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27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篇(1)

【关键词】 航空企业 质量管理 要点探讨

航空企业产品的影响力涉及范围广,小到国内航空运输,大到国民生命安全甚至国土安危。因此,把控好含航空企业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产品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以及军事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将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也推向了信息化、技术化。航空产品产业链复杂,层层下来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系统的、持续的管理各项质量步骤,对企业管理能力要求十分严苛,明确航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要点是重中之重。

一、航空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航空企业本身运行难度较大,其责任更高。在企业运行时经常会出现质量管理体系混乱、质量目标不明确、质量制度模糊、信息记录不全面等问题,甚至部分企业员工技术不过关,人为地造成了航空产品质量问题。从企业运行的角度上来说,以上存在的各项问题都能导致航空产品出现问题,从而威胁到使用者生命安全甚至国家安全,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航空质量管理的首要工作。

二、航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要点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航空企业质量管理的前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有效的、适度的管理好人员以及环境因素。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组成包括:环境资源、活动范围、运行程序、组织机构以及相关人员责任制度。对于产品质量,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保证航空产品的质量,还能够在后期提供优秀的服务质量以及产品使用空间。其特点大致分为三点,明确的目的性、产业的整体性以及产品之间的相关性。航空企业产品需要通过科学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使用价值,从改善产品质量的角度上来说,质量管理体系在整个航空企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确立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目标是航空企业生产的基本指标,要求航空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达到相应要求。要求质量目标必须明确化、具体化,能够适应各项环境,相关数据都能通过测量检查,并且层次分明保障航空企业能够够实现目标。倘若企业内部总次之间不明确会造成内部员工执行混乱,内部出现冲突以及浪费的情况更多。通过相关数据表明,制定正确的质量目标并严格管理,可以有效的调动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整个企业都具有良好的风气,落实航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科学技术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必须落实质量职责,保证产品在生产的各个层次中都能够顺利完成,通过一步步落实各个分目标,最终达到航空企业的总目标。

3、建立良好质量制度。质量管理部门虽然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起到龙头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产品生产各个相关人员。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首要工作是找出问题所在以及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各项补救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损失。通过设立质量分析会解决各个级别的质量问题,一般质量分析会分为3个级别,分别针对不同的级别的质量问题。紧急质量分析会针对突发性无预兆的质量问题,其特点在于随时召开紧急会议,明确质量问题的责任出处,并立即落实改进方案;部门级针对产品部分功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且在召开会议过后检查改进后的产品质量,防止出现二次质量问题;企业级则是针对较大的、难以掌控的质量问题。在落实会议时,应当记录每一个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关探讨选出最优。

4、全面建设信息化系统。建立信息化系统,专门针对产品质量。从产品预想阶段到使用阶段,期间产生的各项数据文件应当采取信息化技术记录下来。不论出现何种状况都能通过已经建立的信息系统找出相关数据以及资料,对于后期处理产品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要求保存的质量信息必须准确、完整,可以随时查阅相关信息,建立的系统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因此,建立航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当结合航空产品本身涉及范围广的特点,通过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相关原理建设。质量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包括集成有效信息、传递各项信息、储存完整信息,储存的信息应当已经经过科学化的处理,能够分析产品相关数据提供给使用者。全面建设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质量管理有极大的帮助。

5、有效人员管理。员工上岗培训时应当对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让员工一步步实践,每个企业内部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流程都不一致,岗前培训能够帮助员工快速适应企业的运营状态。除此之外,岗前培训应当对员工进行技术测试以及企业内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相关质量技术。员工的技术素质十分重要,而员工自身的人文修养也不能忽视。好的企业人员管理都要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做起,在选择员工时就应当选择具备责任意识、道德品质高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员。而在培训时,要让培训员工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力,加强员工责任意识。有效的人员管理,从员工技术以及员工职业素养抓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减轻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担。

三、结论

航空质量问题看似较小,但实际产生的后果不可估量,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我国的航空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期望优秀的航空产品能够让我国走向繁荣昌盛。

参 考 文 献

[1]张玲玲,季梅,孔德岐. 航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要点探讨与实践[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8,05:54-56.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篇(2)

关键词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 知识框架 人员评价 资格管理

Abstract :In allusion to the post requirements for military aviation quality professionals,the article proposed knowledge and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military aviation quality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personnel classifications and quality functions, indicated points and extent of knowledge,and the article proposed personnel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for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military aviation quality professional; capacity assessment; knowledge framework;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中第四十六条明确提出了“对质量专业人员实施资格管理”的要求,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作为武器装备质量专业人员,科学、合理的对其开展适当的质量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评价并实施资格管理,是贯彻落实《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单位要求,确保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符合性,对于提高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行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知识架构、人员评价和从业资格管理模式尚不健全,人员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航空军工单位质量管理岗位的需求和适应飞速发展、内容日益丰富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实践要求。

1、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分类概括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是指在航空军工单位中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根据当前航空军工单位质量管理岗位的设置情况,按照岗位职责进行分类,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分为基础质量管理人员和型号质量管理人员两大类,按照岗位级别又具体细分为质量部门员工/现场主管质量的员工、质量部门领导/现场主管质量的领导、管理者代表、型号主管质量师、型号主任质量师及型号总质量师。其中,质量部门员工/现场主管质量的员工是指在单位中专职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目标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质量考核奖惩、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改进管理、现场组织质量管理等工作的一般管理人员;质量部门领导/现场主管质量的领导是指质量部门的负责人和科研生产现场主管质量工作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是主管单位质量工作的最高管理层人员;型号主管质量师是专职从事型号研制生产质量策划、监督管理工作的一般管理人员;型号主任质量师是型号任务中各成员单位主管型号质量项目工作的领导人员;型号总质量师是型号任务中负责型号任务质量管理全面策划、组织制定质量保证大纲/顶层管理文件的最高管理层人员。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岗位级别的不同,决定了各类人员在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能上都存在差异,所需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工作经验也不尽相同。

2、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能简述

航空军用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划分为产品实现策划、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采购、生产与交付、售后服务等,各类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在航空军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所被赋予的质量职能各有不同。其中,基础质量管理人员履行支撑性质量职能,主要面向单位开展质量文化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审核、质量目标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质量规章制度制定、质量改进活动组织、质量监督考核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以及现场组织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质量管理工作,并为型号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支撑;型号质量管理人员履行直接性质量职能,围绕型号任务的研制生产过程开展型号任务质量研制策划、技术状态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可靠性设计分析、研制质量管理、外包产品质量管理、试制质量管理、交付质量管理、FRACAS管理及质量问题双五归零等方面的型号质量管理工作。

3、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构架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由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行业理论知识两部分组成,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是该类人员岗位履职的知识基础,必要的行业理论知识为具体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业理论知识水平可以从其教育培训经历、工作经验、论文著作以及人员职称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则需要依照各类人员在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岗位级别和质量职能来具体的进行分析和识别。

为做好各类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针对性的实施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培训,需要明确出各类人员应知应会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范围、要点和程度,表1构建了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该框架包括了航空军工单位的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模式及内容和质量管理方法及工具等层面的知识点,基本能够保证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4、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评价模式

客观、全面的鉴定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教育培训经历、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需要建立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评价模式(详见表2),从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术、实践技能3方面合理设定评价内容,全面综合评价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供应商质量管理、研制质量管理、试验质量控制、生产及交付质量管理、质量方法与工具应用等主要质量管理工作中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评价模式中,以基本素质评价为基础,重点以笔试的形式考核被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结合实际操作考核被评价人员对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在资料审查、面试、笔试、实际操作考核等方面均被确认达到要求后,即可认定被评价人员具备了从事航空军品质量管理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5、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管理实施办法

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和评价模式可为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确保人员资格鉴定有序、有效,体现鉴定的规范、统一,根据航空军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规模和实际情况,可以考虑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搭建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管理平台,由独立的部门来进行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管理工作,新聘任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凡进必考”、人员资格周期注册并建立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在各成员单位推广实施;另外,也可以考虑选择授权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统一实施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和管理工作。

在具体实施人员资格鉴定和管理时,可以按照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所划分的具体类别,参照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设定各类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鉴定项目和内容,按照资格鉴定申请、申请资料审查、面试评价、针对性知识培训、笔试评价、实操考核、资格确定、继续教育、资格再确定的工作流程(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在航空军工单位中开展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和资格鉴定管理工作,并将鉴定结果作为实施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依据,统一进行登记注册管理并实施动态维护。

6、结束语

上述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构架、人员评价模式和资格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可以为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资格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但是,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框架、人员评价方式和资格管理流程等的适宜性、完整性和充分性,仍需要通过工作实践来予以验证,以形成更具可操作性、更为科学合理的航空军品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管理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 李镜.论质量管理知识体系[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4)11-13.

[3] 韩福荣.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评价[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7-9.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篇(3)

关键词: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航空事业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国际上航空事故频发,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威胁到乘客的生命。为此,加强对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的管理,确保维修保养工作达标,方能为航空器的正常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1加强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的意义

航空器是指可以进入大气层飞行的一种可控性飞行器。它属行器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利用机身与空气的相对运动而得到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任何机器。直升机、飞机、飞艇、气球、旋翼机、扑翼机等均是常见的航空器。民用航空器是指不是用于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的航空器。我国民用航空器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由于民用航空器的运行条件较为特殊,对运行状态的要求非常苛刻。抓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其运行良好,是降低运行事故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民用航空器的种类日益繁多,功能也更加多元化,设备所用的材料与组成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原材料、不同组成结构的民用航空器需采用的维修措施也有所不同,其维修工作具有科技含量高、复杂程度高的特点,这对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可见,加强设备的维修质量管理在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中尤为重要。

2影响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的主要因素

2.1维修工作者专业技能不足

随着民用航空器生产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生产成本得到了明显压缩,产能随之升高。目前,国内民用航空器持有量有了明显增加。航空公司与航空器技术服务单位为了打响自身品牌需要从服务质量抓起,因此,急需大量航空器维修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的维修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最为匮乏。这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一位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经过漫长的培养过程。一般一名普通维修人员需要2~3年的培养时间;而具有整机维修资质的维修人员要求从业经验不低于5年;一名核心技术工程师则要求具备整机维修经验的时间不低于6年,且具备超过2年的技术工程管理经验。为了在短期内解决人才缺口问题,航空公司大多采用调低聘用标准的方式,使得在岗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无法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航空器维修工作属于技术密集型职业,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与工作经验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目前在岗的维修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维修经验欠缺成为影响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的重要人为因素。比如,维修人员对飞机系统、区域、结构以及零部件功能缺乏全面了解,容易误判故障或采用不当的维修方法,从而导致航空器在工作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2.2修理厂家与送修单位存在沟通障碍问题

平时对民用航空器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故障或运行不正常,就会对故障部位进行判断,并将部分配件整体拆卸送至生产厂家作进一步的维修。对于配件总成生产企业来说,在检测维修相关配件时只能从配件自身故障的角度进行维修检测,很难了解配件在飞机整个系统中存在的故障或功能问题。因此,在检测民用航空器的功能、运行控制、计算与处理关系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少航空器维修企业在送修设备时未提交故障表现的记录数据与反馈信息,从而使得配件维修不到位或存在质量隐患。

2.3维修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

纵观国内航空运输领域近年来的各种飞行事故与事故调查报告可知,维修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足是导致不少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是航空企业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尽管大部分航空企业都对维修技术人员的技能考核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要求,也制定了相应的培训管理计划,但在具体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中却因为管控措施不严格而沦为形式。

3加强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健全管理体系

3.1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针对当前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航空维修企业必须尽快构建一套高质量的完善管理体系。首先,通过全面调查有关公司的管理现状,分析其质量管控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方案,将其作为落地执行的指导性文件与制度保障。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部门间的有效配合与合作,绝不仅仅是一个质量管理部门就能独立承担的工作。航空维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组建质量管控领导小组,质量管理执行部门、各部门执行小组,确定各层级负责人,并明确其相应的职责与工作任务,确保方案能够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3.2明确目标,构建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民用航空器维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案与质量目标,便于将企业自身的远景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实现的近期目标,从而增强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的可操作性。简单来讲,就是高层管理方需共同确定质量方针与可操作的质量目标。随后,构建相应的维修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各个运行环节均能得到严格的管控,让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保养质量达标合格。设计制度文件时,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与质控管理需要,考虑维修设备时存在的各种情况以及操作步骤合理设计文件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全面覆盖。同时,配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维修管理质量等进行考评,确保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

3.3科学划分航线维修等级

民用航空器的种类已经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航空器发生的航线维修故障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需要对航线维修等级做科学的划分,从而使设备维修保养变得更有针对性,也能压缩维修开支。对于不同等级制度的设备给出相应的维修标准以及维修流程,进一步提高维修管理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区别维修企业是否达标,督促他们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维修质量。

3.4送修单位与维修厂家畅通沟通机制

为提高民用航空器的零部件维修质量,送修单位应积极与维修厂家沟通,双方协商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沟通机制,明确沟通负责人、沟通流程以及处置措施等。送修单位要及时将设备故障的具体表现、发生时间、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等数据交给维修厂家,双方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便于有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到人,从而提高零部件的维修效率与维修质量。

3.5重视对相关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

就国内民用航空器的厂家来看,大多数高端商务客机是从西方国家购进的高级客机。这给飞机维修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外包维修公司的维修技术人员极少具备专业飞机维修技能,也欠缺应对飞机突发问题与复杂故障的能力。为此,航空企业要加强与维修公司的合作,抓好对维修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更好地了解当前航空器的机型以及现代航线的维修管理技术。参照《培训大纲手册》,并结合自身实际,航空企业应尽快完善维修人才的培养、评价、考核、授权、复训等制度,做好维修队伍的建设规划工作,努力克服人才资源与企业自身发展不匹配的矛盾。航空企业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对优秀的维修人员给予奖励,并提供一些鼓励自学的措施,引导维修人员自主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为降低民用航空器的工作故障,必须把握好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管理关。航空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完善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努力突破制约维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管理水平,为民用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浩.我国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分析和管理改进措施[J].价值工程,2014,33(15):164-165.

[2]袁祥玉.民用航空器维修技术与维修质量控制[J].科学大众,2020,(9):189-189.

[3]丁欣慧.浅析民用航空器维修的安全管理问题[J].航天与航空,2018,(6):9-9.

[4]杨若庸.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5):180-182.

[5]朱景辉.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故障分析及质量改进方法[J].科学与财富,2020,(4):225-225.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篇(4)

关键词:卓越计划 维修工程管理 形象化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45-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因此,针对此目标,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均需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是针对机务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限定选修课,主要讲授民用航空工程管理的概念、方法与相关理论。而原针对普通本科学生开设的《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学等问题,无法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卓越计划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课程组教师的努力,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更新,更重要的是,利用调研等方法收集了大量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文件、资料及视频等,通过整理、制作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形成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1 教学大纲的调整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改革首先需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原《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学问题,此次教学改革,在充分调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性基础上,通过向各航空公司的维修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调研,尤其是特别重视各高级管理人员的问卷与谈话,这对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加切入实际的工程实践参考背景。

该课程的重点应当是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各类相关文件的制订,并了解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组织架构与工程决策等相关内容。综合分析后,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一部分,航空维修管理简介及民航规章对工程管理的要求:简要介绍民用航空维修理论的发展与民用航空维修的发展趋势,介绍航空维修管理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讲解CCAR-121对工程管理的要求,说明CCAR-121与CCAR-145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说明FAA与EASA相关规章的要求;民航适航规章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在前期课程飞机适航管理中,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适航规章又是难点,在本门课程中,将适航规章的内容规定如何运用到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是学生真正需要熟悉掌握的。

第二部分,维修理论:对于单一定时维修思想,重点分析其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该思想在现代飞机维修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MSG-2原理的思想方法;重点掌握MSG-3的系统/动力装置分析、结构分析、区域分析及L/HIRF分析的方法;在现代维修思想中,MSG-3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以便制订管理当局、使用单位及制造厂家均能接受的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的详细内容将由使用单位、制造厂家和制造国管理当局的专家们共同制订。使用MSG-3方法,是为了确定初始预定维修要求,可用于制订航空器运行维修要求,确定所有预定维修工作和间隔以及这些要求的改进。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掌握MSG-3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系统、结构或者区域,将具体的实例引进,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维修任务的内容,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比抽象地去说更具有实践性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相关文件:重点介绍工程管理的各类文件的颁发、作用,介绍S1000D与IETM技术。其中,S1000D与IETM技术本次大纲新增加内容。S1000D 是使用相互关联的模块化数据组织技术制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标准,其目的是解决数据重用和数据共享问题。I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 IETM)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技术手册,它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程序为载体描述传统的文字、表格、图像、工程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通过合适的平台将其以最优化的方式显示在电子屏幕上[2]。IETM是一种先进的维护保障手段,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表现方法。经实践证明,IETM在降低保障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现代比较先进的维修理念,更能够了解现在维修新技术的发展。

第四部分,可靠性管理:此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可靠性方案的作用,并详细分析可靠性管理与工程管理的关系;可靠性方案是持续适航维修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管理维修过程的一套规则和做法,其中包括对维修方案的管理,它将使用经验与建立起来的维修管理制度真实而可靠地联系起来,用以改进维修工作。在讲维修可靠性方案时,比较理论化,可以基于某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制定的案例,从维修方案改进工作的背景出发去教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程管理中可靠性的实际意义。

第五部分,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维修决策与维修成本: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了解维修决策的方法与影响维修成本的因素。让学生能够对航空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航空公司在保障安全经营的同时,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2 教学方法的改变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原来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改革后,该课程组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视频、工程案例,采用大量的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如针对工程管理的意义,通过播放阿洛哈空难视频,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中的地位;在MSG-3中加强区域分析部分,对于为什么强调对于既有导线又有可燃物的区域检查问题,学生通过观看联合航空811空难视频很容易理解其中缘由。通过这些空难视频的观看,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其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印象深刻,更有利于探讨MSG-3中区域检查任务的问题。

对于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对某公司的工程文件管理程序为实例进行讲解分析的。类似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实例,又如针对飞机结构设计思想中的破损安全设计结构,利用自己制作的虚拟飞机结构图进行教学,使得较难的课本内容能够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极大地吸引学生兴趣。这种对于相关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加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针对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程序,以工程指令的颁发为主线,分析服务通告、适航指令的评估流程等工作,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3],将课程与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前进入到机务工程师的角色里,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 实验教学的加强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理念和维修管理的科学原理,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设置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在学习维修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结构要素、持续适航、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和控制等原理基础上,获得组织和管理维修生产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应用的能力。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实验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航空维修中维修方案的制定流程,使学生掌握机务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所依据的维修工卡的编制,提升学生对现代维修理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航空维修企业中维修所使用的各类维修资料、手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实验和探索,更加有效的去学习工程管理知识。实验课程资料主要是波音737NG和空客A320的AMM手册以及相应的维护工卡。学生可以利用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特藏室的波音和空客的维护手册,了解维护手册的主要内容及章节编排方法,并利用波音和空客飞机的维护工卡,学习例行工作单卡的形式及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实验报告成绩也会记入本门课成绩中。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强的课程,单凭一次期末考试很难做到全面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不能启发学生的讨论。结合本课程特点,综合考虑调研的结果,确定该课程平时采用作业与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项目分组,可以研究民航适航规章,例如66部、121部、145部适航规章等。也可以研究维修文件,例如MPD(维修计划文件)、SB(服务通告)、AD(适航指令)、维修方案等。也可以分析MSG-3理论,例如系统/动力装置维修大纲、飞机结构维修大纲、区域检查大纲等。项目组可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去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教师需安排适当时间,让各个项目组一起交流,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专业培养目的。这一部分成绩以及上述的实验报告成绩计划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的闭卷笔试成绩占60%,而且闭卷笔试的内容也是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5 结语

该文主要结合卓越计划课程建设的要求,针对机务专业《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航空公司维修工程管理调研基础上,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并且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进,力求更加合理。在教学方式上,结合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对该课程创新地使用了项目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学研究,2012(5):1-17.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篇(5)

【关键词】服务;相关性;企业市场

一、航空运输服务工作的特性

就航空运输服务工作而言,其主要特性有:

1.1安全性:安全是航空公司的第一标准。“空中”就是航空运输服务的环境特性。这种特性对航空部门的从业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中最核心的是要保证飞行安全。因为在运输旅客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会对国家、对人民带来巨大的影响和伤害。所以,这种特性就决定了安全是航空企业的生命。

1.2广泛性:航空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航空运输服务质量是设备、设施、运输组织、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等诸方面质量的综合反映。航空运输具有服务过程长、服务部门多,与旅客直接接触多且过程连贯的特点。即从旅客购票、住宿、用餐、乘车、办理值机、购买机场建设费、安全检查,一直到旅客上机到达目的地为止,每一环节都与旅客发生关系,都包含着服务的内容。不难看出,这种服务活动的质量是众多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的结果,其中某一工序,某一环节的质量都影响着整体的服务质量。

1.3复杂性:航空运输服务的对象是旅客,是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提供服务时需要考虑的地方也相对较多。由于航空服务同时具有地域和空间的广泛性,服务的对象来自天南地北,加之自然条件的多变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这就决定了航空运输服务工作的复杂性。

二、航空运输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航班延误:调查数据显示,其中78%的消费者表示曾亲历过航班延误,有45%的消费者对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后采取的补救措施不满意。消费者认为,航空公司应及时告知延误的真实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应急服务,不应以“不可抗力”来推卸责任。,而且在航班延误后处理过程中,服务人员的态度以及公司处置时间都饱受消费者的诟病。

2.2:知情权缺失:消费者知情权的极度缺失阻塞了正常的维权途径,激化了矛盾。目前,航空公司的“运输总条件”并未明示给消费者,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常常不能及时告知延误的原因,常一概归为不可抗力,消费者认为其告知的信息不真实,由此激化了矛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罢乘”、“霸机”等过激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时有发生。

2.3:赔偿问题:当航班发生长时间延误或者因航空公司原因照成旅客行李丢失或损坏时,航空公司给出的赔偿与旅客期望值偏差较大,特别是针对《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不正常航班承运人服务和补偿规范》中有一条:“由于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不正常,航空公司不承担补偿责任,机场或航空公司协助旅客联系餐饮服务和休息场所,相关费用由旅客自理”。许多旅客意见很大。

三大原因:

原因1:恶性竞争:航空行业的恶性竞争造成航班延误数量的上升与服务质量的下降。近年来,航空企业满负荷地制定客运计划,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因机票超售、计划调度、飞机故障、机务维护等航空企业自身可控因素造成的航班延误已占到延误总量的相当比例。

原因2:服务欠缺:长期以来,民航运输业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尽管竞争日益激烈,但在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方面尚有欠缺。消费者投诉反映,航空消费过程中不尊重消费者的现象随处可见。

原因3:法规不完善:《中国民用航空运输法》等规章实施时间较长,一些条款已不适应航空市场发展的需要,应加紧完善相关的监管法规和监管手段,进一步将强与国际间的交流,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运营氛围。

三、国航服务理念

3.1放心、顺心、舒心、动心:服务理念是公司全部服务工作的行为标准和目标。国航为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提出“放心、顺心、舒心、动心”的服务理念,并已经在实践中推行和取得显著成效。四心服务既是要求,又是标准;是服务过程,又是结果。四心服务适用于国航整个服务系统。我们要把四心服务作为打造国航品牌的核心内容。

国航前总裁李家祥指出,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要想取得乘客和货主对国航的认可和选择,就必须以最好的服务争取人心、打动人心。服务水平最终决定我们市场的份额和效益的高低。“四心”工程,就是让旅客和货主在选择国航和享受国航产品的全过程中,感到放心、顺心、舒心、动心。

“放心”就是要让旅客、货主感到国航的安全有保证,旅途无担忧;使旅客、货主感到,一旦选择了国航就选择了踏实、轻松。国航在服务工作中把安全放在首位,始终树立“安全第一、旅客至上”的观念,视安全为服务的第一要旨。服务工作中尽量简化旅客、货主参与乘机和运输货物的程序,增加服务的公开度、透明度,打消旅客和货主的一切不必要的股顾虑。

“顺心”就是保证航班正点和整个服务流程的顺畅,使旅客、货主的服务要求事事顺利如愿,体现在国航的服务工作中就是使每一个环节间的服务链条通畅、无间隙。要求国航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尽量达到旅客、货主获得“顺利”的心理满足。

“舒心”就是让乘客在旅行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愉快。为此,要继续突出航线特色,突出更加人文化的体贴入微的服务;全面提高配餐质量,尽快创建具有国航特色的配餐服务品牌;继续提高头等舱、公务舱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改善机上娱乐系统,为乘客提供更多新颖的娱乐电视片。

“动心”就是根据旅客的特殊要求和其他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打动人心的特殊服务。为此,今后将继续为各种具有特殊需要的用户提供到位的特色服务,也要主动设想和落实各类特色服务。

“四心”服务工程既是国航服务的内容,又是国航服务的目标;既是服务工作的起点,又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四心”要求国航在不断满足旅客、货主现实需求的同时,关注旅客、货主的潜在需求,努力成为比旅客更了解旅客、比货主更了解货主的航空公司。

通过创新服务满足顾客的各种个性需要,用动心打动顾客和货主对国航的认可和支持。在近几年的服务工作中,国航通过服务的系统管理,进一步改变理念,优化服务流程,确定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并完善了服务管理的制度与建设。

结 语

限于篇幅和自身理论水平有限,本文显然是存在不足的,所研究范围受限,与现实仍有一定距离,但是,我始终认为做这个方面的相关分析是必要的。因为在我国经济多元化、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情况下,发展民航业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研究也为我国现阶段民航发展提供参考,民航业的发展对于优化我国交通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家祥.在国航开通北京-慕尼黑、迪拜新航线新闻会上讲话.2004-7-7.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篇(6)

适航审定是民用航空产品进入市场的法定前提,是行业主管部门维护公共安全和利益的依法行政行为,也是国产客机翱翔蓝天的必由之路。适航审定工作面向的是整个航空产业链,健全的适航审定体系和强大的适航审定能力可以有力促进航空工业的发展,反之,则会成为航空工业发展的掣肘。目前,我国适航审定体系日趋完善,具备了从航空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交付全过程的适航审定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适航审定体系的建设情况与发展规划以及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审定司司长殷时军。

WF:自1987年国务院颁布适航管理条例至今,我国的适航审定组织机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Y: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酝酿期,当时民航局曾为国产运7、运12以及波音737客机进行过适航审定。1987年,民航局设立适航司,真正开始了依法适航审定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机构日趋完善。目前,民航局适航审定系统主要由适航司及下属各适航审定中心和地区管理局审定处等机构组成。适航司负责立法、规章制定以及统筹管理审定工作;各适航审定中心根据授权负责型号合格审定和进口航空产品的型号认可审定,其中上海审定中心负责大型运输类飞机,沈阳审定中心负责小飞机和直升机,发动机审定中心负责发动机和螺旋桨以及辅助动力装置;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处负责产品生产批准、单机适航检查和相关监督检查工作。

事实上,我国民航适航审定体系在近10年中变化较快,主要依托于国产民机的飞速发展。从ARJ21到C919再到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项目的推进,充分展示了大型客机研制在推动发展民用航空工业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小型飞机的型号队伍不断壮大,如“领世”300、运12F以及中美联合在国内组装生产赛斯纳208等;以AC310、AC311、AC313、AC352组成的民用直升机谱系也逐渐成形。新型号的不断涌现为适航审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了《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立了至2020年建立起创新型航空工业体系、拓展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的目标。《规划》对我国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通用航空、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工业布局、航空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和任务做了明确部署。这不仅对航空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适航审定机构来说,亦是任重而道远。

国内现已建立了基本的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体系,各机构的分工比较明确。但是面对国产民机产业迅速壮大所带来的适航审定需求的激增,我们在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和组织机构能力建设上还需要加大投入。目前,我们正努力壮大适航审定队伍,计划在西安和广州设立新的适航审定中心,分别负责螺旋桨支线飞机和小型通用飞机的适航审定工作。

WF:我国适航管理体系与适航能力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主要的差距是什么?

Y:中国的适航管理体系与能力同欧美国家相比,最主要的差距还是在工业基础方面。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设立了航空司,对飞行员、航图、导航和适航标准进行管理。其民用航空工业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适航管理也积累了近百年的经验,成熟的民用航空产业催生了健全的适航审定体系。虽然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大力发展航空工业,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十分滞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从运12开始,我国才真正走上了按照适航规范自主设计民机的道路,而按照国际惯例与适航规章自主研发的首款运输类飞机机ARJ21则是2003年才开始研制。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航空工业虽然能以较高的起点前行,但是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要赶超航空发达国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我国适航审定体系管理经验不足,往往就规章谈规章。由于我们直接引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规章,一旦遇到非量化标准,常常由于缺乏经验而遭遇瓶颈。这便是“拿来主义”的弊端。我们不是规章制定者,因此对规章的解释不够权威;经验不丰富,在执行规章时有一定差距。

所谓领先者制定游戏规则,在工业基础不够发达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学习,积累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参与甚至领导制定游戏规则、追赶差距,我们可能还需再经过若干型号的历练。

WF:ARJ21项目对于我国民机适航审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推动作用?该项目接下来还有哪些适航审定工作?

Y:ARJ21-700从启动研制到取得型号合格证走过的12年艰辛历程,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的12年。ARJ21支线客机是中国首款严格按照国际通用适航标准进行研制和生产的民用飞机,它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空白,在中国民机产业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也为中国民机适航审定体系与能力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伴随着ARJ21项目的发展,我们走过了一个完整的民机适航审定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健全了规章和组织体系,丰富了适航审定经验,锻炼了优秀的适航审定队伍。

第一,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适航规章体系,颁发了相应的适航管理程序、咨询通告和适航管理文件。此外,我们针对运输类飞机的适航需求组建了上海审定中心,专业配置更加合理,组织体系更为健全。第二,除了民航局的适航审查外,FAA“影子审查”专家团队也全程参与ARJ项目的审定工作。这一过程丰富了企业的适航取证经验和局方适航审定经验。第三,我们的适航审定队伍是一支来自各地适航审定处的“国家队”,他们在项目中历练成长,推进了整个系统的适航审定能力和适航技术研究能力的提升。这支队伍将在今后的型号审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ARJ21-700飞机于2014年底获得型号合格证,目前我们正在为它的投入运行开展相应支持工作。事实上,型号合格证的取得仅表明该飞机具备投入运行的基本条件。按照国际惯例,获得型号合格证的飞机为了满足运行要求,有时会进行设计方面的改动。我们将积极支持中国商飞实现年底前交付并投入商业运行的目标。

WF:目前,C9型客机、AG600飞机、AC352直升机等国产飞机项目顺利推进,这些新型号给局方适航审定工作带来了哪些新挑战?

Y:新型号的推进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第一,人力资源的挑战。以上海适航审定中心为例,C9型客机和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型号审定、ARJ21的证后更改以及新的宽体客机项目的推进都由该中心负责。人力资源的捉襟见肘将严重制约适航审定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合理调度人力资源、发挥人才潜能,另一方面要不断壮大适航审定队伍。

第二,项目管理的挑战。ARJ21是一款支线飞机,它的系统相对简单;C919作为干线飞机,其适航审定项目管理虽然可以借鉴ARJ21的经验,但仍然会面临更多新的难题。

第三,双边合作的挑战。民用大型客机的成功与否在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认同和接受度。虽然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的航空产品占领,国产飞机“新舟”60的存量和增量都不到1%,但作为全球民用航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市场的容量不断增加。随着ARJ21和C919进入市场,国产民机在民航机队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然而,大型客机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却并非易事。首先,国产民机本身和国内适航审定体系要得到美国、欧洲等航空发达国家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影响这一进程的因素也不仅仅是飞机本身的适航性和国内的适航审定能力,有时其他因素的影响也许更大.

其次,有些航空落后国家和地区工业基础差,不具备适航审定能力,在不了解中国适航审定体系的前提下只能以FAA或EASA适航标准作为准入门槛,给双边合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对加拿大、巴西等航空工业次发达地区来说,我们与上述国家签订了全面对等的双边适航协议,我国民机进入上述国家没有适航门槛问题。

但是,适航审定只是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他们更加看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民机进入上述市场尚需时日。第四,国际合作项目的挑战。AC352直升机项目和WZ16发动机项目均采用中法联合研制的合作方式,在产品设计生产上各有分工,因此我们在适航审定时不仅需要中方全程参与,也需要法方提供相应的工程资料和安排实验测试。这给适航审定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

面对挑战,民机研制企业和适航审定系统都要深入思考,积极应对。一方面,民机研制企业要苦练内功,切实提高民机的市场竞争力,秉承“产品质量是王道”的理念,研制出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能为航空公司带来盈利的民机产品,用质量和服务赢得市场,用市场推动双边拓展;另一方面,适航审定系统要大力开展适航攻关,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壮大审定队伍,开展适航审定技术研究,开展适航双边和多边合作,提升审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国产民机进入国际市场营造良好的双边环境。

WF:近年来,国内无人机领域飞速发展,结构、性能各异的无人机给适航审定工作造成了许多困难。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针对无人飞行器的较为完善的适航审定法规。现阶段局方对无人飞行器适航管理法规的建设情况如何?

Y:无人机领域的适航管理难点有二:一是没有完善的无人机标准体系,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二是没有针对无人机的正式适航规章,难以保证无人机的安全性和设计完整性。

国际上通常将无人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载人或载货的无人驾驶飞机;一类是小型无人机,如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对地作业的小型无人直升机等。国际民航组织(ICAO)正在为大型载人载货无人驾驶飞机制定标准,预计2020年载货无人驾驶飞机将投入商业试运行。中国民航局也派专家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事实上,我们的关注重点更多集中于“低小慢”无人机,即低空飞行、速度较慢、目标较小的无人航空器。针对无人机管理有两个原则:一是不能危及运输系统安全,二是不能危及公众安全。目前民航局颁发了3个文件,现行的管理方式是要求民用无人机办理国籍登记证和I类特许飞行证,由获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资格的人员操控,在批准的特定空域内飞行,不得在运输航空空域内飞行。

航空工业质量方针篇(7)

关键词:航空港经济发展区域经济

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要从理论的层面,先对航空港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明白相关人士为何提出航空港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这一理念,只有先了解了这个机理,才能从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出发,结合地区的条件,拟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政策,充分地将航空港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总结当前相关研究内容可以发现,航空港经济发展是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但是在区域经济敷设宽度方面比较有限,辐射区的经济产业门类都是具有高效、快速特点的,这些特点会让产业形成全新的规模。除此之外还可以敷设区域经济深度,因为一旦区域经济融入了一些来自于航空港的因素,是可以促进原有产业结构高速更新换代的,推动双转移。机场不仅可以履行其承载飞机的职责,还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乘客在机场购物、在机场娱乐,打造一些高端的商务会所。不仅对时间性的要求比较强,而且还可以将货物加工以及货物的分销商吸引到机场中。

1、政府扶持

针对当前正在高速发展的区域经济情况,结构转型以及展业转型过程中,政府究竟应当发挥何种作用,与地区产业机构息息相关。新经济学内容更加的强调自由和放任,并且新结构经济学当中,对经济发展过程以及政府可以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有着明确的要求。和传统的结构经济学相比,这种工作模式的基础内容就是要不断的遵守优势劣势产业发展规律,对航空港建设这一问题来说,政府应当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扶植企业发展、扶植外商投资。在政府方面,需要从内部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并且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可以让昂先行者补偿的。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设施的使用效果,所有的项目投资都必须以消除产业多样化因素,提升产业结构为基本要点。通过分析世界各地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现,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企业的交易成本不断提升,减少了企业实际收益效率,所以必须大力发扬基础设施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为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外资吸入

外资吸入是比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国家政策的一种促进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方式,并且经过多年来的使用,已经证明了吸引外资投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人力的形式来吸收一些来自于外界的项目资金投资,和其余各种形式流动资本相比较,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帮助发展。可以在国内进行资金注入并成功建设企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或者是在某个领域已经取得良好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与郑州本地的企业相比,不论是在管理方式上,还是在产品生产质量或者产品生产速度上,大部分都要比国内企业更加优秀,因为外商投资目标一般来说都是和外商企业经营目标具有一定联系的目标。而且外商的技术以及外商的管理理念、工作理念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理想的,属于优势相一致的产业结构类型,所以外商资金的投入可以帮助当地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因为这些方面的要素都是产业结构升级所必须要具备的要点之一。

3、人力资本投资开发政策的拟定

人力资本的本质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共享,并且也是资源共享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人力资源对地区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和经济相生相伴发展的条件下,产业结构会不断升级,并且各种生产技术也会不断地更新,所以资金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密集。在产业机构不断升级的当下,所有企业都开始沿着产业阶梯攀升到更新的资本密集产业区域中,在面对产业前沿问题的时候,这部分企业所需要面对的风险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动态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下,不论是产业还是技术,都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加以支撑,之后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各个方面的规划,并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强调。这种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教育成本不仅囊括了学校教育模式,还包含了在职员工教育。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人力资本,就必须先从物质的角度来进行资产积累,保证企业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否则人力资本可能会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并且从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来看,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还有可能会导致一批高学历工作人员不能找到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政府的职能部门也需要根据不同阶段来设计不同的劳动政策,联合教育部门等,对劳动者技能变化情况进行明确。最后,政府方面还要根据产业优势以及企业的情况来扶持一些企业,并且该扶持方式是可以多种手段相互结合进行的。不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授权等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性银行行为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通过相关的措施来保证日常工作质量,不仅要明确产品以及产业的金额,还要保证优选的目的。优选的选择理念,可以根据经济学的条件分别对其进行甄别,首先确定不同地区优势产业的种类以及数量,减少对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创造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条件的产业运行模式。针对当前郑州地区航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情况来看,将因势利导的作用正面地发挥出来,结合政府政策的影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的增加一些针对航空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以全面提升航空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对航空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一些企业层面的补贴,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控制产业多样化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的约束条件。可以拟定一些符合郑州地区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来自于国外的项目启动资金以及企业建设资金,之后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利用情况,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模式,适当地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最后,推进本地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培养航空港发展中急需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并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在职培训,提升现有人力资本的质量。

4、总结

通过分析新结构经济学原理,结合郑州地区航空港经济发展情况,对航空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或者发展方针。与新结构经济学当中提出的内容相同,不论与何种国家相比,国内的发展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东南亚属于新兴的工业化经济体制,并且通过分析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情况发现,在东南亚国家一级相关地区开展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政府带动企业,必然会存在一些协调性一级外部性方面的问题,导致政府部门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总结当前相关研究内容可以发现,航空港经济发展是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但是在区域经济敷设宽度方面比较有限,辐射区的经济产业门类都是具有高效、快速特点的,这些特点会让产业形成全新的规模。除此之外还可以敷设区域经济深度,因为一旦区域经济融入了一些来自于航空港的因素,是可以促进原有产业结构高速更新换代的,推动双转移。机场不仅可以履行其承载飞机的职责,还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乘客在机场购物、在机场娱乐,打造一些高端的商务会所,能够全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果产业的整体发展走向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遭遇到转折点,政府可以根据工作开展的情况,起到引导的作用,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入到更加快速的阶段。从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经济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优质发展阶段,并且通过计算发现航空港运输的货物每增加10吨,会为该地区增加800多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提供可以有效缓解不同地区就业难为题,促进地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人性枢纽机场客流量增加100万,会让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地整体GDP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机场是高速公路交通体系当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分别从生产、技术等多个角度,调动产业集群更好更快的发展,构建全新的增民点。从郑州地区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结合优势原则,推动当地航空港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拟定各种问题的解决策略,调动产业机构升级,为地方政府的发展提供契机。

作者:封季媛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谈琰.国外空港经济发展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启示与借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05:37-41.

[2]杨波.航空港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机理和政策启示——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框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6:4-7.

[3]崔莹.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交通标准化,2012,01:142-144.

[4]朱斐然.航空港临近区域发展分析与借鉴——临空产业是临空经济的内核[J].中州大学学报,2012,01:59-62.

[5]张占仓,陈萍,彭俊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2016,03:17-25.

[6]李国庆.制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02:10-17.

[7]文瑞.论国内外航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兼议郑州航空港建设[J].经济论坛,2015,1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