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城市更新中道路与交通技术研究

城市更新中道路与交通技术研究

时间:2023-03-21 11:39:42
城市更新中道路与交通技术研究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新项目类别繁多,涉及民生服务设施保障、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绿色示范打样、基础支撑体系完善、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更新对象纷繁复杂,包括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老旧商业区、历史人文区、公共空间等;而每类更新对象的更新要素,比如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需要逐一梳理、精准施策。本文重点对不同更新对象的道路交通技术要素进行分类探究。

一、老旧街区道路交通技术

街区交通出行应鼓励行人优先和公交导向,提高路网密度。在更新改造中应特别注重服务片区市民出行,为市民提供宜行、易达、舒适的街道空间,方便市民交往。行人优先方面,在尊重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人行空间尺度;侵入道路红线的台阶、坡道应取消或进行内置改造;沿道建筑用地边界围栏实行垂直绿化,栽种具有遮蔽效果的植物;行人通道应保持连贯、平整,避免不必要的高差,如有高差时,应设置斜坡等无障碍设施。公交导向方面,道路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设置应方便换乘,并减少对其他交通的影响;注重公交站点智慧化、人性化、舒适化设计,增强科技感和市民的体验感。车行交通方面,适当降低车道宽度,鼓励设置共享街道、单行线,合理设置分时段、共享等停车设施;采取少量分散的布局原则,适当设置路内停车区,满足临时停车需求。

二、老旧厂区道路交通技术

重点针对厂区与周边街区的割裂现状,着力进行交通体系更新、空间改善、路面提升,最大限度将其融合于周边街区。交通体系更新方面,鼓励在车行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站点、停车场地等方面进行更新,实现与道路有机衔接,更好地使老旧厂区场景与周边街区场景融为一体。空间改善方面,对厂区主、次干道合理优化整合,拓宽主干道并预留足够的地面停车空间,道路宽度可预留临时停车的空间;整合部分不常用、不必要的次要交通道路,通过优化断面、减小路缘石转弯半径、优化渠化交叉口等方式,拓展慢行通行空间。路面提升方面,践行海绵城市理念,鼓励采用降噪性、透水性好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等路面材料,材料色彩应相对活跃。

三、老旧商业区道路交通技术

通过疏堵促畅、停车管控、稳静化设计等方式,多途径优化人车交通秩序,构建车畅其道、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的交通系统。商圈疏堵方面,限制在快速路与主干道两侧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利用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形式实现人车分流,减少慢行交通与车行交通相互影响;通过“P+R”“K+R”等方式实现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间换乘,密切慢行系统与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等公交站点衔接。停车管控方面,因地制宜灵活选用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组织方式,鼓励采用立体机械停车,集约用地。稳静化设计方面,合理控制商圈内部道路开口数量,鼓励通过车道曲折化、铺装控制、增设交通管理设施等方式,引导车辆减速行驶。

四、历史人文区道路交通技术

结合文化资源、街区特色和道路原有格局,完善慢行系统,构建安全、连续、通畅、舒适的步道系统。街巷网络方面,保持原有道路格局,通过线形、宽度、界线、标高、断面形式等方面设计延续街巷整体风格;原则上不对机动车开放,部分路段可按消防、货运等需要在特定时段开放。步道系统方面,支路及以上等级道路均应设置人行道,路面宜采用共面设置,大于4m的街巷宜采用不同颜色的铺装、标线区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地面铺装形式、色彩、材料应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公共交通方面,街区内干路公交站点宜适度加密,间距可小于300 m;对于公交线网难以覆盖的街巷,鼓励设置小巷公交、穿梭巴士等,与干路公交接驳,并优先考虑路线串联。停车管理方面,区内以非机动车停放为主,机动车停放优先解决公交场站的接驳、始发需求,其他可依次考虑旅游大巴、常住民停车需求。

五、公共空间道路交通技术

在充分考虑居民使用需求、展现城市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系统联系、营造地域特色等方式,构建便捷舒适、全龄友好的高品质慢行系统。城市步道方面,加强依山、傍水、滨海步道与城市腹地的步行联系,合理利用自然山体、水岸线和原有地形,在保障步道独立畅通和行走平缓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设置多个出入口,使周边市民便捷可达;出入口间形成多个“微循环”路径,满足市民差异化运动量需求;支线步道采用砾石、台阶打造,力求生态透水;地势较陡路段采用木栈道架空,两侧设置防护栏杆。轨交便道方面,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加密站点周边慢行路网,改善慢行可达性,减少步行绕路,提高市民乘坐轨道交通便捷性;在站点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综合布置公交站点、出租车候车点、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等,通过“微枢纽”帮助市民方便快捷集散。友好学径方面,应选择生活性道路或共享路,便捷地联系学校、居住小区、餐饮商铺、口袋公园和公共交通车站,确保通畅、连续、安全和可达;在空间内设置可以互动的壁画、拼图、游戏设施和艺术品,塑造兼顾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小品设施,打造连续贯通、寓学于景、健康趣味的友好学径。

作者:陈新民 单位:烟台市市属直管公房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