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互联网会计论文

互联网会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1:42

互联网会计论文

互联网会计论文篇(1)

(一)对财务组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企业内部财务组织已改变传统记账方式包括传统会计电算化处理方式,交易信息录入和传输、会计凭证及档案的产生和保管、会计操作流程和处理方法依托专业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高度自动化、标准化处理,大都由所反映的业务联动或触发,减少了人为干预。业务规则和会计政策与系统设置高度结合,并须遵循相关的外部监管要求,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和业务数据,满足内外部使用和监督管理要求,从而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二)对财务会计环境的影响

现代金融服务业与市场各方的交易活动和互相渗透随着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项目的流动日益频繁和加深,财务会计与业务经营的关系已无法固守事后反映的传统模式。依靠和适应网络经济、紧随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颠覆性改造财务会计管理和作业流程,在监管许可范围内改革内控管理措施,实施从上到下不同层次的管理结构,以此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如对于银行来说,客户资金转账业务以往须由客户前往网点柜面填写支付凭据经银行审核通过后由经办、复核甚至主管授权后才能操作完成,耗时耗力还可能存在客户身份存疑、支付凭据造假等风险隐患。而互联网技术可以由客户签约网上银行后足不出户自行开展资金转账活动,客户某种程度上“参与”了银行内部财会业务,大大提高了资金效率和客户体验。发展势头猛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等则完全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便捷、全面的金融服务,给传统金融机构和业务带来极大的挑战。这种行业格局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财务会计必须适应形势改革数据获取和使用方式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因财务会计等内部数据和交易的开放性、及时性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的机会。

(三)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传统按月、季、年度编制财务报告带有内部规范和行业准则的色彩。在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不仅是满足会计规范,而是企业的展示形象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过互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及时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优化信息服务手段和内容,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决策方案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如一级法人商业银行对辖属内部层级和机构的绩效考核不仅仅依靠经营单元的会计报表,还需通过具体交易提取的内部往来流水、报表收支和利润等进行调整、细分后形成更为合理的“管理驾驶舱”报表。对外部披露,则更需配套提供非表内信息便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客观了解银行业务状况全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扩展性成为基本要求。

二、金融会计适应金融互联网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会计人员拥有会计从业资格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是当前工作基本要求,但网络经济时代下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和监管升级对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企业会计准则每年都有更新,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内部流程和系统功能不断优化,监管措施逐步跟进,虽然会计核算主要依托系统完成,但系统交易逻辑设计、会计要素管理如科目设置和凭证优化等还是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甚至技术缺陷导致的错账、缺陷等必须依靠会计人员参与解决。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及时掌握新兴业务规则和技术开发需求,配套会计核算规则和操作流程,同时了解内部信息使用需求和经营模式,避免囿于既定“规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体现财务会计的先进性。

(二)加强管理和安全防范的意识

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助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如内部信息泄露、系统资源和性能限制、计算机病毒以及内部人员道德等风险。特别是金融机构案防内控始终需要保持高压态势,会计操作风险往往是重中之重。安全运营,合规操作是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须建立完善章证、现金、重要物品、自助设备、网络安全等资产安全措施,同时也完善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风险管理,加强培训、检查、监督、问责全流程控制,针对互联网的风险特点从系统防控和操作权限等方面减少风险隐患。

(三)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已有一定的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对互联网在金融活动的应用是极大的触动。对于金融机构,会计信息主要是反映与客户相关的交易往来,互联网金融势必导致海量电子数据的发生、使用和保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印鉴签名、会计档案等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完善是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课题,关系到财务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及对外维护权益、主张权利的有效保障。目前在金融业相应制度完善多数还在探索和试行中,如央行推广使用电子商业汇票、部分银行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在线查询流程等,但纸质商票、实物档案仍并行,从法规到内部制度的建设都尚有更多的路要走,而互联网技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将促使这个进程必须加快。

(四)会计核算流程的重建市场经济和网络经济的作用

促使金融机构必须以客户需求和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以信息科技为依托重塑内部管理和作业流程,包括财务会计板块。财会人员首先要有创新理念,掌握新兴技能,与企业各条线配合优化业务流程,将会计核算流程“嵌入”交易过程,减少交易信息的重复录入以及后续的人为核对环节。因此,财会人员应接受业务信息本身就是财务数据的来源之一,业务交易与核算规则的有机组合即形成有效的账务信息的观念。互联网技术提供了这种前提,但是又要求财会人员严密设计系统内的核算规则确保符合会计核算规范,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交易信息被篡改或不真实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发生。财会工作人员从传统的凭证制作、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内容转移至设计和完善系统内会计处理规则、监控系统交易和数据、分析财务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管理支持,财会工作的效率和档次也将大大提升。

三、结束语

互联网会计论文篇(2)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了财务会计的变革,为财务会计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也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因此财务会计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在网络化的大环境下不断的进行变革,促进财务会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 互联网为财务会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的出现是时展的必然,互联网主要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依赖光纤为代表的网络将世界联系起来,互联网把人们拉得更近。互联网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可能,也可以为我们购物,查阅资料和获得信息提供了基础,更主要的是互联网促进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人们日益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互联网为无纸化办公提供了机会,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贡献了力量。总之互联网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财务会计主要是在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数据的核算和资金的管理,因此财务会计的工作十分的繁重,每天要应对大量的数据和大量的计算。互联网的出现为财务会计提供了诸多的发展机会。

一是互联网为财务理论的更新提供了机会,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财务理论的更新,特别是在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在原有的财务理论上进行必要的网络化的设计,对财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出现,进行必要的理论创新,促进了互联网和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成熟[1]。

二是互联网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可能,互联网的出现让财务的计算更加的精确,让计算的速度逐渐的加快。同时互联网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通过网络化的发展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因此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持[2]。

三是互联网把财务会计工作者从繁琐的计算和统计中解放了出来。财务会计工作十分的繁忙,不仅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的统计,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让财务会计实现了在计算机上进行高速计算,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因此财务会计的工作更加的轻松。

四是互联网促进了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为财务会计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保障,财务会计信息化是对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的更新,不仅需要计算机进行办公,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还需要互联网的参与,利用网络将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数据进行上传,利用网络的记忆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可靠,利用了网络的传播功能促进了会计信息的传播,让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成为各个部门的参考依据[3]。

总之,互联网的出现对财务会计的意义重大,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了财务会计的现代化。

二、 互联网的出现是财务会计的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可能,让财务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的快速和便捷,但是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因此困难重重。互联网的出现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财务会计的理论还不能跟上互联网更新的步伐,特别是高校的会计专业在理论的研究上对互联网的应用不够,快速的互联网发展对会计的理论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化要与时俱进就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只有理论成熟了,才能更好的促进网络的应用和研发。因此财务会计的理论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发展和应用[4]。

二是财务会计硬件设备不能适应互联网的要求,会计计算和会计数据的统计对速度的要求十分的高,互联网的高速计算还有赖于硬件设备的更新,因此要对互联网的主体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换代,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已经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要求。

三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会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应用不仅需要会计工作者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还要熟悉会计信息化的操作过程,掌握基本的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对会计信息化的软件能够进行基本的应用,因此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储备,还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5]。

四是互联网的发展对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让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因此就要求制定更加适合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和制度性进行严格的管理。

总之,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发展是一次挑战,在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对财务会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会计在运用互联网的同时,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三、财务会计针对互联网的变革

1、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会计工作者

互联网的发展要求财务会计工作者迎接时展的要求,切实提高个人的素质,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一是财务会计工作者要在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积极的学习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知识,了解互联网对财务会计提出的新的要求。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操作规范。二是财务会计部门要积极的促进优秀企业财务会计的交流,让财务会计在共同的交流下,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三是对财务会计进行培训,让财务会计对互联网的理论和互联网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解,能够更加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6]。

2、进行财务会计硬件设备的更新

对互联网的应用需要财务会计对落后的办公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一是对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通过申请专项资金的方式对已有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和维修,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二是购买必要的会计信息化的软件,更新已有的工作软件,为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工作程序支持。三是促进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硬件设备的更新,会计信息化是整个单位信息和数据的网上交流和传输的过程,因此其他的部门也要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促进互联网在单位的应用,构建单位的内部网络,让单位各个部门的联系更加密切,工作更加的协调。

3、更新财务会计理论

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高校要积极的促进会计网络化的研发力度。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理论进行必要的探讨和应用。对会计教学的理论不断的更新。二是单位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以便应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要求,不断促进互联网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三是财务会计的信息更新和理论更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单位的财务会计在互联网和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历久弥新。

结束语:

互联网会计论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机遇;挑战

一、前言

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社会生产要素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依靠互联网。无论是出门旅游还是日常生活,都呈现出了互联网对人们消费上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出现,也出现了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阿里巴巴集团所提出的购物策略,利用网络的便捷,在2016年11月11日,天猫的销售额达到了1207亿元,双11再次创下恐怖的新纪录。马云曾预言,“无边无界的互联网,将引爆未来天翻地覆的30年”;用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的话说:“互联网时代,一切的生意都是数据的生意”,这一切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降临在我们的身边。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的建议和数据,使领导者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判断。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需要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改善,从而使管理会计的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兴起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呈现出低增长率和低利润的态势,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企业的管理需要转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利用云计算才能够使自身的企业得以创新。“互联网+”,指的是新的经济状态下下,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集成特点来为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实现生产要素价值的最大化,使自身的思维更加优化。正是利用“互联网+”的基数,企业才能够使自身的信息和技术更加畅通,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创新思想。

“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会计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对精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企业前景的分析,加速了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据管理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内部日常发生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报告的形式将资料进行汇总,最终传达给领导者,促使领导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决策,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在管理会计当中的应用,出现了更多新的管理工具与业务模式,使得企业财务呈现出了一体化的业务模式。2015年7月20日,我国的中国财会高峰论坛暨会计报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如何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促使企业内部的会计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的运作之下,管理会计的模式和理念都将转变,并且向着财务信息共享以及云采购等形式转变。随着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联系,企业的精细管理将发展到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当中,从而使企业的数据与互联网数据联系在一起,使管理会计的意义呈现出最大的价值。

三、“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挑战

1.重新规范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数据变得更为复杂,这使得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时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高效运转,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时代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今,管理会计的信息已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多变和复杂。企业要想获得最先进和及时的信息,就需要对管理会计信息提出高要求,如此,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够辅助企业的管理,帮助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另一挑战是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当前,我国企业中财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整体呈现偏低的情况,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于管理工作的需求。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数据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学会运用互联网软件来进行会计数据的修改和保存。而财务人员虽然经过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但却对“互联网+”时代所使用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云空间、云制造、精细管理等工具和方法认识不够,对于电算化的操作系统也不够熟练。

3.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

当管理会计这一理念出现在我国时,其不仅受到了很多学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认可,还受到了企业的支持并将其应用在企业的运营当中。与此同时,很多研究人员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同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其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借助互联网工具,带来了包括服务模式、信息集成、数据整理等全方位的优化升级。企业不仅没有对上述新工具、新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还没有了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和市场的真正需求,只是在理论上不断完善管理会计方法和体系,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在发展中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因此,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管理会计在“互联网+”时代所遇到的重大挑战。

4.管理理论体系的缺乏

自从2008年全球爆发了经济危机以后,我国企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变得十分缓慢,甚至有些企业的经济已经面临停滞的情况。正因如此,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这便使企业产生想要从管理上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在管理上的要求则主要来自于管理会计,希望能够借助管理会计实现转型。然而,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情况来看,其还主要是着重于财会相关方法和理论的研究,没有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体系相对较为落后,只能够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没有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特点进行对管理会计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在社会当中的进一步普及,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挑战也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形成适合我国企业发展且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

四、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

1.会计电算化程度的提高,推动数据管理常态化

相比较于管理会计所遇到的挑战,其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该时代促使企业要在财务信息管理中不断引入大数据思维,以便解决企业在运营中所出现的极为复杂和庞大的财务数据。同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在该时代的发展情况构建相应的财务系统,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当前企业财务信息时,能够同以往的财务信息相结合,以识别各类风险指标,财务人员通过对这些风险指标进行分析,来发现企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中对于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较高程度的会计电算化,借助云数据处理平台,集聚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对数据进行足够精细化的管理与整合,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

2.更新思维方式,学习新工具,对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全方位提高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所遇到的另一发展机遇便是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为了在该时代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更新思维方式,不断学习网络会计、在线财务服务、云会计、云审计等新工具、新方法,进而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企业还应当聘请掌握最新“互联网+”管理会计工具的财务专家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相关理念和该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对企业内部的具体运用,夯实技术基础,提高服务质量,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使财务人员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具有较高效率与针对性,使其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处理需求。

3.促使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结合,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互联网+”时代促使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结合,使管理会计会计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两者进行研究时,应当在理论方面应投入更大的研究力度,但却要摒弃以往的拿来主义,应当由相关研究人员自身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构建符合“互联网+”时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观察其应用的具体效果,并根据“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使管理会计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经济环境。此外,在理论和实践结合过程中,应当以实践为研究中心,不断去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两者能够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4.优化信息管理,提高企业决策和预算的合理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在不同平台上进行信息联合。企业管理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再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企业还能够从信息系统当中获取自身以外的数据信息,然后经过相关软件的筛选和整合最后形成一份能够包含企业内外各部分相关信息的分析报告。此时,管理会计会根据最终所生成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比较,然后编制成所需要的预算执行报告。管理者通过该执行报告,能够在做相关决策时更加合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也逐渐在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转变。这种对于在信息管理上所进行的优化,是“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利用管理会计对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时效性,使企业在做相关决策上变得更加的准确与合理,从而提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项决策的成功率,促使企业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企业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会计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之处,以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来实现管理会计的进步。“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在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此,才能够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合理,在管理会计的配合下,企业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发展决策,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于淇,王迪.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12):167-168.

[2]王智博.是“寒冬”还是“暖春”――“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商业经济,2016,07(05):83-84-134.

[3]郑奇茹.“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数据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城建档案,2016,09(07):70-71.

[4]王蒙,李潇.“互联网+”时代独立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12(24):451.

互联网会计论文篇(4)

关键词:“互联网+ ” 管理会计 转型 财务共享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下的全球化竞争、内部市场回落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向管理要效益向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从核算型到分析型的转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为精细会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管理会计正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迎来一个全新时代,会计行业也面临一次重大变革。

一、“互联网+”分支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简言之,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分为两大模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它们可以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努力;也可以独立于企业单独称为服务行业,为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也可以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一类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必将影响“会计”模式。

会计是目的,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它将人从复杂机械的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会计的各项工作提供各种可能,为其高效、节能的完成目标提供辅助支持功能。

(一) 云计算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会计的出现使得按需定制,按需付费成为趋势,为会计信息的专业化提供保证,也促进会计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关的管理会计服务,而不必为效用低的服务买单,也不必为不需要的相关服务买单,同时也可以将使用信息反馈给云服务商,完善客户体验,改善服务。

(二)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使得收集消费者偏好,市场动向,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成为可能,为企业的生产定位,以需定产提供信息保障。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收集已然不是问题,不仅局限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也受到管理者的关注。例如管理会计中,业绩评价中平衡记分卡的学习层面以及客户层面中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就容易获取,从而有利于平衡记分卡的实施,同时实际应用的统计信息,反作用于平衡积分卡,有利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三)物联网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的一大特点是实时传递,完全可以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时产生的数据,费用明细都同步传输,同时不但可以掌握实时数据也可以进行同步监控,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消除了传统会计传输、反馈的时间,由原来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例如在管理会计的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将各种作业消耗的成本实时记录下来,尤其是对作业环节多,人工计算困难的企业,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成本,为企业消除作业、优化作业完善作业链,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实施基础,是目前ABC之谜的强劲推动力。

以上是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方向,他们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各展所长,同时相互之间紧密相连,任何一个方向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两者的推动,同时也影响其余两方。管理会计借助以上三个方向的发展,可以实现财务共享、提高效率、剔除成本效益不对等环节、节省成本等目标,推动企业走向精细化、战略化管理进程。

二、互联网下如何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

(一)管理会计现状

最近财政部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自 2016年 6 月 22日起施行, 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基本指引涵盖目标、原则、要素等方面并以要素为主线,形成《基本指引》主要内容。它的标志着我国逐渐推广管理会计的开始,标志着企业开启在生产中找价值,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基本指引暂且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界限区分开来,即使现有理论是不完善的初级产品,但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大机遇。

1.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虽然我国不缺乏管理会计实践案例,例如“责任成本管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目标成本法”(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和经济附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EVA )(青岛啤酒)等案例,但这多为大型股份制企业,并且对比我国2000多万的注册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再者,管理会计不具有强制性,实施程度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意愿,所以实践范围并不理想。

2完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起步较晚,同时,我国会计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视和系统应用,从2001年思滕思特进军中国,到2003年败走中国,我们可以得知部分管理会计理论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因此我们早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三、 “互联网+会计”时代的建议

(一)创新管理会计披露方式,建立新体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出,单位应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基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传递,以满足管理会计应用需要。但是并未详述含有的问题。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是一种开放互媒介,管理者通过这个媒介可以将企业的状况一览无余,但是这种和盘托出的报告形式,不但会增加管理会计的成本也无疑增加筛查有用信息的时间。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尚未成熟,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管理会计数据理论体系,虽然不能高效的针对每一个企业制定,但是可以作为行业模板,对管理者提高决策效率提供帮助,而且不是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销数据。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只是因为不能以货币计量而被财务会计所排斥,但是并不代表它的价值低,非财务报告信息可以满足多样的管理者,同时非财务信息多样的报告形式也能增强会计数据的相互佐证,增加数据的可信性,从企业相关利益者方面讲,也会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心,支持管理者的战略决策。

(二)完善财务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财务共享是技术支持的外在表现。对于基于网络数据交换的云会计,可以实现财务共享,但是信息安全性问题急需解决。多数企业受制于专业性,因此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考虑将管理会计共享服务外包,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这方面国家法律还没有针对如何识别及防护泄露管理会计信息的政策出台,一是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二是保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何划分两方责任,保护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促进第三方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

从目前实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差距客观存在。在技术尚未成熟的阶段,共享服务中心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技术创新与研发上,相对忽略售后反馈,从而被动的修补问题,而非积极主动预防问题。作为第三方服务中心,既要做好创新也要维护好顾客,这样才能实现持续高效发展。

(三)相关从业者

2016年8月7日,由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和优财(中国)CMA培训中心共同举办的“2016(第六届)财务转型与管理会计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为探讨主题,聚焦当前热点、展望未来发展,为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和对策,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和典范。

行动转变的前提条件是思想转变。管理会计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的高层领导,如果企业高管不能从思想上认识管理会计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那管理会计实施起来就是形式化的一纸空文。另外管理会计从业者也应该转变思维,传统会计更侧重于还原本来数据,核心与重点都放在财务报表上,习惯于财务会计不能“无中生有”的会计从业人员,还要转变心态,以管理会计的思维,理解、包容和支持企业“无中生有”的创新活动,重视企业的研发投入。硬件知识方面,不但掌握管理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在进行人机交互时,可以根据公司需求帮助设计人员准确地提出更改建议。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避免被信息技术所替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正是从业人员从核算到管理的契机,抓住这次机会,会计人员可以迎来新的职业生涯,毕竟只有专注才能专业。以中国兵装集团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例,通过与优财、浪潮的三方合作,取得了成功的转型成果:建立了成熟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内培+外培”方式建设了一支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边学习边建设,主干带动部门的伞状发展模式,发展管理会计团队。

(四)管控问题

互联网是开放性的程序组织,处理大容量交易数据速度较快,而且对相关安全控制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提高内部控制。但同时它本身存在特定固有风险,一是来自于程序本身,二是来自于人工干预,无论上述哪一种对互联网进行攻击,那导致的错误都具有影响面大,隐蔽性强的特点,甚至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的严重后果。

对于这个问题的管控,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行。对于国家层面,要推进互联网下信息披露的规定,保障财务软件的健康和规范。对于企业来说,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构建全新的内部监督审计体系,内部审计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将工作重心放到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形成程序限制人,人影响程序,制度限定人,人与人相互监督的多角度管控体系。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与会计的融合,大量反复核算工作已经由互联网处理,部分内部控制也可以通过程序的职责分离来限制,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战略导向,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这就是管理会计,互联网只是辅助工具。未来,我们还需要将管理会计思想中国化,网络化,将理论与实践经验提炼出来,以解决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20- 24.

[2] 李丽.浅议“互联网+”下的会计信息披露[J].现代商业,2016(8): 160- 161.

[3] 张继德.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0): 122- 126.

[4] 李启太.对“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创新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12): 53- 54.

[5] 刘新勇.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 82- 83.

[6] 毛元青,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会计研究,2015(11): 90- 92.

[7] 崔扬,李海成,王墨.“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行业变革[J].现代商业,2016(17): 138- 139.

互联网会计论文篇(5)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凸现出来,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注重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其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会计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进行探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及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

所谓的互联网+是指各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与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从而促进行业创新。此外,还可以在各传统行业中融入互联网下的创新成果,从而使生产力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很多传统行业已经被互联网+所深深影响,比如在线旅游、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等。实践表明,互联网+能够有效地推动传统行业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融合,从而促进传统行业的创新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1]。

(二)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早已实现利用计算机处理财务会计工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都忽略了与时代接轨,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达到新时期的需求,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达不到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改变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当前社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财务会计作为大学课程体系当中的核心课程,深化改革会计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目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会计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产业链的运转,所以,这为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这一重任,切实进行课程改革与完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的实效性[2]。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最后形成了教师自顾自的讲授,学生随心去听,完全没有了课堂教学效率,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相符

会计专业与其他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它更侧重于实际操作,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目前,高校会计教学的模式大都是教师先想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通过用文字描述一段经济业务让学生据此编写会计分录,由于过多的文字描述容易让学生感觉知识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尽管一些高校为学生配置了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是设置的实训课程非常少,并且即便设置了实训课,也仅仅是一些传统的手工帐,很少让学生真正使用电算化进行操作[3]。除此之外学校安排的实训时间非常短,大多都是一个月时间,学生在如此短的一段时间里要对一个企业在某一时间段里的所有账务进行操作,这样让学生无法用心去学习记录,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用性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的影响到了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高职院校过于压缩课时量,使得学生不仅无法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实践能力也不能得以提高,加之会计工作是尤为注重实践操作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职业,以至于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下降。除此之外,以往使用的教材理论性过强,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而且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社会发展不接轨,这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发现自己所学内容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4]。

(四)教师普遍缺乏互联网思维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习惯于使用黑板与教材等,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尽管有的教师上课时会采用PPT课件,但也只是简单的展示理论知识,根本无法充分的使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手段进行授课,教师应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其与会计知识有机结合,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仅有一部分青年教师愿意接受这种利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手段,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互联网、信息化等技术存在排斥心理,教师这种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情况根本无法培养出新时期所需的人才[5]。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引进教学新理念

1.加强现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加强对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在牢牢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引进新媒体信息技术,借助该技术使得相关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还可以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和实际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为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与实践结合的紧密度不够,这是不可教否认的,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满足实际会计工作的需要。在会计教学中,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教方式,比如在讲授完一个章节对的理论知识之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训练,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进行巩固,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更新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教学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3.引入会计事例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引入具体事例包括两个方面:(1)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对应着相关具体事例,进行会计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对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加容易。(2)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搜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资料、事例,并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讨论,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立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以往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对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与分析,但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与分析,还需要对未来准备要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以及分析与控制。会计工作应该顺应时展,传统的会计应该逐步向管理会计升级。介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多加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以便最快速度做出教育方案,并对教育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进行及时的更新改革。

(三)引导教师形成互联网思维

引导教师尽快形成互联网思维的教学模式,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或开班教学,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快掌握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能够利用反转教学、慕课、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世界大学城APP系统布置作业与修改作业,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与其他院校进行资源共享等,通过微课软件录制一段视频帮助学生学习。将这些教学软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喜欢听课、愿意听课,才可提高教学效率。

(四)构建互联网+会计教学平台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能够通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构建新时期的互联网会计教学平台,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利用这一平台为学生设置一个完整的会计环境,这包括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及传送的一体化教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互联网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处理,搭建这样的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全过程,有效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还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远远高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校企合作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这种教学方式更为突出实效性及实用性,这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目前大学生数量过多,就业学生队伍庞大,这使得企业无法接受如此多的人才,这就造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的优势无法反应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但是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实现高效共享,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在互联网上直接实现,这样企业就不必担心为培养人才而担心场地的问题,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并且,互联网平台还能够有效的记录学生的档案,以便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需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想迎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对会计教学进行改革。在会计教学活动中引进教学新理念、确立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互联网+会计教学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校企合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实用性人才,才能使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做得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黄燕芬.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学的新理念[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395-395.

[2]王新玉,李晓辉.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大众理财顾问,2016(04):180-180.

[3]王东生.“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J].新校园:上旬刊,2016(06):115-115.

[4]李潇,王蒙.“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金融,2016(21):66-67.

互联网会计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自文化本位;研究

一、高职英语教育自文化本位的涵义

20世纪著名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提出的“文化”本位论,是文化本位论、中国文化本位论、儒家文化本位论有机统一的整体。文化本位论是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即“中体西用”。(吴宓,王文斌)现代深圳独立学者章星球提出文化本位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最终文化纽带将超越财富、地位与权力,成为社会新的核心纽带。文化本位社会则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母语文化对外来文化既是一种抵制力,也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力。以布鲁纳和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结构论认为,英语学习过程实质上也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可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补救学习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民族文化复兴发展的需求,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英语教育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条件和途径。高职英语教育的自文化本位研究是在文明互鉴视阈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高职专业与社会岗位群的需求,以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本位,整合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并建立与之相应的动态多维考核评价方式,形成一个系统、动态、多维的高职通识英语教育体系。这种教育模式突出一般职业需求的通识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多层次实践能力,更加注重中外文化的互鉴,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且提升学生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素养。

二、中国文化本位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建设

(一)“互联网+”高职英语教学设计践行中国文化本位教育理念

1.“互联网+”作为战略性的行动计划应用于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互联网+”战略性的行动计划应用于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既是指“互联网+教师教学设计”,同时更包括“互联网+学生学习”,这两个过程都是充分利用了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推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够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这意味着高职英语教育要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升级和改革,学生要以“互联网+”的思维适应新时代、新环境,作为适应未来国家新型产业和新型业态的战略。2.“互联网+”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教育理念应用。中国文化本位的“互联网+”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这需要高职英语教育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积极相应的调整。“互联网+”是实施文化教育的新媒介,它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博文能力,培养教师与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促进教师与学生“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的养成,真正践行传统经典《大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首先,“互联网+教师教学设计”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平台以及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学习软件,如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内课外及线上线下的活动任务,并在预期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潜在的隐性效应,不断地加以修改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满足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国文化本位的“互联网+教师教学设计”高职英语教育模式中,教材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媒介,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这一强大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不再以教材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和社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目标,来源于对“互联网+主题母语(中国)文化”与“互联网+主题目的语(英语)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国文化本位的“互联网+教学设计”应依托“互联网+主题英语文化”资源实现其语言课程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加深对世界文化的了解,最终提高学生对“互联网+主题母语(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并同时有意识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互联网+学习软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方法贯穿于教师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或已整合的资源利用“互联网+学习软件”推送给学生。课上,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学生所反馈出现的共性问题,点评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设计课上的“互联网+学习软件”在听、说、读、写模块的活动,利用主题英语(文化)的输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主题的中国文化理解与英文表达。课后,教师利用“互联网+学习软件”课下复习资料与中国文化输出的考查内容,并规定验收时间。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全程跟踪记录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随时互动,增加了教学设计的立体化、动态化、系统化,从而有利于教师修整与完善设计中语言文化输出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多样化、趣味化、标准化。其次,“互联网+学生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软件”,合作或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内课外及线上线下的活动任务,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跟踪了解自身的学习进步情况,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分析语言文化的习惯,提升高职学生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感与提升学生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素养。

(二)以中国文化本位的“互联网+”项目式高职英语教育实践应用

1.中国文化本位的英语教学发展方向的确定。高职英语教育是否能以中国文化本位输出为发展方向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文化意识,其次是学生的文化意识。首先,教师应意识到中国文化本位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影响,转变传统的应试能力型单语言知识技能教学,采取“主题探究”和“设计活动”,即英语主题文化的输入与对比优化英语能力,旨在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加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感,使学习进程良性循环。其次,教师应更明确英语教学的更深层次意义。主题文化的导入与输出的平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平等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最后,高职学生处于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已脱离应试与升学的教育。此阶段的语言学习是以语言的实用性为主,以培养职业需求共性技能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播为目的。2.中国文化本位“互联网+”项目式高职英语教育的核心。“互联网+”项目式高职英语教育模式是在战略性思维指导下以具体的媒介、方法、方式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中国文化本位的实践。它的核心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输入(主动探究)、对比(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输出(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中的重点在对比与输出环节,即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重构主要在这两个阶段完成。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即是学生对于“互联网+教学设计”实践操作过程,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预设结果,并探索出获得这个结果的途径,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教师不再讲授和传递知识,而是发现与总结学生们的共性问题,并做出判断与评价。3.中国文化本位“互联网+”项目式高职英语教育实践。(1)项目预设。教师应预先选定教材或自编教材,以“互联网+教学设计”方式,以中国文化为主线探究出6-8个主题,如:思想意识(释,道,儒等)、修身养性(武术,太极,中医药等)、服饰饰品(旗袍,蜡染等)、节日习俗(传统节日,民俗等)、文学艺术(文房四宝,中国书法等)、饮食文化、舞台艺术、建筑艺术、名胜古迹等。以《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教程》为例,整合教材内容,每学期设置2~3个项目,每个项目里涉及2~3个主题,我们可以将两册书整合成学生在“一家公司”的“实习经历”,学生从成功求职开始,准备一次商务出差,宴请客户,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解决日常工作中相关的涉外事务问题。如在“日升贸易有限公司的外宾(客户)接待”项目活动中,内容可以设置2个主题语言文化的对比,其中商务宴请环节的中西“饮食文化”和赠送礼物环节中的“服饰饰品(旗袍,蜡染等)、文学艺术(文房四宝,中国书法等)”。(2)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包含了四个环节:情境创设、问题确定、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教师要向学生进行项目描述,提出项目活动的具体任务、口头与书面作业及展示与评价标准。学生自主以6-7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例如:日升贸易有限公司的外宾(客户)接待包括机场接机、商务宴请和赠送礼物三个场景,确定其中商务宴请与赠送礼物场景完成需要学生以图文、视频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特色饮食、展示所赠礼物并说明文化渊源。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收集相关资源,再通过团队协作整合资源,“头脑风暴”说明理由做出判断选择。(3)项目考核。项目考核包括综合考核标准、过程考核与多元主体考核。综合考核标准应包括过程性考核标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考核标准、英语语言使用考核标准、跨文化知识考核标准、中国文化知识考核标准等。过程考核指网络助学过程性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被量化,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教师利用教学软件,以单元项目为依托设置包括听说、读、写、译几个部分的小任务点,分为组内任务、组间合作任务和独立完成任务,并按进度发放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软件手机端完成任务点,线下部分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合作完成,成绩上传教学软件。多元主体考核包括教师评价、组际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应加大中国文化知识考核占比,详细描述并对学生加以解释。

三、中国文化本位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启示

1.中国文化本位“互联网+”项目式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确定了中国英语教学的方向,改变了学习主体、学习方式,创新发展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构建。2.“互联网+教学设计”应环环相扣,引发思考,追根溯源,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3.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互联网+”考核评价方式,使之形成完整规范的“互联网+”项目式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体系,以“中国文化本位”指标不断完善与调整考核评价标准,以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4.教师应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修身,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了解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需求,更深刻体会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目标。

互联网会计论文篇(7)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发展变革

2015年,马化腾在人大提案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指出应当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并结合传统行业,实现新的发展生态。随着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互联网+各类传统行业”引发新的讨论热潮。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作为价值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联通基础财务工作与企业价值创造,在当今社会企业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黄金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从技术层面到体系层面管理会计的发展,紧接着立足于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探讨管理会计对企业产业链管理到价值链管理变革起到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最终总结实现“互联网+管理会计”还存在的问题和壁垒,并提出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互联网+”助力管理会计技术突破

“互联网+”带来最基本的改变就是原有工具的创新,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最为典型的技术突破,既是管理会计最明显也最浅层次的改变。管理会计作为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给出财务管理方案并辅助企业做出重大决策的重要内部财务方法,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财务会计的基础素养,更要具备较强的企业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然而,由于以往数据收集和交互速度的限制,一方面企业获取的多为内部数据,对于行业数据、地域数据等的收集整理还依靠专业机构调查,数据获取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为企业提出决策建议所参考的多为历史数据,从业人员还需要依靠自身丰富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企业发展,并给出正确的决策建议。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完全改变这种窘境。在数据爆炸式增长下,以往对于数据的简单处理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各领域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并渗透至各产业的方方面面,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才能使其焕发新的价值。大数据的出现保障管理会计原始数据的丰富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会计的应有价值。例如,在企业采购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使管理会计能够为公司采购决策提供更为科学便捷的数据支持。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如何选取采购价格优惠的供应商,如何降低运费都能够通过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更能够将整个供求价值链连接起来,通过市场数据的分析,为企业营销决策做出重要支撑。云计算等新型数据处理手段的逐渐普及应用也为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效率的提升做出卓越贡献。一方面它能够提高传统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云平台,能够实现即时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和技术共享[1]。云计算通过保障原始数据挖掘处理过程的时效性提高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效率。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下,谁获得有效信息的速度更快,就更有机会把握市场,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而云计算将管理会计处理信息形成有效财务决策报告的周期大大缩短,使企业能够对市场最初快速反应,因此也是对管理会计效率、决策建议有效性以及应用范围的有效提升和扩展。此外,云平台的构建,例如目前大力推广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平台,极大推动企业内、行业内的信息交互过程。在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可以由系统后台进行数据的分类、匹配,而系统内电子发票等的出现更是大大节约财会工作人员登记、核对、记账的时间,而财务人员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云平台上快速提取有用信息,既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总体而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电子化程度,一方面带来工作流程的精简化以及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实时信息报告的整理挖掘,迅速提升管理会计出具建议的效率和有效性,推动企业资金流的精细化管理。

二、“互联网+”促进管理会计体系创新

如果说以往“+互联网”时代关注的重点是工具便利和技术进步,那么随着电商、P2P、滴滴等创新型企业的异军突起,当前各行各业发展的形势可以说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整个社会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和体系的巨大变革,即“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整个供求链条上的各部分不再像以往那样是割裂开的。传统企业由于信息的局限性,“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之间有着信息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带来整个供销过程的透明化。消费者不再是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对于高效、便捷、低价的要求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传统供应商”的形式得以充分选择。因此,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变革,形成更为高效的管理会计方法。而“互联网+”所引发的整个管理会计体系的升级换代或将更深入、更持久地影响今后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变革。一方面,新的管理会计体系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组织架构也趋于简单、灵活。张秀珍和王建伟指出,“互联网+”的本质在于管理上的“去中心化”,可以说,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体验至上”理念在新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2]。传统的公司管理组织结构呈现金字塔形,而为了快速响应互联网时代下用户需求的急剧变动,当前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已逐渐向倒金字塔转变,并通过机动性较强的小单位部队来满足客户的自主决策。因此,管理会计也必须充分渗透进整个产销链条,尤其关注用户数据的实时变动,构成整个信息化管理会计网络,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的要求。另一方面,新的管理会计体系力求实现全方位布局,形成完善的、安全的财务信息网络。由于以往我国管理会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来临时,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学术界讨论,都倾向于通过政府指导、政策帮助,通过顶层布局来尽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3]。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相继出台表明:今后管理会计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孤军奋战,而是要在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管理会计信息网络。通过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甚至整个产业价值链之间的信息联动,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进展,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当然,由于互联网信息安全性问题将极大影响整个新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因此李卓(2015)指出,新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必须注重“五性”———完整性、保密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4],在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推进管理会计新体系的构建工作。

三、“互联网+”推进管理会计全价值链管理

企业管理是由多项管理职能共同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考察互联网对管理会计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时,也应放眼全局,从企业整个管理模式改变的角度评价其变革。在传统产业链管理向价值链管理转变的浪潮中,“互联网+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实现全价值链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起到连接企业基础财务工作、企业决策和商业价值的作用,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互联网+管理会计”将推动整个企业形成全价值链的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先进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活动扩展至用户和供应商上,使企业的资金链管理渗入整个产业链中,从而在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企业全价值链的全新管理模式[5]。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管理会计将通过产业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改变,实现资金链精细管理。通过加深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中介商之间以及中介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甚至缩短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供应商直接到用户的产业服务体系,从而缩短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价值链,将资金的流动情况、流动周期以及具体状态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职能转为维系企业价值链的正常运转。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考察供应商的信誉,形成稳定可靠的伙伴关系,当供应商出现资金问题时,甚至可以考虑为其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商业信誉贷款保证供应商正常运行以及企业整个资金链的正常流动。此外,通过用户数据的精准分析,也可推出信用购等增值服务,将企业的实际产品链同资金链分离开来,争取通过优质服务抢占市场份额。在此方面,电商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借鉴,如京东白条、阿里信用住等服务,只要企业能够充分挖掘用户信息,就能够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并争取企业发展的利益最大化。总体而言,“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全价值链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并控制资金流向,同时价值链上供应商、用户等环节的资金交互又可以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实现收益最大化,形成整个价值链的良性互动。

四、“互联网+”下管理会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互联网+管理会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重点关注“互联网+”给我国管理会计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当前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四届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总结指出,由于管理会计和基本财务会计界限模糊以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健全,目前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发展问题及对策讨论尚且比较欠缺[6],因此,当前亟须对管理会计的实践过程加以总结,为今后“互联网+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提出建议与发展对策。首先,由于中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实践推广“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大打折扣。由于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状况良莠不齐,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疏漏,甚至存在合规问题,更遑论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信息化。人工录入、核对财务数据导致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效率低下,且增加额外的人工成本,信息准确性也难以确保,因此基本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建议往往实践效果欠佳。2014年《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财政部会计司制度二处处长针对这一问题,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及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应用先进的国外管理会计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另外,对于大型企业,要鼓励其建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企业电算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只有当经济发展程度和企业建设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实现全社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产生发展时间较短,与基础的财务会计之间界限模糊,因此,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欠缺,现有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且欠缺互联网创新思维。当前,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基础财会核算的层面上,管理会计培养没有跳出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对于如何整合财务信息,提供企业决策支撑方面欠缺理论体系,因此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此外,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完全普及,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于电算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至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运用则更加匮乏。今后“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发展有赖于高校及会计专业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财会专业分类的细化有助于为今后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思维层次打下更加坚固的基础。同时,电算化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基础电算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而已有会计人员则有赖于公司提供更为完善的技术培训。当然,管理会计今后的发展之路还需要科学理论加以支撑才能少走弯路,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管理会计”的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先进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我国国情的复杂性,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呈现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局面,因此,现有理论的实践应用性还较差,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加强理论研究与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促进产研一体化,才能从理论层面更好地支持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变革。“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产业升级改造的重大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有抓住这样的契机,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侯玉荣.“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J].时代金融,2015(8).

[2]张秀珍,王建伟.“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3]王兴山.企业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5(4).

[4]李卓.把握“互联网+”时代脉搏共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新篇章———“管理会计之中国实践•走进信息化行业”研讨会召开[J].财务与会计,2015(15).

[5]张林,丁鑫,谷丰.“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