有法规不能获得行医执照,不是因为他们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能力不够,而是管理部门拿西医师的标准来要求和考核他们。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医疗人力资源,对解决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就医难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只能非法行医。其实,所谓“民间中医素质参差不齐”,不是民间中医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者没有采取有效办法真正鉴别、保护那些具备行医资格的人。

1.2.4 现有法规没能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民众选择中医治疗的权利

现行《药品管理法》限制了中医师自采、自制中药的权利,却没有管制全国滥种中药材,无序施肥、撒药所导致的中药质量下降、药性改变的严重现状。如在伦敦能够买到12种赤芍样本,芍药苷含量从0.01%~4.5%不等(相差450倍)[1]。同时,管制药厂在中药中掺杂西药等对中医药发展极其不利的行业操作规范也没有出台,象出口到英国的治疗儿童皮肤病的软膏名为纯中药制剂,却被查出含有高含量激素类药物而被清除出英国国家处方药名单[2]。这类非法行为在中国更是常见,但现有法规缺乏明确规定。

另外,由于许多中医院没有进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范围,或者规定对患者就诊中医限制很多。这样,由于医疗费用的原因,限制了患者便捷地寻求所信任的中医师看病的权利。

2 建议

2.1 以《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法》命名,而非《传统医药法》

由于中医药在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突出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瞩目的趋势,我国政府也将制订中医药专门法律并提上日程。有人认为与现代医学相对,应将这部法律称为《传统医药法》,这实属不必。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中医”释为“中国固有的医学”,可以看出这是清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为区别中国本土医学起见才启用之名。这种以发源地命名的方法无可厚非。而“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在许多发达国家却表示常规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或对抗医学(allopathic medicine),即中国所谓之西医学,并将非常规医学称为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所以《中医药法》比《传统医药法》的提法更明晰、准确。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澳洲维省等许多国家地区在多种cam并存情况下,都明确为中医药立法,而不是统称为替代医学法或传统医药法,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更应如此。

再者,中国本土医药比较精纯,理论与实践自成体系,这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社会所认可的cam有本质区别。cam所涵盖的内容庞杂,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中医药、印度医药、欧洲草药、印地安人传统医药、瑜珈、催眠、顺势疗法等尽在其中,即使是零碎经验也为cam所括[3]。中医药虽然属于世界非正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中医学与西医学一样处于主导医学地位,属于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一部分,其理论一脉相承,内容精粹互通,并不处于补充或替代医学的从属地位,也不需要使用传统医药之名来包容防治内容、理念、实践迥异的各种非对抗医学类别。

2.2 尊重中医历史和现状,对中医师进行分层、分流管理

中医学历史悠久,再加上目前传统与现代教育途径共存,现实情况较西医学更为复杂,政府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细化管理、监督。首先有关职业医师行医范围的明确。凡要使用中医药防治手段者,应考核其中医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中医师注册(但应允许中医师借鉴现代的检查诊断方法,这也是中医借助现代科技进行自我完善发展的途径之一,自我封闭与排斥于现代医学之外并不是保持中医特色的办法);凡中医和西医都使用者,则应分别参加两种执业考试、分别注册,而不是混合成中西医结合考试(否则对于中医师和西医师都有失公允)。

关于民间中医的考核、行医资格和监督问题。民间中医是指中医院校教育以外途径如师徒传承、祖传家授等方式培养的中医师。管理机构只能尊重中医历史,以事实为依据,以民间中医的中医诊治能力为考核核心,如果确实能治病救人,特别是以农村为主要工作阵线者,应发给中医执照,限制其只能使用中药或(自制)中成药。同时,要求其有完备的临床记录,建立规范的制度,管理机构不定时回访患者,有投诉或查出有违纪行为者,课以重罚,甚至永久性吊销执照。由于民间中医的准入门槛较院校毕业生为低,所以相应的权利也小些,象香港的表列中医没有强制要求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如果已在香港连续作中医执业最少达15年就可获得进行中医诊疗的权利[4],但他们没有病假条签发权等权利。大陆可借鉴香港对表列中医的管理办法,并在其成为表列中医之前的15年年限内,考虑使用医疗责任连带制,让已有行医资格的人负责监督其医疗行为,负其所有民事、刑事责任。

关于对单个秘方持有者的管理。许多人因为祖传或其它原因,留下行之有效的成药处方,治疗专病有特效,如云南白药。这种情况在中医界并不少见,留下的配方其实是中国医药的瑰宝,管理部门应根据该方治病的原始资料,发给单病种治疗执照,并对其治疗范围进行严格界定。如专治慢性咽炎的吹用散剂,注册及行医执照均清楚限定为慢性咽炎,治疗其它疾病均为非法。对他们的监督执法,一方面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鼓励投诉和奖励举报。

2.3 重新给予中医师制药的权利

中医学的特色决定了中医师给每个患者开出的处方不尽相同,而每个处方甚至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师针对单个病例无疑具有制药的权利,这也是其治病的主要手段。其实,当类似个案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就完全能够说明药物治疗的普遍性,管理部门根据详尽的患者病案记录,而批准该中药制剂的生产注册,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包括毒性中药的处方完全可以免做毒理实验。这种从临床实践出发,又以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中医药管理方法才是中医理论发展、中药新药产生的源泉。这与从药物化学成分分析出发,以动物实验为疗效检验方法,再过渡到临床的西医药研究截然不同,这是由两种医学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化学新药的产生主要是发现具有新的化学结构的新物质,而中药新药多为已知中药的重新组合。

确保用药安全是国家医药管理机构重要职能之一,但应针对学科的不同属性对中医药和西医药进行分门管理,改变目前采用管理西药生产的办法来管理中药的现状。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反而对中药生产缺乏宽松环境。在韩国,根据11种古典医籍(其中4种是中国古典医籍)上的古方制作的药剂不用做临床以及药理实验就可以直接获得批准;在日本,经方免做临床验证就可以制成成药在市场流通,目前已批准生产210个经方,其中147个为“医疗用医药品”,63个为一般用医药品;中国产的中成药进入美国市场,只要通过fda申报(约半年时间)即可按保健食品在市场上流通,而我国即使申报一个保健食品也要1~1.5年的时间,并且经费昂贵。

2.4 培养中医师的院校教育应更多体现中医药特色

中医院校教育已经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但目前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毕业生基础理论薄弱,实践能力差,成为难以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毕业生改行,而留在医疗一线的新一代中医师不会运用中医药治病。这与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学风树立等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根据现代社会对中医师的要求,中医院校应全面调整现有的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中医学的重心地位,促进中医与中药知识的融合,拉长中医临床实习时间和增加对中医内容的实践。同时,中医院校教育应根据目前中医盲目扩招后毕业生趋于饱和,4年时间内中医、西医以及英语、计算机、政治等课程全学但全未学精,临床缺乏真正掌握中医药技能的高水平中医师的现状,借鉴国际医学精英教育的办学思路,实行严进严出、高淘汰率、长学制的高学历医学教育,以八年制的博士研究生为培养的主要目标。而且,尊重现实,对现代医学采取理性、积极的态度,借鉴现代医学的内容,并非一定会导致中医的西医化,主要是如何教育问题,可采用先中医、后西医的模式。

3 结语

现行中医药管理体制带有太多西医药管理模式的痕迹,如不进行修正,不仅不能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绵延数千年的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萎缩。目前正在制订的中医药法应协调好中医师这一中医学主体的责任与权利关系,真正促进中医药的完好继承、健康发展,并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护中医药优势与特色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j harp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eczema[j].bmj,1994, 308:489-490.

[2] allen br,parkinson r.chinese herbs for eczema[j].lancet,1990, 336:177.

[3]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j].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2.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篇(6)

【摘要】目的:探寻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支持中医药产业作为医药产业结构政策中的主导产业观点。方法:采用SWOT分析,先得出中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O,ST,WO,WT战略,进而比选得出较为适宜的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结果:分析得出现阶段中药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国际化经营的第一个阶段:出口贸易,提出战略大联盟,兼容并包、模板企团的国际化经营策略。

【关键词】中医药企业 国际化经营 战略联盟

【中图分类号】R7279.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04-01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加速,跨国公司的涌现,中国产业企业经营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医药产业医药企业同样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制定医药产业政策时,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产业是否应作为产业结构政策中主导产业,各界也有着诸多讨论。本文试就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发展的构想。

1 中药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面对中药不被承认、FDA认证道路艰辛困难的现状,笔者认为中医药国际化经营仍有必要,需迎难而上。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全面和双向开放阶段”[2]世界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对华投资,抢占中医药资源。另一方面,日韩等国家拼命抢占天然植物药在国外市场,内外构成激烈的竞争。因此将具有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优势自我保留并发扬,国际化势在必行。集中度不高,现代化技术落后,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差的产业现状同样需走国际化道路来提高竞争力。

2 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

表1 SWOT分析表

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1.中药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2.中医药资源理论临床经验丰富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

药企业市场潜力巨大

4.大型中药企业的资本实力 1.国内中药生产企业多、小、散的现状

2.目前中药国际声誉不佳

3.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落后外部机会(O)1.现代医疗模式的改变

2.某些领域疾病西医治疗理念难以解决

3.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潮流 SO战略1.推进中医的影响。

2. 从非药领域,单方中药

等扩大中药的影响 WO战略1.兼并重组从事中药出口

贸易的公司2.增强内功,

规范中药品质外部威胁(T)1.中西医理论及文化差异

2.来自知识产权的威胁

3.技术性贸易壁垒 ST战略1积极进行文化渗透

2积极对我国名优中成药

申请知识保护 WT战略1.组建的模板企团联合

政府积极制定应对贸易

壁垒的措施,有章可循

2. 尽快建立国际中药质量

检测中心,加快制定标准规范3 国际化经营战略策略试想

3.1 三步走战略

3.1.1走的阶段

通常国际化经营的路径是产品出口、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论[4],笔者做出以下分析:对于我国中医药企业,具有在技术上,销售上的所有权优势,但不足以成为核心竞争力,故技术转移不可行。确认并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法律政策综合资源的区位优势显然中医药企业也不具有。故现阶段较为实际的做法,笔者认为应是增强内功,加强内部组织管理获得内部化优势,来辅助所有权优势进行产品出口,走一条出口贸易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3.1.2.走的形式

要加强内部化优势、优化内部组织管理,创造国家竞争力;解决质量标准落后、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以及中医药国际化经营涉及的很多文化、历史、语言翻译等问题,笔者认为不是某一个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再者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中药的知识产权,笔者认为可以组建中药出口贸易的战略联盟。

笔者认为中药以药品、非药品身份出口均可。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是用于防治、治疗、辅助治疗、缓解一些疾病症状或仅激活身体机能的一类药物。固然中药以非药品的身份出口,严重影响着对中药疗效的宣传、介绍,使用范围。但是在欧美国家,中药属于“食品辅助药”是不争的事实。曲线救国的道路,笔者认为也未尝不可。

3.1.3.走的地理区位

出口贸易是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但要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市场,不同的产品群出口,并结成联盟企业团体,最终术有专攻,形成模板。

3.2具体的策略

诸如文化渗透、扩大中医影响等策略,以往的一些学者都有详细的论述,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企业团体战略大联盟设想。

中医药企业大联盟布局即对同一海外目标市场上的不同类型的药企进行聚集、联合、兼并,提高行业聚集度,形成企业集团,并在集团之间进行战略联盟。

模板企团需要将各个流程环节的规范、科学化。首先是对于国外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需求状况。第二是重视基础研究。第三,将传统炮制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使其规范化现代化。第四,销售包装上的规范。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同时,注意迎合当地市场的消费者偏好。最后是使用环节,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建立完善的售后指导体系。

4 结论

综上,笔者认以模板企团的形式,综合力量,在大力强硬的实施执行带领下,只有做到了品质的规范,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质量标准得到认可,再有一定的应对贸易壁垒的技巧,使我们的中药得到认可,出口贸易发展起来之后,联合企业可在海外积极推行中药纳入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等措施,方可走在外投资的国际化经营第二步。

参考文献

[1]李杰,王文远. 中药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分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2:102-106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篇(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所中医药数据库的建设至今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数据库的规模日益扩大,数据库的品种从单一型发展到多样型,内容从文献型发展到事实型,结构从单表型发展到关系型,数据类型从只有文本型、数字型、日期型和逻辑型,发展到支持巨型对象的CLOB、BLOB等多媒体型。建库形式也从单机建设,发展到现在全国30家单位近300人通过Internet网络平台,远程异地进行数据库建设。多类型的中医药数据库,以其充实的中医药数据信息成为中医药在线网雄厚的信息基础。

中医药在线网以多个大型数据库与检索应用平台为支撑,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了一个能够在Internet环境下融合各个自治、异质异构的中医药数据资源的,并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全局范围内数据检索环境的信息共享平台,以支持中药数据库资源的共享、综合利用与开发。目前中医药在线网数据平台拥有以下数据资源及检索通道。

1 单表型数据库

1.1 多库融合检索平台

多库融合检索平台是将多个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软件支持的本地及异地数据库置于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上,使您可以同时从各个不同的数据库中检索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数据库进行查询。到目前为止,多库融合检索平台上收录了69个数据库。

1.2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

收录了1949年以来国内出版的近900种生物医学期刊及其它相关期刊中涉及中医药学、针灸、气功、按摩、保健等方面内容的文献题录约73万余篇,其中1988年以后的期刊文献中,50%以上附有文摘。著录内容包括:中文文题、英文文题、作者、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所在地、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文献类型、特征词、医学史、资助类型、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语种、中文文摘、英文文摘等共50余项。该数据库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注释表》(MeSH)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进行规范的主题词标引,用以进行精确检索和扩展检索。该数据库每季度更新1次,2000年以后,每年文献量为4~5万余篇。

该数据库还提供15个专题数据库形式,分别为:中药文献数据库、中药化学文献数据库、中药药理学文献数据库、中药不良反应和毒理学文献数据库、针灸文献数据库、肿瘤文献数据库、中医性疾病文献数据库、艾滋病中药数据库、中医老年病文献数据库、中医名医经验数据库、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医临床试验文献数据库、中医药学历史文献数据库、中医药研究课题数据库、中医药学文摘数据库。

1.3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英文版)TCMLARS

主要收录中国国内出版的生物医学期刊中的中医药文献题录,同时也收录了少量国外中医药文献英文题录,其中30%的题录附有英文文摘。该数据库内容覆盖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各个领域,但主要集中在中药与针灸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方面。目前数据库已收录1984年以来的文献12万余篇。

1.4 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收录了1898-1949年期间的150余种中医药期刊文献题录信息67 737篇。著录内容包括:文题、作者、期刊名称、出版年限、卷、期、页码、栏目、馆藏地、索取号、出版地、出版者等共14项。

1.5 有毒中药古籍文献数据库

收录有毒中药古籍文献1 755篇,著录内容包括:中药名称、异名、释名、产地、性味、归经、药物形态、品种考证、养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贮藏、炮制、质量鉴定、主治、功用、用法、用量、毒副作用、临证应用、配伍应用、配伍禁忌、使用注意、附方、医案、药用机理、全文、语义等共33项。

1.6 海外中医古籍书目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世界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中医古籍目录,共有记录20 004条。著录内容包括:联目号、类号、著作年、藏书号、正书名、修饰语、别名、卷、册、国别朝代、著者姓名、著作方式、版本项、原丛书名、原丛书类号、子目编号、丛书子目、馆代号、备注等共34项。

1.7 中国中医药新闻数据库

收录了1989年以来报刊及新闻中的中医药信息6万余条,含中医药政策法规、中药市场信息、新药开发、科研进展、疾病诊疗、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著录内容包括:题名、关键词、内容、栏目分类、出处等共8项。

1.8 疾病诊疗数据库

参考多种中西医学权威著作书制作而成,从中、西医学两种角度全面详述了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的信息,共收录疾病3 776种。内容涉及疾病的中英文名称、定义、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共54个字段。

1.9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数据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编制而成,提供了有关疾病、证候、治法的中医诊疗标准术语,共有记录2 795条。

1.10 中国医院数据库

收录了全国12 000余家医院的信息,内容涉及医院联系方式、门诊量、床位数、等级、特色专科、设备等方面。

1.11 中国中药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及专著,共收录中药8 173种。著录内容包括:药名、别名、英译名、药材拉丁名、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资源分布、药用植物栽培、采收和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炮制方法、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理作用、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配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不良反应、科属分类等共43项。

1.12 中国中药数据库(英文版)TCDBASE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权威教材,共收录545种中药材的全面介绍。著录内容包括:英文名称、中文名、拉丁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产地、化学成份、药理作用、毒理学、药材基原、资源分布、栽培或养殖、采集加工、炮制方法、药材鉴别等共44项。

1.13 中国藏药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藏医药名著《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并参考了近年藏药研究的成果。共收录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材在内的526种藏药。著录内容包括:正名、异名、拉丁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资源资源分布、药用部位、有效成分、炮制方法、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考证、临床应用等共38项。

1.14 中国瑶药数据库

根据《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书籍编辑而成。共收录药物967种。著录内容包括:名称、异名、药材基原及形态、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栽培养殖、采收与贮藏、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共21项。

1.15 中国方剂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中药方剂大辞典》、《中药方剂》等工具书,收录中药方剂84 464首方。著录内容包括:名称、别名、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用药禁忌、药理作用、制备方法、临床应用等共15项。

1.16 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及期刊文献中的中药方剂,主要介绍古今方剂及其现代应用和研究,到目前共有记录9 651条。著录内容包括:方剂名称、别名、处方来源、剂型、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制备方法、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药理作用、毒性试验、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生产厂家、各家论述等共21项。

1.17 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中药药对190种》、《中药药对大全》、《施今墨对药》等书籍,共收录中医临床常用药对917对。著录内容包括: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配伍机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对出处、各家论述、注意事项等共13项。

1.18 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1989-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中药成方制剂国家标准,共收录4 052种。著录内容包括:方名、别名、标准号、药物组成、处方来源、剂型、性状、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制备方法等共22项。

1.19 中国藏药药品标准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1995年)《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收录了卫生部颁布的藏药药品标准366种。著录内容包括:标准号、药名、藏方药名、藏方药分类(藏药材、藏成药)、药材基原、药物组成、性状、炮制、性味、制备方法、剂型、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等共25项。

1.20 中药新药品种数据库

收录了自1985年以来国家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五类共2 150种。著录内容包括:名称、药品类型、药物组成、剂型、研究单位、生产单位、申请日期、新药证书编号、批准文号、批准号、保护期、批件号、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用药禁忌、注意事项、包装、贮藏、有效期等共33项。

1.21 中药非处方药数据库

收录了中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以来政府的第1批至第6批共2 852种中药非处方药的详实信息。著录内容包括:药物的名称、药物组成、药理作用、性状、功效、剂型、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不良反应、制备方法等共26项。

1.22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

根据《中药现代药物活性成分》、《中药药理》、《中华本草》等专业工具书编制而成,收录中药化学成分4 599种。著录内容包括:品名、英文名、化学名称、异名、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化作用、毒性、不良反应、化学成分分类、用途分类、来源等共19项。

1.23 中国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国家基本药物-西药(第二版)》及《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2002年版,共收录药物2 262种,其中西药815种,中成药1 447种。著录内容包括:药名、别名、药物组成、性状、功效、主治、用途、方解、药理作用、体内过程、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贮藏等共22项。

1.24 中国药典数据库(2005版)

资料来源于国家药典委员会编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二、三部,共收录3 270条。著录内容包括:名称、异名、药物组成、处方来源、基原、性状、用途、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不良反应、药物制法、提取物、中西药分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效期、注意事项等共40项。

1.25 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说明书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2002年由统一药品说明书及批准文号专项工作小组编写的《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说明书内容汇编》第1-7册,共收录1 914条。著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别名、化学成分、分子式、分子量、性状、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各类人群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等共26项。

1.26 国家药品标准藏、维、蒙药、中成药说明书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2002年由统一药品使用说明书及批准文号专项工作小组编写的《国家药品标准藏、维、蒙药说明书(主要成分)内容汇编》及《国家药品标准中成药说明书(主要成分)内容汇编》。共收录4 785条。著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曾用名、主要成分、药物分类等共5项。

1.27 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张鉴等主编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2001年出版),共收录1 362条。著录内容包括:名称、英文名、别名、作用与注意、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机制、不良反应防治、治疗与解救、功效、药物过量、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分类等共34项。

1.28 临证用药配伍指南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杨济、季绍良、冀春茹主编《临证用药配伍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6年,第1版),共收录525条,全部为中药单味药配伍方法。著录内容包括:名称、异名、处方用名、基原、动植物形态、毒理学、采收、炮制、用药宜忌、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配伍等共27项。

1.29 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

收录中国国内医药市场上中成药、西药7 000余种,包括产品名称、市场、使用和产品批件等多方面信息。共设50余个字段,其中:产品名称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汉语拼音、英文名称、异名和终产品名;产品市场信息包括注册商标、监制单位、年生产量、年销售量、批发价、零售价、参考价、生产厂家、原料药生产厂、制剂生产厂、专利、包装、规格、质量标准、产品鉴定、产品获奖、产品类目、出口权限、耗用主要原料、批准文号和批准单位;产品使用信息包括:性状、药性分类、药理作用、药物组成、化学成分、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药代动力学、贮藏和使用期限。

1.30 中国中成药主要产品产量数据库(1999-2002年)

资料来源于国家经贸委1999- 2002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共有记录4 042条。著录内容包括:报表年度、药名、企业名称、省市、剂型、规格、计量单位、本企业当年产量、本产品当年全国总产量、本产品当年全国销售收入、本产品当年全国销售收入排位序号、本产品当年全国产值等共13项。

1.31 中国医药企业数据库

收录国内4 044家医药企业(以化学药品工业、中成药工业与中药饮片工业为主)的主要信息,著录内容包括: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省市、工业分类、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规模等共9项。

1.32 中国药品企业年度报表数据库(1999-2002年)

根据国家经贸委1999-2002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编制而成。1999年收录了3 587家药品企业的相关信息,2000年收录了3 819家药品企业的相关信息,2001年收录了552家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企业的相关信息,2002年收录了543家中药生物制药企业的相关信息。著录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分类、企业规模、地址、省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各独立核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按工业增加值排名序号、按资产总额排名序号、按销售收入排名序号、按利润总额排名序号等内容。

1.33 中国GMP认证企业数据库

资料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1999-2005年的GMP认证公告。介绍了9 173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著录内容包括:企业名称、省市、证书编号、认证范围、公告日期、公告号、认证机构等共8个字段。

1.34 国外传统医学机构数据库

收录了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50多个国家的1 670个机构,包括中医、中药(植物药)、针灸、气功、推拿按摩、替代疗法等的生产机构、经营机构、科研机构、教学机构、医疗机构、学术机构、出版机构等。著录内容包括:国别省别、机构译名、机构原名、机构地址、电话、传真、机构级别、机构性质、主要工作、主要产品、机构简介、成立时间、负责人名、主要成员、出版刊物、附属关系、资料来源等共17项。

2 关系结构型数据库

本类型数据库根据中医药学科特点,全面采集了大量的中药基础知识信息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药实验和临床研究信息,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专为中医药学科领域新药开发、科研、临床以及教育等人员制作的信息与知识应用型数据库。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录中医药在线数据库平台,按照专题或者知识需求,进行数据的扩展与精确检索、主题关联导航查询、排序与统计等,还可以直接获取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全文信息。为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员提供了个性化应用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途径。

2.1 中药基础数据库

中药基础数据库是以中药基础科技数据为依据而建立的关系结构型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及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其目的是提供有关中药单味药、中药品种、中药化学成分等的中药生药材鉴定、中药药理、中药毒理、中药临床药理、常用剂量、用法等方面的权威公认基础数据。在建立了严格的数据筛选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按中药单味药、品种、生药材鉴定、一般药理、一般临床药理、一般毒理、化学成分、中药炮制品8个部分建表,共227个字段,对基础数据进行了筛选与加工。目前包含11 013种中药单味药,8 199种中药品种,375个中药炮制品,5 944个中药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

数据库以单味药为切入点,依次展开形成了一个大型中草药系统。每个部分即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又与各表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据库通过中医基础数据平台提供服务。用户可以从单味药、品种、化学成分、炮制、药理作用等主要入口途径,通过不同层次的数据关联查询,实现了相关数据的归类与相关检索。适用于数据发掘、知识再现、新药开发。

2.2 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

数据资源来自1990年以来公开出版的中文医学期刊上的有关中药单味药、方剂、化学成分在药理、临床药理、毒理方面的一次实验文献。根据中药药理学科特点,抽取了15个中心主题数据(文献出处、单味药、化学成分、方剂、剂型、疾病、证候、症状、病理生理、效应部位、微生物、药理分类、临床药理分类、毒理分类、指标),采用计算机数据仓库技术,建立了15个空间维,按一定规律的数据组合形式,将实验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基本全面表达了中药实验药理与毒理的数据内涵值,用以支撑中药药理数据统计与分析。为配合数值的应用,本系统提供了数据来源文献的原文图片。到目前为止,数据已经做到2004年,收集实验项目24 000余项,原文图片81 000余张。

数据库通过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平台提供服务。主要适用于中药新药研究的高层次人员,用户可以通过任意扩充与限定检索,查询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展、治疗疾病、主要作用部位、观察的指标等,也可以根据药理研究频次与统计数据、方剂的组合等,观察与提示新的方剂的组合。同时还可以根据对某种方剂和单味药及其组分的统计,了解中药研究的新领域和研究进展。是实现中药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利用的工具。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思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2.3 中药化学实验数据库

数据资源来自1990年以来公开出版的中文医学期刊上的有关中药化学实验研究方面的一次实验文献。按照化学研究特点,按化学成分分离、化学成分合成、化学成分纯化、化学成分提取、化学成分鉴定、含量测定等划分为9张表,共140个字段,对文献内容进行编辑和结构化分析处理。到目前为止,数据已经做到2004年,收集实验项目达到40 000余项,原文图片45 000余张。数据库通过中药化学实验浏览平台、化学实验统计平台提供服务。

2.3.1 中药化学实验浏览

用户可从实验对象、实验室、实验方法、实验结果4个入口,输入单一条件或者组合条件进行精确或者模糊查询。为使查询更准确,还为每个入口提供辅助选词功能。通过检索结果可以浏览实验步骤、主要方法、结果,并可以直接查询全文图片。可以直接获取每个实验的实验对象、实验室、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方法名称、方法类型、步骤计数)、实验结果、实验名称的信息;点击进入实验信息后,可以了解实验的详细信息与简介。

根据查询需求,还可以进行实验室、实验对象、实验方法的关联检索,关联结果显示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主题变更的多次检索。

2.3.2 化学实验统计

可以进行实验对象、实验室、实验方法为主要因素的多种实验相关信息统计排序,为科研工作者提示化学实验研究的进展与研究方向。

2.4 中医临床数据库

中医临床数据库是为中医临床与科研从业人员提供中医临床科学及其应用的结构型数据库。数据来自1999-2004年公开出版的中文医学期刊上的有关临床研究方面的一次文献。广泛采集国内临床研究与治疗的科学与医疗实践项目,以疾病为中心,建立流行病学信息(病因、传染源、传染途径、地区)、疾病、证候、症状信息(疾病名称、原发病、并发症、病证、症状),诊疗信息表(诊断标准来源、疗效标准来源、疗效观察指标表:变化指标)以及治疗信息(治疗方法与步骤)等相关内容,以及数据来源文献的原文图片。到目前为目,收集临床研究近145 000项,原文图片163 000余张。

数据库通过临床医学平台提供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简单搜索、高级搜索和统计3种方式实现疾病相关数据的检索、统计与数据挖掘。其中简单搜索可按疾病、症状、证候中某个单一条件对疾病相关数据进行查找。高级搜索可按疾病、症状、证候、年龄组、性别、病因、专题分类等条件组合对疾病相关数据进行查找。另外,还提供了相关数据的关联通道,方便用户按照提示进行查询和浏览,以及得到各种疾病的病因、证候、症状、诊疗等多方面的相关统计信息,为进行中医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