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8 09:20:36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篇(1)

关键词: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实施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3-083-02

1 前言

于2011年1月1日实施的《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一部规范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促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也是全国各城市中第一部关于城乡建设档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如何贯彻、实施好《条例》,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2 深刻认识制定《条例》的重要意义,是贯彻实施好《条例》的前提

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已成为规范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城乡建设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其立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建设档案自身属性的要求。城乡建设档案是城乡建设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城乡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城乡建设档案在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地方立法,有效规范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长沙市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弥补和细化国家关于城乡建设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需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0号)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做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抽象且对乡、镇、村庄的建设档案都没有涉及,加之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方面一直缺乏整体性的地方性法规。因此,不利于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为保持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弥补国家在乡、镇、村庄建设档案管理方面的空白,城乡建设档案法制建设工作应与时俱进,及时尽快出台具有地方特色、便于实际操作的地方性法规。

三是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来,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特别是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长沙市的城乡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以先导区建设、地铁建设、过江隧道建设、长株潭轻轨建设为标志,一大批超大规模的建设工程陆续上马,对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长沙市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方式,使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适应城乡建设的步伐和要求,更好地为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

3 准确掌握《条例》的内容,是正确执行好《条例》的基础

本《条例》共三十一条,从立法的目的、适用范围、执法主体、法律责任以及城乡建设档案的收集、移交、保管、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需重点掌握《条例》中六个主要“新”亮点。

3.1 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新扩展了建设档案管理的范围。《条例》明确了城市、镇、村庄规划区的建设档案属于本条例的管辖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后,提出了城市、镇、村庄规划区的概念,而国家关于建设档案管理的其他法律法规都是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制定的,按照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采用了城乡规划法中的概念,即本市城、镇(乡)和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档案管理适用本条例。

3.2 职责明晰、管理高效,新明确了城乡建设档案的管理体系。《条例》明确了政府以及各部们对于城乡建设档案管理的职责,即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建设档案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范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保障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件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第三条);市、县(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档案事业,对本辖区内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第四条第一款);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的管理(第四条第二款);市、县(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分别负责市区、县(市)城乡建设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县(市)范围内的市级以上重点建设工程档案和跨县(市)、区的城乡建设工程档案,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接收和管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加强对县(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业务指导和协调(第五条)。简而言之,就是形成了市政府领导、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建档案馆具体负责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

3.3 抽象规定与细致分类结合,新界定了城乡建设档案接收的管理范围。对城市建设档案馆接收和管理的城乡建设档案范围,在《条例》中是作相对抽象的规定还是详细具体的规定,立法过程中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作为地方性法规,理应对上位法的抽象规定加以细化,便于实际操作,体现地方特色;另一方面,社会不断发展,新的城乡建设档案类型不断涌现(如农民安置房、高铁、地铁工程档案等),使得更为具体的细致分类难以做到,且过于细致的规定最后反而可能成为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禁锢。综合考虑,《条例》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法界定城、乡建设档案的范围,即在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五条和国家档案局《城市建设档案归属和流向暂行办法》第五、六条规定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规定城市建设档案馆接收和管理勘测档案、规划档案、建设工程档案、建设基础资料及其他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归档的城乡建设档案(第六条),并对上述城建档案类型又进行了适当的细化分类(第七、八、九、十二、十三条)。

3.4 创新和细化了城建档案移交、收集程序的新要求。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移交和收集的程序规定,《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结合长沙市城建档案移交和收集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创新和细化。规定市、县(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组织勘测形成的下列勘测档案,勘测单位按相关法律、法规汇交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时,应当在勘测成果形成后三个月内移交城市建设档案馆(第七条);规划档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移交城市建设档案馆(第八条);建设工程档案,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编制;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三个月内移交城市建设档案馆(第九条);规划、建设、市政、交通、房地产、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园区管理机构,在实施

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相关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资料应当在两年内移交城市建设档案馆(第十三条)。同时,在立法技术上,《条例》并未将时限规定单列出来,而是把其和城建档案范围类别的实体性规定相结合,一一对应,这样更加一目了然,便于实际操作,也体现了地方立法的特色(第七、八、九、十三条)。

3.5 “档案安全防护,责任重于泰山”,新提出了保证档案安全的要求。《条例》对城乡建设档案的移交和收集提出了要求,保证了档案的入馆保存,但是要发挥档案的效用还必须保证档案的安全。《条例》不仅从城乡建设档案软件方面提出了要求: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建立健全城乡建设档案的接收、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销毁、保密和提供利用等制度,保障城乡建设档案科学、规范管理(第十七条);《条例》还从城乡建设档案硬件方面提出了要求: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恒温恒湿、防盗、防火、防渍、防磁、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必要设施,保证城乡建设档案的安全(第十八条);同时,鉴于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严重地质灾害,该地的城乡建设档案也遭到损毁,使灾后重建的难度加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条例》规定了对电子介质形式的建设档案进行异地备份保存(第十九条)。

3.6 行政处罚与信用管理结合,创新了行政执法上的法律手段。《条例》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四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七十三条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处罚条款,对城市建设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损毁、丢失、涂改、伪造、擅自提供城乡建设档案的行为(第二十七条)、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行为(第二十一八条)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建设单位未按规定移交档案、编制单位移交的档案不真实、不完整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很严重,《条例》在上位法规定的处罚幅度内,借鉴湖南省和长沙市建设工程信用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立法创新,规定了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档案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记入建设行为不良信用记录;规定了城乡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编制的档案不真实、不完整,且逾期未改正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记入建设行为不良信用记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

4 扎实工作、强化管理、全面推进,是全面贯彻实施好《条例》的关键

《条例》作为规范城乡建设档案管理的一部地方性法规,明确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体现了长沙市政府对城乡建设的管理职能。因此,全面贯彻实施《条例》,遵守好、执行好这部法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4.1 广泛宣传、深入学习,掌握好新《条例》。首先是通过各种新闻传媒工具,全面准确地、形式多样地广泛宣传《条例》,使《条例》能够为社会各界知晓、理解和认同,使人们能够在城乡建设活动中自觉按《条例》办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条例》实施的责任单位要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系统的宣传方案。各部门和各建设单位要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可以制作专题宣传资料,也可以开辟专栏,介绍《条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解读相关法规内容,开展专题讲座。再次,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带头扎扎实实地抓好《条例》的学习,努力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通过宣传,使这个《条例》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了解,让各职能部门熟悉,让建设单位掌握,”为实施《条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篇(2)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传统惯性制约。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陌生的新工作手段方法与熟悉的传统工作手段方法之间在使用上的差异,容易产生天然的困难甚至“抗拒”心理,无论这种抗拒心理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都是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

2、档案本质属性影响。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种原始记录性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内容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形式上,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名、单位盖章等等,都表现出真实的原始性,也正是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才具有法律凭证作用。而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档案多数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具有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这就引发了电子文档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的问题:电子文档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便成为档案工作的新课题,是决定电子文档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

3、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目前的状况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性,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计算机及其有关设备型号各异,设备档次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硬件环境;档案信息规范化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并且由于缺乏技术组织上的支持和系统管理、网络技术的支撑,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这些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在日常档案管理中只有根据其来源,才能形成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在电子文档的形成过程中,打乱了或者是破坏了原始文件的本来顺序。原本清晰的法律责任界限变得模糊,缺乏法律依据使得大量的电子档案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相关法律条例的制定迫在眉睫。

4、缺乏组织领导。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是主体、是基础。

5、缺乏人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档案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现有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单一,普通操作型人才居多,系统开发、程序维护、咨询服务和信息导航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建立档案管理标准,逐步统一完善规范。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档案工作部门必须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对收集、整理、编目、检索、温湿度控制、防霉防虫以及安全保管等基础性工作,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准,除了信息管理共用的标准和目前暂时与纸质文件、档案管理共用的标准外,还有电子文件管理专用的标准和规范,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法律依据。

2、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首先,通过法规约束电子文件格式种类,如我国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所选择的管理方式,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通用通行的少量几种文件格式,通过降低电子文件格式种类繁复性,增加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可靠性、可控性。其次,通过对电子文件存在的系统相关要素的规范设计和过程控制,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包括系统地记录背景数据和规范、控制信息流转环节等方式。再次,提高载体材料寿命或对电子文件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备份的方式。最后,分离数字信息的语义表示与格式表示,形成不依赖于特定的通用信息存在形式,不会出现因为数据格式及软硬件环境的变迁而造成电子文件不可使用的情况,如以 XML 作为标识规范的方法,等等。

3、加快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

自建设部《全国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城市建设档案网站不断兴建和完善,社会各界从网络上获取越来越多的城建信息资料,从而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城市建设档案资源共享的局面得以拓展。当前,应继续加快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框架内与电子政务同步建设,逐步实现公文管理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一体化。要利用电子政务平台,积极开展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档案利用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城市建设档案利用的需求。第一,要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及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总格局,促进将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第二,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城市建设档案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城市建设档案网络平台。第三,继续建设和完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网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把整合加工后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在网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推动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稳步发展。

4、要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决策落实力度。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工作领导小组要勇于开拓、改革创新,不断凝聚各部门合力,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政策对接、化解矛盾等能力,集中精力谋划和解决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5、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储备后续发展力量。要选拔那些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功底、较好的学术造诣、表现出发展潜力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之有所作为。对已经确定并不断成长起来的人才,要加强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根据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出击,积极引进有信息专业技术特长和熟知档案管理工作人才,创造良好的留人环境,为档案管理工作输送新鲜“血液”。

6、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转变传统观念。要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培训教育活动,增强大家转变传统观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强化创新教育,引导全体人员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平,宋雪雁.电子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篇(3)

按照市建委党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近期,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以如何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为主题开展了深入调研,总结了近年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城建档案馆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城市建设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及标准规范,不断强化城建档案的接收、保管和利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__年,被##省档案局评为“##省特级档案馆”。

(一)档案整理业务指导力度不断加大。严格依法执行档案移交合同制度、档案整理跟踪指导制度、竣工档案验收制度等,确保了工程档案整理及时、准确、规范和完整。20__年,按照市援川工作前线指挥部的有关要求,制定了援川永久性住房档案建档和接收标准。至20__年底,共签订工程竣工档案移交合同书528 份,对1512人次给予了日常档案整理指导。定期举办档案整理培训班108期,培训人员986人。

(二)档案进馆管理不断规范。严格执行进馆档案分类、整理、编目、入库等制度,制定了《##市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开发运行了库房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档案资料计算机检索系统,加强了库房的用电、清洁、除湿、消防等管理,制定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防灾救灾应急预案》。至20__年底,馆藏档案共有2.8卷、底图5万多张。

(三)管线档案管理不断加强。开展了市区地下管线普查,开发建立了“##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立了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机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见》,购置配备了一批探测设备和仪器,市区地下管线补测补绘工程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已启动。至20__年底,完成管线探测总长3656公里、地形图2400幅、管线图2600幅。

(四)声像档案管理不断拓展。跟踪拍摄了市五大班子领导检查城建工作和重点工程等50多个重要活动,对##公园建设、幸福公园建设、城中村改造、国际人居节等进行跟踪拍摄。与市电视台合作完成了重点工程系列报道20期。组织了悦海公园申报“##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海草房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影像资料收集整理。至20__年底,共形成录像资料210盘、1万多分钟,照片7000多张,取得了一批编研成果。

(五)档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强化档案利用和服务意识,优化查档条件,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查询服务。积极利用馆藏资源参与了《##市建设志》的编纂工作。至20__年底,先后提供查档服务1000人次、档案6000多卷、底图9000多张、地下管线综合图4000多幅,较好实现了档案的价值,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查档人员和单位的好评。

(六)内部建设和管理不断强化。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修订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工作规范》,编印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性文件汇编》,对办公区域供暖、供水、污水、楼顶、墙面等进行了改造和整修。积极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捐款捐物和帮扶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依法行政意识不够强。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出台我市的城建档案管理办法,我市已经出台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需要抓紧修改完善。行政许可意识相对淡薄,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审查验收虽然列为基本建设程序的一环,但是没有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许可来实施。对市区城建档案管理的依法指导、督导和检查相对较少,依法处罚的力度不够。

(二)管线动态管理范围、手段和措施跟不上。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不断扩展,而馆内在技术力量、探测设备、软件系统、交通工具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随着##工业新区、初村新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未能及时将其纳入探测和动态管理范围。

(三)信息化建设较为缓慢。目前,馆内的信息化建设只

有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等,没有一套统一、完整、科学、规范的对内对外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络,与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与接收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与提供高效优质档案服务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

(四)声像档案管理相对薄弱。目前的城建声像档案管理设备大部分购置于1992年至20__年,照相机、摄像机、声像编辑系统等设备严重老化,技术严重落后,大部分已无法正常运行,不能及时跟踪记录、传递、编研、宣传城乡建设动态和成果。没有专用防磁设备,给声像档案资料的存放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五)档案利用和服务水平需要提升。档案利用和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查询服务态度、服务场所需要进一步优化,档案查询工作流程、档案利用反馈机制、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共享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建立、改进和完善。

(六)内部建设和管理需要不断加强。办公区域以及档案库房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抓紧建设和改造。各项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措施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心工作,以创新促发展,以科技促进步,以机制促规范,以服务促提高,不断强化城建档案的接收、保管和利用,为建设世界精品城市、打造人居福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贯彻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提高档案报送和接收指导水平。不断强化城建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许可意识,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一环意识,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以及《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配合,实行工程档案的全过程管理,把好“四关”,即在工程开工前把好档案移交合同签订关,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跟踪指导、现场指导、上门指导关,在工程竣工前把好预验收关,在工程竣工后把好验收关,不断提高工程竣工档案的移交率、规范率和完整率。草拟《##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并按程序提请市政府出台。积极开展城建档案管理执法检查活动,依法严肃查处不按规定报送城建档案的行为。按有关要求做好援川永久性住房档案建档归档的有关工作。

(二)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提高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水平。市区地下管线补测补绘项目是市委、市政府20__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目前已经启动并顺利进行。主要工作是完成市区范围内供水、雨水、污水、路灯、燃气、热力、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管线的补测补绘,具体包括工业新区管线普查;高区双岛湾以东区域管线补测补绘及双岛湾以西区域管线普查;经区华能电厂以西区域管线补测补绘及华能电厂以东区域管线普查;市中心区管线补测补绘。要抓调度、抓进度、抓质量、抓监督、抓验收,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实现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目标。提请市政府修改出台《##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积极与规划、城管、市政等部门建立管线管理联动工作机制。

(三)开展部分馆藏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认真贯彻建设部《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把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我市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的总格局中,按照“统筹规划、重要先行、先易后难、利用优先”的原则,以部分馆藏档案数字化为突破口和抓手,计划先对现有2.8万卷馆藏档案中的20__卷重点工程竣工档案实施数字化,开发和升级管理软件,配置硬件设备,建立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全面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的目标。

(四)跟踪拍摄城乡建设活动,提高声像档案管理水平。要进一步配备必要的声像器材和编辑设备,积极主动地采集、整理和保存有关城乡建设的声像资料。跟踪拍摄城建重要会议、重大规划设计、重点项目实施、重要节庆活动,收集和保存道路建设、园林绿化、园区建设、特色建筑、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街区等影像素材,参与编辑制作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河道整治、海草房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专题片,逐步建立较丰富的城乡建设影像和图片资料库。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篇(4)

Keywords: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Mode innovation;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Archives cloud platform

1 引言

目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和增强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显现出技术支撑传统行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存在两个发展的要求或趋势:其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逐步由传统的人工模式和实体模式向平台化、知识化、智能化等自动模式和虚拟模式方向推进;其二,档案工作业务流程由基本层面档案的收集、管理与服务向更高层面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的方向延伸。这两个趋势必然带来档案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范式的转型以及档案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的演变。

然而,各个领域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与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创新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信息平台升级而应用跟进滞后、信息资源泛在而处理能力不足等方面。

1.1 信息平台升级,应用跟进滞后。目前,档案学研究与档案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支撑条件和核心内容逐渐向知识?Y源、技术资源和理论创新的大方向转移。

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自身通过实体档案的借阅、展览、编研和咨询等利用形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实体化的档案服务模式已经逐渐远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在线化服务的现实要求。多元化、多样化、共享化、体验化和情境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呈现出呼之欲出的态势。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这样的档案信息服务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1.2 信息资源泛在,处理能力不足。其一,资源的泛在性正在淡化档案收集管理业务的边界性。立档单位的职能活动已与各类资源存在愈来愈多的交集,这些资源包括基础资源、科技资源、人文资源、扩展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以及支撑这些资源配置的网络、软件和硬件所构成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档案收集管理范围和所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宽。

其二,资源的泛在性正在削弱档案部门机构对原生性资源的垄断性。从用户的角度看,信息资源可以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可近性原理和用户最小努力原则表明,用户在泛在的信息空间中将存在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更便利的途径以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将逐步转向信息资源供给能力的竞争上。

其三,资源的泛在性正在颠覆档案信息服务场所的固定性。信息资源的泛在性第一个表现是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的泛在性,由此产生了泛在网络、泛在知识、泛在计算、泛在智能、泛在学习、泛在研究、泛在管理、泛在服务等新的变化。就泛在学习而言,已经出现了无处不在的学习,或者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均能通过多样的时空、多样的方式获取多样的信息进行学习。泛在网络也极大地影响了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活动。正因为如此,秉承传统信息资源服务优势的同时,拓展档案服务空间,形成新的泛在网络服务优势,就成为档案工作的新任务。

其四,资源的泛在性正在暴露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薄弱性。信息资源泛在性第二个表现是信息服务的长期性、可得性、直接性、移动性、交互性、融合性、情境性、体验性和主动性,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愈来愈高。在档案管理服务部门之外,已经形成了广泛的信息获取能力、可靠的信息传递能力和高效的信息服务能力。档案信息服务能力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新压力,探索新模式,不断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才能跟进时展步伐。

在平台化和泛在化特征愈来愈突显的社会情境下,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是如何适应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档案学思维模式,探索新的理论和应用模式,重新考察具有档案特色的核心理论,用新的视角和理念探讨档案学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再创新。其重要意义在于面对这种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格局,通过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给更高层次的档案学研究与档案信息服务提供支撑,创造新优势和获取新发展。然而,从现有的档案学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把资源、技术、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和应用体系。

笔者认为,造成档案工作相对滞后性和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档案工作思维模式相对滞后和创新动力相对不足两个方面。档案学研究应当注入跨界融合模式,以更加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加强档案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的交叉协同创新与跨界融合创新,逐步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应用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档案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

平台升级和资源泛在特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本文结合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探讨跨界融合模式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2 确立档案管理平台功能的中心性定位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复杂巨系统,或者说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和智能处理,以实现管理上的协同化、精准化和服务上的智慧化、智库化[1]。

智慧城市建设包含的要素非常广泛,涉及智能建筑、智能社区、智能园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建设、业务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2]。

从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流为主线的目标设计来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档案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其不可或缺性[3]。同时,具有档案管理中心、数据监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的三个中心职能。

2.1 智慧城市的档案管理中心定位。IBM公司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般框架,该框架突出了两个重要的支撑要素,也就是云计算平台和数据处理服务。

从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性来看,基于跨部门和跨平台的协同环境,完成各类业务信息的标准化处理、集中统一收集和管理是其重要任务之一,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成为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需要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作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档案管理中心的角色定位。

档案管理中心具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总库”地位,并具有维护信息的原生性和集成性的重要职能。档案管理中心通过建立网络化的“归档”为入、“利用”为出的机制,拓展中心职能,逐步发展成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汇入和辐射的信息总枢纽。

从云计算平台和数据处理服务的关系上来看,数据处理服务依托云计算平台贯穿于智慧城市运行中纵向和横向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析取、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等基础性数据获取与处理功能,也包括与业务层密切相关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可视化与决策支持、语义与元数据等数据智能处理功能。通过数据处理服务,面向应用层的各种类型应用,如城市规划、健康保险、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信息公开和应急服务等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社会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4]。

在数据感知层、数据资源池层、数据处理业务层、数据支撑应用层和社会化智慧服务功能层等五个层次的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之中,档案管理工作所处的层次和角色如何进行定位,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一般认识上,档案工作处在数??支撑应用层和社会化智慧服务功能层之间,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在自身的职能工作活动中形成的记录,机关档案部门和各级各类档案馆按照归档范围和进馆要求,进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在此基础上,再面向各级各类的职能工作部门和面向社会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工作。

智慧城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在技术层面上可以采取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的思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建设两级档案管理中心,其支撑平台是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

一级中心是在数据支撑应用层中增加与各类应用相对应的档案管理中心,即云档案室;另一级中心是在数据支撑应用层之上建设档案管理中心,即云档案馆。两级档案管理中心依托“地区云”平台,形成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

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可以看作智慧城市档案信息资源的云端策源地和云端聚集地,是在“地区云”基础设施建设和统一的规范标准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融合设计,搭建的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环境。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是联结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业务信息平台的枢纽性节点平台共同构成的平台体系,具有智慧城市线上线下(O2O)并重的档案管理职能。

档案工作既要明确这一最基本的定位,也要面向智慧城市建设,按照档案开放和信息公开原则以及纵深切入到底和横向延伸到边的原则,把共享与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进行制度设计和应用设计。据此开展跨界融合的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重塑组织和业务流程,形成新型档案信息化体系,使档案管理部门成为原生性信息的保管利用中心,才能适应云计算平台上的智慧服务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档案管理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2.2 智慧城市的数据监管中心定位。从智慧城市的信息保障性来看,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各类业务平台中的信息流,除保证其规范化和标准化,更重要的是确保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这需要在电子文件形成的前端和电子文件效用完成以后的末端,整个电子文件形成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和可信的控制。而这一点,正是档案部门的重要使命。

从智慧城市的数据安全性来看,需要开展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的档案监管工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空间信息和数字化信息,还将会持续涌现各类海量的感知信息和网络信息,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大数据[5]。智慧城市大数据反映了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各单位以及民生工作的真实面貌,需要纳入档案业务指导与监管的工作范畴。

2.3 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中心定位。从智慧城市的信息窗口性来看。政府信息公开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档案管理部门是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重要场所。

从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性来看。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惠及民生和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增强咨询服务能力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档案管理部门一旦拥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类原生信息资源,利用各类智能手段和方法增强咨询服务能力也就成为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任务。

3 确立档案管理平台建设的嵌入性定位

3.1 智慧城市综合平台的业务性嵌入。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跨领域整合各类行政业务,实现行政事务的协同化,通过开放的单一窗口实现便利化服务,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因此,档案管理平台建设不能孤立进行,需要嵌入各类业务信息的迁移和多种业务平台整合之中,同步开展建设工作。

其一,管理层面的体系化嵌入。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涉及面很广,但也有整体布局和分层、分级、分区域、分专业、分系统、分部门的具体规划。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体制上的一致性,可以依托基层档案管理部门按照立档?挝坏闹腔鄢鞘薪ㄉ璺桨附?立基层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在此基础上,按照各级各类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的层级关系和指导关系建立省区市和国家层面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其二,制度层面的适应性嵌入。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综合平台,以政务信息公开和档案开放原则,通过档案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档案业务管理制度、各种类型的专业档案工作制度和各类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制度。

其三,技术层面的标准化嵌入。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要采取遵从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原则,实现与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平台所具有的诸如大数据挖掘、云计算、复杂事件响应与处理等功能模块的对接。

其四,平台层面的网络化嵌入。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可以纳入“地区云”建设规划,按资源共享、协同共建的原则,利用“地区云”建设的各类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技术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环境资源等进行建设。

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标准和规范协同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网络化嵌入设计。将档案管理平台专业化地接入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立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在线动态管理,包括在线收集、在线归档、在线整理、在线存储、在线鉴定、在线保管、在线统计、在线编研、在线检索、在线利用和在线咨询服务等,为开展智慧城市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与管理服务提供平台保障。

通过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形成跨界融合与开放共享并重的智慧城市档案管理新模式。通过管理和技术上的再创新,使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在泛在网络环境下,在智慧城市生态体系之中,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联结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业务信息平台的枢纽平台,进而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大数据档案管理的策源地和集聚地,并逐步上升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汇入和辐射的信息枢纽。

3.2 档案网络信息安全的前端性控制。加强可信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技术平台建设,进行前端控制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各类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在角色管理、身份识别、权限设置、访问控制、加密控制、容灾备份、入侵防火墙等技术层面的应用已相对成熟,与网络安全技术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也都比较健全。但是,有了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并不等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质量有了保证。因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除信息内容,还包括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背景信息和关联信息,这些信息和电子文件自身内容一起构成了电子文件有机整体。

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进行前端控制,以增强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可信性、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成套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的质量。

4 确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体系化定位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侧重于实体档案管理,“互联网+”环境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应机制没有建立起来[6]。还存在标准规范对接、软硬件对接、网络对接、数字资源对接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具体表现为:其一,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加工处理的原则方法、制度规范和标准化工作上存在差距;其二,适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硬件系统不完善;其三,与智慧城市各级各类业务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的档案管理平台建设较为乏力;其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存量建设不足、增量建设不力,其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成套性的质量控制也不尽如人意等。

笔者认为,以体系化定位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创新和模式转换,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体系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树立大资源观,将技术与平台、载体与数据共同纳入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框架并加以综合管理。

4.1 确立各类技术和平台的信息资源属性。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都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应用的今天,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更是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从数字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从档案载体发展来看,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依赖于各种信息平台的全媒体档案载体类型和载体形态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载体类型和载体形态中的数据难以甚至不能转化为实体档案形态加以收集、保管和利用。这已经成为传统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因此,应确立各类技术和平台的信息资源属性,将技术和平台作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建设。

4.2 确立各类载体和数据的信息资源属性。智慧城市大数据具有跨界生成性和分布存储性,这对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来说是一种挑战。

智慧城市大数据档案管理可以运用云计算平台,用整体迁移上云的方法,在物理分散的情况下实现逻辑上的集中管理。这样,既在逻辑上坚持了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又在空间上节省了扩建档案保管场所和新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成本。

对于在大数据基础上产生的数字档案资源,按照数字档案收集管理的相关规定,将其中反映职能工作活动面貌的数字资源归档,实行双套制和双重备份制管理,形成大数据档案、数字档案、实体档案和实物档案并存的信息资源体系。

4.3 确立存量资源数字化与应用的联动性。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化的建设,存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基础。

首先,标准联动。存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要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进行地方与行业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建设工作,在信息资源的标准与规范方面做到无缝对接。

其次,技术联动。结合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开展积极有效和扎实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同时,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增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条件成熟时融合广播网和电视网等技术,将存量的档案数字资源进行知识化和智慧化加工处理,??现实体档案与数字档案在各类终端设备上的一体化管理,形成存量资源与应用联动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4.4 确立增量数字资源线上线下的互补性。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无缝接入智慧城市的各类业务平台体系之中,利用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和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规范与标准,在实现增量资源线上管理的同时,探索线上与线下相协调档案管理新模式,形成线上和线下互补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

5 确立档案管理制度设计的融合性定位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泛在的信息空间正逐步确立,云计算服务平台、移动计算服务平台、多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等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应用,而且这些应用具有跨界融合性。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以跨界融合性思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开展。在宏观上,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融合创新,同步完善档案法规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规范。在微观上,按照智慧城市建设所属行业,分级、分类、分领域、分行业、分专业地深度融入,开展平台化的档案管理典型示范与应用推广工作,达到统筹规划和全面实施的目的。

档案管理制度融合创新的具体举措是强化体制与机制、政策与法规、标准与规范、创新与示范等设计方面的系统性、导向性、一体化和联合性。

5.1 体制与机制的系统性设计。开展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要以管理制度、体制机制、业务标准的融合对接为基础进行。一方面,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与创新,应作为政府主导的系统工程进行顶层统筹的政策设计、制度设计、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管理设计。另一方面,为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要求,认真研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为指导,进行体制和机制再创新。通过政策与制度的融合对接,建立和完善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方法体系。

5.2 政策与法规的导向性设计。

5.2.1 支持数字资源的平台化建设。目前,档案信息存储与传递的媒介形式因技术进步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承载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各类业务平台在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以及适应未来网络发展新趋势,提高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质量,国家档案局和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档案管理法律和法规性文件。如国家档案局在颁布的第1号令、第5号令、第6号令、第8~第11号令中,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角度,对新的档案载体形态及其支撑技术的管理问题均作了原则性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设施与安全、归档平台、数据质量检查、载体质量检查、网上交接、脱机存储、成套数量、安全利用、不同载体归档互联、元数据与背景信息归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归档、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社区电子文件归档等多个方面,对有效地开展数字资源的平台化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

从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的角度看,上述规定也有许多值得改进和补充的地方。建议根据泛在网络发展和信息媒介演进的新需求,进行系统化的补充和完善,加大对数字资源的平台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5.2.2 支持跨界合作的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专项建设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探索采用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平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存储服务[7]。如,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发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2010年6月1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2014年7月14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2016年5月26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征求《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等。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在跨界合作的信息化专项工程建设领域强化政策扶持,推进档案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5.3 标准与规范的一体化设计。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各类信息标准和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别,与之相适应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尚没有完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不一致性,将会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类数据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199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数字档案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如,《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2008)、《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54-2014)、《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的技术规范》(DA/T57-2014)和《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58-2014)等。这些标准与规范是开展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的基础。

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现有的标准化协作平台,参与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过程,改进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体化的标准与规范体系。

5.4 创新与示范的联合性设计。建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部委联合推出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项目库。通过项目库提供相应的项目建设资金,带动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应用与示范,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项目的创新应用推广工作。

建议各省(区、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探索创新与示范联合推动的管理模式,为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新动力。

6 确立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的共享性定位

6.1 确立技术共享支撑服务的理念。运用云计算所倡导的设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的理念,确立技术共享支撑服务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媒体形态和传播渠道,推进档案信息服务的便利化。

运用技术共享支撑服务理念,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系统,实现各类终端的线上档案浏览、检索和借阅。同时,丰富各类专题展览、全媒体立体展示大厅等载体形式,实现线下档案的利用体验。

6.2 确立网络共享便利服务的理念。建立“互联网+跨界联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开发与服务新模式。便利化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基础是通过综合平台跨界集成各类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档案管理机构自身基于馆藏并按照社会需求而开展起来的。这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模式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便利化服务要求。因此,确立“互联网+跨界联合”思维,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协同开发与服务新模式就成为必然选择。

“互联网+跨界联合”服务模式具有两个重要的推动作用,即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服务优势的强化。通过模式优化和优势强化,使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和智慧化服务更为有力。

优化档案服务模式可推进传统档案信息服务实现六个转变。即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孤军奋战为联合作战、变单平台协作为跨平台协同、变单渠道信息来源为多渠道信息来源、变单向信息服务到交互信息服务、变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变有限服务到泛在服务等。

强化档案服务优势可进一步增强档案信息服务的四个优势。即跨界联合的专业互补优势、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交互的自媒体优势、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信息集成优势以及技术与平台资源作用发挥的综合优势等。

6.3 确立知识共享智慧服务的理念。其一,开展档案内容的智慧化组织工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信息资源内容的组织则是其重中之重。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原生信息资源的中心平台,更应当率先开展档案内容的智慧化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信息资源内容的组织需要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知识化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智慧服务为目标进行。

其二,开展档案知识管理团队建设工作。档案内容的智慧化组织需要构建稳定的团队开展工作。团队建设可以在档案馆原有编研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学习、经验交流和实战训练等方式逐步形成。通?^团队化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知识化和智慧化组织与加工处理的能力,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档案信息服务的精细化及便捷化要求。

其三,开展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与数字化办公平台、可视化公共平台等相对接,以动态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档案信息内容所反映的对象[8],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水平。

7 确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协同性定位

一是确立制度设计的协调性。与体制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和区域人才培育项目相协调,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激励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中,全面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确立教育资源的互补性。多渠道开展现有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类政策资源、行业资源、产学资源、技术资源、网络资源和智力资源等各类资源,联合开展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全方位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是确立培引使用的交流性。确立需求驱动、政策激励、跨界联合、协同共建的人才培引政策,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用交流的理念吸引各领域信息技术与网络优秀人才加入到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建设之中,形成跨界联合与交流互动的高层次档案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引使用机制。

四是确立能力培养的多元性。通过政策引导,支持档案工作人员参与跨界融合的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现场训练、访问互动、业务指导、决策咨询、项目管理等活动,使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开阔视野、贴近实际,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五是推进成长环境的网络化。建议实施互联网+档案人才行动工程计划项目。通过全媒体信息和技术共享形式,构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自我成长、培育引进、互动提高的在线模式,发挥“互联网+”的倍增效应,快速提升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8 结语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篇(5)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近年来,虽然*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在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服务城市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与新形势下的任务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落后。为此,市城建档案部门应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建档案工作,努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法规制度完备、管理体制科学、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化技术普及、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档案事业体系。

二、立足服务开拓创新

1、领导意识要创新。城建档案与人类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发展到哪里,城建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因此,城建档案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密切关注城建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城建档案工作要不断创新。如果领导缺乏开拓精神,创新意识薄弱,工作上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那么,城建档案工作就难以发展,难以有大的突破,所以增强城建档案工作的创新意识,领导是关键。

2、加强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实现科学管理。城建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城建档案工作存在的管理方式落后、城建档案信息传递不畅的弊端,一项紧迫的任务就是加速城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利用计算机方便、高效的检索能力来取代手工检索,使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迅速、更准确,实现城建档案保管、案卷检索、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使城建档案工作在创新中适应城市建设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服务等环节的基础工作,加速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加快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使远离城建档案馆的利用者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3、以声像档案为载体,确保服务效果。以服务为宗旨,以声像技术为载体,建立城市建设记忆工程,为揭示城市发展的轨迹积累大量生动形象的珍贵史料和文化财产。首先本着城建档案服务于政府工作、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宗旨,有效组合声像技术力量,每年根据建设部门的城市建设计划,确立城市建设声像档案工作目标任务,以开展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为主线的声像资料拍摄全面跟踪服务工作,有重点地收集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声像档案。市城建档案馆还在记录城市建设的发展轨迹、大量积累珍贵的史料基础上,大力开展声像编研,发挥出愈来愈高的利用价值。比如:积极配合各种媒体,对外提供利用照片、录像,宣传城市建设成就;注重声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制作《我为历史喝彩》等反映*建市20周年画册,建立城市建设记忆工程,树立了城建档案声像信息的品牌意识。其次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通过城市建设声像档案的新旧历史痕迹的记录与当前的工作有机地结合,不断丰富城建声像信息资源库。在提升档案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开展对省、市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城建活动的跟踪拍摄工作,随时与各工程指挥部建立密切的联系,摄录了重点工程从方案论证到开工,从开工到施工、竣工的重要环节全过程的关键性资料,只要能捕获到信息,城建档案工作者全力以赴现场收集资料,从不同角度在第一时间记录城建动态信息,以此优化馆藏结构。

三、依法治档规范管理

1、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制度,依法治档,是城建档案事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城建档案部门一方面加强现有法律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订工作,根据新情况开展立法工作,确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行政执法主体的地位,以便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城建档案的认识,制定相应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各建设单位对依法建档移交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向有关单位宣传城建档案馆的接收范围和移交档案的规定,保证城建档案齐全完整地收集归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认真落实“一书两证”制度。所谓“一书两证制度”是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实行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建设工程档案初验认可证和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制度的通知》。落实好“一书两证”制度是做好城建档案工作的保证。一是将城建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程序中去,从源头上杜绝建设单位不依法办事的行为发生。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对有些建设单位工程竣工后长期不移交城建档案的单位,按照《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严厉查处,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扩大城建档案工作的知名度。

四、信息化建设深入拓展

*市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从*建立《*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开始对城建档案实现计算机项目级、案卷级管理。为了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我们对《*市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开发了《*市城建档案照片管理系统》,完成“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了数字城建档案馆(一期)的建设。*年根据《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对档案信息管理的要求,以建设档案馆对外宣传、政务公开、公众服务窗口平台为目标,准备建立“*市城建档案门户网站”,并以此为契机,做好*市(县)、区城建档案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篇(6)

近年来,在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建委、市档案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档案馆以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和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为重点,团结奋进,努力创新,紧跟城市建设的步伐,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城建档案馆逐步成为了全市的城建档案资料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并率先建立全疆的城建档案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在基础业务建设、制度建设、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各方配合,对城建档案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市规划局历年来都把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纳入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年度计划中,作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局议事日程,并明确专门负责人分管城建档案工作,确定由局办公室联系我馆,具体了解和掌握城建档案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城建档案工作所需要的人、财、物等问题。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加强自律意识,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领导班子适时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重要讲话,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勤政、廉政,做到了五个带头:带头恪尽职守、带头以身作则、带头倡导正气、带头维护团结、带头廉洁自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染职工,增加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是领导班子能团结一致,有分工、有协作、有沟通。对业务工作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一些重大问题,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有民主有集中,达到了领导和职工和谐统一。

三是领导班子注重廉洁从政,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构建和谐的馆内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方法,为职工创造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抓好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政治学习,使职工的思想始终与时代同步。业务上结合实际工作,对上级的有关文件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拓思路、争创新。

一是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使每位职工达到熟悉法规、了解规范、明确职责、增强服务能力。经考核,全部培训合格。二是克服经费不足困难,尽力委派职工参加疆外、自治区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培养职工开拓创新能力。三是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我修养,建设学习型单位。四是要求职工学用结合,结合本职工作,探索工作发展新思路。每年我馆职工结合自身岗位,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并参与交流。五是结合学习与职工各自职责,加强职工间工作的互查,通过互查加强交流,寻找不足,共同促进。六是组织职工外出考查,加强联系,学习先进,拓宽职工的视野。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体娱乐活动,使职工做到劳逸结合,保持职工团结力,向心力,馆内始终保持和谐的工作环境。

加强档案馆内部的管理,一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要求每个科室计算机、空调等电器下班要关闭,检查窗户等,加强防范。办公室做好馆内设施的维护。二是对库房进行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弥补,三是做好值班安排,保障馆内外的安全。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依法办事,以热忱的服务态度礼貌待客,以求实的工作作风建岗立业,使具体工作做到群众满意,组织信任,领导放心。

四、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对策和办法、确保城建档案工作正常运行。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善了验收审核、接收进馆、整理、查档、库房管理、统计、鉴定销毁、计算机信息等管理制度,新建了城建档案管理流程图,并公布上墙,便于管理和监督。

明确了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和个人岗位责任制,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把全年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科室,要求各科室对照考核任务逐项抓好落实,与年终的奖优评先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全馆形成了积极向上,认真工作的良好局面,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

(二)加强业务指导,把好档案资料进馆质量关。

加强城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市内大型项目与建设单位达成协议,从初期介入、跟踪至竣工,确保档案手续的规范和质量的规范,并做好自治区、市的重点工程项目的跟踪、检查、指导和归档工作。积极宣传并认真执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及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相关的管理办法,力争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围绕每年的城市建设重点、热点——市府实事(重点)工程,如:乌鲁木齐“田”字型快速路建设、高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积极开展主动跟踪服务,走向城市建设第一线,深人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上门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等,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的案卷质量,并及时安全地接收进馆。

在正常的指导检查、审查、验收、接收、移交工程档案等业务中,利用现有的较好的形势,严格管理,加大力度,促使档案的进馆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建设城建档案数字化档案馆成效显著。对报送进馆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及时认真审核鉴定,严格按照城建档案整理规范,做好各类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扫描、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同时对整理后的案卷定人、定时、定量进行微机输人,对输入后的档案及时打印目录,装订入库,确保整理后的档案不积压,及时入库、入电子查询系统,并打印总目录、分类目录等检索工具便于及时提供利用。

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电子档案进馆的工作流程,做好电子档案进馆的技术保障工作,使电子档案的进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

目前,馆藏档案已达40多万卷,形成房建、市政等18大类。其中包含底图、图纸一万余张,照片近两万张,录音、录像带三百余盒,光盘、磁盘三千多张,服务器电子存储量近8T(不含异地备份的容量)。

(四) 为防御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做好异地备份,乌鲁木齐市城建档案馆作为在全疆率先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城建档案馆之一,参加了全国城建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课题调研,先后远赴上海、江苏等实地考察城建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情况,为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做足准备。目前,市城建档案馆机房使用服务器为IBM磁盘阵列,面积50㎡,内设路由器可同时管理一百多台电脑、3组服务机柜,分别作为办公楼内外网络控制管理机柜和内网业务工作使用,同时还配有静电防尘、新风系统、气体灭火等配套设施。软、硬件水平居全疆城建档案行业水平前列。并率先建设成为全疆的城建档案数据容灾备份中心。

(五)建立城市发展形象档案,真实记录城市发展历史。近年来,我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建档案必须真实记录和反映这一发展历史,为此,城建档案馆对重点工程、城市风光、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原貌进行拍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留下宝贵的资料。多次对市政府、市建设局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各种工程建设、领导视察等活动进行了拍摄、录音和录像工作。多次参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负责有关会议的拍照、录音、记录及档案资料提供利用等工作。积极主动地拍摄各种城市规划、建设及领导视察照片、录像,配合市城建局举办宣传城市建设成就的大型图片展览,为宣传新疆、招商引资等提供大量的图片。

五、加强档案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为提高工程建设档案工作者业务水平,规范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结合乌鲁木齐市实情举办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培训班,各县区及施工单位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提高了工程建设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规范了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为乌鲁木齐市各县区城建档案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积极筹资、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和办公环境

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城建档案馆购置了档案柜、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工程复印机、照相机、数码相机、摄像机、采访机、除湿机、传真复印打印一体机、电风扇、吸尘器等一系列设备,为城建档案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标准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安排了专用库房。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了档案柜、底图柜等设备,备有防盗、防光、防鼠、防尘、防火、防湿等保护设施,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确保城建档案更加安全、永久。“梅花香从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馆同志共同努力,默默无私的奉献,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我馆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全国地下管线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馆内多名同志先后获得了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乌鲁木齐市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以及建设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今后,市城建档案馆将继续以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城建档案工作作为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开展城建档案法制建设,全力收集并妥善保管城市重要城建档案,大力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城建档案工作自身创新发展能力,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建设成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城市建设信息中心和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茜.浅析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管理[J]. 神州. 2013(09)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范篇(7)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1 城建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CJJ/158-2011)的规定,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标、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字材料”,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外延逐步扩大,内容也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总体来看,城建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城市建设勘测、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国土资源、工业、民用、电力、水利、交通、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不同层面的规划、建设项目。城建档案不仅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全面、切实的依据,还能够为城镇社会、经济、文化的维护及保障提供重要的资料来源,并创造有利的条件。科学的城建档案管理,能够为城市建设及发展提供深入、详实的材料,完备、准确的城建档案材料,可以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告诉发展,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总体来看,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建档案管理不规范。一方面,城建档案搜集的方式单一,资料来源过少且不均衡,而且在收集、分类上过于粗放,不仅造成了管理上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也难以充分发挥档案管理资料的价值。另一方面,城建档案管理的程序不够明确,对档案资源处理的效率较低,如对一些不合格的材料没有及时处理,加上部分档案文件的归档未能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操作,不仅影响了档案的永久性保存,也会造成档案胡乱临时补凑、随意变更等现象,给城建档案管理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是城建档案的利用率低,在城建档案管理实践中,利用城建档案的人或单位还比较少。加上城建档案管理方法封闭,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很少为外界认知,城建档案管理对社会的价值无法体现。

三是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较低,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促进了城建档案的需求,但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工作者对档案利用者缺少充分的咨询及答疑能力,如对档案资料的种类、质量及相关设施等了解不足,导致为利用者服务的效率低下。档案管理工作欠缺主动性,加上保密保护政策的要求,影响了城建档案管理的编研工作,降低了城建档案管理整体建设水平。

2.2 造成城建档案管理问题的成因

影响城建档案管理质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意识理念的落后,很多城市建设、施工及管理单位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理念模糊,即使工作过程中运用城建档案较多的单位,也缺乏科学的城建档案搜集、归类、报送意识,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中资料不齐、数据不准等问题层出不穷。二是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有限,包括对城市档案建设的设施建设、人员的指导及培训等工作,导致对城市档案管理的激励欠缺,严重影响了城市档案管理的长远、健康发展。二是对城市档案管理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如对城市建设档案的收录、处理采取标准还不够明确,导致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高效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程序混乱,对档案管理的查阅、回收及查阅等缺乏全面的制度管理,影响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不仅如此,城市档案管理内部的考核、人事、考勤等制度未完全建立,严重降低了城市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质量。三是城市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差,目前,城建档案管理虽然加速了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促进了层级化的城建档案管理网络建设,然而由于城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建档案资料的分类不够专业,加上对在城建档案管理中软件建设不到位,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难以与档案管理实现有机结合,阻碍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 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3.1 深化城建档案管理的认知

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城建档案管理中长期规划,加强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理念,将城建档案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升社会对城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同时,要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建立切实、高效的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价值,为此,城建档案管理应在科学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明确自身职责,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2 完善城建档案管理的制度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重,任务艰巨,只有以完备的制度,才能有效确保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顺利、稳定开展。首先,应完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确立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其次,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应合法、规范,对建设单位招投标过程中的相关文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程序及要求,对文件资料进行搜集、审核、存储及处理,以为城市建设及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材料。最后,在城建档案内部管理中,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评价、监督、激励等制度,以促进城市档案管理人力资源价值实现最优化,并且明确不同层级部门、人员的职责,激发城建档案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3.3 强化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适当增加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软件等。通过搭建有效的平台,促进城建档案资源的时效性、准确性,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率。二是营造良好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宣传环境,利用网络、电视、移动客户端等媒介,积极宣传城建档案管理的性质及特点,并结合城建档案的搜集、w档等工作,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开发,为满足城市建设对档案资源的要求提供有利的条件。三是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培养,通过多种形似的指导及培训,促进城市档案管理人员改变服务理念,增强信息服务质量,为深化城建档案管理与社会的联系搭建更加稳固的桥梁。

4 结论

综上所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内容繁多,在知识经济及信息化时代,城建档案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建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水平较低,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思想理念上的,也有制度及信息化建设层面上的,为了更好地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城市档案管理应在科学、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下,结合切实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方法,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档案管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人员、物质、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逐步改进,既能够使城建档案管理与时展的要求结合地更加紧密,也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及运行更加科学、全面、高效。

参考文献

[1]CJJ/158-2011 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赵玲,城建档案的地位和作用,城建档案,200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