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才流失论文

人才流失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30 08:53:30

人才流失论文

人才流失论文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跳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全面参与世界竞争,应对激烈的挑战。而竞争的焦点也随着企业战略性资源的转移而转移,即从资金、产品等物化资源的竞争转为智力资源———人才的竞争。

国有企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在这场人才竞争战中普遍处于劣势地位,人才流失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才为什么会流失?如何避免人才流失?这是摆在国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

以IT行业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1999~2003年,平均每年离职人数为70人,即使在IT业就业形势不景气的2002、2003年,离职人数也有41人。离职人员中86%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25~35岁之间、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离职去向多数为跳槽到同行业企业或外资、民营企业。对本企业而言,花费多年心血培养的人才弃之而去,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自己培养的人才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令人十分痛心。探究人才流失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1)20世纪90年代IT行业技术大发展时期,企业为了提高整体素质,招收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人才储备过剩;

(2)由于制度限制,特别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因人设岗、人才闲置和浪费严重,许多人才无法获得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专业不对口、怀才不遇、大材小用现象普遍存在;

(3)企业只重视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待遇倾斜,忽视基层员工待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员工收入水平过低、福利待遇较差;

(4)企业内部未形成员工流动机制,许多员工长期从事同一工作,没有挑战性,组织缺乏活力。

(5)员工认为自己不被领导重视,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没有发展前途;

(6)员工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紧张,与领导没有沟通渠道。

上述原因在国有企业中具有共性,这也是目前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未来的10年里,面对市场开放的局面和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失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减少人才流失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2减少人才流失对策

要减少人才流失,须从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多方面研究相应对策:

2.1靠待遇留人

仍以上述国有企业为例,50%的离职原因是对收入状况不满意,因此,提高员工待遇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员工的待遇包含两个部分,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有时也称外在待遇(ex?鄄trinsicrewards)和内在待遇(intrinsicre?鄄wards)。物质待遇主要指薪酬待遇,如岗位工资、浮动工资、福利等;精神待遇是指工作的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程度、个人影响力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

2.1.1物质待遇

(1)岗位工资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保持其公正性,保证工资制度的内部与外部一致性,但并非绝对的平均。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企业内部同样的工作岗位间的工资水平多少有些出入。不过,其他方式的奖励或待遇会将这种差异补偿平衡。让员工了解工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企业的工资制度是基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企业应该让员工了解这些情况并及时解释差别。如果工资水平比较高,企业也应该让员工清楚这一情况。高工资不能保证留住员工,但低工资一定会“赶走”员工的。

(2)浮动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销售提成、个人奖励、集体奖励、利润分成、特别贡献奖励和股票期权。大多数企业都采纳了浮动工资制度。推迟一些形式浮动工资的发放,确实能起到稳住员工的作用。

(3)企业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高于法定最低标准的养老金、住房福利及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企业自己运营的住房贷款计划,能很大程度上的留住员工的心。

2.1.2精神待遇

精神待遇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它常常容易被员工和管理者忽略。隐蔽性特点首先表现在:精神待遇与物质待遇相比,精神待遇不象物质待遇那么容易测算和衡量,它难以进行清晰的定义、讨论和比较。所以,在谈到待遇时,员工和管理者都倾向于注重物质待遇,精神待遇往往被忽略。这种隐蔽性还表现在:员工在表达对精神待遇不满的时候,常常会强调对物质待遇的不满。比如,有的员工这样抱怨:“我每天要受这么多气,为什么才拿这一点儿工资?”或者说:“我的工作这么枯燥和乏味,工资应该高一些吧?”管理者经常会在没有弄清员工的抱怨之前,就盲目地提高员工的物质待遇。当然,提高物质待遇可以暂时弥补员工对精神待遇的不满,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员工对精神待遇不满而造成的管理上的冲突。所以说,用提高物质待遇的方法来弥补精神待遇的不满,是得不偿失的。如果长此以往,企业的薪酬管理还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企业管理者只有明白精神待遇的重要意义,才能全面地把握员工的需求。

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管理来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另外,赋予员工管理和控制自己工作自由的权利,也可以为提高员工精神待遇的满意度起到积极作用。

2.2靠事业留人

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有魅力,是决定人才能否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于国有大型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形势时,应当考虑到企业是否自身吸引力不够,是否能提供人才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形成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机制:

2.2.1岗位选人与能力定位的原则

企业在人员使用安排上,一度延续的是“因人设岗”的做法。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弊端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取而代之的是"以岗定人"的做法。此外,还应重视能力定位原则,即启用新人(及群体),依据能力设定岗位,实行“能力定岗”,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2.2.2引入和强化竞争机制

实行竞争上岗、考核晋升。企业要大胆选拔创造型、开发型人才,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注重工作实绩,不要“唯出身论”、“唯文凭论”,要以实绩论英雄。

2.2.3优化人才结构观点

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实质上是使结构趋于合理化的过程。结构观点要求在人员配置上遵循合理结构原则,不仅要考虑个人素质,更要考虑群体素质。理想的配置结构应该是各取其长、优势互补。对于一般企业来讲,人员配备在结构上起码要注意三个基本问题:配备的技术、管理、综合等各类人员比例要得当,不可偏废;能力水平高中低结构要适宜,不能为了追求某个“效应”而步入形式主义;年龄结构要老中青相结合。

2.2.4定期进行工作轮换

工作轮换可以防止员工技能过时,刺激员工的职业发展。定期工作轮换的重要之处在于,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使他们熟悉多样化的工作,面对新的挑战,从而提高其长期的工作稳定性。还能帮助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它使工作变得更为有趣,也更富满意感。企业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质进行区分,若此人是年轻人,那当他对原来的工作完全胜任时就应该是对他进行工作轮换,否则,当他看到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更大的进步时,他除了跳槽,别无选择。

2.3靠感情留人

情感管理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职业环境中越来越重要,贴近员工的内心生活是指管理者要真正地了解员工心中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入手:

2.3.1创造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

在企业里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除企业正式、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企业要鼓励各种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娓娓道来的谈心、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都将减少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2.3.2要尊重和认同员工

尊重和认同是员工情感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需要了。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普遍都比较高,因此要求被尊重和认同成为他们工作是否快乐的最基本要素。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所有的人都视作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公平地对待他们,要爱他们,要让员工感觉到被重视。那么如何尊重和认同员工呢?

(1)不要靠发号施令和权威来管理员工。现在好多企业都崇尚民主化管理,实行"职务无称谓"制度和"平等共事"的机制,如果我们还是以自己的职务来压别人,用强势的做派来管理的话,将会失去民心。

(2)要真诚地关心员工。要设身处地地替员工着想,为员工的利益考虑。

(3)要衷心地让员工感受到重视。作为管理者要经常给予员工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重视,当他们作出成绩的时候,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上级是重视自己的、企业管理层也是认同自己的,被广泛认同的员工一定会有更高的工作激情。

2.3.3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更好地为未来拼搏

(1)让员工有对企业知情的机会。企业不仅要将所有可以公开的文件、制度、政策等向员工及时地公布,企业管理层还要定期向员工传达企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对未来的展望。员工往往把企业管理层看成企业的核心、掌舵人,亲自聆听来自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必定会增加个人的信心。企业不仅要向员工传达利好的消息,也要及时地向员工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挫折,只有以坦诚的方式公开真相,才能取得员工的理解和信任,也才会出现员工和企业同舟共济的局面。各级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把知情权当作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的一个重要工具来使用。

(2)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要让员工看见企业的未来、自己的未来,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看到不足了,才能想办法改进。为此,企业要创造条件让员工学习和培训,以此来装备员工以便和未来接轨。

人才流失论文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留住人才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人才流动越来越普遍,人才流动的步伐快越来越快。从社会角度看,这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从企业内部看,适度的人员流动,也可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但从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状况来看,形势却不容乐观,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优秀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国有企业的优秀人才流失现象为什么会这么严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官商意识严重

国有企业中还存在着官本位思想和作风,导致国有企业普遍对专业技术人员重视不够,要想提高地位、改善待遇,只有拼命挤“当官”这座独木桥,严重影响和挫伤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二、管理不够规范

一部分国企在管理上基本靠领导的意志行事,有的连基本章法都没有。即使有的制定了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政策的公平性。对于优秀人来说,从思想上对此会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三、职业发展缺乏规划

有些国有企业对优秀人才的使用,更多程度上是靠惯性,缺乏合理的计划和对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与指导。许多刚分配就业的优秀大学生经常反映:企业把我们招来了,但到底让我们干什么啊?有时候几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对那些刚刚大学毕业、满腔热情地想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的优秀的年轻人来说,无异于当头泼上了一盆冷水,对他们的激情造成严重的伤害。

四、薪酬制度不合理

在有些国有企业,往往为企业发展、利润做出主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收入没有竞争优势,而像管理员、办事员、服务员等低层次人员的工资反而不少拿,甚至传达室看门的一年都能拿三四万,这种对外缺乏竞争、对内缺乏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影响了许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积极性。

五、培训不够重视

由于担心人才流失,投资得不到回报,有些国有企业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不舍得投入。

毫无疑问,国有企业优秀人才流失,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给国有企业带来人才流失;其次,会给其他员工带来负面影响;第三,最为重要的是由于人才流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面对优秀人才的流失,国有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留住人才?企业领导者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留住人才、留住人心的环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人应树立新理念

1.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重要

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推动才能增值,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财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国有企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所以人才成了国有企业间争夺最激烈的资本。当今社会强调能力、智力、智慧,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最佳动力源泉。

2.用好人比选好人更重要

有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不注重开发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注重在自己身边发掘优秀人才。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自身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和财力。只有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特别有能力的人,更应该给他广大的空间和舞台,这样才会使优秀的人才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而流失。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等重要

当今人性中不能忽视“利益人”的特点,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是利益交换。人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满意的报酬;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企业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根据这种关于人的观念,企业必须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运用物质刺激手段来强化其积极性。

当然我们不排除其他方式例如精神激励方式。现代社会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次是“生存”,第二层次是“交际”,第三层次是“发展”。相应地剖析留人的三种途径———高薪、感情、事业,我们发现,如果忽略了“生存”,也就是薪水问题,任何“事业”都是空中楼阁。但忽视了感情和事业,留人也很困难,因为人毕竟是有事业追求的。

(二)留人应重视“四靠”

1.靠事业留人

人才流动的方向一般都是哪里最能发挥人的潜能,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企业有前途、事业喜人,人都愿意留下。真正意义的人才注重的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就得靠事业留人。事业对人才有非常大的凝聚力,有才华的人会把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所以应该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大事,这也是国有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或许高薪能够一时留住人才,但是事业却能长期留住人才。如何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这正是国有企业领导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2.靠先进的企业文化留人

文化力就是竞争力,文化力是凝聚力、环境力、素质力的结合,文化力可形成一个拴住人心的环境。企业必须拥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必须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有实现想象的机会存在。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除了工薪等利益之外,更重视追求的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企业内部有机会得到再造与升值。如果企业没有文化或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忽视掉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就是给人才加薪,那也只能是留住人才一时,却留不住人才一世。

3.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

要使每个人都有合适的岗位,有全面的培训,有系统的学习,有整体的关心,给他目标、给他提升、给他机会、给他成才之路。为有才能的人制定他的职业生涯,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职业的成就感有时可能会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所以,给人职业生涯对于他来说,就是给他成功的阶梯,大多数人才在这个时候都会安心留下。

4.靠运用优厚待遇留人

具体地讲,一是运用股票运作留人,因为员工持股,可以解决资产占有与雇佣关系的改善;经营持股,可以解决资产占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二是利用股票期权,让经理人认股、入股权计划,这就给管理者以稳定可观的报酬收入。

(三)留人要为之提供“平台”

1.公平竞争的平台

企业内部的环境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都应该是公平的。国有企业的人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内部也仅是开展了选拔和任用,而人员评价、工作评价还比较落后。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某些国有企业内部,人们的不满往往是认知上的不平衡,而不是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最终将导致人才的流失;而留下的人也不会因此就获得平衡,如同一个天平,缺失了一方,另一方仍会有不平衡感受产生。

2.参与企业社会合作的平台

不少企业在留人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求员工成为企业的附属品,不能朝秦暮楚。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不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但人是活化的资源,不是物。个人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他参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只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应该允许人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毕竟人不是某一个企业所独有的财产。

3.企业领导能力是提供这些平台的关键

人才流失论文篇(3)



[摘要]本文分析了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重点从企业、社会环境、个体三方面论述了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最后,文章从完善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机制、健全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科学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应对人才流失。

[关键词]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6-0025-03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在社会和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闽台经贸的繁荣、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福建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这使得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物流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福建省闹起了“物流人才荒”,物流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物流人才的短缺与市场需求之间巨大的反差,如何预防员工流失、留住企业现有人才,已成为福建省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2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物流人才是指在物流业中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深谙物流运作规律,为物流业作出一定贡献的复合型人才。物流人才流失是指属于特定群体、组织、地域的物流人才,离开自己原来所依附或服务的对象,而到了另外的群体、组织和地域。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人才流失率高

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活动频繁,特别是核心人才流失率高。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应在10%~15%,然而,据统计,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接近60%,甚至有些企业已经达到70%,其中占较大比例的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这些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秘密、市场资源和技术才能,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的重置成本,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员工的稳定性。

2.2人才流失的外倾性强

人才流失的外倾性是指员工离职后流向同行业竞争对手之处。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具有相对一致性,同时又存在一些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很多物流人才将中小型企业作为迈向大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的跳板,在中小型物流企业工作1~2年便跳槽到条件更好的大型物流企业。例如福建省兄弟物流公司流失的物流人才的主要流向是盛辉物流公司、汇丰物流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所以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人才流失主要流失至同行竞争对手之处,这种人才外流直接造成商业泄密。

3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基于Mobley的中介链模型

员工流失是相对复杂的社会问题,造成员工流失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国外对企业人才流失研究的理论较多,主要有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它们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还产生了一系列员工流失模型,Mobley的中介链模型是得到广泛认同的一个理论。它认为员工流失是企业、社会环境、个体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Mobley的中介链模型,从企业、社会环境、个体三方面分析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3.1企业因素

3.1.1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机制不完善

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招聘方法不科学。福建省不少物流公司招聘人员不专业,招聘程序不完善,招聘方法简单,造成招聘来的员工不能与职位很好的匹配,不能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为日后员工流失埋下了隐患。二是缺乏合理的岗位分析。一些企业对企业的岗位分析做得不够深入、科学、细致,造成选拔的人才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实践中常常见到:物流业基层职位的要求并不高,人员供应量大,于是常常选择高于职位需求的人员;而中高层职位要求较高,人员供小于求,往往因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降低要求。那些能力较强的人虽然能够很快适应岗位,但是如果在企业内无法满足其待遇和发展的期望时,很容易造成流失,而中高层人员则可能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这都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1.2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薪酬分配不具有吸引力。物流业的火暴让很多人对加入物流企业获得的回报拥有比较高的期望,但是,据统计,福建省私营企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仅有19069元,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另外,据调查发现,福建省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人才的平均劳动报酬约25000元,而大型企业则远高于此水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在薪酬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员工满意度比较低,薪酬成为人才争夺战中重要的因素。此外,不少中小型企业薪酬结构单一,缺乏长期激励措施,如股票、股权等,这些薪酬制度使得员工跳槽成本低,在客观上引发员工流失。二是缺少富有成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所实施的管理沟通活动,其结果将直接影响薪酬的调整、奖金的发放与职务的升迁等员工的切身利益。目前福建省中小型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目标任务,用这一目标来判断工作量,其标准主要是员工对于领导命令的执行与服从。因为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与操作办法,无法根据明确的考核结果对本企业员工实施全面激励。三是没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没有充分注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对员工提供发展和培训、晋升的良好空间。

人才流失论文篇(4)

关键词:民营中小物流企业;人才流失;人力资源管理;原因;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86-02

1 企业人才流失相关理论介绍

1.1 人才流失定义

“人才流失”一词开始流行并保留下来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流向美国的时期,它指的是属于特定群体、组织、地域的专门人才或其他有才能的人,离开自己原来所依附或服务的对象,而到了另外的群体、组织和地域。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流失,实际指的是由于竞争主体的地位、环境、条件、实力相差较大,导致一定时期内,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其人才单向地向优势一方转移,双方的人才流动呈现出强烈的不均衡性和不平等性。本文是指人才单向向优势一方转移。

1.2 人才流失类型

对人才流失的分类一般有以下两种:

(1)按照人才流出企业的个人意愿可分为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主动流失是指流出企业的决策主要由员工做出的,包括主动辞职的所有形式,它又被称为企业的非意愿流失;被动流失,指流出企业的决策主要由企业做出的,包括员工被组织解雇、裁员、退休和死亡。相对被动流失来说主动流失大部分是企业不愿发生的,一般认为,企业中存在过高的主动流失对企业是不利的。本文所研究的是指民营物流企业员工的主动流失。

(2)不利流失和有利流失。从流失员工的质量(如绩效是高还是低)、替代流失员工的难易程度、员工流失后所引起的空缺职位的重要程度三方面对员工流失的评价,即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的操作性定义。

2 苏州民营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2.1 人才流动过于频繁

在中低层次物流人才方面:根据调查, 苏州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员工工作一年就走掉的占很大比重,一些物流企业应届物流专业学生人才流失率占75%,工作满3年以上的员工仅占10%左右。从另一个角度看,具有物流专业的人才在一个民营中小企业工作满3年以上的不足10%。 甚至一些物流企业一个月人才流失率就有15%。在中高层物流人才方面:民营中小物流企业的人才流失率相对较低,主要是高层管理人才很多为企业自己的亲朋好友,但仍旧有30%左右人才流失率。(这些数据为笔者调查20家民营中小企业整理得出)

2.2 人才流失以技能型人才为主

由于苏州物流行业提供服务相对具有一致性,同时又存在大量的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大型和外资物流企业一般招聘操作经验丰富员工,导致很多物流人才将民营中小物流企业作为迈向大型和外资物流企业的跳板,在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工作2年左右便跳槽到条件更好的大型物流企业。所以,人才流失中操作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报关、国际货运、仓储、客户服务的物流人才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

3 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3.1 增加企业的人力培训和替代成本

民营物流企业大都是提供功能性物流服务企业,根据走访调查,苏州90%以上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国际货运、单证、报关等功能性的物流服务。提供供应链整合或者咨询设计类物流企业一般为大型中外物流企业。这样,这些民营物流企业人才分为操作、销售和服务三类。这三类人才中操作类人才一半需要3-6个月的培训周期,而销售和服务类人才也需要3个月时间来熟悉作业流程和要领。一旦人才流失,就迫使企业进行几个月甚至1年左右的培训。企业的培训和替代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3.2 客户服务类人才流失会导致企业客户的流失

由于苏州物流企业不断增加,各个民营中小物流企业都大力投入销售(marketing)和客户服务(services)人才建设。不断进行市场开拓和服务的完善。一旦客户服务或者销售方面人才流失,则很可能会将自己原有客户带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中。苏州新区某民营物流企业的业务中,三星电子公司的仓储业务占其业务70%以上,由于员工流失,三星业务也相应退出,导致企业被迫关门。所以,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客户服务类人才流失带来的严重影响。

3.3 降低物流服务质量

苏州一些民营物流企业由于业务流程还没有完全规范,相关业务操作又没有完善的标准。如货物装卸搬运、仓储管理等岗位工作,一般需要实践经验支持。物流人才流失后,新招聘员工即使具备物流业务知识,但由于每个企业自身业务的不同,很可能会使物流服务质量下降,客户满意度降低。

3.4 导致留下员工心理不稳定

由于员工频繁流动,留下员工心理由于从众效应也会产生心理的波动,对企业失去信心,从而破坏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才频繁流失还会引发操作岗位人才不安心工作,工作不够用心,工作效率下降,最终成为潜在的企业流失人才。

4 苏州民营中小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的组织原因

4.1 薪酬分配不具吸引力、激励机制不完善

苏州民营中小物流企业的薪酬待遇方面和大型物流企业以及外资物流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民营中小物流企业的操作人才如单证、报关、仓储的月收入为2000元左右,而企业的相关人才月报酬为4000元左右。同时,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在福利方面比较单一,而一些大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社会福利比较大,这些都让物流人才在取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奔向外资企业。 在员工激励方面,民营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利润比较低,本身物质激励比较少,而且往往注重物质激励,缺少精神激励。而一些大型和外资物流企业则通过员工休假、员工旅游、员工培训、员工参与等全面薪酬体系对员工进行激励。

4.2 人才结构安排不合理

人才结构可分为垂直层次和水平层次两方面。垂直层次指高低结构,水平层次指同一层次不同工作岗位。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结构配置会使人尽其用。 在人才垂直结构上,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在人才使用上还带有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等色彩。一般用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作为管理层,而很多管理层对物理业务不太熟悉,这些管理者又喜欢对一线物流人才工作进行干涉,导致物流人才产生心理反感,对企业缺乏认同,从而导致人才流失。在人才的水平结构上,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在人才结构安排上容易忽视不同岗位的特殊要求,忽视了员工的工作感受,从而导致人才流失。如活泼好动、擅长交际员工从事单证等操作类工作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工作枯燥,一些不喜欢加班员工会由于仓储货运类工作的时间不确定性而产生厌烦情绪,这些情绪产生后,即使企业薪酬待遇高,员工也会产生走人的念头。

4.3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民营中小物流企业一般规模小、业务较简单、员工也相对较少。一些管理者容易忽视企业良好文化的创建。在企业经营方面,民营中小企业本身生存比较艰难,往往过分关注企业短期利润,经营上有时难免出现一些规避法律法规事情,也很难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文化就会让有责任感的员工受到挫折。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注重人才的使用,看轻员工的培训,看重员工的价值创造、忽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这种文化会使员工没有归属感,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在企业管理方面,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往往“人制”大于“法制”,企业决策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大,正确的建议不能达到应有支持和实施,从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也增加了人才流失的机率。

5 民营中小物流企业面对人才流失的对策

5.1 健全人力资源薪酬和激励机制

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吸收现代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建立全面薪酬体系。在努力提高基本工资的吸引力上,增加员工的培训,让员工不断成才。利用员工休假、旅游、活动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同时,打破传统用人思路,通过职务晋升、 员工参与和工作体验等因素让优秀物流人才得以发挥自己才能,培养物流人才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进一步巩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根据双因素理论,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利用工资、奖金、福利等保健因素来吸引人才,同时,积极利用员工的参与、员工培训、员工职务晋升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激励因素来弥补自己在工资待遇和企业品牌方面不足,让员工树立起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 一些民营物流企业让物流人才参与高层会议,参加企业决策、在一定范围内代表管理者与客户沟通等, 都为保留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5.2 优化物流人力资源的结构配置

根据前面分析,很多物流人才流失是由于工作安排不合理,自身对职业生涯迷茫、对工作缺乏热情而引起的,通过优化物流人力资源结构配置可以减少人才流失,并且降低人才流失影响。 人力资源优化如下图:

图1 以提高员工成程度为目的的结构优化

为了培养员工对企业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机构方面应该首先规范岗位标准,工作内容和标准减少人为因素,从而以规范的标准让员工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减少企业由于人才流失而增加人力资源成本。第二,应该按照员工个人情况,根据工作岗位要求从人性化角度进行人员配备,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第三,通过定期不定期员工岗位轮换、让物流人才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增进彼此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且对优秀人才给与晋升机会,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不断提升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5.3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有资料表明,改善员工的工作效率,可以带来1倍的效益,改善企业的文化,则可以带来100倍的效益。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必须改变“等企业做大了再塑造企业文化”的思想,最好在企业创建之初就着手企业文化的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而不好的企业文化就会把优秀的人才赶走,从而造成物流人才的流失。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物流经营活动,杜绝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这样就可以给自己员工“企业是积极负责形象”的心理暗示,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估应公开、公平、公正,破除传统观念,积极使用有业务经验和业务骨干的人才担任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决策制定过程中,鼓励业务骨干人才参与。建立“在企业使命下,任何员工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的企业文化。再次,企业应该树立人际融洽、沟通有效的企业文化,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员工有归属感。最后,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创始人或领导人的管理哲学,通过自身的行为和习惯来影响员工,通过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总之,苏州民营中小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树立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理念。建立健全全面薪酬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树立良好企业文化,从而减少人才流失。并通过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标准化的作业内容来减少人才流失带来得损失。通过以上措施,最终达到物流人才流失不断减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焱.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流失探因与保留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8,(3) .

[2]王文青.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浅析[J].消费导刊,2007,(12).

[3]莎娜.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失[J].中国流通经济,2007,(11).

[4]周江林.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J].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6).

[5]李进达.人力资源劣势分析[J].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18) .

[6]江林.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策略[J].企业研究,2005,(10) .

[7]邓传红.中小物流企业的用人之道[J]. 物流技术,2006,(1).

[8]王一如.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有效途径[J].民营视界,2006,(1) .

人才流失论文篇(5)

关键词:人才流失 原因分析 策略 留住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已走向人才全面竞争的时代,谁占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但我国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过多流失的情况,因此,分析人才流失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特点及对企业的影响

某大学对国内62家民营企业所做调查也发现,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人员在企业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最长的也不过5年,流失人员中大部分有一定的专长,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呈现出以下特点: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较轻的人才易流失;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和专业业务人才易流失;部分热门专业及紧俏专业人才易流失;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易流失;经营型、复合型人才易流失,流失人才的去向主要是同行业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

企业的人才流失过大,轻者会对企业企业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重者会直接葬送企业的发展前程,其具体危害如下: 首先会加重企业的人力重置成本(如招聘、培训费用),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其次会在在不同程度上带走了企业的客户资源和商业、技术秘密,使企业竞争处于劣势;再次会对企业的商誉形成负面的冲击力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去否认人才流失原因里面的宏观环境变化因素无疑是掩耳盗铃。近年来,国家的劳动人事制度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用工制度变得灵活,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逐步消失,市场经济建设的日臻成熟,使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为知识性人才流动提供了动力,地域发展的差别和人们就业观念更新,使人才的流动、流失成为必然。而造成企业人才流动的最深层次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内部,也就是企业的人才观念,企业的用人制度和机制问题,具体如下:

1、现行的薪酬体制不公平。在企业中,大部分问题归到底都是由薪酬分配机制引起的,。薪酬分配体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平。员工的薪酬决定了他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与活动空间。因此,员工的薪资问题是员工极为看重的问题,所以企业的员工自然会拿自己的薪酬和贡献去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比较就是拿自己薪酬、贡献同社会上和本企业的相同、相近岗位去比较,纵向比较就是拿自己薪酬、贡献同社会上和本企业相同、相近岗位的过去相比较,而一旦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同行相比没有竞争力,或者员工薪酬的内部分配不公平,付出与得到在横向和纵向上不匹配,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员工就会有提薪的期望,如果这种的薪酬待遇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员工也会萌生离职念头。

2、激励机制不健全或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员工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如发奖金、增加福利等和精神激励如表扬、晋升机会、培训、旅游等,企业如果建立起了健全合理的激励手段,在调动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传统的企业中和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中,往往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手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情况。如企业大锅饭现象严重,根本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虽有一定制度但没有等到严格的执行,凡事按平均主义执行,“皇帝由大家轮流坐”;有多数的企业在使用激励手段的时候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员工的任用、待遇、晋升、奖励、培训、旅游、休假等以资历分配,而不是论绩效分配,种种的激励手段都集中到那些“过去的好员工”身上。殊不知,这样的激励机制不能正确评估其对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如此执行下来变了味的激励机制伤害了多少年轻的优秀人才的心,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使他们心灰意冷,丧失对企业的信心,以致做出离职的行为。

3.职业生涯发展受阻。优秀的企业应该有一个优秀的用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体系能清晰地让员工明白,通过自身绩效的提高,未来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职位是什么样的,相应的薪酬是怎么样的。而有些企业在这方面的规划模糊,没有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员工在工作时心中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计划,进取心便一落千丈。如果员工在企业长时间得不到升迁机会或职业发展通道受阻,工作很多年,还是在原地踏步,即使是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上面的那层天花板根本就没有上去的可能,往那么离职就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三、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从上可知,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寻求留住人才的对策也应当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要应对企业人才流失,笔者认为企业应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人才搭建竞争性和公平合理的薪酬绩效制度。薪酬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它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是否实行了行业50%点位以上的薪酬水平。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在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

在设计了竞争性薪酬的定位后,企业要在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基础之上,搭建公平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薪酬体系。彻底摒弃那种换汤不换药的和不痛不痒的考评方式。从岗位关系、责任内容、技能要求、学历标准、工作经验、环境条件等方面入手,对岗位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因素评分法,从多维度的具体要素入手开展了岗位评估,然后提取关键业绩指标。考评中要打破以往的“大锅饭”的中庸思想,实现公正、客观、量化地考评员工的工作,健全公平合理的执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才能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铺设了筹码。

2、完善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所谓多种激励机制是指非薪酬方面的激励手段象发奖金、增加保险、津贴、补助、福利等和精神激励如表扬、晋升机会、培训、旅游等等。按照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论,通常人的五个层次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受人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呈阶梯式分布。所以企业在运用激励手段时也要有针对性,讲究艺术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激励手段在吸引、留住人才方面的作用。如推行弹性的自助福利计划,即由企业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点数,员工可在点数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福利项目,使福利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雇员的个性化要求,如此量身定做自然对员工有较强的吸引力。再比如采用内激励、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即对人才的外激励达到一定程度后(奖金、待遇、晋升),要适时采用内激励(成就、责任、能),为人才发展提供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人才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再比如同样的激励手段和方式,给予新员工和老员工、给予家庭条件好的与家庭条件不好的、给予外籍员工和国内员工所起到的激励效果是不同的。    3、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职业生涯管理关注的是员工的发展需要,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员工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并帮助员工逐步地去实施这一计划,以此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员工的献身精神。

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同配套,企业要加大培训开发的力度。通过培训开发,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加速各类员工在职业生涯上的成长。事实上,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培训,是高素质人才选择工作岗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实践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还同企业是否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晋升机制有关。在企业中,要形成由贤者担任领导职务,为能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有专长、有头脑的人积极参与决策。企业要不拘一格地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各种人才成长,完善的内部机制,使更多人才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顺利成长,从而留住人才。

4、培养企业文化核心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对职工心理有巨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如有的企业文化注重情感管理和参与管理,加强与员工的意见沟通和情感交流,努力创造畅所欲言的文化氛围。有的企业文化把“沟通”纳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首先让员工参与管理,有效沟通。企业通过合理化建议、改善提案,“经理信箱”等方式来收集员工的意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其次是注重绩效考核中的上下级沟通。通过正式的工作总结,定期的座谈会,非正式的走动管理,表扬和批评以及工作空余时间的闲聊等方式进行沟通,管理者与员工讨论工作业绩,分析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帮助员工确定目标,对员工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造的是一种氛围,容易拴住“易流动人才”的心。

总之,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角度去探析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留住人才,不同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防止员工流失。但无论什么方式,都要以人为本。只有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规范并贯彻实施,才能达到为本企业留住人才、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的目的,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安鸿章主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2版

[2]程森成,程建君.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8)

人才流失论文篇(6)

关键词:EVLN模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干预措施

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国有企业,怎么吸引国有企业人才,怎么留住国有企业人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削弱,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因为留不住企业人才,留不住人才,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人才关乎国企未来,国有企业必须关注、关切人才这一重大课题。

一、某有独资企业人才流失现状

近年来,随着某国有独资企业的业务的发展和项目的增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公司一方面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老员工离职的情况,一方面在不停地从外界招聘新的员工。人才流失率随着年份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详细分析该公司近五年以来人才流失的所有数据所示,所有流失的人员中,以普通员工的人数最多,所占比重为48.72%,可见某国有独资企业需要加强对一般员工的激励措施,尽量减少员工流失,留住人才。

二、人才流失对某国有独资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以下将具体分析人才流失对某国有独资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某国有独资公司的人才流失给公司增加了额外的运营成本。对新员工的培训需要成本,如果企业考虑重新招聘,企业需要承担相应时间成本、空置成本和效益损失成本。

2.某国有独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会对企业的其他员工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影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现象也会出现在企业人才流失的情况中这种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3.某国有独资企业人才流失状况会影响企业的项目开发和建设速度。对于房地产项目而言,开发周期长,进展周期也长,时间成本昂贵。这种不足或者断层使得企业运营效率大大降低,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某国独有资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公司来说,人才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它们直接相互作用,最终各种因素综合其他造成企业和公司的人才流失,基于ELVN模型分析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因素。

1.制度因素分析。在中国,受到政治体制影响,在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选拔任命上采用的是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调配安排的模式,往往存在着只重视政治发展,而轻视企业业务,重视资历,轻视其才能的问题。

2.企业因素分析。第一,缺少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规划。没有人才储备,在人才缺乏的状况下才通过招聘的方式解决问题,难以保证人才的素质。

第二,人才招聘与配置的机制不健全。不能坚持用人唯贤的思想,不是以能胜任工作为标准,选拔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层。在提拔员工方面,个人能力流于形式,能和上层管理者搞好关系的员工能够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

3.员工个人因素分析。员工离职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般来说,员工离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外部因素,二是组织及工作因素,三是个人因素。

4.心理撤出的表现。人才的流动,使企业产生动力以及活力,也使人力资源在社会得到合理配置。合理的人才的流动,对社会以及企业都是有益和必要的。但一个企业如果人员的流动率过高,不仅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作,还会造成人员的‘习惯性流动’,太多的流失会导致企业熟练员匮乏、生产能力下降,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造成更多的人才流失。

四、某国有独资企业人才流失干预措施

1.科学规划,合理用人。该国有独资公司当前缺乏科学的人才规划,导致人岗变动频繁。人才利用应该以其自身特点为基础来进行实际安排,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避免出现人岗不匹配,人才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导致工作成就感低,变岗频繁。

唯有打破国有企业这种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建立一种“唯才是举”的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企业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人才流失率,更好地留住人才,为企业服务。

2.以人为本,完善机制。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最基本的前提。另外,除了心理机制的建设,企业还应完善内部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工作技能,不断赋予员工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事业留人。除了以上两点,企业还需完善的人性化机制还有很多,如绩效考核机制,工作中负面情绪的宣泄机制,对领导的提议机制等。

3.有效激励,提高满意度。一个具有强势企业文化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中必定含有对员工的精神激励的部分。这种文化的“洗脑”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可以促进企业凝聚力,提升员工工作热情。然而精神激励只是企业对员工激励方式的一部分,主要还是应该侧重于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仍然应该是主要的模式,高薪留人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挽留人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除了基本的薪酬和社会保障外,还要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假日安排等。毕竟人是社会动物,工作除了实现自我抱负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需求。

精神激励是激励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它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是物质激励的补充和延伸。通常物质激励在短期内能非常有效的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能配合精神激励,便能更长久的激励员工,稳定持久的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与员工共享企业远景和目标,使员工有参与感,从而建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增强对企业的信心。

人才流失论文篇(7)

1.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内在动因分析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高科技人才的流失,首先应该就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和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根据激励——保健理论,员工工作满意感与工作报酬、地位、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管理风格等有关系。科技企业的员工自主性、独立性强,对他们来说,工资收入高、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内容丰富、员工地位平等是工作的必备条件。

(2)员工的个人因素: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另一个内在动因就是员工的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习的平台:很多高科技企业员工是将企业当作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跳板,在企业工作对他们而言就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或是学习相关技术,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就会选择待遇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企业服务。这种情况常见于企业招聘的新人或是大学生。

②年龄、学历、性格等员工个人特点:员工离职率与年龄负相关,与学历正相关。年龄越小,学历越高,流失率也越高。从性格上看,爱冒风险的人比性格稳重的人的流失率要高。

③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他们希望通过流动到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知识,实现其人力资本的增值。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大多是知识型员工,这种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

2.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外在动因分析

从人才流失的内在动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员工产生离职意向后,离职行为能否真正发生还受外部条件的约束,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比例是影响员工离职的重要环境因素。劳动力市场供需比例与员工流失率负相关,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需比例越小,员工流失率越高;供需比例越大,员工流失率越低。

(2)行业生命周期:同是科技企业的人才,但不同的科技企业其具体产业环境特点也存在差异,因此,行业生命周期也不同,从而对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即人才流失与科技企业所处的具体产业环境有关。

当行业处于创业期时,科技企业急需扩充人才,但人才市场上却缺乏此种人才,加上此时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因而人才流入业内与流出业内的频率较高,员工流失率较高,流失曲线基本上高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流失率(附图1)。

(3)组织约束程度: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约束对员工流失率也有较大影响,员工流失率与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制度约束程度负相关。人事档案制度控制严格的科技企业员工流失率低于均衡流失率,反之人事档案制度控制力弱的科技企业,员工流失率就会高于均衡流失率。

3.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内外因综合分析

员工是否产生离职意向取决于员工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而离职行为是否发生还受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比例、行业生命周期以及组织约束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内因和外因对员工离职行为的发生产生综合影响。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员工没有离职意愿的条件下,无论外部因素是否有利,员工都不会离职;在员工有离职意愿的条件下,外部条件只要有利,员工一定会离职,外部条件不利时,员工是否离职取决于离职的收益——成本比较,如果员工离职后收益大于离职成本,离职行为就会发生。

目前,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有利于员工离职的,因此高科技企业在面对现实环境的条件下,主要应从改善内部因素,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满足员工的需求与期望等方面来稳定员工,以降低流失率。

二、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1.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现象

据《北京日报》调查,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外商投资企业凭借高于国内企业1~2倍的工资、国外进修培训和带薪休假、贷款买房、买车、旅游等福利条件,已经挖走了20%的优秀人才。由于人才竞争的加剧和流动障碍的打破(户籍制度和档案制度的改革),员工的高流失率已成为困扰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严重问题。根据调查统计:中关村IT公司(主要是互联网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在20%以上,而其他行业只有10%。数据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处于高速流动中。

2.人才流失给高科技产业带来的风险

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贵重资源。人才流失无疑是企业贵重资源的流失,人才流失给高科技产业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科技企业人力资本重置投资成本

人才的流失使企业必须重新招募和培训新员工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对高科技企业而言,一个优秀员工离职以后,优秀员工离职所留下的职位空缺迫使企业重新花费一大笔成本培养或是寻找接替者,其间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还给了竞争对手有利的追赶机会。

(2)商业技术泄密:人才流失带给企业的危害,是和其离职前在企业肩负的责任相对应的。人才流失到同行或竞争对手方面,对企业的危害更是致命性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尽失,市场被对手所侵占,企业因此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3)企业竞争力下降:首先,良好的团队因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而遭到破坏,掌握某种专门技能的人才流失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执行中的任务因此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因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其次部分流失的高级人才所带走的核心技术或成熟技术以及带走的客户网对高科技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增加了企业竞争成本。

(4)动摇企业人才队伍的人心:人才的流失对员工的心理和企业整体工作氛围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人才离职的“示范”作用会造成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动摇企业人才队伍的人心,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容易形成连锁的不良反应。

三、解决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现在,已找出造成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力。

1.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

(1)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首先,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承认。绩效考评对留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人才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绩效考评是否客观公正,因为这直接和薪酬、福利、晋升及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密切相关。其次,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正确的评价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值。以此为依据,制定在行业内有竞争力、对人才有激励性的薪酬。要合理拉开薪酬差距,要保证薪酬有提升的空间,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体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2)靠待遇留人。首先,是物质待遇,待遇留人永远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著名的德勤咨询公司的一位总监说:“钱是很重要的。如果工资待遇没有竞争力,那么,你在此基础在薪资方面上所搭建的高楼大厦就会倒塌”。具体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岗位工资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保持其公正性,保证工资制度的内部与外部一致性,但并非绝对的平均。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企业内部同样的工作岗位间的工资水平多少有些出入。不过,其他方式的奖励或待遇会将这种差异补偿平衡。让员工了解工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企业的工资制度是基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企业应该让员工了解这些情况并及时解释差别。

②浮动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销售提成、个人奖励、集体奖励、利润分成、特别贡献奖励和股票期权。大多数企业都采纳了浮动工资制度。推迟一些形式浮动工资的发放,确实能起到稳住员工的作用。

③企业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高于法定最低标准的养老金、住房福利及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企业自己运营的住房贷款计划,能很大程度上的留住员工的心。

2.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制度留人”

(1)岗位选人与能力定位的原则。企业在人员使用安排上,一度延续的是“因人设岗”的做法。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弊端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取而代之的是“以岗定人”的做法。此外,还应重视能力定位原则,即启用新人(及群体),依据能力设定岗位,实行“能力定岗”,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2)引入和强化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考核晋升,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企业要大胆选拔创造型、开发型人才,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注重工作实绩,不要“唯出身论”、“唯文凭论”,要以实绩论英雄。

(3)优化人才结构观点。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实质上是使结构趋于合理化的过程。结构观点要求在人员配置上遵循合理结构原则,不仅要考虑个人素质,更要考虑群体素质。理想的配置结构应该是各取其长、优势互补。能力水平高中低结构要适宜,不能为了追求某个“效应”而步入形式主义;年龄结构要老中青相结合。

(4)实施科学激励工程,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科学的激励工程和有效的约束机制也是留住高科技人才的一项重要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期权激励:期权激励是组织把部分期权奖励给对组织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员工持股计划是指员工认购单位一定的股份。两者都使员工和组织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更容易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

②培训激励:组织可以把培训机会作为奖励来鼓励那些核心员工或组织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这样既使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本得到升值,反过来也增强了其对组织的忠诚度。

③约束机制:所谓约束机制,其本质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一种行为控制。它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约束机制的核心是企业以绩效考核体系和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通过以上两种体系的推行可以实现员工对组织的被动忠诚。最终形成良好的企业运作机制。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

文化力就是竞争力,文化力是凝聚力、环境力、素质力的结合,文化力可形成一个拴住人心的环境,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组织文化,提升组织凝聚力。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以此激发出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2)要尊重和认同员工。尊重和认同是员工情感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需要了。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普遍都比较高,因此要求被尊重和认同成为他们工作是否快乐的最基本要素。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所有的人都视作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公平地对待他们,要爱他们,要让员工感觉到被重视。

(3)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更好地为未来拼搏。第一,让员工有对企业知情的机会。企业不仅要将所有可以公开的文件、制度、政策等向员工及时地公布,企业管理层还要定期向员工传达企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对未来的展望。员工往往把企业管理层看成企业的核心、掌舵人,亲自聆听来自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必定会增加个人的信心。企业不仅要向员工传达利好的消息,也要及时地向员工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挫折,只有以坦诚的方式公开真相,才能取得员工的理解和信任,也才会出现员工和企业同舟共济的局面。各级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把知情权当作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的一个重要工具来使用。第二,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企业摈弃“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员工的晋升完全是以绩效来衡量的(当然人品也是重要的考核环节),这就为渴望成长、希望承担更大责任的青年才俊提供了绝好的事业平台,让他们在大风大浪中锻练自己,是管理者的英明和大度,是对优秀人才的最佳奖赏,也是情感管理中的上乘境界。

4.重视员工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

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综上所述,高科技企业必须正视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通过全方位措施,充分考虑人才的价值取向和成就动机,将以上因素针对性的考虑和应用,更好地吸引人才,从而提高高科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丽明.管理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诚.人力资源管理的12课堂,中信出版社,2002

[3]马凌.引导培训服务方可实现双赢[J].现代家电,2005,(5):54-56.

[4]陈企华.怎样留住人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

[5]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张碧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丁庆梅.信誉为先,服务为本[N].信息快讯,2006,(8).

[8]李一凡.人才流动与企业发展.管理研究(半月刊),2004,(6):27-29.

[摘要]目前,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人才资源已经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谁充分发挥了人才资源的作用,谁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现在一些高科技产业人才外流、高素质人才招聘困难等,都将使企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很多专家都对人才流失的上述单个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但没有研究人才与企业、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提出对策也相应缺乏系统性。本文针对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展开分析,探究其原因,提出了控制人才流失的对策,以提高高科技产业的企业竞争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