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业发展理念

产业发展理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3 16:20:03

产业发展理念

产业发展理念篇(1)

一、实施主辅分离以来的经营状况分析

权宇实业公司是2003年3月成立的非煤企业。几年来,公司的干部和员工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政的重大决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新发展观念,企业由小到大,实现了滚动式发展。但也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上年度虽然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但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水平增长还在低处徘徊。二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还较弱,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公司缺少支柱产业,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四是所上项目规模较小,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部分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对非煤企业认为不好干、难度大,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不强,存在依赖思想、守摊思想,困扰了企业的发展。六是与集团公司“全力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着力于解决影响跨越发展的思想障碍,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标准相差较大,过去的一套工作思想及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新的发展要求。

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思想观念更新,推动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权宇实业公司创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加快非煤产业发展的认识

今年,公司党政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委工作会议精神,统一干部职工思想,首先要解决好影响创业发展的思想障碍问题。

一是提高加快发展非煤企业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做大做强非煤企业的观念。今年以来,公司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非煤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彻底破除非煤是副业或辅业、离开主业不能活、非煤企业只能小打小闹等陈旧观念,把非煤看作是推进企业持续成长的支撑产业,树立做大做强非煤企业的雄心壮志。

二是提高对思想解放程度的认识,增强责任观念。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人,要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无功即过的责任意识。作为非煤企业,重点在增强责任感上下功夫、做文章。针对非煤企业实际,首先把用人机制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发展论英雄,对完成经营指标任务的,进行重奖、重用,让其名利双收。对完不成任务的,本着“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该调整的调整,该撤换的撤换,以此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创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是提高对加快发展速度的认识,树立危机观念。加快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近几年权宇实业公司的经济发展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没有大的项目支撑,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集团公司非煤企业的发展来看,各兄弟单位都在想方设法加快发展,伺机赶超。如果我们再不加快发展步伐,势必会有被拉大距离或落后的危险。为此,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自我加压,奋力开拓,以超越自我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的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确保站稳集团公司非煤企业发展的第一方阵。

四是提高对开拓创新力度的认识,强化进取观念。开拓创新是一个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们无论在创新观念上,还是在精神状态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每次外出考察,都感慨很多,每次也都定出了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其中不乏一些创新之举,但却由于缺乏敢想敢干、立说立行的拼搏精神,瞻前顾后,顾虑太多,导致非煤经济一直没有大的发展。为此,公司党政进一步强化进取观念,树立一种为成就一番事业敢于拼搏,勇于开创新业,善于抢抓机遇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融入东部经济循环圈,理清思路谋发展

按照集团公司做大做强非煤企业的要求,为实现权宇实业公司跨越式发展,公司领导班子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集团公司“资源再生、生态再造、产业再转型”的各项工作中来。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谋发展,融入东部经济循环圈,并确立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变革理念,以企业安全、高效、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调整升级,创新发展,加强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文明创建,争先进位,为实现“二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围绕一个主题。即:自强、创新、稳定、发展。

2、着力三个推进。一是以理念变革创大业,推进企业提速进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二是以构建企业联盟获得存续,推进做大企业市场。三是以优化管理谋发展,推进企业管理上台阶。

3、产业定位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战略构想是:建设一个生态园,延长一条产业链,构建一个大联盟。尽快融入集团公司东部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有效开发大量土地资源:二是发挥矿用照明等产品优势,加强产业互动:三是与外部企业结成联盟,将企业融入区域市场发展中。

建设一个生态园。一是积极对塌陷地进行保护性复垦;二是整合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化、工厂化管理;三是对水面区域尽快争取复垦政策;四是建设有机蔬菜基地;五是策划生物链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延伸一条产业链。一是抓住徐矿电厂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倾力开发与之配套的综合利用项目,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实施综合开发,提高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废渣、粉煤灰、余热等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链。二是围绕徐矿电厂的下游产品,以粉煤灰为主攻项目,形成“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发

展模式,构建“粉煤灰——凝石——粉煤灰水泥”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构建企业大联盟,做大做强工矿产品。与有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结成联盟,大力发展工矿产品,逐步建成年产50吨徐矿礼品酒的生产基地。改进矿灯生产工艺开发节能高效的led照明新产品。

产业发展理念篇(2)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demand for energy in China is increasing. In this situation, it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al production, make full use of low-carbon concept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o as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低碳理念;指导;煤化工产业

【Keywords】low -carbon concept; guidanc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TQ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71-02

1 当下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当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攀升的新时代下,煤化工产业唯有不断的拓宽自身的发展规模,方能迎合人类不断递增的物质要求。根据当下的情况而言,我国大约70%的 火力发电(电厂)都是依靠煤燃烧来进行发电的,所以,我国火力发电(电厂)中最重要的发电原材料就是煤炭。而煤炭属于构造极其繁杂的一种键链结构,唯有采取热裂解的方式方能对其实施彻底的拆分。同时,煤炭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种化工原料,其产物还能被当作工业燃气或化工原料。煤化工产业是一种以煤炭为主的产业,其更是我国人们赖以生存的能源产业。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正在日益加速,其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拓宽,有些煤化工项目的规模甚至多达数百万吨。除此之外,每年我各地区上报的正在拟建的以及正处于建设中各种煤化工项目都在快速的增多。与此同时,随着煤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空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出现的雾霾天气也越来越多,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2 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

2.1 对煤化工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全面调整

产业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等统称为产业的内部结构。从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一直在不断地拓宽,从生产项目来看,其也在逐渐向外延伸发展,不但开发了甲醇和焦炭等项目,目前还在积极地促使煤化工项目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譬如煤制油灯以及二甲醚等等。然而,针对传统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模式而言,虽然煤化工产业的产能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可是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和浪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新时代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改变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式入手,再借助新方法与新技术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以此减少工程的成本投入,从而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

2.2 多产业融合发展

在发展煤化工产业期间,诞生了一种非焦炭法熔池炼铁工艺。通过使用此种工艺可以有效地强化煤粉和铁矿粉等物质之间的反应。同时,煤炭也可被用作还原剂来还原氧化铁。在制作生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一氧化碳气体,而把产生的这些一氧化碳气体输送至发电站,则可用来生产电力等产品。众所周知,购置一套气化装置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所以,把其他产业与煤化工产业融合起来,除了可以有效地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之外,还可以使能源与资源的损耗实现有效地降低,同时也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其它产业和煤化工产业融合起来发展,可以使煤实现高效与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煤化工产业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有关单位还应该通过改革技术来推动减排市场的发展,从而促使煤化工单位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核动力技术等的开发与利用,提高煤的循环利用率,提倡仰面消费方式,构建企业低碳生产环境,为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3 通过拓展产业链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单位GDP中的排放

在未来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选取低碳排放的产品。实践经验证明,煤炭制油的办法并不能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所以,鉴于对长远发展的考虑,我们应当对煤化工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全面的拓展。新疆、内蒙古、山西以及陕西等地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最多的地方,其几乎占据了我国70%的煤炭资源[2]。而我国沿海地区需要较多的煤炭,且通常都是通过铁路输送的方式来运输煤炭,所以,在输送煤炭时就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因此,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不适宜在煤炭资源稀缺的区域发展煤化工产业,而生产甲烷工艺可以达到低碳的目的,所以,针对煤炭资源稀缺的区域可利用甲烷工艺来进行工业生产,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有效的提升。在利用煤气化制造天然气时,只会产生极少量的二氧化碳,而且与煤炭的输送不同,那些通过煤气所生产的天然气只需通过管道进行运输即可,沿海一带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办法来获取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铁路的运输压力。另外,乙炔工艺也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尽管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可是利用煤炭来制造烯烃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开发的项目。

2.4 重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把握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应当对本区域水环境与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以全方位的考虑,根据水资源的整体规划来对本区域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确立,应当将水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充分借助地表水来发展煤化工产业。针对未通过评估认证的扩建、改建或新建的煤化工项目,不可允许其开工建设,不可允许其取水,更不可为其制定用水计划。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本区域环境的承载能力加以全面的考虑,应当遵循经济循环发展的原则,保证煤化工产业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实现最小化。

2.5 强化循环经济的贯彻与执行

循环经济是在新形势下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3]。因为此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受到了有关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与赞同。因此,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此种经济发展模式加以充分的应用,以达到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的目的,继而推动煤化工产业向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循环经济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贯彻与执行进行强化,以促进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进而保障煤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低碳理念加以充分的贯彻与实行,对煤化工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强化循环经济的贯彻与执行,重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把握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拓展产业链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单位GDP中的排放,以此推动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涌,颜彬航,储博钊,等.高效、清洁、高附加值原则指导下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J].煤化工,2012(05):1-6.

产业发展理念篇(3)

物流的 理论 和实践在我国的 发展 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在80年代末期曾经有过一次 研究 、引进和实践物流的高潮。特别是在90年以《配送研究》一书出版为标志,由前国家物资部主持的物流配送制的推广。但主要是由于体制上的许多限制, 经济 市场化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使得物流产业发展缓慢。加入wto已经指日可待,对传统仓储运输业的保护也就是1——3年,而我们至今还拿不出能够与跨国物流公司相抗衡的物流 企业 来,甚至要推出具有 现代 物流意义的本土物流企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认为,我国物流产业与美、欧、日的差距在不考虑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至少是10年。 

然而,物流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却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估算数字,1990年我国物流费用总支出约为500亿美圆,占当年gdp的14.5%。如果降到世界平均水平11.7%,则我国物流企业的运作空间为96亿美圆;如果降到亚洲平均水平11%,则我国物流企业的运作空间为120亿美圆。有学者根据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推算,我国全 社会 物流费用支出总水平约占gdp的20%,约580亿美圆;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反映已超过40%。还有咨询机构认为全世界的物流产业市场容量为30000亿美圆,而现有的物流服务能力仅有5000亿美圆左右,仅为市场需求的1/6。 

事实上,我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海洋运输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 电子 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 网络 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然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物流服务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要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来应对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必须尽快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 

二、新一轮的物流热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物流热。 

在学术界,8月份上海海运学院林国龙教授等翻译出版了美国物流界老前辈鲍尔索克斯教授等学者的新著《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并很快于2000年1月第二次印刷。由王之泰教授和邬跃博士发起的“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即物流的7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问题 。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 影响 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就是运输和储存。对一般制造业来说,运输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45%左右,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 企业 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或“增值链”的概念。所以也常把物流过程称为一体化供应链。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的一体化程度。 

7,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 经济 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那么,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王之泰教授在95年出版的《 现代 物流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包含在物流之中的新见解,是一点即破的,——就是将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等等过去看来相互无关之举,用物流两个字统一起来”。 

战术的整合变成了战略的决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正是通过功能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而结成策略联盟的。 

五、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具体的功能性活动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发展 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1、 激发物流需求 

生产制造企业由于拥有产品的物权,又处于供应链的中心,所以有权力也最有可能对物流全过程实行有效的安排和协调。因为物权属于制造商,所以相对而言物流服务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 

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要进行“服务/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从企业竞争战略的优势考虑,自营物流要对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外购物流则须对市场上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协调安排。所以,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整体的或者是局部的。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援,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营物流的成本,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2、发展物流企业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所以不存在还要进入物流产业的问题。但从现代物流的观点来看,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其市场营销战略需要;其次是与市场营销战略相匹配的物流系统设计;第三是能获得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第四是能获得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好处。制造商的“服务/成本” 分析 将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物流企业拥有物流服务的资源如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或线路经营权等只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必要条件,而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选择则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充分条件。每一项具体的整合都是一系列技术经济权衡的结果。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必须抓产品。不同的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只要具备核心服务能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一体化供应链就会很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服务能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比竞争对手略胜一筹之处”,就是特色服务。毫无疑问,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服务品种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物流企业发展了物流产业 自然 就发展了。 

3、延伸物流服务 

功能整合本质上就是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二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成了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虽然做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企业的最高境界,但要求物流企业对制造商经营活动的深度参与。如为麦当劳做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夏辉公司不仅与麦当劳是相互持股的,而且双方合作的 历史 可以追朔到“麦当劳在后院用手工削土豆条”的时候。即使在物流业发达的美国,1996年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产业中的比重也只有6%,约300亿美圆。五年才增长了2%。 

我国 目前 还缺乏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经济和 法律 环境。如对运输市场实行的还是审批制。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制造商在外包物流服务方面的需求还比较小,信心也不足。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现阶段不能盲目追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只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阶段性的和有特色的物流服务。 

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一是以大货主为依托,按照委托企业的物流服务要求和标准来改造现有储运资产的结构和功能,并重整业务流程。为特定的生产制造企业或者特定的货种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二是作为更大的物流系统的子系统提供阶段性的延伸服务。比如与跨国物流公司接轨提供国内的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延伸服务的起点就是前述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特别是运输、仓储、信息集成、存货管理、定单处理、物料采购等核心功能最可能成为服务延伸的起点。必须指出,服务延伸的过程就是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对货主的服务需求细分再细分,对服务品种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制造商的经营运作参与再参与的过程,是 学习 的过程。 

服务的延伸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集成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随着 网络 的发展已经成为 时尚 和服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物流功能的整合正在从业务整合转向信息整合。用网络的优势来整合现有物流服务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4、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结构性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有码头和仓库的结构性过剩,也有道路 交通 等基础设施的结构性不足。但最大的不平衡是巨大的市场和稀缺的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和市场发展的规范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发展物流产业除了要防止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在发展物流产业的一开始就按照wto的原则和标准与国际物流运行规则接轨是必然的选择。当务之急是放宽本国国民市场准入的条件,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的的进程,尽快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来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别要加紧对物流网络建设的统筹规划,并进行重点投资。 

产业发展理念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创新;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文化价值要求增高,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增强商品的自身价值,还要关注到商品的文化价值。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物质商品的竞争,而实质上则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最核心部分,是企业个性化,能力化,人文化的体现,要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反应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企业文化理念,从而培植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久而人文化绿色发展。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表征,它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日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经济市场时提出的管理学新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深入到理论研究领域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而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企业道德,企业精神,团体意识,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方面作用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称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或是软件支持。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更为突出。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极高资本主义大国的美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着高数量,例如,2010年,美国GDP为14510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体育上,历年获奖总数之和遥遥居于榜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上也是独占一片天。这样的成就,不仅与他的经济实力相关,这也说明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培植文化创意产业灵魂——企业文化理念人文性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文思想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取得新时代条件下的竞争优势,必须抓住企业的灵魂,在“人”上下足功夫,以“人本”取胜,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制胜。企业文化的基因,来自于企业创始人和企业团队的理念,要取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人才观念是第一步。提及海尔,中国人为之自豪,而真正成就海尔的是它的企业文化理念。以人们实际要求为产品趋向,以时代要求为发展动向,以质量取胜为企业根本,以团队合作为企业支持,以积极进取为企业精神,以优质服务为企业保证,这一系列的企业文化理念,无时无刻不关注到“人”。产品的生产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基于对质量的保证,产品的销售,基于市场的要求,发展中的人们的实际需要,销售中以及售后的热情服务等都浓缩了整个企业人力团队的合作意识,以及企业领导的文化理念。再者,诚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道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理念创新,必须是理性的人本创新,将理性精神融入到仁爱精神里,将仁爱精神融入到信仰精神里,才是商道的终极精神。企业必须做到诚信为本。企业文化根深蒂固,企业发展也便枝繁叶茂,企业的人文性文化可谓是一个企业活的灵魂,为企业创造内在动力,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带来的经济效益,人文效益正说明了这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文化创新,以从根本上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2)描绘文化创意产业色彩——企业文化理念意识化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要有良好的体制支撑,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企业文化理念中的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文化结创新,企业品牌创新。时代的进步,促使一系列新生事物的出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提供创新型的服务。首先,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一个企业的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文化责任感十足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营造出优质的发展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企业中也是如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有企业发展制度性,责任性的保证。例如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产品开发研制人员提供出国学习与培训的机会等。公司的体制支撑,很明显的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领域上,文化创意产业要增强此部分的结构优化性,以保证长远的发展,这就要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文化布局上有所创新。美国文化产业和中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分别是20%和3%,这正突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足。文化产业种类很多,例如新闻媒体文化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等等,就一个国家而言,必须给以相应的体制支持,而且要合理调整文化布局,积极发挥文化产业的力量。从微观上看,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先的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与市场资源相结合,探索发展新模式,也只有这样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自我发展的色彩,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声有色的平台和空间,才能以自我的色彩创就一个独特的企业。(3)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企业要发展的动力。企业的发展要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勇攀新高峰,创就品牌。例如,在电子产品行业,手机的生产有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电脑大型化到“手托化”的转变,都立足于消费者市场,进行创新,且看,现代青年机运用最为潮流的“苹果手机”,将智能化与娱乐性相结合,创就了电子世界的“苹果时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必须立足本民族的产业,一个企业要走大走强,也必须有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我国的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牧童遥指杏花村”“九九女儿红”等诗句的描述,也就激起人们对中国古香韵味十足的酒水的渴望,我国酒业,在发展时要发现自我领域下的历史文化,发展区域民族的特色,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成为民族的骄傲。从今年诺贝尔文学的获得上来看,是“高粱红了”造就了中国的莫言,也是莫言造就了世界的红高粱地,造就了一个民族的土地,带动着那片土地上的酒文化。同时在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上要引进历史的韵味,用历史来充实一个企业的文化。我国国酒茅台,它走向世界不仅只以为它自身浓郁的香气,还在于它身后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只有特色化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制高点,才能创就一个企业的魅力,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也成就着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真实自我。

三、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取得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以特色化、人文化、意识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作后盾。同时,作为企业文化核心成分的企业文化理念,与时代接轨,与民族同行,以人为本的创新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进一步要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且共同作用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增灿、增辉。

参 考 文 献

[1]何晓阳.品牌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J].现代焊接.2002(5)

[2]刘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的基石[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2(6)

[3]顾亚莉.企业文化——来源与趋向[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产业发展理念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模式

目前,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面积被大量占用,使得人们对农业高水平建设依赖性增加。为切实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需借助技术密集与资金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明显优化单位农业土地资源产品商品率、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力,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1创新发展理念,增添农机化发展新动能

促使我国农业不断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是科学发展理念的源动力。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发展理念主要表现为:加大精准型政策创设力度,优化顶层设计,健全财政、金融、保险、投资、用地等多种政策工具协调组合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1]。大力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推动制定实施农机装备制造发展行动方案,同时,结合农业经营相关体系的创新与农业的信息化、“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各类农机发展主体活力。

2改进机械化基本形式,引领农机化转型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且农机使用率低、农业机械服务范围有限,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益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应做好完善覆盖整个地区的集信息、机械调度、视频会议为一体的农机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平台[2]。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系,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为农民、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生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生产技术路线和作业规范,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合式作业机械,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畜牧、渔业机械及农产品加工机械,淘汰老旧、高耗能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配合对外合作战略实施,支持引导产品、农机企业走出去,增强制造技术与国外先进农机的研发引,提升我国现代农业设备有效供给能力[3]。

3绿色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支撑有力、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提高推广能力。加快普及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和主要农作物种植重点环节,促进技术成熟、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服务到位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加快灌排设备及更新改造进度,实现高效、安全、节能运行,以满足农田灌排需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土地深松、化肥深施和高效植保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提高装备配套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加快节水灌溉、秸秆收集、定位施肥、粪便处理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绿色发展潜力[4]。普及秸秆还田与深松整地等绿色耕作技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4提升政府机构扶持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在高质量执行农机购买补贴政策基础上,依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扶持农机发展力度,构建出完善农机发展的激励方案,积极建立稳定且长期有效的农机购置扶持制度。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切实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要精准扶贫,坚持把农业机械化合作共用作为农机社会服务的有效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以农业机械等作为入股方式参与组建专业合作社,在支持富民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要着眼主攻方向,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加强农业农艺融合,探索高产创建模式,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在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和从业者素质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要求,实施好购机补贴政策;做好任务落实、质量监管、项目验收、资金兑付工作。支持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综上所述,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离不开发展模式创新,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积极创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卢秉福,韩卫平,朱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6):46-49.

[2]卢秉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性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03):268-271.

[3]罗锡文,廖娟,胡炼,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01):1-11.

产业发展理念篇(6)

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实现河南富民强省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2D0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确定了180个集聚区进行规范发展,6年来,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在推进河南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总体上看,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但一些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配套能力薄弱、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表现较为突出,河南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一、绿色发展是产业集聚区的本质要求

(一)产业集聚区的集中布局可以提高资源、设施的利用率

首先,通过产业集聚区可以集约利用资源,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相关产业的集中布局,可以大量节约土地占用。同时,相关产业或关联产业的集中布局,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物流、仓储等成本,大大提升单位资源的产出与投入比例,降低每万元生产总值的能源资源消耗量,从资源投入的角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通过产业集聚区可以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产业集聚区是企业空间集中的载体,其主要特征是企业集中分布。通过众多具有一定联系的企业集聚在某一区域内的组织形式,使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发展,可以提高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二)产业集聚区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可以节约土地,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但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对土地进行统一安排。人多地少是河南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农村的人口分散居住,使得土地科学规划难度较大。产业集聚区以产业为基础、以就业为根本,是人口得以空间集中的载体。通过产业集聚区带动产业关联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从而带来非农就业岗位增加,进一步带动就业人口的空间集聚。因此,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可以促进大量农村人口的空间集聚并转变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产城融合。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农村土地,还能提高农村土地的科学规划和集约利用。

(三)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升级

产业集聚区除了可以通过企业集中布局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规划,使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关联发展,形成集聚优势。集聚优势的好处,一是使企业在经营上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用;二是可以提高同产业或相关产业中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通过分工获得创新的可能;三是通过集聚优势,加强企业间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通过创新等方式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四)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

产业集聚区发展带来的企业集中和人口集中,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与生活服务,因此,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工业发展、人口数量增加与空间集中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工业发展、人口集中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必须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这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是通过三者在产业集聚区这一空间范围内相对集中才能实现,因此产业集聚区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根据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从工业化中期到后工业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因此壮大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河南产业集聚区优化升级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兼顾的发展理念

坚持做到集聚区建设与生态建设两手抓。一方面,大力推进集聚区的经济发展,促进集聚区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从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保护好集聚区的生态环境,促进集聚区生态优化发展。在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必须以加强生态保护为前提,尽力提高能源、土地、材料等的利用率,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同时,力求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高效、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集聚区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在集聚区建设中,应当着重培育新型业态和模式,促进产业集聚区绿色升级。可以适当选择一批产业集聚区作为试点,实现园区物质闭路循环、废弃物近零排放,示范带动全省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循环化发展。要确保环保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指导思想来规划集聚区建设,同时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制度杠杆,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新原料、运用新工艺,推行清洁和生态化生产,推广循环经济,力求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排放、低碳发展模式,推进形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产业升级新格局。

(三)优化全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五规合一”,推进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精准衔接,更好地体现产城互动、绿色发展,进一步完善提升功能,增强承载集聚能力。以河南省总体空间规划为基础,按照全省总体空间发展战略要求,依据当前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实际,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综合考虑省、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因素,对全省产业集聚区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以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为目标,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以抢占区域经济竞争制高点和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导向为标准,加强产业发展及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以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为前提发展产业集群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动向。因此,当前的产业竞争,更多表现为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只有通过培育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要根据现有产业集聚区的实际,注重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和产业衔接,在一定物流半径空间内,形成配套的产业体系,以产业集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资源环境效益。

产业发展理念篇(7)

关键词:经济社会;绿色产业;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结合中央和自治区对桂林市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及桂林未来发展需要和战略定位“加快建设新城,着力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要求,桂林今后的产业发展应突出绿色发展和特色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厚植绿色元素,擦亮生态品牌。

一、桂林产业经济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一)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国家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是包括金融在内资金的全方位支持,而不再是单纯的政策鼓励,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首次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十三五”规划之中。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说,当前产业领域的变革和转型就是要建立与绿色发展有关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给社会也制造了尖锐的矛盾:资源匮乏,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使农业、工业、服务业强力持续发展,还可以使生态,生活,生产等环境得到改善,使人与自然发展和谐,更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多年来,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直受到桂林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领全市人民快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促进桂林“两个建成”的重要表现。

(二)桂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必然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说,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下,由外贸推动和投资拉动的两轮经济结构开始向多轮化、绿色化格局改变。为了改变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的退化,促进产业绿色发展,这是长远的战略举措,更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行动。桂林作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要尽快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中,我们更需要采取和加大“走出去”的战略,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在前景广阔且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为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加快促进桂林“两个建成”获取新的发展优势,为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创新模式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产业注重以科技创新为主、使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得到提升,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提高经济质量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抓手,为桂林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协调、持续发展提供新方向、新动力,对桂林“筛鼋ǔ伞本哂兄匾意义。

(四)解决桂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方向、途径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桂林12个县区中,其土地面积、人口占全桂林的90%以上,县域经济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二,在桂林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桂林全地区生产总值1827.1亿元,组织财政收入195.2亿元,成绩喜人,但与广西其他市相比,桂林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发展水平低,财力不雄厚,各县区发展不平衡,尤其以发展第二产业的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对整个桂林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火车头的作用。因此,要使县域经济改革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循环资源、生产清洁、生态规划与绿色健康消费等融为一体,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的合作双赢。

二、桂林有绿色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发展绿色产业的有利条件

由于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条件等,恰恰桂林都具备这些条件,如土地资源肥沃、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珍贵、郁郁葱葱的森林资源等,同时又是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地处湘桂走廊南端、面向东盟和北部湾,空中有境内外航班线路55条,直接通达44个城市,截止2015年,有560多万人次旅客吞吐量,还有即将开通的贵广、湘桂等高速铁路,是连接全国高铁的主动脉,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为桂林绿色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健康安全的、大量的农副产品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宝贵财富

广西唯一的全国首批十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的桂林市,其大部分县区都属于农产品主产区或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平乐源头现代肉牛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恭城矮寨生态乡村、邓扒新村,永福山洞食用菌种植基地、桂林吉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灌阳雪梨、黑李标准果园、兴安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资源山区番茄种植基地、龙胜翠鸭养殖示范基地、荔浦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基地等,有4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有10个县荣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达170种。

(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发展绿色健康产业的天然保障

桂林地区是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山、水、景是大自然赐予桂林最别具一格的礼物。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优美如画的漓江风景、阳朔的十里画廊、龙胜的龙脊梯田、荔浦银子岩等,古代水利工程灵渠,猫耳山下十里大{谷、全州天湖,资江等,景区辽阔,辐射面广,开发升级潜力大。所以说桂林发展健康养生绿色产业潜力巨大。

(四)宝贵的政策倾斜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巨大动力优势

2010年,桂林市荣获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允许大胆探索和先行先试绿色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尤其是国土资源部批准实施的《桂林市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使桂林拥有全国和广西普遍享有的许多优惠政策,更特别享有减免税收、资金引进、调整产业、征用土地等方面更多的政策优势扶持,为桂林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五)桂林人民拥有自然爱美的历史文化风貌,十二县区都有自然形成的基地――“花海”

如灵川、恭城的桃花基地、临桂、雁山荷花基地、灌阳李花梨花基地、荔浦、临桂、灌阳桂花基地、全州油菜花基地、兴安、灵川银杏叶基地、全州茶花基地、资源杜鹃花基地、阳朔格桑花(薰衣草)基地、龙胜、全州基地、平乐大发乡紫荆花基地、玫瑰花基地荔浦双江镇兰花基地、观赏花卉基地。为此将桂林打造成中国南方地区的旅游赏花胜地,形成“县县有美景,月月有花赏”的旅游赏花格局,有效提高桂林乡村旅游与农村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桂林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桂林发展绿色产业的主要途径

结合绿色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桂林县域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特色加绿色”为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不仅要统筹推进“县域”发展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又要同时协调推进发展中心城区等的“县域外县域经济关联因素”的科学发展,在项目、人才、规划、宣传等各个方面支持促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宣传绿色产业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和规划等。以荔浦县绿色产业发展为例,桂林地区要发展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县域经济,有以下发展对策:

(一)牢牢抓住生态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的两大特点是绿色与环保,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绿色与环保。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有效占领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而荔浦县还拥有良好的特色农业结构和农业基础,如荔浦芋、马蹄、沙塘桔、夏橙、早莲藕是荔浦的招牌农产品,近年来,荔浦县为打造高效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发展低碳农业为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荔浦县全力打造提升321国道沿线百里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带,着力抓好效益农业,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193个,种植优质水果38万亩、荔浦马蹄10万亩、荔浦芋5万亩,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功打造自治区级“桔子红了―荔浦砂糖桔核心示范区”,大力推进“桂林市现代特色农业荔浦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区”创建。全县共有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5家,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和发展绿色产业,为生态、经济的双赢夯实了基础。

(二)抓住特色资源开发,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壮大绿色工业

荔浦现有长水岭、金鸡坪、金牛、黄寨等工业园区。荔浦近年来下大力气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促进发展工业经济,加速工业化的龙头带动作用,创建以来就开始严格坚持要求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到逐步实现功能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分类、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以农产品加工、食品、木衣架、家俱制造、小五金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2015年荔浦县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5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2.3%,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一区多园”、“园中园”发展模式,创建广西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广西农民工创业园。今后还将加大力度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到园区生根发展,把自主创新、科技研发、高端服务、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等职能和功能打造成为荔浦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长期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绿色工业化水平。

(三)抓好生态旅游开发,主动融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带动“三产”快速发展

利用国家提出将桂林市建设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桂林―阳朔―荔浦旅游发展轴建设,实施桂林未来王国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马岭鼓寨民族风情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推进全县旅游转型升级。结合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休闲旅游新亮点。改造、完善和提升银子岩、荔江湾、丰鱼岩等现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创造性地k好荔浦芋美食文化节等休闲旅游文化主题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高接待水平,提升生态旅游大品牌,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休闲生态精品旅游,加快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向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迈出生态文明建设新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足绿色产业发展理念,促使我们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为原则,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尽量减少不再生资源的消耗,突出竹木制品、食品、生物医药、小五金、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鼓励县内企业引进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发展高效能,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生态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把握好能源资源管理,管理和加强资源节约;以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目标,建立以交通运输、建筑、工业等领域为重点,使一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改造,加强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推广和使用先进节能技术及节能产品,加大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企业产能,促进和优化林产、电力、建材、矿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能源的循环利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是“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统领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服务,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动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实现产业生态化,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加快桂林“两个建成”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有辉.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绿色产业研究[J].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