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交媒体概念股

社交媒体概念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7 17:06:23

社交媒体概念股

社交媒体概念股篇(1)

关键词: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财务造假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7403

2010年11月10日,一家名为浑水(Muddy Waters)的美国研究公司突然向在美国上市的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诺)发难。在一份长达30页的研究报告中,浑水公司列举系列证据,直指绿诺欺诈。12月3日,纳斯达克向绿诺发出退市通知,批评其未能回应市场质疑。9日,绿诺摘牌,转至粉单市场。至此,绿诺的命运已无可挽回,同时也陆续拉开了中国概念股的诚信危机帷幕。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违规问题愈演愈烈,虽然从去年三月便传出“中国概念股”在美遭到集体封杀的消息,但细节知道近期才详尽地披露出来。去年6月8日,全美网上最大的券商之一盈透证券宣布,禁止其客户以保证金方式买入130多家中国概念股,如此大规模的市场禁止保证金交易,这在西方金融世界也当属首次。更有,20余家中资概念股被集体摘牌,理由只有一个:这百余家中资概念股涉嫌上市及财报披露造假,黑名单包括了132家公司的159只不同的证券,其中约90只在美国交易,其余在德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上市。

盈透证券公司提前搜集了大量的这些企业造假的证据,并提前大举沽空中国概念股,消息一出,中国概念股的跌幅均在10%以上,“盈透”狂赚一笔。但在这场阴谋中,没有任何人指摘“盈透”的所作所为,因为中国概念股造假的铁证令市场震惊,它们成为美国股市的过街老鼠。黑名单中,新浪、搜狐、当当、麦考林等一批知名IT公司赫然在列。

1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在中国概念股面临诚信危机的时,利益相关者涉及到了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中美政府、会计律师事务所、媒体、个人投资者、在美上市中资企业、社会公众等。

(1)机构投资者:引发这场诚信危机的关键导火索是类似于浑水(Muddy Waters)美国研究公司(对冲基金)一样的机构投资者,就是以寻找有问题的公司进行沽空,然后信息,等待市场价格暴跌的时候,再从二级市场买入,以赚取差价。浑水公司很早之前就发现中国概念股公司有问题,于是在这场中国概念股猎杀季中,似乎形成了它们惯用的“潜伏观察——建立空仓——披露财务造假数据——评级机构调低评级——律师事务所——被猎杀公司股票暴跌——做空者狂赚”这样一个链条。

(2)中美政府:为了使美国证券市场保持良好的秩序,节省政府的监管成本,美国制定的法律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研究公司、机构投资者去发现有问题的上市公司。恰恰是美国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使得机构投资者能够在满足自己私利的时候保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而在这场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当中,中国政府也陷入其中,引发与美国政府关于监管的谈判。因为中国政府为了国家信息安全等需要,暂不允许外国监管机构进入中国调查,而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爆发以后出现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渠道的不畅通,这就引出了中国两国关于上市公司监管的谈判。

(3)会计律师事务所:不负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引发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像德勤、安永,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会计师事务所,收了中介费用以后不负责人,伙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以为可以蒙混过关。而集体诉讼在美国来说是很常见的,律师事务所可以代表受害者打官司,打赢了官司可以赢得高达30%的赔偿金,打输了又不用出一分钱。而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律师事务所当然希望股东更多的受害者参与到其中,从而为其获得高额的中介费。

(4)媒体:信息起着最大作用的当然是媒体,愈演愈烈的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导致媒体也对其大幅报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无论是美国媒体还是中国媒体,它们都用一种非常关注并带夸张的语气报导了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的事件。

(5)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是这场信任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在收到机构投资者的报告和媒体聚焦的报导下,他们手中的股票价格每日挫下,市值大量蒸发。同时对中国概念股形成心理防疫,在律所的鼓动下,不得不集合他们的力量进行集体诉讼。

(6)在美上市中资企业、社会公众等:问题的源头还得追溯到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公司的身上,由于在中国上市的条件苛刻而美国股市上市相对宽松,同时美国市场也是全球最为有吸引力的市场,在不了解美国市场的情况下,按照其在国内一贯的做法——做假账来蒙混过关。而美国市场对做假账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在美上市中资企业按照惯用做法做假账被披露后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大部分被退居粉单市场,有部分甚至被摘牌退市。受影响的包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上市的中资企业、社会公众等,如外界就会对美粉单市场转至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倍加小心,而社会也会对中国企业做假账而“做出来的业绩”感到瞠目咋舌。

社交媒体概念股篇(2)

根据资料汇总,截至2011年年底,在美国上市的254家公司中,仅16家公司全年获得了正收益,其余238家公司都以下跌告终,其中更是有超过一半的公司股价跌幅在50%以上,39家公司的股价跌幅超80%。

这对中概股公司而言是沉重的一击,而对国内众多计划赴美上市的公司来说更是一震。加上盛大私有化事件炒得沸沸扬扬,使人们对美国资本市场的观念几乎发生颠覆性改变。

“赴美上市”变得扑朔迷离,到美国资本市场融资看起来前路艰辛。众所周知,中概股公司股价大跌主要是由公司财务而引发信用危机。其他一些被认作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共性问题”不断被指出、拿到台前甚至是放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谢辉表示:“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说到底是中国公司,与在A股上市的中国公司拥有相似的社会环境。”他认为,中概股丑闻中涉及的一些公司,采取了和某些A股上市公司类似的欺诈方法,诸如伪造利税、资产、收入数据,虚增利润率、营业收入等。但在遭到美国市场打压之前,中概股公司并未意识到美国资本市场要求如此严格:美国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保护力度很大,对于公司的治理要求很高,达不到要求的公司股票无人问津。

不可否认,大部分中国公司对“猎杀中概股事件”并未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难免手足无措、无从应对。事情发生,对厮杀于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公司来说,既是惨痛的教训,也更应该是一场历练:吸取教训,从而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中概股公司对做空事件的免疫力逐渐提升,一直隐形的做空机构似乎也厌倦了一再被聚光灯聚焦的日子:近来,中概股公司度过了一段相对平和的时光。

浑水创始人布洛克近日表示,他正在寻找能在发达国家和中国市场之间提供服务并且具有成本优势的优质公司,希望找到能够做多的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同时,此次做空事件又一焦点Citron机构的创始人安德鲁・莱夫特也表示,如果发现中国公司的确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也会考虑买入。这是否标志着这一场“空袭”历时半年多、卷走中概股公司大量市值之后宣告收场?

1月17日,受到与视频网站Youtube合作消息的提振,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酷6传媒股价暴涨,成交量百倍放大。有媒体宣称,酷6传媒股价暴涨似乎暗示着市场对中概股的炒作激情又被激发起来了,笼罩的阴霾似乎正在逐渐散去。

社交媒体概念股篇(3)

2013年1月4日至11月29日,传媒指数整体上涨124.20%,最高涨幅163.68%,同期上证综指下跌3.99%,传媒板块大幅跑赢大盘。但经过此前的轮番上涨,目前传媒板块的市盈率已经超过45倍,大部分券商预计未来三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速20%-30%,估值已经处于相对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因概念炒作的手游类个股预计受IPO重启影响程度较大,而出版、广电类个股近期回调幅度也不小。究竟贺岁档来临,新上映电影的表现能否刺激相关个股,为投资者带来意外之喜呢?

游资情绪或导致华谊兄弟暴跌

进入贺岁档,华谊兄弟股价因新片将大卖的预期,自12月6日以来的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逾30%。但最近几个交易日内,主力资金似乎正在出逃华谊兄弟。本周二晚间,华谊兄弟举办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新片《私人订制》提前看片会。会后多家投资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周三开盘华谊兄弟应声跌停,虽一度打开、但尾盘逾7万手封住跌停,成交量也创出其上市以来的天量36.1亿元。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华谊暴跌或与游资情绪有关。

从2013年全年市场表现来说,代表高成长的影视、新媒体板块市场表现较好,股价涨幅普遍超过100%,业绩增长缓慢的传统媒体市场表现相对落后。

但令人破跌眼镜的是,12月首周,A股市场传媒指数下跌近10个百分点,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1.13个百分点。年底贺岁档期,从文化传媒子板块来看,进入12月后,影视动漫周涨幅6.74%,列涨幅第一,其他传媒涨幅仅3.00%左右,营销服务涨幅1.35%。而板块内个股表现,时代出版(600551)因打造与“facebook“相类似的“社交+内容”网站“时光流影”项目,12月首周涨幅较大。

IPO重启 加大传媒行业估值风险

截止11 月,传媒板块整体一度上涨了 11.66%,相对沪深 300 上涨了 8.91% ,在 29 个行业中涨幅排名第三。就盈利能力来说,2013年前三季度传媒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基本保持平稳,半数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下滑最多的是细分行业是互联网行业,而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明显改善的行业是移动互联网和影视行业。

明年1月开始的新股发行,从上市的时间节点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是短期对于创业板的冲击仍然不可忽略,IPO开闸将会对传媒板块产生一定利空影响,其中以手游为代表的概念股预计受冲击较大。

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 11 月 28 日,已过会创业板企业有43 家,传媒行业有 2 家企业过会,分别是思美传媒和中航文化,均属于营销服务板块中的广告行业。证券分析人士认为,IPO 开闸对传媒行业的主要影响有三点:1、传媒板块个股由于其成长性和稀缺性,受到资金关注较多,而随着 IPO 重启,投资标的增加,场内资金会发生转移,短期行业的估值下行风险较大;2、行业并购方面,一些原已放弃上市、寻求被收购的公司又重新开始准备 IPO,而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了并购重组进度受阻的情况,因此行业并购热的现象可能会转冷,同样会导致估值下行的压力;3、长期来看,行业龙头越做越强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传媒行业的整体市值为 6 千多亿元,占全部 A 股比例为 2.25%,占比仍然偏小,上市公司的增加会加大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直接融资渠道的放开将有利于缓解行业的资金紧张的现状,促进行业的发展。

贺岁档:影视传媒股迎来吸金热潮

文化传媒股的走强,最先应该由电影大卖说起。尤以光线传媒为例,今年二季度,由光线传媒投资并发行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机构投资人普遍看好其票房,而光线传媒也由此大幅上涨,与今年年初《泰囧》票房助推华谊兄弟股价上扬颇有相似之处。

随着《扫毒》、《森林战士》等6部电影的入市正式开启贺岁档大幕,进入12 月,A股市场上,华谊兄弟将有三部影片上映,分别是《私人定制》、《前任攻略》和《喜羊羊与灰太狼 6》,其中由冯小刚导演的《私人定制》最受关注,其与该电影有关的衍生产品开发,电视营销模式以及电视真人秀也将随着影片的上映开始运作,是名符其实的“商业大片”。而光线传媒将有四部电影上映,其中《四大名捕 2》属于“贺岁档”开篇影片,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此外,奥飞动漫将有两部动画片上映,并与华谊、光线进行合作,发力贺岁档市场。

社交媒体概念股篇(4)

自从2008年“3・15晚会”央视爆出分众旗下的分众无线是垃圾短信的源头之后,我一直对分众未来的发展充满好奇,非常想知道一向侃侃而谈的江南春今后在媒体上会如何表现。但是,江南春消失了―除了2009年在中国台湾结婚时闹腾了一阵子之外。

近两三个月,江南春又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接受媒体采访,甚至特地在世博会上当了一回志愿者。重出江湖的江南春低调了许多,平和了许多,不再讲那些“宏图”和“故事”、利润和增长,而是念叨着“企业价值观”、“客户第一”等词。

我不知道江南春念叨这些词时是否发自内心,但起码方向是对的。有分析师对分众向三、四级城市扩张的市场前景表示怀疑,但不管怎么说,分众是冲着客户需要去的,即使市场反馈不如预期,也不至于遭遇像“分众无线事件”那样大的挫折。江南春把他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客户,而非资本市场与投资者,因此,一些“概念不错”、可能会被资本市场看好的项目,比如加油站数字广告屏、世博园周围的广告刷屏机,考虑到它们的市场规模不够大,都被江南春放弃了。

真是天壤之别!想当初,当他大谈“生活圈媒体”、“数字媒体集团”美好愿景的时候,当他把一家一家创业型企业的老板约来“谈价钱”的时候,心中想的可全是投资者。至于美好宏图有没有可能实现、买来的企业能不能挣钱,他懒得考虑,把投资者和股市上的钱拿到手再说,把企业做大了再说。江南春现在承认,这些收购只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对“数字媒体集团”的想象。

投资者,特别是那些风险投资家、基金经理和券商们能被忽悠吗?据说他们都是人精。其实不尽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企业与市场一知半解,只知道人云亦云,比证券交易厅里的大婶们强不了多少;还有一部分心里多少有一点谱,但他们判断一个企业的标准,不是一个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的利益,而是能否把手中的股份尽快在二级市场上加价卖出去。有了这个心理动机,他们就懒得推敲客户的需求、产品的独特性、赢利模式的持久性等劳什子问题,反正有“更傻”的人接手呢!

风险投资和股市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不光害了90%的散户,还害了无数本来前途无限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社会上有不少这样的聪明人,开办企业之初,想的就不是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如何把产品和服务弄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甚至也不是企业到底能不能挣钱,而是如何打动投资者尽快拿到投资,如何把企业卖出去,如何让企业上市。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故事:成立没两年的企业在全国快速布点,不管有没有人才资源和收入来源;手上刚有点闲钱就大肆收购,不管收购来的企业有没有盈利能力……如果有人质疑,就会遭到反驳:你不懂,这是为了优化资产结构、提前布局、整合战略资源、提高每股收益率……其实,都是为了让投资者看好。

企业一旦上市,CEO承受的压力又不一样了:盈利,尽可能高的盈利,尽可能快的增长速度。盈利,最好是近期的,马上可以分红的。当然,你可以用时兴的概念、美好的预期打动股民(这样的事情的确很多),但再动听的说法总是要兑现的。所以,盈利,成了企业高管头上的紧箍咒。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可以根据市道变化,决定今年少挣钱或者不挣钱,但上市公司是不行的。资本是没有人性的,它唯一的标准就是每股收益。CEO和高管们怎么办?调转枪头,拿顾客或其他人开刀。分众在收购垃圾短信业务、在黄浦江上开通LED广告船、描绘无所不在的所谓“生活圈媒体”时,想的就是如何保持每季度100%的业绩增长率,而不是公众的利益和客户的持续价值。

社交媒体概念股篇(5)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渐成气候之际,却从2011年开始不断爆发财务造假丑闻,华尔街掀起一场打假风暴。美国证监会与机构投资者将目标对准了中国企业,不仅绿诺科技等造假企业难免退市命运,就连一直以来得到众投资者认可的新浪、当当、网易等股票也被波及。

美国人常用“好苹果”与“坏苹果”来描述群体中的优良与劣质分子。在中概股造假风暴中,“好苹果”公司备受拖累。研究发现,2011至2012年,无论中国企业是否涉嫌财务丑闻,它们的累计股票回报率相对大市全都严重下滑,其中好苹果下跌了近40%,而坏苹果下跌了近60%(图1)。由此看来,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遭遇可谓惨烈。从之前的赴美上市潮,到如今集体面临财务丑闻,股价大幅下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概念股的悲惨遭遇?“好苹果”与“坏苹果”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如何避免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的“坏苹果”?

中概股造假根源:

企业求功心切,审计师甘“跑龙套”

部分中国企业的借壳上市、财务造假、披露信息有误、审计不严等行为使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大减,如绿诺科技、东方纸业、中国高速传媒等赴美上市铩羽折翼的企业不胜枚举(表1,附文)。曾经被视为华尔街宠儿的中国概念股瞬间褪去了光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已失去信心。

中概股造假风波首先反映出了中国海外上市企业以及协助它们上市的投资银行求功心切,由于无法满足主板上市的要求,就借着反向并购进入门槛较低的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并以此为过渡。在转板的过程中,为了构造漂亮的财务报表,不惜利用夸大数据、伪造事实等非法手段来推高业绩,以达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标准。然而在这个众人关注的国际资本市场中,监督者的目光是犀利的,财务造假终将在媒体、律师、投资者不知疲倦的关注下浮出水面。

此外,审计师沦为“跑龙套”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截至2012年10月5日,美国监管机构并不拥有位于中国境内审计机构的监管权,而在涉嫌财务造假的中国公司中,许多正是通过美国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委员会(PCAOB)无权监管的中国国内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的。由于绝大多数中国概念股的日常运作都在中国,美国监管机构对这些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监管不得不依赖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问题是:美国监管机构也许并不了解中国企业的真实情况,但中国的审计机构难道也毫不知情吗?

如前所述,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往往先以OTCBB作为跳板,而后再转至主板上市。在转板过程中,有不少公司选择较小的审计事务所。比如绿诺科技先前的审计机构美国Frazer Frost会计师事务所,是10多家借壳上市的审计机构。这些审计事务所的收费偏低,也非常乐于帮助企业完成转板任务。绿诺科技的财务丑闻曝光之后,其聘用的审计机构美国Frazer Frost会计师事务所也同样受到调查。中国高速传媒与东南融通的丑闻也使德勤陷入尴尬之中。

在中国概念股财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5家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和德豪)旗下的中国成员公司告上了法庭,指控它们拒绝提交工作底稿,违反了美国证券法和萨班斯法下的会计准则。审计师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路上似乎成了投其所好的“跑龙套”角色。

“坏苹果”公司有何特征?

媒体报道与学术研究对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问题多有描述,如美国GeoInvesting股票分析员Maj Soueidan在《被猎杀股的27个特征》中总结了中国问题概念股的特征。在财务方面,这些企业提交给中国审计机构的文件往往与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不匹配,公司财务报表受到质疑,如应付款项太少、利润过高等。在治理结构方面,较多反向收购后公司存在注册资本长时间无法达标、公司治理违规等问题。内部控制方面,则体现为首席财务官更换频繁,内部控制失效,若干董事会成员辞职,审计机构更换频繁等。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披露有误、披露不充分、隐瞒相关信息等问题。

在这些深陷丑闻的中国企业中很多选择反向并购上市,研究发现,60%的“坏苹果”选择了反向并购的上市方式,高于“好苹果”的37%情况;在“坏苹果”中,21%的公司首席执行官是前任政府官员或与政府官员有密切联系,而“好苹果”中这种政治关联比例只有13%;“坏苹果”中董事会独立董事占所有董事比例平均为30%,低于“好苹果”的35%;“坏苹果”中仅有51%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且审计机构中只有47%拥有至少一名财务专家,明显低于“好苹果”公司的情况(图2)。另外,研究常用会计模型来计算上市公司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总额来反映公司盈余造假程度。从应计利润指标来看,“坏苹果”公司0.28的应计利润高于“好苹果”公司0.17(图3)。这样的结果反映出丑闻公司倾向粉饰财务报表,以利其上市融资。

研究还发现,丑闻公司在股票交易方面颇有特点,如公司产能过剩,但仍坚持通过股票交易来筹集资金;明知股票上市价格可能低于预期,但仍坚持上市;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了若干次新股增发;公司现金充足,但仍坚持通过股票交易来募集资金;每股收益预期乐观(如不低于30%),但仍然以低价发行股票等。

“坏苹果”病源:中西体制与商业模式差异

这些因丑闻而曝光的海外上市企业是否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财务低度透明与公司治理薄弱的现状?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些是病征而非病源。中国民企在体制薄弱产权保护不力的营商环境中必须靠关系、低调做生意,因而企业透明度与公司治理质量以西方的尺度衡量必然是低下的。研究人员从企业所来自地区的社会成员彼此信赖度、献血情况等指标来测度社会体制环境,发现“坏苹果”公司较于“好苹果”公司更倾向来自社会信任度较低、体制环境较差的地区,而其所聘用的审计机构声誉、投行声誉、律师事务所声誉都显著低于“好苹果”公司(图4)。这些研究说明,民企若是来自中国体制环境较劣的地区,其公司治理的质量越低,其海外上市后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也越高。

如何打造海外资本市场“好苹果”?

资本市场融资的便利吸引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但我们也看到了赴美上市存在的风险。中国企业在赴美上市前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预定目标进行全局策划和安排。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上市途径。美国证券市场活跃、门槛低的特点是吸引中国企业目光的重要原因。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底到2011年3月间,共有159家中国企业通过反向并购进入OTCBB。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利润低,若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市估计很难得到批准。而中国企业主要是通过首次公开募股或反向并购赴美上市。反向并购具有成功率高、费用低、更方便的特点,相对于首次公开募股,它是一种更便捷的上市方式(表2)。但是从之前的案例与学术研究可以得知,通过反向并购方式上市的企业更容易伴随财务丑闻。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反向并购这种上市方式呢?反向收购上市的企业和不良业绩之间是不是划上了等号?反向并购上市的中国企业是不是干扰了美国资本市场?

最近有研究发现,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中国企业上市后业绩并不比同样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美国企业差。相反,反向并购上市的中国企业上市3年后在利润、现金流、市场流动性等方面都胜过了反向并购上市的美国企业。这一发现至少说明了反向收购上市伴随的业绩低落不是中国企业独有之恶。

那么,为什么如此多以反向并购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了财务造假的丑闻?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通过反向并购的企业没有经过审计机构的严格审查,它们的信用度在最初就远不如通过直接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的企业;另一方面,选择反向并购的企业通常是规模小、成长性低的公司,这使得日后企业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首次公开募股还是反向并购两种上市方式并无优劣之分,重要的是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权衡与选择。如果企业自身实力雄厚,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业务发展良好,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良好的财务状态以及监管制度,资金分配得当,那么选择首次公开募股上市是合适的。如果企业选择了反向并购的上市方式,日后必须加强内部控制,防止报表粉饰等违规行为引发的财务丑闻。还有,许多低成长、低利润的企业根本就不该以虚假信息包装上市,扰乱市场秩序,因为它们最终多以身败名裂收场,损人不利己。

第二,打算上市的企业要提前预防财务危机。前述研究已证实了以反向并购上市的企业业绩并不比同类型美国公司差。但是,由于反向并购在上市前并没有一系列的严格审查,倘若公司本身就隐藏着财务问题且不加以防范,那么未来就会有较大的可能出现丑闻。因此,想要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上市前不妨想想,公司是否存在报表粉饰的问题?是否隐藏着一些未来随时可能爆发的财务炸弹?若有,应及时进行解决,确保财务透明度,使运营情况健康,避免上市之后的丑闻暴露。

第三,选择可靠的金融中介机构。前文提到,审计机构在财务造假事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投资银行、法律顾问、风险投资机构亦是如此。名望高的中介机构由于其高标准制度,能够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并具有丰富的经验,这样有效减少了造假事件的发生。因此,在选择中介机构时,应关注其质量,充分了解金融中介机构的历史从业资质。如果一家机构曾发生造假事件,那么对后来聘请其机构的企业将产生消极影响。凯威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大诚说过:“美国资本市场遵循的是披露制,你要上市就必须依靠专业化的团队,例如律师、审计师、投行等,如果选择的团队经验不够,那么就可能遭遇风险。”企业一定要寻找有实力、有经验、信誉度好的金融中介机构。

第四,与政商模式保持距离,弘扬传统诚信文化。前述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透明度低,公司治理质量低下,赴美上市之所以被揭露财务丑闻,与其特殊的体制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在我们的体制环境未能健全之前,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如果能洁身自爱,诚信经营,仍能获得国际投资人的敬重与青睐。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

中国概念股遭遇诚信危机始于2010年。数据显示,2010年内在美国市场发生的162起证券诉讼案中,涉及中国企业的比例达到5.5%。2011年3月以后,中国企业因为机构调查而导致股价迅速下跌、停牌甚至退市的数量急速增加,形势恶化严重。在2011年3至6月的短时间内,就有24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公司出现财务问题,19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停牌或摘牌。而至2011年底,因被指控财务造假而遭遇停牌或退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数量已接近50家。截至2012年7月,近40家中国概念股股价跌至1美元/股以下。2011年至今,这样的诚信危机已变成了对中国概念股的群体性诚信危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谈虎色变”,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也遇到了生存危机。

案例一:绿诺科技

绿诺科技于2003年成立,主要从事废水处理、烟气脱硫脱销、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新产品的开发、制造和安装。公司于2007年10月通过股权置换收购上市的Jade Mountain Corp,然后将绿诺公司资产注入Jade Mountain Corp,成为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反向收购方式实现在OTCBB挂牌。上市后股票价格一路攀升,随后在罗德曼投资银行的帮助下,绿诺科技于2009年7月转板至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后的5个月,绿诺科技又以每股30.75美元的高价融资1亿美元。岂料这笔高额融资引起机构投资者关注,暴露了绿诺的财务问题。

2010年8月的《巴伦周刊》曾这样提到绿诺科技,“过去4年来,绿诺科技已经换了3个审计师,4个首席财务官,并两次调整以往的财务报表数字。”这个可疑的现象引起了浑水公司的注意。浑水公司在同年11月了一份质疑绿诺科技的研究报告,认为绿诺科技夸大了公司销售额、营业收入、毛利率数据,利用优质资产来填补来历不明的收益,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递交的报表与向中国审计机构递交的报表差距悬殊。为了提高销售额以构造靓丽的财务报表,绿诺科技伪造了客户关系。同时浑水公司指出,绿诺科技在FGD(烟气脱硫)行业中存在大量竞争对手,并非行业中的龙头老大,技术也低于行业标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绿诺科技完成1亿美元融资的当天,其管理层就以借款320万美元的名义在奥兰治县买下了豪宅。

这一丑闻立即导致绿诺科技股价由15.52美元/股下跌15.07%至13.18美元/股,不少投资者遭受损失。很快,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对绿诺科技发起了集体诉讼。绿诺公司的审计机构也提交了信件承认被浑水公司质疑的六份合同中有两份造假,董事会表示2008和2009年的财务数据的确有误。最终,在转板不到1年半,绿诺科技接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如此短命地结束了赴美上市的历程。

案例二:东方纸业

东方纸业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经营包装用纸、数码相纸、胶版印刷纸的生产和分销。2007年3月,东方纸业借壳进入OTCBB,2009年12月转板至纽约全美证券交易所。

同绿诺科技一样,东方纸业遭到了浑水公司的狙击。但不像绿诺科技的不堪一击,东方纸业并没有在第一时刻就“招供”,它与浑水公司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交战,东方纸业的股价也随着事态的发展坐上了“过山车”。

东方纸业上市1年半后,被浑水公司做空,并指控其财务报表造假,资产估值夸大10倍,收入夸大27倍以及挪用资金等。东方纸业股价闻声大跌。在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守战。东方纸业认为浑水公司出具的是错误、遗漏、无事实依据的结论。浑水公司又用充分的理由回应东方纸业的反驳:在生产状况方面,东方纸业称其年产量为36万吨,但中国并不存在年产能超过20万吨的生产线;在客户方面,东方纸业2009年十大客户中,有9名都是没有能力购买东方纸业此前所称的产品量的,这些客户的购买量都超出了它们的收入;还有东方纸业的库存数量被夸大了,原材料成本也不可靠;河北双星纸业资产不足40万美元,然而东方纸业却声称花费1360万美元进行收购。面对一系列的质疑,东方纸业也不甘示弱,一一进行澄清与解释。东方纸业的股价就在这样的交战中上下剧烈波动。

几轮防御战之后,东方纸业仍未打消市场的质疑,于是宣布联合法律事务所Loeb & Loeb LLP、德勤和TransAsia就浑水公司机构对东方纸业提出的质疑进行调查。虽然审计的最终结果全面否定了浑水公司的质疑,只是在一两项上做出了保留,但东方纸业的股价仍然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少投资者蒙受损失。

案例三:中国高速传媒

社交媒体概念股篇(6)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 股票市场 稳定性

2015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危机,上证综指经过10个月的暴涨,涨幅达到150%,在随后的2个月里,暴跌了45%,期间出现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涨停到跌停、千股跌停到涨停的历史奇观。这些现象用传统的经典金融理论根本无法解释,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冲击,在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投资者情绪变化已经成为影响股票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分析投资者情绪冲击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成因变得非常重要。

一、投资者情绪的定义

投资者情绪是投资者基于对资产未来现金流和投资风险预期形成的一种信念,但这一信念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前的事实(Baker and Wurgler,2006)。由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存在,投资者对于资产所能创造的未来现金流大小及风险变化,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估,只能对其形成一种预期或信念。而这种预期或信念除了与资产基本面相关外,还与投资者自身的教育经历、投资经验、社会背景、所拥有的信息、个性和偏好等密切相关,是投资者对资产未来价值的一种“主客观”综合评估(易志高和茅宁,2009)。

二、投资者情绪冲击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成因

(一)噪音交易者主导的市场,理性投资者难以套利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情绪不应该被定价,由情绪导致的错误定价能够被理性投资者的套利交易消除。然而,行为金融学认为,现实中的投资者分为理性投资者和噪音交易者,由于噪音交易者的心态变化不可预期,和噪音交易者对立的交易不仅风险大而且成本高,因此,套利是有限的,被量化为投资者情绪的噪音交易成为了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Baker and Wurgler,2006)。

中国股票市场是噪音交易者主导的市场,以深交所《2012年度股票市场绩效报告》的数据为例,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42.8%,专业机构持有市值占比18%,一般法人持有市值占比39.2%;在交易金额占比方面,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85.6%,专业机构交易金额占比9.8%,一般机构占比4.6%,因此,无论是持有市值,还是交易占比,散户均占绝对主导。同时,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也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机构投资者行为散户化也是中国股市的常态。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股市走势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呈现出暴涨暴跌的特征。

(二)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正反馈效应

投资者情绪常常被认为是解释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Shiller(1987)使用问卷调查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1987年金融危机中的行为,结果发现,大多数投资者把危机解释为投资者心理的结果,而不是基本面变量的结果,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之间的正反馈效应是影响股票市场稳定的重要原因。

情绪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如果投资者的决策受到自己或他人主观情绪(其信念的客观程度和认知的心理偏误)的影响,并呈现出系统的一致性,就会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而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又会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的非理性主观情绪程度,最终形成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之间的正反馈效应,引发金融危机。

(三)媒体情绪对投资者情绪的加速器效应

新闻媒体是股票市场的信息中介,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政府政策、分析师的评论、经济学家的观点都是通过媒体报道的形式出来。新闻媒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通常会表达对事物乐观或悲观的观点,即媒体报道会表现出媒体情绪。Tetlock(2007)发现悲观的媒体情绪对股票大盘指数构成了强烈的下跌压力。游家兴和吴静(2012)发现媒体情绪加剧了投资者决策行为的非理性倾向。

中国股市是公认的政策市,任何政策变化都会通过媒体报道的形式出来,这些政策的变化往往会成为股市中爆炒的题材和概念,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同时,很多权威媒体常常会对股市发表评论,他们的言论更是被投资者当作政策动向和官方态度。因此,作为重要的外界刺激和信息中介,媒体情绪对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认知、主观判断和投资决策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投资者情绪的传播扩散,媒体情绪成为投资者情绪的加速器,助长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冲击。

三、防范投资者情绪冲击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建议

(一)构建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系统性风险临界阀值指标

投资者情绪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投资者情绪风险并不一定会导致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而是存在一定的临界水平,可以根据投资者情绪状态的变化设定投资者情绪风险在不同传导阶段的监测阀值,构建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系统性风险临界阀值指标,为监管部门从个股审慎监管和市场审慎监管角度监测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调控和防范投资者情绪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二)寻找适合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调控手段

投Y者情绪是金融危机的重要传播渠道,各国政府都担负着在金融危机出现时调控市场的职责。但是,面临金融危机时,如何才能正确、合适、及时地调控市场的确是一个难题。例如,美国政府1988年调查报告,认为导致1987年10月市场暴跌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之后推出熔断机制,希望帮助减轻金融危机中投资者的恐慌。中国政府在2015年股票大跌后也推出了熔断机制,但仅仅实施4天后,却宣告暂停。由于市场规则、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甚至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在美国成功实践的监管经验,在中国不一定成功。因此,应该拓展对中国投资者情绪内涵的认识,寻找适合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调控措施和手段,为监管层推出合理合适的监管措施和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证据。

(三)规范和引导媒体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媒体情绪往往是投资者情绪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时的加速器,在市场遭遇非理性时,可能对投资者情绪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要充分重视媒体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媒体的行为。同时,可以利用媒体情绪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发挥媒体情绪对投资者情绪的积极作用,利用媒体情绪引导和缓解投资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对股票市场的负面影响,维护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Baker M,Wurgler J.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2006,61(4),1645-1680.

[2]Shiller R J.Investor behavior in the October 1987 stock market crash:survey evidence[J].NBER Working Papers,1987.

[3]Tetlock P C.Giving content to investor sentiment:the role of media in the stock market[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3):1139-1168.

[4]易志高,茅宁.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测量研究:CICSI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9(11):174-184.

[5]游家兴,吴静.沉默的螺旋:媒体情绪与资产误定价[J].经济研究,2012(7):141-152.

社交媒体概念股篇(7)

战略方针:搭准投机资金的脉搏,参与题材股炒作

战术部署:牛年重点关注央企整合概念股、上海迪士尼概念股、世博会概念股、抗旱概念股、阅兵概念股、创投概念股、券商概念股等。

如果你是一个短线高手,善于捕捉市场热点,赚取快钱,那么不妨玩个闪电战。

闪电战,重在一个“快”字,要像闪电一样快进快出。看准了赚一把就跑,看错了及时止损,等待再次闪击的机会。

闪电战,玩的股票大多是题材股。虽说题材股炒作,总是为大机构、大资金所不齿,也会被管理层严格监管,但是,很多灵活多变的投机者(包括一些庄家、私募基金等)热衷于此,在越来越为大机构、大资金所掌握的市场中觅得生存空间。当大资金中场休息时,题材股的炒作往往会给人带来更抢眼的赚钱效应。闪电战就是要摸准这些投机资金的脉搏,与之共舞。

去年10月28日股市创出1664.93点后,市场有所回暖,不甘寂寞的游资制造了一些炒作题材,比如融资融券概念股、创投概念股等。这些题材因为还没有兑现,所以还会不断被炒起。在股市大跌前的一些题材,因为市场上行趋势改变,所以不得不偃旗息鼓,但现在市场回暖,题材依旧,所以有望梅开二度,比如央企整合概念股、上海迪士尼概念股等。而新市场条件催生的新题材更是不可小视,相关股票市场价值将被不断挖掘,比如抗旱概念股、阅兵概念股等。

上海迪士尼概念股常炒常新

上海要建迪士尼乐园的风声早在2005年就有了,几度辟谣之后,总算在2009年1月初有了可靠的说法―迪士尼总部已经与上海市政府签定了框架协议。对上海来说,这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甚至带动GDP增长。迪士尼项目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主题乐园、游乐场、影视内容制作、媒体网络平台和其他相关消费产品,给上海企业可能带来的直接商业机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影视娱乐、出版印刷、媒体网络、玩具生产、特许经营、广告等,而间接商业机会则还有交通运输、商业百货、旅游酒店等。A股中可划入迪士尼概念股的上海本地股众多。虽然迪士尼项目还没有开工,但急性子的资本市场早就按捺不住,将概念股炒了几回。由于迪士尼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开业运营,还要有几年的时间,所以此概念将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得到关注,非上海本地股中也会被挖掘出迪士尼概念股,常炒常新。

上海世博会概念股持续走热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的世博会将对上海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奥运会概念股因为市场关系而显得比较落寞,但应该不会影响上海世博会概念股的表现,前提是行情继续走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上海世博会概念股也是上海迪士尼概念股,所以不管哪方面有新消息传出,都可能带动相关个股的炒作。上海世博会概念股主要可以分为:房地产业公司,如中国船舶、中船股份、陆家嘴、外高桥、龙头股份、新黄浦等;基建类公司,如上海建工、隧道股份;传媒类公司,如东方明珠;酒店类公司,如锦江投资;商业类公司,如豫园商城、百联股份等;交通运输类公司,如强生控股、大众交通、东方航空、上海航空等。

央企整合概念股集中火力

2006年底,国资委首次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并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央企整合概念股在2007年大牛市行隋中风生水起。不过,随着经济走软,市场下行,央企整合概念股也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央企整合的方向是明确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多次公开表示,2009年将抓住机遇加快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源整合,2010年中央企业要减少到80~100家。在市场转暖的催化下,相关概念股必然又要翩翩起舞。目前有53家大型骨干型央企,旗下涉及的上市公司多达116家。概念股炒作很难遍地开花,往往是集中力量攻击一点。从行业看,这53家央企大多属于国家明确控制的七大行业,如航天军工、石油石化、民航、航运、电信、煤炭、电网电力,以及一些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骨干企业。从整合思路看,可分为主业整体上市、资产整合和重组合并三条主线。代表公司有武钢股份、东方航空、中化国际、五矿发展、天坛生物、天地科技等,以及上海电气集团、中国南车集团、电力集团、航天集团等旗下的上市公司。概念股炒作会围绕这些行业和整合方案不断展开。

创投概念股没有悬念

2009年证券期货监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推出创业板,这是迄今为止管理层向市场发出的最明确的承诺,创业板今年推出已是没有悬念的事情。围绕创业板,市场已经有过多次炒作,目前的创业板概念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已对未来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或创司进行了大量投资的上市公司,如复旦复华、大众公用、钱江水利等,因为这些公司投资的公司一旦在创业板挂牌,便可获得极大的价值增值;二是承销较多拟上市公司项目及进行较多股权投资的上市券商,以及参股券商公司,如中信证券、吉林敖东、辽宁成大等。

券商概念股仍有想象空间

近期市场成交量大幅放大,券商的佣金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券商股及券商概念股上涨也便有了理由。加上融资融券业务尚未推出,市场仍有不小的想象空间,也就少不了相关券商概念股的表现机会。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券商概念股,其中既有持股比例较高的,如泸州老窖、爱建股份、泰达股份、飞乐音响、广宇发展、锦龙股份、华资实业、豫园商城、桂东电力、亚泰集团、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也有持股比例较低的,如大众交通、招商轮船、中粮地产、中海海盛、中集集团、珠江控股、亚盛集团、长安汽车、九龙电力、河池化工、中恒集团等。

新能源、节能概念股长期有效

在油价高企之时,新能源、节能成为流行语汇,如今油价跌到了每桶40美元左右,开发新能源、节能的动力便没有那么强烈了。不过,从长期来看,石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依然突出,国际油价在恢复正常需求后仍会上涨,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开发节能产品仍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一直被市场追捧的新能源概念股主要有提供新能源核心技术、具有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公司,如金风科技、川投能源、天威保变、乐山电力等,而节能概念股则主要是提供节能电力设备的上市公司,如智光电气、置信电气、卧龙电气、国电南瑞和旭光股份等。

抗旱概念股“看天吃饭”

今年冬天北方持续干旱,势必影响到大面积冬小麦的收成。中央已经积极行动,采取抗旱措施,市场也行动起来,基金已把一些相关上市公司挖掘出来,组成抗旱题材股,如生产抗旱物资的新疆天业、利欧股份,生产抗旱化肥农药等产品的鲁北化工、鲁西化工、华阳科技、沙隆达、红太阳、江山股份等,主营农田水利建设的安徽水利,生产其他农产品的公司如中粮屯河、北大荒、新农开发、金健米业、顺鑫农业等。

阅兵概念股时机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