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政会计论文

财政会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5 08:08:43

财政会计论文

财政会计论文篇(1)

自中国引入财政管理会计以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不够广泛、不够深入、不够协调等问题尤为显著。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操作人员的主观问题以及行业的客观问题都会影响到财政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由此可见行业人员素质和社会经济大环境对管理会计学的发展和应用影响很大。根据一直以来财政管理会计的应用,归结出以下五点问题。

1.相关理论支持不够完善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我国被应用到很多学科和行业,因此管理会计领域被不断拓宽,其中一些不合理的观点和假设也被修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对管理会计学的引用并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很多内容也一直处于分析阶段,没有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很多实践出现的问题无法在理论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甚至有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想符合的,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对于实际的应用而言没有很高的价值。

2.实际运用不够全面管理会计学起初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基础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时代,尤其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因此其中的假设或模型不能再被运用。除此之外,应用地区的不全面应用也是问题之一,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或者没有运用一整套管理会计学,因此应用效果不佳。

3.实务界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根据国内外以及港台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财政管理会计学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甚至对企业对管理会计学很不重视,认为管理会计学对企业运营管理没有作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管理会计学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经济滞后的内陆西部地区,很多企业无法清楚的知道管理会计学对企业经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不愿应用管理会计学。

4.实际应用的经验不够丰富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管理会计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该门学科成为很多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有些企业能够较为良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学,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财务的管理提供便利,7O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核算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并没有从中总结出有效的结论和观点,因此在管理会计学在我国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缺乏优秀范例也使得高等院校的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实践性大大降低。

5.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在大多数企业中,没有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其职责大多由财务人员担任,因此在处理管理会计事务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其专业程度较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的应用质量。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财政管理会计相关的技术资格考试,因此缺乏衡量标准,也无法组建专业的管理会计团队。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大多将重点放在会计循环上,一味遵循传统会计管理的方法,而不重视如何才能让企业长期高效的发展。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影响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要想改变当前财政管理会计学的应用现状,就必须要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大环境的理论体系,并且科学有效的落实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有在多个方面完善才能保证财政管理会计学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成功。

1.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只是对西方管理会计知识的介绍,而没有落实到实际的管理会计工作中。西方形成的管理会计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国市场所应用,但由于我国在社会经济环境、市场机制、文化观念等多方面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西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效果并不乐观。对于财政管理会计学而言,强化基本理论知识是完善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够分析其他理论问题的规律性和本质。在研究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研究理论,而应该根据实际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不具任何代表性和实际操作性。在强化基本理论时,要吸收运用相关学科的有用内容,借助研究的成果来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一些发达国家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专门研究管理会计学,参加该协会的分别有学术界的和实务界的人才,他们能够互相交流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完善管理会计学。对于国外的这种成功的做法,我国也应该借鉴,从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应该根据理论设计一些具备行业特点并且较为可行的方案,以便实践能够顺利进行。实践一旦成功,就能够为日后的应用提供很大参照,作为行业企业管理会计的样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够为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直观的依据,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进行,让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拓展财政管理会计内容管理会计学除了原来就有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融人一些其他的内容,来拓展其内容的覆盖面。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的内容相互融合,将其独有的内容总结到一起,使得财政管理会计学能够更加全面。作业成本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将该部分内容融合入管理会计学,则能够增强其应用性,强化实践性的同时拓展财政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前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重心主要是制造成本,但在当今时代下需要改变成新的重心即战略总成本,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仅仅控制成本,而需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使成本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在业绩的一120-评估上要兼顾企业整体业绩与员工个人业绩,并且保证短期和长期都能够有序稳定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4.提高行业人员素质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在管理会计上,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从高层领导到底层员工都需要全方面提高其素质。高层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还必须广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专业人才实现管理会计应用的落实,从而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推广。企业为了长期发展,可以定期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培训,更新其专业知识,让实际应用能够与时展同步,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该行业中长期稳定的发展。日常管理中信息的分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将信息可以按对象、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分类,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改制,按照目标进行配合,这样能够更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财政会计论文篇(2)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政府部门(一般为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拨付给事业单位,用于其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社会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财政补贴或其他方面)的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有助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建设等的稳健推进。具体来讲,规范的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过程包含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决算与绩效评价四个维度,并且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原则。然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账务处理及管理中存在太多问题,这也是文章进行相关探讨的意义所在。

二、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发展的深入、新业务的出现等,原有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的需要,2012年12月31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新制度增加了有关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工资和津贴等公共财政改革会计核算相关内容以外,进一步完善、细化了会计科目设置和相关会计核算。新制度对收入的不同类别进行了重新界定,具体包含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再比如,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年度预算中的事业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此外,对净资产科目进行了相应调整,增设了科目。与原制度相比,通过对收入、支出以及结转和结余相应内容的调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将更加清晰、更加科学,这也将有助于单位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中财务人员不规范做法

1.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没有按照单独核算的原则进行核算。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原则,然而部分单位的账务处理却没能贯彻这一原则,导致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状况无法得到真实、清晰的记录。

2.部分事业单位简单地将收到的财政专项资金计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而不是计入该单位收入类科目核算,必然地,其也无法可靠地反映事业单位收入状况。

3.部分单位在年终结账时,不论项目的完成情况如何,将专款支出与收到的专款相抵减,错误地反映事业单位业务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在事业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中,内容与管理均过于粗糙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获得的财政专项资金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能做到全员参与,多数以财务部门为主,单位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预算执行力度也不够,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单位在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时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给资金挪用造成空间,通常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其他支出,特别是用专项资金购车、建房和发放奖金福利等,进而违背预算初衷,。

(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普遍推行部门预算,预算编制基本上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原则非常粗糙,“按实际”给现实操作留下了太多空间,财政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这使得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根据,在预算编制、资金使用上缺乏规范。除了前述专项资金挪用等问题外,还存在着分配拨付缺乏透明度、监管机制不完善、项目申报不严格等问题。

(四)缺乏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

规范的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过程包含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决算与绩效评价四个维度,于2012年年初颁布并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就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绩效评价作为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的重要一方面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在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通常缺少绩效评价,没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无法调动各个专项资金使用单位或部门对节约专项资金的积极性,无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四、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与管理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工作

进一步深入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具体而言,首先应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很多情况下,业务人员明知应专款专用却还要挤占、挪用,应从思想上阻止这样的情形发生;其次,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修改与完善,应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财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二)科学安排、严格把关,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适应财务活动性质变化的有效机制,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与基础地位。首先,应提升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只有预算编制科学,最后的变动才会比较小,才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应该将项目安排与专项资金支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匹配,进而形成清晰明了、一致的进度表,把项目安排尽量细化到每一个具体事项、每一笔款项的支付,使得项目安排与专项资金支出紧密相关。在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的同时,也增强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预算编制中每一笔专项资金的支出更易落实,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得以提升,资金浪费甚至挪用的现象得以有效减少。其次,应重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对用款单位或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通过科学、严肃的讨论,区别事项的轻重缓急,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进而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应建立专户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储与专款专用,减少或杜绝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等情形的发生。

(三)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

通常而言,许多项目的申报过程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后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单位经常会在项目上偷工减料,将节余的专项资金用于其他方面或者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等,违反了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只有监管到位,措施得力,才能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譬如,可以指派工作小组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对事业单位进行跟踪检查,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

(四)加快建立并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会计论文篇(3)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在财政会计工作监管方面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其监管工作有所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可避免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1.行业监管难度加大

近几年来,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运用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一些个别监管人员为了一已之私不惜压价拉客户或是违背监管职责的情况发生,使行业监管体系的正常的运行受到影响,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状态,使监管较为混乱。

2.没有明确的财政会计监管指导思想

任何事情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为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方向上的正确性。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也不例外。目前由于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但在进行财政会计监管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会计主管部门并没有对政策和市场的关系进行理顺,没有明确会计监督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缺乏从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导致制定的各项政策更多的是运行机制和运行状态的干预,而没有指明需要在什么样的会计监督政策和指导思想下进行工作,由于缺乏方向性,所以政策和措施在会计市场监督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落实过程中暴露出更多的弊端。

3.我国财政会计的监管方式比较单一

我国财监督会计监管方式一直较为单一,监管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对财政分配结果的监控上,往往忽视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缺乏动态的监督机制,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对财政部门自身的监管力度则较小,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上,在实际操作上多采用突击性和专项性、阶段性的检查,缺乏事后监管,对事前和事中监管监督机制,导致财政会计监管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4.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存在监管不力因素

第一,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监管的手段有待提高。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不注重事前和事中的监管,重点对事后进行监管,常常导致了会计造假的行为屡查屡犯,况且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知识更新不及时。局限性较大,缺乏制度性、规范性的监管机制。

第二,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结构的仅仅只是公布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报告,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缺少威慑力和权威性,没有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和采取有效的惩治措施。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政会计监管工作的提升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时期财政会计监管工作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对当前我国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其更加完善,有效的提高财政会计监管的水平。

1.加大对财政会计的监管惩罚力度

首先就是要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惩处,提高处罚严肃性,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会计监管纪律的,必须要按照轻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

2.提高对财政会计监管人员的履岗能力

财政监管工作中,其主要要素是懂会计业务的监管人员,而监管人员的履岗能力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财政监管工作的质量,所以加强会计监管人员的履岗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岗位职责就要求会计监管人员在开展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之前就要接受从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与理念,做好依法监督。更要对其执法监管过程中的职业素养进行审核,作为其工作晋升的重要依据。在平时工作时需要加强财政会计监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加强其学习和培训的开展,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还要在整个行业中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更利于财政会计监管工作的开展。

3.建立健全财政会计工作监管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财政会计工作监管长效化、常态工作机制,财政会计监管工作不是一时的行为,也不是突击性的行为,需要使监管工作常态化,这样才能对财政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避免重大失误的发生,如果只是采取突击性和集中式的监督检查,只会失去监督的初衷。第二,要在监管过程中,将监管前移,强调事前监管和过程监管。不仅要加强对外部财政会计工作的监管,更要加强对财政自身的会计工作监管。

4.加强财政部门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管

首先对于会计中介机构的查处权限进行规范,建立分级监管机制和体系。其次,加大执法和惩罚的力度,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加大警示的作用,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处罚措施,对于财政部门监管的结构必须进行相关的处理。第三,完善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机制,可以采取重点检查和抽查的形式,对于会计中介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不断的提高财政部门监管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财政会计论文篇(4)

一、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意识较差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财务会计管理意识较差,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由于意识较差,过分重视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操作手法,难以在掌握会计账务处理办法的同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进而影响信息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二)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由于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运用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而信息化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单位财务内部监管不完善

除了上述的两点外,信息化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监管不完善,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信息化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设立一套完整地内部控制监管体系,难以对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进而难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下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一)提高单位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促使财务部门积极的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的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下,会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得到很快的发展,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熟练的运用相关的财务会计软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提高内部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其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管理人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也应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通过提升自己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管理意识,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其他人员的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定期的思想教育培训,促使行政单位内部所有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能够提升,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整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使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社会中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是信息化条件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想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以信息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用信息技术实施单位内部监管,尽可能的使用信息技术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考核体系。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依据内部工作人员在网上所登记的内容,对单位内部员工进行考核,对于不能完成相应工作目标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形成处罚,而对于能够超额完成相应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的管理条件下,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三)使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

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也是信息化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方法之一。在信息化的管理条件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当如何晚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监管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管理人员,应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监督管理制度。将信息技术环境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并据此作为依托,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规章制度,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实现其既定的规划目标,以及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还应当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小部门中建立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依据所设立的整体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符合每个部门自身发展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社会中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风险

财务软件为财务信息化管理依托的载体,财务软件的开发方式,分为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在开发与使用财务软件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在开发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开发者的技术局限,和成本效益原则,往往难以嵌入的尽善尽美,进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风险率。并且,因其开发方式不同,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安全风险的特征也不同。针对不同特征的安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补救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风险。同时,聘用既能够了解财务管理知识的又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德才兼备的人员,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软件的使用。在技术和职业道德层面,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风险的降低提供保障。

三、结语

财政会计论文篇(5)

环境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许家林,孟凡利等编著.环境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朱金凤,赵红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统计分析[J].财会通讯,2008(04)

[3]刘志阔,刘承毅.中国环境管制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经济,2010(14)

[4]魏晓铭.我国煤炭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完善建议[J].技术与市场,2011(08)

[5]周爱华,孙贵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2(01)

[6]沈洪涛,冯杰.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2(02)

[7]赵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12)

[8]张永杰.浅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2(01)

[9]刘晓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临时公告制度的解读[J].会计之友,2012(01)

[10]王淑英.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2(01)

[11]李玲.环保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四大细分领域投资机会显现[J].中国经济导报,2014

[12]周生贤.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J].中国环境报,2014

[13]杨福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J].财会审计,2011(02)

[14]乔英.公司特征与环境信息披露关系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10)

[15]曹慧婷.关于发展我国环境会计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7)

[16]李晴阳.钢铁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0(07)

[17]郑怡.构建我国环境会计的障碍与对策[J].金融财会,2010(01)

[18]沈洪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与证据[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9]蒋麟凤.企业价值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0(2)

[20]燕俊.环境会计及其在建筑企业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2008(12)

[21]徐建荣.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13)

[22]蔺红梅.论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1(07)

[23]阳静,张彦.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08(11)

[24]狄亚萍,武智慧.试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研究,2008(23)

[25]杨秀玉.环境保护要求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0(04)

[26]林乐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当代经济,2011(13)

[27]胡馨月.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成果分析[J].财会通讯,2011(22)

[28]何本芳,蒋婕.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月刊,2008(21)

[29]万小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J].审计月刊,2008(09)

[30]方丽娟,耿闪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动态述评[J].财会通讯,2007(02)

[31]龚蕾.日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借鉴[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01)

[32]赵志卫,李翔.环境会计研究述评与前景展望[J].财会通讯,2011(01)

[33]沈洪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理论与证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环境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常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4

[2]常丽.新公共治理、政府绩效评价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8,(4)19-24

[3]曹越,赵西卜.公共财政建设中政府会计改革重大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9)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378-379.

[5]郭磊,郭玲.政府会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6]郭向丽.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发展及其意义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9,(2):279.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手册[M].2007:103-124.

[8]高立忠.知情权概念评析[J].哈尔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3):67.

[9]何生根.知情权概念之法理分析[J].哈尔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9.

[10]姜志华.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92-293.

[11]刘玲利.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现状与路径[J].财务会计,2011,(4):165-169.

[12]连秋蓉.财政透明度下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完善建议[J].现代商业,2013,(9):64.

[13]刘光忠.关于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10,(12)

[14]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9):3-6.

[15]刘笑霞.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构建---基于财政透明度的考察[J],当代财经,2007,(9)

[16]刘笑霞,李建发.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17]李建发,陆军伟.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若干问题[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9):24-28

[18]李建人.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J].南开学报,2012,(2):44-45

[19]李建发.政府会计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0]路军伟.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定位与改革路径设计---基于多重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2010,(8).

[21]李元.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研究评述[J],当代财经,2008(7):124-128.

[22]潘俊,陈志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构建[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5)

[23]戚艳霞,王鑫,赵建勇.权责发生制、会计透明度和政府绩效管理[J].财政研究,2008,(5):60-62

[24]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5):2-7

[25]石英华.发达国家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J].财贸经济,2006,(11):57-59.

[26]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7]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3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财政会计论文篇(6)

【参考文献】

[1]张勇.文化、制度与发展——制度与文化比较视角的发展分析[J].经济学家,2008(5).

[2]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J].学习时报,2004(2).

[3]葛蓓.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与任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3).

[4]李玉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1(9).

[5]蔡静.我国会计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2(8).

参考文献:

1.冯虹.我国政府会计的相关问题与改革建议[J].财政监督,2011(14)

2.陈均平.中国政府会计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3.杨亚军.我国政府会计理论框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4.李定清.论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J].商业研究,2002(23)

【参考文献】

[1]阎华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进[J].会计之友,2009(1).

[2]陈兵: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素[J].教育与职业,2009(3).

[3]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4]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参考文献:

[1]费文星.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2]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3]李守明等.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会计实践中应用前景的若干思考[J].中国经济评论,2003(5).

[4]刘爱东,蔡建平.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07,(2):117-120.

[5]刘运国等.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林万祥.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J].当代财经,2008,(9):112-117.

[7]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毛付根.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潘飞.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如何走向世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9):8-15.

[10]潘飞,王悦,沈红波.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7,(2):112-136.

[11]孙茂竹.管理会计理论思考与架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王宏.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

财政会计论文篇(7)

一、个人生平简介

雍家源,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郊区的一个小手工业主家庭。1904年起,先后在家乡的徐氏私塾、程氏私塾、骆氏私塾念书8年。1912年(民国元年)遂入南京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学习英语。1915年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金陵大学,先学英文,后改习经济。读完大二后,经陶行知先生介绍到安徽徽州三中教英语。一年后聘期届满,返还金陵大学学习。1921年秋,修完最后部分课程,以优秀成绩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先去安徽第1农业学校任英文教师,后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当首席英文教师。1923年8月,由金陵大学美籍校长包文介绍去美国西北大学深造,攻读银行专业,两年后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由于会计课程成绩特别优秀,被老师推荐为美国拜塔(Beta)荣誉会计学社会员。经学校介绍到芝加哥一家银行工作,并继续在西北大学进修,直到1928年6月回国。

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回到祖国南京后的当年7月,进入国民政府审计院,与任应钟先生同时任命为协审,并在金陵大学兼任教师。不久,担任中央大学学区教育行政院会计师、中央大学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教授和会计系主任,并在上海光华大学兼课。其间,加入由刘大钧主持的于1923创立的中国经济学社。

1930年春,国民政府财政部成立会计委员会,被委任为主任委员。1934年,与卫挺生、潘序伦、徐永祚、奚玉书、吴世瑞、邹曾侯、任应钟、闻亦有、蒋一贯、安绍芸、杨汝梅(众先)、顾询、钱乃澄、李鸿寿、许敦楷等51人发起,于同年11月18日在南京中央路560号成立中国会计学社,并担任理事。

1936年2月至1939年4月,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部审计。其间,1937年3月,担任驻外审计。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审计部撤至重庆,兼任位于北碚的复旦大学会计系教授。1939年4月,改驻外审计,被任命为湖南省审计处长。

1945年5月,辞去湖南省审计处长职务,离开湖南前往重庆,担任重庆大学教授和工商管理系主任,并在银行人员训练所和求精高专任教。日本投降后为了尽快返回故乡,应邀担任南京市政府会计长。其间4年,主办南京市总预算和总会计,同时兼南京多所高校会计学教授。1948年底,辞去国民政府南京市会计长之职。后被调任国民政府粮食部会计长,即随机关迁往广州。不久,国民政府粮食部撤销,受聘到复旦大学担任会计教授。1949年9月被任命为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直到1952年暑假院系调整为止。1949年末至1951年初曾先后在上海商学院、南京大学兼课。

1952年8月,上海市高校院系调整调入当时的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担任会计学教授,兼任财务会计系财务检查与监督教研室主任。1956年上半年,与蒋士麒、娄尔行、何士芳、薛迪符、蒋凤五等人一道评为三级教授。同年1月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1958年下半年,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撤销,随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组建,转入该院历史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直至生命终点。曾于1967年秋下放到上海奉贤农场劳动,后于1972年退休。

1975年9月8日,一代会计名家,度过了他77岁的会计人生,安然离世。

1988年,被《中国会计史稿》(郭道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628)收录为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6。2001年,被列入20世纪19位中国会计人物收录于《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人物)》(王建忠,《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期),排第6位。

二、理论主要贡献

雍师在会计理论领域擅长会计基本理论与政府会计研究,其主要论著包括,《中央普通会计之总会计制度论(1~3)》(《会计季刊》1935年第1~3期),《新式会计与国民经济建设》(《国衡半月刊》1935年第6期),《政府会计》(《铁道公报》1935年第1327期);编著《中国政府会计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和《单位预算会计》(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以及《会计核算原理》(上海财政经济出版社1952年)和《预算会计讲义》(上海财经学院1953年)等。

雍先生的会计论著中,《中国政府会计论》一书在政府会计理论领域具有很大影响,是其主要代表作。该书于1933年由蔡元培、胡适、马寅初、王云五、翁文灏、顾颉刚、郑振铎、竺可桢等诸多名家组成的“大学丛书委员”列入“大学丛书”出版发行。

全书共4编16章、45万余字,全面论述了会计学基本原理及政府会计制度。即第1编绪论,阐述政府会计学的意义,政府办理会计事务的机关,政府办理会计的人员;第2编财务行政秩序论,讲述概算预算及月份分配预算,现计上——收支程序,现计中——收支报表,现计下——月份收支计算书类,决算,审核;第3编簿记组织系统论,介绍本编总论,现行制度——支出机关,现行制度——金库及国库,现时改革中的制度——中央各机关及所属统一会计制度,对于以上各项制度的批评及拟议;最后1编为附论,即办理会计事务机关的成立交代及结束。

《中国政府会计论》的出版及其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给我国民国时期的政府会计吹来了一缕春风,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系和新观点。该书从体系到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内容完备。全书除阐述普通会计中的基本理论之外,还涵盖了会计学中广义政府会计的两大部分。即国家财务行政和政府会计的账簿组织系统。前者包括普通会计中很少涉及的各级政府及隶属于政府的各机关单位关于处理财务行政上预算、现计及决算的秩序;后者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产生财政数字报表所采用的账簿组织的基本程序。书中配有大量的会计账表和会计核算实例,详细说明了政府会计的核算程序与方法。还较全面地解析了国民政府制订的《预算法》等会计政策与法规。可谓有基本原理,有具体实务;有会计理论,有会计操作;有核算程序,有政策规章。实乃一部不可多得的全面系统的政府会计专书。

二是观点新颖。该书出版至今虽然已经过去近80年,但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与观点,仍值得人们认真品味。

关于政府会计的意义。先生在书中(P.1)指出,“一国治乱之原,由于政治者半,由于经济者半;而国家财务行政,又系乎二者之间。是以财政紊乱,影响所及,政治既末由清明,而民生亦难解决。”民国以来,在上则贪官污吏,财政之不上轨道;在下则强者掠夺,财政无法办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惟有严格监督。监督之道为何?惟有厉行会计制度而已”。先生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会计对于治国理财和防止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诚然,不仅在国民时期,在任何时期也是一样,政府的清明、官员的廉洁,仅靠会计难以奏效,但会计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则不可小视。

关于会计学的定义。书中(P.5、6)指出:“会计学为论理科学上之一种,系研究用敏捷之过程及明晰之方法,以产生关于财政数字报表之科学。其功用在使主管人员就财政数字报表,第一可知过去及现在经营之状况,第二可藉作日后拟定业务方针之准绳。……会计学,特一提纲挈领之学科而已。”这里所说的财政数字报表“可藉作日后拟定业务方针之准绳”,实际上是提出了会计具有决策职能的观点。可见,先生对会计职能作用的高度重视与评价,早于现代会计学者近一个甲子。

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义。该书虽然是一本政府会计专著,但也涉及到政府审计的内容。书中(P.352)说,“政府审计者,乃就各机关会计上之报告簿籍及凭证,由专设之审计机关予以审核或证明;并就其关系事项,随时随地,加以稽察。”可见,雍氏的这一定义,与民国时期同类书籍的政府审计定义相比,特点十分明显。既明确了政府审计的主体是专设的审计机关,客体是政府各机关;又强调了政府审计的手段是审核证明与稽察并重。

关于内部牵制组织制度的推行。雍师认为,私人或团体企业在认为会计制度有缺憾欲加改良时,或新建企业准备制订会计制度时,都必须考虑采用内部牵制制度。他在书中(P.190)进一步指出:“而在现时贪污盛行世界之中,此理于政府各机关为尤然。每一机关所有之出入,在严密内部牵制组织之下,各经办人员担任之事务,应为之适当安排,令其相互牵制。”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张在政府会计中推行内部牵制制度的只有张蕙生、卫挺生等少数会计学者。雍师是民国时期较早提出在政府会计中建立与实施内部牵制制度的会计学者之一,这与他对政府会计重要性的高度认识是密不可分的。

四是夹叙夹议。该书名曰《中国政府会计论》,从而整个内容的阐述来看,实为一本《中国政府会计及其评论》,它不仅详细叙述政府会计的理论、原则、程序、方法与政策法规,而且针对当时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批评,分析会计法规的优劣,揭示会计实务的弊端,并对国民政府进行会计改革,提出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建议和意见。

该书1933年11月初版发行后多次再版,深受中国财政会计学界的好评。该书出版后,在当时的会计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就连当时大家都认为比较喜欢较真的会计学家张心澄先生也在其书评中称赞道:“本文实系对于中国政府会计之研究,虽篇幅不多,亦系一《中国政府会计论》”。

郭道扬教授在《中国会计史稿》中对这部著作作了较高的评价。他说“由于该书取材丰富,立论审慎,论证新颖,集当时政府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之大成,因而,它不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教科书,而且是指导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依据”。

对于雍师在会计理论方面的贡献,杨时展教授作出了如下评价:在蔡锡勇和谢霖先生之后,“以雍家源等先辈的著作为代表,……对中国会计学术有重大启蒙作用、重大先行意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乃至饮誉世界。”

三、实务与政府会计改革主要贡献

雍师既长于会计理论研究,又善于会计实务管理,还利用中国会计学社的学术平台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雍家源先生作为中国会计学社理事,认真承担和履行理事之责,参与制订《中国会计学社章程》,出版会计刊物,进行学术交流。1935年7月中国会计学社接管《会计杂志》和《立信会计季刊》之后,将后者更名为《会计季刊》,并交由雍师与闻亦有、吴世瑞教授负责具体的编辑与出刊事务。这种内容以长篇为主,偏重非营业会计问题的会计刊物,在3位会计大师的主办下,保持和发扬了《立信会计季刊》的办刊优势,其内容除登载会计论文、选择国外会计文献外,还特约各行业的专家撰写会计制度,以供工商界采用新式簿记参考。该刊以其内容比较精深、理论结合实际,与当时进行的会计改革和改良运动配合紧密,赢得广大学术界和工商界人士的好评。

20世纪30年代,雍师在国民政府财政部会计委员会担任主管财务会计工作的专员时,力主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早期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

他在实际工作中,经过调查各机关政府会计制度,感觉到现实问题非常之多,会计内容不尽一致,会计组织也不完善,报表种类简单,编制方法大多没有以账册为根据。正如他在《中国政府会计论》中所言:“吾国各机关无论其为中央或地方设立者,对于会计制度,每多未能采取一贯制度,以资遵循。”(P.35)“吾国现行会计制度之构成,……惟在组织方面,有欠完整,在效率方面,未易增加,故仍有改良之必要。”(P.34)为了使得政府会计人员对于簿记组织、编制方法、编制报表等方面有统一的依据,他以美国著名会计学者劳埃德.穆锐(L.Morey)的著作《政府会计导论》为主要参考书,联系中国实际,把国外的先进会计制度与方法引进中国,设计了一套《中央各机关及所属统一会计制度》(以下简称《统一会计制度》,还协助草拟了一系列政府行政财务法规,在当时政府的会计改革工作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雍氏所设计的《统一会计制度》,经主计会计审核通过,于1932年7月12日正式实施。其内容大致包括报表、总清账户、登记簿及分录簿、分户账、传票、原始凭证、补充账簿等7个统一标准。这一内容在《中国政府会计论》(PP.495~544)中作了详细说明。特别是,他在《统一会计制度》中专门设置了一套“预算科目”,与财务科目并行使用,以监督国家预算的执行,发挥预算控制工作在国家财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政府会计工作的这一重要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外,《统一会计制度》还对账簿组织、会计方法、账户设置,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方面,都对当时政府会计制度有明显的改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府会计工作的改革。也使其成为中国政府会计制度的设计者和中国政府制度的早期改革者。

正如郭道扬教授所言,国民政府时期的会计法制建设,由于雍家源、邹曾侯等人的努力,各种统一会计之一致规定的陆续实施,在经济法制建设对政府财政会计工作管理的结合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教育主要贡献

雍家源教授自大学期间从事教育工作之后,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三尺讲台上度过。曾在中学和多所高校任教,并担复旦大学教授和会计系系主任。长期讲授英语、会计学、政府会计和审计等多门课程。他一生诲人不倦,桃李满园,培养出季树农(1909~2004年,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曾任国民政府审计部稽察)、施仁夫和唐文瑞等一批优秀经济与管理人才和会计大师,对我国教育事业贡献颇丰。

在他担任英语教师时,教课认真,学生作业当天批阅发还,课后还同学生一起打篮球,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他还曾探索出一套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直接教学法”,与邻校教师组织英文教学法研究会,邀请外籍教师在课余教学生英语会话,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深得学生爱戴。

1949年,雍先生担任复旦大学会计系系主任,仍坚持为高年级学生讲授政府会计课程,他熟练而深入的讲授,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和学生们平等相处,敞开心扉,沟通思想,既教书又育人。与担任系学生会工作的学生保持经常联系,较好地贯彻学校中共党组织的工作安排。

1952年,复旦大学商学院并入以上海商学院为主新建的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后,雍师积极致力于教学改革。除完成授课任务外,还按照新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理论编写了《会计核算原理》一书,得到同行的好评。他还与会计系预算会计小组的教师一起,在半年时间内编写出一本吸收前苏联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建设实际的《预算会计讲义》。当时国内尚无公开出版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政府会计教材,即使是供校内使用的讲义也很少见,该讲义的编写及时满足了教学内容更新的急需,深受广大师生的称赞。

雍家源,金大留美硕士生,民国知名会计家;政府会计建新制,官厅会计行改革;教书育人毕其生,高足弟子遍神州;专著政府会计论,中华会计当永记。

参考文献:

[1]王庆成:《梅花香自苦寒来——雍家源先生传略》,《新会计》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