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健康档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1 15:29:26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健康档案篇(1)

【关键词】中老年人;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03-02

为了解云林街道居民健康状况,给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应用锡山区居民健康档案调查表,对云林街道户籍居民5455位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云林街道云林苑中区、南区、西区、北区和7个社区居委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应查5876人,实查5455人,受查率为92%,其中男性2436人,女性3019人,年龄50~59岁有1698人,年龄60~69岁有1845人,70~79岁1368人,80~89岁有521人,90~104岁23人。

1.2 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详细填写家庭档案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内科、外科、神经科、五官科体检,有关疾病诊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专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体能检查、日常生活功能、健康状况判定参考有关文献〔1〕。

1.3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输入启航系统,采用EpiData软件系统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5455例老年人中患慢性病4288人(78.6%),其中男性2002例(82.2%),女性2322例(76.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

2.2 BMI与年龄的关系:检查5321例,消瘦者553例(10.4%);正常2086例(39.2%);临界1639例(30.8%);肥胖1043例(19.6%)。表1说明体型正常的老年人占多数,肥胖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比例增高,在低(60~69岁)、中(70~79岁)、高(≥80岁)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2.3 血压与年龄的关系:受检5321例,低血压(21.3kPa)244例(11.2%),单纯舒张期高血压(>12.7kPa)154例(7.1%),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同时增高(>21.3/12.7kPa)92例(4.2%),临界高血压(18.7~21.3/12.0~12.7kPa)246例(11.3%)。收缩期高血压在低龄组为7.9%、中龄组为10.7%、高龄组为13.6%三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于动脉硬化导致收缩期血压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增大。

2.4视力和听力与衰老的关系:5168例老人回答矫正视力可看小字的有3902例(75.5%);不能看报纸1132例(21.9%);影响生活119例(2.3%);看不见实物21例(0.4%)。说明不同程度视力障碍在中、高龄组明显高于低龄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2.5日常生活功能:分良、中、差三级,在5455人中,良4364人(80.0%),中1047人(19.2%),差44人(0.8%)。表2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日常生活功能良在低、中、高龄组的比例依次减少,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2.6健康状况:分良、中、差三级。在5455例中,良1724人(31.6%),中3671人(67.3%),差60人(1.1%)。表3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良者在低、中、高龄组中的比例依次减少,高龄组明显低于中、低龄组,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老年人体弱多病,同一老人常患多种疾病,常见慢性病患病率的前五位疾病谱与其他地区报道略有区别,本地区老年人以高血压为首位,可能与高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有关,慢性支气管炎为第二位,可能与本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有关。

BMI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多数老年人体型正常,特别是≥80岁的高龄老人中以消瘦体型的比例为多,符合体型矮小有利于健康长寿的规律。肥胖常与某些老年慢病有关〔2〕。

视、听、体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健康状况都随着增龄其功能相应减退,此五项分别在高龄、中龄、低龄老人中均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高龄老人常有多功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给社会、家庭、子女带来困难。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关心老年人的健康,应在政府和多部门协作下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网络,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家庭健康档案篇(2)

【中图分类号】R1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68-02

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前提与基础。是以社区为中心,居民为对象,详细记录个人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史、遗传史、疾病动态、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情况的各种资料。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要为目的。但在此项工作运行中发现,居民对建档工作不理解、误解、网络系统不能共享,专业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社区医疗健康档案是(Health Care Records)是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居民为对象,记录个人及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史、遗传史、疾病动态和预防保健等情况的各种文件材料。一份采集信息真实完整的健康档案,为社区卫生及转诊医院医生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医生只有更多了解、掌握了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才能在出现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抢救治疗,此外,医生在一般的诊疗中,通过健康档案对居民的了解,有助于分析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卫生部今年1月16日《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试用稿)》规定,社区卫生机构应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履行合同条款,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但在此项工作运行中发现,居民对建档工作不理解、误解、流动人员健档难、居民多医生少,网络系统不能共享,专业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给此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

1.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足:健康档案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社区卫生机构还应为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以及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的健康档案就相当于一个凭据和依据,这样会使医生更好的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做一个细致、完整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部分居民还有一些“没病不看医”、“不愿意提供个人资料、病史,惧怕隐失公开”、“白大褂医生来家,视为不吉利”、“年轻人身体好没病”的认识,往往给居民健康调查带来困难。

1.2 居民多医生少:现在,有些地区卫生服务站只有20—30名医护人员,却负责1万人甚至2万多人的社区,人员实在太少,建健康档案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健康档案表格中,共有数十个项目,填写这些内容加上简单身体检查,建立一份档案至少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目前居民多、医生少的现状,使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在一些社区医生眼中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更为主要的是,为完成任务,盲目建档达到数字要求,提高普及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反而浪费了劳动力。

1.3 无统一规划,标准不统一:建立了数量巨大的社区医疗健康档案,但由于缺乏全国性的行业指导标准,导致了各地健康档案格式、内容不一致,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一定困难。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进行纸质档案管理缺少统一标准,编号法多种多样,家庭、个人健康档案号混淆,使用提取不便。

1.4 缺乏专业的社区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健康档案是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目前,国内有些公司开发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软件,形式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呜,各系统之间无法对接,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医院之间、社区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等电子信息不能进行共享。为居民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解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问题形成了障碍。

2.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认识水平。卫生行政部门应联系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举办社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相关预防知识的认识,阐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和服务宗旨,并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责及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消除居民对影响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问题的疑虑,使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到此项工作是利民、便民、惠民的好事。进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发放各种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单,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2 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据资料显示,美国目前约有10万名家庭医生,平均每3000人对应一名社区医生,而在英国,家庭医生人均负责1850名患者,而我国每个医生常常需要负责上万居民,跟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由于社区医院待遇条件等与大医院相差甚远,医科大学毕业生都削尖脑袋往大医院钻,社区医院人员存在很大缺口。各地政府应该从政策上扶持社区医院,增加社区医生待遇,改善社区医生工作环境,让更多医生愿意来社区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 统一规划,快速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新建档案应严格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标准,纸质档案信息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的录入信息相一致;已建立的纸质档案,采取增补项目或重建的方式,使其逐步完善并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标准,原有档案信息及增补项目信息也应录入管理系统。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同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按照国家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档案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采用编号法管理,建立索引,可以在各操作中达到简单、易行、易贮存、易检索并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要求。

家庭健康档案篇(3)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家庭健康档案篇(4)

根据院领导和市卫生局的要求,我们新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9月由市中心医院二分院转型而来,按市卫生局的划分,我中心服务4个社区,共有17232户、65000人,根据四川省卫生服务机构评价标准:建档率应达到服务人口的60%以上。我服务中心位于城东,居民居住复杂,有城乡结合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覆盖面积广,散户多,流动人口多等特点,采用上门调查建档即费时又费力,居民不配合,建档相当困难。我们全面考虑,想方设法用一年时间全力以赴为10440户,3900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健康档案的内容和要求

健康档案是社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依据,是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记录,在教学科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根据我市卫生局的统一要求,为社区居民进行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档案,每个家庭档案封面记录户主、住址、电话号码、档案编号、档案内装家庭成员的基本资料,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家系图、家庭成员基本资料、长期用药明细表、健康检查表、接诊记录、预防接种记录、随访监测记录、健康问题等内容。

建立健康档案的方法

1、 与派出所联系,找出我中心所辖居委会的社区居民人员花名册,以及辖区内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名称,整理成册为建档做准备。

2、 大力宣传居民建档的目的及重要性,介绍国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优惠政策,服务中心制定具体的优惠措施给居民居民一封公开信通过电视台、小区广播宣传、到社区、闹市区、人口集居地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免费义诊等活动,向居民介绍建立健康档案的好处及重要性。

3、 与社区居委会联系:以小组为单位,为散在的居民建档,在入户调查前我们在居委会门口及居民区出入口张贴居民建档告知书,给居民一封公开信,并通知入户建档的时间和范围,以及建档的要求等,根据安排时间我们的医务人员与居委会同志一起入户调查建档,成效显著。

4、 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联系,安排时间为单位职工及家属建档,为辖区内11所学校及4个工厂的所属人员建档,向他们大力宣传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意义以及居民建档后的优惠措施,并利用工厂学校及其他单位开会的机会,向职工宣传,并号召职工向家属传递信息,做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建档数明显增加。

5、 利用社区居民的口碑,居民主动到服务中心来建档,居民来就诊、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孕产妇检查等给予大力宣传,为他们建档,发就诊卡、免挂号费,就诊给予适当的优惠,给辖区内精神病及残障人员免费体检并建档,为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档、免费健康咨询,免费测血压等。让他们得到了实惠,这样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是从前不愿建档的居民主动建档,使居民建档数明显增加。

建档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缺乏:我中心有医务人员共26人,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为几万人建档,加之所辖面积广,散户多,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建档内容多等因素,因此人员比较缺乏。

2资金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非营利性民生工程,为居民建档要耗费许多人力和物力,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档案建立,政府补助没到位,确实给我们带来困扰[3],然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举措,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我们只有先把工作搞好,让居民感到实惠,让政府得到认可,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3社区居民缺乏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知识,配合不好。在刚开始建档时,我们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有部分居民不理解,认为我们有利可图,不怀好意,有排斥心理不愿意建档,我们要多理解,多沟通,要耐心地宣传和开导。

健康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健康档案我们设专人管理,按社区,按档案编号顺序摆放在专用档案柜内,慢病、精神病 、残障人以及60岁以上老人、0―7岁儿童,孕产妇等均按社区分柜保管,实行微机化管理,并利用微机的筛查统计功能,准确的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做出社区诊断,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居民建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逐步得到充实和完善,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已走上了良好的循环轨道。

建立社区居民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是社区居民实行连续的关键,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必须使用有效途径,建立真实、完整、项目齐全的有效的档案。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对社区卫生的加大投入,我们一定会实现健康档案的电子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芳健 周红伟 王家骥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方法与技巧、实用全科医学 2007.2(5):152

家庭健康档案篇(5)

摘 要 提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技巧与管理方法;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利用率的实际操作办法。

关键词 健康档案 管理 利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203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建档主要对象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如在预防、医疗门诊中,在患者就诊的时候给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开展老年人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参加活动的人群建档,在开展慢性病筛查、义诊活动中,均可同时开展建档工作,做到边筛查、边义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进行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计算机管理:当今世界,信息管理数字化非计算机莫属,只有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我国统一标准的健康档案表格,开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置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并制作居民健康信息卡,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在每次就诊时携带居民健康信息卡或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医生利用健康息卡或计算机编号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患者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中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络信息交换和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连续的动态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和管理要便于居民和全科医师的提取与存档,居民在每次就诊时,通过计算机读取健康信息卡或根据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编号,提取到相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通过网络传输到预约的全科医师计算机的管理系统中已挂号窗口等待诊疗。纸质档案由居民携带给全科医师做诊疗过程记录。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要购置抽屉式档案柜,将居民健康档案按一个居委为一个档案存放区域,按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顺序排列,放入档案夹内,每个档案夹存放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并按个人档案编号排序于档案夹内,同时,也可以把各种慢性病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档案夹存放,以便标色分类,为便于查找,通常在档案柜面板上标出档案的编号范围,并在档案夹的上面标出档案编号,这样在居民就诊时,就可快速提取相应的档案了。

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避免为追求建档率而盲目建档,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居民健康档案柜的存放位置要方便提取和管理,笔者认为把健康档案柜放置在挂号、病案室内由专人专职管理,更有利于居民就诊时提档,医师在诊疗完毕,填写好档案记录后,将居民健康档案送回到挂号、病案室,这样的操作办法,将会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讨 论

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要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利用,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到科学、规范地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卫生部将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等5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以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1]。

社区卫生服务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同时,政府部门要完善考核机制,评价合理,这样才能真正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

家庭健康档案篇(6)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自2004年6月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颁布至今,国家一直在不断地致力于加强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资助政策的健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取得了良好成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于高校日益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中,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档案,相对于普通档案,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可以全面地了解掌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客观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及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切实保证国家各项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及认定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根据学生家庭收入状况可划分为:(一)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在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后,不足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国家规定应该由学生缴纳的费用的,为一般困难档;(二)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为特殊困难档。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与档案建立

由于高校贫困学生身份的流动性和家庭情况的变化性,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变动性比较强。鉴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这种特殊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程序应与普通档案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应由学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院系审定工作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认真、负责地共同完成此项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建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学生提出申请。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在每学年结束之前,向在校学生发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如实填写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的实际状况。学生入学后,向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提交申请材料时,应同时出具此表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班级民主评议。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收集好《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组织申请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申请表》。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及学生提交的材料,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省辖市或重点扩权县(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合学生日常实际消费水平,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本年级(或专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

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重点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最后确定本班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报院系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

(三)院系审定。院系认定工作组要认真审核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四)公示。院系审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持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如师生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院系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院系审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五)特殊程序。学生由于家庭突发变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需要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时,辅导员、班主任可在了解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院系审定工作组审核后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

(六)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各院系审核通过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此为依据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电子档案。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信息、获得资助情况、家庭经济困难相关证明材料等。家庭经济困难相关证明材料由证明材料的出具者和审核者如当地村(居)委会,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后视为有效。这些文件和材料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最为有效的证明材料,也是构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内容。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原始材料。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字性材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通常由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学生在认定过程中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产生的基本材料。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班级民主评议过程中的记录、评议结果、公示情况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的真实性。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各种资助的情况。目前,随着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高校逐步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社会捐资助学等在内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完整的助学体系。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前或一入校就能享受和获得国家、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资助,从而产生纪录资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接受资助的原始材料,尽可能完整地归档,以便及时了解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的状况,避免重复资助和遗漏资助现象的发生,从而使资助资金得到合理分配。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相关材料。能够反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的资料也应进行记录和归档。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单、获得的各级各种奖惩情况等材料。

(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材料。随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常常表现出自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疑惑嫉妒、怨恨等心理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贫困,应认识到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决不应仅仅限于心理咨询,而应形成一个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教育和经济帮助体系在内的综合性的教育环境。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则可以在高校预防学生“心理贫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中可以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的心理档案,作为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参考资料,如抑郁咨询量表、大学生适应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心理状况测评报告等,从而有利于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地帮助其健康成长。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材料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够准确描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受资助情况、学习及获奖励情况、心理状况等,从而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信息记载应全面、真实、准确,在收集整理档案过程中要求准确细致,认真负责。同时,高校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

(二)动态性原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当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并对资助措施进行相应调整。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整理工作也应当每学期开展一次。同时,鉴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应当及时、客观地体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变动,及时为突然陷入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新档案,对已摆脱贫困学生的学生档案予以注销。高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派遣有关工作人员对申请的贫困生家庭进行抽查走访,从源头上掌控贫困生的界定,使有限的资助资源充分的惠及每一个贫困生。

(三)信息化原则。为提升工作效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应实现信息化,以充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内容及时有效地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依托校园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及时收集信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系统的最大优势是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的共享性。学校各部门可以共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电子档案,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的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同时,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系统运行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娜.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

[2]黄俊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教育评论,2006.5.

家庭健康档案篇(7)

【关键词】 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服务;更新应用

作者单位:735300 甘肃省金塔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民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的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1]。健康档案更新与应用,它是开展连续性的、综合的基础和前提。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就是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维护的过程,也是居民健康档案应用的过程。

1 健康档案的更新及工作手段

11 健康档案内容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2 健康档案更新 主要是通过一般人群的复诊和重点管理人群的定期体检与随访来实现。

13 工作手段 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

2 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健康档案记录着居民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

21 能够及时记录和呈现居民健康状况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社区居民的所有健康及相关信息,社区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对居民的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系统将信息进行实时储存,并通过分析相关信息,掌握社区居民中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化情况,有利于社区医生及时、动态的了解所在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有效地开展社区诊断和治疗。

22 能够有效地提供诊疗和干预的依据 在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中详细、连续的记录了个人的健康问题、所患疾病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这些信息有助于社区医生及时、恰当的针对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23 有效地加强社区疾病控制工作 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家庭和个人进行预防保健和营养指导。社区医生还可根据居民不同的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等特点,举办关于妇幼保健、中老年保健、营养学知识以及健身方法等方面的讲座,促进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纠正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针对本地区的居民健康和环境状况,并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3 构建健康档案互通平台,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31 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盒数据,居民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居民采取针对性的保健措施。

32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发现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也便于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

4 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共享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价值在于用而非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工作信息的来源和丰富的资源,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记载着居民一生中全部健康有关信息,并利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通过其中详细完整的健康记录,为居民提供的各种健康管理服务。因此,它是提供一切与健康相关服务的依据。

总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居民健康档案的更新和应用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是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动态了解,跟踪病情的发展,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