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8 15:59:36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1)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请记住我站域名/<,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三)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四)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二)调整方式:改“发起成立”为“组建成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村镇银行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支持的是弱势区域、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应当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在部分难以找到主发起人的欠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定县市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改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地方财政出资组建成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不在于谁发起。因此,不能因为找不到主发起人而影响村镇银行试点进程,进而影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三)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2)

《财经》记者 张宇哲

在近年来一系列监管、财税政策引导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据银监会最新统计,至2009年1月底,中国已有10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所谓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为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在前不久召开的农村金融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推算,如果按管理层的要求和计划,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三年内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至少要增加至千家以上。

在为农村金融打开新局面欢欣的同时,亦应看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瓶颈。

“对监管者来说,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监管资源不足,监管力量太少了。”一位负责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基层银监局人士对《财经》记者坦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任务十分艰巨。

农村金融体系的开拓,肩负着拉动农村需求、平衡二元经济的任务,向来被国务院高层视为与国有银行改革并重的改革攻坚战。上个世纪90年代风行一时的农村金融基金会因缺乏监管损失惨重,恰恰是新一轮农村金融机构的前车之鉴。如何在发展与监管之间取得平衡,仍然任重而道远。

风生水起

2006年底,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准入门槛,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业内公认,这是农村金融领域最具突破意义的改革。从那时起,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冒升如雨后春笋。

据银监会最新统计,至2009年1月底,10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吸纳股金42亿元,存款62亿元,贷款余额4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5亿元,95%的贷款投向农村小企业和农户,已盈利的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003万元;不良贷款率约为0.4%,其中0.2%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因素造成。

上述108家机构中,有村镇银行92家、贷款公司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均为商业银行。

截至目前,国开行已设立七家村镇银行,是设立村镇银行数目最多的中资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也已相继设立村镇银行。据悉,工行、中行正积极申请设立村镇银行。

3月底,广东恩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这是汇丰银行在中国开设的第五家村镇银行。外资银行中,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也分别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09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力度,本年度将成立2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及8家村镇银行;重庆金融办主任罗广告诉《财经》记者,今年计划成立15家村镇银行;湖南银监局有关人士亦向《财经》记者透露,初步计划设立十几家村镇银行,力求每个地级市有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低、竞争不充分的局面,来自银监会的消息显示,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统一汇总后拟于近期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这一规划的主要思路,就是继续扩大开放面。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介绍,银监会争取通过三年努力,与现有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这并不意味着机构全覆盖,关注焦点在于金融服务空白处。”臧景范强调。

据银监会官方网站的2008年度《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金融机构空白点有2000多个,投资人可以据此选点。“金融服务空白点远远小于这个数目,设立新型农村金融同时要兼顾商业可持续性。那些属于金融空白点又无法兼顾商业可持续的地方,比如四川、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开一家机构成本很高,需要政策提供支持。”臧景范称。

政策杠杆

准入的放开、门槛的降低及财税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改变农村金融原来应者寥寥局面的制度支点。

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首批试点选择四川等六省区先行试点。过去开一家银行至少需要1亿元资本金,村镇银行的资本金只需要300万元,市场门槛的大幅降低带来的是地方投资者申请踊跃。有关试点省区还给予前三年返还营业税的优惠条件。

2007年10月,试点迅速星火燎原,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今年以来,财政部又了一系列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新政策,包括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费用补贴等,希望将财政政策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探索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

3月2日,财政部文件对涉农贷款增量进行财政奖励试点,暂定试行三年。从2009年起,对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幅超过15%的金融机构,按2%给予奖励,但对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不予奖励。试点包括了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云南和新疆六个产粮大省(区)。

当日,财政部还了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对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其中村镇银行贷存比要大于50%),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

由于目前的村镇银行贷存比大部分都已超过50%,也就是说几乎均可享受到此次补贴。

此外,《财经》记者还了解到,财政部还将出台一项颇为重大的政策,即对所有金融机构发放的5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给予税收减免优惠。这一政策可能暂定试行两年。

对此,银监会有关人士认为,此次财政部的一系列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重大政策,是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其中这项税收减免政策更是激励力度最大的,“希望这些政策可以常态化,对农村金融领域有一个长效激励机制。”

在多重政策鼓励下,外资银行的选择也有所不同。花旗银行因农村金融业务较难盈利没有申请村镇银行,汇丰银行则在以一年成立四家以上村镇银行的速度,布局其在中国县域的版图。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同一家主办行下属的多家村镇银行,能否后台共享以解决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实现规模效应?这直接对村镇银行当前不能跨区经营的限制提出了挑战。

银监会有关官员告诉《财经》记者,将允许主发起行参照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模式,组成专司村镇银行管理事业部性质的专业化机构。

“单独的事业部制不会使城市业务和农村业务混淆,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集中实施不同的策略和经营方式。但这种管理形式只是权宜之计,毕竟管理村镇银行需要一个载体,未来也会有整合村镇银行网点网络的需要。”汇丰中国村镇银行业务部常务总监李惠乾认为。

汇丰村镇银行和汇丰在上海的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完全分开运营,有各自的董事会。汇丰中国在架构上与这些村镇银行是平行关系,但在汇丰中国内部设立的村镇银行业务部,对其所有村镇银行负有管理职能,包括业务指导、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资源调配等,相当于村镇银行的总部。

“但这是否相当于汇丰银行另辟蹊径,突破了对外资银行网点布局的诸多限制?”一位银行业专家表示。事实上,目前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大多为在网点布局有政策约束的金融机构,比如没有基层分支机构的国开行,或者不可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农商行。

目前外资银行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为独资形式,“独资可以有效决策,如果采用股权分散的方式,会变成很多决策在董事会、股东大会层面协调。”李惠乾认为。

监管瓶颈

“很多迹象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在服务农村、服务县域的过程中,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

虽然如此,业内人士推算,如果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三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至少要增加至千家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主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银监会合作部,原先已负责现有5000多家农信社的监管,迄今该部门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上并无任何变化,同样的监管资源现在要管数量更多的基层金融机构,如何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试点之后,基层监管力量已捉襟见肘。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彼时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亦强调,如何改进监管体系,利用有限的监管力量应对更为艰巨的监管任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也将是银监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挑战。

目前,按照银监会的职责分工,地方银监分局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属地监管机构,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都设在县(市)以及乡(镇)和行政村,这些地方只设有监管办事处,目前每个办事处一般只有三到五个人,监管任务(包括对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的监管)很繁重。随着大型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银行的参与,如何科学建立大型机构与小型机构的股权管理关系,更是一个需要慎重研究的课题。

对此,臧景范表示,一方面要落实大股东的主监管制度,即借力于对大股东商业银行的法人监管,来实现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银监会已要求基层监管力量尽可能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信社倾斜,在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法人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实施持续、动态和盯住式的审慎监管。

另外,不在银监会监管范围内的“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近期发展势头亦颇为凶猛。

继去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有关文件,把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权和监管权移交给省级政府之后,短短数月间,已经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就达390多家,筹备成立的有400多家,仅内蒙古一个区就计划成立150多家,重庆市已成立52家贷款公司。比较冲动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资金紧缺的中西部。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3)

关键词:城镇化 农业银行 机遇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

[1] [2] [3] 

直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第三,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其业务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农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营销理念,为农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创造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把小城镇建设信贷业务延伸到居民建房零售业务以及小城镇建设用房开发等消费贷款等方面,满足市县级支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4)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从2006年开始,村镇银行在我国兴起并逐渐发展,村镇银行的涉农本质和属性使其发展与三农的发展息息相关,三农的发展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经过了将近6年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村镇银行对三农的促进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

为了进一步了解村镇银行,找出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走访了湘西长行村镇银行。湘西长行村镇银行是湘西州首家和唯一一家法人银行,其业务范围与一般商业银行相同,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等。几天的调查, 我们分别走访了该行的营业部、财务部、风险控制部和办公室,总的来说,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硬件水平落后,业务地域覆盖面低

根据长行村镇银行营业部负责人处了解到的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是该行营业部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硬件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大部分柜台存储业务只能局限在以营业部为中心的部分市区范围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行的柜台存储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该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由于品牌效应较其他商业银行略显不足,这种以短搏长的经营现状直接导致了长行村镇银行在柜台吸储业务上长期处于高能低效的状态。同时由于该行ATM机数量过少,该行借记卡发行数量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柜台吸储业务的发展。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但是在长行村镇银行目前的运营过程中,由于针对农民、农业的业务风险控制难度过高和业务人员短缺,其主要业务对象仍然限于吉首市及其周边的地区的中小企业。较低的业务覆盖面则导致了长行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利润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业务面的拓展不仅关系到长行村镇银行的发展是否符合政策预期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二、品牌效应不够,营运资金来源不足

村镇银行之所以会面临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源自于其吸收存款的难度,笔者认为,村镇银行吸储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村镇银行自身来说,村镇银行成立不久,规模并不是很大,而且其设立最初只在全国几个城镇,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大,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所以,相对来说村镇银行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其次,从外部竞争来说,设立村镇银行的地区也有各种其他银行的分支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有着强大的国家背景,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则一直植根于农村之中,有着很强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村镇银行这个品牌只能在压力中生存,在夹缝中成长。总的来说,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起之秀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在吸储方面是没有很大竞争力的。

三、市场定位不明确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村镇银行的设立意图来说,其设立应该主要是为服务三农的,主要服务的对象应该是一些涉农的项目,但是事实上,从笔者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村镇银行目前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对于农民、农业方面反而很少有涉及。我们认为村镇银行的这种贷款方向是市场定位不明确的结果,这种主要针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使得村镇银行的此项资产业务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从对象上趋向同质化,这样的操作不仅使村镇银行的发展缺少了竞争力,也使村镇银行并没有对涉农经济的发展起到政策所期许的目的。

四、人员素质落后

村镇银行发展的又一瓶颈就在于人员自身素养。首先,村镇银行员工的业务水平有所欠缺。湖南高水平高等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都倾向去省城长沙等大城市发展,即使是吉首本地人也少有回家乡工作的,因而大部分村镇银行的员工是吉首当地学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有又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与银行对口相关专业的科班生,这一方面造成了银行员工在业务处理中由于水平上的限制而造成效率低下,并且使相关客户的服务满意度降低,造成客户与潜在客户流失,另一方面银行必须对非科班出生的银行员工进行大量业务培训,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营运成本。其次,村镇银行员工的文化背景差异。吉首大部分居民都是少数民族,而由于大部分村镇银行的员工都是来自外地在吉首读书的学生,很多人不能使用当地方言来处理业务,并且都难以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中去,这样就造成员工在业务处理中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难以与客户实现真正的零距离沟通,从而造成客户满意度降低。

五、独立性造成的缺点

村镇银行独立于其发起银行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首先,村镇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组织,没有发起银行对其无限资金支持,因而其抵御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较低。其次,村镇银行是一个新成立的一样金融组织,并不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认可,有发起银行作为其支撑容易使其被当地居民接受认可,有利于村镇银行的成立、发展与壮大,而失去了发起银行的品牌效应作为发展依托,村镇银行很有可能在成立初期就陷入发展瓶颈难以突破,最终走向失败。再次,村镇银行设立的选址一般都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县域,这样的经济金融环境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业务人才,这样就需要发起银行对其进行支持,一方面输送高素质管理人才作为村镇银行的高层人员,另一方面帮助村镇银行对其银行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整体员工业务水平。

六、业务缺失

村镇银行在金融服务这一领域的业务相对有所欠缺,还有较大的提升盈利空间,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村镇银行缺乏合适的理财服务。由于村镇银行所处的县域与一般的商业银行有较大区别,县域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县域居民投资意识不强并且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闲置资金有限,因此传统的金融衍生理财产品并不适合村镇银行的具体情况,造成村镇银行在这一块所提供的服务单一,村镇银行在此还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其次,村镇银行的中间业务较少。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技术设备有限、业务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这些固有缺陷造成其客户对其信任度不够、了解程度较浅,因而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高,村镇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这一业务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七、本土经济金融环境限制

受吉首市2006年非法集资事件的影响,吉首当地居民的平均信用等级偏低,因此造成了长行村镇银行无法利用现有的信用记录进行信贷业务。针对这种情况,长行村镇银行执行了以质押、抵押贷款为第一顺序,保证贷款为第二顺序,信用贷款为第三顺序并在原则上要求贷款人先办理第一、第二顺序贷款的信贷执行程序。虽然这样的信贷执行程序可以避免由于非法集资事件造成的平均信用等级降低的影响并重新建立当地居民的信用记录,但是由于该程序必须先经第一、第二两道程序,因此会导致一部分潜在信用贷款客户丧失。虽然该行拥有直接执行信贷授信的审查程序,但是该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仅针对医生、教师及公务员等少数拥有稳定职业的群体,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也丧失了大量的普通群体客户。

针对普通贷款业务,在已拥有数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吉首市,长行村镇银行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和巨大的行业间竞争压力的影响,其贷款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并间接导致长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对其他商业银行偏高。因此如何在贷款市场上树立自身特点对于处于夹缝生存中的长行村镇银行来说至关重要,而这将涉及到如何实现最佳的贷款定价及贷款程序等问题,同时这也是长行村镇银行是否能成功树立自身品牌优势并在激烈竞争的贷款市场能否拥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

根据村镇银行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一、广泛宣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树立村镇银行的品牌形象需要做两方面的努力。首先,应该加大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提高村镇银行在当地的知名度,从而弥补村镇银行设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的劣势。笔者认为,由于村镇银行所处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路演推介将是村镇银行宣传的最佳方式。其次,应该从村镇银行自身出发,找准其核心竞争力,扬长避短,挖掘其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开发有利于当地民众的产品,进而树立其在当地居民心中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发展回归本源,完善其业务功能,扩大业务范围

村镇银行要达到其应有的政策效果,真正服务于涉农项目,使其自身寻找到一条独立于国有商业银行等竞争性金融性机构的发展模式,就必须使其业务方向回归到政策的本源,即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让村镇银行真正服务于三农,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充分完善其业务功能。现有的村镇银行虽然也可以说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业务齐全,但是村镇银行目前网店数量和质量都不够,所以必须增设网点、ATM机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户、农业正常资金流通的需要。其次,应该扩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村镇银行的业务不应该仅仅面向于中小企业,而应该面向于所有的涉农项目,村镇银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良性发展,符合政策意图。

三、定向联合培养

对于村镇银行人员素质的问题,可以通过依托吉首当地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培养计划来解决。村镇银行可以与吉首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联合培养计划书,选拔一批高素质学生,制定培养计划,进行定向联合培养,实行理论课程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毕业后直接为村镇银行输送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既节省了银行培训员工的时间成本,也节省了银行培训员工的资金成本,并且定向联合培养的学生通常都与村镇银行签订长期合约,村镇银行人员构成将会相对稳定,从而提高营运效率。

四、合理界定村镇银行与发起银行的关系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5)

关键词:镇规划;旅游乡镇;大别山;汤家汇;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对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村镇开始转变产业模式,逐步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业最具活力,其无疑对村镇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改变村镇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且可以促进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还可以使得当地农民投身乡村旅游事业中,实现了其身份的转变。本文以汤家汇镇总体规划为例,以旅游为导向,在分析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构建旅游型乡镇规划编制总体框架,从区域旅游协调、旅游线路组织、景观系统、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构建等方面对规划进行探讨。

1 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1.1资源特色

汤家汇镇地处大别山区腹地,金寨县西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距商城、金寨两县城均不足70公里,距合武高速路口25公里。镇域面积269.3平方公里,至2013年全镇总人口4.98万,辖12个行政村,共计192个居民组。

汤家汇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汤家汇镇属典型的山区地形。山地面积占全镇的80.4%,森林覆盖率65.2%。镇域内主要山脉有:金刚台山、银佛山、笔架山、木山、红军岭等,其中金刚台山为大别山的第二高峰,奇伟高峻,景点密布,为汤家汇与河南省共有。镇域内主要河流为麻河。麻河发源于大伏山系的金刚台,源头命梅子河,中游命四道河,中心镇区段命汤汇河、下游命麻河,至两河口于双河相会,入史河,河道全长18公里。这些天然的山水资源是汤家汇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石。

汤家汇镇是是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拥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群:如红25军和红28军会师地豹迹岩胡氏祠、全国最早的红色邮政局徐家老屋、六区一乡列宁小学、豫东南苏维埃道区所在地、红军医院廖氏祠,均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古祠堂群:易氏祠、钟氏祠、廖氏祠、姚氏祠等皖西古民居的风格特色建筑列布于街道,建于明清,保存完好。这些是汤家汇在全省所独有的红色资源,是汤家汇发展旅游之魂。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因素,汤家汇很多古村落保存,民俗民艺传承都较好。2014年,汤家汇镇政府初次申报的8个古村落全部列入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其中3个列入了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境内头灵寺、接善寺、笔架山大庙遗址,有悠久厚重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汤家汇镇发展古色旅游的重要基石。

1.2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汤家汇的旅游业还未形成,主要以自驾游为主,主要景点和文物已设置标识,正在建设一些旅游接待中心和修建旅游通道。旅游趋势蓬勃,虽然景点有梳理但空间上缺乏联动,旅游接待能力也较弱,全镇缺乏旅游吸金产品,更不谈旅游产业链条。

2、发展定位

决定城市定位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现状的基础;二是城镇的发展优势;三是宏观环境和未来城镇发展的要求。确定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必须要有宏观的视角、前瞻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和动态的时空观念。汤家汇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以生态山水、红色资源位主导,因此,规划确定汤家汇镇的城镇性质为:以生态、红色旅游及服务为主的部级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将汤家汇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小镇开发的典范、国家4A级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集观光、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六安市红色旅游的核心增长极。

3、空间布局与旅游功能分区

通过镇域056县道、064县道以及汤银公路三条主要交通廊道引导城镇空间和产业空间的发展,形成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轴廊。通过对资源的梳理,将相近的旅游资源村庄整合在一个片区内,并确定发展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设施配套等措施,培育中心村,形成以点带面的镇村协调和谐发展。

规划形成“多组团、集中式”空间布局模式,构筑“一主两副、三轴五区多点”的全镇域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即汤家汇中心镇区;“两副”,即银山畈和泗道河两个副中心;“三轴”,即以056县路为主线,以连接红色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轴、以064县道为主线,以连接山水资源为主的绿色发展轴线、以汤银路为主线,连接古村落与古寺庙为主的的古色发展轴;“五区”,即以金刚台山水资源为核心的“金刚台山地运动区”、以笔架山和胡氏祠为核心的“笔架山乡村休闲区”、以银佛山、杨家寨为依托的“银佛山山地度假区”、以头灵寺、河口水库、古村落为依托的“头灵寺乡村度假区”、以银山畈、历史名人文化为依托的“银山畈民俗文化区”;“多点”,即中心村和特色乡村(古村落)。

4、产业发展引导

(1)三大产业导向

根据汤家汇镇旅游服务型城镇的定位,提出积极优化一产、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加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力度,培育特色种植业,稳步提升第一产业,创造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经营模式。 对第二产业施行关闭有影响环境的小型乡镇企业如一些不规范的石材开采企业,做特第二产业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围绕历史、人文、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

(2)旅游产业导向

通过对汤家汇自身资源与区域环境分析,针对汤家汇旅游业发展现状,得出汤家汇未来的游客市场以自驾游、教育游以及家庭游为主。在镇域旅游开发上提出:重视空间结构,合理布局项目、变浅层次的文物观光游为深度的文化体验游、围绕亮点托举汤家汇红色旅游品牌、优化成形要素,培植缺失要素,构建产业链。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提出重点打造依托核心景点的体验式教育产品,如军事拓训营、真人CS、划艇、微电影拍摄等;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自驾游产品,如红色博览馆、红军餐、战斗遗址观光等;面向家庭的综合型红色主题休闲娱乐产品,如红色游乐园、快乐向前冲等;休闲度假生态有机的养生产品,如休闲农场,农家乐、红茶轩等。

5、镇域综合交通与旅游线路规划

(1)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在结合上位规划对064县道进行升级和延伸要求的基础上,对镇域内其他一些连接主要景点的道路进行升级和疏通,加强银山畈、头灵寺、汤家汇、笔架山等主要景区的联系,在镇域内形成旅游环线。

(2)镇域旅游线路规划

如上所述,规划形成了以交通为廊道的三色旅游发展轴线,集中的整合了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线路”:火岭战斗遗址――张氏祠――汤家汇红色革命小镇(豫东南道委革命旧址群)――胡氏祠――邓氏祠――泗道河――列宁小学――程氏祠;“绿色旅游线路”:银山顶――银山畈――银佛山――河口水库――泗道河――金刚台风景区;“古色旅游线路”:朱家湾――银山畈――头灵寺――李老湾――汤家汇――笔架山大庙。三条特色轴线在镇域内三角形交织,形成三个节点,三个节点即为一主两幅的三个中心,这样在旅游产品及线路的选择和组合上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又方便与区域的旅游线路对接。

6、旅游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方面,在主中心、两个副中心以及和各功能区的核心区配套建设游客集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公共汽车站和厕所等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在服务设施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配套、主题化的餐饮配套、特色化的购物配套设施推动旅游产业链形成。

结语:汤家汇镇作为金寨县的旅游重点镇,其镇总体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尊重自身文脉,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对镇村进行准确定位,在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旅游需求融入镇总体规划编制中,通过探寻合理的旅游型乡镇规划路径,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型村镇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 [D].重庆大学,2012.

[2] 陈渝: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D].重庆大学,2013.

[3] 林宗定,区路基,梁善翔,颜朝芳: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广西三江口旅游名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

[4] 郭汝: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引领产业发展―以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总体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6)

关键词:村镇银行 上市银行 政策扶持 定位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94-02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搭建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在内的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且农村金融产品体系也在逐渐丰富。 截至2011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且涉农贷款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2.2%。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1万亿,同比增长19.1%;小企业贷款余额(含票据融资)10.8万亿,同比增长25.8%。已开业机构中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631.5亿元。而这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投放涉农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只有0.9%。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为新设机构,其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新增贷款规模也相对较少,从而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尤其是村镇银行这样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一、村镇银行的政策优势

2006年10月,一直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人银行家”美誉的Muhammad Yunus教授以其在孟加拉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格莱珉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行政审批、公司治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两项放开:一是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对所有金融机构放开。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放开准入资本范围,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以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总部原则上设在农村地区,也可以设在大中城市,但其具备贷款服务功能的营业网点只能设在县(市)或县(市)以下的乡(镇)和行政村;农村地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新设立的机构,其金融服务必须能够覆盖机构所在地辖内的乡(镇)或行政村(李莉莉,2007)。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2011年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从机构数量上讲,村镇银行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比重为92%。

二、我国上市银行参股村镇银行的现状

从已参股村镇银行的上市银行来看,各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均在2000万以上。其中最低的为中国农业银行的2230万,最高的为中信银行的2亿元,均远高于最低注册资本300万(县市级)、100万(乡镇级)。这种大规模化是与“授信额度与资本净额挂钩”这一政策息息相关的。在13家已参股村镇银行的上市银行中,平均出资比例最低的为北京银行的37.5%,最高的为中国银行的90%,均达到了20%持股比例的政策底线。且除北京银行外,其余各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出资比例均超过50%。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下面的分析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参股村镇银行为主。截至2011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设立村镇银行总共为35家,仅占全国的4.8%,当年新增20家,增速为233.3%。总体上看,201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参股设立村镇银行发展速度较快,但数量上总体滞后全国水平。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的意愿较弱,仅分别成立了2家和5家,且成立时间多在2010年前,仅有一家成立于2011年12月,平均出资比例分别为73%和51%。中国建设银行为了适应银监会的要求,并契合其2008年底所提出的服务“三农”农村发展战略,在2010年之后开始加速发展村镇银行,截至2011年底共成立16家,平均出资比例为50%,并计划与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共同出资组建一家银行村镇银行总行,再由这家银行来发起设立200家村镇银行。中国银行从2011年起,与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旗下富登金融已合资筹设了18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平均出资比例为90%,且在中国已取得30~50张营业执照。目前已有100人在运作,长期人员配置目标为14000人,发展势头最为迅猛。

四大行有53.7%的村镇银行集中在东部,36.6%设立在中部,仅有约9.7%设立在西部。数量分别是22家,15家和4家。设立在东部的村镇银行高于西部的5倍左右;不仅如此,处于不同地域的村镇银行其所对应的平均注册资本是不同的。其中东部地区其平均的注册资本为14067.7万,中部为2867.5万,西部为3745万。东部地区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也几乎为西部的5倍,差距相当明显。这意味着发起银行在设立村镇银行时在东部较发达地区投入了更多资源,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投入较少。具体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将制约所设立的村镇银行的盈利和发展。但这与监管部门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显然是相背离的。

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布的2011年年报来看,三家银行参股的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均有所增长,但涨幅不一。建设银行参股的村镇银行存贷款额涨幅最大,存款从2009年末的1.66亿增长到2011年末的45.97亿,增长超过27.6倍,贷款从2009年末的1.34亿增长到2011年末的41.28亿,增长超过30.8倍,呈跨越式发展态势。农业银行参股的村镇银行受限于规模发展迟缓增长幅度有限,其存款仅从2010年末的3.72亿增加的2011年末的4.86亿,贷款由2010年末的2.62亿增长到2011年末的3.49亿,增幅均为30%左右。中国银行的中银富登在2011―2012年间发展迅速,从2011年3月第一家银行设立至年底已有8.8亿存款和4.6亿贷款。

从存贷比指标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所参股的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分别为52%,90%和72%,中国银行控制的较好,农业银行居中且符合银监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要求。建设银行存贷比较2010年末65%大幅增加,已突破75%的红线,这与建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在2011年大幅增加总资产有关。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定位和政策扶持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它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不难发现,村镇银行与我国现有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有所不同,在营业目的、业务范围上村镇银行类似于合作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主要是面向农村,为县域或镇域范围农户服务的金融机构,而村镇银行业务范围比农村信用合作社更窄,例如不能从事保险箱业务。从资金来源和内部管理上看,它与商业银行相类似。它们内部管理上都是按着《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进行运作,资金的主要源是吸收的存款和股东缴纳的股金。但是,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村镇银行的全部可用资金应当用于当地农村的建设上,在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由此可见,我们也不能把它定义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是专门为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村镇银行不属于政策性银行,有着商业银行的特点,在我国应当是属于一种新型银行,是一种服务农村的社区商业银行(郭素贞,2008)。

国家连续出台村镇银行扶持政策,扶持的力度也逐渐加大。

第一,存款准备金方面,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规模小、涉农贷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7个百分点。同时,认真落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比例考核激励政策,对经考核达标的机构,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5月12日,央行降低准备金率50个基点后,大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0%/16.5%。如此算来,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2%~14%之间,存在较高存款成本优势。第二,贷款呆账准备金方面,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第三,税收方面,对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金融保险业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第四,国家政策上还相继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如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四、结论

尽管村镇银行在高速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辛本胜(2011)提出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存在离农倾向等问题,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信贷政策主要基调是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是加大储蓄向投资转化、力促资本的形成、促进经济增长。信贷结构调整就是主要的途径之一,借此确保稀缺的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部门。而小微企业和“三农”就是主要信贷投向,其能确保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助于资本的形成。在促进信贷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银监会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的优惠政策,在鼓励商业银行参股村镇银行的同时也在鼓励“三农”贷款的投放。各家上市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我们有理由相信村镇银行将继续得益于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定位优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李莉莉.村镇银行促农村金融发展[J].银行家,2007(5),103-104.

2.邵爱春.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举措[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50-51.

3.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75-77.

4.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37-41.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7)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农村金融市场 经营策略

2007年12月13日,由汇丰(香港)银行全额出资设立的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标志着全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在随州落户。汇丰在随州曾都的第一次“试水”,刮起了外资行下乡的浪潮,花旗、渣打、格莱岷信托等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效仿,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入股农信社等方式,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据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曙光副教授研究,截至2010年底,外资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已经达到了40家左右,可能要占到全国村镇银行总数的10%以上。常州工学院谢金楼的研究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看法。他认为目前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工、农、建、交四大行发起设立的只有寥寥数家,只有缺乏基层网点的国开行态度积极,目前设立了十余家。其余的近20%,则基本是以外资银行为主导设立的。

一、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

1.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为7128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3.41%,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蕴藏的消费潜力和商机是不可限量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一直存在着供求失衡的现象。造成这种“供小于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态度冷淡和资金非农化倾向严重带来的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截至2009 年6 月末,我国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其中有2367个金融空白乡镇地处西部地区;二是“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衍生出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据权威部门预计,未来10年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在1.53万亿元到4.41万亿元,其中贷款需求在4000亿元到1.1万亿元之间。

除此之外,农村未来发展对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也是促使农村金融市场成为众人眼中“香饽饽”的主要原因。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非农产业,这将有利于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为商业银行拓展信贷、贸易融资、电子银行、银行卡等对公对私金融业务,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2.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使我国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建立,各个方面对“三农”工作都予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和目标。相关部门也在此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措施。

准入政策上,农村金融机构在最低注册资本、存款准备金及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着比商业银行更低的要求;在监管政策上,给予不同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容忍度;货币政策上,协调出台向农村金融机构倾斜的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财政政策上,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享受优惠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定向费用补贴;另外,在股权结构、利率和经营范围等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也享有一些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特殊待遇。

最让外资银行乐见的是,为了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银监会还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逐步消除其进入壁垒,鼓励和允许条件成熟的地方通过社会资本、外资,以及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开展金融服务。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为外资银行入驻农村金融市场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3.外资银行错位发展战略

最近几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环境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外资银行在华业绩报告显示,汇丰控股中国子公司去年的税后利润为人民币7.18亿元(合1.065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60%。渣打银行的中国子公司报告利润4.23亿元,下降34%,摩根大通公司利润为6600万元,下降21%。外资行在华的发展困境一方面是由于中资银行的快速发展使其拓展受到掣肘;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促使外资银行的处境雪上加霜。

由于无法在城市金融市场中尝到甜头,外资银行开始转变经营策略,涉足农村金融市场,企图通过与中资银行的错位发展获得新的机遇。在中资银行看来,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利润薄;加之国有大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时,需要改善报表,剥离不盈利的业务,因而纷纷撤离农村市场。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资银行进驻农村市场的决策显然有着长远的考虑。广袤的农村市场不可能永远落后下去,虽然单笔业务利润不高,但农村金融的总体利润却不可小觑。

二、外资银行在华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选择

1.外资银行涉足农村的地域选择

外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机构的地域选择,大的方面是受国家政策即银监会批准的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地区的限制,而具体落户地点却有其特殊的考虑。分析上表,外资行的选址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特色产业突出

汇丰和花旗两大著名的外资银行都将其首家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在湖北省,这决不是单纯的巧合。湖北的农业以耕作业为主,其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湖北随州素有“鄂北粮仓”之称,也是大蒜和名贵中药的重要产区;天门市以蒸菜之乡和棉花之乡闻名全国;公安县的棉花产量居全国产棉县第七位。赤壁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之一。由此可见,天然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是外资行落户湖北的重要原因。

在村镇银行的地域选择上,重庆也是外资银行竞相进驻的目的地。这不仅得益于其大城市与大农村相结合的城市特征,更与其“黄连之乡”和“柑橘之乡”的美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此外,东亚富平村镇银行、澳洲联邦济源村镇银行的选址也是基于农业大市(县)的考虑。农业人口众多,涉农中小企业发展良好,未来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2)具有资源优势,经济增长潜力大

外资银行在对农村金融机构落脚点的选择上,除了看重其农业发展状况外,当地的经济增长潜力也是重要的考察因素。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如果外资行只是简单地选择面对农民、农村和农业,我相信他们是没有机会的。”将农村金融机构开设在具有资源优势的地方,随着这些地方产业的发展,会给外资行带来收益,这将使得他们的业务有所突破。

(3)金融服务不足

广东省恩平市自1996年发生金融风险后,当地商业银行大幅收缩服务网点,由风险发生前的266个锐减至43个,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严重不足。截止2008年底,恩平市是全国唯一没有农村信用社的县级地区,10个镇中有6个镇只有邮政储蓄银行网点,金融机构覆盖极不平衡,村委会一级的金融服务基本空白。有资料显示,2008年,恩平市存款总额将达100亿元,而其上一年的贷款余额却不足7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仅48万元,占江门地区农业贷款0.03%,存贷比不足10%。这一存贷严重失衡的现状,成为汇丰眼中最实际的市场机会。

2.外资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

汇丰银行经营农村金融的理念是重点支持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微小企业和农业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其经营策略是广涉网点,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换取其在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公司+农户”的价值链融资模式是汇丰村镇银行极力推崇的贷款方式。该模式通过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合作向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即在农业龙头企业的推荐和担保下,为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收购、加工等农业生产的农户和收购、销售农产品的中间商提供贷款。农户可根据项目生产周期,灵活选择不同期限的贷款,之后,汇丰村镇银行根据农户和中间商的生产经营规模确定贷款额度,并根据农户生产周期确定合理的还款方式。2009年10月中旬,汇丰银行又成功推出了其与世界妇女银行合作研发的个人无抵押小额贷款产品――“贷得乐”。该产品被认为是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农户与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为方便客户交易,2010年9月汇丰湖北曾都村镇银行发行了借记卡,它也成为内地第一张外资村镇银行借记卡。

渣打银行在华的农村金融战略由三大部分组成,农产品业务、通过中介参与、以及直接参与。在农产品业务中,渣打银行在北京和上海设有专门的团队,与其在其他国家的农产品业务专家共同合作,为分布在中国18个省的农产品业务企业提供最佳的金融方案。在中介参与的模式中,渣打银行通过与本地有经验的中介合作,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例如,渣打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贷款及合作协议,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农村小额信贷项目提供贷款。设立村镇银行是直接参与模式,也是渣打农村金融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尽管到目前为止,渣打村镇银行只成立了一家,但渣打方面表示中期将加大拓展村镇银行步伐。

花旗则与汇丰、渣打采取了不一样的模式,选择开设“只贷不存”的贷款公司,主要面向当地的个人、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发放贷款。花旗的贷款公司有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两种类型,一般信用贷款额度较低,抵押贷款信用额度稍高,每笔贷款金额最高不能超过170万元。

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富平东亚村镇银行董事张伟恩指出,该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吸收存款、提供农业相关贷款以及资金结算是其初期发展的重点。日后东亚村镇银行计划陆续拓展不同的银行产品,以符合该县客户的需要。发行村镇银行卡也是其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

三、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

外资银行此番大举进驻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逐现端倪,对这种影响的客观认识,有利于中资银行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正面影响

第一,外资行“示范效应”明显,农村金融覆盖率提高。面对外资银行“抢滩”农村市场,注册村镇银行的举动,国内金融业开始重新审视农村市场,审视各自的发展战略。截至2010年末,由大型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500多家,其中大部分为村镇银行。毫无疑问,村镇银行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提升了农村金融覆盖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增加竞争效应,提高中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外资银行实力雄厚且没有历史包袱,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金融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相对领先。随着外资银行在农村市场的逐步深入,其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将会不断推出,成为其竞争力和利润的重要来源。中资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金融市场与外资村镇银行进行竞争,应努力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实现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在经营上,中资银行应逐步实现混业经营,强调经营效益,努力将金融服务产品化、标准化,以高效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为“三农”服务。

第三,有利于制度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外资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本身就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一次制度创新。随着外资村镇银行的运营,其所面临的难题也愈加具体。例如发行银行卡、与中国银联的对接、征信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和金宏工程的加入等。为了使外资村镇银行更好的融入我国本土市场,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正在采取各种相关措施积极推动制度创新,这也将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结构,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

2.负面影响

第一,外资村镇银行削弱了中资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外资村镇银行背靠具有国际声誉的大银行,资本实力雄厚,其管理模式、业务发展模式、风险控制模式等,都是本土银行所无法匹敌的。以农信社为例,其做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这些年来主要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然而,受到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农信社一直存在资金富余,营运效益水平低的状况。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会弱化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和运用。另外,外资银行进入农村市场将瞄准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与农村信用社争夺市场和优质客户,这对处于弱势竞争群体的农村信用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抢夺优秀人才资源。

比起中资金融机构,外资银行显然更具吸引力。其品牌效应、薪酬待遇、激励措施及良好的职业前景都是网罗人才的致命武器。因此,外资村镇银行的设立势必会引起其与中资金融机构的人才抢夺。一方面外资银行需要对农村金融比较熟悉的人来带领其开展业务,这将导致本土银行多年培养的业务骨干流失;另一方面,在新晋人才的招聘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往往将外资银行作为其职业生涯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周仕通,梁娜.外资村镇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及启示[J].商场时代,2009,(27).

[2]李东,马义军.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3]谭荔.浅析外资银行“试水”农村金融及中资银行应对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