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1:37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19个基层单位,其中包括公安派出所、森林派出所、国土所、计生办、林站等行政执法类基层单位,财政所、规划所、民政所、水利站、文化站、劳保所等综合管理类基层单位,供电站、电信所、农村信用社等公共服务类基层单位,以及中心小学和卫生院。基层单位的评议内容为勤政廉洁、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服务质量、制度建设等;对学校的评议内容为执行政策、依法办学、学校收费、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廉洁自律等;对卫生院的评议内容为医德医风、医药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院务公开、廉洁自律等。采取公开评议、落实整改、民主测评的程序进行。经统计,参评单位考评结果达到0.8分以上,无不满票。

二、主要做法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民主评议和跟踪检查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了由镇纪委牵头,各单位、站所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全镇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开展评议工作,责任落实到各单位、站所,全镇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篇(2)

基层单位档案室工作记录,是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全面的真实记录,可以反映基层单位和档案员进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详细情况,可以体现基层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和投入,也可以揭示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业务熟练程度、工作数量、进度和质量。基层单位档案室工作记录,可以为档案工作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可作为新档案员学习业务的“工具书”和实际操作样本,也是档案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1.基层单位档案室工作记录短缺的三种状况

1.1档案工作的计划、总结短缺

基层单位档案室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中,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没有正式的年度计划、总结。

1.2档案交接手续短缺

这里指的交接手续有两种,一种是档案员调整交接工作时的手续,另一种是业务科室向档案室交接档案材料的手续。第一种手续全部有,但不规范,手续内容和样式不统一;第二种手续,多数基层单位缺少或不正规。

1.3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记录短缺

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八防”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室中,经常出现日常管理工作或记录不齐全或内容不完整或形式不正规的现象。

鉴于上述基层单位档案室工作,记录短缺的现状,导致无法划清问题的责任,直接影响了对档案工作的考核成绩,也影响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进步。如没有档案工作计划、总结,使得基层档案工作杂乱无章,没有连续性,造成单位领导不了解档案工作数量和进度,那么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就没有给档案工作留有必要的时间,所以档案工作就不可能按要求完成,即使完成工作数量。但质量也不高。如没有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记录和宣传记录。考核时就无法证明有些工作开展与否。如果没有档案交接手续。发生档案丢失就无法分清责任。

2.造成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原因

2.1思想不重视,档案意识淡薄

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室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些领导没有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按时归档。不丢失档案不少档案,不损坏档案,检查时不出问题就行,档案工作不纳入年底考核。这种态度直接造成机关或主观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内容没有涵盖档案工作,主管领导不重视档案和宣传档案工作。档案员没有按要求开展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员频繁变动没有办交接手续。所以造成出现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象。

2.2档案员兼职太多,变换频繁

基层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没有时间、精力按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频繁变换档案员,新档案员缺少系统的上岗培训,导致新档案员不熟悉档案工作,多数业务没有开展。这两种情况造成基层档案工作记录记录短缺。

2.3档案工作规范标准不完善

档案工作规范标准多年没有改动,原有的档案工作规范要求不严,工作记录没有统一的全面要求,已经不适应当前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所以导致基层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2.4档案员业务素质限制

有些基层档案员没有按时参加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业务知识仍然保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平,所以按以往要求开展档案工作,造成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3.解决的方法

3.1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室工作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完善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室工作的标准,明确规定基层单位每年要形成正式的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基层档案单位计划、总结内容要涵盖档案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标准,如档案室要严格执行“八防”要求,“八防”措施要有规范的文字记录,要规定定期对档案室安全检查的时间和不定期检查的次数,安全检查要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宣传的基数、基本的方式和方法,宣传的文字和声像记录要齐全、完整。

3.2建立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制度

制度要有前瞻性,随着网络的发展,要求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随时通过网络传输给本地区的档案局。制度应规定记录产生的程序和报送的程序,即档案工作记录必须是在工作中产生的,是档案工作的真实记录,不允许出现假记录即杜撰的记录或者集中补充的记录。现阶段基层单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电子的档案工作记录,当档案网络完全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档案工作,当时形成档案工作记录可以在档案管理部门保存。制度中应规定记录的方法和形式,针对不同的档案工作规定记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档案宣传工作既要有文字记录也要有现场声像记录,而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只要求文字记录等。制度也应规定记录内容要求,如交接手续要有双方当事人签字和领导见证签字、档案的数量等内容,档案安全检查记录要有参加人员签字,检查发现的问题等内容等等。

3.3基层单位报送档案工作记录渠道畅通

现阶段可以申请专用的大容量电子邮箱,供基层单位报送电子档案工作记录。将来应全面使用统一档案专用软件,基层档案工作可以全部在网络进行,形成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3.4及时组织基层单位进行培训,提高档案员的整体素质

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和档案工作记录制度出台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区基层单位主管档案领导和档案员要及时组织培训,及早在本地区全面推广。

3.5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

首先要对基层单位的领导开展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转变其对档案工作的态度,进而改进档案工作的现状。其次在推广新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和制度前,要进行专项宣传,宣传重点是制定新标准和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专项宣传对基层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员宣传重点要有所不同,对领导要宣传其监督和考核的作用,对档案员要重点宣传其记录工作量和分清责任的作用,这样使二者全面接受新标准和制度,最终全面推广。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篇(3)

一、重要意义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是开展基层工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是基层工建工作富有生机活力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工会工作先进典型,对推动全市工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基层工建工作,对树立正确的基层工建工作导向,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对拓展工建工作思路,创新工建工作载体,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批工建示范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建立和培育基层工建工作示范点,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和上级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示范带动、规范提高、整体推进”的思路,坚持分层分类创建方式,以创建促规范,以点带面,以示范带全盘,努力建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基层工建工作典型,全面提高基层工建工作整体水平,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建基层工建工作示范点,应坚持以下原则:

1、推动工作的原则。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要求,找准工建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以示范点的方式,走出一条工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互推互促、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2、注重实效的原则。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新时期基层工建工作规律,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把创新贯穿于示范点培育工作的全过程,要防止增加基层负担,力戒形式主义,鼓励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建立新机制,推动示范点工作深入开展。

3、突出特点的原则。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实际效果,不搞“一刀切”,建立和培育树立一批典型性、代表性、实效性较强的基层工建工作示范点,打造具有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工建工作新品牌。

4、整体推进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思路,统一规划,软硬齐抓,整体推进,不断提高,确保工建工作示范点能够反映本市、本系统、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果,能够代表本市、本系统、本单位工建工作的最新水平。

5、齐抓共建的原则。发挥工会组织优势,整合项目、信息、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办法,全方位、多层次建设工建工作示范点。

三、工作目标

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把基层涌现出来的做法和经验以示范点的形式总结和规范、应用推广,分层分类建立和培育一批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基层工建工作示范点,即:培育市

级公有制(控股)企业工建示范点10个,县区级公有制(控股)企业工建示范点2个;市级非公有制企业工建示范点10个,县区级非公有制企业工建示范点15个;市级事业单位工建示范点3个,县区级事业单位工建示范点5个;共45个基层工会。

四、工作步骤

工建示范点建立和培育工作从2010年1月开始至2012年12月份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申报认定阶段(2010年7月前)。各县区总工会、开发区工会工委对照基层工建示范点创建标准,推荐基层较好、工作规范、有特色的工会组织先进行申报,市总工会民管部根据申报的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工建示范点创建单位,报市总工会党政联席会审批,确定为市基层工建示范点创建单位。

第二阶段:创建达标阶段(2011年2月底以前)。(1)创建单位制定详细具体的创建方案,成立由市总工会领导挂项、单位工会组织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领导机构,并进行动员。(2)对照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抓好软硬件建设。(3)各创建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和其他工建主题活动,促进创建活动的纵深推进。

第三阶段:验收命名阶段(2011年6月底以前)。主要工作内容为:(1)各创建单位对照创建标准进行自查自纠,查漏补缺。(2)各创建单位撰写总结汇报材料,申报验收。(3)市总派出考核组,到各创建单位检查创建工作各阶段实施情况,分类排序、考核评比,正式挂牌命名。接受命名的单位,在今后评先工作同等条件中优先评选。对创建工作成果显著的单位给与奖励。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全年)。创建工作开展一年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正式命名的创建单位进入创建巩固阶段,时间为1年。主要工作内容为:(1)多向延伸,拓展工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工作领域;(2)创新举措,激发工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整体活力。(3)丰富内涵,发挥工建示范点在创新组织设置、会员管理、活动载体等方面的作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工建活动。

五、工作要求

1、联系实际、制定方案。各创建单位工会组织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基础工会组织的职能和特点,研究制定工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方案,创建方案由申报示范点的工会制定,内容包括创建目标、工作机构、主要措施、保障措施等,经市总工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篇(4)

**奥运会已圆满闭幕了,残奥会也即将闭幕,在奥运筹办、举办过程中,市公司所属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奥运服务、建设、经营、保障、支撑、宣传教育培训、志愿者服务及平安奥运行动中充分发挥骨干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基层党组织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全面完成奥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组织保证。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和市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更好地总结奥运筹办、举办期间的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有关情况和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请各单位对本单位奥运、举办期间的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做好**邮政奥运工作总结

中央、市委、市国资委党委和市公司党委对做好奥运筹办、举办工作总结高度重视,市委组织部和市国资委党委近期就做好奥运筹办、举办工作总结进行了专门部署。**奥运会、残奥会结束后,中央、市委、市国资委和市公司党委都将召开奥运筹办工作总结大会。

党的建设是服务保障奥运成功举办的重要方面,是奥运筹办、举办工作总结的重要内容。奥运筹办、举办以来,市公司所属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围绕中心任务的过程中找准自身的职责定位,不断创新履行职责的载体和方式,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各基层党委、总支要认真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努力将成功经验转化为推进日常工作的有效方法,将在服务、保障奥运工作中的有效举措转化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常态机制。要着眼于后奥运时期的科学发展,努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邮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奥运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奥运筹办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次总结要进行立体、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总结。总结的主要方面包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奥运服务、经营、建设、支撑、保障、宣传教育培训、平安奥运及志愿者服务行动等各项工作的基本情况;在促进企业经营,实现升位晋级目标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特点,以奥运为契机创新实践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载体和手段以及给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启示与思考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建议。各单位要在具体做法和体现特点上下功夫,例如围绕在筹办、举办奥运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党员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发挥了哪些作用,发挥作用的渠道有哪些;如何以奥运筹办、举办为契机,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方法,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等主题上进行深入挖掘总结。要注意挖掘内涵,侧重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同时有典型事例辅佐。经验总结要具体,典型事例要鲜活,文字表达要凝炼。

三、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三结合”

一是把总结典型经验与总结全面工作相结合,既要深入总结在奥运筹办、举办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也要注重总结全面工作中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在全局中把握重点;二是把总结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与总结党委、总支自身工作相结合,既要总结党组织和党员在奥运筹办、举办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经验做法,也要总结党委、总支自身在奥运筹办过程中确保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的经验做法;三是把总结工作与推动工作创新相结合,在认真总结奥运筹办、举办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党建工作服务中心、促进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今后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关于认真做好表彰的准备工作

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市公司党委将尽快安排奥运表彰工作。请各基层党委、总支要高度重视总结表彰工作,并提前做好总结表彰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在奥运服务保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先进事迹要进行认真总结提炼,以便为上报表彰相关材料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文字准备。

五、关于奥运服务保障中的发展党员工作

各直接承担奥运服务保障任务的相关基层党委、总支要按照市公司党群部的有关要求,尽快将调整发展党员计划的情况和调整计划名单等材料报市公司党委组织部。

六、几点具体要求

1.做好奥运总结表彰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部署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组织精干力量,尽快部署落实。

2.要上下联动,共同总结,凝聚大家的智慧,力争全面反映情况、准确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发展。

3.请各单位于9月22日前将总结汇报材料电子版发送到市公司党委组织部邮箱:***@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满意度; 绩效工资; 绩效考核; 基层卫生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92-01

1.调查目的

本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调查的主要是为了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员工对目前状况下所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满意情况有一个较为深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能够对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再根据这些因素研究当前状况下所实行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探究。最后再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2.调查方法

在本次调查之中,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分层随机抽样法。首先,我们自行编制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调查表,然后抽取本区22个县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员工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8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782份。然后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并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满意度总体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状况所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量表的总体得分在8~40的范围之内,而对于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而言,其值为28.6,所有样本的总体满意对平均值为3.57。然后,我们对SPSS17.0软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使用,并由此来进行单样本t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2所示:

3.3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年龄因素、技术职称因素、学历因素以及月平均收入因素都会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满意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大致情况为:①男性满意度略低于女性满意度;②随着年龄段的升高,员工满意程度也随之升高;③学历越高,满意程度越高;④较之于有职称员工,无职称员工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对于有职称的员工而言,职称越高,满意程度就越高;⑤月平均收入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3.4 现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前状况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绩效工资改革效果与预期有差距,基层员工满意度不高;②绩效工资总额有限,考核结果区分度不大,不能体现差异性;③绩效考核工作仍是薄弱环节,考核指标不完善,缺乏操作规范,存在随意性;④没有建立考核结果的沟通交流与反馈机制,不利于员工改进绩效。

3.5 建议措施

①加强学习和教育,明确绩效工资改革实质,扎实有效推进工作;

②给予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更大的绩效工资分配自,拉大绩效工资区分度;

③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增强绩效考核公平性;

④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长效交流与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林淑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研究综述[J].福州党校学报.2012’ 1: 26-31.

[2]湖北省财政厅课题组.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0,4: 22-33.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篇(6)

确立研究目标

江苏省电力公司工资总额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组成。基础工资由实际职工人数、工资基准水平和工资总额系数共同确定,绩效工资与各单位的业绩考核情况挂钩。课题以工资总额系数的确定和运用为目标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构建不同类别单位的工资总额分配模型

针对“五大”体系架构下各类别基层单位业务特点和经营业绩,综合多方面因素,寻找激励员工和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的平衡关系,构建不同类别企业的工资总额分配模型。形成与江苏省电力公司“五大”改革后全新组织架构相吻合的工资总额分配管理机制。

开发设计基于分配模型的应用软件

在工资总额分配模型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相应应用软件,使其可随公司发展思路的不断完善、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组织架构的不断完善进行灵活调整,以及时适应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展需要,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明确研究思路

在对需求层次论、双因素论、激励需要理论、公平公正理论和公平激励理论等先进工资分配理论进行梳理,对法国电力集团、荷兰壳牌公司、英国石油、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成功企业工资总额分配动向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公司归纳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探索公平激励导向、实施分类管理手段和促成绩效挂钩理念”等四点符合江苏省电力公司实际工资总额分配工作的启示,根据战略导向原则、分类管理原则、相对公平原则、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进行研究内容的具体设计。

首先针对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性质、业务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归并与分类。

其次,提取对工资总额分配有重要影响的几类因素,形成工资总额分配影响维度。

再次,选取每类影响维度的各项指标,构建工资总额分配指标体系。借助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给出各项指标权重。同时,考虑管理和安全责任在不同类型企业的重要性,设计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外部关联系数(风险系数),得出各类企业的工资总额分配模型。

最后,结合未来工资分配改革可能的方向,对模型进行拓展、改进。

课题重点在于根据总体的设计思路结合关键领域法(KRA)定位工资总额分配影响维度,以及按照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确定关键指标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度指标权重并进行实证计算。

具体实施方案

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下属单位的性质和工资总额分配模式的相似度,将下属单位分为供电企业、检修公司和其他单位三个类别。

供电企业

供电企业工资总额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供电企业工资总额指标体系;第二层为资产经营状况、人员状况、效率效益状况和地区差异四个维度;第三层是对维度的具体解释和全面的阐释,针对四个维度分别提取相应的指标作为最终影响工资总额系数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客观赋权,但是由于客观赋权法通用性和可参与性较差,通过对既得权重征求专家意见,引入主观赋权对其进行评估和修正,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相结合确立最终指标权重,见表1。

检修公司

检修公司与供电企业都承担着江苏省电力公司应完成的绩效考核责任。检修公司处理好各个分部(工区)的内部关联(内部关联系数)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与其他类别基层单位的外部关联性(风险系数)。

检修公司工资总额系数=内部关联系数×风险系数

(1)内部关联系数。指标选取上,检修分公司从电力企业整体剥离,在各地设立检修分部(工区),与电力企业具有类似的组织结构。出于一致性的考虑,检修公司设立与供电企业一致的维度,指标依据检修公司实际状况而确定,工资总额分配指标体系维度权重设置同供电企业一致,指标权重设定方法采用同供电企业类似的权重确定方法,见表2。

(2)风险系数。将国家电网考核关键指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基层单位,从经营效益指标、核心业务指标、运营管理指标等考核关键内容,安全生产方面、反腐倡廉、队伍稳定、保密工作、舆论宣传和依法治企等考核减项扣分方面,区分出检修公司与供电企业的外部关联(风险系数)。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关键指标,将检修公司与供电企业所承担的每一考核指标任务程度及关联度分为强相关、中相关、弱相关和不相关,强相关为7分,中相关为5分,弱相关3分,不相关0分。2)按照相关关系所对应每一指标对检修公司和供电公司进行打分,乘上考核分值,加总得出检修公司和供电企业各自承担的任务得分。3)将检修公司和供电企业风险总分相除,得出风险系数。通过计算得到2011年风险系数为1.07。

其他单位

(1)施工监理单位。包括江苏兴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省宏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兴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和江苏省送变电公司。

由于施工监理单位多为劳动密集型单位,位于南京市,构建施工监理单位工资总额分配指标体系时,不考虑地区差异。权重确定上,沿袭供电企业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更多考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效率效益状况,确定施工监理单位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指标权重,见表3。

(2)技术单位。包括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3)技术单位为技术密集型单位,指标的选取要更加偏向对技术的支撑方面,同时考虑单位业务的完成情况。为体现技术单位的特点,选取人员状况和技术支撑为工资总额分配考虑维度。在权重确定上,沿袭供电企业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更多考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人员状况,确定技术单位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指标权重,表4。

模型的特色及预期成效

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坚持“战略导向、分类管理、相对公平、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基础上,工资总额分配模型的构建呈现出五个特色:(1)对不同类别基层单位实施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按企业性质、业务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工资分配模式,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进行工资总额分配方案的设计。

(2)对同类别基层单位实施跨地区横向关联。对群体效能相同的基层单位,实施跨地区横向关联,解决跨地区单位间工资平衡问题。(3)对工资分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按照总体的设计思路结合KRA和KPI,将工资总额指标体系逐层进行全面梳理,保证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4)对分配模型指标的数据化支撑。通过与SG-ERP系统直接对接,实现各项指标数据的自动采集,保证指标数据客观且可量化。(5)对工资分配模型进行配套软件开发。开发专门的配套软件,实现了公司范围内的全面工资分配计算,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模型构建后预期将取得几方面的成效:(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不同类别、地区和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地推动企业向前发展。(2)推进“减员增效”理念的实施。在新的工资分配方案中,强调了工资总额向定编执行率和补员率低的单位倾斜,通过政策性倾斜保证减员增效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实施。(3)提供“三集五大”改革的借鉴经验。江苏省电力公司对原有的包干工资分配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助力于“五大”体系的建设运行和良性发展,为“五大”试点提供关于工资总额分配的经验成果。(4)提高内部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公司在工资分配体系能否做到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极大地影响着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5)提升人力资源部工作效率。设计合理化的工资分配模型并配合使用专业的批量处理程序,预计全年可有效节省7500工时。

基于标准基数法工资分配模型

根据国网公司的战略定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资分配将最终过渡到标准基数法阶段。标准基数法包括三个步骤。

基于标准基数法的指标选择与预处理

初步确定将资产经营状况、人员状况、效率及效益、地区因素作为工资分配总额的影响因素,就每一影响因素提取出相应的关键指标,同时对关键指标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并获取其数值构建矩阵,进行正则化处理,再对这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基于标准基数法的权重确定

在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和专家调查得出指标客观和主观权重后,利用拉格朗日最小二乘决策模型进行复合赋权。

基于标准基数法的实证分析

以供电企业2011年情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数据处理。选择64家供电企业总资产规模、售电量、客户数、输电线路长度、人均资产规模、人均售电量、人均客户数、人均输电线路长度、人才总数、人才当量密度、定员定达标率、人事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售电量计划、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CPI指数进行预处理,并得出聚类结果。

(2)主客观复合赋权计算结果。聚类得出结果为变电容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总规模指标,为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结合专家意见,增设人才当量密度、定编执行率、补员率和地区工资差异指标。在聚类结果的基础上赋权占70%,主观赋权30%。

基层单位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公推直选;党建科学化;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1-0044-03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海农业科研院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在院属部分基层党组织,包括6个党总支(支部)(占院属基层党组织总数的37.5%)和16个分支部(占院属党支部总数的48.5%)两个层面上开展了“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参与试点的党员人数占院党员总数的53.5%。作为新型农科院党建工作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公推直选”试点丰富了党建工作内涵,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公推直选”的实践过程

按照试点工作的进程顺序,基层党组织的“公推直选”分为准备、公推、考察、直选、总结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体现民主民意。

1.准备阶段突出一个“细”字。一是细密规划部署。院党委专门成立了院“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对院试点单位“公推直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各试点单位以现任党总支(支部)作为领导机构,也及时成立了本单位“公推直选”工作小组,具体承担方案制定、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汇报等工作。二是细心组织宣传。院党委专门召开院属各党总支(支部)书记专题会议,对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进行了动员,并就组织实施的相关程序进行了培训,打消一些党员的思想顾虑。各试点单位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张贴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公推直选”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操作程序、方式方法等,为“公推直选”打好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氛围。三是细化工作方案。院党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各试点单位“公推直选”工作小组按照院党委《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如试点单位畜牧所结合自身特点,设计了“12345”工作方案,即开好一次党员干部座谈会,写好两封公开信,注重三个环节,确保四个公开,总结五方面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公推阶段紧扣一个“实”字。一是思想动员做实。为了使“公推”能实现群众意愿和党员意志的统一,院“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对“公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试点单位党组织对因故不能参加“公推”的党员、群众,及时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告知或征求意见。做到党员和群众对“公推”知晓率和参与率双双达到100%。二是党内推荐求实。各试点单位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公开推荐新一届党总支(支部)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由试点单位“公推直选”工作小组负责人作动员,公布新一届党总支(支部)班子成员的职位、职数和任职条件,现场下发符合候选人推荐条件的党员名册、简历等资料。与会党员按照比现任党总支(支部)委员职数多40%的比例,填写推荐票。推荐结果当场公布。三是民主程序重实。为了进一步体现民主性,在党员推荐的同时,各试点单位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公开推荐新一届党总支(支部)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由非中共党员的职工代表包括科研专家、业务骨干、青年科技人员代表、后勤人员代表、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等出席推荐会。群众推荐会参照党员推荐会的会议程序,同时在会下积极开展网上推荐、电话推荐、电邮推荐等,扩大群众推荐环节的科学性、代表性,广泛体现职工民主。

3.考察阶段渗透一个“严”字。一是严密资格审查。院组织人事处对各试点单位上报的党总支(支部)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基本情况进行资格审查,经院党委讨论通过后,将委员候选人反馈给各试点单位。二是严谨组织考察。各试点单位对预备人选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组织考察,并形成考察材料上报院党委。院党委根据考察结果和党组织班子配备要求,按照比应选名额多20%的差额比例,确定党总支(支部)委员候选人人选。三是严格人选公示。各试点单位在办公区域的醒目场所张贴了正式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并公布了上级党组织的监督电话,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示,诚心诚意地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批评和建议。

4.直选阶段彰显一个“公”字。一是公开宣布选举办法。院“公推直选”领导小组结合两个层面(一个是院属党支部,一个是党总支下属的分支部)的试点单位具体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选举办法》和《关于“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各试点单位“公推直选”工作小组参照院《选举办法》和《资格条件》,也分别制定了本单位党总支(支部)和分支部委员、书记的选举办法,包括候选人产生程序、选举名额、选举程序以及监票、计票办法等。二是公平对待选举过程。院“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重点抓住两个“做”。“做在前面”。即在仔细审阅试点单位上报的党员推荐汇总表、群众推荐汇总表、党总支(支部)“公推”情况落实表等材料的基础上,分别与各试点单位进行面对面沟通,指出“直选”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实下面”。即通过院网,及时上传“公推直选”选举办法等材料,方便广大党员、群众提出修改意见、了解“直选”议程、扩大参与力度,同时增设候选人竞选演讲等环节,要求竞选人选进行公开演讲,并现场回答有关提问,提升“直选”效果。三是公正处理选举结果。为了保证选举的有效性,院“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参与指导各试点单位召开的“直选”大会。部分试点单位还邀请院党委主要领导以及上级部门有关领导列席指导,邀请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以及群众代表列席会议,并将选举结果向院党委书面报告,待院党委正式批准后,新当选的党总支(支部)正式履职。

5.总结阶段围绕一个“深”字。一是深入总结,积极探索。参加本次“公推直选”的6个党总支(支部)和16个党总支下属分支部认真总结了本单位“公推直选”工作,分别撰写了总结报告。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公推直选”试点工作虽然结束了,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比如落实党员民利与党员民主素质的适应性问题,组织配置干部资源与党员自主选择的契合度问题,程序规范设置与优化操作要求的协调性问题,单项制度创新与整体制度推进的衔接度问题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二是深化工作,扎实推进。“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结束后的思想工作同样重要,院“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一方面进一步深入党员、群众中,发放调查问卷,听取他们对新一届班子的反响和意见,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落选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公推直选”试点的成效

“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使试点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受了一次很好的党内民主锻炼,对于营造民主氛围、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选举结果表明,6家“公推直选”试点单位的党总支(支部)书记当选得票率都在90%以上,党员、群众问卷调查表满意度都在90%以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1.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是一个高知识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性农业科研单位,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呈现出“三高一低”(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低年龄)的特点。“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有效激发了这样一支思维活跃、洞察敏锐的群体参与党的建设的活力和热情,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探索了一条党内民主长效机制的新途径。“公推直选”把党员群众的利益与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有助于新一届领导班子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激发活力和责任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强化了党员主体意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审议了“公推直选”实施方案、党员大会选举办法、候选人资格条件等文件,参与实施“公推”,并在党员大会上直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总支(支部、分支部)书记、委员。这种“没有组织意图先入为主、只有党员意志民主集中”的做法,有效维护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把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满足了广大党员的民主需求,为有效行使党员民利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3.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把参与范围扩大到群众,党内民主扩大到群众,把党外民主有机地融入到党内选举。从试点工作成效来看,“公推直选”增进了群众对新一届党总支(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的了解,拉近了群众与党组织的距离,使新选举出来的领导班子既让组织满意,又让党员和群众满意,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公信力,夯实了执政的群众基础。

4.扩大了选人用人平台,干部选拔任用进一步开放透明。“公推直选”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公推”,实际上是把干部的提名权交给广大党员和群众,开阔了组织上选人用人的视野;“直选”,特别是党总支(支部)书记的直接选举,更是最大程度体现了“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通过“公推直选”这种竞争性选拔方式,体现了党管方向、管条件、管程序、管审查、管把关,广大党员和群众具有用人上的提名权和最终选择权的先进做法,有力地匡正了选人用人风气,有效地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公推直选”试点经验的总结

1.党委重视,组织有力,是确保试点成功的重要保证。“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和院党委的高度重视。试点前,进行周密谋划、调研摸底、组织动员;试点中,给予专门指导、科学协调;试点后,督促总结汇报、反馈提高,为“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公推直选”试点涉及院属基层单位的范围广、人数多、情况复杂,为此,“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参与指导各试点单位的“公推直选”工作。通过认真开展调研,多次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党员、群众对于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以及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一边推进一边总结,一边实践一边提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为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基层支持,认真实施,是确保试点成功的重要基础。“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大局意识,主动请缨,争做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党总支(支部)书记作为具体组织实施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组织实施上率先垂范,在保证院党委决策部署贯彻实施与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上动脑筋,在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上做文章,体现出一种高尚的政治情操和坚定的党性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服务意识,正如有些单位书记所言:“开展试点工作,压力肯定是有的,但要坚决支持院党委的工作,要将试点工作作为本人工作能力和三年来履职成绩的一次考验,作为对广大党员群众信任满意度的一次检验,作为对自己所在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一次测验。”

3.党群参与,积极配合,是确保试点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公推”环节,6家试点单位党员和群众出席党员推荐会和群众推荐会的比例都在90%以上,知晓度达到100%。在“直选”环节,出席党员大会参与直接选举的党员比例达到95%。广大党员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参与热情迸发了,广大群众有了亲切感,充分参与组织公推阶段,以老百姓的身份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表达了自己的意志,使推荐出来的候选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党内选举的结果符合广大人民的意志。诚如有些职工所言,“这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是党内民主的一大进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