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3:01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篇(1)

关键词:施工成本,成本管理,项目管理

 

引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和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科技论文,项目管理。其中,施工阶段(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对整个项目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合同措施将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避免超额投资,持续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从而使投资者和社会达到双赢。

1.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1)成本最小化原则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指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管理,也称“三全”管理。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成本责任制原则

(4)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

1)促使项目工程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2.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以及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2.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科技论文,项目管理。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本阶段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等,使成本控制有专人负责,避免造成成本增加、费用超支或是项目亏损后找不到责任人等问题。

2.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技术措施不仅是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可缺少的,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偏差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杜绝仅从技术的角度选定方案而忽略对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2.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经济措施是最容易被人接受和采用的措施。项目管理者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如年度、季度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等,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性对策。

通过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和对未完成工程进行成本测算,可能会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4采取质量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检查工程人员应做到定点、定岗、定责,加强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采取防范性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尽可能减少返工现象、力求一次成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损失。

2.5采取加强合同管理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成本管理要以合同为依据,除了要参加合同谈判、修订合同条款、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之外,还要分析不同合同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对每一份合同进行具体分析。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3.1加强合同交底工作

项目合约部门对所有的合同均进行全面交底,以会议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向全体员工介绍各个合同的承包范围、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合同的主要经济指标、合同存在的风险及履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项目工程部门员工了解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合同签定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应将合同协议书、投标书、合同专用条款、通用条款、技术规范及标价的工程量清单移交给项目工程部门。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2项目工程部门应认真研读合同文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合同协议、合同条款及技术规范进行精读,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的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科技论文,项目管理。

3.3项目工程部门根据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的市场单价以及项目的资源配置编制等下达标后预算并根据标后预算核定的成本控制指标,预测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

对履约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协调各部门的联系,并将成本控制指标和控制责任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做到“每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3.4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4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3.5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良好的技术组织措施对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也是一种约束,它可以减少或杜绝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失误。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使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以技术优势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

4.结束语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低成本、高质量取得较大的利润,其中低成本是这个目标的基础和核心。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工程成本,可以提高地产企业的赢利水平,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戚安邦著

[2]《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罗珉著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工程,结构类型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数为 26层,建筑面积为44468㎡.施工工期2年。工程采用桩基础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C80,单桩承载力分别为 1850、1350kN.工程所采用的楼板厚度100~150mm,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

2 技术管理措施

鉴于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而且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技术管理要求严格,对于其测量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试验等都作了详细安排。同时鉴于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涉及到的工期较紧以及材料量较大,为此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节约材料以及缩短工期是本工程进行技术管理的成功实践。

2.1 测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现场本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测量员会同建设单位现场做好轴线测点交接手续。测量人员及时妥善保护好各种标桩,认真复测并定期巡视标桩的保护情况。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先放控制轴线,经检查准确无误后,再放轴线,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高程测量先从+0.5M线处利用经检定的钢卷尺沿铅直线往上量距,利用水准仪复核无误后再将此标高放样。当测量完成后,坚持测量复核、步步有校核的原则,楼层测量、高层测量及所有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同时流水施工时必须复核段与段之间的轴线及高程符合。平面控制除校核轴线间距外还应检查对角线及90°直角。测量误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标高抄测在确保其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后进行平均分配,避免误差积累。

2.2 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由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更有必要正确地进行施工试验,为此本工程所采取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2.2.1 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项目部设专职试验员,以加强施工材料试验管理工作。对进场的钢材、水泥、砖、砂、石,按进场的批量取样、测试,及时收集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做好砼试件,砂浆试块检测,并将试验结果及时交资料员整理。

2.2.2 管理措施。各种材料取样及时准确,用于承重结构试件、钢材和连接接头试件、砖、水泥、砂浆试块等必须按规定见证取样。另外,各种试验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做好各种试验台帐。

2.3 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同时鉴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必然导致工程资料较多,为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2.3.1 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并建立相应台帐。工程所有技术、质量、测量、材料检验,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相互配合,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按专业系统、时间、内容做好交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2 收集的资料要妥善保存,防止丢失和损坏,并随时整理,建立目录组卷,做到和施工进度同步到位。

2.4 技术节约管理措施

钢筋、模板加工前坚持放样制度,减少返工;钢筋现场加工充分利用下脚料;本工程施工时合理划分流水段,加快施工进程,减少各项费用支出。结构工程提高模板设计及施工质量,确保楼板不进行抹灰,减少材料用量及抹灰用工,确保结构砼清水化,减少剔凿用工及由此产生的材料浪费。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采取按工种定人、定岗、定质量。“三定”措施,掌握建设物的各细部做法。同时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并把交底内容传达到班组,现场跟班检查,使之贯彻执行。

3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本工程成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长、工长、质检员、技术员、施工班组组长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有否决权。施工中坚持加强人的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加强施工生产和进度安排的控制,会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采购进场,材料人员按规定质量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道工序或各个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必须做样板, 有关人员进行监控指导。样板完成后要由项目专业质检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才能全面施工。

3.2 质量技术控制措施3.2.1 钢筋工程。本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关,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清退。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和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当砼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并在砼初凝前进行调整就位。

3.2.2 模板工程。本工程施工中考虑模板及早拆功能两大因素,本工程墙体采用组合多层板,确保其整体刚度和挠度,拆模后要认真除灰尘和涂刷隔离剂,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保证砼表面平整。

3.2.3 楼板、楼梯模板与旧砼接触面阴角处统一粘贴海绵条,确保阴角方正,顺直且砼表面平整,多层板拼缝处贴纸胶带防止漏浆。

3.2.4 砼工程。在本工程浇筑砼前须填写报项目监理部后方可施工。为了防止砼粘连,在合模前设专人对模板的清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涂刷隔离剂,并保证均匀不遗漏。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并设振捣尺采用分层浇筑,每层砼浇筑高度不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且振捣时插入下层砼中50㎜,以保证上下层时间间隔在初凝前进行。振动要做到“快插慢拨”,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3.3 完善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做好资料管理

本工程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来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控制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保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总之、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加强三检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 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4.1 安全防护措施

本工程鉴于属于高层建筑而且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看重。因此,本工程专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配备合格安全员,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率达到100%.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允许操作。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详见《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层住宅工程,结构类型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数为 26层,建筑面积为44468m2。施工工期从2012年12月1日至2014年8月29日。工程采用桩基础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C80,单桩承载力分别为 1850、1350kN。工程所采用的楼板厚100~150mm,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

二、 技术管理措施

鉴于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而且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技术管理要求严格,对于其测量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试验等都作了详细安排。同时鉴于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涉及到的工期较紧以及材料量较大,为此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节约材料以及缩短工期是本工程进行技术管理的成功实践。

1、 测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现场本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测量员会同建设单位现场做好轴线测点交接手续。量人员及时妥善保护好各种标桩,认真复测并定期巡视标桩的保护情况。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先放控制轴线,经检查准确无误后,再放轴线,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高程测量先从+0.5M线处利用经检定的钢卷尺沿铅直线往上量距,利用水准仪复核无误后再将此标高放样。当测量完成后,坚持测量复核、步步有校核的原则,楼层测量、高层测量及所有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同时流水施工时必须复核段与段之间的轴线及高程符合。平面控制除校核轴线间距外还应检查对角线及90°直角。测量误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标高抄测在确保其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后进行平均分配,避免误差积累。

2、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由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更有必要正确地进行施工试验,为此本工程所采取施工试验管理措施如下:

2.2.1 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项目部设专职试验员,以加强施工材料试验管理工作。对进场的钢材、水泥、砖、砂、石,按进场的批量取样、测试,及时收集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做好砼试件,砂浆试块检测,并将试验结果及时交资料员整理。

2.2.2 管理措施。各种材料取样及时准确,用于承重结构试件、钢材和连接接头试件、砖、水泥、砂浆试块等必须按规定见证取样。另外,各种试验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做好各种试验台帐。

2.3 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2.3.1 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并建立相应台帐。工程所有技术、质量、测量、材料检验,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相互配合,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按专业系统、时间、内容做好交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2 收集的资料要妥善保存,防止丢失和损坏,并随时整理,建立目录组卷,做到和施工进度同步到位。

2.4 技术节约管理措施

钢筋、模板加工前坚持放样制度,减少返工;钢筋现场加工充分利用下脚料;本工程施工时合理划分流水段,加快施工进程,减少各项费用支出。结构工程提高模板设计及施工质量,确保楼板不进行抹灰,减少材料用量及抹灰用工,确保结构砼清水化,减少剔凿用工及由此产生的材料浪费。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采取按工种定人、定岗、定质量。

三、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本工程成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长、工长、质检员、技术员、施工班组组长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有否决权。施工中坚持加强人的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加强施工生产和进度安排的控制,会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采购进场,材料人员按规定质量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道工序或各个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必须做样板, 有关人员进行监控指导。样板完成后要由项目专业质检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才能全面施工。3.2 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3.2.1 钢筋工程。本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关,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清退。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和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当砼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并在砼初凝前进行调整就位。

3.2.2 模板工程。本工程施工中考虑模板及早拆功能两大因素,本工程墙体采用组合多层板,确保其整体刚度和挠度,拆模后要认真除灰尘和涂刷隔离剂,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保证砼表面平整。

3.2.3 砼工程。在本工程浇筑砼前须填写报项目监理部后方可施工。为了防止砼粘连,在合模前设专人对模板的清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涂刷隔离剂,并保证均匀不遗漏。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并设振捣尺采用分层浇筑,每层砼浇筑高度不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且振捣时插入下层砼中50L,以保证上下层时间间隔在初凝前进行。振动要做到“快插慢拨”,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3.3 完善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做好资料管理

本工程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来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控制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保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总之、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加强三检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本工程鉴于属于高层建筑而且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看重。因此,本工程专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配备合格安全员,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率达到100%。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允许操作。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详见《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篇(4)

【关键词】煤矿;采煤生产;防尘管理

煤矿防尘管理工作一般包括防尘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组织管理,防尘技术措施及装备系统、粉尘浓度测定、相关监督检查制度等的安全技术管理。煤矿防尘管理严格,执行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和《矿井综合防尘标准及检查评分办法》。煤矿防尘组织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组织管理与监督

1.1 健全防尘职能机构

煤矿必须按照国家法令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建立防尘管理机构,负责矿内防尘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煤炭企业集团必须设立防尘机构,统管各矿防尘技术工作;采区井要设立尘工区和防尘段队,从事煤矿井下防尘专业工作。

1.2 建立防尘专业队伍

矿井防尘专业人员要配备防尘技术主管,防尘工程师还要配备注水钻工、防尘管钳工、防尘保安工、防尘电工和测尘员。

1.3 建立健全防尘管理制度

防尘工作纳入经济技术、安全考核范围,实施目标管理,建立防尘工作齐抓共管责任机制,使防尘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防尘工作涉及许多方面和部门,要将防尘工作和各个部门职工的收入和利益挂钩,确保防尘工作在权责利上统一,防尘管理制度包括常规管理制度和防尘资料管理制度。

1.4 严格防尘监督

煤矿粉尘管理要像瓦斯管理那样,为确保防尘法规的贯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把防尘工作纳入安全监察员责任制。健全防尘法规,严格防尘监察,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1.5 开展防尘技术培训

防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须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和采掘一线员工系统学习防尘技术理论,提高防尘专业理论水平,要对防尘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粉尘的危害性,煤尘爆炸严重性,增强员工的防尘意识,调动职工治理尘害的积极性。

2、煤矿防尘安全技术管理

2.1 煤矿防尘安全技术管理的要求和分类

煤矿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阻止和减少粉尘的出现,减少浮游粉尘的扩散;要将粉尘消灭在采掘工作面等粉尘出现地点;将已经形成的浮游粉尘迅速沉降下来,捕集起来;充分发挥通风除尘作用,把粉尘稀释和排除出地面。

(1)防尘安全技术管理要求:在尘源抑制粉尘,这与在风流中降尘的效果相比会更好;采用强制性的防尘力法比非强制性防尘力法效果好;用水抑制粉尘比干式防尘效果好,并安全可靠;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选择合理风量和最佳风速;采用综合性防尘措施效果最好,可减少粉尘生产量、降尘、除尘和捕尘及员工保护等。

(2)防尘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一是防尘安全管理措施。一般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出现浮游粉尘的消尘措施和已经形成的浮游粉尘迅速沉降的降尘措施。二是防爆安全管理措施。主要是避免浮游粉尘出现爆炸的措施,沉积煤尘再度飞扬参与爆炸的措施。三是隔爆安全管理措施。它是将已经发生的煤尘爆炸截住,限制爆炸在爆炸源附近,控制在定范围内,防止由于爆炸连续反应所采取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2.2 坚持实行综合防尘,建立防范煤尘爆炸的安全技术对策系统

(1)实行综合防尘

煤矿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将全面推行综合防尘技术措施落到实处。防尘工作要实行“五同时”,在研究生产的同时研究防尘,在制订生产计划的同时制定防尘措施,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严格防尘要求,检查生产的同时应检查防尘状况,总结生产情况时要总结防尘工作。要把防尘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议事日程,纳入企业各项计划,纳入干部考核内容,纳入评比条件,纳入奖惩条件,纳入经济承包合同,纳入职工代表大会议程。

(2)建立防煤尘爆炸的安全技术对策系统

煤矿井下的采掘、运输、提升、通风等各生产环节,必须消除煤尘爆炸发生的条件。在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煤层时,要采用避免与限制煤尘爆炸的各项安全技术对策。一要建立完善全矿井的防尘管路系统,保证防尘洒水系统有充足的水源和有效的设备设施。二是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有防尘措施,做到:采掘工作面无防尘措施不准开工,无防尘设施不准生产,防火设施管路无水不准作业,有防尘措施不使用不准列为合格。在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时,应针对本矿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2.3 加强防尘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防尘技术管理要建立健全防尘管理图纸、牌板、报表和记录,根据矿井综合防尘标准要求,矿井必须配备防尘系统图,防尘设施牌板,扫钻注水台账,测尘台账,采掘上作面防尘措施台账,防尘设施,冲洗巷道记录,隔爆措施记录等。

(1)矿井防尘系统图。一是矿井防尘系统图的内容。矿井防尘系统图一定标明水源,全部主、支干防尘管路,阀门,井下防尘设施与隔爆设施安装地点,开采煤层水分及各主要作用场所粉尘浓度状况等内容。二是矿井防尘系统图的分类。①防尘系统平面图是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加上水源、防尘管路、阀门、防尘设施及防尘系统图所必须具备的内容所组成。要求按月填绘。②防尘系统平面示意图是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中现行实际通风井巷相对位置,不按比例绘制的巷道布置示意图,要在图上绘制水源、防尘管路、阀门、防尘设施及防尘系统图必备的内容。

(2)粉尘实测分布曲线图。矿级和井(区)级的粉尘浓度包括通风运输巷道及一切有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绘制粉尘实测分布曲线时,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煤(岩)尘全尘或呼吸性粉尘浓度。

3、防尘设备设施管理牌板和工程进度牌板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篇(5)

【关键词】 建筑装饰工程 质量管理 控制

1. 加强建筑装饰工程前期技术

项目经理应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踏勘施工现场,发扬技术民主,在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研究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总体方案,安排、督促工程技术部修改、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力求先进性、经济合理和可操作性。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含量和工期要求,以及不同的地区、季节等因素,都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交底的依据、稍有疏漏将会出现失误,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

2. 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解决技术疑难问题,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这类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而造成无谓的浪费或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比如专业或技术要求较高的单位工程。对其消防、屏蔽、抗漏电、温湿度、除尘、强弱电、声学、隔音等等,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形成合理可行的方案。对质量通病的预防,如大面积的铺贴石材、地砖,或是大面积的纸面石膏板吊顶,针对容易出现的地面空鼓、不平或吊顶不平及开裂,分析缺陷成因,制定相对应的施工方案与技术要点,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和检查,使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经过分析找出原因,然后进行小范围试验,问题解决后,写成作业指导书进行推广。

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施工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通过经常性的检查而得到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顺利展开,质最得到保证。

3. 做好技术管理规划

良好的技术管理规划有助于做好技术管理。从技术管理的工作程序可以看出,技术管理贯穿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交工验收及质量保修阶段。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施工组织、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紧密相关,并密切影响和渗透到这些管理工作中,因而,只有做好技术管理规划,才能为其它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做好技术管理规划,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1必须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特点来考虑采取那些技术措施。建筑物、结构特点决定了需要采取那些技术措施,有那些技术特点和难点。如东方宾馆广场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的时间在2006年5月,需在不影响东方宾馆正常营业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其工程技术特点就是在60天工期内,完成原有旧广场的清拆,采用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楼地面、高支撑、大梁、大跨度、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并在其上面砌筑喷水池,流水壁,行车通道。针对这些建筑、结构特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

3.2紧密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由于技术管理与施工组织、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紧密相关,因而,技术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才更有利于施工组织,如何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满足施工目标。具体地说,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包含:加快施工进度、质量改进、节约材料、推广“四新”技术、加强机械组织管理(提高利用率、完好率)、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技术、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安全生产措施等。只有满足施工目标的技术措施才是符合要求的技术措施,其技术管理才能有效地服务整个施工管理。

3.3必须满足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持续改进的要求。要使施工质量能够持续改进、相应的技术管理也必须充分考虑与此相关的技术措施。

结束语

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企业应向经营技术密集型发展。随着科学、技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装饰行业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也一定要随时展而发展,不断改进完善管理方式和内容,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因此,施工现场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是技术管理的直接结果和体现。合理、科学的技术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发挥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水平,而技术管理的提高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持续探索的过程。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强,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降。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文章重点对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是指在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组成。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关的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和环节主要包括:施工成本预测、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施工成本考核等六个方面。

2 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经济观念不强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级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 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另外,在施工现场项目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项目部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采购及进场检验,搞文明安全的只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及生产安全工作。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

2.2材料管理存在漏洞

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以上,如果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将会直接导致实际成本远远超出计划成本,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没有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资源消耗台帐,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严重超标,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从而造成成本失控。

2.3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没有做到动态跟踪

施工成本目标是项目管理领域目标控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有的项目却忽视成本目标的动态控制,未对整个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没有定期收集项目目标的实际值(即实际成本、实际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状况等),就更谈不上进行成本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使原定的成本目标不能实现。

2.4对工程变更不及时提出索赔,未办理工程变更手续

在大多数工程中,由于设计、供货商和甲方使用要求等非承包方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在建工程发生工期拖延、施工费用增加的情况,这就要求项目承包人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用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发包人或者工程师,向对方表明索赔愿望、要求或者声明保留索赔权利。接着搜集索赔证据资料,递交正式索赔文件。而有些承包方项目部管理人员在没有办理甲方或监理现场签证手续,就对工程变更部分进行施工作业,事后也未及时办理补办手续,错过最佳索赔时期,给工程竣工结算带来不便,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

2.5 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够重视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在有的工程技术人员看来质量与成本是对立的关系,要质量就增加成本,控制成本就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成本”是指为了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要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有的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工程,而盲目地缩短合同工期来吸引招标单位,但施工过程与编制的施工方案不符,为了赶工期要进度,而增加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的投入,造成施工成本的额外增加。

3 工程成本控制原则、依据及控制措施

3.1成本控制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

3.1.1节约原则

节约就是从工程项目成本的组成考虑,节约工程的直接成本(人力、物力、财力)和间接成本(各项措施费用),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偷工减料,而是要积极地对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

3.1.2 全面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应贯穿于施工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对项目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主题是人的管理活动,涉及到施工企业、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要对项目成本进行“全

员控制”。

3.1. 3 目标控制原则

项目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动态控制,其核心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定期地进行项目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当发现项目目标偏离时采取纠偏措施。

3.2成本控制的依据和步骤

3.2.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成本计划、施工进度报告、工程变更、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文本。

3.2. 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骤

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步骤是:比较分析预测纠编检查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分析产生偏差时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最终通过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以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3.3施工成本的控制措施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成效,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四个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3.3.1施工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力和责任。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的责任。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

3.3.2施工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而在一般情况下,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了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项目应在开工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订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作为降低成本控制计划的内容之一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的同时,也可按照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月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3.3.3施工成本控制的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包括:

①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杜绝窝工返工现象,要求工人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高,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②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

③机械费的控制:应尽可能地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所安排的施工机具计划使用,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④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的控制:其他直接费主要是指直接措施费,如环境保护费、安全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二次搬运费等。

3.3.4施工成本控制的合同措施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采取合同措施控制工程成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①完善合同文本,降低合同风险因素;

②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

③把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的重要方面;

④根据工程变更资料,及时提出索赔意向书,及时办理增减帐。

合同管理技术措施篇(7)

1 铁工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主要目的任务

机械设备是铁路施工企业进行实际生产的核心设备,也是铁路施工企业总资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单元。加强施工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机械设备综合性能得到安垒合理的发挥,同时通过正确安全检修计划,对其技术性能进行精心维护,可以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可控、在控、能控”良好状体,确保施工机械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的动作运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维护管理力度,对提高施工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施工周期,以及提高施工质量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铁路施工企业要将国家和上级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贯穿于整体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过程中,并结合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公司企业特点的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制度、措施和详细规则。从技术、经济、性能状态等方面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维护管理。做到统筹规划、优化性能匹配、择优选购、正确操作、精心维护,安全运行、动态检修、以及适时改造或更新等手段,充分发挥铁路施工机械设备的综合效能,降低设备的综合使用成本,提高其综合使用寿命周期,使铁路施工企业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现国有资产始终处于可持续稳定保值增值良性循环。

2 铁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几种措施

2.1老化式维护保养措施

老化式维护保养模式下,没有具体备件管理及订购计划,同时也没有固定的设备检修保养计划,其在管理综合性、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现代铁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要求。

2.2预防性维护保养措施

预防性维护保养措施是根据此类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实际使用性能和检修周期的经验形成的定性维护保养措施,即:按照预定的时间根据详细的保养技术措施表格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性检修维护。此种保养措施比较适合运转负荷工况,运行环境较稳定的机械设备检修维护,可以相对减少机械设备的坏机率。

2.3生产性维护保养措施

生产性维护保养模式下,备件、备品管理系统较为完善,施工机械设备可以在低成本高产出的工况状态下长期操作运行,突出重点设备技术维护保养技术要点。注重事中动态维修,从而有效提高了机械设备检修维护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工程高效、优质、高速的建设发展。

2.4全民生产性维护保养措施

全民生产性维护保养措施是在生产性维护保养措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从管理者到实际操作人员均相互参与,力图结合各自在实际生产中的经验知识,建立一种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完善的和谐人一机关系的全效率,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动态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模式。

3 铁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3.1加强机械设备前期管理

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选型配置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等技术原则。在符合使用安全,效率高、环保,节能等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使用的可靠性、维护保养可行性和便利性。改造或更新机械设备时。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资料。企业购置单台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施工机械设备,须以正式文件资料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后,方能购买。所有购置的施工机械设备相关资料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便于后期进行设备维修时查找。

3.2程序标准化技术管理

在建立机械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和规则上,应结合各设备的性能等资料,将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机械设备技术维护管理各种细则中,并加强技术维护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在实际设备维护管理中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高效稳定开展,做到机械设备技术维护保养工作的生产化,经常化、精细化管理。为了修正完善机械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制度,在设备实际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交、接制度标准,做到“五交、三不交”,即:五交: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要交机械设备运行性能状态;交生产中的危险点、危险点辨识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机械设备三级过滤情况,交机械设备油、汽、水管路的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遇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动作不可靠问题不清楚不交;机械设备内部卫生不达标不交。在实际机械设备检修维护技术管理中,认真落实程序标准化技术管理措施制度,推进铁路工程向优质文明工程方向施工建设。

3.3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技术管理力度

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坚持贯彻“强保”与“需保”相结合的动态保养维护制度。尽量克服常规“计划预防保养”或“发生故障才保养”的静态保养制度。机械设备技术管理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设备保养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合理有效的铁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维护计划。另外,还要随时抽查督导维护保养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具有较高的性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