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交流沟通的方式

交流沟通的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42

交流沟通的方式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1)

大、中专学生虽已基本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仍处在不成熟时期,可塑性很大,在当前的人生道路上,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正确引导,用恰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他们能够朝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 发展 。

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首先要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定位。依笔者之见,在礼仪上,班主任与学生应该是师生关系,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同时能较好地规范班主任和学生的言行。就班主任而言,其言谈举止要为人师表,俨然师长,其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在学生面前就不可以信口开河和行为失态;就学生而言,对待班主任就要象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敬,不能在班主任面前像在同学面前那样随便。在工作上,班主任与学生构成一个团队,大家都是以创建一个好的班集体作为共同目标。确立这种关系,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又可以遏制班主任在管理中的霸气和一言堂,从而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特别是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在生活上,班主任与学生是朋友关系。既是学生的严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在关心学生学习、纪律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每当学生有困难、身体不舒服、心理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就应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他们,使学生感觉到学校也有家的温暖,而其他同学也会有所感受。

(一)口头沟通。

1.利用会议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会议形式主要包括班会、班干部会和有针对性地召集部分同学座谈等。会前,班主任应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开会的目的、内容和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新生开学第一次班会尤为重要,班主任既要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魄力,又要表现出对初次远离父母亲人学生的关心。将班级管理的思路、应达到的目标及校纪班规等与同学交待清楚,激发他们爱学校、爱班级的热情,并围绕班级管理目标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争创文明班级;同时,鼓励新同学上台发言,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班主任借此也能发现人才。在班级例会上,除认真传达院、系学生管理规定和有关精神,布置当前班级工作和任务外,应多花时间 总结 班级工作的优点、剖析班级工作的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毫不回避问题。及时发现、肯定和表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闪光点,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缺点,尽可能不点名批评,根据班级情况,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如“小议上网玩游戏的危害”、“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规范言行,安全第一”、“谈讲究与将就”等,对学生起到 教育 和警示的作用。在班干部会上,应与班干部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共同剖析班级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信任、支持、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向他们阐明“其身正,不令也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深刻道理。在座谈会上,要充分征求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传递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图、反馈同学的信息,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加以采纳,并及时表扬,对于情况不属实或不切实际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统一思想共识。

2.与个别同学谈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首先是选择关心班集体、又有主见的学生个别交流,这些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切合实际,触到点子上,对于改进班级工作、弥补班级管理疏漏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次当发现班上有违纪苗头或违纪现象时,找个别学生了解情况,获取第一资料,有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找违纪、犯错的学生谈话,也是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友爱、关心和帮助,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配合,切忌生硬的“说教”和严厉的“训话”,以免把学生推向对立面。

3.与学生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

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其特点是气氛随意,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常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晚自习后、熄灯就寝前进行,可以在教室、寝室、食堂,也可以在操场、花坛、路边。师生看似在“闲聊”,实则不经意间谈起班级和学生的事情,此时,最能获取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掏心里话,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如实反映的,而班主任常常看不到、难以掌握的班级情况,对于师生加强了解、融洽关系、增进感情、凝集人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班级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有力体现。

(二)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一种“纸上谈心”,也叫“笔谈”。班主任从学生周记中可以了解到学生思想动态,基本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通过批语,评述学生的所想所为,寄予老师的殷切希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平常收到学生的信件或便条,也应重视,及时批示或回信,并给予 教育 和引导。也可以发挥黑板报的作用,做一些正面的宣传和鼓动,表扬班上的好人好事。

(三) 电子 媒介沟通。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2)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研究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02-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稳步扩大,高校研究生就业期望值高,就业压力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严峻。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及时跟踪和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探索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策略,实现信息在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有效传达,对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不断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条件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沟通的特点

传统条件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基本上采取聊天、开会、座谈或咨询辅导等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这些完全公开的交流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者的沟通交流效果。

1.沟通形式及场所单一,师生缺乏深入沟通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交流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面对面交流以及电话沟通的方式,例如办公室谈话、教室开班会或是学生活动间隙的交流等,辅导员与研究生交流的场所局限于办公室、教室、运动场和学生宿舍。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还是电话沟通交流的方式,研究生普遍感觉只能无条件服从安排,导致沟通中的信息损失较多。沟通方式的单一,导致研究生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很难实现师生间的深入沟通。

2.被动交流感觉强烈,缺乏主动沟通交流

研究生作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因其在年龄、生活阅历、思维习惯、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与本科生截然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导致研究生个体间差异极大。经常是辅导员主动约谈研究生,而研究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主观上不愿意找辅导员寻求帮助,而是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向辅导员求助。因此研究生在和辅导员沟通交流时的被动交流感特别强烈,部分研究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或者戒备心理,导致辅导员和研究生之间缺乏主动的交流沟通。

3.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沟通时间难以保证

辅导员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耗去了上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经常性的加班和手机二十四小时待机的紧张工作状态,还有经常性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年终总结等工作使得辅导员没有充足的精力与所有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情感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二、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沟通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给研究生学习生活带来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研究生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日益变得简单易行,成为研究生的一项基本学习技能。有些研究生通过投机取巧、实验数据造假或篡改他人数据等方式拼凑文章。在研究生群体中发生的学术造假现象会给社会造成较恶劣的影响,对研究生的就业等各方面也有非常不好的影响。一部分研究生对新媒体产生了依赖,沉迷于网络和虚拟的游戏世界,在网络中寻找所谓的生活的意义,荒废了学业导致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而退学。一些研究生人际交往逐渐减少,自我封闭加剧。随着新媒体与研究生生活联系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学生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手机网络上面,长期生活在网络中,仅在虚拟世界中与同学老师交流,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2.新媒体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201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拓展工作途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等”。这说明新媒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已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改变研究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打破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刻改变了辅导员的工作学习方式。新媒体平台的交互、自主、平等、快速等特点都要求高校辅导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只有与时俱进,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任何沟通过程都包含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沟通渠道等五个基本要素。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沟通模式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沟通成为把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沟通介体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辅导员也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直面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不断创新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1.强化新媒体意识,不断提升辅导员信息素质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不能故步自封,不但要坚守传统条件下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模式,而且要敏锐地觉察到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强化新媒体意识,主动学习和使用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学习运用微信、微博、QQ、飞信、博客、易信、BBS等各种社交软件,及时关注掌握研究生学习状态、思想动态和情感动态等。对网络法律法规、网络流行语言、网络道德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结合日常的工作实际,探索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努力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处理群体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来开展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

2.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研究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

辅导员要转变传统的主导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民主平等的意识,辅导员要充分肯定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新媒体环境下与研究生进行平等沟通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研究生保持密切互动交流,发挥师生共同的聪明才智,解决研究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沟通交流环境。辅导员要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现实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新媒体工具积极开展各项互动活动,加强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交流,让研究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更要让广大研究生主动接近、深入了解辅导员,在互动沟通交流中加强联系、加深彼此了解,有效地改善辅导员与研究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被动局面。

3.建立新媒体沟通平台,弥补传统沟通方式的不足

建立新媒体沟通平台,将新媒体环境下的沟通方式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相结合,不断加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其沟通交流,充分运用音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对研究生进行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沟通和宣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应用新媒体成熟的技术搭建辅导员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及时传递与研究生密切相关的学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学术讲座、评奖评优、资助育人、就业指导、实习招聘等相关信息,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辅导员要充分运用手机飞信、微信、QQ、微博、博客等增强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并处理研究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师生情感,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新媒体沟通平台的建立,使得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流程化、网络化,达到新媒体有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目的。

4.建立新媒体监管引导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有效沟通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需要加强与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密切沟通交流,密切关注研究生的网络动态,始终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在新媒体平台上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尊重研究生的话语权,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等引发的网络讨论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加强与研究生的互动沟通交流。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阵地,引导研究生思考辨析学习生活和情感中遇到的问题,传递正能量,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提高信息素质和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融入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沟通交流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准确及时地传播有效信息,并且在信息的下发和传播中,不断渗透思想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最终实现高校辅导员与研究生的双向主动高效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魏珂,彭展.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通知信息的传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82-84.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3)

(一)对象:选取本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大五官科、急诊科等整体护理病区的护理人员200名。

(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被调查者按照统一要求和格式进行单项选择填写。调查内容有:①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②明确每次沟通的目的;③护士长对沟通方法重要性的强调;④实施各项护理活动时的沟通要求;⑤掌握沟通的方式、注意事项及明确阻碍沟通的重要因素;⑥对护患切题沟通与社会一般会谈的异同及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的认识等。共发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数据用百分比计算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虽已100%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但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护患交流信息缺乏或不足。患者需要了解自己患什么病?会发生什么变化?采用什么治疗和护理手段?后果如何?甚至连濒死及危重病人也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往往不能从护理人员那儿得到足够的信息。从调查中看出,仍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沟通交流的内容不大清楚,其中目的不完全明确的占25%,不明确的占5%;在给病人实施各项护理活动时,认为不一定有必要向患者解释的占32%;操作时有时有鼓励病人提问题的占38%,没有鼓励提问题的占22%。

(二)对沟通交流的基本技巧重视不够,以致护患交流的双方难于理解。调查显示65%的护士长强调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但仅偶有强调和没有强调的仍占35%。由于护士长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了护士认为沟通技巧不太重要的错误意识,从而造成对沟通基本技巧缺乏了解的局面。如:对沟通交流方法的掌握方面,部分掌握占39%,没有掌握的占6%;对沟通交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完全知道的占25%,不知道的占23%;对阻碍沟通的主要因素,不完全了解的占45%,不了解的占8%;对护患切题沟通交流与社会一般会谈的异同,不完全认识的占40%,不认识的占8·5%。

(三)沟通交流知识缺乏,严重干扰沟通的有效性。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沟通交流知识缺乏占45%;其次是专业知识缺乏占30%;再其次是患者方面的原因占25%。

三、对策

(一)加强沟通意识的教育:

1.新时代赋予护士的职业任务,就是要求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渊博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意识和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护士有责任向病人进行有关方面的讲解和指导,鼓励病人提问题,并做出承诺。因为,病人有权力知道自己疾病的有关情况及护士将为他们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护患之间有效的情感与信息沟通,才能更好地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在教会病人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不断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的沟通过程中,使病人得到护士的有针对性指导,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消极心理,为其顺利治疗奠定基础。

3.具有高质量沟通技术的护理,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满意而归的病人是医院流动的业务宣传员,他们向其亲友、同事、邻居现身说法,传递医院优质服务的信息,使医院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从而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增加沟通交流技巧的知识培训:

1.正确运用语言交流技巧:

(1)语言应通俗、清晰、明了。护士应尽量避免选用模棱两可、同音异义的词汇,以免听者似懂非懂,产生误解、猜测和无所适从。还要求护士尽可能用病人的话描述病症,如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惯用术语,会使患者困惑不解,交流障碍。通俗和文雅是相对而言,还应根据病人的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语言。

(2)护理用语应体现伦理意义,富有情感性。护士面对的是病人,所以用语就应以诚相待,应表现出人的天性和热情,将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言语中。而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则就严重亵渎了职业的圣洁,并使病人对护理人员丧失信心,而导致疾病加重。

(3)礼貌语言是成功交流的前提[1]。在与病人交谈时,应规范礼貌语言,把握语言的艺术性。要语调适中,语气温和,“请”字当头,“谢”字结尾。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应采用商量的口吻,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并对积极配合者表示感谢。对患者的称谓应有礼貌,根据其职业、职务、年龄选择一个既适合患者身份又体现对其尊重的称呼,严忌以床号代替称呼的不良做法。

(4)明确交流目的,提高沟通有效性。要求护士在每次语言交流时,均要有明确的目的,紧密围绕预定的目标进行谈话,并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根据自己话语的信息反馈情况,有效选择和调整言语形式,以达到形式和内容、动机和目的统一,从而使护患交流效果倍增。

(5)熟悉场合,了解对象,有的放矢。护士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水平、文化程度、生活经历、职业习惯、、心理状态等,以利针对性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交流。

2.正确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1)保持良好的形体语言[2]:护士的形体、仪表也会影响病人对护士的感知。所以护士在工作中,应衣着整洁合体、举止稳重大方,步态轻快,表情自然,言谈得体,态度和蔼,使病人感到亲切、可信、放心。

(2)运用非语言信息配合语言信息:护士在与病人谈话时应全神贯注,目光平视对方,并有时伴以手势。面带微笑地对待病人,是促进沟通交流的基础,面无表情的谈话常会破坏交流或引起对方的误会。如给病人实施护理操作时,护士应面带微笑地走近病人,称呼病人并说明此次操作的内容、目的及配合要求,然后伸手示意病人置于舒适,操作时应用柔和的目光,观察病人的反应,并鼓励其提问题,使病人消除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3)合理选择交流距离:在交流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交流内容,选择不同的交流距离。如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选择个人距离(50~100cm)[3],给病人查体时可选择亲密距离(小于50cm)。

(4)适当使用触摸:触摸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其可表达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在专业范围内,审慎地、有选择地使用触摸对沟通交流具有促进作用。如病人焦虑害怕时,护士紧握病人的手,表示鼓励病人,给予心理支持;产妇分娩时,按摩她的腹部,可促使顺利分娩;把手轻放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会使病人感到护士在关心他。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4)

沟通管理学生工作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沟通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高等教育管理及办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形式单一,方式僵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沟通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最重要活动之一,沟通从管理学上来说,被看作肌体内的血管,它的有效运行是身体里任一组织得以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而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信息传递实现沟通双方的信息互动与情感交流,达到沟通双方认识趋于一致、行动趋于协调的目的。

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与现实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对策,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结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从沟通管理的角度来阐述其对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改革与多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就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要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不断的创新,更要准备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1.高校当前学生工作特点

(1)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挑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各高校的不断扩招,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转变,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正逐渐转变为服务职能的管理,单一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学校的发展。这些转变需要有更加系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来保证实施。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思想较独立,思想的选择性增强,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注重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建立适应起适应时展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与模式。

(2)网络技术的普及给学生管理信带来新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迅速普及,对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观念方面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也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能够更快捷地获取信息,网络巨大的信息量,掩盖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信息,学校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受到严重的影响。再加上网络上不良信息及反动信息的任意传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污染了学生的思想教育环境,大学生上当受骗,受网络毒害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毁了学生的前途,给学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的学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往愈加频繁。在这种时代形势下,国内高校在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交流与竞争中,在诸多方面都面临新的机遇及挑战。由此,高校学生工作也必须要和国际同步,进一步改变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外来思想观念与文化习俗影响很大。综上复杂的环境因素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与问题,如何促使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高校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给学生工作带来新问题。学分制的实施,打破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工作由学年制的指令性管理转换为学分制的指导性管理。一方面,学生的管理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选好所修课程,构建起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自主选择性的学习。另一方面,我国多数高校目前都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开放高校市场,允许社会资金、技术及设备进入校内市场,学生不仅仅只陷于交纳各种学习费用,其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的自我实现的意识,对学校软硬件条件与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独到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者们应适应新形势,改变原有的工作作风,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对滞后的学生工作理念。在我国当前情况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在管理实践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与运用。也就无法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相对有利的环境条件。还有就是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习惯运用灌输的方式教育学生,把学生看作教育与管理的直接对象,态度强硬,以训教的方式把自己放在强势地位,不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与沟通。

(2)单一僵化的学生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学生工作中,其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多数人认为学生工作无非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谈不上服务,也不需要服务。其只看重对学生的行为的规范,教育管理目标是让学生服从与服从。以处罚与规章制度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单一僵化的学生工作模式,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举步维艰。

(3)缺失学生道德教育评价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受理念与机制的影响,目前在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实践中,缺失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客观评价机制,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只有应试分数,理论考查与操行考核相脱离,对学生品德评价缺少“认知”与“践行”的有机结合。管理者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客观。

二、如何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针对如上所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学生工作者应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采用沟通管理模式,积极做好学生工作。

1.遵循高校有效沟通的几条原则

(1)诚实性原则。沟通管理工作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诚实性的原则在于管理者沟通信息的真实性。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主要是管理者与学生间的沟通,达到有效沟通的基础应是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需要在沟通中坚持诚实性原则,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大学里的价值观应是建立在真诚的言语及师生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所以,真诚与信任是学生工作有效沟通的基础。

(2)及时性原则。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以便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避免学生产生怨恨情绪,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管理者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态度及满足度等,从而提高管理水平。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隔阂与误解,给下进一步的学生管理与沟通工作在无形中设置了障碍。

(3)准确性原则。沟通交流时,所采用的语言形式能被接受者所理解,这才是达到了沟通的准确性原则,表达方式的不当可能会给沟通带来障碍。因此,要达到这一原则,就必须对沟通的接受者有清醒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学生,所以其不但要选择合适的语言并准确地表达,还要选择合适的场合,这样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用合适的、易理解的表达方式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4)策略性原则。所谓的策略性原则,指的是管理者通过非主流渠道有效地进行沟通,并因人因事因场合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应采用的沟通策略。高校是一个思想与言论汇集的场所,学生们思想活跃,其精神需求与心理愿望常常会通过非主流渠道真实直接的反映出来。管理者可通过非主流渠道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采取合适的方式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交流,达到理想的沟通管理效果。

2.如何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沟通

决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沟通模式,高校长期沉淀形成的学生管理沟通模式,是学校与学生交流中比较常用的并被长期运用的工作模式。高校的学生管理沟通模式是大学为取得特定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战略手段。无论如何,沟通交流管理模式的运用,都是学校的学生管理者开展学生工作的最好选择,其将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成败及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沟通的培训。学校管理者应更新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沟通管理模式。并采取合适的方式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沟通管理意识。要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其进行沟通管理培训,让学校管理者通过培训学会与掌握沟通的技术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沟通管理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变换方式,合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在对学生的沟通管理中,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采用对应的沟通形式。面谈、电话沟通及网上交流都是可采取的沟通方式,在和学生沟通时,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逐步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使沟通管理顺利有效的进行。

(3)减少沟通环节,并适时地进行反馈。沟通管理要求有良好的形式与途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与学生的沟通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所以,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效果最为理想。一些高校为了省时省力,就悬挂意见箱。这种表面民主的交流方式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对学生的沟通管理要尽量避免中间环节,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4)设立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加强沟通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推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向着教育目标逐步迈进,怎样做好学生工作,采取何种工作方法,学校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合理的利用沟通的渠道,进一步提高管理沟通的意识,成立专门的沟通机构部门,规范化的管理学生沟通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或部门,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管理沟通的主体缺位现象,使沟通沟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在经济快速发展与信息化不断进步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明白肩负的责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学生的管理工作者通过有效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地认知社会,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晟,韩西莲,王元红.素质教育是学校的灵魂.人民教育,2008.

[2]江金修.中职校立体渗透式职业意识教育培养模式的成效研究.职教论坛,2008,(08).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5)

关键词:聋生;沟通;剖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25-02

听力障碍学龄儿童(即聋生)早就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九年义务权利,但聋人教育的主要问题――沟通与交流问题,长期以来却纷争不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的所在,是聋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师生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和交往,聋生的一切数学学习就难以存在或提升。在聋校新的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与聋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将单独新设课程,足见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本课题组持续跟踪校内多年级的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在学科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现研究分析如下。

一、数学课堂师生沟通与交流现状

为深入了解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与交流的现状,课题组精心设计一份调查问题,对学校中年级(四至六年级)20位同学进行面对面访谈,对学校学校七至九年级的52位聋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1份)。

对于问题“你喜欢上以下哪门课程?”时,大部分同学选择语文,只有9位同学选择喜欢数学课,仅占17%。对于问题“你认为什么课师生间沟通方式单一,也更枯燥无趣”时,35位同学选择数学课,占68%。对于问题“在数学课堂中你最喜欢用( )方式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时,39位同学选择用手语,占76%。

这表明,在聋校以数形和概念为主的数学学科教学,大部分同学不愿意上数学课,且认为数学课堂沟通方式单一,枯燥无味。数学课堂中,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亟须改进。

二、原因剖析

首先,随着年级的升高,聋生在数学课堂主动进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的发生反而逐步减少。低年级的课堂上,当教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后,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进入中高年级后,在课堂上聋生们竞相举手发言的场景越来越少了,他们即使知道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或者对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却不愿积极主动表达出来。即使是在对一些问题的小组合作交流中,也时常会出现这样场景,低年段的学生往往能较积极热烈地展开讨论,反观高年段的学生却表现为氛围沉闷冷清。本次调查反馈也显示,高年级聋生愿主动向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的仅占19.6%,60.4%的聋生不愿向教师请教问题。

其次,在教师对聋生所使用的数学语言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大量使用指令性汉语手语指导聋生学习数学概念;教师教学时所抛出的数学问题多易混淆,繁杂难懂,而不是重点突出且简单易懂的完整句子;在数形符号和数学概念的运用上大量重复使用同义词来讲析其表达的内容,最常见的有加减号与正负号的重复使用。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为聋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在本课题组多次教学听课中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往往急于象征性引导一两个学生回答,而没有给予其他聋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也有教师在聋生回答的过程中,急于打断他们的表达,而片面要求聋生把汉语“说完整”、“说通顺”等等。

最后,聋校数学教师对课标中“发展和充分利用聋生参与听力”这部分内容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在我们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中难以衡量到教师教学在这方面的完成情况,造成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提升沟通与交往有效性这方面意识偏于淡化了。

三、思考与策略

张宁生教授在《谈谈聋人与听人的沟通问题》中提出:聋人朋友应从学会沟通技巧、提高语言能力、培植健康的开放心态、扫除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努力。这对沟通与交往问题一针见血。聋校数学教师应该从张宁生教授对聋人朋友所提的要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采用什么策略才能在教学中提升与聋生进行沟通与交往的有效性,逐步促进教师和聋生沟通能力共同发展。

1.以尊重聋生的自然手语为本,确认对聋人自然手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特有的地位和作用。自然手语基本上是聋生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且具有地方文化特性,是聋人最原始的交际工具,它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对于聋生而言,自然手语的作用是我们汉语手语无法替代的,作为聋生社会交往常用工具和聋校数学教学最重要辅助手段,自然手语的作用又是特别凸显的。然而,在一线教育教学的数学教师,往往会忽视了这一点,却对聋生的自然手语掌握和理解得不多,是很不应该的。在课堂中,教师与聋生沟通选择使用与己“手口同步”的汉语式手语,按部就班采用标准的《中国手语》,可这种沟通方式恰恰有不能与聋生运用视觉有效获数学知识相吻合的一面,因为聋生更习惯也更乐于接受他们的母语――自然手语,喜欢把数学知识中重要信息先于次要信息呈现,具有很强的简洁性。相比教师逐字逐词的汉语式手语有着很明显差异性。这就如常见电视采访中聋人仅几个简单手语就表达自己的想法,翻译成汉语却是完整的一长句,两者间差异性明显。

聋生接受信息单一依靠视觉,汉语手势易造成大量有效语言信息不凸出或模糊不清,导致聋生无法完全看懂和了解教师所表达数学知识,如,在对较复杂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表述时,修饰词较多而用手势汉语逐一表达,自然也就造成聋生接受重要信息效率低下。因此,当我们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聋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尊重聋生的意识,坚持日常对聋人自然手语的学习和研究,以学习者的姿态向聋人学习,并与高年段的聋生多相互切磋交流学习。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选择性地采取自然手语与聋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简洁有效地实现数学知识的呈现,化难为简,为我们数学教学中提升师生沟通有效性的最重要有效方式。

2.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灵活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表述和讲析,确认各种沟通方式所具有的基础作用。聋人手语沟通、汉语手势沟通、文字沟通、体态表情沟通、数学活动情境沟通、现代教学媒体沟通……都是教师与聋生常用的沟通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实现对数学教材内容高效的讲析。我们完成数学教材上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教学,任何一种沟通都不是单一进行的,一线教师并不片面认为一定要用那种沟通方式,而更注重针对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重点选用数学活动情境沟通;在“点阵的规律”教学中重点选用现代教学媒体沟通;在“相遇问题”教学中重点选用线段图与聋人手语沟通灵活相结合的方式等。而在日常讲析一数学难题时,往往教师一个甜美的微笑能缩短教师和聋生之间的沟通距离,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亲切的体态,或能给聋生意想不到的启迪,这就是体态表情沟通的巧妙应用。

3.用“心”沟通提升沟通效果,是突破障碍实现有效沟通质的飞跃。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用“心”的情感沟通可促进聋生学习效果质的改变。如在校园内教师把聋生排斥在常人这个群体之外,若师生间内心沟通存在不平等,造成沟通缺乏互动,缺少心灵的碰撞,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所受到的效果就难如己意。学校生保部老师、省劳模叶美玉,既不精通手语,却能凭借用“心”的情感沟通,在生活实现与聋生的无障碍沟通,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这一特设情境中,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聋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间师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根据聋生心理需求,想方设法激活学生交流欲望,让聋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地、真切地进行交往活动,师生间展开无障碍的心灵沟通,促进聋生学习数学知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6)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对于初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和老师还是和新同学,或者是与家长都需要好的沟通能力。从小处说,学生的沟通能力关系着学生与同学与教师的信息能否正常交流,从大处看,学生的沟通能力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形成。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小学教师或小学家长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上我们的日常工作安排。

二、需要进行沟通能力培训的学生有哪些原因

沟通能力欠缺的人,无非出于以下几种情形。其一,父母本身就缺少沟通的习惯,一家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却互相十分的陌生,家庭内部没有交流的欲望,很少有与孩子进行沟通的行为。其二,孩子有与父母交流的欲望,但是由于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的起居,孩子满周岁就一直与自己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一来由于隔代之间有代沟,所以祖孙之间的交流也产生问题,往往是祖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对孩子的心理并不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孤僻、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等心理问题,逐渐养成了不和他们废话的心理。其三,学生的父母都在孩子身边,由于父母的个人习惯不良,说话不讲方式方法,继而影响力孩子,使得孩子不能接受他的说话方式或行为举止,由此导致与别人沟通产生困难。还有一类孩子由于在和别人交流时遭受过嘲笑或拒绝导致心理受伤,不敢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

三、沟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

1.示范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家长或教师代学生进行交流,把学生的意愿向其意愿目标进行沟通,学生可以老老实实坐在一边进行观摩,然后可以进行适当练习,我想这种方法是最简洁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一年级新生入学时,认识新老师新同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而行。

2.激励法。当学生在沟通遇阻或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语言的引导,帮学生化解情绪纠结和组织语言的工作,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语言交流。这种方法常见于课堂中的学生回答课堂问题的情况。

3.情境促进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带学生进入某种情境之下,在具体的情境之下,促使学生主动产生沟通意愿,并主动进行交流沟通行为。为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产生沟通交流的意愿和行动,在实际的活动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

4.游戏模拟法。其实这种方法就是俗话中的过家家做游戏,不要小看这种方法。小孩子的过家家大都是对生活情境的模拟:也许是模拟会餐场景,也许是模拟劳动场面,不管哪种情形,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肯定少不了。通过这种游戏孩子可以强化生活中的所遇和所知。我们把这种游戏方式适时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活场景和交流沟通过程的回忆。

四、对学生进行沟通能力培养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切忌对学生进行生硬的教学,特别是语言生硬,教师应该了解,对学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过程,其次才是语言与行为的培训。

2.对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时间,是教师适时适地进行的。所以就需要教师有一颗责任心,把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作为己任。

3.切忌心急,不要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看作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4.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搞一刀切。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7)

一、师生面对面,保持基本沟通渠道畅通

1.教学交流。专业课程领域,教师有较高的权威性,学生会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特别是教学能力较强,功底深厚的老师,往往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师生交流学习问题、学习心得与困惑的过程中,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其师”并“信其道”,是良好交流的基础。

2.针对性谈话。以解决学生问题为目的的交流,多带有紧迫性。多采用一对一面谈的形式。

3.非功利谈心。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学生才会认同你。可以和学生交流各类话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双方像朋友一样,交流自然愉快,多在课外进行。

效果分析:这种面对面的传统的交流方式因其发生及时便捷,有真实的情感交流,仍为师生交流的基本方式。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是顺利交流的重要因素。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尤其是教师的态度。所以有效沟通建立在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信任、接纳对方的基础上。学生能认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愿意和老师沟通,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心理状态,站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去沟通与交流。

二、善用辅助手段,使沟通渠道丰富多样

1.用文字走进学生心灵。周记是教师探求学生心灵的窗口。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琐事,探求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的老师不仅仅是良师,更重要的是益友。

2.班级活动的激励作用。教师平常就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辩论会、运动会、社会实践、节日晚会等活动,创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把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方向转化为班级氛围和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与学生的交流。

效果分析:进入青春期以后,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人交往,对教师敬而远之。消极情绪控制与封闭的内心往往相伴,而文字或活动交流往往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与学生主动交流的愿望,能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防范心理,尤其是与老师有严重对立倾向的学生。班级活动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亮点,进行鼓励赞扬,这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心理沟通的基础。但文字沟通与活动沟通进行过程较长,需要教师营造温馨的“自己人效应”,要学生视自己为自己人,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三、使用现代技术,让沟通超越时空

1.网上聊天,师生交流无障碍。作为一种即时通讯方式,腾讯QQ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中普遍喜欢使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在课余时间或者是放假的时侯,学生可以用QQ很快联系到老师和同学,一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会选择创建一个班级群,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把自己生活中的灵感、学习的困惑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网络即时交流的联系方式既方便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提高了开放教育的教学灵活性。学生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网上博客论坛,平等交流的空间。现代的学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学生喜欢网络,师生交流也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适应学生心理变化。在网络上创建的个人空间、博客可以自由书写心情,记录生活,表达意见,学生、教师作为平等的朋友,使用网络昵称相互拜访,发表评论,学生仿佛带着面具与老师交流,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太多的顾忌,这让大多数学生有了发表意见的地方,很受学生的欢迎。网络论坛更因真诚、自由、富有个性特征成为学生真情流露的地方,学生在博客或论坛中讨论感兴趣的问题,而不必在意老师与家长的态度,所以网上的学生更加真实。网络交流联系方式既方便了学生与老师之间顺畅交流,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