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自主学习教案

自主学习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2:50

自主学习教案

自主学习教案篇(1)

[关键词]教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04

我校是一所县级初中校,由乡镇两所学校合并而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太差,这就给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就需要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实际教学探索中,我校最终以“教学案”模式为切入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简而言之,就是将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下面就这一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巧编“教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案编写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案是高效的、有价值的?实践证明,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应是教学案编写的初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究竟学什么,范围有哪些,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形的可操作的东西来呈现,教学案无疑是最好的载体。那么,怎样的教学案才是真正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编写、反复打磨教学案,使之成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一份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必须遵循如下要求编写:

1.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

教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既要紧扣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尽量不用诸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学生不易把握分寸的模糊语言,要让学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传统的学习目标往往以条目的形式列出,集中呈现,实践证明,效果不好。据了解,很少有学生能认真仔细地去看教学案前所列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编制教学案时,建议将学习目标细化分解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思考。这些问题最好能在创调情境下提出,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

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是告诉学生学什么,那么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则教给学生怎么学。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案编制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问题只需略读课文就能解决,哪些必须精读才能搞定,哪些需知识前后联系方能解决。还应告诉学生对自学中遇到的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做好标记,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去解决。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受益终生。

3.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

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自主高效”的现代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应该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从便于操作入手,教学案应包括课前自学质疑,课中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小结反思等环节。

二、巧用教学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教案篇(2)

针对这些问题,全体教师在交流碰撞中梳理调整以往的一些做法,以此优化盘活这一资源,开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自主学习之窗。

一、优化基础材料――准、实、深

教师成长档案中基础材料之一就是教育教学的落实情况。由于每一位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有新手期、发展期、成熟期等,因而职责要求不同、档案内容也不一样。我们统一以《工作守则》为蓝本,自我解读相对应的细则要求,从而全面、细致、规范地建立基本模块。在这一内容方面重点在于:

准:翻阅教师们原来的台帐,其实这一块内容是最为丰富的,大家记录了大量的实例,描述了详细的过程,但是也是最杂乱无章的。问题多、描述碎、思路乱,丝毫不成系列。为此,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删繁就简表面现象,找准关键问题,围绕重点来阐述。例如:青年教师A在记录小班新入园幼儿班级工作管理方面描述了很多幼儿哭闹的现象,这一部分笔墨的浓重与后续方法的简单相对比,明显主次不明确。为此我们鼓励其不断地简化归类。最终,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宝宝新入园的几种哭闹现象:雷阵雨式脾气比较急躁、毛毛雨式强度不大持续的时间却很长、三月天式易变化反复等。根据这些类型重点描述所采用的解决方法。又如:师徒带教是成熟期教师台帐资料的基础内容。B老师收集了带教计划总结、日常听课、活动交流等资料。然后通过这些资料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经验不是很清晰。为此,我们鼓励其进行自我调整。最终,B老师变单纯地搜集储存资料为撰写带教故事,把资料的重点部分通过截图拍照、记号标注的方式放在活动实录中,而运用大篇幅重点分析、概括带教过程中的心得、收获、启示。这些变化使重点一目了然,虽然减少了篇幅,却增加了内在的重量,真正变得针对性强、厚实有内容了。

透:基础内容初步成形后,成长档案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分析得透彻。日常教学中怕的不是有问题,而是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青年教师经验比较欠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薄弱,我们就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问题的自我思考,运用向身边的老师请教、网上搜寻等方法借他山之石臻攻玉之境。发展期、成熟期教师相对而言,能力比较强,我们要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结合理论尝试剖析问题、得出结论。其实这一资料的积累,就是教师自主反思学习的最佳教材。

深:有了前面两项工作的保证,教师成长档案中基础材料的质量就得以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鼓励教师打深水井,针对积累的每一项基础材料撰写研读心得,即通过自我反思进一步提炼自己的收获。这样材料的积累其实就演变成自我思考、积淀提升的自我学习过程。

二、 完善共性材料――活、巧、广

教师成长档案中搜集的有些内容是全园性的活动,例如:班级环境创设、大型活动的开展等。以往教师们只是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保留起来。现在针对这些共性材料我们要注重:

活:同样反映活动经历与成果,形式上原来我们不作要求,现在我们鼓励教师自我思考,要求过程简洁、效果多元。这一变化激发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创意性,大家各显身手。例如:关于幼儿园开展的“冬季民间游戏运动节”活动档案,以往精彩瞬间的活动照片是主打,现在教师们精选照片,更多的是融入了反映家园合作、活动研讨内容的调查汇总表、QQ截图、活动心得反思等材料。灵活的方式再现了活动的开展过程,也真实反映了教师经历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巧:档案中的共性材料是全体教师自主学习的绝好教材。为此,我们巧用这些资源创设园本学习的机会,将有关内容上传至幼儿园网页中的公共学习平台,或组织相关的现场研讨等,同时鼓励教师巧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学习他人精华的过程,充实自我的档案材料。

广:对于收集的共性材料内容,我们要求大家不仅仅就事论事,还要广开视野,了解相关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环境创设原来只有相关的照片,现在配合照片有注释说明、心得感悟等,这样意义、内涵、方法真正得以诠释解读,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总之,共性材料的完善使教师们的交流更有感而发,不同观点的碰撞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解决策略。

三、 捕捉个性材料――实、精、亮

幼儿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是繁琐而细微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平淡无奇、单调乏味却又复杂鲜活、充满挑战。只有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勇于思考、勤于积累,才能累积实践性经验,为自身创造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适宜环境。为此,我们启发教师抓住三个关键点从大量琐碎的资料中寻找积淀自我发展的个性材料。

实:有的教师认个性材料的特点是人无我有、彰显自我个性。为此,我们及时纠正这一认识,让教师们明白它具有独特性,但是又是回归于幼儿、回归于日常、回归于生活的。为此,教师们实实在在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选题,保证了个性材料是接地气的。

亮:个性材料的主要价值在于凸显亮点、给人启发。它的问题是基于现状的,解决的方式、活动的成效等有其与众不同的内涵。例如:同样的家长工作内容,本学期C老师选择了如何巧妙地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微信、QQ、网页等架起便捷沟通的桥梁;E老师针对外来儿童逐渐增多的现象将视角投向他们,制作了“爱能延续多远”的专题。可见,同一内容不同的切入点让材料内容在彰显个性之余,更展现了其深远的价值。

真:档案不仅只是保存,更要来欣赏、阅读。个性材料内容同样如此。现在幼儿园将教师的电子档案存放至园内共享的云盘内,并且每学期都组织定期、不定期的相互阅读评价,让它成为了彼此间进行广泛而实质性的对话平台。就在这真读、真评、真研的过程中每位教师获得感悟,让个性材料逐步又转化为大家的基础材料与共性材料。

自主学习教案篇(3)

本着为学生的生命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愿景,在学习聊城杜朗口中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开展了“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关心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人格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性格。

二、模式的解读

自主: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稿,学生独立完成。

互助:在有充分自主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将基础性学习目标组内自行解决;对于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可以利用小组互助的方式力争解决,可以是生生互助、小组互助、师生互助等等;

学习:学习各组研究成果,组间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展示有难度、有争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指点点拨,从整体感知、学法定位、思想方法、归纳提升等方面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精选习题,以习题将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巩固提升,力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态度、信心、规范性、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提升,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三、实施流程

(一)准备阶段(3月9日—3月30日)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李建胜 副组长:管恩新 刘炳文

成 员:李华俊 田宝英 刘术东 石水清

2.做好师生宣传发动工作。

(1)学校创设机会组织部分教师奔赴杜朗口中学参观、学习,与新课型零距离接触,缩短全体教师接受的时间和距离,在最短时间内在理念上有彻底地改变;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观看杜朗口课堂实录并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人人写出学习体会,实现教师教学观的转变;(2)学生利用自习课观摩“杜朗口课堂实录”,班主任进行现场讲解,从直观上感受新课型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以级部为单位召开隆重的师生动员大会,要讲清新课型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教学效益和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讲清对学生的要求,讲清实验过程对学生思想可能产生的冲击,澄清学生思想上的一些认识,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展开大讨论,实现学生学习观的转变;(3)学校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班主任营造有益的班级文化氛围:如利用版面和墙报创设文化长廊等;(4)教研组备课: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总结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预习、展示和反馈流程。

3.小组划分。

由班主任按学习成绩分三个等次,科学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明确分工、职责,按学习小组科学安排座次。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三月份教导处出台新课型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小组建设策略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力求实验开始就站在规范的起点上。

(1)构建教师新教学策略:要相信: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学习热情是学习成绩的保障,参与机会与受到鼓励是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为学生订好目标,以目标统领提纲,以展示引领自主。教师要学会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构建学生新的学习策略:预习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要学会交流,学会互助,敢于展示,适应“一帮一”学习制度,共同捆绑计分!黑板是学生的,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

(3)构建小组管理策略:座位变插秧式为方阵式排列,为组织互助学习奠定基础;以4人为益,形成小组的管理策略。班主任坐班监督指导,各班要搞好小组长培训,小组内的帮教要分层次进行,特别关注后进生。

(4)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改变评价内容和标准,把对教师的评价转移到注重学生课堂表现上来。(1)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到底是积极主动,争问争答,你争我夺,还是鸦雀无声,规规矩矩,小绵羊,反映了学生求知的迫切程度;(2)课堂形式。学生学习要多元化、多样化。学习形式要和学习乐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觉得累,不觉得烦;(3)学生的参与度;(4)10+35的时间模式:教师只准讲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

(二)教改阶段(从4月1日开始全面铺开)

1.形成定期研讨制度和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由级部主任组织督导小组成员听跟踪课,每周六下午进行研讨;由教导处组织听研究课,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校本教研。以级部为单位,也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一周的收获和感悟,提出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制定措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各学科边学习边完善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流程。3.做好几种“课”的研究:四月中旬由教研组长负责,每一学科各推出一节三种课型的研讨课,由学校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讲授公开课,要求全体老师都要参加听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评课;4月下旬由各级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讲授公开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进行,全体教师参加,利用周六时间展开研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开展达标课活动,由教导处具体组织,要求人人达标,对不达标者要听跟踪课,直至最终达标。4.六月中下旬进行总结评比。教师、班级、学科、级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书面材料或撰写成论文、案例,学校组织考核,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5.八月份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反思课堂教学的模式、内容、流程。6.九月份利用周六时间分级部总结前阶段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7.十到十二月份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8.2010年1月份进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督导反馈评估小组

组 长:李华俊 副组长:田宝英、石水清

组 员:刘术东 王兆兰、高秀娟、张樱、吴瑞芹、魏日升

职责如下:1.督导反馈评估小组按学科划分为几个小组,每周至少听六节跟踪课或研究课,问题只有在听课中才能发现。写出听课小结(包含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周六下午进行交流研讨,制定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2.对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反馈,巡回看课,看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教师讲解时间等等,每单元周一抽测,以简报的形式发至全校。3.定期对各分部、各学科的实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自主学习教案篇(4)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是就特定的活动而言的。每种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指导下的教与学都不可能用一种简单的模式去“戴帽”。就自主学习而言,其自身也包含了多个层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师仅仅是一个辅助者的角色。

自主学习特别注重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自主学习中的学生是自己目的的制订者,是自己学习策略的选择者、执行者、监控者,是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者。因而毫无疑问,自主学习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自主学习养成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研究,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策略。

二、如何处理自主学习中教学主客体关系

首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中的学生主要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和制订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和进度进行监控、评价和调整。

其次,应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自觉地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前提和依据。

再次,主客体关系仅仅是一个认识论范畴,它不承担一种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自主学习中对学生主体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和法律上更加合理,对教师主体性的强调也并不意味着道德和法律上有什么不当。

三、教学案例

师:(实物投影)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出一张别人送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的不同分配方式有( )

A.6种 B.9种 C.11种 D.23种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

问题给出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一位上课后一直不动声色的学生站了起来。

学生A:我认为,不同的分配方式有9种,用的是列举法。因为四个元素的全排列共有24种,我把这么多种全排列列出来后,发现其中符合条件的只有9种。

个别同学小声嚷道:“如果条件中四人改成五人或六人,甚至更多,怎么办呢?”

(本题的讨论研究本可结束,这种近乎刁难的提问却是学生自己看出的问题,这就是自主学习的起点了。)

教师:同学A的想法很好,方法也选择得恰到好处。但大家刚才也发现,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数目不太大的问题。如果将题中同室人数变成五人,怎么办呢?为了便于描述,我们不妨作一个约定:将a1,a2,…,an这n个元素排成一列,其中a1不排第一位,a2不排第二位,a3不排第3位,…,an不排第n位的排列称为全错位排列,其排列数记为Dn,大家有什么办法求D5吗?

刚才热闹场面一下子冷清了下来。作了片刻的等待后,教师开始启发学生:既然同学们一下子得不出结论,谁来猜一猜,D5大致是一个多大的数。

学生B:我认为D5

学生C:我认为D5

教师:很好,我们在一步步向真理逼近,能不能再接近一些呢?

片刻之后,学生D站了起来。

学生D:我算好了,D5=75。

教师:你能揭示一下是怎么思考的吗?

学生D:当仅a1,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时,剩下的四个元素必定是一个全错位排列。所以有D4个,我们已经知道四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的个数是9,因此逐一考虑五个元素有45种。且这45个排列中任何两个排列都不相同。所以D5=120-45=75。

学生E:我认为D的思考有漏洞。他仅剔除了恰有一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的几种情形。还有恰好两个元素、三个元素、四个元素、五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各种情形也应除去。

教师:很好,那就请大家计算一下,还应除去多少个不符合条件的排列。

学生F:恰有两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25D3个,其中C25表示从五个元素中任取两个元素的组合,而D3则表示剩下的三个元素在另外的三个位置上作全错位排列的排列数。同理恰有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35D2,恰有四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45D1个,……

话未说完立刻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学生D自己也觉得讲得太滑稽了,马上纠正说道:四个元素排在各自不允许排的位置上,也就是五个元素都排在了各自不允许排的位置上,有1种排法。所以可以得到的五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的排列数为D5=A55-C15D4-C25D3-C35D2-1。

教师:怎么计算出D2、D3呢?

学生:用列举法。

教师:让我们把最后的几步完成吧!

于是得到:D5=A55-C15D4-C25D3-C35D2-1=120-5×9-10×2-10×1-1=44。

教师:D6怎么求?

学生:先求出D2、D3、D4、D5即可。

教师:如何求Dn?用什么样的关系式?

学生:先求出D2、D3、D4、D5…,Dn-1再利用关系式Dn=Ann-C1nDn-1-C2nDn-2-…-Cn-2nD2-1。

教师:类似这种求Dn的方法我们以前用过没有?

学生:用过,利用递推关系求通项。

教师:同学们能否将Dn直接用来表示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思考吧。

自主学习教案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58-01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学改革中推广的导学案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自己制定的目标为导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获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就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一、据导学案自学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教师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出让课堂主置的时候,学生应该通过导学案设置的学习重点和目标,通过了解教师设计的新教学内容,来初步了解所设置的预习内容,这样教师就可通过预设的问题做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教学重点上。在导学案的设置上做好功课,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自学。在预习完成之后,鼓励学生对答案进行陈述,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陈述中倘若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师可以予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提前的学习,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平台,将导学案预习内容信息化,教师负责及时信息,学生通过下载、查找和学习,将问题反馈给教师。学生预习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就不要再重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预习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设置问题,引出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导学案教学,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习惯于自主学习,善于自主学习。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导的,为了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认清课堂学习的目标,教师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前,应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而这些问题应围绕学习重点来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提出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一步深入提问,直到学生把课堂内容融会贯通,串联起来。这种来回踢足球一样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可在每一次的回答中充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或理解有误的知识点,进而加以引导。初中数学的问题大都是具有逻辑性的,这样的引导学习也可使学生对某一类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模式,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上少走弯路。这种简单提问算是课堂内容的预习,为接下来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借助导学案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重点研讨”时,就应该想到“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部分难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写在导学案上还不行,教师还要在课堂里提醒、强调、检查、指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他们讲究“责任依从关系”,借助这个学习小组的责任依从关系促使成员努力学习,因为同学们渐渐确立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团队荣誉感,懂得了一人与小集体之间的关系。以前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过问学生的导学案做题质量,而现在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迅速查看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看到同学们自己总结、自我构建、自我反思、自我补缺的真实情况,真实地看到认知过程、思维过程、自我管理的过程,真正讲究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组内成员的交流对个体构成了认知的冲突和不平衡,导致个体重新思考,产生新的观点。事实上早已正明了皮亚杰的“协作学习”的理论。导学案中设计的合作学习环节就是想让学生“超越现状,达到新的境界”。从维果茨基理论看,学习中的社会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因在于高级心理机能,如推理、理解、批判性思维,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发展,并被个体内化。

四、注重反馈信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导学案的编写中,反思反馈等环节看似不太重要。实际不然,这个过程包含了学生反思、达标测评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学生反思就是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己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反思,反思每一个知识点,反思每一道自主学习题。最后把这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之后写到导学案预留的位置上,这种反思对学生的提升是有很好的效果的。接着就是达标测试的编写,这一块要求编写进来的题目覆盖的面要全面,要体现层次性,综合性的题目,提升性的题目以及基础题一个都不能少,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最后要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当中认真编写作业的布置,作业的设置要有针对性,要能够促进学生反思,一定要避免重复,同时要注意控制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总之,导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给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给每位学生提供在生活中挑战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创造者,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江龙.浅谈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自主学习教案篇(6)

摘 要:本文以高中生作为实验对象,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笔者对实验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并结合实验学生的访谈记录和教师随堂课的情况,以掌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实验结果表明,“导学案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高中生 自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指出,高中阶段,学生要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意识,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有两个含义:一是学生的自主,二是教师的自主。学生的自主包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三方面达到的自主。而教师的自主则包括理论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奉献意识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束定芳,2012)。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关注点应从“教”转移到“学”上,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当然,这种关注焦点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多余了或从课堂上消失了(耿菲,2012)。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新课改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英语课堂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为掌握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基本情况,笔者从重庆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7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动机、自主学习方式与效果等方面,问卷共设置10个单选题,有ABC三个选项,无正确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通过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讲明填写要求,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涂机读卡。调查结束后共收到有效问卷73份,占参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96.1%,统计结果见表1.1:

 

表1.1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英语课堂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对自主学习态度、动机和自主学习策略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多数学生对老师依然有很强的依赖性,94.5%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力,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少教师还在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几乎整堂课都在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为改变学生英语课堂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现状,笔者课题组尝试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实验设计

(一)研究问题

英语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重庆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8班65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6班61名学生作为实验参照对象。这两个班级基本情况一致,成绩起点以及任课教师水平也相当。

(三)研究方法

本实验基于学生自主能力调查问卷数据,并结合实验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和随堂课的观察记录以及实验学生、教师的访谈记录等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的自主能力调查问卷表是根据我国学者庞维国(2003)编制的《学习自主性量表测验题本》改编而成,由30个选择题组成,采用Likert Scale1-5级量表计分,以得分高低决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

 

三、 实验过程

(一)学生分组

实验前,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A(学困生)、B(中等生)、C(优生)三个层次,每个层次2人,每个小组共6人,课堂上同一层次学生面对面就坐。分组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生和学困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小组的公平竞争。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以阅读教学为例

1. 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阅读课前,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点拨,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教学要求,然后简要介绍、展示与阅读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图片、视频等,扫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阅读课文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紧接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导学案上“课前引导”部分的练习。

 

2. 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跳读、精读等阅读技巧,自主阅读课文,然后以分层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据导学案上的阅读练习,交流讨论疑难点,ABC层学生发扬协作精神,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并完成导学案上“课前探究”部分的练习。教师启发C层学生主动帮助A层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同体验成功。

 

3. 展示成果,评价分层

分层小组的合作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把“课前引导”与“课前探究”部分的阅读题答案写在黑板上,其目的是展示各分层小组的合作成果。然后教师挑选各层次学生代表1名,对分层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最后,教师对学生代表的评价作简要的点评,并对各小组的上课情况进行分层评价,给出量化分数。

 

4. 训练分层,检测反馈

为深化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将课文知识拓展延伸,同时也为了检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先让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部分的练习,并鼓励学生作自我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然后学生完成“课堂延伸”部分的阅读练习,该部分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练习有所不同,最后教师根据练习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5. 总结提升,弥补疏漏

教师利用课堂的最后10分钟,先对各分层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综合评价,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评价的内容不光是学习目标的完成,更应是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转变、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祖瑞,2009)。然后教师对学生讲错、讲漏的知识点以及课文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补充,精讲。

6. 作业分层,巩固延伸

为实现阅读课文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以达到对课文知识延伸巩固的目的。同时,分层布置课后作业不仅可以使C层学生有更多自由提升的空间,也能满足B层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避免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个别A层学生因作业太难而抄作业或不交作业的现象,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教案篇(7)

关键词:工程实践 半自主学习 横向跨越式 立体学习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工程流体力学》是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液压)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门基础专业课,对其他专业课的讲授及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1]。

《工程流体力学》在本科三年级开设,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目前,学习《工程流体力学》的学生基本为90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投入较大量时间精力,对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会消极对待、出现大量逃课、开小差现象,会引起连带效应,降低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给《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

1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论化强,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困难,授课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如下:

1.1 学习状态两级分化

《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化强,需要“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理论课支撑[2]。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状态两级分化:

(1)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衔接性良好,积极性高,学习状态及效果非常好;

(2)大多数学生基础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解不充分,积极性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出现课堂睡觉,玩手机及逃课情况。该类学生应引起广泛注意及深刻反思。

1.2 液压领域发展迅速

液压技术在重型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兴产品及技术非常多,越来越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液压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新知识非常多,挑战非常大,对液压毕业生的基本知识以及融贯变通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1.3 授课单一,教案老旧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枯燥,学生理解困难,教师讲授难度大。《工程流体力学》教材及教案老旧,与液压领域的发展相差甚远。教师讲授时采用满堂灌方式,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工程流体力学》的讲授效果大打折扣。

1.4 专业课时逐渐缩短

目前液压领域发展非常快,需要学习的知识多,学习时间有限,因此许多高校迫于无奈,压缩《工程流体力学》的课时,更使得《工程流体力学》授课难度增加,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2 常规的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工程流体力学》课时短,授课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学校、学院及系部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推行CDIO教学理念[3-4],改善了学习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学院及系部对授课教师进行了培训,定期举行教学比赛,进行教改立项,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

(2)学校、学院及系部以CDIO为教学理念,改变了授课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满堂灌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动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效果。

(3)将以前“一张卷”的死考核方式改变为上课、作业、测试、报告及试卷“五位一体”的综合能力考核方式,降低试卷分数,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

(4)加强学生上课管理,教师点名签到,校督导、院督导实时抽查,彻底消除学生的学习惰性。

学校、学院及系部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态显著改善。

但由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特殊性:与工程领域联系紧密,理论性非常强,使得该课程的讲授效果没完全发挥出来,学习状态改善效果不明显,学生出现了“身在讲堂,心在课外”状态[5]。

3 横向跨越案例式教学模式步骤

为了更好提高《工程流体力学》的讲授效果,改变学生学习状态,采取了“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工程实践为依托,半自主学习为理念的横向跨越案例式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以《工程流体力学》中伯努利方程为例,详细讲解横向跨越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3.1 基本知识要点

(1)实际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

(2)物理意义:表征流体两点的能量关系,即不考虑能量损失前提下两点间机械能守恒(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动能水头=const)。

(3)应用场合:计算流场中各点间机械能、压力与速度关系[6]。

3.2 具体教学步骤

3.2.1 放映纪录片“驼峰航线”

放映大型纪录片“驼峰航线”,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影片中飞行员们的英雄胆识及大无畏精神感染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爱国主义教育;

3.2.2 讲解“驼峰航线”历史背景

教师讲解二战中“驼峰航线”的历史原因及背景[7]。

(讲解案例)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作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中断中国的战争物资生命运输线。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驼峰航线[8]。

3.2.3 讨论、总结失事原因

(讲解案例)主力机型:二战时驼峰航线主力机型――C46型战斗机(如图1所示),为陆军航空队二战中最大最重的双发运输机,笨重难看,毛病百出,有时还需飞到24000英尺高空避开高山。

(讲解案例)机型缺陷:油箱接头密封差,泄漏不止;去雾器不正常,进气管塞满冰;油管被气化燃料空泡堵塞,发动机功率下降;油管断裂,燃油喷洒到灼热的发动机壳上,造成起火、空中爆炸。

(讲解案例)气候条件:雨季下雨,能见度几乎为零;多变的上升、下降气流和强劲的季节风;严重结冰,飞机被冰层包住;强劲逆风,高达150公里/小时。

3.2.4 讲解飞机飞行原理

以伯努利方程为基础,详细讲解飞机前进动力,垂直升力的产生机理,加深对伯努利方程应用场合的理解。

(讲解案例)前进动力:二战期间,军用飞机以单翼螺旋桨飞机为主。飞行时,依靠单固定翼前端的螺旋桨旋转,向后挤压空气,空气给螺旋桨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向前运动,如图2所示。

(讲解案例)机翼上、下表面微分别为弧面、平面,上表面距离长,下表面距离短。飞行时,空气流经机翼时间相同,上表面流速v1大于下表面流速v2。假设动能修正系数基本为1。

(讲解案例)飞机在几千米甚至更高的高度飞行时,参考点1、2的高度差忽略,则两点的位置水头一致。

(讲解案例)参考点1、2在同一缓变过流断面上,能量损失基本忽略,则式(1)简化为:

(讲解案例)由于v1>v2,根据伯努利方程式可知,p1

4 横向跨越案例式教学模式特点

(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本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兴趣联系起来,使学生觉得自己学的知识生动有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以工程实践为依托 本教学模式以实际的工程实践为依托,让学生意识到流体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消除学生的“书本无用论”错误意识,学习欲望大大增强,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3)以半自主学习为理念 本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半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愿学习的欲望,发挥主观积极能动性,学习状态及效果大大提升。

本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目的及特点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 段广彬, 刘宗明, 赵蔚琳, 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8): 39-40.

[2] 李玉萍.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河南科技, 2013, (11): 280-280.

[3] 李琳. 地方高校应用本科教育的转型探索:CDIO的视角[J]. 高等农业教育, 2014, (8): 51-53.

[4] 姚年春, 唐义锋. 基于CDIO的PLC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信息通讯,2014, (6):267-268.

[5] 谢海英. 《流体力学》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教学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3): 95-97.

[6] 倪玲英, 谢翠丽, 李爱华.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新体系构建[J]. 石油教育, 2013, (05): 12-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