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4 01:41:32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1)

2009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为基本思路,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狠抓教育信息化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使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现总结如下:[大秘书-www,d,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二、2009年主要工作2、克服资金困难,努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在各级财政和学校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又把重心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2009年,区教育局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学校及早动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拓宽投入渠道,采取学校自筹、企业垫付、个人出资、教育局补贴等多种办法,全年共新建计算机教室10间,新配备微机400多台,多媒体专用教室7间。一年来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约100多万元,加强配备,较大提高我区教育信息化配备水平。3、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我们把建章立制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规工作。一是统一汇编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并上传至**教育信息网仪器站网页。二是要求学校必须参考制度汇编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教室的规定、条例、守则、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平时有检查、制度有上墙、使用有记录,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三是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积极预防、确保安全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安全防范机制。四是结合平时常规工作检查,组织对各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加强了管理工作。4、加强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在使用。目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空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一是抓紧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目前,我区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等方式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区已有2000多人次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并有60%的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中级信息统一考试。现在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二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区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及70%的完小都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按要求将信息技术列入初中考查、高中会考科目。三是把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探究面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我们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已有较多的教师能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入欠帐较大,有的学校未付清建设欠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投资贷款、合同欠款偿还困难。2、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距大。目前我区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应用水平和层次较低,影响了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3、学校计算机教学和网络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4、管理不够科学、规范。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管理不够科学,致使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应用水平不高。

四、2009年工作要点2009年,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继续按照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的总体思路,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1、抓项目,促建设。积极争取各种信息化项目,力争农村中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区全面实施。要制定项目具体实施办法,落实配套资金,精心安排项目学校,做到项目到校,责任到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要通过项目支持和自建,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力争使全区中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完小建成按要求配备的计算机室,并使机生比达1:9以上。2、抓管理,促发展。一是区局、学校要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各类学校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和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严格要求学校开齐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远教设备、卫星资源、网上资源、项目配套光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安排适当时间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课程开设、教师培训、教学应用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3、抓培训,促应用。一是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二是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校本培训,达到有条件的学校校长100%会使用,教师85%以上会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目标。三是配合省、市有关活动,开展区、校两级教学课件评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应用。鼓励有微机室学校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4、抓典型,促整体。一是争取培育一至二个教育信息化工作建得好、用得好的典型,在全区推广。二是区局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底进行一次专项评估,对教育信息化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虽然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下,发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不断加大投入,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就能搞的更快更好。注释: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以建设全市教育城域虚拟专网为中心,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全市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优质资源;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为重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2)

主要工作:

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教学应用

1、组织实施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

2、建立健全中小学远程教育管理和应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推进农远工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3、继续抓好农远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全县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做好项目学校资源接收工作。各项目校要做好资源下载、收集、整理工作,建起资源库并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加快扶余教育信息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网在教育行政管理、宣传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4、切实加强扶余教育信息网栏目建设。适应新形势,更新扶余教育信息网主页,加强网络栏目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继续充实完善新闻中心、政务公开、办事指南、视频中心、教育科研、教师中心、家长中心、图片中心、网上办公、考试信息、党建、师德、德育、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5个政务及教学服务大专栏,建成为扶余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数字化资源传播服务平台。

5、骨干教师要建立个人教学博客,使博客成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

6、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学校网站。通过学校网站的使用,加大学校对外交流与宣传力度,展示师生才能,加强对校外联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7、扶余教育信息网是教育局对外宣传的窗口和阵地,是扶余教育的一张名片,在确保新闻方向性、准确性、实效性的同时,加大对扶余教育亮点的宣传和报道,真实、客观反映扶余教育现状,宣传扶余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各校要按照《扶余县教育局信息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信息上报工作,提高扶余教育信息网上稿率,加大对各校报道力度。

8、加强全县中小学电子政务建设,各校接收、执行文件要做好记录,要保证网上办公用机、网络正常运行,做到政令畅通。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实际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改版。

三、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9、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对全县校长进行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培训,逐步提高校长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的水平。对全县网络管理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建成一支学信息化、懂信息化、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网络管理员队伍,使他们真正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挥作用。对全体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10、各校做好教育博客的培训工作。教师能够利用博客的信息技术环境,随时写作和发表自己的教育叙事,成为知识管理、资源开发、同侪互助、自我完善、提高工作效率的自觉、自主的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

11、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带动作用。

四、加强安全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1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安全软硬件投入,确保网络设备正常运行。对重要数据要定期、不定期备份。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规划 区域 教育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里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小学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区域内--这里特指大城市的区或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各个学校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一学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优势十分明显,这是一条既经济又合理,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区,在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已经分别结合本区域整体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作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其他地区的网络建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一些地区也正在或准备进行类似的规划。通过对典型规划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 地位和意义: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最大的实际用途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子商务,二就是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建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不把区域教育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备的。可见,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相对独立地进行规划;同时,教育信息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规划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将这个规划喻为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毫不为过。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仅应该用文字明确表述,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

二、 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时,必须首先很好地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更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例如,在规划中应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数,在校各年级学生和教职工数,教育经费,普通教学设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包括计算机总台数、多媒体教室个数、校园网建设情况等作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化知识应用水平作一个客观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信息产业和商业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总之,应对各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规划年限、教育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提出一个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且有本区域特色的总体需求目标。当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三、 分阶段目标体系的规划: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一个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设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比较起来,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例如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近期规划中将阶段目标分解成七个方面,并对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项指标作了详细的定性说明。

四、 战略重点:

这一部分是规划的难点和核心。由于规划中需求目标大多为定性说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有定量的指标作为目标实现的参照和指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根据规划要求,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而且各项指标中能量化的应规定具体数据,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必须定性准确。

1、 设立规划实施的指挥决策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综合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系统中除了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外,还应建立其他相关的工作组织,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 对区域教育主干网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内部网络的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其中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功能需求、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接入因特网、网络系统和客户端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的管理(网站和网管中心)等。由于主干网建设受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应在大框架内设计,但要考虑教育方面的特殊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之间在类型、规模、档次上存在差别,信息化需求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规划应对区域内各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按不同标准和要求分步实施。

3、 区域教育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益处是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所以区域内应考虑设立教育资源中心,专门负责从基层学校和其他地方(网上下载或购置)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和维护教育资源库;管理区域中心网站和各校园网上的所有资源;上传下送各种有关的教育信息;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区域交流的各种教学软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服务等。

4、 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培训基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信息化人才,提高区域内干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规划应涉及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普及教育--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开办网上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师资培训--培训的目标和原则、对象和内容、方法和考核等;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培养和引进、进修和提高等。

五、 保障体系: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障实施。这里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

政策、法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制定工程招、投标的有关法规,可以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建立教育资源开发及使用制度,可以保证开发者的合法利益,鼓励各校及师生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制定培训学习的奖惩制度,可以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等。

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也是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要明确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条例,对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机构的顺利运行。

建设区域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额较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维护经费也不是小数目,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要下这样的大本钱,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地方财政无法负担这样大的投资,所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尚为时过早,待经济发达了,财政富裕了再搞不迟。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工程本身的性质也没弄清楚。事实上,区域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工程,它的投资来源,并不一定完全依靠地方财政,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投资方法和多条投资渠道,可以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甚至可以作为产业模式运行。例如,某大集团公司在某地区与当地教育部门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拟投资数百万元(全由集团出资)进行校网建设,建立网络公司。在总股本中,教育局占51%,集团公司只占49%,因为教育本身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有经济头脑的人士会看到投资背后的巨大潜在利益。我们在规划前,首先应对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落实经费来源,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转贴于 六、 评价、检测机制: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教育 信息化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01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思想,对教学的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合理利用信息能源,为社会进步发展输送新型人才,缩短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之间的距离。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教育部门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开展中存在的不足

1.1 信息资源的欠缺,信息系统软件不完善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薄弱,信息资源欠缺,信息系统软件不完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很大,这样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很不利。对于大多数的学校现阶段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都是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各岗位之间制定各自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兼容性,导致这些信息资源在合并和共享上存在矛盾,信息资源没有规范性,不能很好地为各个岗位开展信息化建设服务。此外,就是对信息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在调配使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导致信息资源本身的价值被减弱,有的甚至形成垃圾信息被处理掉,这些都是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

1.2 对于信息系统不能很好的维护

①对于信息化教育系统以及硬件方面,部分学校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和维护,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的维护上很不重视,导致计算机在安装和放置上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另外,学校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人才很欠缺,没有专门的信息维护人员和使用人员,计算机有点小毛病还要去外面请专业的人员来维修,这样浪费时间不说,对信息化教育的开展也很不利。②在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上,学校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安装和购买上没有一定的标准,这样极易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会导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直接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2 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方案

2.1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具有规划性

良好的规划是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实践表明,规划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成正比的。如果基础规划做得好,教育信息化建设才能正常地开展下去。因此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对于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规划,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打好基础。

2.2 为实现信息化教育,强化学生基础的计算机教育工作

对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首要工作。各级学校要把握好计算机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大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和维护,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网络知识水平。尤其是在以学生为基础的计算机教育工作中要特别的注意,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认识上,学校要注重其兴趣的培养。中学应该把计算机课程列入必学课,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将来计算机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2.3 要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参与人员的素质很主要,学校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培训制度,注重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在思想上先进、技术上熟练、综合素质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先是对教育思想的培训上,要把握现代教育观念的融合,让教育工作人员能够认真领悟现代教育思想的内容,这样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其次是对现代信息化教育方法的使用上,要注重教师对信息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加强他们计算机水平,这样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行动上的帮助。同时也要定期组织信息技术交流和沟通,使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分享,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4 强化对信息系统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

教育部门应该首先加强对信息系统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学校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系统硬件资金投入的重要性,在硬件的购买、维护上要有一定的标准。选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定期进行升级。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资金机构,保证足够的资金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

2.5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面应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教育信息化在投资上比较大,有一定的风险性,并且社会关系也很复杂,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面应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的实施。首先学校各个部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该积极的配合,协调合作,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其次对于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方面,要制定一些法规制度来制约人们的行动。例如,在教学上教师浏览与教学不相关的视频,或者利用课堂闲暇时间看电影等一些不合规矩的行为,应该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规范信息资源的管理。

2.6 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上要合理

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这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分工合理,有一定的计划性,在信息资源共享上做好工作,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重复使用。

总体来说,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各个部门都应该做好配合工作,认清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以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参考文献:

[1]刘纳新.教育教学信息化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5)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因此,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本期《视界》栏目将为广大读者简述我国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遵循教育部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省市有力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将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整理如下:

北京

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北京数字学校”体制机制建设,录制2000节高中阶段名师课程,更新20%义务教育名师同步课程。整合网络、热线电话、电视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首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牌。启动数字校园建设二期,完成30至40所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评选。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继续办好“网上家长学校”。

天津

完成校园网升级换代和高校无线漫游示范项目,启动各类教育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项目,加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

河北

制定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三通”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省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蒙古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试行)》,指导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启动自治区教育数据中心和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平台建设,整合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信息系统,发挥综合作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积极构建全区教育网络系统,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全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

辽宁

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初步实现80%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立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师率先使用、职教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建设教育视频资源库,推进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评选50节中小学体育精品课、30节中小学艺术学科精品课;完成辽宁教育云库——辽宁教育数据中心(二期)10个系统特别是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好门户网站,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吉林

推进各类教育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应用,完善省教育厅信息数据中心功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推动优质资源全省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校校通。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加强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做好网上舆情研判及答复工作。

黑龙江

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启动“龙学网”建设项目,实现“龙学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和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应用。依托“龙学网”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等试点工作。引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机制,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上海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结教育信息化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考核。继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善各类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江苏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三通工程”和“两大平台”建设。

浙江

全面建成省、市、县连通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初步建成教育视频网络体系;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推出3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推进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拓展应用功能,扩大应用范围。

安徽

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完成40%以上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启动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为20万名中小学师生提供公共存储、计算能力及各种应用服务。制定教育信息化考核办法,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确保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60%以上的学校,46%的学科教师具备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福建

完成全省2465个(不含厦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重点开发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加快建设完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制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2013-2017年)行动计划》。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江西

加强和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制订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制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骨干示范校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继续推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省“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 启动教育系统网站评比工作。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搭建省级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启动教育省域网建设。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山东

落实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方案,完成全省926个义务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启动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启动全省数字化校园试点工作。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立全省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联盟。

河南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进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立“竞争提供、评估准入、择优选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选择若干所高校和中职院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试点。完成全省教科网智能光网络建设任务。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培训力度。筹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湖北

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规范教育统计,建立真实准确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库。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湖南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构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广东

制定关于加快本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推进省教育视频网建设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试点试验工作,启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装备改革与创新。

广西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分年度建设广西教育数据中心和广西教育云平台。启动建设适合广西实际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库。启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促进实践教学试点建设。实施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意见。继续办好教师信息化大赛。

海南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对4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138所)扩容接入带宽到10M,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5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增加功能模块,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配合国家数字资源中心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省级部署建设,实现所有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实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555个教学点采取接收卫星IP广播资源和将国家及本地特色资源制作光盘配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全覆盖;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及1138所实现宽带接入学校70%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应用年”活动,提升广大师生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推进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庆

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开展区域教育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川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及示范学校。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重点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贵州

推动“三通”工程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完成3404个教学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完成4316所乡(镇)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校光纤接入和4000所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确保5000个班级实施“班班通”。建设省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中心和省教育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农村校点短缺数字教学课件,抓好使用和培训。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学前教育、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中职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云南

积极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机制构建和管理信息示范应用试点模式探索试点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广,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一步改善全省教学点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和环境,全面建设数据中心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和督导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陕西

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创建工作,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启动“班班通”建设项目,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好教育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教育管理业务系统建设进程。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建设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甘肃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甘肃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实施“优质数字教育建设与共享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计划。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组织“三通两平台”试点工作。建立甘肃省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和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全省14个市州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作,完善甘肃教育卫星传输网和地面传输网络。

青海

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实施“三通两平台”为重点,启动全省教育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省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成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分步推进学生、教师、规划等五大类二十个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装备条件。

宁夏

制订出台《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7)》、《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更新和完善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中小学“三通”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形成高效、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开展“两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新疆

制订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80%的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争取社会支持,启动光纤入校园计划。建设自治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充实新疆教育信息网站群建设和功能服务,开通维文页面。推进四级专网与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新疆兵团

研究制定《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实施《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年重点工作方案(2012-2013年)》,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启动兵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及办学条件、学校资产入库并与国家平台互通。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普及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果。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大连

编制大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扩大大连教育城域网带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施市教育局直属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开展城乡学校专递课堂建设试点,将城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输到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启动“人人通”建设试点,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大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高效化。全面跟踪“班班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应用水平和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加大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开展信息化专项比赛、评比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建大连职业院校招生就业网。

青岛

继续抓好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为200所中小学新建、升级校园网。制定规划,启动教育云系统建设,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项目,加强中小学新“班班通”配备和现代化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图书馆建设,抓好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

宁波

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出台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高清远程网络教学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8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中高职网络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学分银行”,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库进社区、进企业推广服务工作。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6)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使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普及。渝北区通过建立三大机制,即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机制、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机制、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机制,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一、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机制,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一是思想管理改革,确立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渝北地处两江新区中心,两江新区内的数据交换中心、云计算产业园、仙桃数据谷将形成智慧重庆的核心,助推重庆市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云计划重要基地。为发挥良好的信息化大环境优势,渝北教育确立信息化发展战略构想:遵循网络全域化、资源集成化、使用普及化、运维优质化的总体思路,抓住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的契机,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出发点,以中小学网络全覆盖为基础,以师生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现代化为支撑,以创新建设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关键,努力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目标,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组织管理改革,落实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渝北区政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工作;区教委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研究和师资培训等工作;成立由校长挂帅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这些举措形成了以区信息化领导小组为管理主体,以各学校计算机人员为技术支撑,学科骨干教师为信息资源支持,全区师生为应用核心的运行机制,开创了区政府抓统筹保障、区教委抓宏观指导、区技装中心抓技术服务和学科资源整合应用、各学校抓具体落实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三是规划管理改革,制订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蓝图。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要从单纯的技术设计向整体的综合规划转型,使之成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性、战略性行动蓝图。渝北以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实验学校和区域教育云平台为切入点,绘制了一年时间内立项规划,三年时间内实践推进,五年时间内成熟推广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蓝图。渝北区用地区发展优势支撑渝北教育信息化领先地位,在理念更创新、条件更成熟、设施更先进、模式更完善、领导更重视的大环境下,开启渝北大教育模式,整体推进渝北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机制,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一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升级,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均衡发展。渝北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升级工程。以2014年为例,首先是组织150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一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将培训所得应用到各自的教育教学中,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到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其次是组织149名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师参加国培,项目涉及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名师跨省脱产研修等。然后是按要求组织教育系统电教机构人员、中小学实验人员、图书人员、信息技术教研员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最后是组织区科技教师参加相关国家级、市级、区级培训。

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升级,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条件均衡发展。渝北区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升级进程。以2014年为例,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425万元,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及仪器、图书馆(室)以及宽带网络租用、网络安全、三通两平台等的建设。目前,全区拥有教学计算机12411台、网络多媒体教室26 143间、数字资源量329200GB,促进了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条件均衡发展。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升级,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其一是实施教育城域网资源全覆盖工程。作为2014年全面改薄中的相关实施项目,渝北区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工作,已按重庆市的要求完成了相关项目设施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至此,辖区内104所公办学校(包括7所教学点)全部接人教育城域网。其二是新建、扩建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目前辖区内中小学校除村小外班班通覆盖率达100%。其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建设已规划招标,开始启动实施。其四是推进了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其五是积极推进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应用,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实现中小学学生学籍、师生考勤、学校财产管理等全面信息化。积极推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购买200G的教育教学资源供全区学校共享下载,确保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按时下载中小学资源,注册使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资源和市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所提供的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资源作用,配合市技术装备中心做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引导教师自觉应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教学。

三、建立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机制,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

一是坚持多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专项赛教、优质数字资源征集等系列活动,为教师搭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各校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应用上。同时,积极鼓励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依托教育信息化着力打造有效课堂、优质课堂和卓越课堂。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规划 区域 教育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里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小学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区域内--这里特指大城市的区或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各个学校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一学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优势十分明显,这是一条既经济又合理,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区,在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已经分别结合本区域整体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作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其他地区的网络建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一些地区也正在或准备进行类似的规划。通过对典型规划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 地位和意义: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最大的实际用途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子商务,二就是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建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不把区域教育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备的。可见,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相对独立地进行规划;同时,教育信息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规划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将这个规划喻为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毫不为过。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仅应该用文字明确表述,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

二、 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时,必须首先很好地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更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例如,在规划中应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数,在校各年级学生和教职工数,教育经费,普通教学设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包括计算机总台数、多媒体教室个数、校园网建设情况等作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化知识应用水平作一个客观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信息产业和商业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总之,应对各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规划年限、教育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提出一个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且有本区域特色的总体需求目标。当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三、 分阶段目标体系的规划: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一个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设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比较起来,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例如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近期规划中将阶段目标分解成七个方面,并对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项指标作了详细的定性说明。

四、 战略重点:

这一部分是规划的难点和核心。由于规划中需求目标大多为定性说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有定量的指标作为目标实现的参照和指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根据规划要求,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而且各项指标中能量化的应规定具体数据,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必须定性准确。

1、 设立规划实施的指挥决策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综合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系统中除了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外,还应建立其他相关的工作组织,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