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0 09:53:06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篇(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从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的内容如下①:

(一)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四)肢体运作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种智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六)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七)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八)自然观察智能

指个体辨别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充满发展希冀的同时,其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上的实践有着强烈的丰富性、复杂性、长期性与艰苦性。

(一)接纳求同阶段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中国,便在中国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公众特别是幼儿教育界对这一理论欣然接受。幼儿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摸索,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广泛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界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迎合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气候。80年代初期,中国幼儿教育界已认识到传统教育的消极影响,开始全面深刻地反思幼儿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并力图寻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正值此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挑战,为帮助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幼儿教育界不满于传统智力和成绩测验,力求平等与卓越的多元化教育正在兴起,“以人为本”的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逐步壮大。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便被中国教育界广泛接纳。

(二)反思质疑阶段

中国的幼教界,在接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也走过不少弯路。9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很多教育工作者盲目地将其与多元智能理论套合,肤浅地将其混为一谈,并未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同时,在引进与实践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仅仅是理论本身,而忽视了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没有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而是机械地照搬照用,造成理论与实践的架空,不利于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地、客观地、正确地把握。就当时的状况和有关幼儿教学课例来看,很多幼教工作者没有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大部分幼儿园为了体现出教学的改革成功,将教育形式设计得过分花哨,课程内容繁多,课堂一派热闹,有的教师认为,实行多元智能教学就必须在每个项目里把每项智能都体现出来,因而表面看来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质上这背离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教师们很累,孩子们也很累,效果却并不明显。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篇(2)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Gardner,1983)。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存在着7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一)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二)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三)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四)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五)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六)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七)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同时,同一种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管理实际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现有的教育实际情况,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多元智力理论与学生个性化发展

按照传统评价标准,考试科目成绩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排名没有按照统计学的标准给予正态化,根本不能反映学生成绩的真实差距。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学生的聪明与否,智力水平之高下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只有某方面强,某方面弱,在什么活动中比较聪明,在什么活动中比较一般而已。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

传统的老师按照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优、良、中、差的等级,实为极不正确和不公平。按照多元智力理论,教师应该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中积极观察,发现每个学生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方面。

(三)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管理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给教育的启示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不仅是教育基层关注的,更是教育管理层和教育问题研究者密切关心和考虑的。综上论述,多元智力理论在基础教育管理改革中的作用或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新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因此,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激发潜能,充分发展个性。

2.树立新的教学观我们应该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因材施教”;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以及“对症下药”。

3.树立新的评价观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幼儿教育;整体观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涵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 1983 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加德纳教授及同事们考察、研究和汇总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新的智能定义,即“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的这一智能定义特别强调了智能是个体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能并不是像传统的智能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 同时,强调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对智能发展的决定作用。《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s)一书中指出: “解决问题的每一种技能都与生物本能有关。 但实际解决某种特定形式的问题时, 生物的本能还必须与这一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 ”根据新的智能定义,加德纳针对智能一元论提出了智能的新理论—— — — — 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每个正常人至少拥有相对独立存在的七种智能,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认识智能和人际智能。这七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各具特点。

 

二、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多元智能视角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教育整体观》一文中说: “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 幼儿教育无论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体。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的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 坚持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坚持幼儿教育的系统观和效益观,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 强调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要对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而多元智能理论对树立和实践幼儿教育整体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要树立幼儿教育目标整合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幼儿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独特的智能组合,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和风格,都有可以被挖掘和发展的潜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树立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全体幼儿发展的目标,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位幼儿都有优势领域,都有被挖掘的潜能,都是聪明的。 只要我们给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他们都是可造之才。 教师在思考和设计教育活动时要从全体幼儿出发,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能获得体验和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使每位幼儿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发展,最终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幼儿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每一种智能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智能也是多方面的。 而当今幼儿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世界,面对的是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更需要有多种能力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树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在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提供具有丰富、开放式材料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充分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域,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在促进幼儿优势智能最大化发展的同时,帮助幼儿将优势智能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品质迁移到其他弱势智能领域,以改善幼儿的弱势智能,实现扬长补短。 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地发展。

 

(二)要树立幼儿教育内容、形式的整合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的智能是多元的,同时幼儿个体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幼儿都有一种或数种适合自身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可以在自己适当的智能优势领域内发展一种或数种独特的才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中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启蒙性”和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反映了幼儿教育整体观念的导向。 因此,要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就有必要加强教学内容、形式的整合。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互相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综合地实施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主题活动形式和领域课程模式,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将各领域知识综合地、统整地呈现在幼儿的生活与各种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多方面的、丰富的感知、刺激和体验,从而获得对各种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掌握各种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引导我们树立从目标、内容、形式、资源、评价到实施时空上的全方位的幼儿教育整合观,是符合幼儿的智能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也是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和趋势的。 我们要全方位地、整体地把握幼儿教育的实施,整合各种教育因素,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促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性系统,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篇(4)

关键词:多元智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智力理论和学习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智力理论领域,以传统的智力测验为基础的智力观逐渐被多元智力观所取代。在学习理论方面,20世纪初叶产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日渐衰弱,取而代之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对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在指导当今世界范围之内的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体系中,左边是多元智力,右边是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导致了学生观的变化,建构主义则引起了学习观的变革。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引发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运动之一,即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

一、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书中批判了传统的运用智力测验检验人的智力的做法。他提出智力就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出了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人际关系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知智力等7种,后来加德纳又增加了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两种智力,智力的种类达到9种。当然,所有的智力都能够应用于创造发明,但在事实上,多数人都只能在一两种智力上有出色的表现。但传统的智力测量理论注重的是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忽视了其它的7种智力,因而在传统的学校中,大多数儿童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智力测量并不能发现所有儿童的潜能。

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假设:只要我们能发现其智力上的闪光点,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获得成功。我们不能根据一次或几次智力测量的结果,就给儿童贴上天才或弱智的标签,而应该在实践活动中辨别儿童智力发展的优势并加以恰当的引导,这样,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成功。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上和多元智力兴起于同一个时期。其兴起的根源也是对传统学习理论或智力理论的否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兴起后至今的这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统一的观点,甚至可以说在建构主义理论内部,各派别所持的观点也是各不相同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建构、协商、提升”,建构主义理论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认知问题上,并提供了关注导致理解的解释过程的新的观点。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的,知识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走进学校之前就已经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从旁协助。

由此可见,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二、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不同于传统的智力理论和学习理论,在理论界和实践应用中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基于此,笔者认为,若能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用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必然会在人才培养进而在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两种现代心理学理论,其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正是这些相似性,使得二者的结合成为可能并最终变为现实。

1.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点的一致性

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点都是建立在对人的发展可能性的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多元智力认为,每个具有不同类型智力的人都是能够成功的。建构主义则相信每个人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的,每个人走进学校和课堂之前已经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这为他们的知识建构提供了基础。对于每个具有个体发展潜能的新人共同构成了多元智力和建构主义的共同的理论基点,这为二者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可能。

2.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实践背景的相同性

从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来看,二者在理论和实践背景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一致之处。

首先是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理论。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则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点。这两种现代心理学理论都是在继承过去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理论基础都对智力及其本质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尽管观点有分歧,但对于智力的重视确实是一致的。

转贴于

其次是实践背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两种理论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都把重点放在了实践应用上。尽管二者都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但它们都非常重视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对传统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批判和反省,是在揭露和批判传统教育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现代心理学理论。

3.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现实教育改革影响的长久性

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l世纪,全面应对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以及国际竞争不断深化所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对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认识获得空前的一致:只有培养出现代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便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次全球范围的教育改革,也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而发起的,如同前几次影响较大的教育改革一样,同样也是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多元智力和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之后,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影响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支柱。可以预见,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影响将会持续存在。

4.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点——环境

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环境中才得以实现的。多元智力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二者都十分强调环境的布置。在我们看来,这种环境应该是多元的,这样才能适应每个具有不同潜能的人的发展需要。同时,这种环境也应该是有利于建构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个体主动建构的需要。多元智力和建构主义的观点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对于环境的重视却构成了二者的最佳的结合点。

三、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首先,这种环境应该是多元的。所谓多元的环境,也就是尽量创设能够适应并促进每种智力发展的环境。“每一种智力发展的自然痕迹,都来源于原生的模仿能力”,“在后续阶段中,智力会通过符号系统来表现。”“随着智力的发展,每一种智力连带着相关的符号系统,将由另一种体系的标记或记号所代表。”“在青春期和成人阶段,智力则是通过对理想的职业和业余爱好的追求来表现的。”纵观智力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相应的环境中才得以实现的。很难想象,没有相应的学习音乐的环境,即使是音乐智力再发达,也很难获得相应的发展。

其次,这种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里所说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指在环境中无原则地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而是指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环境的创设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来展开。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和发展的效果自然不会明显。

最后,这种环境是有利于学生的建构的。环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理解、探索和发现,而不是被动消极地等待知识或信息的传递。这样的环境符合了发展主体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能够激发个体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强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并发展相应的智能。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对学生进行鉴别、帮助、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993年加德纳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由以下7种智能组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任知智能。之后,在1995年提出自然观察智能、1999年又提出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言语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综合考虑了学生的智能,考虑了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学习特点,开启了教育教学的新思维,它倡导的是乐观的学生观(多元智能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多样化的人才观、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技术)和积极的评价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经验,受到了教育者和家长的广泛欢迎。中国正在进行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多元智能将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学院瞄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国际化开放性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外语基础扎实、专业特长明显、综合素质较高,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外语扎实,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外语应用能力强,能够胜任涉外岗位对外语的要求。专业过硬,主要指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综合素质良好,主要指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研究内容

(一)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我们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种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应用实践能力差。综观访谈的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潜意识中弥漫着对其它学科的排斥和忽视。再加上,现在许多学校实行严格的听课制度和班级考勤,使有心选修其它专业的学生们被拒于千里之外,没有过多的时间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此外,由于学校的学习和用人单位实际要求的脱节,学生们并不能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

2、考试,忽视多元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考和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是选拔和评价学生(评定奖学金,推荐升本等等各种荣誉)的主要途径,这就使得学生们无法走出应试的束缚。因此,除了期末考试,英语专业学生还尤其看重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剑桥商务英语等多类证书考试,目的性很强,功利思想严重,进而轻视人文知识的积淀和知识半径的拓展,疏于自己在自律、自省、观察、抗挫力、创新性、协调和适应性等方面能力的锻炼提高。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其对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借鉴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借鉴、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多元智能理论”使广大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多元智能理论”转变、优化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和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幼儿教学;作用;教育

G612

如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智能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在早期发现孩子智能发展的长处与缺点,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提升有优势弥补缺点,要在什么时间段对孩子进行多元智能教育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对多元智能的概念开始重视起来,也使幼儿教育机构对多元智能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产生的作用有了极大的关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内容

1.多元智能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这套理论的核心含义认为,一个人的智能并不是一元化的,存在着至少八种智能的多元化智能。大部分人在智力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只有在智力优势、组合与发展上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人在一种或者两种智能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人们优秀特征的集中表现。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将智能分为了8个方面:

语言智能: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可有效的通过口头表述的能力将事件的经过、自我的想法表述。

数学逻辑能力:可以有效的运用数字已经推理的智能,喜欢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习惯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音乐智能:对音调、旋律、节奏有着敏感的直觉,可以有效的通过旋律、音调唱歌、谱曲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能:可以有效的控制身体,对外界事物可以做出有效的身体反应,并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与人交流。

人际交往智能:可以有效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与他人成为亲密朋友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对事物的形状、色彩、方向、位置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可以通过改变事物空间位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自省智能:对自我的认识能力,可以有效的了解到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控制自己想法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可以有效的对事物进行详细的观察测量,辨别事物的差异的,利用事物的能力。

不同的个体根据这八种智能可以形成不同的智能结构,也就形成了不同个体的自我优势。

二、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特点

1.非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单一的教学课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张,必须开展多元课程、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教学活动当中掌握各种知识、了解生活的普通技能,让孩子们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实践。激发幼儿的独特智能,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独特智能,不断的强化其智能,或是通过将幼儿的不同智能组合,发挥加有效的作用,@将使得幼儿在未来成为一个富有个性优秀的人才。在教学环境上已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内容更加多样化,融合了不同的知识与事物,就如同博物馆一般,让孩子们在多元的环境中开发多元智能。

2.正确观念的教学团队

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拥有具备多元智能教育观念的教学团队,对多元智能教育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的落实建设多元智能教育观念。教学团队是对幼儿传授知识与开启其智能的引导者,必须具有多元的能力才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将幼儿的多元智能强化与融合。

3.家长与教师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

多元智能教育需要家长与教师之家积极的互动,才能有效的对孩子的智能进行评估,可以更好的长期监督幼儿的智能发展,双方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对幼儿教学发展,让教学团队在进行教学时有着更加明确的针对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三、多元智能教育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1.构建了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多元智能教育的发展,让幼儿教育必须采取符合全面平衡发展的教学活动符合平衡发展的。在多元智能教育理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幼儿教育机构开始构建完整的学习模式。幼儿通过足够专业的课程以及学习方式对生活进行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发展全面的有益的智能特征。其次通过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非传统教学模式来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

2.强化“个别化”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的幼儿的兴趣、观点意识和智能倾向要开展“个别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第一的学习方法,将所有的幼儿通过统一的教学方式实行教育计划,阻碍了幼儿的智能的多元发展,使得不能将自身优秀的智能展现出来。所以要对不同幼儿进行不同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不同幼儿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使得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建立“社区化”学习方式

多元智能教育使得幼儿教学机构的内容和环境变得丰富多彩,环境和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现实中的社区,让幼儿在这里体验正在的生活方式学习生活技能,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的世界,这里就像一个大的社区环境。

在这里幼儿可以与不同的个体进行接触,进行了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合作从中拓展自己的社区意识,从而可以更好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获得货真价实的生活经验,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

4.提高幼儿的自由探索能力

幼儿的自由的探索能力是十分的重要的,这种探索能力有助于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现不同的规律,从而启发幼儿的智能。提高幼儿的逻辑、推理以及观察能力,通过自由的讨论探索,与环境他人产生互动,培养人际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

四、总结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纵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学习的弹性化,明显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和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希望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丰富多彩的机会,并以社会的需要做有意义的智能培养,以帮助孩子发展个人潜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瑞玲.强化幼儿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谈对《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应用后的体会[J].学周刊:A,2014,(1):218.

[2]王梅,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多元智能功能和模式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231-233.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篇(7)

今天的教育改革,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也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结果,素质教育就是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改变那种在应试教育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础教育中的“主干课”与“豆芽课”之别,“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这一定位一定要清楚,要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当作一个包罗万象的“筐”,什么内容都往里面装,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会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能把什么所谓的教育都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一定是那些稳定的、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积极的长期作用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现代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上述要求都可以得到多元智力理论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多元智力理论与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的教育改革所追求的以实践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要素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基于一种成熟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教育实践追求,而更多是来自基层各种教育改革实践特别是课程改革实践的推动。换句话说,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实践层面的支持,而与此同时,它还需要得到理论层面的支持――需要得到一种较为成熟的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的支持。

从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可以看出,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多种因素在内,这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观点是一致的。我们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提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在内的素质教育,而这五个方面都基本上能够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得到印证。加德纳教授把“智、体、美、劳”解释的非常透彻,而对德育,加德纳教授却从智育的角度把其解释为自我认识能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现代教育学更是把它作为一大教学原则确定下来。多元智力理论承认个体的智力存在差异性,这与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并付诸具体实施的“因材施教”策略是一致的。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作用,不同的个体在包括智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教育者应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而运用不同教育方法和采用不同教学手段,这就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的表现。

很多人在说,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参加考试能够得高分,但是当遇到具体的、实际的问题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素质教育把创新教育作为一个突出点,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略实践能力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多元智力理论从智力的概念中就把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摆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这与素质教育的特点高度一致,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