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学教学论文

教育学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4 10:20:56

教育学教学论文

教育学教学论文篇(1)

1.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以及文学感悟能力差中文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并非对自身的专业感兴趣,他们为了就业也不想学习中文。以及受到应试教学的制约,中学时期很少接触到文学作品。在大学时期,学生不仅仅要忙于考试、作业、听课,还要进行各种级别的考试,这样,学生的精力不济分散,缺少专业观念,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的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等的影响下,“快餐文化”充斥着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就缺少阅读原著的时间。鉴于此,学生缺少足够的文学想象与感受能力,他们对文本的反应常常是缺少感觉、默然、麻木,不可以争辩和讨论,不可以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如此,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从而丧失了把握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探究现当代文学的兴趣。

2.体制化的学术研究导致了文学教育的死板化目前高校的分配制度以及学术制度导致文学研究只是享受待遇津贴与获得职称的一种方式,它并非属于人们心灵与精神的一种要求。一是它跟人的感性体验相背离,二是它跟人民的生活实际相远离,仅仅成为了一种知识性的操练。如此的学术制度导致大学讲解现当代文学的教师丧失了感知文学的能力,像是目前的文学教学愿意在一些西方和本土理论的影响之下,构建一系列的知识理论视野,然而,文学本来所具备的生存世界、生命理想、审美观念、原创力、道德感、个性、经验,指挥等等却越来越消失于建构的知识体系中。可以说,空洞的文学性话语充斥在高校的教学课堂中,如此的文学教学不可以将文学固有的美感与特点显现出来,也难以实现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方式

1.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作为高校的教师来讲,不仅仅应当具备较强科研能力,还应当在教学上受到学生的青睐,不然就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常常错误地认为科研跟教学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和互相推动的,倘若教师能够处理得当,那么就有利于教育和科研的良好发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作为核心,而应弱化教学的讲解功能,尽量地让教师从演讲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上,能够对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像是写作练习、多文本比较阅读、实训实践、话题探讨、分组探究、课堂讲解等等,有效地统一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实现实践学习、讨论学习、参与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同步学习的完善与补偿,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

2.凸显分析作家的文学作品,精减“史”的线索在减少教学课时的影响之下,倘若不减少讲解的知识,那么仅仅是太过肤浅。为此,对讲解的知识精减至关重要。而如何精减呢?这就需要使通常作家文学作品的讲解,以及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文学史知识等的讲解减少,凸显关键性的文学作品、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如此教授不仅仅能够使课时减少,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获取感性认知的过程中清楚地把握当代文学的流变历程以及整体风貌。、

教育学教学论文篇(2)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上师生沟通顺畅,课堂气氛活跃,紧张适度,秩序井然。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标新立异,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人物形象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更活跃,继而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课堂氛围中对文本作个性化的阅读,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则作针对性的点评。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向上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那些消极、片面、错误甚至可笑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热情地去引导和纠正,必要时还需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总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育人因素

培养良好品德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材料。除了要求学生多读以外,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谈如何学习?如何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如何感谢家人和国家?学习《爱莲说?》,让学生谈如何做一个“洁身自好”之人?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谈如何处理和谐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树立良好的亲情观……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主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结合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信念和《愚公移山》中“不畏困难、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教学《鱼我所欲也》,可以在引导学生领悟孟子向我们阐明的“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后,劝勉学生为人处世不能见利忘义;教学《岳阳楼记》,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句,进而体会范仲淹在抒发自己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情怀的同时,还希望以自己那“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影响世人的写作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思想受到教育,品德得到培养。

三、发挥作文教学德育功能,提高思想认识

(一)命题诱情,练文又炼人

语文教师在命制作文题目时,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情感,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只有精选学生既熟悉且又有意义的题材,并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考虑命题,才能诱发学生蓄积在心中的美好情感,从而在情感的审美体验中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某学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学生前去探望和帮助他,教师若以《他病了之后》为题让学生作文,就会诱使学生抒发对友爱互助精神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教育,达到“练文又炼人”之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设计命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精心选材,端正学生思想

围绕文章主题选择材料,是作文指导的一个重点,而选择什么材料,确立怎样的主题,都鲜明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青少年处在成长时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正面的、向上的文章,即便写批判不良现象的文章,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来写。例如,有些学生抱怨我国落后,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更亮”,不能辩证地看到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命《市场见闻》《我家富了》之类的题目。学生的调查研究和作文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教育、端正思想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就能很强烈地感受到我国正在飞速发展,“明天的中国并不比外国差”,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匡言纠行,改文又改人

学生年纪小,阅历浅,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出现一些言行上的偏差与错误,并反映在作文中。因此,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中,要做到“改文又改人”,改语言又改思想。例如,在一次以《记星期天的一件趣事》为题的作文中,有个学生写到:“街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突然‘咣当’一声,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人仰车翻,多么有趣啊!”诸如此类学生中流露出来的幸灾乐祸的思想,教师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在批改作文时予以指正。让学生懂得对于别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发生的意外,应采取什么态度,不应采取什么态度。这样,学生的错误言行,就会在作文训练中得到匡正,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

(四)颂美扬善,陶冶学生情操

作文的讲评不仅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更是德育教育的继续。它在活跃学生思维思想、端正认识、培养良好文风、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教育指导作用。对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师要适时并恰如其分地进行激励性讲评,使学生看到教师的赞许和期望。对文质兼美的作文,教师可让小作者自己朗读,全班同学品鉴,并让小作者讲述自己的写作经过和体会,还可在墙报上张贴或选编成册,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寓德育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教育学教学论文篇(3)

一、结合式

这种方式要求,在某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将创业教育教学的运行纳人该专业原有实践实训课的活动框架中,结合课内外、校内外学生的各种社会、文化、专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在实现该专业教育教学原有目标的同时,部分地实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这种方式既是一种宏观运行方式,也是一种微观运行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以该专业的实践活动课为载体,以校内外特别是社区环境为背景,根据各类不同实践活动的不同特点,将创业教育的任务、要求、内容有机地结合进去,在实现该专业原有实践活动课特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相应地实现有关创业教育的任务与要求。这种运行方式,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育,同时也有助于受教育者创业意识的形成和综合知识结构的建立。这种运行方式,在高等院校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多种活动载体,很容易地将创业教育同许多活动相结合。如将创业教育与班级团队活动相结合,与各类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与各类体育文艺活动相结合,与各类竞赛比赛活动相结合,与各类自我服务与社会公益劳动相结合,与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勤工俭学活动相结合,与各种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等。

二、复合式

教育学教学论文篇(4)

1.1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本次调研中,女生占绝对主体,占样本量的86.87%,男生仅为13.13%,再现旅游专业学生性别现状。少数民族学生占总调研样本量的33.13%,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和满族。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反映喜欢的教学方法依次为:实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和实验法,不喜欢是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练习法,见表1。其中,实习法的喜欢度高,新疆教育学院学生对直观演示法的喜欢度高达17.86%,实验法在8.33%~14.41%之间;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的喜欢度较低。教育学院对教学方法的喜好度幅度差距最大,在17.86%~0%之间。新大学生最为接受的方法为直观演示、实习、讨论法和参观教学法,新财大最为接受的是现场教学、直观演示和实习法,新农大喜好实习、现场教学和参观教学,教育学院的学生喜欢直观演示、实习、现场教学法和实验,乌职大接受现场教学、直观演示、实习和讨论法。

1.2六门专业核心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次调研的教师均为中青年,女性占主体,占样本量的67.57%,硕士占较大比重,学士和博士比例相当,讲师和副教授比例几近92%,教龄多样,少数民族教师占总调研样本量的32.5%,主要有维吾尔族、回族和哈萨克族。综合来看,各院校教师在各课程中至少采用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均有提及。新疆教育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高达90%;《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多样,5—7种;新农大在每门课程中均采用任务驱动法,且比例较高,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高达70%。横向比较来看,教育学院讲授法在每门课程中所占比例均较高,40%~90%之间,新财大和乌职大相对其他院校,各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多元化,见表2(本表仅列举三种教学方法)。

1.3六门专业核心课学生喜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调查表中,请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填写6门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仅选择所占比例较高的4种教学方法,为此,每门课程中教学方法比重加和小于1。统计发现,学生非常期待多元教学方法,讲授法必不可少,在不同院校不同课程中所占比例差距较大,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讲授所占比例在10.48%~38.89%之间。

1.4教师教法与学生喜好“教法”的比较

根据表2和表3,学生期待教师采用多样且合适的教学方法及课时比例。相对来说,新财和乌职大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被学生认可、接受,新大教师要灵活运用讲授法,新农大应弱化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教育学院需降低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导游业务》中,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数量明显少于学生期待的。学生期待的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均所占课时比例较高,分别在22.50%、10.47%以上,新疆教育学院教师的讲授比例高达70%,远高于学生期待的29.96%;乌职大体现就业导向,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占比例45%,但学生不买账,不认可该法。《旅游规划与开发》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有新大、新农大和乌职大,新财大学生期待任务驱动法。新农大任务驱动法在教师教学和学生期待该法中比例分别为25%、8.2%,说明学生认可该教学方法的同时,希望所占课时比例降低,新大的学生基本否定任务驱动法。新财大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50%,学生希望教师能使用任务驱动法。教育学院常用的教学方法只有两种,且讲授法为绝对优势,学生期待通过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和直观演示将其内容具体化、直观化。《旅游市场营销》中,学生偏好的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所占课程比例幅度差距较小,分别在17.95%~27.91%、16.48%~10.64%之间。新大和新农大学生期待教师使用读书指导法,且比例在10%左右,说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新农大和乌职大应稍降低其比例。相对来说,教育学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从调查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高校中采用教学方法最多的课程,并与学生期待的较为吻合。其中,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教师均有采用,除教育学院外,其他4所高校还选择了实习法。这样看来,乌职大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比重最为学生青睐。新大和新财大采用情景模拟法,其他三所院校通过参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旅行社业务操作流程。新农大教师讲授法所占《餐饮管理》的比例仅为15%,其他4所院校均在40%左右,除新农大外,其他院校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新大采用直观演示且比例高达40%,学生希望降为8.16%;教育学院采用练习法,比例高达40%,学生希望采用直观演示和参观教学法,且占课程比重分别为15.09%、11.33%。新农大、新财大、乌职大均有任务驱动法,且比例依次为70%、21.67%和15%,学生对该法的认可度非常低,在6.12%~0%之间。由此,新农大急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财大应弱化讲授、讨论和任务驱动,强化现场教学、实习和练习的比重,新大应适当增加任务驱动法。《前厅与客房管理》是学生喜好教学方法重复率最高的课程。除讲授外,学生均提及实习法、现场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的运用,案例教学和练习法出现频率也较高。新大学生期待的讲授比例接近30%,其他院校在17.31%~11.11%之间;乌职大现场教学比例需降低,教育学院要大幅降低讲授,增加实习比例。

2.总结与不足

2.1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疆五所代表性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实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较为抵触。六门专业核心课中,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教师采用较多,学生期待教师运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优化各种教学方法所占课时比例。相对来说,新财大和乌职大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被学生认可、接受,新大需要根据课程性质适时适量选择讲授法,新农大教师应弱化任务驱动,教育学院要降低讲授比例。目前,教师教学方法使用和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差异大的是《旅游规划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教师采用最多教学方法的课程,并且与学生期待的教学方法较吻合,《前厅与客房管理》是学生期待的教学方法相同度最高的课程,主要有讲授法、实习法、现场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2.2不足

教育学教学论文篇(5)

1.增进人文关怀,勇于创新

小学领导担任着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为教师团队把关,保证学校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新课改社会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转变陈旧观念,全力推动素质教育实行。然而,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并没有真正抵达教育教学者的心灵。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并“唯分数论”。此种情况下,教育管理者应该首先摒弃自己头脑中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评价制度,增进人文关怀,培养出一批学业水平,素质水平可与现今课程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老师,将学校的管理工作与课程创新相一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切实实地达到为社会培养有能力的人才的办学目的。

2.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前提。而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保持最佳状态,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调整。首先,校方要以自身条件为基点,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这样通常会加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进师生关系,也能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要提倡建立班级特色人文文化。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标准的综合,它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是将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凝结为集体的催化剂。一个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校方应该从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共同努力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特性的班级文化。最后,完善班级体制度文化。在班级内建立少而有力的规章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一定准则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合理而健康地互相竞争。但是,制度不应该是校方的“圣旨”,而应该是由全体人员共同商讨决定的,被大多数成员认同的学校制度准则。而能否顺利地建立它们并严格实施,无不与担任引导角色的教学领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二、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小学教育管理机制,一批优秀的教师管理队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1.培养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

从长远的客观发展角度来看,学校教育的发展应该将老师作为发展的根本需求,提高对教师的培训,才是塑造学校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基础手段。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师,呈现出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所以管理者应该提供更多进修培训机会,并积极挖掘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提供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才能逐渐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并对其他的小学教育者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加强对教师敬业度的监督,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

2.在教师管理和学生自理之间寻求平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直接投身于教学管理当中。要学生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自理、自立,这是对的,但不等于教师可以将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不管不问。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既会引,又善导;既敢放,又能收。其次,既要发扬民主,建立开放自由的班级氛围,又要善于集中,达到有效的管理作用。此外,还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聚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进行加工,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领导与学生间的直接沟通

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流途径和传统观念影响,学生与领导之间不易达到一对一形式的直接交流,尽管有教师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人,但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许多校方领导者,并不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不充分了解自己布置的教学任务是否已被严格有效地实施,也不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如何,对学校管理机制建议如何,对自己的看法如何……更有甚者,领导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无视孩子在学校其他方面的表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行,使新课改不过成为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笔下的一个名词。建立“校长有约”,“校长信箱”等高效渠道加强校领导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建立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四、结语

教育学教学论文篇(6)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关心他、教育他如何做人;是学生的朋友,聆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正视挫折、树立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变换角色,全面了解学生。如一次上课有个学生打瞌睡我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走到他的身旁,摸摸他的头部,轻声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时学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哪还有心思再睡觉。这位学生感受到了老师是真诚地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使他在这个班集体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样学生也能学得关心他人,认识到热爱集体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净化思想的机会。如在教学《黄河颂》《最后一课》一类的文章时,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在教学哲理诗《理想》时,让学生在领悟诗歌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比喻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拥有信念,及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恒心,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再塑生命》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与苦难、困难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哲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将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这样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信客》能教给学生做人要诚实、讲信用;《老王》也让学生知道关爱弱者的重要……总之,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教育是同步进行的。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的情感活动向着纯洁、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达到能够控制情感、主宰情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开展过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朗诵比赛、辩论赛、成语接龙、故事会等,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充满竞争,只有那些知识丰富、意志坚强的人才能适应生活。

教育学教学论文篇(7)

(一)测验工具

本研究采用卢谢峰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5]测量大学新生和大二学生的适应性状况。问卷包括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的适应性、生活自理的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状况表现等维度。用自编的《规则意识问卷》测量大学生关于社会基本规则、校园基本规则、学习相关规则等三个方面的规则意识。

(二)数据收集

1.问卷调查法:本文旨在探讨学生在适应性上是否有差异。故选取2013年新入学学生及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121名。涉及理科、工科、管理、文科等不同学科。

2.个案访谈法:对大一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了解学生高中毕业后到进入大学后一段时间里的生活轨迹,梳理能够对规则意识产生影响的因素,并验证问卷调查所得出结果是否可靠;对大二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了解其在入校初期的经历,并听取希望得到怎样的过渡教育指导。

(三)分析方法

1.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大一、大二学生在三种规则之间是否有差异。

2.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三种规则意识之间是否有差异。

3.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大一、大二学生在适应性各个维度上是否有差异。

4.对个案访谈法收集的描述性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二、结果与讨论

(一)适应性状况的结果与讨论

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之间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只在环境的总体认同一项上,大一、大二学生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F(1,217)=4.42,p=0.037]。这说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学新生总体上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需要教育工作者提供特别支持的学生是少部分。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适应生活,学生有自适应能力,这反驳了以往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人们主观认为有很多学生需要特殊支持的观点。长时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只是个别的存在,而个别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案例干扰到对群体现状的判断,尤其表现在大众对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的归因上有偏差。过渡教育既要关注在适应性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要大力推进占学生中大部分的一般群体的发展。

(二)规则意识的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基本规则、校园生活基本规则、学习基本规则两两之间的相关性都较低。学生在学习规则和校园其他生活规则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学习基本规则和社会基本规则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校园生活基本规则和社会基本规则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能够在三者之间进行分离。进一步分析得出,大一、大二学生在学习基本规则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余两种基本规则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个案访谈发现:

1.规则的建立过程

规则的建立和适应新生活是同步分阶段进行的。根据从访谈中获得的描述性信息,归纳出学生从高中毕业到进入大学的初期规则的建立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自我建构阶段。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课余活动、职业发展等有一定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建立在原有经验和来自教师、亲朋好友的经验基础上,都是在非亲历经验的累积,具有模糊、片面、松动的特点。

(2)信息获取阶段。一方面,学生会接受来自学校组织的集中入学教育、参观、讲座、学校管理手册学习,进行学校正式规则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学生组织,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了解高年级学生对学校规则的解读,这些解读在学生之间流动。在这个阶段,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

(3)评价、重构阶段。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价,将其与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进行比较,尤其是与第一阶段自我建构时的信念进行比较,重新审视规则。对规则有较全面的认知,构建新的规则。在这个阶段,出现多种形态。第一,若自我建构的规则和入校后,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学生间传播的规则都较吻合,则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第二,若学生自我建构规则和学校教育和学生间传播的规则之间任意一个产生冲突,都会导致学生的自我冲突,会进行更复杂的评价。

(4)指导行为阶段。新的规则建立起后,在其作用下引导行为发生。规则建立之后,学生将会应用规则来开展活动。

2.学生对规则的建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信息传递与获取方面。从学生获取规则信息的途径来看,主要有学校集中教育、朋辈学生传播、教师课堂渗透。教育者希望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期望在最大限度上给学生以指导,希望把更多的技能教给学生,教师在入学教育过程中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置,忽略了学生在入学初期需要处理的事情过多,心理能量流失太快,对信息的加工不能及时进行等因素,导致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精力投入、教育方向选择上出现教育资源分配零散、教育精力投入分散、教育方向不明等现象。入学教育没有实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环境适应、生理调整、人际适应等方面的自适应性,使得教育资源浪费;而在学习适应、职业认识等方面缺乏关注,过度寄希望于学生的自适应。在学生能够自适应的方面采取很多的措施,而在学生不能完全自适应的方面采取的措施太少。

(2)信息加工方面。在以上四个过程中,容易形成对规则误解或者对规则形成冲击的环节在于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过程。在非亲历经验中,传播者的素质、权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态度的形成。在学生组织中,核心人物的态度对成员的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组织中成员的思维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限的,迫于团体的压力,成员往往会朝着团体的共同方向转变,进而保持与团体的一致性,消除压力感,而倾向的方向多与领导者一致。

(3)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大学生规则建立的因素。综合以上因素,学生在规则意识的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假性”适应的状况。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过渡教育前置

教育既是一项阶段性的活动,也是一项连续性的活动。学生在度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要做好进入大学的准备。作为后一个阶段教育的高校而言,需要向前走一步,去迎接学生,防止脱节现象的发生。通过新媒体,学校网站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学校、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校园文化等,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确切的信息。

(二)整合资源,过渡教育小班化实施

由于目前参与过渡教育的工作者很少,在社会上还鲜有进行适应性支持的培训团体,在进入高校之后也受制于高校教育资源的限制,没有充足的师资进行小班化的教育,因此,高校应当充分整合各个部门的教育资源,推动过渡教育的开展。高中也应该承担起对学生的过渡教育,放弃以往到大学就可以肆无忌惮娱乐的思想,不再把“轻松的大学生活”作为刺激学生学习的手段,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大学的生活状态,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则,高中教师应当反思自己对大学的态度。可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到过渡教育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技能。家庭也是过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总之,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构成的一体化教育模式。

(三)朋辈教育者素质提升

朋辈教育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隐形课堂,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识、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建立起规范的朋辈教育体系,规范对朋辈教育者的管理,将朋辈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把日常教学活动和朋辈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朋辈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朋辈教育的开展状况,招募合适的朋辈教育者,进行培训考核;对朋辈教育开展的内容,教师要有所了解,并在实施前进行指导,实施之后给出恰当的评价,使得朋辈教育者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四)价值澄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