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外投资的利弊

对外投资的利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5:53

对外投资的利弊

对外投资的利弊篇(1)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财务报表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怀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使股权投资者和债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会影响两者间相互信任的程度,从而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社会成本,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报告就成为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介,因此财务舞弊现象也随之出现了。所以,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般来说,财务舞弊现象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的主要有内部股权的不平衡,监事会没有尽到责任等等;外部主要有信息披露法规的不健全,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等等。

目前,国内外对财务舞弊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和治理两个方面。国外已相当成熟的理论有:德劳伦斯・B・索耶的“舞弊因子学说”、艾伯伦奇特(W.Steve Albrecht)的“三角理论”、G.Jack Bologua, Robert J.Lindquist和Jiseoph T.Wells 的“GONE”舞弊理论和伯洛格那的“风险因子说”。国内学者以中国证监会对财务舞弊处罚案例为样本,也提出了非常实用有意义的研究。但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和构建计量模型等方法来研究的,采用博弈论对财务舞弊进行研究的不多。

陈国辉、张金松运(2008)用博弈论分析了产生财务舞弊的原因且提出治理财务舞弊的有效途径,即加大对舞弊公司和合谋注册会计师的惩处力度,并加大政府监管的概率。方圆等(2009)以博弈理论通过构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它们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两个博弈模型,得到均衡策略组合。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发现政府部门通过提高对舞弊公司和合谋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减少监管成本加大监管概率等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理效率。于君静等(2010)运用博弈论来研究以逃税财务舞弊,提出了惩罚力度大则逃税的概率低。

本文通过博弈论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分析了上市公司违规获利的诱惑动机和公司信誉损失的强制,以及公众投资者路径学习对其财务舞弊的影响。希望能从理论上得到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法,对政府部门的合理监管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诱惑动机与公司信誉损失的强制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上市公司中,我们假设公司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即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根据美国“股东价值之父”阿尔弗洛德.拉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1986)提出的分析框架,公司价值有七个基本动因――一个是宏观因素,它因行业而不同并影响企业价值;五个是操作因素,分别是销售增长率、现金利润、现金税、固定资产支出和营运资本支出;一个是基于风险和资本结构的投资所要求的回报率。而财务舞弊则能改变公司价值的大小从而影响股价。

分析前提:(1)博弈双方在博弈中对其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不具有准确的知识,即不完全信息。(2)博弈分析的对象是理性人的理及其均衡。(3)决策时序:在每一时期开始时,公众投资者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形成该时期的股票价格p,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然后,公司视股价为给定的,选择能够最优化目标函数的财务信息。(4)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5)设c(α)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总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未被查处时消耗的成本与舞弊程度α正相关,比例系数为?滋(?滋>0);二是被查处时的损失,假定其与α2正相关,比例系数为?姿(?姿>0,代表惩罚力度)。则财务舞弊的总成本为:c(α)=?滋α+?准?姿α2。?准为财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由监管部门所决定。(6)假定α表示财务舞弊程度的大小。因为公司的真实产出为y,但公司为了操纵股价而对外宣称公司的产出为y+α。假定市场上投资者预期公司财务舞弊程度为αe,则股价可以表示为p=y+?籽(α-αe)。其中,?籽代表了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籽越大,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越弱。(7)假定投资者为风险厌恶,其效用分为:U(p)=lnp。公司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仔=Np-c(α)。式中:?仔为公司价值,N为发行在外的股票数。公众投资者的效用最大化为:U(p)=lnp。根据决策的时序,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条件为:

其一,公司财务舞弊程度的影响分析。当N?籽-?滋0时,公司会进行财务舞弊。从式(1)中我们可以看出财务舞弊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负相关,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越弱,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机会也就越大;财务舞弊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负相关,监管力度越强,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程度就越小;财务舞弊与未被查处时的操作成本系数负相关,操作成本越大,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程度越小。

其二,公司财务舞弊的诱惑动机分析。假定公众投资者在开始时形成的财务舞弊程度的预期αe=0,公司视这种预期为给定的,为最大化公司的价值?仔1,则?仔1(α*)>?仔(0)。因此当公众相信公司的信息或监管者的力度而预期财务舞弊的程度为零时,公司如果实施财务舞弊则可能获得短期的某些利益。一般来说,可以将其视为公司违背规则进行欺骗的诱惑。

诱惑=?仔1(α*)-?仔(0)=N?籽α*-c(α*)

这种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使一些规则(比如财务舞弊)在没有法律或制度强制实施时仍是可以维持的,这就要依靠监管和法律规则的强制力。

其三,公司信誉损失的强制。可信任的规则通常具有某种至少能平衡欺骗诱惑力的强制力。在此我们只考虑来自公司的信誉或财务政策可信性的潜在损失的强制力。现实中的博弈是公司和投资者的重复博弈,因而,如果公司在t时期实施财务舞弊,通过学习,公众会在t+1期提高其对未来财务舞弊的预期,所以,今天欺骗的成本包括提高未来的公众预期对成本的影响。

假定以下理性预期形成机制:

αet=0,如果αt-1=αet-1

αet=α*,如果αt-1≠αet-1

即如果前期的财务舞弊αt-1等于公众预期的财务舞弊αet-1,公众认为公司是守信誉的,因而相信公司的财务信息,故αet=0。但是,如果前期的财务舞弊αt-1偏离公众预期的财务舞弊αet-1,公众认为公司是不守信誉的,因而相信公司会进行财务舞弊,故αet=α*

考虑公司在t时期具有可信性,所以αet=0。如果公司在t时期违约,他们的最优财务舞弊为α*,公司从诱惑=N?籽α*-c(α*)中获利。这种违约成本在t+1期是公司不进行财务舞弊时的公司价值减去公众预期财务舞弊程度αet+1=α*时的公司价值等于c(α*)。则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所带来的信誉损失的现值为?茁c(α*),?茁为贴现系数。

所以在给定公众理性预期形成机制下,只有当诱惑所带来的利益小于或等于信誉损失所带来的强制力时,即N?籽α*-c(α*)?燮?茁c(α*),公司才不会进行财务舞弊。

三、公众投资者路径学习的影响

考虑公众投资者和公司的博弈如表1所示,假设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概率为p,p∈(0,1),投资者投资的概率为q,q∈(0,1),支付函数为u1>u2>u3>u4

给定p,投资者选择投资(q=1)和不投资(q=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1,p)=u4p+u2(1-p)

E(0,p)=u3p+u3(1-p)

若一开始双方的选择为(不舞弊,投资),则按以上规则,当t∞时,双方有唯一的策略(舞弊,不投资)

由此可见,(不舞弊,投资)是公司和投资者最初的选择,该状态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但由于不真实披露会计信息,进行财务舞弊,在短期内可使企业获取额外收益。因此,公司经营者会趋向选择财务舞弊,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只有选择不投资的决策。最后,双方博弈趋向企业财务舞弊,投资者不投资。此时,该博弈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纳什均衡,并将长期持续下去,在此种环境下公司将很难筹集到资金,同时投资者的资金也将得不到有效、充分地利用,最终将会导致整个资本市场走向崩溃。

通过对投资者的路径学习模型的讨论,我们得出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证监会的努力监督,制定规章对财务舞弊的公司进行有力的处罚,加大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博弈模型的简单分析来看,财务舞弊现象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未查处时的成本有关系。并且公司内部由于有面对舞弊的诱惑利益,因此公司进行舞弊的机会非常大。从公众投资者路径学习模型中可以看出一旦投资者通过学习知道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则公众投资者就会选择不投资,就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很大的功能破坏。所以为了防止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政府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使任何人若想暂时获得收益而违反规则,必然会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的惩罚。

我国的各种会计契约、会计制度和监管措施仍处于初级阶段,离“纳什均衡”还有些距离,其原因有:一是各项制度的制定未能充分体现共赢的思想;二是社会的监管制约乏力,注册会计师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其作用未能得以真正地发挥;三是激励与惩罚机制不健全,对制假造假行为惩处不利,从而阻碍了博弈的有效进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需要更新、更完善的会计制度。理想的会计制度应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各方自觉自律的行为。加强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防止财务舞弊的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在以后具体工作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违规责任和相应的惩罚措施,以及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和重大事项公告信息的内容和界定条件作进一步详细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要强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机制,重新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

其次,加强会计法、会计准则的执法力度,严肃会计责任,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强调信息披露的违规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的透明度,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法律约束机制,会计舞弊行为被发现后,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三,完善独立审计环境,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财务信息离不开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定期的专业监督作用。在会计师的聘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更应该注重职业道德,强化对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

第四,加强市场监管,杜绝财务舞弊的产生和传播。财务舞弊不仅为某些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提供了条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客观上还扰乱了资本市场的交易秩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杨大楷:《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报告舞弊研究》,《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3]方圆、吴懿欣、梁树富:《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博弈分析》,《时代金融》2009年第7期。

[4]李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国内近期相关研究综述与评论》,《财会》2010年第1期。

[5]陈国辉、张金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博弈论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对外投资的利弊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对策;财务报表造假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基本理论概述

1.舞弊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舞弊定义为:“财务报表的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舞弊和错误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准则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是否已经发生做出法律意义上的判定,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2.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关于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也是有多种多样的。在我国财务报表舞弊是指会计主体为实现其主观目的,违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而故意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行为,亦为会计信息的虚假陈述。

3.财务报表舞弊的类型。(1)虚报盈亏,偷逃税款。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虚增利润;另外,还有些企业刻意增加成本费用,削减所得的利润,目的就是想少缴纳税款。还有些企业向财政部门上交的报表是亏损的账,目的是为了获得财政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向银行提交的报表是盈利的账,目的是表现出其优良的财务状况,欺骗银行贷款。(2)各个报表之间不相符。按照有关的规定,企业向外界公布的报表之间必定要存在必然的联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是相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一个企业在最近几年里没有长期和短期的投资,即长期和短期投资都为零,但在损益表的“投资收益”项目已录得5000000元,检查后发现该企业的投资来源是一笔销售业务,而企业为了躲避营业税,将此项收入记入到投资收益科目,使得表表不相符。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

1.资产负债表的舞弊。一些企业的领导或者职工利用他们在自身职位上的便利之处,为了不法套取现金而开出空白发票。假若是审计人员审查出财务报表中所记载的费用额十分庞大,那么就必须要向企业取得相对应的凭证和发票等,然后对照别的报表,检查下是否有那么报表就可能存在问题。

2.利润表的舞弊。一些项目,尤其是服务项目或劳务项目,一般是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款项先赋予提供者,在未来的一段期间中提供劳务和服务。但是有的企业却在收到款项的时候马上确定为收入,不看将来是不是仍然会提供服务。

还有的企业提前确认收入的舞弊行为是编造生产记录、发运记录和发票等,粉饰他们的舞弊作假行为。还有一种方式是企业用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委托方应该在受托方把商品销售并且受到开出的销售清单时才能够确认收入,但是有些企业却提前确认收入。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对财务报表的舞弊粉饰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误导大部分投资者或者是国家对该企业的经济业绩判断。进而危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危害广大投资者。社会上的广大投资者大多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估,从而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情况,对将来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有所掌握,在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之后,才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而如果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而一般的投资者是难以发觉的,这会骗取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3.危害会计人员本身。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这一问题会使得社会对会计界的人员失去信任,导致社会各界对会计界有所质疑,这对会计界的发展的是一个极奇负面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会计人员本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会计人员的一生。

四、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1.开展诚信教育。其实对于很多的财务报表舞弊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方面的问题,大部分是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等有与财务有联系的人员都应该加强诚信教育。

2.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我们应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一个可以独立审计的环境,不仅是要在形式上独立,而且要在实质上独立,不能让外界人员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因此,应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加强外部监管。政府应该推广并且促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慢慢转变为合伙制,因为这样能够使得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作用。加大注册会计师所受到的社会监督,从改革体制上减少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黎恩.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对外投资的利弊篇(3)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现有研究有两个主要的趋向:一是从宏观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舞弊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反舞弊策略,而很少从企业舞弊的微观层次探讨企业舞弊的基本目的、手段;二是从上市公司的舞弊个案出发,剖析舞弊特征,然后提出反舞弊策略,而这样又限定了策略的普适性。

舞弊现象研究关注舞弊数量、舞弊特征和舞弊规律的研究。在该方面研究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COSO委员会的一份实证研究。该研究从1987~1997年间被SEC认定为提供了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公众公司中随机选取300家,对这些公司近300个会计舞弊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发现,会计舞弊的典型手法主要是高估资产和虚夸确认收入。超过50%的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和提前确认来提高收入,具体手法包括虚构收入、确认未实现收入、确认附带条件的销售、错误的销售截止、误用完工百分比法等。同时,有50%的舞弊涉及高估各类资产包括存货、应收账款、贷款和应收票据等。另外,该报告还指出,高级管理人员涉案是一个重要特征,有72%的案件有首席执行官的参与,43%的案件有首席财务官参与。还有相当比例案件涉及首席运营官等高管人员。

国内关于舞弊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舞弊成因研究出发,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或者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就某一方面的会计舞弊问题进行探讨。黄世忠、叶丰滢认为,2000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报表粉饰手法集中在虚增或虚构销售收入、低估期间费用、虚增资产以及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调节利润等方面,而2000年后,上市公司的报表粉饰手段也骇然升级,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报表粉饰手法:八项准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和会计调整。黄建新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主要有:虚拟资产,隐藏债务,以虚增所有者权益;利用关联关系和资产重组,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人为调节利润;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潜亏挂账、掩饰交易或事实;地方政府的过度扶持;伪造编造原始凭证等。韩文明从统计的角度,以1994年至2004年涉及会计造假且被曝光的117家上市公司以及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65家上市公司为总体考察对象,研究了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统计特征。

二、会计舞弊类型及手段分析

本文将企业中除实物资产盗用之外的会计信息舞弊通称为会计舞弊,进一步划分为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和财务报告舞弊。并定义,所谓会计信息违规披露,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进行的违反相关法规规定的披露行为,仅限于相关信息披露环节。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实质活动的操纵行为,其操纵行为限于在信息披露之前,而披露的信息是被扭曲之后“真实”的,实质是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有系统的“谋划”活动。如果说财务报表舞弊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济业务”的话,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则是“虚假(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地反映真实的经济业务”。这样划分能为研究舞弊成因、进而提出反舞弊对策提供方便。具体分类见表1。(表1)

(一)会计舞弊类型。笔者通过查阅中国证监会网站,2006年至2010年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分别为38起、35起、52起、58起和52起,合计235起。从舞弊公司舞弊类型整体来看,违规披露和财务报告舞弊分别占46.23%和48.62%,其他舞弊行为占5.15%。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基本持平。

(二)会计舞弊的目的与手段

1、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在会计信息违规披露行为中,违反及时性和真实性原则,即延迟披露和虚假披露在违规披露舞弊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7.09%和12.83%,而不完整披露则在违规披露舞弊中占比为70.08%,所以非完整性披露是公司常见的一种舞弊行为,会计信息遗漏是披露舞弊的主要表现。原因可能在于违反及时性和真实性很容易被查处,并受到相应处罚。而违反完整性则相对难于发现,却能达到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

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而对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会计信息披露,常常不够充分,甚至三缄其口,而不完整的信息必然会造成投资者投资决策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提高了投资者面临的潜在和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关于重大事项与非重大事项的划分以及相关处罚文件的定义:那些事件的发生对上市公司原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经或将要产生较大影响,并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的事项为重大事项。结合处罚公告中证监会的措辞,对公司违反完整做进一步分析发现,违反完整性披露中,关于遗漏重大事项披露在非完整性违规中占13.42%,而关于非重大事项披露违规则在违反完整性披露中占86.58%。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中有关担保事项和关联方事项信息遗漏是其主要手段表现。

2、财务报告舞弊。以财务报表为核心分析,财务报告舞弊技术可以划分为虚增净资产和虚增利润。我国在财务报告舞弊中,虚增利润的行为出现比例几乎是虚增净资产舞弊的两倍。而COSO发现在美国1987~1997年的上市公司舞弊中,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是多计收入和资产。超过半数的舞弊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虚构收入。将近一半的欺诈行为是通过低估坏账准备,多计存货或长期资产价值的方式高估资产。

企业虚增净资产行为是通过虚增资产和少计负债的方法实现的,统计表明,两种手段分别占53.33%和46.67%,基本持平,企业没有表现出明显偏好。上市公司虚增利润通过四个途径,即:提前确认、虚构收入(前两种方法又可统称为虚增收入)、少计成本、费用及未将子公司亏损纳入合并报表。其中,虚增收入(包括提前确认收入和虚构收入)占到主导地位,占虚增利润手段中的80%强,明显高于通过少计成本、费用的方式。同时,在虚增收入手段中,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与虚构收入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在虚增收入中虚构收入方式明显占主导地位,变造虚假记账凭证和虚增销售收入是虚构收入的两个主要手段,即公司虚构收入大多采用所谓“假账真做”的方式,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关于收入确认时间的规定比较明确,而且我国公司大多业务并不复杂,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等业务不多,操作空间不大,造成提前确认这种方式很容易被查处。而“假账真做”方式,则相对“隐蔽”得多,但这种会计造假行为给外部审计造成重大障碍。在少计成本费用技术中,上市公司最多采用的是少计或者冲减当期费用的办法(包括未将非独立销售公司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通过上述对近几年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案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和财务报告舞弊是上市公司舞弊的两个主要类型。

(二)在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中,非完整性披露(即违反完整性披露)是主要表现。在非完整性披露中,对于担保信息和关联交易信息的遗漏是主要内容。因此,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中应该加强对担保信息和关联方交易事项的关注。上市公司担保信息的遗漏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形成重大潜在风险。当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我国现实经济、法律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包括相关担保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监管、处罚措施过轻或不利,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作为理性投资者和债权人应该特别关注对担保的相关信息披露。关联方交易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对关联方交易信息的故意遗漏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表现之一,进而达到其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喜不报忧”的目的。对于这些信息,外部审计师应该加强相关函证手续及实质易的测试。作为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应该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对担保信息及关联方信息披露要求,提高披露水平。

(三)在财务报告舞弊中,与虚增净资产相比,对虚增利润上市公司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在虚增利润中,虚构收入是其主要手段,而且主要通过直接虚增销售收入。目前,一些公司的业绩评估和激励机制仅仅以短期财务指标,如年度销售收入的增长比例和净利润数额为考核指标,并以此为升职和计算薪酬的主要依据。这样就会助长管理层人员的道德风险,使其为了利益驱动去冒险,使用各种手段虚增收入,以此加大利润,提升股票价格。企业应当改善管理层业绩评估和薪酬制度,将长短期指标结合起来,不只考虑财务指标,而更多考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降低舞弊的诱惑力。从审计人员的角度而言,分析性复核的应用能显示出非正常的销售变化,从与销售有关的一些比率的异常变动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比如,销售与应收账款的比较、与存货的关系、与销售税金、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存货与应付账款余额等之间关系。从审计技术来讲,需要大量使用分析性复合以及期后事项分析法进行分析。

四、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综上,会计舞弊行为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包括预防、检测、调查与治理在内的综合舞弊治理体系,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加强对上市公司舞弊治理。

宏观层面建设方面,首先应健全监管机制,健全法律制度,尤其注意完善与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违规担保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防范财务舞弊,还应该及时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减少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并尽量减少执法真空;其次,提高投资者素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表现出很多的非理。过分关注公司的短期利润情况,而对企业未来发展中的持续获利能力关注不足。现阶段,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整体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带动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对舞弊公司的高压舆论态势。再次,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管理者激励报酬机制的缺失,管理层控制权收入的隐性化,以及管理者的控制权收益与其职位安全直接关联,为管理层操控会计行为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动力。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使经理人市场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经理人当前的经营业绩能够影响到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最后,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包括建立股票期权制,强化股东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给管理层分配股票期权,可以使经理层的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起到激励经营者的作用,最大限度避免经营中的短期行为。而且,适当的股票期权又可达到降低委托-成本的目的。此外,还要建立股东对经营者的强力约束机制。

微观层次上,应注重对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研究。可以通过加强函证手续的测试、实质易测试,以及分析性复核和期后事项测试等手段,同时采用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如突击性重复盘点;对供应商及客户进行调查,揭露企业内部雇员与客户串通的情况;特别关注函证支票的二次背书,通过查看被背书人是否属于组织内部的授权人,从中发现舞弊线索;对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特别地进行加总核对;测算现金收入送存银行的时间,比较现金收入和账款收入解存银行的时间有否拖延,从中发现问题;跟踪支出分析,将正常的收入同所有的支出进行比较等方法,借以发现和揭露舞弊。另外,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比较,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变动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较多错报风险的领域。要特别注意对公司收入确认方面的审计,防止企业通过虚构收入方式提高企业利润,同时,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提前确认收入和违规担保等事项,提高上市公司舞弊发现的概率。

(作者单位:1.国家粮食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2.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主要参考文献:

[1]卢静,胡运权.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07.1.

[2]陈彬.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欺诈鉴别[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

对外投资的利弊篇(4)

一、舞弊的概念与特征

(一)舞弊的概念

所谓舞弊,是指欺骗者为获得经济利益而采用的非法欺骗行为。统称所有人为的方法、个人通过虚假建议或隐瞒事实等侵占他人利益,涉及迷惑他人、恶作剧、欺诈、隐瞒及其他欺骗他人的所有非正当手段。会计舞弊是一种有目的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

(二)舞弊的特征

舞弊动机是有意识的。即舞弊者往往是为了实现舞弊的结果,获得其自身的某种利益而策划、制造舞弊行为。舞弊的手段是欺骗性的。舞弊通常采用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故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

舞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利益。舞弊通常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舞弊性质是违法或违规的。

二、舞弊的分类

关于舞弊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从一个公司或管理部门来说,舞弊可以分成以下二类:一类是公司内部人员做出的舞弊,另一类是公司外部人员做出的舞弊。公司内部人员做出的舞弊又分为有利于公司的舞弊和对公司不利的舞弊。

1、有利于公司的舞弊。这种舞弊往往通过帐面处理来提高公司的财务地位和经营状况。常使用的手段包括夸大收入、销售或资产;不记或推迟记录退货情况等手段有目的地虚报财务事实。这类舞弊通常称为管理舞弊。

2、对公司不利的内部人员舞弊。这类舞弊往往是由公司的内部员工通过增加支票票面价值、伪造签字、操纵往来款项、篡改和变更库存存货记录等方式以达到挪用或偷盗企业的现金或资产的目的。这类舞弊也称为雇员舞弊。

3、对公司不利的外部人员舞弊。包括公司卖主、供应商等一切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外部实体的舞弊行为。如装载不足的货物、物品以次充好,多开帐单、双重计价,某些雇员和客户勾结等等。

三、典型的财务报表舞弊技术

收入确认不合理;高估资产(不含应收帐款);抵估费用或负债;挪用或贪污资产;不适当地披露财务报表信息;其他技术。

四、我国会计舞弊现状及其危害

(一)舞弊的诱因

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行为的发生必定基于一定的压力,经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困难是这些公司采取舞弊行为的主要动机。

(二)会计舞弊的危害

1、会计舞弊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舞弊的目的是用不合法的手段非法的夺取他人的财富,严重侵犯了公司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带给广大的外部投资者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2、会计舞弊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核心主体,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股票市场缺乏有效性,整体运作呈无序状态。会计舞弊使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3、会计舞弊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会计舞弊不仅不能有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反而更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引向不利的发展方向。

4、会计舞弊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团结:会计舞弊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后果是使财富不公平地从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转移到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极易引起经济纠纷,长期以往必将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破坏我国目前安定团结的局面。

五、治理会计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委托聘任机制,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健全注册会计师的委托聘任关系,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审计质量

1、加大业务监督力度,制止造假行为。首先应加强监管制度建设,使监管工作制度化。其次,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建立业务报备制度,同业互查制度,积极探索行业自律性的惩戒制度。

2、强化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分析性复核往往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提高注册会计师及其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是强化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的必然选择。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其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业规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行为标准。从其执业的外部环境来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正在加大,为确保审计质量,实现对管理当局重大舞弊的合理揭露。

(三)完善事务所的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完善事务所的风险补偿机制已非常必要。

(四)立法部门建立健全有效全面的法律体系

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加强规范管理也是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分析,目的在于识别会计舞弊,了解会计舞弊的危害,有效地治理会计舞弊。

参考文献:

1、柴京.变挑战为动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人纵谈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J].会计之友,2000(5).

2、陈工孟,陈小悦,张国梁.当前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1999(10).

3、李若山,敦收.企业舞弊与反舞弊的国际理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1).

对外投资的利弊篇(5)

关键词:会计舞弊 上市公司 动因 危害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会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不同,会计信息失真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可分为有意造假和无意失真两种,显然会计舞弊属于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故意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要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因此,明确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深刻认识到其巨大的危害,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抵制这一现象,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

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有多种,可以归纳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

1.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部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根本动因。部分上市公司业绩达不到证券法规定的标准,高层管理人员便通过舞弊行为虚增收入、隐瞒费用,制造出利润丰厚的假象,目的是获得配股权或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财富,或通过人为调整当期损益达到偷税、漏税以及延期纳税的目的。

(2)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投资建设而成,很多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其后果是控股股东完全操纵了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例如: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重要成员,为高层管理人员操纵企业提供了便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基础薄弱,管理当局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一些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偏重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不够重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4)管理者牟取自身利益。经济效益往往与管理者的政治利益挂钩,绩效良好的上市公司会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内部管理人员也会获得较高的荣誉和较多的晋升机会。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粉饰财务报表。

1.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外部原因

虽然内部原因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外部因素也不可忽视。

(1)会计准则和政策前瞻性不足。2006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又陆续进行解释和修正,在这期间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旧会计准则衔接的空隙钻漏洞;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制定往往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上市公司面对一项新业务时,通常会按照自己的片面理解去处理,这就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惩罚力度不够。对于会计舞弊大多采用“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出发;重对内部处罚,轻对外部处罚”的方法。相关部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去处理会计舞弊行为,有些舞弊事件历经多年才开始处理,又仅仅处以小数额的罚款,无法达到惩戒作用。

(3)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职业素质低下。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不少审计师理论基础不过硬,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由于会计舞弊具有群体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贿赂审计人员,而审计人员又缺乏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合谋,造成会计舞弊。

(4)外界监督缺乏有效性。虽然国家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积极保护公众利益,为维护资本市场运行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必要的监管,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很多会计舞弊行为不了了之,或者大事化小,监督达不到预期效果。

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无论是给公司还是社会,都带来一系列问题,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必须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影响财务信息质量,损害公司形象和信誉

上市公司为谋取利益粉饰财务报表,会使当期财务数据不准确,从而对以后各期数据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影响。同时,暂时呈现出来的业绩良好的假象会误导管理人员的决策,使公司运营出现问题。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会帮助企业提升自身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舞弊则会使消费者对其信誉产生怀疑,企业很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投资者,失去社会公众的信任。

2.2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蒙受重大损失

从社会角度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不能增加社会整体财富,只是使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在这种不公平的转移行为中,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会计舞弊伪造出公司高收益的假象,会蒙蔽投资者使其采取错误行动,严重侵害其合法权益。同理,债权人被蒙蔽,盲目发放贷款,会造成重大损失。

2.3阻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带来的虚假信息会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决策,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会导致不法分子恶意操纵股票等投机行为,会使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

2.4不利于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而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政府制定和出台经济决策产生误导作用。国家和政府无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就会影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果,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2.5影响会计行业的整体形象

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一个行业丧失了诚信,前途是让人担忧的,这无疑会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行业丧失信心。同时,长期的会计失真现象会给人们造成错觉,会计人员一旦将这样的错误理念延伸到工作体系和组织生活中,就会在无意中形成“滚雪球”效应,危害巨大。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是一个长期性、国际性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治理好的,也不是依靠单方面力量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联合和配合。我们相信,随着整个社会对会计舞弊成因的剖析和危害的认识,会寻求出一条有效的治理道路。

参考文献

[1]郭茹楠.论企业财务舞弊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年16期

[2]杨忠民.论企业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及其治理[J].中国市场.2015年23期

对外投资的利弊篇(6)

严重、普遍的会计信息舞弊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重要,其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也就越大。针对这种情况,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2月1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旨在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公司内部监控力度,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通过网上汇总来的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舞弊详细分析,着重指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存在的危害,一方面提醒广大投资者要多方面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呼吁社会及政府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力度,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可靠。

一、调查得出的基本情况:

(一)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调查分析:

日前,笔者对湖南省部分市的一般证券投资者、注册会计师、政法院校师生、银行工作人员发出问卷124份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笔者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并对答卷计算了相应的评分值。评分值可以表达答卷者对相关问题程度的看法。笔者依照程度不同分别对几个表格从左到右逐栏赋予从5到1依次递减的分值,各栏分值以回答人数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后的值为评分值,评分值的满分是5。例如前5栏为分值统计区间,我们对“很有用”赋5分值,“比较有用”赋4分值,“一般”赋3分值,“用处不大”赋2分值,“几乎没用”赋值1,然后计算加权平均值,满分是5。对于那些回答“不知道”的,在计算时予以剔除。

通过回收的问卷调查表明,在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方面,一般证券投资者、政法院校师生均认为财务报告有一定用处(分值大于3),而银行工作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有用性的评价则较低。

对于一般证券投资者、政法院校师生均认为财务报告有一定用处,笔者分析认为,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由于了解上市公司有关信息的途径有限,而出于对国家法律条文的信任,从而认为财务报告是真实而有效。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评价偏低,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作为债权人,银行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途径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而不必过多地依赖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评价值偏低则可能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关。

为了验证财务报告对一般投资者的有用性,我们进一步询问其在买卖股票前是否阅读所投资公司的财务报告以及不看财务报告或不一定看财务报告的原因。结果表明,超过60%的一般投资者在买卖股票前会看财务报告,有30%的投资者回答不一定,回答不看的仅10%。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对一般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另通过回收的问卷调查表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方面,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一般投资者和银行工作人员的评分值均在3分以下,可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也存在一定问题。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产生的危害:

1、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很明显,会计舞弊的目的是用不合法的手段非法夺取他人的财富。会计舞弊的结果是使财富从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转移到拥有内部信息的一方,也即公司内部人员从外部投资者手中骗取资金,严重侵犯了公司外部人的合法权益,促使外部投资者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2、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由于会计舞弊是一个欺诈行为,典型特征就是短期行为。上市公司实施虚假陈述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得一些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它所形成的泡沫最终会被刺破,使企业身败名裂,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最终被ST(特殊处理)、PT(特别转让处理),甚至摘牌,这显然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3、影响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恶化:

会计舞弊会带来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如果企业不是通过正常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而是想方设法去进行会计信息的舞弊,这种“重任”最终会落在企业的会计人员身上。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参与会计信息舞弊虽然有着奉命行事的因素,表面上是为生存所迫,其实作为直接职能部门的专业财务人员,其无原则的财务处理,则是职业道德沦丧的表现。最终是影响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导致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恶化。

4、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证券市场对于调节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导致市场上严重的逆向选择,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最终结果将是整个证券市场的崩溃。

5、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离不开社会各项经济信息,这些经济信息中会计信息占据很大比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影响关于国民经济的统计资料,使得据此制定的国家长期、短期发展计划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等起误导作用。不仅浪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的后退。

二、针对基本情况,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舞弊的根源在于内外监控制度的不健全,如审计市场、法律环境、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等。特别是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出于对自身利益及提升业绩的追求,利用所掌握的公司管理权和控制权,通过操纵会计信息的披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得会计信息舞弊频频发生。

(一)内部监控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影响:

1、经理人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影响:

经理人市场的实质是企业家的竞争选聘机制,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市场会根据经理人过去的表现计量其将来的市场收入,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就是对管理位置的争夺,这种竞争压力会使在职经理为公司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出于对自身利益及提升业绩的追求,职业经理利用所掌握的公司管理权和控制权,通过操纵会计信息的披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得会计信息舞弊频频发生。

2、审计市场对会计信息舞弊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存在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在于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查错防弊”,并因此而取得报酬,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治理会计舞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外部监控制度,其效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舞弊治理的成效。

3、法律环境对会计信息舞弊的影响: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已为理论界从多个角度加以验证,但这种经济后果又受当时的制度安排所决定,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人为设计的约束,用于界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必须将会计行为主体的行为置于法律制度的约束下进行考察,对于会计信息舞弊行为,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所带来的强制惩罚机制将大大增加其行为成本,从而改变其行为决策。

(二)外部监控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影响:

1、股权结构对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影响:

股权结构指的是公司的股票被各类股东所持有的比例,它体现了所有制形式,对促进公司经营运作的治理机制具有深远影响。股权结构如何将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的性质,这个结构体现了不同股权拥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决定了企业在决策与经营方面的行为方式。必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产生影响。

2、董事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影响:

董事会中最有影响的成员,自然就是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因为他们掌握着有关组织活动的特定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助于作为一个有效监控装置的董事会去作决策,董事会因此往往为这些具有信息优势的高层管理者所控制,在取得对董事会的控制后,高层管理者可能认为合谋骗取和剥夺证券持有者的财富对他们自己之间的竞争要好,从而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产生影响。

3、监事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影响:

在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下,除设立董事会外,还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中专门从事监事的机构,负责对董事会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他们损害公司的利益。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检查公司的业务、财务及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核查提交给股东大会的资料,因此,健全的监事会能够减少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会计信息披露舞弊行为。

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调查,以及内外监控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影响,笔者认为要治理会计信息披露舞弊,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去加以完善,内就是要完善董事会的监控力度、完善现代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外就是要完善现行法规,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处罚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和加快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一)完善董事会的监控制度:

首先在引进独立董事的同时要保证其独立性的发挥,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与任职资格问题。明确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推荐比例,对中小股东推荐的独立董事采用累计投票的方法,对于已经按要求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可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提名和任免。对独立董事的管理背景、技术背景和专业背景提出明确要求,选择那些经济上无后顾之忧、人格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担任独立董事;

2、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从法律层面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的权利与责任以及与监事会的关系;

3、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上市公司根据统一标准按年向“独立董事薪酬基金”缴纳独立董事薪酬,然后由该基金统一向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发放薪酬。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作为一种自律的道德约束。其次,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增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从法律上赋予其决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的聘任与解聘及其收费、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代表公司违法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职责。审计委员会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可以强化董事会对管理当局会计舞弊行为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关系严重失衡的问题。最后,建立对董事会职能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董事的胜任情况和职能作用做出恰当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助于增强董事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他们与管理层的沟通。

(二)完善现代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

改变现行的上市公司经理由政府通过行政指派任免的体制,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这样,一方面会在企业外部给经营者施加被接管的压力,使他们真正关注切实改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不是去玩弄数字游戏: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会减少选择到不称职经理的可能性,同时,也为经营者建立了信誉约束机制,不论经营者由于经营不善使企业陷入困境或是因为会计舞弊失去了目前的职业,都会使他们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上永远消失。

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应改变目前的经理报酬以固定工资和奖金为主的现状,实行短期与长期激励相结合。适当采用西方经理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将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业绩尤其是长期业绩联系起来,给经理一定的内部股份,有利于避免经理人员在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理人员会计舞弊的动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完善现行法规,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舞弊的处罚力度:

针对我国会计舞弊的成本远远小于其收益的现象,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明确会计舞弊的法律责任。在对会计舞弊的主体即高层管理者进行行政及刑事责任处罚的同时重视并加大对其民事责任的追究,惩罚的力度必须大到产生足够的威慑效果,具体惩罚也必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避免对企业的惩罚最终造成股东代为受过的现象。对于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应创造条件,使当投资者由于虚假审计报告而做出错误投资决策造成损失时可对有关事务所进行诉讼。有关管理机构应加大对违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使舞弊的成本大于收益,从而使有关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敢、不愿参与会计舞弊。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经过近年来的脱钩清理,我国注册会计师市场有所改善,但审计舞弊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基于前述对注册会计师市场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形成对会计舞弊的“防火墙”。

1、应改革审计委托制度,将目前由管理当局委托改为董事会下属 的审计委员会选择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从而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2、禁止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3、审计委员会应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地位做强制性审查,并对审查结果发表声明;

4、限制注册会计师向客户公司流动,否则公司必须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5、实行审计轮换制,破除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的利益联盟;

6、由政府监管部门组成专业团体,聘用与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任何关系的督察员,对事务所的业务进行强制性审查,定期审查报告;

7、加强对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的限制,以避免企业“购买会计原则”;

8、建立和实旌审计问责制,并通过法律手段,大幅度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

9、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基于我国会计舞弊的主要目的是取得配股和发行新股的资格,而我国关于配股和发行新股的规定都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唯一的核心控制参数。这样做在降低管制成本的同时,诱发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舞弊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行为,增大了市场的投资风险和信息成本。因而,对现有的新股发行和配股的规定应进一步完善,不能用单一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新股发行与配股的条件,还应建立一个包括货币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经济指标体系,以全面考核上市公司业绩及经营质量,激励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利于遏止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另外,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降低企业债券的发行门槛,为企业充分利用债务融资创造条件。

(六)加快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通过国有股减持,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使上市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消除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减持国有股,增加非屋有的法人股,使非法人大股东替代原来由国家政府部门承担的选择和监督上市公哥的寅任,使上市公司从“所有者缺位”导致的治理主体虚拟化中找回一个实实在在的法人治理主体,使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实质意义上的完善;调整第一大股东和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可以改变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是由第一大股东控制整个公司、缺乏其他与其抗衡的股东的格局,有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多元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提高流通股比例,为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通过以上股权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上市公司产权的明确,避免了政府在对市场行使经济调控时融入行政干预的色彩,理顺了政府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政府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依法对上市公司实行间接调控,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主要要体现在对上市公司曲服务与监督方面,有效的防止了政府参与会计舞弊的行为。

四、小结:

总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证券市场主体之一的上市公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健康、良性发展的上市公司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靠着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获得一时泡沫利益和虚假繁荣的公司,不仅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是阻碍社会的前步与发展,最终必将走向灭亡。

也正由于我国在会计信息披露仍存在内外监控上的不足,因此,一方面提醒广大投资者要多方面、多渠道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以加深对上市公司的全面了解,而不仅仅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单方面提供的信息片面了解。另一方面也呼吁社会各界及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力度,特别是要通过2007年2月1日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公司内部监控力度,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从而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赵德武等: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有关问题德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6年12月13日

3、唐予华、李明辉: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李小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对外投资的利弊篇(7)

摘要 会计报表是反应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盈利水平的重要载体。会计报表应该真实地反应会计信息,为投资者合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若会计报表作弊,不仅误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而且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次序。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对会计报表作弊进行严格的管制。本文主要对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进行甄别,并提出了识别作弊的审计策略。

关键词 会计报表 作弊 方式 审计策略

会计报表作弊是指会计人员受企业管理人员指使或者为逃避自身责任而粉饰财务报表,弄虚作假、捏造会计信息的行为。虽然税制改革和会计改革加强了对会计报表舞弊的防范与管制,但是各种会计报表舞弊手法层出不穷,使得审计工作更复杂,面临多重挑战。为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应当首先研究会计报表舞弊的方式,然后才能有针对地发现、揭穿、鉴别会计舞弊。

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

会计报表的作弊总体上可以说是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变,一是藏。变就是变假为真或变真为假,变公为私,变实为虚;藏就是隐藏不利的信息,巧妙地掩饰,蒙混过关。其主要手段有;

虚设账户。即会计人员在报表中虚设一些过渡性的账户作为“中转站”,这种做法显然是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要求的,其目的是掩盖非法交易和非法资金。例如有些会计报表设置的“其他往来”账户,根本没有具体的交易对象,其作用就是将业务收入转移为帐外资金,或者将成本费用计入这一账户,增加企业的利润。

篡改或隐匿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公司经济业务往来的证据,是作为记账根据的书面证明。有关会计人员为掩盖事实真相,将会计凭证隐匿或销毁,或者修改会计凭证的内容。

虚报坏账。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很小的应收款项。企业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充分估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提坏账实质是会计上谨慎性和保守性原则的体现。而会计人员却利用这一账户,在会计处理中故意把没有风险的应收账款转作坏账损失,当这一款项真正收回时却不再记入报表而是作为帐外资金;或者对已经批准记入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继续催收,收回的资金却记入帐外资金。

谎报盘亏。盘亏是指企业在财产清查时实物比正确的账面记录要少,出现盘亏的原因可能来自商品自身的损益,也可能来自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失误。谎报盘亏就是在财产清查时把帐外资产纳入盘亏来报销,这样可以转嫁利润、减少应激税收,根据盘亏形成的原因,谎报盘亏的方法有谎报自然损耗、谎报管理损耗、谎报失窃和自然灾害损失等。

对会计报表作弊的审计策略

故意为之的财务报表造假行为是审计工作的重点,针对会计报表的作弊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识别策略:

对企业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要识别其是否作弊,必需对企业有全部细致的了解,不仅仅的财务方面的消息,还包括宏观上的总体经济面、行业现状、行业前景、本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微观上公司的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的能力、公司的经营战略、企业的文化等。

分析企业利润的来源。企业的利润既包括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所得,又包括与企业投资活动有关的所得,还包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所产生的盈亏。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企业收入来源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有的企业在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偶然性很大的项目发生异常时,通常就会进行报表作弊;还有一些企业的利润时间分配不均、起伏很大时也会粉饰财务报表。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弄清楚利润的来源将有助于及早识别企业财务报表的作弊行为。

借助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外部咨询机构的信息。世界各国的法规都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需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以确保会计报表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虚假的会计报表误导投资者。因此,通过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投资者可以判断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投资者应重点了解注册会计师出具该报告的原因,以确定该报表是否可信。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完成,国家审计依然是主导力量,内部审计的强制性较低,而民间审计发挥的作用还很小,地位和职能都很有限。为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强化对各级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教育。

会计报表作弊的手段多种多样,要减少会计报表的作弊行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督,才能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完整,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刘正军.当前单位作弊的会计手段、原因及防范措施.株洲工学院学报.2000(05).

[2]童艳华.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分析及识别策略.现代商贸工业.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