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06 01:11:27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篇(1)

为了解地方政府“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现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成调研组于2007年6月19至22日赴贵州省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调研组在贵州省人事厅的支持与帮助下,就人才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工作情况、经验与问题及进一步加强人才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建议等内容,与贵州省及贵阳市、安顺市组织人事部门、科技部门、发改委、国资委、统战部、经贸委、贵州财经学院、省社科院等有关单位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了解掌握的情况报告如下。

贵州省“十一五”人才规划

编制工作情况

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开展“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下发后,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十分重视,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研究,积极部署,着重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规划编制工作,2004年10月,经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成立了省“十一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领导小组,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发改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统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省委、省政府将“十一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列为全省18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责成省人事厅牵头商榷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即在确立“十一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定位的同时,也明确了省人事厅作为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承担起了规划编制的组织管理工作职责。

二是开展规划编制的调查研究。为加强人才规划与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配套、相衔接,贵州省在编制规划前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按照中组部、人事部提出的编制人才规划需要研究的16个重点问题,结合贵州省实际,提出了6个重点调研课题,并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确定专人负责,由各个分管机关自主调研,如人事厅负责调研人事系统的情况、教育厅负责调研教育系统的情况。同时组织人员到8个省市进行调研,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并写出了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规划办公室结合贵州省“十一五”期间人才开发的实际与特点,提出了编制“十一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并经专家组审定。

三是注重规划编制的论证工作。从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编制规划的两年时间内,规划办公室共组织召开了9次论证会,其中,既有专家论证委员会的专家论证会,也有规划编制牵头单位省人事厅内部的论证会。2005年10月,根据规划领导小组对汇报稿的审定意见,规划办公室再次与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部门联系,认真核实相关数据,落实项目计划。2005年12月,将规划汇报修改稿下发各市州地人事局征求意见,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调研组所到的安顺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格局和模式与省里基本一致。

贵州省“十一五”人才规划

编制与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经验

为使规划更加契合本省实际,贵州省把规划编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前期加强调查研究,注意打好基础,做到胸中有数;中期加强规划的衔接,积极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注重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后期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重大项目计划的落实。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突出规划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贵州省“十一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文字简练,内容详实、措施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省人事厅副厅长侯丽江同志在介绍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情况时,总结归纳了规划的三个“第一”:

第一次纳入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点规划,从法律上确认了人事人才工作的地位。第一次把部门规划做成全社会的规划,组织、人事、发展改革、教育、统计等多个部门参与,参与的单位40多个,基本覆盖了省委、省政府的职能部门。省“十一五”人才专项规划统筹了省里十几个部门的人才规划,在编制时充分注意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第一次把这个规划做成了有项目支撑的规划,体现了虚事实做,为规划的落实搭了一座桥。

贵州省“十一五”人才专项规划之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项目计划作支撑。为了科学地确定人才开发的重大项目,规划办公室认真听取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要求项目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上报项目计划。针对上报的项目计划,规划办公室一方面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咨询与对接,避免交叉重复;另一方面认真听取专家组意见,派人到有关单位进一步落实。最后经省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综合平衡,报省政府审批,落实了19个人才开发的重点项目。

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贵州省在编制“十一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时,就注意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他们将“十一五”人才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分解为19个重点项目,以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名义下发了《省“十一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重点工作和项目的分解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明确牵头单位、协办单位、完成时限和项目经费。要求每个部门做出年度计划,制定阶段性时间表,报省直机关党委,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体系。

确保项目经费的落实。在调研组专访省人事厅副厅长侯丽江同志时,他谈了一个观点:“编制规划的过程,就是与有关部门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人才开发实施的过程。”这个观点在实践中获得了验证。为落实项目经费,省人事厅与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反复磋商,使19个重点项目的经费预算得到财政等部门的同意,其中国家财政支持经费已经落实,基本满足贵州省“十一五”期间人才开发重大项目所需经费。

加强人才规划编制

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调查研究是做好规划的基本前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求真务实,高度重视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前期调研是编制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前提。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关键问题,科学设置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并反复论证。要牢牢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科学务实地编制好规划,切实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编制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

加强实施管理是提高规划效益的重要环节。首先,明确规划评估主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估工作,也可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评估。其次,建立规划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应覆盖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统计工作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规划评估指标及评价标准,使之能够反映规划实施中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取得的新成效。第三,要实行经常性的人才工作督察落实制度,在规划实施工作督察过程中,及时通报有关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推动规划实施。第四,建立项目运作激励制度,召开规划实施交流会,及时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在实施规划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划实施的有效途径。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化工项目 新建 人力资源 规划

一、新建化工项目管理模式与人力资源规划

中国化工工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建立在工程建设领域改革体制机制、吸收国外先进项目管理理论、结合中国化工工程建设环境实际并积极摸索创新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等之上。现代煤化工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工艺复杂、一体化程度高、涉及专业多、动用资源广泛及建造周期长等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投资效益,影响企业的持续有效发展。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项目人力资源工作开展的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化工工程建设大多采用(PMC+EPC)管理模式。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分工更细致,拥有足够技术实力、人力资源积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化工程公司能够胜任此类项目的管理工作。依托专业化公司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方人力资源组织规划较为简单,能够很好的控制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人员规模、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及其他人力资源费用,同时,避免项目实施完成后大批人员安置的压力。

在中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法制体系逐步完备、合同履约信用机制未成形、风险控制意识尚待加强的社会环境下,国内化工工程建设一般采用传统的业主自营管理模式,相对于国外的PMC+EPC管理模式,业主管理可以节约建设费用,但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方面,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业主管理模式下,在人力资源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配备方面,项目一般需成立指挥部、项目部,从相关行业的工程公司、基建单位及生产企业引进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人员,直接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因业主深入项目建设全方位管理中,需协调设计方、采购方、施工方、项目实施地方政府、建设主管单位等多方面关系,业主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提前按照生产企业的管理模式配备齐全各专业管理人员。

二、人员规划与薪酬设计

新建化工项目在中国传统的业主自营管理模式下,按照项目实施阶段不同,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规划到位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实施。在项目提交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实施初期,人员规划的第一步为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或在基建管理部门组织下,建立职能式或项目式组织架构;项目实施中后期,开展生产准备工作中的人员准备工作视为第二步。项目部、生产准备人员,此两类人员在项目实施中承担不同的任务。项目部人员承担着项目实施、管理及组织开展生产准备工作的重担,生产准备人员主要进行生产工艺的学习、岗位操作的培训及项目开车后的操作。

1.项目部人员

依据国家、省市相关工程建设文件及各化工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部门一般包括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安全质量、设备物资供应、生产准备组、财务等各专业。各部门人员遴选配置上一般遵循从业经验丰富、通用专业人才内部调剂、专业人才外部招聘、类似项目建设经验优先的原则。各专业人才应在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尽快到位。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的管理目标应确立责任目标及岗位职责,制定各管理部门工作制度、管理办法,构建有外部竞争力的、以岗位为导向的工资结构体系,在采用绩效激励机制时,绩效评价主要采用短期考核的方式,评价指标也以业绩为主。新建化工项目的前期项目管理人员多数在项目转入生产之后,成为内部职能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及业绩影响项目建设质量的优劣、开车经济性及项目效益,人员配置上应着重关键岗位人才的遴选;在薪酬设计时,应考虑到行业内部的竞争力。

2.生产准备人员

新建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工作中的人员准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招聘、培训、定岗实践操作等工作效果的体现,对于确保投料试车一次成功,使建设项目投料试车后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发挥投资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按照现代化工项目生产建设一体化管理思路,生产准备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始终。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编制《生产准备工作纲要》,将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中。项目建设单位依据初步设计批复确定的项目定员,编制各专业定员方案;依据项目总体网络进度计划,拟定人员配置总体实施计划、分年度招聘计划及培训计划。生产准备人员配备一般以新毕业大中专生为主,招聘时注意年龄结构、学历和技能等级的构成。考虑项目安全开车的需要,有同类型岗位工作经验的人员应占据项目定员的1/3以上。项目一般应成立生产准备人员培训组,组长由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担任。应当尽量延长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时间,尽早到位;在对生产准备人员进行系统理论培训的同时,要创造岗位实操的机会;同时,具备条件时,应当组织培训人员提前介入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为其全面掌握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创造条件。

三、新建项目人才配备关注重点

在化工建设项目人才配备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化工项目建设单位在选拔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高层团队时,应兼顾管理与工艺、设备、安全等专业人才的搭配,同时,注重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与化工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直接相关的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人员的要精干、敬业。

2.建设过程中,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生产人员参与项目管理,形成专业项目建设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共同组建的管理团队。项目部专业工程师的配备侧重于有同类型项目生产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专业工程师水平的高低关系项目达标达产的经济性,在选聘时应以专业技术水平作为重要的标准。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建立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意见》以及全市党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党管人才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加强党管人才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全区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我区与全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有效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建立健全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全区人才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确保到2015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万人,建成孵化器180万平方米,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家,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3家,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名以上,培育科技创业家20名以上,集聚中央“”创业人才20名以上,把建成人才与创业创新示范区。

二、切实强化党管人才工作领导机制

(三)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系。全区各单位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党管人才工作作为加强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一号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明确区委书记、街镇(园区)党(工)委书记主抓人才,区长、主任(镇长)主抓教育,专职副书记主抓科技,形成人才、教育、科技三位一体、协调高效的领导机制。着力健全区、街镇(园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或内设机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区级机关部门、区属企事业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规范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有效发挥领导小组谋划大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破解难题职能,审议人才工作重要文件、重要活动和重点项目,重大事项要报同级党委(党组)审定。加大在重点村(居)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的力度,努力构建区、街(镇)、村(居)三级人才工作领导体系,逐步实现党管人才工作全覆盖。

(四)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全区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区、化工园区人才工作。组织部门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坚持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重点做好总体规划实施、重要政策制定、重点工程策划、重大典型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区委组织部对全区域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加强区人才工作办公室自身建设,确保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到位;充分激发街镇(园区)招才引智积极性,各街镇(园区)要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并配备精干人员;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两新”组织设立人才专员,充实人才工作一线力量。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各级干部的人才工作水平,有针对性地把有激情、有韧劲、敢担当、有潜力的年轻骨干力量放到人才工作一线岗位重点培养锻炼。

(五)进一步完善各司其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理清单位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推进,在重点人才职责部门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宣传部门要切实履行人才工作宣传职能;人社、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专项办作用,在人才引进、人才申报、政策兑现、技术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和业务优势;财政部门要确保人才资助资金和人才工作经费;承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统战、编制、教育、统计、税务、工商、法制等部门要根据各自分工,明确重点、密切配合,共同构建协同高效科学的工作落实机制。台办、侨办、外事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推动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人才工作。切实加强与驻区大企业沟通联络,与知名猎头公司合作,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参与和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形成“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强大合力。

三、突出抓好党管人才工作重点

(六)进一步加强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区和街镇(园区)在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同步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人才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把人才发展核心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奋斗目标。各系统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同步制定实施人才工作专项规划,着力构建起长期有规划、中期有计划、近期有方案的梯次推进体系。切实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人才发展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实施到位,并定期以公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布。

(七)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区领导联系高校和市“321”人才制度,全面实行街镇(园区)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区、街镇(园区)确定重点联系人才库,定期联系入库人才。建立决策咨询通报制度,及时就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向重点联系人才通报,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系统,实行一人一档、专员服务制度。建立街镇(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制度,加强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建设,加大政府主导的天使基金投入,健全科技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开展企业发展市场拓展咨询辅导工作,积极推动企业与科技银行、风投、创司开展合作。切实加强紫金(化工园)、紫金(中山)特区建设,充分发挥“”化学化工研究院、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南航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载体作用,大力推进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引导科研人才参与创业、转化成果。大力推进人才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简政放权,精简规范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和项目申报等环节审批和收费事项。全力服务人才发展,区发改、安监、环保、投促、住建、消防、国土、规划、税务、工商、供电等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切实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八)进一步健全人才发展政策体系。紧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切实加大与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对接力度,畅通信息,争取资源,力争在“”的组织实施上走在全市前列。建立区和街镇(园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调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性开展人才工作调研的工作机制。在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创新工作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新要求,持续推进人才政策的完善和创新,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努力形成“洼地效应”。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强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全面落实“蓝卡”创新政策集成功能,健全完善人才公寓、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体检等相关配套政策及其操作流程,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安居环境和配套服务。

(九)进一步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全面整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力量,扎实推进部级“紫金人才特区”创建和“321计划”、“科技九条”、“创业七策”,以及“英才计划”、“集聚985行动计划”等“1+3+2”重点人才工程。建立健全重点人才工程目标责任制,按照“五年目标年度化、年度目标具体化”的思路,逐年逐项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街镇(园区)和区级机关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统筹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形成上下衔接、综合配套的人才工程支撑体系。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对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加强协调指导,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逐项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统一组织重点项目验收评估,确保重点人才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切实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保障机制

(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发改部门要坚持“第一资源”第一权重,突出人才发展刚性要求,把人才工作列入区、街镇(园区)年度综合考核核心内容,所占分值高于其它各项内容。组织部门要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领导年度考核内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人才项目申报评审和资金使用管理等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评估,努力实现公共投入效益最大化。建立人才工作督查机制,在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察工作组,由区督察办会同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等部门,采取年度检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重点督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督查结果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全区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篇(4)

1、围绕发展定思路,服务中心到位。在全省振兴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对此高度重视,召开常委会就如何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做好人才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感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目标,人才是关键、是根本。因此,人才工作就要认真落实省委的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出新思路、出新举措、出新成果。基于这样的认识,全市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确定了才工作思路。具体说就是坚持以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统领,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重点,以人才工作项目为载体,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服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建设一支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立足中心选项目,科学谋划到位。省委确定的以重点人才项目拉动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上档次、上质量的创新措施,也是人才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要求,在人才重点项目设计上立足于“三个坚持”,做到科学谋划。一是在确立人才项目上,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首批实施的党政领导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人才与智力、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人才开发培育8个重点项目,就是结合市情,围绕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科教兴市”战略对人才的需求设计提出的。二是在项目内容设计上,坚持统筹人才工作与整合人才资源统一。每个重点人才项目包含若干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子项目,把人才工作统筹起来,把人才资源整合起来,通过推进人才项目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三是在项目目标的确定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每个人才项目都确立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在推进人才项目中促进经济发展。

3、高位操作促推进,责任落实到位。为了确保重点人才项目的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采取了高位操作、全程包保、强力推进的措施。高位操作就是市委、市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与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同步,在位置上得到保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与谋划人才项目同步,在载体上得到保证;研究部署经济工作任务与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同步,在措施上得到保证。目前,确定的首批重点人才项目,已经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工作日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了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并以市委办、政府办的文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吉办发[2004]31号文件精神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松原市人才队伍建设首批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了“松原市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建设首批重点项目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四个一’目标责任制工程”、“百人专业招商工程”都由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全程包保就是每个重点项目都落实了主要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并确定主要责任部门的“一把手”为实施重点项目的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的领导为相关责任人,由“一把手”亲自抓“第一资源”。强力推进就是实行了人才重点项目推进组制度,一个项目一个推进组,由市级领导任组长,专门负责组织、协调、督导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在人才重点项目推进中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责任部门“一把手”负总责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重点人才项目的实施。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篇(5)

一、取得的成绩

1、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完成招商引资额5000万元,亿元以上进园开工项目(谷硅新材料)1个,目前,该项目三栋主体厂房完工,道路、围墙已建好,生产设备陆续进厂。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局领导先后外出招商20多批次,洽谈招商项目11个。

2、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扎实开展。市里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对区里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局拟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实施方案》(宿区发[2012]37号和宿区办发[2012]66号),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主动联合区统计局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相关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进行了2次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业务培训,组织2个指导组从8月下旬起逐家逐户对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及新培育企业调研、指导研发投入工作,同时向70家企业发放了科技创新劵350万元。定期向区分管领导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进展情况,并积极向上沟通协调,一着不让地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3、政策、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优势,贯彻落实苏北工作会议精神,抢抓省科技厅扶持苏北科技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市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政策、项目、资金,全力争取,全面协调,全力联系,把争取一切科技优惠政策和资金作为我局的职责。经常到上级科技部门汇报工作、协调关系,同时先后多次邀请省市科技部门领导来我区指导工作,为策应扶持的争取做好基础性工作。今年我区首次获准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目前已向上争取策应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为历年最多,在全市排名前列。

4、产学研合作稳步推进。全区共有25家企业与省内外13家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校企联盟26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9项。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计划申报,今年以来,申报市级以上科技人才计划44个,其中国家1个、省级“双创”人才计划18个、省级博士集聚计划7个、市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18个。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2个、市级科技进步奖15个;申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

5、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数量大幅增加。今年以来,我局以科技项目培育申报为载体,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规定四月份、十月份为调研月,全局人员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30批次230多人次,帮助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22个。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3个,其中部级12个,省级31个,申报的数量是去年的1.8倍。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和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培育申报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报得出列得上,今年我局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首次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计划”项目1个(包括8个子项目),获项目资金300万元;申报了3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批1个,获项目资金600万元。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培育申报力度,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

6、知识产权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成功获批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今年3月份,我区开展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活动,成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建立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10份省知识产权局下文批准我区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获创建经费10万元。二是做好专利申请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安排专人,主动联系知识产权机构,逐家逐户到企业进行督促、指导专利申请工作,使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预计到年底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将达到360件。三是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申请专利资助资金项目58项,获资助资金10.8万元;组织6家企业参加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7家企业完成省贯标绩效评价。

7、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我局从培养机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入手,围绕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分析本单位的优势与不足,努力查找全体人员思想作风的差距,并对照先进典型,从学习创新、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办事效率、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执行落实等方面强化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把局机关效能建设与全区目标考核、机关人员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所有人员每人每年讲课3次,撰写论文4篇以上,从而强力推动机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努力改变外界对科技部门的固有看法。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科技人才队伍不健全。全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才政策体系不健全,难以对人才提供优越的待遇,企业人才工作不安心,有些人才今天来明天走,很难留得住,造成人才队伍不健全、不稳定,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报项目的人才,影响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2、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全区企业总数偏少、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能够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载体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7家,很多企业因缺乏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科技项目培育的难度大。

除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科技型企业能够按要求提取科技研发费用外,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较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投入,严重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专利申请的质和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条件、人才队伍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全区科技工作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优化科技创业创新环境,以科技项目的培育申报和科技招商为抓手,推进研发投入、人才引培、策应扶持、知识产权、地震、科普等工作的开展,力争各项工作再创佳绩。

1、全力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我区达小康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市里对区里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且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宣传落实宿区办发〔2012〕66号文件中各项措施,在此基础上,坚持研发投入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挂钩制度,对按要求进行研发投入的企事业单位,所报项目优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优先列入区级科技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二要督促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要协调区统计局、经信局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工作进行不定期培训,提高申报水平,同时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帮办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思路,开展科技招商、以商引商、行业引商,主要领导坚持经常性外出招商,招商小组坚持驻点招商切实洽谈引进和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继续对谷硅新材料项目进行帮办服务。

对在手意向项目紧盯不放,促使由意向转化为合同。加大外出招商和专职招商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我局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优势关系,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3-5个,以此培育招商新线索。

3、推进科技项目培育申报工作

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深入全区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调研,每人全年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帮助企业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00个以上,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0个以上。选择2-3家企业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通过策划帮办、跟踪服务以及加强与省市科技部门沟通协调,力争有企业获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强力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工作。2012年我区被省知识产权局批准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明年要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创建工作,为申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打好基础。二是狠抓专利申请。2013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专利机构的联系,深入企业开展现场专利申请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全年专利申请力争达4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0件。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5、切实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培育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我局在培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同时,将重点深入企业加大调研力度,指导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申报。2013年力争再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6、开展“校企合作”和科技培训工作

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为人才落户区创业创新提供最优惠条件,2013年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名以上,合作开发科技项目20个。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申报,对由科技人员进厂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申报的项目,我局优先向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推荐,并在区级科技计划中优先立项,以此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大学行”和“专家教授行”产学研对接活动,推进“校企合作”不少于20个,争取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建立高校实验室2-3个。组织参加科技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专利博览会,定期组织举办博士论坛、项目包装、专利申请等科技培训活动。

7、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一要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联合区教育局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2-3次的地震自救演练,不断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二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防震减灾网络建设,做好省级强震台点、宏观观测点的观测维护和信息搜集上报以及地震谣言的平息工作。三要配合建设、规划等部门做好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建设。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建筑企业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在企业内部,项目经理是项目实施全过程全部工作的总负责人,对外可以作为企业法人的代表在授权范围内负责、处理各项事务,因此项目经理是项目实施最高责任者和组织者。由此可见,项目经理是与项目分不开的,离开了项目,也就不存在“经理”,因此,要探讨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条件,就不能不说项目管理,有怎么样的项目管理,就必须有怎么样的项目经理去管理,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变了,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条件也应与之相适应,否则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管理主要限于对施工项目的管理,也就是说对一个建筑安装产品的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施工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分支,项目管理的发展与改革促进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以及施工项目规模的越来越庞大与复杂也对项目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项目经理通常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任务执行者。而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比如对项目部成员的激励以及与业主、监理、设计以及当地政府等各方的策略保持一致的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部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感的高效率群体。因此,在现代项目管理的大环境与普遍采用项目法施工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建筑企业项目经理若要实现预定项目管理的各种目标,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一、 个性因素。

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上。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部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它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号召力。

也就是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人是社会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部的成员是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调来后组合而成的,因此每个的素质、能力和思想境界均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之处。每个人从单位到项目部上班也都带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钱,有的人是为了学点技术和技能,而有的人是为了混日子。也因此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均会有所不同,为了钱的人如果没有得到他期望的工资,他就会有厌倦情绪;为了学技术和技能的人如果认为该项目没有他要学或认为岗位不对口学不到技术和技能也会生产厌倦情绪;为了混日子的人,则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因此,项目经理应具有足够的号召力才能激发各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2、

交流能力。

也就是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强势领导必将制约企业的发展。项目经理只有具备足够的交流能力才能与下属、上级进行平等的交流,特别是对下级的交流更显重要。因为群众的声音是来自最基层、最原始的声音,特别是群众的反对声音,一个项目经理如果没有对下属职工的意见进行足够的分析、理解,那他的管理必然是强权管理,也必将引进职工的不满,其后果也必将重蹈我国历史上那些 “忠言逆耳”的覆辙。

3、

应变能力——灵活、耐心和耐力。

众所周知,施工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单件性,每个项目均具有其独特之处,而且每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千变万化的情况,因此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才能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不利的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并着手解决。没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则必然会束手无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最终就可能导致项目进展受阻。

4、

对政策高度敏感。

我国的项目管理仍然是在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因此,每个项目的管理都与市场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的,而每个市场信息和政策的变化比如材料价格调整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某个或全部目标的变化。所以项目经理必须对政策具有高度的敏感,才能适应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的要求。

5、 目经理还必须自尊、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二、管理技能。

管理技能首先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识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与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认识,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具体包括:

1、

计划。

计划是为了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对未来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规划、安排的活动。计划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职能,它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在项目全过程中,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细化和具体化,同时又不断地修改和调整,形成一个前后相继的体系。计划又包括工期计划、投资计划、质量标准计划、劳动力计划、机械使用计划、物资供应计划等等。项目经理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就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或者对整个项目的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各项工作才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也就是说项目经理对施工的项目必须具有全盘考虑、统一计划的能力。

2、

组织。

这里所说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组织能力是指为了使整个施工项目达到它的既定的目标,使全体参加者经分工与协作以及设置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一种人的组合体的能力。当一个项目在中标后(有时在投标时),担任(或拟担任)该项目领导者的项目经理就必须充分利用他的组织能力对项目进行统一的组织,比如确定组织目标、确定项目工作内容、组织结构设计、配置工作岗位及人员、制定岗位职责标准和工作流程及信息流程、制定考核标准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又必须充分利用他的组织能力对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组织,即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各种关系,使施工项目按既定的计划进行。

转贴于

3、

目标定位。

项目经理必须具有定位目标的能力,目标是指施工项目为了达到预期成果所必须完成的各项指标的标准。目标有很多,但最核心的是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和投资目标。项目经理只有对这三大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才能使整个项目的管理有一个总方向,各项目工作也才能朝着这三大目标进行开展。要制定准确、合理的目标(总目标和分目标)就必须熟悉合同提出的项目总目标、反映项目特征的有关资料,如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等,还必须熟悉反映当地建设条件的有关资料以(如当地气候资料、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等)及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定额等。

4、

对项目的整体意识。

项目是一个错综复杂复杂的整体,它可能含有多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大型项目逐渐增多,如果对整个项目没有整体意识,势必会顾此失彼。

5、

处理项目部与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

这是公共关系学科中的一种。项目部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部与参建方(业主、监理、设计)之间的关系、项目部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项目部与当地税务、财政、保险、政府、执法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理顺好项目部与这些外界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工程顺利进行,因为没有这些外界的支持、指导、协调、帮助,则项目的施工势必走到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

6、

授权能力。

也就是要使项目部成员共同参与决策,而不是那种传统的领导观念和领导体制,任何一项决策均要通过有关人员的充分讨论,并经充分论证后才能作出决定,这不仅可以做到“以德服人”,而且由于聚集了多人的智慧后,该决策将更得民心、更具有说服力,也更科学、更全面。

三、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具体包括:

1、

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巧的特殊知识。

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现代工程技术、管理理论和项目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日趋成熟,并以经济上的明显效益在各发达工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在经济建设领域中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实施项目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项目管理都有其特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骤,现代的建设项目大多是综合工程,项目经理必须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综合运用,比如决策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和看板管理等,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实施动态控制,才能使项目圆满的完成,并最终达到既定的项目目标。

2、

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知识、道路与桥梁专业知识、水利、电 力、港口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诸如建筑经济、技术经济、概预算等方面的经济知识和经济法、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只有掌握这些方面的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与相关专业有关的事件时才能得心应手,在处理经济问题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计算机已成为办公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建筑施工领域同样如此,手写文件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机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按照有关要求,各种来往文件、资料等均必须采用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作为一个施工项目的项目经理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建筑制图、文字处理、数据库等,才能与时代相适应。

4、

项目经理还应了解相关的项目知识,并理解项目的方法、过程和程序,只有具备了这些较为全面的知识后,才能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种管理技术。

5、项目经理还必须具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工程繁忙,尤其是风险大或进展不顺利的项目,项目经理将肩负沉重压力,因此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同时项目经理是亲临第一线的指挥官,要随时处理项目运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因此应具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才能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迅速作出处理决定。

人才专项组工作计划篇(7)

一、目标任务

2011年至2020年期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每年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80万名。大力开展以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岗位培训,每年培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9万人。

二、组织实施

(一)项目实施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采取年度项目计划管理的方式进行。

(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根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工程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和实际情况,制订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三)各领域牵头部门,负责本领域两个项目的总体规划、专业指导、技术引领、行业动员。根据本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将培训指标分解到省级牵头部门,由省级牵头部门提出落实方案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四)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省内各部门的落实方案进行总体平衡调整,确认本地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项目总体指标,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

(五)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中央企业和部级重点行业协会等涉及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需求较多的单位,可直接向工程指导协调小组申报培训指标,并按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六)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及各地各部门继续工程教育协会、行业性协会学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相关领域牵头部门,主动承担工程培训任务。

(七)每年年底,由各省级牵头部门汇总本地区本领域培训情况,同时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上级牵头部门。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本地区工程各领域培训情况进行汇总,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中央层面各领域牵头部门对本领域培训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

三、培训要求

(一)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主要依托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集中培训、高级研修、岗位轮训、实地考察、案例研讨、在线学习等活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培训方式。

(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要紧贴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根据急需紧缺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以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对专业性强且需要持续深化的相关领域,可采取跟踪培养方式进行。

(三)岗位培训要结合工作岗位的专业特点,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开展人才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拓展、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创业等能力提升训练,重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职业发展能力。

(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72学时,岗位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36学时。

四、考核监管

(一)工程项目承办单位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相关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记录相应学时。

(二)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的课程备案公示、证书登记统计制度,依托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管理网站和工程各重点领域相关网站进行。

(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定期对本地区各领域培养培训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组织管理和实施效果等进行抽查,提出考核意见,记录考核结果。

(四)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要加强指导和监督,通过督导检查、监测统计、情况通报、专家评估等办法,加强对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的监管。

五、经费支持

(一)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各级政府承担的工程项目任务,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各部门承担的具体工程项目任务,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向同级财政申请经费支持。

(二)政府财政专项经费主要发挥对工程项目经费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用于培养培训的选题论证、专家授课、教材及课件开发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