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5 10:14:59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篇(1)

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摘 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自身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88 例。常规健康教育组的患者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教育组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并设立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意见,出院后定时监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月、1 年年的自我管理改善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来门诊时,疾病自我管理情况无差异;门诊后,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控制有效,其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小组在自我管理有效方面有明显具有优势,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有积极的作用,个性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监督有利于自我管理态度形成,可以改善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病;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有关的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同步上升,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以及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而有效自我管理是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方法。为了促进门诊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78 例采取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 年3 月至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17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等确诊为慢性病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健康教育小组(实验组)和常规健康教育小组(对照组),每组8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既往病史、受教育程度、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经门诊确诊后,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及病情,及时予以药物治疗。常规健康教育组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就诊前、候诊时、离诊时的教育,赠阅资料。个性化健康教育组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并设立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根据每位患者自身病情和生活方式调查,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意见;在出院后与患者所属社区护理人员达成一致的疾病管理模式,定时监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月、1 年的是否合理控制饮食、运动、戒烟、限制饮酒的情况。统计疗效情况并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患者是否合理控制饮食、是否坚持运动、是否限制吸烟、是否限制饮酒,每一项分从不(0.25)、偶尔(0.5)、一般(0.75)、经常(1.00)四个等级,四项总分≥ 3.5 分为自我管理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 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门诊时、门诊后1 月、6 月、1 年、2 年疾病自我管理情况:两组患者来门诊时,疾病自我管理情况无差异;门诊后,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控制有效,其中个性化健康教育小组(实验组)在自我管理有效方面有明显具有优势,P 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一种卫生专业人员与患者合作,通过患者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和保健技能,自我监测、控制疾病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2]。门诊人流量大,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门诊的健康教育是从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时间开始,包括有入诊前的心理辅导、疾病知识宣教,就诊后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辅导,以及门诊之后的随访。门诊护士作为门诊医疗服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健康教育的责任,医院应重视门诊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沟通技巧的锻炼,以及如何选择多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3]。

门诊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多样,人流量大且需求各异,在有效的时间里如何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多的传达到病人及家属心中,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并且实施,需要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的选择方式上应该尽可能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化,全程化,采取书面方式和口头方式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个体和群体结合,重点内容与全面内容结合,特殊病人与一般疾病结合的方式,达到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雅芹. 社区门诊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 卫生论坛,2010,23(7): 320-320.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篇(2)

关键词: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管理能力;慢性病管理培训

Nanjing City Community Medical Staff Ability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JIANG Li-juan1, XIONG Ya-qing1, XU Fei2, HU Hong-bao2, WANG Fu-ying1

(1 Jiangsu Provincial Authorities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24, China; 2 Nanjin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management ability of chronic disease of Nanjing community medical staff, for providing suggestion to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Methods: by secret concentra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scope is based on diabetes, hypertension in two high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with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behavior survey. Data processing by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a11.0 nonparametric Wilcoxon rank sum test, analyse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ty doctors, confidence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between urban and non urban area. Results: lack confidence, but more recogni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each index of chronic disease;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initiative to adjust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 and strategy; health education work and medication guide is perfect. Conclusion: provide targeted practical training, including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such as emergency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emergency,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Key words:Community medical staf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bil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training

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全科医生的职责和优越性也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而人类的健康正受到慢性病的威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将充分发挥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守门人"作用 ,做为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医务人员在慢病预防、诊疗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社区医务人员慢病能力的提高将极大的促进社区医疗机构的慢病规范化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南京市主城区及周边11个区的1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18名社区医务人员。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 文献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通过文献分析初步确定针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慢病管理状况调查指标,并通过咨询流行病学与统计学专家、内分泌专业主任医生、心血管专业主任医师等,最终确定调查问卷。

1.2.2问卷调查 采取不记名集中填写问卷的方式。发放"全科医师慢性病防治技能及社区规范化管理状况调查表"318份,回收265份,有效问卷260份,有效回收率81.76%。

1.2.3数据统计 数据统一编码后,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运用Stata 11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6.68±7.90) 初级职称占125人(48.08%),中级职称106人(40.77%),副高24人(9.23%),其他5人。学历:大专及以下97人(37.31%),本科153人(58.85%),研究生8人(3.08);临床医学专业占34.62%,全科医学占11.92%,护理专业占11.92%,中医学占5.38%,卫生管理和预防保健专业占8.85%,见图1。

图1 调查对象专业分布情况

2.2社区医务人员对慢病管理的主观认识 在调查问卷中,针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慢病管理认识,设计了3个指标分别为,慢性病管理的必要性(x1)、高血压患者测量血糖/血压的必要性(x2)、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体重控制的必要性(x3)。计算这3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的r(x1,x2)=0.42,r(x1,x3)=0.37,r(x2,x3)=0.60,由此可见3个变量非共线性,故本研究把这3个变量归类为一级指标"观念认同度",见表1。

结果显示:从全市范围来看,南京社区医务人员对慢性病管理还缺乏足够的信心,有信心的社区医务人员只占56.2%,认为慢性病管理有必要的人数占88%以上,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检测有必要"的占>98%。

在"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还要控制血压/血脂/体重"的观念方面,全市社区医务人员同意率>98%,但非主城区社区医务人员的同意率略低于主城区,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慢病管理行为 本次调查中,慢病管理行为含子指标"管理行为"、"药物指导行为"、"健康教育行为",其中"管理行为"含4个变量:"每次随访/复查都为高血压患者测血压(x4)","为患者制定血压/血糖控制目标(x5)","主动改进慢病管理策略(x7)","主动调整慢病管理方案(x7)"。通过计算这4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它们非共线性。"健康教育行为"含两个变量:"劝患者戒烟酒(x9)"、"指导患者自我检测(x10)"。计算两者相关系数r(x9,x10)=0.41,也无共线性,见表2。

针对每次为患者测血压(x1)、劝戒烟酒(x6)、指导自我检测(x7),能经常做到的社区医务人员均>95%,而为患者制定控制目标(x2)、当慢病控制效果不理想时主动改变管理策略(x3)的社区医务人员仅不到80%,经常为患者调整方案(x4)的社区医务人员也不到90%,在药物指导(x5)方面,社区医务人员90%能做到。"在劝患者戒烟戒酒"方面,非主城区医务人员略低于主城区医务人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社区医务人员慢病管理信心有待加强,对慢病管理必要性认识有待提高慢性病患者通常年龄偏大并且合并多种疾病,故慢病管理需要全科医学背景和较强的沟通能力的。而本次调查对象中还有1/3的社区医务人员学历为大专及以下,且全科医学专业只占1/10,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区医务人员对慢病管理缺乏信心。

同时,以往医务人员都是等患者找上门的,而慢病管理中的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长期关注和调整管理方案等工作都是需要主动服务的,如果在角色上还没转换过来,就会在面对繁杂的慢病管理工作时,无从下手,缺乏信心。由于社区医院病源相对较少,社区医生是需要电话/上门随访的,但部分居民会不重视、不理解,甚至出现不配合的情况,这会挫伤社区医务人员对于实施慢病管理的信心。

社区医务人员亟需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包括慢病管理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会给予他们在日常慢病管理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如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诊断方法等知识。同时还应进一步向广大居民宣传慢病管理理念,如宣传血压/血糖控制不良将会造成的并发症及靶器官的损害,让居民认识到慢病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慢病管理。

社区医务人员对慢病管理必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中需向医生强调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性,而且社区医务人员慢病管理工作需要在日常考核中得以体现价值。可以创造条件,让社区医务人员到慢病管理做的相对成熟的医院进行参观、了解,甚至可以采取直接参与的方式,从而对其日常慢病管理工作有形象的启发和积极的指导。只有长期的培训和临床诊治技术跟踪指导,才能提高基层医生的防治知识和临床诊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慢性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进一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慢病防治管理工作更好地立足于社区 。

3.2社区医务人员综合性、主观性慢病管理行为有待完善 对于"每次随访或复查,是否经常为高血压患者测血压"方面,社区医务人员做的比较好,其原因是除了血压能很好的反映高血压控制情况,还因为血压的测量对于医生、患者来说方便、经济,而且由于南京市健康教育做的比较好,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的检测比较重视,在随访/复查时一般也会主动要求医生给予测量。

但"针对患者,主动改进慢病管理策略"及"主动为血糖/血压控制很差的患者调整慢病管理方案"方面,能经常做到的社区医生就显著下降了。因为这两项内容,需要医生有较扎实的全科医学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慢病管理经验,并且要充分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目前南京市社区医生在这方面还有欠缺。基层医疗机构要承担患者的早起发现、建档、随访、检测和行为干预等工作,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

给予社区医务人员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慢病管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侧重于实用性和经验的分享,可采取现场参观教学,实例教学等方式进行,也可鼓励社区医生完善健康档案,并互相交流、学习,以不断积累经验。

3.3社区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做得较完善,指导用药方面稍差于健康教育方面。社区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做得好,体现在劝患者戒烟戒酒、指导患者自我血压/血糖检测方面。烟酒的危害在人群中都达到共识,对于社区医务人员来说,很跟明确烟酒作为慢病危险因素是应该戒除的,所以在这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健康教育,非主城区低于主城区,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城区社区医务人员在劝说患者戒烟酒方面做得更好,主城区患者信息来源广,且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义诊、社区健康教育等活动,对烟酒的危害有更深入的认识,所以对戒烟酒的建议依从性更好,所以主城区医生在劝说居民戒烟酒方面更有成效,也更有积极性。

社区医生在药物指导方面做得也较好,但略低于健康教育行为。可见社区医生在用药安全方面比较重视,在日常诊疗中积极给予患者指导。但药物指导比健康教育实行难度要大,由于社区医生需全面掌握全科医学知识,所以对具体的药物性质,药物疗效,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并不是掌握非常透彻。

基本药物制度是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大决策,其目标包括药品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 。在医生合理用药方面,待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相关知识、专科药物进展以及用药安全方面的培训。同时,社区医院在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1]李君荣,马方,李孝叶.社区卫生服务拓展健康管理劝能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A):374-76.

[2]Kearney PM,Whelton M, Reynolds K,et al.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analysis of worldwide data[J].Lancet,2005,365:217-23.

[3]邱德星,李瑞莉,梁小云,等.高血压社区适宜技术依从性的评价及分析[J].2010,13(6A): 1820-1822.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篇(3)

关键词 慢性病管理 长效机制 干预 监测

中图分类号:R1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8-0024-03

The role of creation of the national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monstrative area in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ZHANG Yuejin

(Ho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plans to use 3 to 5 years to set up a batch of the demonstrative areas of the chronic diseas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our country. In the demonstrative areas, the chronic diseas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led, multi-department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 support, and the whole society participation were established. Shanghai Hongqiao Community as a national demonstrative community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hronic diseases actively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working system of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engthened the team constru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hronic disease, enhanced the technology level and service capabi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ndard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interven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ronic disease were implemented and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as improved. Th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measur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l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is district are explored.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 long-term mechanism; intervention; monitoring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人群的疾病谱及死因构成已发生显著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综合预防和控制(简称防控)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海闵行区虹桥社区作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社区在此方面做了实践和探索,总结如下。

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

在人口老龄化、人口典型导入、居民生活方式多元化改变的多重作用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政府先后出台的《闵行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实施方案》、《闵行区社区糖尿病、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实施方案》等各类慢性病相关的管理政策的支持下,建立了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在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下,积极探索并大力实践从疾病监测、高危人群干预、患者全程管理到环境支持、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促进等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完善和建立了预防保健专业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多系统联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方法和手段

完善保障体系

年度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纳入了重要范畴,全面统筹和引导相关委办局全面落实慢性病防控的重要职能。镇、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两级筹资,人均已达50元,以全面预算项目化、契约化管理的形式下拨,大大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为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社区为抓手,实施《闵行区贯彻落实工作》等多项方案,内容涵盖社会控烟、老年人体检以及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多方面,进一步保证综合防控工作切实有效的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区域中心医院为核心建立医疗联合体,通过建立全科医师为骨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为综合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托和人员基础。

全面干预疾病危险因素

为了解区域人口、社会、经济、政策与环境等情况,掌握辖区内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虹桥社区每2年进行1次社区调查。结合区域内心脑血管病监测、肿瘤登记、全人群死因监测、35岁以上首诊测压等监管情况,撰写详细报告,提出虹桥社区内慢性病防控的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干预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并予以评价。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造支持性环境,积极开展公共场所禁烟、限盐控油,鼓励社区居民参加各项健身运动,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氛围。

全社区共同参与、营造支持性环境

创建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区域每年新增公共绿地,创建上海市花园单位、文明示范公园,全方位打造绿色生态家园,为居民构筑健康的生活环境。

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先行”的理念。主流媒体《大众卫生》、《生活点点通.衣食住行》、《健康连连看》等专题栏目对《糖尿病自我管理》、《大肠癌早发现》、《糖尿病防制》进行了广泛宣传。居委会的宣传窗口开设了慢性病专栏和健康宣传活动室,专设了健康教育处方和慢性病专题,定期免费发放“闵行健康教育”报,对外常年开放“闵行健康网”,每年设置2幅以上的户外大型广告牌,开展大型义诊、发放手册等,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手段持续提高居民的疾病防控水平。

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为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行为能力的理念,增加体育活动中心、公共运动场、农村健身家园、健身苑点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开展工间操等各项健身锻炼活动和体育比赛,充分发挥示范餐厅、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等的引领作用。以控盐、控油、控烟、合理膳食和健身活动等知识为核心,深入居委、学校、企业,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折页、张贴海报、设置健康教育专栏,以形成良好的支持环境。举办慢病综合干预志愿者骨干选拔竞赛,通过“细节,让随访更温馨”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对慢性病防控的规范和综合能力。

全程预防和医疗结合服务

积极探索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等的服务和监管,形成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为核心和载体的信息系统,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医药卫生管理。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防控―综合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形成医院诊疗信息推送、专业机构技术监管、社区规范随访干预的综合防控格局,完成慢性病的早发现、高危队列管理、疾病人群随访、转诊、康复等全程系列工作。

疏而不漏的全民健康管理

采取中西医结合体质测定,发挥祖国医学“上医治未病”传统;设立自助健康管理小屋,通过无创自助血压、身高、体重、肺功能、骨密度等检查以及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HR)系统内的结果查询,掌握“健康知己管理”。在全科医生参与下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已成为传播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平台,小组成员更是健康知识和技能、健康市民行动的宣传员和实践者。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

健康管理信息化

在区域卫生信息中心的全面统筹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了以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现代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健康网、自助健康监测小屋与患者基本信息、管理记录、就诊和转诊、年度评估、BI分析等监测、监管的信息化全面互联互通,完成了慢性病的卫生服务从“发病管理”向“发现管理”、“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的转变,形成了主动管理与居民互动的健康全程管理。2010年累计为虹桥社区82 172名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建档率达60.00%,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建档率均达90.00%以上。

慢性病管理规范化

以卫生部颁布的慢性病管理及信息建设相关指南和标准为核心,结合区域情况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技术路线、人群分类管理标准,并统一规范流程,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形成个体化医学干预和动态监测、监管长效机制的结合,定期分析和评估,不断拓展和丰富疾病管理内涵,形成慢性病防控从“单向服务”向“多元化服务”,从“传统经验管理”向“规范程序管理模式”转变的连续、动态、全程管理。

2010年虹桥社区的高血压管理人数由2006年的476人提高至6 840人,增长了4.04倍;管理率由22.20%提高至近100.00%,血压有效控制率达77.26%。糖尿病的管理人数由2006年的607人提高至2 153人,增长了1.33倍;管理率由22.31%提高至52.10%,血糖有效控制率为69.28%。社区开展大肠癌、宫颈癌等常见肿瘤筛查15 201人次,高危人群队列筛查发现肿瘤7例,干预人群的胃癌、大肠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的总体早期发现率已提高至61.15%。

体卫医教结合一体化

建立覆盖中小学、幼托机构的学生健康管理信息档案的适宜技术,探索校园医生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医教结合,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等纳入常规长效管理。针对儿童特点,开设相关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早期疾病干预,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目前已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6 697份。

自助健康管理科学化

以知己的健康管理原则和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针对社区亚健康人群,通过“健康自检小屋”的开放,一方面倡导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采集的异常数据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时干预和追踪,确定慢性病高危人群,对新发慢性病患者可建立专项管理档案,规范随访,形成慢性病的早发现和早干预。

在“健康自检小屋”中,居民可进行肺活量、握力、骨密度等项目的测试,融入了体质健康监测服务。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均免费开展自助健康服务近1 312人次,社区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78.50%,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94.12%,成年男性吸烟率59.7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76 g,人均每天6 000步运动量的成年人比例达53.87%。逐步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健康管理体系数字化”的闵行卫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

全民健康促进综合化

传承中医神韵,通过中医药的“简、验、便、廉”特色优势,在“治未病”中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卫生部慢性病综合干预示范社区的创建,通过健康人、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患者人群的分类,对管理对象提供了全面精细、连续、主动的管理,使管理对象在干预后的平均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明显改善,为闵行区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了有效借鉴,并为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罗茂秋, 龙宇, 刘红,等.建立“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规范慢性病全程动态综合防控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1): 33-35.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简称慢支,是呼吸内科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它的发病机制为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的组织发生慢性且非特异性的炎症[1]。该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存在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有研究表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健康教育是目前护理界的热门话题,它通过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达到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即应用健康教育对慢支患者进行护理,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61.12±2.17)岁。所有患者经X线片及临床表现证实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中有关慢支的诊断标准[2],排除支气管哮喘者、支气管扩张者、肺部结核者、咽部疾病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60.27±3.17)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62.13±2.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内科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

1.2.1疾病知识教育 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为其详细讲解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健康知识,包括:慢支的病理知识、临床表现、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用药护理以及并发症等,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

1.2.2生活指导 慢支的形成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如抽烟喝酒,因此要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并进行科学饮食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御寒训练,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次数,从而减少慢支的复发几率。

1.2.3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学会缩唇式的呼吸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深呼吸训练,以确保患者能学会利用爆发式的咳嗽咳出痰液和远端气道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3]。

1.2.4心理疏导 慢支的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容易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烦躁。因此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多关心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与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2.5出院指导 在患者要出院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详细讲解出院后要注意的饮食事项,指导患者要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事物,多吃有止咳化痰功效的水果,比如雪梨。同时,还要避免吸入烟雾、粉尘等,有效保护呼吸道,防止慢支的复发。

1.3判定标准 通过制定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情况,满分100分,70分以上算达标。临床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且X线片检查显示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一定程度地改善,X线片检查显示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X线片检查无改变,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看,研究组共有35例患者得分在70分以上,占89.74%,对照组则有19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48.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17,P=0.0002);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看,研究组显效21例(53.85%),有效16例(41.03%),无效2例(5.13%),总有效率为37例(94.87%),对照组显效18例(46.15%),有效10(25.64%),无效10例(25.64%),总有效率为28例(71.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77,P=0.015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较为常见且会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程度加深,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慢支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咳嗽、吐痰、伴有哮喘以及反复发作,每年发作的时间均要持续3个月以上。并且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若未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病情继续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者阻塞性肺气肿[4]。健康教育是一种较为系统的综合教育活动,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要点等有个全面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也就是说,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认知教育、信息传播以及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个人或者群体掌握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并能自愿采纳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5]。目前,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展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达标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卫芬.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01(01):336-336.

[2]黄永.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刊),2014,01(05):246-247.

[3]索仲.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85-186.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篇(5)

【关键词】老年人;体检;疾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3-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通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疾病,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并且通过对体检资料的分析和定期随防,对一些疾病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对有效加强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度选择虹桥社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1166人,按年龄段分为60-69岁和70岁以上2组。

1.2 体检项目

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内科、外科、心电图、放射科(X线胸透)、B超(肝、胆、脾、肾)、检验科(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检查及详细询问既往病史。

1.3 体检设备仪器

XJ11D台式水银血压计、心电图ECG-6511、XG501A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B超ALOKA ProSound SSD-3500型、生化检查7020型自动分析仪。

1.4 诊断标准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3级高血压伴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临床心、脑血管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属于心血管风险很高危患者。[1]

糖尿病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a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11.1或 (2)空腹血糖(FPG) ≥7.0或 (3)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 ≥11.1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2]高脂血症诊断标准:TG>2.26mmol/L或TC>6.22mmol/L。[3]

1.5 质量控制

成立体检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对所有参加体检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掌握体检内容,测量血压、试剂、溶剂、设备、操作、方法、标准统一。由主检医师专人负责对体检表的各项检查项目及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构成

参加体检的老年人共1166例,其中男性478例,女性688例,男女比例为0.69:1。其中60-69岁608例,70岁以上558例。

2.2 患病情况

2.2.1 本次体检结果患病1166例,其中高血压624例占53.52%,糖尿病254例占21.78%,脂肪肝412例占35.33%,甘油三酯增高356例占30.53%,总胆固醇增高213例占18.27%等,具体见表1。

2.2.2 建立健康档案,做好社区公卫服务

对体检老人统一建立健康档案,并将健康档案全部输入电脑进行动态管理,对慢性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并建立上门访视制度,提供“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

3 讨论

根据本资料显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南通市虹桥社区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几种疾病,这与国内的一些报道也相似。根据相关资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许多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长,与下列因素有关:(1)高强度工作环境,如身体较长时间地处在高负荷状态或熬夜加班;(2)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不吃早餐、不进蔬菜水果等;(3)缺乏体育锻炼或锻炼过度:长期不锻炼或长期过度不科学锻炼都会造成慢性疾病;(4)环境因素:有调查显示,75%的慢性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如空气、水源、室内环境等污染带来的危害。(5)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病毒等感染。慢性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亦是老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而慢性病多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病程长,常常被人们忽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具有特殊意义,是关系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重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各种激素分泌失调,抵抗力也逐渐减弱,患病率逐年增高。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且及时发现致病危险因素,通过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及管理,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4],在慢性病患者中,1/3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1/3早期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健康管理可以满足慢性病患者对卫生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健康管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去除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最终依靠自我管理,提高生活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用药量,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延长健康寿命;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因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的医疗费用。由此可见,对慢性病病人通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控制慢性病对人群和社会的危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对卫生资源的投入,积极开展高龄老人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龄老人生活质量,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龄老人的关爱。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上升,在社区高龄老人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创建健康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2012年修订版)。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篇(6)

在美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癌症、Ⅱ型糖尿病、呼吸性疾病与肥胖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全年死亡人数(5700万)的近60%。在全球,该数字则占因健康问题致死人数的46%。慢性疾病肆虐不仅给个人带来病痛,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要缓解或是改善这一局面,运动或许是一剂简单却有效的良药。实践证明,针对原发性疾病实行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的干预性防治方案能使心脏病患病率降低80%,癌症患病率降低33%,Ⅱ型糖尿病患病率降低90%。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对诸多慢性疾病致病因素如高胆固醇、高血压有缓解作用。致病因素得以缓解,患病的概率也将相对降低。此外,有研究显示,日常体育运动与锻炼有助于缓解抑郁与焦虑,并能调节心情。而针对继发病的防治,慢性病计划也应将改善生活习惯的计划纳入整体医疗管理协议中。

慢性病肆虐

疾病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着力解决的问题。历史上,瘟疫、天花、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但上个世纪中,随着人类在疫苗、抗生素、传染病防治机制方面取得进步,传染病爆发频率及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健康的主要威胁从传染性疾病逐渐转移到了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上,心血管病与中风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杀手。

在美国,慢性疾病已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2005年,1.33亿美国人(近半数美国成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6600万美国人为多种慢性疾病所困扰。并且,慢性疾病并非集中于发达国家,80%的慢性疾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

过去几十年,慢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长,这是最令人警醒的动态指标之一。2008年,美国肥胖率为33%,68%的人口超重。而1960年,这两个数值仅分别为14%和3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有16亿人口面临超重问题,而且该数字将在2015年之前飙升至23亿。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也将呈现类似发展趋势。

除了直接影响个人健康,慢性疾病也给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治疗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成本仅是整体损失的一部分。据估计,在美国,2005年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万亿美元,占国家医疗保健预算资金的75%以上。该数字并不包括慢性疾病造成的间接损失,如工资损失与生产力损耗。倘若全面衡量慢性疾病造成的损失,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担显而易见。

运动是健康的一剂良药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慢性疾病的发病、死亡率及缺乏运动锻炼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适当体育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有助于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

疾病防治中心(CDC)与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为缺乏运动是引起美国人过早发病的潜在原因之一,并于1995年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体育运动锻炼建议。次年,美国卫生局局长发表了《体育运动与健康报告》。两份报告通过研究证明,缺乏体育运动的人较经常锻炼的人患冠心病的概率高两倍,而加强体育运动锻炼、改善心肺健康都有助于降低患病率。另有研究显示,心肺健康水平适中的老年人死亡率较心肺健康水平低的同龄人低。更为重要的是,心肺健康水平高的研究对象死亡率更低。

2006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运动是健康的一剂良药”的倡议,指出日常的体育运动与锻炼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而在有些时候,体育锻炼甚至能与药物治疗取得相同的疗效。例如,体育锻炼与服用受体阻断剂(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如高血压等疾病的药物)在缓和静息心率上效果相仿。

诸多研究共同指向了一条信息,体育锻炼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原发性及继发性的疾病,是一种高效、相对安全的手段,同时也是减少过早发病、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社区推广运动生活

为了扭转慢性疾病愈演愈烈的趋势,实现原发性与继发性疾病预防的既定目标,许多传统的医疗中心开始改变过去以心脏康复等继发性疾病预防计划为主的做法,逐渐重视参与原发性疾病预防计划,强调生活方式管理计划。而基层战略方针的制定更是有望让社区更积极地参与推广发展体育健身计划。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篇(7)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55-02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

1.1.1 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

1.1.2 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

1.1.3 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

1.1.4 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1.1.5 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1.2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

2.1.1 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

2.1.2 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

2.1.3 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

2.1.4 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

2.1.5 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 行评价。

2.1.6 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分析: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分析: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分析: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分析:在对局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2]。

3 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