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发展趋势

文化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5 18:15:08

文化发展趋势

文化发展趋势篇(1)

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内容,因此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愈加受到重视、两微一端的高校新媒体平台日趋发展、师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不断涌现、涉及的文化内容亦显生动多元。同时,高校网络文化在制度支持、内容创新、传播效果方面遭遇瓶颈。因此,高校需要及时明确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从机构机制、阵地平台、队伍能力、内容产品等方面着手,探究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方向与方法。

关键词:

高校网络文化;现状;瓶颈;趋势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一)制度层面,对话语权的高度重视

在2014年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创新网络思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平台层面,两微一端成为新风尚“两微一端”

在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中风生水起,国内高校均对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大了投入,尤其是手机端的平台与内容建设。仅中国青年报“全国高校微信公号排行榜”的考察对象就有近470家国内高校的官方微信,以2015年6月7日———13日全国普通高校微信公号排行为例,位居第一的公众号单周阅读数量就在14万人次以上。另外,根据《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数达10.6亿,90后用户占比为35.7%成新主力,其手机里平均安装着30余款App。

(三)队伍层面,师生工作室带头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应该是一部分专职教员带领一批学生骨干组成的队伍。典型的代表是,教育部思政司于2014年7月启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共有141所高校的145个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申报创建。教育部要求,入选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过程指导和条件保障,统筹推进工作室培育建设,在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创新培育建设机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催生网络文化成果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地各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

(四)内容层面,主动引导注意力流向

根据2015年度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需要不断引往更加优质、高效和精品化的方向。例如,2015年春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以“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为主题,共收到全国高校126个项目,评选出示范项目10个、特色展示项目50个。另有5月4日清华大学学生创客们收到总理回信,肯定大学生创客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清华大学新闻网的相关报道得到了近15000人次的阅读量,加上人民网、新华网、凤凰资讯、搜狐、网易等主流媒体跟进扩大了事件传播度。

二、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瓶颈

(一)传播力和接受效果之间的矛盾

目前,不少高校在新媒体设计方面颇下心思,也达到了一定的传播广度。例如易企秀形式的手机端电子杂志、在微信中设计电话拨号页面点击听取语音、全景地图等,在之初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尤其被用在新春、校庆、毕业季等重要的活动时节,往往能获得可观的阅读量与转发量。但这些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满足于好奇心的特定形态不便于参照沿用,二是过多注重形式表达而缺乏一定的信息量和文化内涵,因此并不能受到长久的认可,甚至只能获取点击量而不能起到创新话语传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创造优质氛围与品牌的作用。

(二)平台承载和内容精品之间的矛盾

作为高校网络文化主要承载媒介的网络新媒体具有多样化、零碎化、短频快的特点,因此其平台承载力有所局限。加上目前流行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条数、次数、内容长度方面设有限制,因此在平台承载力方面显现出了弱势。这些弱势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受众的接受习惯,使之对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例如高校微信账号中的长视频往往点击量不高,而视频往往耗费了制作者的大量心力,可见高校网络文化的持续性和张力也取决于平台的承载能力。

(三)前端创新和后方支持之间的矛盾

高校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网络文化作品的产出应当具备高水平、能担当的社会用途,不能仅仅局限在小群体的逗趣上,因此对高校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的情况是,不少高校未能设置专门的部门单位统筹网络文化建设,更没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有的高校虽设有部门和专人,但具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部门间未设牵头单位,导致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而基层院系由于人员配备不足、资金支持有限,未能从基层师生出发激发网络文化建设的智慧和热情。这些均导致了前端创新陷入困局。

三、可预见的发展趋势

(一)机制上,抓手更实、职能更优

高校网络文化的制度建设应朝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信息多元、更加共享无边界”的方向创造条件。一方面是要设立专项统一的领导责任人,实现在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上有抓手、有保障;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引导和氛围营造,为优秀网络文化的培育滋养创造相互促进、共生共融的优良环境。其手段包括制定全校性的网络文化传播规划、组建主抓网络文化的委员会或确定主管部门,实现对门户网站、信息监测、新媒体传播、全媒体融合及对外合作等提出具体详实的战略规划,保障网络文化工作与党的建设、思政教育、平安校园、文明单位、教育教学评估等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时,对于网络文化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也将以高层次、多项目为准入进一步加大。例如对网络舆情安全队伍建设的项目投入、对全校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提升、建立网络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对基层院系的网络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经费要求等。

(二)平台上,融合更深、服务更先

文化所依托的平台将在“实现载体交互融合、满足先进的线上服务”上做文章。在门户网站方面,高校官网主页不再仅仅是发挥门面的作用,而应承担更高水平、综合性的任务,包括以门户网站为校园网络信息化的核心导向,一网打通校内其他院系部门和功能型网站,并在管理后台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协同的路径支持。高校也应顺应网络发展趋势,加强“两微一Q一端”建设。其一是微信端口的“微网站”模式可能会更加受青睐,借助微信实现门户网站在手机端的轻浏览,并实现查询服务和校内团队的消息及粉丝共享,应是能保证高校网络受众粘性的好办法。其二是捕捉90后、95后网络使用习惯,建设高校QQ公众号,发挥QQ邮箱、QQ账号的点对点传达优势,并运用可视化菜单和融合通信的生活化功能,扩大网络阵地的育人覆盖面和服务面。其三是升级高校的官方App,吸收师生与校友创设的优秀平台的建设经验,以服务为核心深入强化视觉冲击力与交流互动感,并借势移动化浪潮、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创业环境做强移动端的思想引领,实现对师生思想动态的实时跟进与深入了解。同步地,校园媒体资源应该得到整合,传统校园媒体与新型传播形态积极融合并向更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实现学校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与“两微一Q一端”的高效联动,加强用户黏着度,壮大网上主流舆论。同时,基于建设打造网上选课、电子离校、网上党校、网上心理咨询、财务服务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经验,积极推动传统知识课堂与育人模式向网络空间转移,打造“云端校园”的线上知识社区,拓宽教育服务的虚拟空间。

(三)队伍上,评价更细,素养更高

高校网络文化队伍能力建设需要在“完善贡献者的评价机制,提升全校性的团队素养”方面发展,定位在专业的社群化以及品牌层面。首先,高校应以具有学术权威和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主体,建立一支积极、高效、稳定的高级评论员队伍,以在海内外重要媒体刊发文章、表达观点的形式,主动出击、扩大影响。鼓励教授学者建立中英文个人主页,发表见解、引导言论,并建立相应的网评工作激励机制和人事考核机制以缔造“网络名师”。学校也应该重视基层院系的力量建设,譬如建立网络文化示范与试点基地,组建全校性质的新媒体联盟,吸纳包括院系单位、校友组织、师生个人为主体的各类网络新媒体工作室,通过评选年度“十佳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文化培育单位”、“十佳网络文化作品”等,发现、鼓励和培育基层网络文化建设的师生力量。同时也可以创新网络文化节的载体与形式,打造精品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活动,融入网络文化优秀成果与工作团队评比、网络文化素养提升培训项目、移动课堂、名师校友面对面和创新企业进校园等环节,真正使师生感受到网络文化的魅力,真正成为网络空间里的主人翁。

(四)内容上,表达更新、渠道更宽

文化的本真应该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借助网络的手段服务和教育师生,如积极建设校史馆虚拟展馆,制作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视频、微电影等,利用虚拟技术打破师生感受文化的时空限制。同时学校应紧握时代脉搏打造有新意、能动人的网络文化内容,尤其是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业校友和创客文化相结合,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学校也应整合好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图书馆、网络精品课程等项目,推动优质教育文化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而网络文化的传播渠道方面,高校不仅要做好校内媒体的建设与整合,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校外资源。包括谋划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全国性传统权威媒体和百度、新浪、腾讯等新兴网络媒体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同新闻信息、开发资讯搜索与信息监测系统、设计网络应用平台、举办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文化活动等,提升高质量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优先出现权和高频曝光量,以个性化、集合化、创新化的手段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导。

参考文献

[1]任祥.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12(2):104-106.

[2]申小蓉,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61-64.

[3]李琳.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43-44.

文化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现代化都市广场的建立,作为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场文化也在近年应运而生,成为引导城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种新载体。广场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系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愈来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广场文化的兴起

当前条件下,广场文化不仅在一些大城市中有着广阔的发展舞台,就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也能找到其生根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利用闲暇时间走出家庭,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正基于此,广场文化在各大中小城市悄然兴起,如星星之火,燃遍大街小巷。就我市来说,每个清晨和傍晚,各区小公园、铁人广场、市儿童公园、生活小区等能活动的场所,都会看到自娱自乐的人们。上至白发人,下至学龄儿童,有的练功、有的舞剑,就连从前视跳舞没“好人”的“老正统”、“老封建”的中老年人也欢快地跳起了老年迪斯舞。看着白发人、黑发人在晨曦和晚霞中翩翩起舞,无不让人感叹今天生活的美好。广场文化的兴起,既是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思想观念上的又一次解放的具体表现,是人们积压了很久的自娱自乐心理和向往随心所欲的休闲消遣心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种宣泄和爆发。

二、广场文化的功能

广场文化与其它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独特的功能:

(一)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广场文化活动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它打破了单纯地域、单位、小团体的限制。能够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吸收数以万计的群众参与,最具体现群众文化生活的优势。

(二)活动组织的认可性。广场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即要有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要有得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而,广场文化活动最能体现政府行为,从而相应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广场文化活动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决于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而且,对成功的广场文化活动也使得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作用也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三)广场文化的深远性。广场文化活动由于参加人多,演出节目质量一般相对较高,再加上新闻媒介传播,使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广场文化的走向

广场文化要想保持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扶植、支持和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有些文化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有组织进行的,也有一些群众自发的。除了自娱自乐,难免鱼目混珠,这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些人借搞文化活动为名,搞一些封建迷信的宣传和文化品位低级的活动,或不分地点、时间随便设置卡拉OK演唱、摆摊设赌、噪音很大,严重扰民,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这些问题都有待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加强组织和管理。

(二)广场文化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要不断吸收外地的特色文化,使高雅文化和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文化需求,各城区要探索有本区特色的广场文化,使文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要增强超前意识和服务意识。宣传文化部门要增强超前意识,要坚持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但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同时,也要寻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文化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要想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事业、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对群众文化在新时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群众文化的发展在新时代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影响因素即有经济层面的、也有科学技术层面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首先来说,在经济层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业余休闲时间增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为强烈且需求更为多元化,传统的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手机、计算机与网络的大范围普及,极大的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际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这使得群众文化既开辟了新领域,也面临着新形势与新问题。第三,在社会文化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增强的人口流动性,国内国际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化品味日益提高、文化心理更为成熟,“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正呈现着交融的趋势,这些无疑对群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特点变化

2.1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形态的变化。当前,群众文化的艺术形式已由单一的形态分化为三种稳定的形态,即: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国家的主导文化、具有市场化和工业化时代特征的大众文化。群众文化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其艺术形态的发展极不均衡。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这种艺术形态,受到人们审美观念变化以及大众文化冲击的影响,正日益的边缘化,艺术形式与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传承无力、后继无人,展演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国家主导文化日益萎缩,群众文化工作队伍越来越弱,服务范围越来越小,活动组织越来越困难,文化活动基本为配合政府在节日中开展,活动内容也比较单调呆板;第三,大众文化优势明显日益扩张。大众文化具有市场化与时代化的特征,在群众文化中表现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群众文化的活动模式,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一方面大众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潮流而受到群众的喜爱,受众面广泛;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影响着群众的文化趣味与审美观念,个体性的文化生活增多而群体性的文化生活减少,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参杂其中。2.2新时期群众文化需求与服务的脱节。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群众文化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且需求更为多元化,但与之相应的,在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方面,却出现滞后的现象,未能与需求相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为群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的真实需求存在脱节,群众文化服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十分薄弱,群众文化服务的形式、内容的调整没有能跟上群众文化品味、文化情趣的变化。群众文化工作本来就是组织、示范、引导群众文化活动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群众文化工作部门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数少,覆盖面不广,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很有限。2.3群众文化活动日渐式微。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但矛盾的是,群众文化活动却在这种需求面前日渐式微。一方面,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在逐步的消亡,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即便是在农村,如今节日的气氛也远不如往昔那么浓烈,一些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基础正日趋衰微,打麻将、斗地主等带有赌博性质的群众文化活动盛行,而青少年们更热衷于玩手机与上网游戏;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私人的文化生活正在逐步的替代群体性的文化活动,人们对于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难度加大。

3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众文化的发展将以社区为中心;二是虚拟群众文化将成为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载体,在传统的村寨田园逐步被城镇化中的社区所取代之后,其将成为新的群众文化兴起的载体,广场舞就是其中一例,其虽以广场为名,但实则主要的活动场所为社区,参与的群众也多为社区民众。当新的人口聚集形态形成后,其也将必然成为新的群众文化兴起的源地,因此,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以社区为中心来进行演化的,社区文化将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虚拟社会的形成,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虚拟性质的群众文化活动或将成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手机、个人电脑以及网络在我国的大范围普及,人们的休闲、娱乐以及求知等行为越来越趋于虚拟化,虽然这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新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形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虚拟的世界,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将更为便利,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更为广泛,而更重要的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无疑将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更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作者:林平 单位:吴川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文化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全球化;现状;对策

多元文化指的是丰富多样的文化。中国文化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底蕴非常深厚。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国文化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以带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可以为我国带来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改善我国的艺术教育模式。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及时吸收先进的艺术教育方法,提升我国艺术教育质量,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

一、多元文化发展趋势下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其一,滞后的艺术教育文化观念。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观念与其他一些国家的艺术教育观念相比相对落后。一方面,我国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文化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艺术教育重视度不够。在目前的教育系统中,仍有一些教育机构秉持以往的艺术教育观念,导致我国整体的艺术教育水平落后于其他国家。另一方面,目前的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导致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国外文化的教育,而忽略了本国文化的教育,有些人甚至认为外国的艺术教育才是先进的,因而选择学习、研究外国的艺术,不关注我国的艺术。这两方面原因使我国的艺术教育落后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艺术教育,也使我国艺术教育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其二,对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引起关注。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我国也逐渐重视艺术教育,逐渐改进艺术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转变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观念,使其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对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使我国对艺术教育引起极大的重视,认识到文化交流、融合是解决现代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必要途径。其三,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压力与动力并存。社会发展对我国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理解多元文化,认识到艺术教育对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为我国艺术教育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既要学习国外的文化艺术,也要深入钻研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既要为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作贡献,也要积极弘扬我国的文化艺术。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我国艺术教育压力与动力并存,需要积极响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提升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当代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的对策

其一,建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模式。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艺术教育的主体,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优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教育上的多样化需求。在艺术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在外国艺术教育上,使学生充分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点;在本国艺术教育上,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本民族文化的渊源和内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对艺术学习更有兴趣,还可使学生的艺术情操得到培养。其二,重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艺术教育首先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学习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之前了解我国文化艺术的起源和意义。首先,学生学习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能够激发爱国情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其次,我国的艺术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在艺术教育上应当重视我国的艺术,只有先发展我国的艺术,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欣赏其他国家的艺术,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其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在艺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国应当在传授学生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我国艺术教育带来新意。通过艺术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使我国的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结语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我国艺术教育也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艺术教育机构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模式,重视本民族艺术文化教育,从而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我国的艺术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艺术教育只有顺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使我国的艺术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苗广娜.浅谈高等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趋势.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文化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全球化趋势影响

TheStudyontheGlobalizationTrendofthe

EU''''sLawsandtheAffection

InthesightofChina''''sGovernmenttoAccess

totheHuageInternationalPrivateLawsReference

CaoPeizhong,ZhouYanbo

(SchoolofLiteratureandLaws,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andong,Taian,271000,China)

Abstract:EuropeanCommunities,EC,asaninternationalspecialregionorganization,hasthefuturesofexceedingthestates.ItresultedinthepossibilityintheECtoglobalizationofthelawsintheworldscopeandthelawsdevelopmentcommonorthecp-operationamongthedifferentstates''''lawsorthedifferentelementscombinationfirstly.Firstly,theEC''''slawsglobalizationachievesitsaimtolegislateviatheEC''''slawstoaccesstothemultilateraltrademechanismwiththestrongpoliticalelement,whentheconflictofthelawsbetweentheEC''''slawsandworld''''slaws,theECpromotesitslawsviatheshortcomingofthemultilateraltrademechanismaswell.ThecommonfeaturesandtheregulationofEC''''lawsisforhelpfulandguidelineforChina,especiallytoplayanimportantroleforthelawstoprotectfunctionandestablishtheexclusiveeconomicorders.

Keywords:globalizationtrendaffection

引言

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自20世纪末举行了5次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依此消除不同法系之间关于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引发的管辖和承认问题的法律冲突。

中国政府在2000年二次参加了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主持召开的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国际条约的起草工作会议。由于两大法系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在专门管辖和承认执行程序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的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条约,仍然处于起草讨论阶段。

然而,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主持讨论的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是以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的布鲁塞尔1968年条约为蓝本的。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的布鲁塞尔条约的历史命运,从一个侧面论及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于中国法律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笔者最近两年被政府选派到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经济法硕士,主修WTO规则、争端解决机制和欧盟法律。本文从欧盟法律演变历史这个角度,详细研究了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法律将产生的重大影响。尤其是研究了在中国入世的条件下,中国法律生态化建设和多元化的法律适应问题。

本文正文分四部分:欧盟及欧盟法律概述,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法律的影响和结语。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文章一定存不少问题,请批评指正。

二、欧盟及欧盟法律概述

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是一个新型的、独特的区域性国际组织。长期以来,欧洲共同体有两种不同的涵义。广义的欧洲共同体是1952年《巴黎条约》建立的欧洲共同体、1958年两个《罗马条约》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①狭义的欧洲共同体仅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正是基于关税同盟为基础和具有共同市场为核心的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在国际社会和国际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随着1992年马斯特里赫《欧洲联盟条约》的正式生效,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才成为一专有称谓出现在世界舞台(EuropeanUnion,EU)。事实上,《欧洲联盟条约》的正式生效并没有当然代替《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也没有终止欧洲共同体的存在。相反,《欧洲联盟条约》明确宣布欧洲联盟是在三个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和尊重和确保“欧洲共同体建设既得成绩”(theachievementoftheEC''''sstructuresandthelegal)原则下建立欧洲联盟。②

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作为是一个新型的、独特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与一般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同,有超越国家的特征。表现在它的基本文件和一般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文件不同,形成共

同体的内部法,几乎相当于内国法,对成员国有直接的法律效力。③根据欧共体法院的判决,欧共体法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经济领域。即不仅规范那些传统的市场经济活动,而且还适用于广播、能源、邮政等方面占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

欧共体的在对外法律权利的几种方式,第一是保权留利(Reservedpowers),④第二,平行权利,⑤第三,调和混合权利(mixedpowers),①第四,排他性的权利(Exclusivepower)。②当然,上述权利不是静止不动的,随着不同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而由所不同和变化。③在组织结构上,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有类似国内体制的机关,④有代表欧洲共同体公民利益的和行使立法权的欧洲议会,和由独立法官组成的具有地位的欧洲共同体法院,特别是欧洲共同体法律具有优先于成员国法的效力,对成员国有直接的效力。

最近的EU的宪法草案的出笼就是好的例证,也是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又一显现。也就是说,成员国所固有的一部分经济和政治权利已转移个给欧洲共同体,即现在的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Union,EU)。

(一)、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法律统一的原因和法律特征

在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实施统一的法律制度的机构有着经济和政治背景,首先在经济上,其次在政治上。1993年1月1日,洲经济共同体实现了内部统一大市场之后,根据欧共体条约第2条,共同体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共同体市场,逐步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和谐地发展共同体经济水平,加强成员国的团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因此,从维护有效竞争的原则出发,共同体条约第3条第1款g项规定,共同体市场要建立保护竞争的制度。这一原则条款的具体化即是条约第81条至第86条。这些条款的目的是,禁止卡特尔,⑤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⑥消除进入成员国市场的障碍,推动市场竞争,建立由竞争引导的经济秩序

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在欧洲共同体有深厚的经济背景,对外贸易贸易在欧洲共同体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占各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①原因是多元的:一是欧洲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工业发达,但缺乏能源和材料,必须依赖对外贸易,二是政治利益趋向一致,不仅受到贸易大国的挑战,而且也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从历史上看,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法律统一大体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关税同盟到单一市场的外贸易法律制度阶段

从统一关税同盟到单一市场的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实施是欧洲共同体一体化的具体成绩之一,经过1952年的单一的基础产业统一运动之后,②经过1958年的《欧洲共同体条约》扩大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在1968年的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欧洲共同体逐渐实现统一的各项共同政策,建立协调一致的经济法律秩序。这种协调一致的经济法律秩序的基本方式是:制定统一的共同体法,协调成员国法律,使其趋向一致和成员国之间彼此承认对方法律的效力。③经过40年的努力,统一关税同盟到单一市场的外贸易法律制度阶段已经取得了十分注目的成绩: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有形和无形的边界,商品和其他生产要素——劳动者、资本、服务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流通。

这一时期,欧洲共同体的法律特征和宗旨是双重的:开放和保护,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性。一方面,与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相一致,欧洲共同体主张统一的贸易政策。《欧洲共同体条约》关于统一的贸易政策宗旨中有明确的描述。④另一方面,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和法律中的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是十分明显。例如,为保护欧洲共同体的工业部门,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贸易保护法规,特别是弱势工业和农产品则不完全完全符合自由贸易的规定。这是欧洲共同体和其他贸易伙伴发生贸易纠纷的主要根源。

总之,这一时期,欧洲共同体的法律特征是复杂的:存在多重法律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欧洲共同体作为一个以条约形式组成的类似邦联性质的国际组织存在着和成员国的分权问题;第二、欧洲共同体的有关立法是否符合欧洲共同体共同法问题,第三、欧洲共同体的国际法律人格是否有对国际法承认的问题,第四、欧洲共同体共同法和区域国际条约与国际条约的承认问题。就法律形式而言,欧洲共同体的法律渊源分为基础性法规和实施性法规。①

第二阶段:从共同市场到经济货币的法律制度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二十世纪的70年代,这是深化共同市场的结果,通过《欧盟条约》这一法律行动,为从共同市场到经济货币的法律制度阶段提供了法律和机构的依据。具体的说就是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发行单一货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方面,从90年代起围绕石油资源的国际争夺愈演愈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规模的80%,控制中东石油,世界上大油田就将统统由美国囊括。②

另一方面,美国借反恐保护石油美圆的体制及美国的金融垄断地位。美国凭借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压倒优势长期强迫所有国家在进行石油交易时只能流通美圆,而不得用其他货币付款。欧元的使用和世界经济的变化,③美国不得不通过伊拉克战争再次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从而重新定义美圆以及美国金融体系的价值。④

1986年欧共体通过《单一欧洲条例》对《经济共同体条例》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正,决定发行欧元和详尽的时间表。这一时期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欧共体对外实施统一的法律制度并不断完善发展。对内,根据需要修改法律或者开拓新的法律,欧共体对外取代成员国出现在国际经贸关系舞台,一方面,参与国际经贸组织(GATT),另一方面,建立广泛的协定网。

第三阶段:进入90年代,欧共体进入最活跃的法律期,第一,随着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欧共体的产业的有效保护,建立了统一的关税体制。修订了一大批有关的公平法和贸易法。其目的是建立开放的欧共体的市场体系和更快捷有效的保护制度的平衡。第二,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经济问题是世界发展的主流。欧共体必须建立已适应其政治意图的经济法律体系。第三,和WTO的生效,欧共体建立和修改了一系列的法律以适应自由贸易发展的国际潮流。

(二)、欧盟法律的法律形式

欧盟法律的法律形式非常独特,一是欧盟的自主立法,二是欧盟的各种协定,三是欧盟的基础条约。

欧盟的自主立法(ECautonomouslegislations),又称欧盟的立法,即为实施欧盟的基础条约而以欧盟的身份独立立法。它的形式是条例(regulation),指令(directive)和决定(decision),不同的形式又不同的效力。①条例(regulation)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有普遍实用性和全面的效力。指令(directive)只是对特别的成员国发生效力。这成为协调成员国的重要的手段。②决定(decision)是对特定对象而决定的,只有特定的约束力。为保证其透明性和便于司法审查,根据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相统一的原则,在官方文件公布。③

欧盟的各种协定构成了欧盟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的法律构架。就贸易而言,这些基本类别有三种。贸易协定(Tradetreaty),合作协定(CooperationAgreement)和联系协定(AssociationAgreement)。

总之,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作为是一个新型的、独特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与一般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同,有超越国家的特征。法律的产生一开始就有明显的区域化的特征。

三、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三(一)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概述

关于法律全球化的理论尚没有统一的内涵和具体的内容。一般认为是法律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化,各国的法律逐步趋同,或者是各国法律之间不断加强的深度协调化,或者是几者的多元的综合。①虽然法律全球化的理论没有完全的界定完善,但是世界的趋势,尤其是法律全球化的发展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②在此条件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对此用当解决的法律问题是市场和意识的关系,内国法和国际法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全球化的统一意义的行为准则。③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内国法和全球化的关系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引发了司法标准的紊乱。如其说一元化的关系导致了内国法在司法的过分保护下排斥了国际法的存在,在世界自由贸易浪潮中,一元论被认为是空想,那么二元论的出现就使的有的国家的法律体系呈现多元的格局体系。如中国,由于香港的回归使中国的法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格局。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即将加入两个人权公约,法律的影响不仅在自由贸易环境下,而且还受到世界人权环境的影响。

三(二)、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第一、欧盟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欧盟法律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趋势。它首先借助于欧盟内部统一体的力量,通过区域化立法的形势,把欧洲各国的分散的立法建立统一的区域化的统一实体法,以区域化的姿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统一展示,从而大大提高了欧洲各国作为一个集团在世界济济的地位,构成世界法律多元化体系的重要一极。①其次,欧盟法律通过WTO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制度予以全球化的立法。②

欧盟对各个成员国的法律进行统一的计划性、法制化调节,对正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和强烈的指导意义。

欧盟对各个成员国的法律相对开放,同时对经济又有强烈的保护功能。如欧盟积极参加关税调节及削减的谈判,工业品的关税十分低,取消了对第三国的贸易限制,正如此欧盟在世界中的贸易量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在欧盟立法中区域化的发展尤其是显著。欧盟制宪委员会近日发表了规划欧盟未来的欧盟宪法草案。在方面,欧盟未来的欧盟宪法草案预示着新的欧盟时代的来临。它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理事主席,精简机构,设立专职外交机构统一对外,使目前的成员国有效运转。是世界历史上的又一盛事。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法,权利,政策与功能,及对有关条约的规定,是对现有的条约重新立法和调整的结果。

第二、随着欧盟的国际地位的进一部提升,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

从传统上看,欧盟的法律体系淡化和其它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就像欧盟尽可能广泛发展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及集团的贸易合作关系,而不论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样,这是欧盟的法律体系和美国法律体系的一大区别。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欧盟的国际地位的进一部提升,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具体说,强烈的政治色彩出现在其法律体系中,尤其是出现在贸易法律体系。在欧洲巨变以后,和有关国家的协议和合作条款中,出现了有政治对话和政治合作的条款,明确了协议的内容和“政治、经济与法律改革的程度”,“尊重人权、民主、市场经济准则的状况”联系在一起。①

进一步分析这种趋势的原因就发现原因多元的。第一,随着欧盟的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导致其价值观的推行有着进一步的可能。②如最近的对伊战争的问题,欧盟和美国的不同就是例证,进一步说明欧盟的独特的价值观力求通过国际舞台和重大国际事件来表达。这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表现的诠释。第二,欧盟力求通过角色的转变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和政治秩序中发挥其主导作用,这也正是欧盟政治联盟的指导思想。③

第三、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几个标志性事件

纵观欧盟的历史,每一次历史的运动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形成了标志性的几个事件。历史上,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是:1,1968年的《布鲁塞尔条约》,④2,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将欧盟制度和世界自由贸易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3,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自20世纪末举行了5次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建立世界性的国际条约统一全球的各国法律冲突,形成统一的世界示范法。

1,1968年的《布鲁塞尔条约》、由于各国管辖权和承认执行问题涉及各国的,因此,法律冲突是十分普及的事情。⑤在1968年,欧共体为加强司法合作进一步保护欧共体内国的合法权益而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在第1条的范围中明确说明了条约的适应范围和事项。⑥该公约是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在国际民商事管辖和执行方面规定的最为详细、完整的,也是适应范围最广泛的条约。⑦

2,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将欧盟制度和世界自由贸易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几个标志性事件之一。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贸易多边法律体系之一的关贸总协定组织1994年已经运行了近半世纪。从历史源头上看,关贸总协定组织的许多框架和基调与欧盟制度十分一致。《罗马条约》的实质事将成员国的许多重要内容和协议从关贸总协定组织体系中分离,组成一经济实体,《罗马条约》赋予成员国和共同体对外排它性的贸易政策权,使共同体事实上具有了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地位,进一步取代其内部成员国的地位,而由于共同体不是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因而不履行相应的义务,更便于推行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①

特别指出的是,共同体并不是仅仅的成员国的相加,而是由于内部一体化建设大大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它于其他国家中的力量,尤其是谈判的要价,对世界立法产生影响。如中国的入世谈判就是一例。自1986年的申请开始起,中国和欧盟的谈判十分艰苦,对中国调整对外关系有较大影响,如中国修订公平法。②

正是由于大国利益的驱使,关贸总协定议题谈判涉及的法律政策受欧盟大国的直接影响,通过操纵关贸总协定议题谈判推行其价值和法律观。③当欧盟和关贸总协定发生冲突时,关贸所采取的务实态度,使的关贸(世贸)所采取的措施要么全盘接受欧盟,要么全盘拒绝。如果后者关贸(世贸)即将冒六原始缔约国退出的风险,损害多边贸易体制。④

综上所述,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通过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形式得以体现,而当欧盟法律与全球法律出现矛盾和冲突时,欧盟法律又极力推行其法律制度,在多边贸易体制务实的劣性中得以实现,这也许是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特有机制之一。⑤

四、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法律的影响和回应

当以中国二次参加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为视角论及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时,我们应当将中国法律放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审视全球化的环境中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关系上,尤其时中国入世的环境下去理性思索中国法律和未来的走向。全球化的浪潮使人们倾向于接受国际法高于内国法的一元论。这就使的国家的司法独立和以某种优势左右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尤其是弱小国家的司法独立受到挑战。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相互独立是应当相互独立,无等级秩序,二者相互支持和共同规制。

从自由贸易和司法的层面上看,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法律的影响是深远的。

长期以来,中国在欧盟的对外贸易中占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中国作为亚洲国家,既不象欧盟和非、加、美基于历史的文化渊源和经济关系那样,存有较深的联系,又不象地中海周缘国家与欧盟地缘关系那样重要,虽然自70年代以来到90年代初,中国和欧盟关系迅速发展,经贸往来频繁,但总的说来,欧盟对中国法律的影响就像经贸关系一样不大。①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积极的迅速增长,中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诱人的广阔市场。尤其是,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欧盟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还受到双方共同推崇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政治合作愿望的推动。②

基于中国在欧盟的对外贸易中占特殊的地位,中国法律受欧盟法律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欧盟对各个成员国的法律进行统一的计划性、法制化调节,对正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和强烈的指导意义

欧盟对各个成员国的法律相对开放,同时对经济又有强烈的保护功能。如欧盟积极参加关税调节及削减的谈判,工业品的关税十分低,取消了对第三国的贸易限制,正如此欧盟在世界中的贸易量中的地位十分突出。2001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于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增长,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世界经济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化和执政,在历史潮流面前,中华民族难以中国加入GATT/WTO的最后胜利为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中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保证经济的发展。

第二、欧盟通过对各个成员国的法律进行统一的计划性、法制化调节,高度发挥了法律对经济发展的保护功能

综观欧盟法律对经济发展的保护功能机制,欧盟不是通过非关税贸易政策手段来保护,如数量限制和封闭市场,相反,它通过修正法律和保护措施的立法,强化对第三国的不正当行为或者对欧盟及成员国的利益造成损害或构成威胁予以制裁和限制。如美国的301条款就是通过国会立法加强建立保护机制。①这种法制调控和价值手段对中国入时条件下转化政府行政职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第三、欧盟对外高度统一的法律制度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对中国建立排它性的济济保护秩序具有借鉴意义

欧盟的立法机构依据统一的立法程序和监督机制,保护和惩治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和分配,克服成员国之间的不必要的内耗一致对外,提高了法律域外效力,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修改和调整,反映了欧盟对外高度统一的法律制度的价值功能。这对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内国法制和提高了法律域外效力有借鉴意义。

当然,强烈的保护主义并不是完全合理的,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着极不公平的影响,通过世界全球化立法将强烈的保护主义色彩的立法体系延续至其他内国法律体系中,对扩散和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和法律思想,弱化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产生影响。例如,自80年代新兴的贸易保护体系和保护主义的出笼,欧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正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及世贸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①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突变使欧盟内部进行法律的统一修正,客观上使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代表战后多边贸易体制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确立了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和体现其主张的各种规则和协议,欧盟成员国有义务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实现贸易自由化,多承担一份责任。但是,欧盟的义务和责任是不尽理想的。

基于此,中国应当加强贸易法的立法和完善,在多边贸易体制的世界贸易组织确立的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和体现其主张的各种规则和协议大环境中,汲取欧盟内部进行法律的统一修正的成功经验,保护脆弱的民族的经济和工业。

在应对中国因受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时,应着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回应:提高开放程度,使改革继续朝这自由化机制发展;通过允许的机制尽力行使保护权,加强防范;作好保护性的回应,不能牺牲人权和作为代价。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结语

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EC)作为一个新型的、独特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与一般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同,有超越国家的特征。表现在它的基本文件和一般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文件不同,形成共同体的内部法,几乎相当于内国法,对成员国有直接的法律效力。②

虽然法律全球化的理论尚没有统一的内涵和具体的内容。一般认为是法律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化,各国的法律逐步趋同,或者是各国法律之间不断加强的深度协调化,或者是几者的多元的综合。③

虽然法律全球化的理论没有完全的界定完善,但是世界的趋势,尤其是法律全球化的发展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欧盟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欧盟法律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趋势。

它首先借助于欧盟内部统一体的力量,通过区域化立法的形势,把欧洲各国的分散的立法建立统一的区域化的统一实体法,以区域化的姿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统一展示,从而大大提高了欧洲各国作为一个集团在世界济济的地位,构成世界法律多元化体系的重要一极。①其次,欧盟法律通过WTO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制度予以全球化的立法。②

随着欧盟的国际地位的进一部提升,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

历史上,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是:1,1968年的《布鲁塞尔条约》,③2,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将欧盟制度和世界自由贸易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3,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自20世纪末举行了5次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建立世界性的国际条约统一全球的各国法律冲突,形成统一的世界示范法。

综上所述,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通过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形式得以体现,而当欧盟法律与全球法律出现矛盾和冲突时,欧盟法律又极力推行其法律制度,在多边贸易体制务实的劣性中得以实现,这也许是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特有机制之一。④

论及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时,我们应当将中国法律放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审视全球化的环境中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关系上,尤其时中国入世的环境下去理性思索中国法律和未来的走向:

欧盟对各个成员国的法律进行统一的计划性、法制化调节,对正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和强烈的指导意义,高度发挥了法律对经济发展的保护功能和对外高度统一的法律制度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对中国建立排它性的济济保护秩序具有借鉴意义。

在应对中国因受欧盟法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时,应着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回应:提高开放程度,使改革继续朝这自由化机制发展;通过允许的机制尽力行使保护权,加强防范;作好保护性的回应,不能牺牲人权和作为代价。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星红,《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HailiruU.S.''''tradelaws,lawspress,1999,

[3],中国人民大学《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20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邵津,国际法[M],北大出版社,2000.

[5],慕亚平,当代国际法论,[M],法律出版社,1998.

[6],DanielL.M.Kennedy,Jave(ed),thePoliticalEconomicoftheInternationalTradeLaw,[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7],WTO,《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R],/english/thewto_e/whatis_e/10mis_e/10m00_e.htm.[8],刘笋,《国际贸易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9],周道许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金融》[M],时事国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10],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经济》[M]编辑部,《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经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11],DanielL.M.Kennedy,Jave(ed),thePoliticalEconomicoftheInternationalTradeLaw,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12],IANBronwlie,PrincipalsofpublicInternationalLaw,5thedi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13],InternationalCovenanton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Rights(ICESCR)[14],ChinaandWTO,(AccessedinJanuary2002),/moftec-cn/wto/.[15],Caopeizhong,theprincipleoftheWTOandAffectionForChina.[D].Canberra,2002(unpublishedatpresent).

①曹培忠(1965-),男,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澳大利亚英联邦国际经济法硕士CthAus.LLM。主要研究方向:WTO、国际经济法及欧盟法。

①《罗马条约》通常指《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笔者注。

②SeetheTreatyonEuropeanUnion,arta,b,c.

③SeetheRobertWatt,ConsieLegalResearch,theFederationPress,1997.3,theEC''''slegalSystem.P239.TheprimarysourceisdividefromthetreatiesoftheECandthedocumentsofthetreaties.

④与特别授权原则一致,凡是未授与欧共同体的权利由成员国享有。

⑤欧共同体并未排除其成员国的权利。

①欧共同体和其成员国共同行使的权利。

②欧共同体享有的权利。参见GuyIsaac,DoroitCommunicatutaire1990,p.39-42.

③Seecaae9/74,ecjreport[1994]p.774,thetrendoftheexchangeofthepoweristhatthepreservedpowerisdamagedinthefutureandtheparentalpowerischangestheEC''''[sexclusivepower.

④参见《光明日报》2003年6月23日的报道。最近的EU的宪法草案的实施就是好的例证,也是

⑤根据条约第81条第1款,凡企业间的协议、企业集团的决议以及行为的相互协调,简称卡特尔。

笔者注。

⑥条约第82条禁止一个或者几个企业在共同体市场或者其重大领域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或者妨碍成员国间的贸易活动。笔者注。

①1992年马斯特里赫《欧洲联盟条约》的正式生效时,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饿的21%。参见刘星红,《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2。

②统一关税同盟到单一市场的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实施是欧洲共同体一体化的中期目标,它起源于1952年的单一的欧洲煤赶钢基础产业统一运动到1958年的《欧洲共同体条约》扩大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参见参见刘星红,《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4-5。

③欧洲共同体一体化统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的竞争政策,共同的贸易政策,共同的渔业政策,公共的能源政策,共同的社会政策等各个方面。SeethetreatiesEC.

④参见1958年的《欧洲共同体条约》第110条:通过建立关税同盟,按照共同利益,为世界贸易的协调发展,为逐步取消贸易方面的限制,及为削减关税壁垒作出贡献。

①欧洲共同体的法律渊源分为基础性法规也有一系列的修正法规清单,散落于众多的单性法规中。1992年的,欧洲共同体统一的法典---欧洲共同体税法典才使的分散式的单行法的局面的以改变。

②世界石油储量中,海湾国家所占的比率是65%,如果再加上两伊,海湾国家所占世界石油储量的比率几乎是100%。笔者注。

③布雷登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支撑美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发生变化,美国经济的繁荣有“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华厦高楼”的可能。笔者注。

④反思最近的美对伊战争,无论是美国的战争动机,还是战争的理由,都能充分说明美国的实用主义战争观和美国所倡导的“自由公正民主”相背离。参见笔者论文《判例法反思美对伊战争的动机和原因》,

①See《ECTreaty》,art189andothers.Regulationisthemostapplicationspowerinthepowerandisthedirectapplicability.Thelegalformiscalledthebasicregulations.

②See《ECTreaty》,art100.

③Seethe(OfficialJournaloftheEC),publishedeveryday,divideintoLandCcollectionswhicharedifferentlegaleffective.

①参见中国人民大学《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20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1。

②参见中国人民大学《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20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1。

③SeeMireilleDelmas-martylawsandGlobalization,中国人民大学《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20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8。

①参见刘星红,《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293。

②Seetheinternationalprivatelawscommissionmodellawtoadoptedtheinternationalenforcementandjurisdiction.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自20世纪末举行了5次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依此消除不同法系之间关于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的法律冲突和问题引发的管辖和承认问题的法律冲突。中国政府在2000年的二次参加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参加了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国际条约的起草工作。由于了两大法系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在专门管辖和承认执行程序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条约仍然处于起草讨论阶段。

①欧盟的制度,尤其是对外贸易制度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态度是欧盟近年来的新特点。如对东南亚各国的政策有别于其他。,对人权和政党制度尤其关注。笔者自注。

②历史上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尤其90年代以前。笔者自注。

③从经济共同体到政治共同体的转变标志着欧盟性质的转变。通过1986年的《单一欧洲条例》对《经济共同体条约》的修正,这种政治化倾向得一实现。笔者自注。

④82年,又经过修正,成为区域性最重要的调节统一不同法律制度的区域性条约。笔者自注。

⑤SeethecivilprocedurelawofthePRC,art.246.theexclusivejurisdictionstatementofthecase.

⑥SeethescopeoftheconventionArt.1.

⑦SeeHaidepeiInternationalprivatelaw,1999,wuhanUniversitypress,p627,

①seeBull,EU4-1994,point1.3.61and12-1994,point1.3.98.

②入世修律多达2718部。笔者自注。

③参见周汉民,关贸总论,1992,75。

④SeeOliverLongthelegalsystemoftheGATTandtheshortcoming,1999,Universutypress,96-97.

⑤参见刘星红,《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242。

①SeeEurostat,externaltradestatisticalyearbook,1992,thepercentofthetradefromChinas1.56%intheEC''''stradepercent,p46.

②SeeOJ(1985)l250:inthe1980stheEChasprovidetheunderstandingofthetradepracticetoimprovethetradepercentunderthepoliceoftheco-operationandthegood-faith.

③这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刚好半年时海关总署的外贸统计数据:今年前五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达221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其中,出口1159.9亿美元,增长13.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04.3亿美元,比今年前四月的累计贸易顺差82.4亿美元增长了26.6%。如果从去年12月算起,那么在六个月内实现的累计贸易顺差达125.4亿美元。这些持续增长的数据都在向世界发出积极的信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所期望的更大程度地开放、合作与自由贸易以及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正在获得回报。

参见《中国加入世贸WTO元年十大变局》,/moftec-cn/wto/。

①JohnH.Jackson,WilliamJ.Devey,Legalquestionsofinternationaleconomicrelationship,2rdedition,westpublishingco.1995,p817.

①乌拉圭回合谈判涉及时间达8年和多个议题,其中消除自80年代新兴的贸易保护体系和保护主义是主要议题。

②SeetheRobertWatt,ConsieLegalResearch,theFederationPress,1997.3,theEC''''slegalSystem.P239.TheprimarysourceisdividefromthetreatiesoftheECandthedocumentsofthetreaties.

③参见中国人民大学《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20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1。

①参见刘星红,《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293。

②Seetheinternationalprivatelawscommissionmodellawtoadoptedtheinternationalenforcementandjurisdiction.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自20世纪末举行了5次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依此消除不同法系之间关于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问题的法律冲突和问题引发的管辖和承认问题的法律冲突。中国政府在2000年的二次参加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参加了联合国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国际条约的起草工作。由于了两大法系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在专门管辖和承认执行程序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海牙国际私法委员会讨论海牙国际私法民商事的管辖和承认条约仍然处于起草讨论阶段。

文化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趋势 路径选择

一、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并且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主要由演艺业、娱乐业、传媒业、网络服务业等多个部门组成,目前已逐渐扩展到与其相关的旅游、广告、会展等行业。当前,文化产业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1世纪人类社会将全面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将转化为“文化实力的比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早已过时,文化将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人们日常生活、休闲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今天,文化产业不但在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还成为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已经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截至2005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据统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0%和10%。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目前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已发展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2、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内容不断扩张。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报业、出版、音乐制作、图书、广告等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发展着,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产业已超过了汽车、钢铁等产业部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2)产业集中度加剧,垄断趋势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文化产业集团正在不断打破行业与地区之间的分工界限,通过大公司之间在资金、技术、经营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和集中,进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形成了传媒业、娱乐业、旅游业与电信业、电脑业、出版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格局,涌现出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目前,这些通过兼并融合组成的超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世界传媒界的九大巨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贝塔斯曼公司、维阿康姆公司、新闻集团、索尼公司、TCL、环球公司、日本广播公司)已经实现了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有线卫星网络、音乐、娱乐、体育、网上服务等商贸一体化的多媒体经营,并基本控制和垄断了当今世界的传媒市场。它们的触角已遍及亚、欧、美各地区,年收入都以百亿美元计算。全球50家大的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其中70%又由跨国大公司垄断。在拥有全球电影市场60%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由时代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创造。全球音乐制作被美国5家大型跨国文化公司所掌握,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的主导者。

(3)新的业态不断涌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产业的发展触角逐渐延伸到旅游业和体育业等行业,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引导经济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以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自然人文景观为内容的旅游业,正日益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10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七分之一,旅游收入将增至10000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而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并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趋势。美国是全球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年产值已占本国GDP的2%。各类文化产业都是以服务于更多的社会人口而得到迅猛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文化产业才大范围向信息产业、会展业、餐饮业、业、家用电器业渗透,并日益覆盖更多的受众群体,对这些行业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

(4)资金和技术将成为利器。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靠资金的推动和技术的创新,谁掌握了资金和技术,谁就掌握文化产业的控制权。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

1、以技术为主导的文化产业链升级加速

20世纪至21世纪,随着技术沿着硬件―软件―互联网―文化(内容产业)的方向发展,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沿着制造―信息―知识―内容・文化的链条转移。近来西方国家网络业步入低谷,内容产业浮出水面,标志着国际性产业升级运动开始了新一轮洗牌,传统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条融合重构即将完成。信息技术带动内部结构调整,就有可能通过数字化、多媒体的技术优势,超越传统文化企业,迅速提升文化产业链的水平。高科技正在使电影这个“夕阳产业”充满新的希望。随着高清晰度数码成像电影摄影机的研制成功,电影拍摄正在进入“无胶片”时代,电影业的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电影在拍摄阶段已经数码化,对拍竣的内容进行电脑特技加工时,一切便变得异常方便,费用也成倍节省。没有了胶片,也就不需要洗印拷贝,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运送拷贝,不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和创造昂贵的恒温条件来储藏拷贝。数码影院应运而生。在这种影院里,没有传统的放映机,也没有放映员,只有一名负责接收从光纤或卫星传送过来的数码影像的技师。而且,这位技师能同时为同一地段的数家电子影院服务,即把一部电影的电子影像提供给多块银幕使用。

2、市场分工越来越细,新型产业链不断出现

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有利于引导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和其他产业资本融合,从而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资本力量,打通产业链条,提升企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打造具备活力机制与竞争优势的新兴文化企业集团。同时,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对产业进行整合、形成新型产业链、获得产业整合超额价值的良好发展机遇。而本次文化产业振兴方案的亮点,就是要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向企业制公司制改造,让传统的事业单位接受市场的洗礼,从而形成大规模的传媒航母。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有线卫星网络、音乐、娱乐、体育、网上服务等商贸一体化的混业经营将成为可能,并基本控制和垄断传媒市场。

3、基地和园区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

各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大量涌现,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明显,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文化建设处在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文化产业也迎来了很多有利的时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产业第一次纳入国务院振兴体系,这个规划的和实施将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振兴规划以后,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基本不消耗物质资源或者消耗很少的物质资源,是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产业具有的广泛关联度能增强文化产品的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伸经济行业的产业链。而文化产业准入门槛比较低,能广泛地吸纳高素质的劳动力,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增长点能够广泛地吸纳社会资金的进入。现在各省市自治区正铆足干劲大搞文化建设,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各种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专家预测,我国文化产业将会出现十年黄金时期,而有的企业将等不到十年,十年中,大量的并购、重组将出现。

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建立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国家级省级园区的规划认定、调整和指导工作,实施动态管理,防止盲目建设,恶性竞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基地和园区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产业集约发展的大平台。

4、投资主体多元化将主导文化产业的格局

一批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将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投资者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将刻不容缓,进而关乎企业的生死成败。要通过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以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目前文化部已经在着手组建中国动漫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打造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国家队,大力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实力。要做到这些,一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经营,营造开放统一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尽快组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出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资产和收入上百亿的大型文化集团公司,以此来提高研发、营销的能力,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使其成为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三是鼓励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以股份制企业为主体、国有企业为骨干、民营企业为依托,互为补充、充满生机的文化产业格局。特别要重视非公有资本在文化产业振兴中的作用和地位,它们将为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带来活力。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全国共有国办艺术院团2000余个,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超过6800家。浙江全省目前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多家,投资总规模230亿元以上,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00亿元,从业人员50万余人。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云南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成长迅速,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5、创意文化产业将成为最有活力的产业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北京首发《2008创意经济报告》,对以创意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报告称,在中国,创意经济已成为重振经济、刺激就业与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所生产的主要是精神性产品,它的源头是创意,核心是内容。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产出和利润。近年来,文化领域涌现出《立秋》、《喜羊羊与灰太郎》、《云南映象》等一大批优秀原创作品,但总的看来,文化产业原创能力依然偏弱,知名文化品牌依然偏少。有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我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在国内动漫企业生产的影视动画片中,为其他国家“来料加工”生产的超过50%以上。原创不足、品牌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一定要把鼓励创意、创造、创新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创造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21世纪的今天,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杠杆,推崇创新、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推动已是大势所趋。它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也是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从国际上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的创意产业是一条完整的、商业化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都是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每个产业链的规模效应都相当可观。纵观美国的创意产业,它向来的特点是实行商业运作,并按市场规律经营,注重加大科技创新,实现了“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打造并完善了其创意产业链的发展特色。从拥有一百二十年历史的可口可乐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到奥斯卡电影节的辉煌成就,它所走出的每一个脚印都见证了美国创意产业所取得的成功。由于产业化的创意活动不仅仅是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在于创造大量可以传承的文化符号,通过把教育、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消费等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的创意与产品制造和文化生产直接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增值的创意产业链条,在循环往复的发展中,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6、资金和技术是文化产业的助推器

美国最新大片《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片都运用了3D元素,好莱坞电影人甚至将2009年称做“3D电影元年”。相比于此,国内还在探索剧情片的走向,在未来3D时代的潮流面前,中国又要落后多少时间?好莱坞在做4K,但国内数字影厅的标准普遍是2K。中国电影以后的发展空间非常好,但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也势在必行。大导演卡梅隆的3D电影《阿凡达》自上映以来,北美票房两周多已经突破10亿美元,这部巨片不但花费惊人,赚钱速度也快得惊人。而2009年我国全年的票房收入总计才60亿元人民币。与好莱坞大片动辄上亿元的投资相比,我国电影的投资要少得多,因此,没有大的投入就不会有大的产出,想出世界级的精品就很难。为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与支持,2009年初,文化部分别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签订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文化部通过项目征集、筛选和评审,评选出15个发展前景好、所属企业资信可靠的文化产业项目,推荐给中国进出口银行,涉及资金43.81亿元。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支持设立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组建文化贷款担保公司,研究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的办法,完善文化产权评估、交易体系,扶持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已经在海内外上市的文化企业只有不到20家,其中有10余家是网络游戏企业。另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因此,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是一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性任务,要切实抓紧抓好。当前要着力培养好两类人才:一是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二是以操作和复制为主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尽快缓解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为此,要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既依靠国有的正规院校,也借助民营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力量;要开拓人才选拔的思路,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国要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要充分放开文化市场,大胆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和人才,实现文化产业跳跃式发展。

(注:本文系2008年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文化生态建设和湖南文化产业化研究》立项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YBB339。主持人:李运祥。)

【参考文献】

[1] 管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创意文化产业链[EB/OL].论文天下,2009-02-05.

[2] 陈少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二十大趋势[Z].2008.

文化发展趋势篇(7)

一、企业文化内函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人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望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是影响和生产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使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的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竟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竟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已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三、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不是有形成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的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识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文化;从封闭型文化到开放型文化;从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