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1 18:44:34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广东台风博物馆”;应用气象学;气象科普;台风;博物馆;规划

1 “广东台风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气象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台山市靠近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幅员辽阔,总面积3286km2,人口100万。市境南临南海,依山面海,水陆兼利,是一个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的著名侨乡。海岸线长达587km,在全省沿海县(市)中排行第一。还有大小岛屿95个,以川山群岛中的上川岛、下川岛最大,上川岛157km2,是广东省面积较大的岛屿。全市境内可供旅游开发利用的优质沙滩达63.9km。除了海,还有高山、丘陵,其中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海拔922m的北峰山,是珠三角第一峰,拥有山林观赏、峡谷探险的宝贵资源,北陡的奇石景观、大隆洞的湖光山色、赤溪半岛的溪流瀑布都很有旅游开发前景。温泉资源也是台山市的一大优势,已发现三合、都斛、白沙、汶村等五处温泉出露带,日均总流量可达1500t。台山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现有130多万台山籍乡亲旅居92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侨乡特色的古建筑遍布全市各地,侨乡人文资源充满特色和魅力。高速公路(铁路)发达,交通便利,新台与西部沿海两条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市,从广州到台山市全程行走高速,行程约需2h;广珠城际轻轨明年修通,台山市区设有轻轨车站(离气象新址较近);另外还有建设中的广东西部沿海铁路也经过台山,还有几年后建成的港珠澳大桥等。据该市旅游部门统计,2009年台山市接待游客超过360万人。打造台风博物馆就是配合将台山市建成政治文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2 项目的前期工作

2010年初,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大力建设文化强省的规划纲要后,全省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建设文化大市、名市的实施意见,台山市气象局在江门市局的指导下,抓住机遇,提出了在台山市建设“广东台风博物馆”的建设方案,被江门和台山市两级政府采纳,先后被编入江门市和台山市文化建设实施规划纲要。

2010年11月,《广东台风博物馆建设专家评审会》在台山市召开,台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到会讲话表示祝贺,并与评审专家一同现场考察项目地址,省级博物馆专家对确定在台山市建设该项目给予较高评价和厚望,提出要争取高标准建设好馆舍,积极征集气象历史文物、史记,丰富布展内容,同时利用海外华侨众多的优势,借鉴国际的先进布展经验,争取达到全国省级气象科普的一流水平,项目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2011年1月,广东省气象局发文批复同意在台山市建设“广东台风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省冠名的台风博物馆。目前,该项目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3 项目建设步骤

“广东台风博物馆”是以“台风”为主题的气象科普知识博物馆,将建成我省气象系统的一个标志性的科普基地,计划设立展示厅、影视厅、大型仿真模拟特效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水、雾等高科技打造一个仿真台风场景)、观景台等,让观众了解台风及有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该工程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科普展览馆,二期工程包括4D动感立体影院、风科普娱乐游戏区和气象防灾科普娱乐区等。

在一期工程规划里,主馆为二层建筑,一楼为展览厅,分为亲切关怀、台风知识、台风危害、防台救灾、台风科研五大部分,配置有电子触摸屏、录像投影放映系统、气旋模拟发生器等,集中展示了古今中外著名风灾个例、台风知识、中国党政军民防台抗台史实介绍等,运用图文资料、实物模型、录像影片等,向参观的游客进行生动详实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高民众对台风等自然气象灾害危害性的认识,明确防台减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楼为观台厅,内设自动波浪观测站、六要素气象自动站、多普勒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接收系统等,高新科技设施,已基本达到了市级气象台的业务设施配置标准,能满足开展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需要。

二期工程主要内容由4D影院和“亲历台风”室内仿真模拟台风系统组成,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全天候地亲历台风,领略台风的凶、险、奇,通过参与性、互动性的游戏方式来加深对台风常识和气象灾害的了解。

4 小结

我们将借“广东台风博物馆”在台山立项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气象科普场馆的建设进度,力争把“广东台风博物馆”建设成体现广东气象部门发展水平的科普基地,建成有特色、对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博物馆。

参考文献

[1]陶晓岚,叶明.湛江市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88-289.

[2]王立华,尹恒.GPRS电子显示屏系统在农村气象信息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42-145.

[3]刘锦泉,曾峰,李游等.多种渠道的气象服务信息综合平台的设计[J].广东气象,2010,32(3):63-65.

[4]张红艳,蔡洁云,李茵茵等.基于WebGIS的亚运气象服务在线系统[J].广东气象,2010,32(4):56-57.

[5]任堃玉,张欣,庄雨婷.气象科普与科研重要性浅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6:56.

[6]陈海泉,陈立宏,曾祥标等.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在GIS中的同步显示[J].广东气象,2011,33(1):64-66.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博物馆;专职讲解员;培训方法

讲解工作是我国博物馆的一项制度,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施行,短时间内有大量观众涌进博物馆,对博物馆的管理、运行造成巨大的压力。其中,观众对讲解服务的需求日趋增加。讲解可以使观众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将观众对博物馆陈列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还能从观众中的专家、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和关心者学习知识并获得对博物馆的建议和批评,使其成为博物馆改进工作的参考。作为博物馆讲解工作主体的专职讲解员,肩负博物馆传播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专职讲解员的培训不应仅停留在上岗前,而是要全方位开展、多角度深入,贯穿讲解员工作始终,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多元化的讲解员主体

当下,许多博物馆的讲解员团队由专家、专职讲解员、志愿者三位一体构成。多元化的讲解员主体应运社会需求而产生,它是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表现,也是对免费开放后观众及其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式的特点的呼应。具备文博专业知识的专家,能够满足观众精神文化层面的高需求,充分进行讲解内容的挖掘,树立讲解深度的标杆。但深度讲解与普通观众的需求不相匹配,能完全接受并理解专家讲解的受众相对较少。志愿者是对博物馆事业的热心人士,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既有年事已高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无偿为博物馆事业奉献,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学习。但正因为志愿者受教育水平不尽相同,且不是长期在一线工作,无法保证他们在从事讲解工作后能够持续获得计划、规范的培训,故其呈现出的讲解面貌参差不齐,无法充分满足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的不同需求。因此,以讲解为本职工作的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拥有前两者所缺乏的充分学习及锻炼的平台,仍是讲解工作的主体。

二、专职讲解员的任职条件及培训方向

专职讲解员的选拔应参照上岗后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有些条件特别是嗓音、外形等通过后天修习无法达到的,应尤其慎重。博物馆先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得出专职讲解员选拔对象应具有以下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2、健康的体魄;3、良好的嗓音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4、身高、外貌符合职业要求;5、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最好是文博、历史、考古、旅游、中文、播音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专以上学历;6、个性活泼开朗,善于与观众交流。现今博物馆讲解员的招聘形式通常采取面向全社会统一公开招考,经过专家团面试、闭卷笔试等多项内容的严格考核,能有效保证适合讲解员岗位的优秀应试者脱颖而出,进入到讲解员队伍中。

讲解员上岗前的培训十分必要,它能帮助新入职的讲解员完成身份转换重新自我定位,并了解博物馆事业、博物馆概况、讲解工作,学习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讲解技巧、接待礼仪、观众心理学,明确工作要求,树立工作目标。是故,博物馆应制定系统科学的岗前培训计划,邀请文博行业内各领域专家,馆内各部门优秀员工尤其是讲解领域的学者前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岗前培训。笔者所在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下简称“闽台缘博物馆”)继2007年面向全社会招聘讲解员8人后,2011年新招7人入职,针对新入职讲解员,设计了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分为四周共二十个工作日完成,其中穿插三次考核。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新入职的讲解员对于博物馆及讲解工作能够做到心里有数,同时也明确了讲解员适岗后的培训方向是专家型讲解员。专家型讲解员是目前展厅讲解中最受欢迎的讲解员类型,他们因为全面渊博的知识、宽广纵深的视野,通俗流利的表达、高雅脱俗的情趣成为讲解员的标杆表率,深受观众的喜爱,是讲解员努力的方向。

三、专职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上岗后再培训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专职讲解员经过3至5年的适岗磨合期后,熟练掌握展厅讲解,似乎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顿时失去了学习目标,往往容易松懈下来。也有讲解员因为所在博物馆参观人数量多,接待量大,无暇顾及业务学习,限制了自身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导致讲解员业务能力停滞不前,不能完全肩负起传播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重任,不利于讲解员自身的发展,甚至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更关联到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形象及口碑。因此,博物馆要有灵活的制度来规范管理讲解员,同时充分重视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工作,将其提升到与岗前培训持平甚至更高的程度予以重视,持续有效地开展专职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工作,有利于讲解员提高自身技能,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增进交流,改变“讲解员是花瓶”、“讲解职业是青春饭”的观念,通过3-5年的培训和锻炼,将一名讲解员培养成为集宣讲员、接待员、研究院、交际家为一身的专家型讲解员。

一名优秀的博物馆讲解员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做到热爱博物馆、热爱观众、热爱讲解工作;2、通俗流利、逻辑准确清楚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3、全面渊博的学科知识,深刻了解展厅设计理念,充分挖掘藏品内涵;4、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5、干净整洁的仪表,温文尔雅的仪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以上五个条件,分别对应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逻辑思维能力、与博物馆相关的学科知识、审美情趣、仪容仪态等,是开展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工作过程中,设置具体课程的目标。只有坚持扎实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才能切实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平。

(二)上岗后再培训的具体方法

开展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了能够使培训持之以恒、工作形式灵活多样、工作成果能够充分转化为讲解员提升业务水平而服务,组织人员应提高认识,积极思考,善用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资源,将培训计划做细做实,形成培训制度。本馆甄选出三人组成学习小组带头开展学习活动,讲解组确定每周三(全员上班日)全天分上下午两个时段开展学习活动,小组在此基础上每年初制定全年学习计划,每个月另有月学习计划,并且要求个人针对自身情况每半年制定学习计划。小组每半年进行一次学结,交流经验,撰写报告,商讨下一个半年学习计划的制定。将学习计划、学结做细做实,能有效考察某项学习方法的可实施性,对学习成果进行验收。

在具体的培训方法上,以“送出去”或“请进来”为主,进行专题讲座、考察学习、模拟训练、技能比武等各种专业培训。送出去,是主动将讲解员送往具备资质的讲解员培训中心学习深造,或是到处在国内博物馆讲解领域领先水平的单位跟班学习,鼓励讲解员多多参加政府单位组织的各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培训活动。本馆自2010年至今,将10名分5批送往中国博物馆学会西安培训中心讲解员培训班进行学习深造,讲解员普遍反应提高了技能,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增进了交流,受益匪浅。请进来,是将与讲解业务相关的各学科学者前辈请到讲解员团队中,开展讲座、文化沙龙、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一座反映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部级专题博物馆,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自2007年开馆,截至2013年已接待台湾同胞约60万人。学习小组立足自身现状,从讲解工作实际需求出发,经常邀请市、台盟的专家学者,开展有关国家对台政策、两岸交流现状、台情研究考察等专题讲座。此外,闽台缘博物馆肩负传播当地传统文化之使命,经常邀请本地区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讲解员讲授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学习小组针对讲解员必须长期修炼的内功,包含语音面貌、口语表达、逻辑思维、应急处理能力以及一切与博物馆相关的学科知识,开展理论、实践、模拟、考核多管齐下的培训方法。

持续改善语音面貌,坚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讲解员的一项长期工作。由于本馆地处闽南方言区,要求讲解员掌握普通话外还要熟悉闽南语,加之本地区生活常用语是闽南语,除了几名播音专业毕业的组员语音面貌较好外,其他组员都存在地区口音及方言语法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学习小组提出以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方式培训讲解员。每周三上午由播音专业的组员带领其他组员进行科学发声的训练,从气息训练、咬字器官的配合到字音、词语、句子、段落、文章。下午开展即兴口语训练。设主持人一名,提前发放话题材料,包含新闻事件、哲理故事、视频图片等,也可现场抽取话题(参照普通话等级考试),或是随机选取身边物品进行时长5分钟的表述。这种方式同时也培养了讲解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刺激她们积极动脑,主动思考。一段时间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讲解从最开始不知道说什么,到滔滔不绝且条理清晰,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断学习与文物相关的一切学科知识,尤其是文史知识,构建知识大厦,是成为一名专家型讲解员的必修课。除了邀请学者前辈开展讲座、读书报告会、新老经验交流会外,每年终举行讲解比赛,考察讲解员的综合能力。在众多的方法中,“思维传递”收效明显。所谓“思维传递”即传递思维的方法,组员围桌而坐,每人发稿纸一张,有色笔一支,颜色各不相同。主持人公布试题,组员将由此题目联想出的知识点写在纸上,第一轮用时5分钟。第一轮结束后,组员将稿纸顺时针(或逆时针)传递给身边的组员开始第二轮答题,要求是不能重复前一位组员给出的答案,如果认为前一名组员的回答中存在不妥之处可以进行修改,用时5分钟。如此依次传递一圈后,稿纸回到自己手中,则一组员可以收获全组人的思维,是为思维传递。

最后针对突发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学习小组采用模拟现场实况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定期请组内一名医护专业出身的组员,为讲解员讲授急救知识、常用药品知识。模拟老人晕倒休克状况、儿童摔倒骨折状况、游客中暑晕倒状况等多种突发疾病,和火灾、断电等多种突发事件,培养讲解员熟悉和处理紧急事务的处理流程,遇重大事件能在有效时间内报告相关部门,并作出处理或协调处理的能力。

总之,只有对博物馆专职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充分重视,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培训制度,切实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提升讲解员业务能力,才能使讲解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3)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Yuntaishan existing geological museum,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tatu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museum,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new geological museum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o build Yuntaishan geological museum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d exhibit room in detail,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other new or renovated geopark geological museum.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云台山;新建;布展与策划;研究

Key words: geological museum;Yuntaishan;the new;exhibit and planning;research

中图分类号:N31;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01-04

0 引言

品牌和特色是旅游地的代言人,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没有或缺少品牌和特色,旅游业就失去了吸引力和生命力[1]。焦作云台山依靠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通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带动焦作旅游业异军突起,焦作经济成功转型,成为全国地质旅游业发展最快,游客接待规模增长最大旅游明星城市,彰显出鲜明的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今,云台山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典范[2]。为了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和特色的人文与生态资源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云台山正在建设新的地质博物馆,以替代原有规模和档次都与世界地质公园身份不相匹配的地质博物馆。新建地质博物馆将充分利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影视、虚拟现实等多样化的高科技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现,并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建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质博物馆。

1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1.1 基本情况 河南省焦作云台山是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北部山区,海拔高程为142~1308m,公园总面积556Km2,其中核心景区面积323Km2。分为云台山、青龙峡、峰林峡、青天河、神农山五个园区。地貌上公园处于太行山的南端,太行山由南北向向东西向转换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中南部,新生代东亚裂谷系华北裂谷带与近东西向西安—郑州—徐州裂谷转换带交汇部位。受其作用,云台山地区拔地而起,又进一步伸展张裂形成相间排列的峡谷,以及峡谷间的长脊、长墙、长崖,这种横向展开的绵延不绝的崖壁景观,以谷壁如墙,崖台似梯,山峰棱角分明而成为云台山一带最引人关注的美景,构成独特的云台地貌景观[3-4]。

1.2 成功秘诀 2002年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之时,虽具“大家闺秀”之风韵,尚处“锁在深闺无人知”之境地,故此,默默无闻地进入我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之列。为了深入挖掘公园的地学内涵,部级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以后,首先推出了“云台地貌”的概念,开展了“云台地貌形成之研究”。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提出之后,为了抢占先机,在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专家们的精心策划下,焦作市政府领导大胆决策申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后,云台山又组织策划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联合进一步深化完善了《云台地貌成因研究》等一系列地质旅游科研工作,特别是古太古代34亿年锆石的发现更是将云台山的地学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持续的科研工作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技品位的快速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5-7]。

1.3 旅游与效益 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以来,公园的科技品位、档次快速提升,焦作旅游在河南旅游界独领。统计数字显示,客源市场已经扩展到半径1500公里区域,省外游客达到90%,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客源市场也得到全面拓展。地质公园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接待游客人数从2003年的569.68万人次增加至2012年的2605.18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从40.32亿元,增加到200.28亿元。从地质公园开始建设的2003年到2012年每年的游客统计对比表如(表1)。

依托云台山的快速发展,当地的地方经济得到了有效拉动,带动焦作旅游业异军突起,焦作经济成功转型,成为全国地质旅游业发展最快,游客接待规模增长最大旅游明星城市,创造出来的奇迹,被社会各界誉为“焦作现象”[8]。如今,云台山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典范。

2 云台山现有地质博物馆

2.1 现有地质博物馆的规模与结构 云台山现地质博物馆位于云台山潭瀑峡与泉瀑峡两大核心科普与旅游线路交汇处的潭瀑峡口东侧,这里毗邻云台山景区内部综合服务广场,是游客分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建筑面积约600m2,分上下两层,底层以介绍地学知识为主,分别为多功能厅、地学科普厅、云台山地学厅等,上层主要为云台山地学产品与社会交流展示。

2.2 地质博物馆展示更新情况 现有地质博物馆建设较早,随着地质公园的不断发展,其内部布展内容也与时俱进地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2001-2003年处于兴建国家地质公园时期,地质博物馆以地学科普知识为主,含地层、岩石、古生物、地质地貌等。

第二阶段:2004-2005 年为世界地质公园揭碑阶段,地质博物馆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地学研究的新成果,还引进了东亚大裂谷概念,并与东非大裂谷对比等。

第三阶段:2006-2007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公园对外交流频繁,特别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公园后,重新对博物馆展示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展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地质公园的交往活动及成果等。

2.3 现有地质博物馆成功经验与不足

2.3.1 成功经验 云台山现有地质博物馆其最大日接待游客量超过2万人,到云台山旅游的游客超过三分之一的量都进入地质博物馆参观,是目前我国现有地质公园中客流量最大的地质博物馆,该地质博物馆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一,区位好,既位于三大核心景区的节点上,又毗邻游客服务中心,还是云台山旅游线路红石峡旅游完成后,最佳休息与餐饮服务点。其二,结构好,地质博物馆的多功能厅,既是游客休息的理想场所,也是游客相约的标志性景点,起到了科普与游客休息双赢的目的。其三,游客量大,云台山是依赖地质公园而一举成名的景区,日客流量巨大,慕名而来的游客对地质公园的了解有着一种渴望和冲动。第四,经济效益好,地质博物馆是为广大游客提供科普旅游服务的场所,其进入是免费的,其效益的来源得益于博物馆内适当的特色产品销售与旅游服务,其经济收入不但解决了20余名职工的工资和博物馆的日常消费,而且实现了依馆养馆的良性循环,解决了国内许多地质博物馆因经费问题而成为一种负担或摆设的尴尬,对国内外地质博物馆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

2.3.2 存在的不足 随着云台山近年来地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外交流的频繁,时下的地质博物馆因展厅面积小,一般的改造很难与地质公园的档次和品位相适应,更难以与当代地质公园发展要求同步。

3 新建地质博物馆布展设计理念与目标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拟新建地质博物馆,地址选择在原云台山地质公园入口处,主题建筑为3层,北广场与二楼大厅平,为博物馆的北入口,通过大厅可以进入南广场,建筑面积为5200m2(图1),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装修与布展阶段。新建地质博物馆的布展与策划是关乎地质博物馆成败的关键。

3.1 布展设计理念 优秀的地质博物馆不应是一般的地质陈列馆,而是能够满足受众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互动体验等不同需求,并能够成功转化为市场推广的亮点和增加旅游客流量有效手段的旅游服务产品[9]。新建地质博物馆要有新奇的创意,领先的技术手段,鲜明的艺术效果,塑造出集科研与科普、教育与游乐、观赏与启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地质博物馆。

陈展手段在传统的实物、模型、图片、文字、影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基础上,辅以大量的声光电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信息化展示技术、互动技术以及相关高新科技手段等展示云台山地质遗迹的精髓,用科学的观点解释地质遗迹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还原再现云台山典型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

3.2 主题性特色目标

3.2.1 当前国内地质公园博物馆大多主题创意贫乏、风格雷同现象普遍,为此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将以与建筑形式相呼应的造型基础,以云台地貌为特色造型要素,以地质遗迹特色营造展示环境,增强地域特色,以获得最大层面受众体的市场认同,注重非装修性的定位;追求与建筑体量相适应的室内造型体量,以求达到一定震撼度的视觉效果。

3.2.2 旅游休闲与科普教育并举,游乐体验与博览启智并重,商业性与文化性并存,准确把握游线空间节奏设计与游客心理节奏的同步,室内设计给人一种精彩与高潮迭起的节奏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均匀分布各个展区的亮点,让参观高潮连续不断,使参观者在心理上达到均衡。

3.2.3 将博物馆动感化、艺术化与科教化融为一体并强化可参与性;室内空间的情景化处理突出与地质时代相适应的历史感;空间的色彩、照明、材质选用与细部结构处理、符号概念则突出地质与古生物的特性,用现代工业设计与科技感、文化感的设计手段表现,并努力超前,使现有的高新技术手段得以充分施展,使博览性与旅游性的传统模式得以全面提升。

3.2.4 在地质博物馆表现形式中将抓住云台山地质遗迹特色、协调自然景观特色、融入焦作社会文化特色。扬弃传统自然博物馆被动式的观赏模式,以人文精神的注入来缩短人与展品的冰冷距离感,塑造新的“形象亲和力”,强化与突出参与性、操作性、竞技性的主动、互动情节,造成全程兴奋点、兴趣点迭出和容客能力增强的客观效果。

3.2.5 以与硬环境同等力度营造光环境和声效环境,将其列入与布展装修同等地位,确立以光造型、声光电综合效果决胜负、上档次、出特色。

4 地质博物馆结构布局

4.1 结构划分 根据功能特性,地质博物馆应包括展示区、影视多功能区、接待服务区(咨询服务台、旅游接待室、休息茶座、具有地质特色的游客休息凳、旅游纪念品销售柜台)、贵宾休息区、馆前、馆后地质科普广场。

4.2 特色展厅设置及创意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布局结构包括十大主题板块:相约云台山、相识云台山、走进云台山、探秘云台山、物华天宝云台山、辉煌云台山、共享云台山、难忘云台山、多功能影视厅、游客服务中心(图2)。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4)

1.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和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规范、有序、高质量地推进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3月底,各区街道实地调查启动率达到100%;截止4月30日,全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62处,其中新发现774处,复查488处;到12月底,将全面完成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实地田野调查任务。

2.积极组织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目前,我市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广东省处于领先地位。上半年,《龙岗客家围总体保护规划纲要》、《鹤湖新居保护规划》、《龙田世居保护规划》、《茂盛世居保护规划》、《元勋旧址保护规划》、《莲花山黄默堂墓保护规划方案》、《洪围保护规划》、《新乔世居保护规划》等8个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按照专家意见及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保护规划》、《大万世居保护规划》的修改工作。咸头岭遗址、宝安古村落等专项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之中。

3.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客家围保护修缮工程立项,一期计划投资2970万元;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默堂墓抢险加固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并上报省文化厅审批;积极推进大鹏所城18栋重点建筑维修工程,完成《市大鹏所城整体保护项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评审,并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完毕,将交由市发改局立项;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东城门楼、大万世居南横屋、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赤湾右炮台的竣工验收。推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英街界碑保护方案的修改工作。同时,支持配合大运城建设、能源基础建设(LNG)工程、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线建设、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地铁建设等项目,做好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4.加快博物馆事业发展。完成博物馆内设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竟聘上岗工作,积极开展新馆开馆后的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老馆改造,已完成《博物馆(老馆)改造项目建议书》;博物馆上半年引进的《宋代磁州窑精品展》、《三星堆、金沙出土文物精品展》和“六?一”儿童节开放的儿童馆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新老两馆观众人数近50万,创历史新高。加强对国有、民办博物馆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协调省文化厅批准成立“包装印刷博物馆”和“望野博物馆”,完成“水岩奇石博物馆”的报批工作;修改完善《市政府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力争加快出台。文博会期间,市文管办会同省文物鉴定专家对古玩城分会场进行监管。

5.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组织市博物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等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在虎门举行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积极筹备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将举办《三十万里探宝行——管祥麟考察中国原住民艺术成果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览》等10多项展演活动,活动开幕式将于6月13日在市博物馆老馆举行。上半年,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共举办4次免费鉴定活动,接待市民千余人次,鉴定物品千余件;同时,先后在市政协、笔架山公园、市图书馆等地举办《7000年—考古寻觅历史的足迹》图片展,增强了市民对的认同感,归属感。

6.努力提高文物安全防范水平。上半年我市各文博单位安全形势总体良好,均无安全生产事故。市文管办深入开展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火、防涝、防盗等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复查和整改工作,节假日专门发文并赴主要文博单位现场抽查,并适时安排文物安全专项经费预防汛期水患对文物建筑和遗址的破坏。各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及整改工作,对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电线电路、濒危古建筑及馆藏文物等加强检查,发现问题予以及时整改。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贯彻落实《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出台《市政府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开展产权私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调研。

2.继续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年底前完成实地田野调查工作;同时配合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做好遗产保护工作。

3.推进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大鹏所城、南头古城、鹤湖新居、黄默堂墓等文物保护工程。

4.做好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馆藏文物调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及完善馆藏文物档案等基础工作。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5)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在会上表示,201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科普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要充分认识制定《实施方案》的重要意义,认真领会核心内容,明确科普教育基地定位,认真落实《实施方案》相关任务,加强宣传交流、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科普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正是社会力量中重要的一环,担负着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重要任务,潜在的社会价值无法估量,需要大家共同发掘。

会议邀请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牛灵江、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大连团市委书记赵宏等5位专家就科普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做了主题报告。牛灵江从广西科技馆科普活动资源包为例谈起,介绍了如何设计开发科普活动资源包。通过分析了解科普活动的教育特点、科普活动资源包的构成、特点等方面,讲解科普活动资源包的设计开发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任福君通过科普基础设施的界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大连团市委书记赵宏结合实际工作,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受欢迎、有实效的活动。广西科技馆馆长梁春花以广西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为例,介绍了创新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叶兆宁就为什么要在科学教育中关注大概念进行报告。5位专家充分利用多媒体介绍,通俗易懂,精彩迭出,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国铁道博物馆、厦门科技馆等7位科协领导和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分别介绍了发挥资源优势,探索适应多元化的科普平台、火车探秘――中国铁道博物馆少儿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科普活动开展的几点体会、创新管理,全面提高为科普教育基地服务的能力等。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介绍了如何立足丰富的标本资源,发挥优势,建独具特色的精品科普基地。他们在对昆虫博物馆、蝴蝶园、植物馆、动物馆、土壤博物馆等场馆不断补充实物,更新馆藏的同时还组织进行教授与观众面对面,开展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活动,并与中学联手年年举办生物科技夏令营,实现双赢。铁道博物馆通过对探秘火车主题活动的案例分析,全面剖析了活动的背景、设计方案、目标、活动过程等并通过实景照片等方式展示了活动的效果。

会议还组织了分组讨论,与会代表分别就科普场馆常设展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开展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会后,参会代表参观了广西科技馆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31-03

鉴于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经过近3年的建设,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于2008年4月揭牌开园。公园范围涵盖整个崇明岛,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一个国家地质公园。

1 博物馆岛概念由来

博物馆岛的概念来自于德国。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的支流上有个面积近1平方千米的小岛,因荟萃了柏林老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和佩加蒙博物馆等德国博物馆的精华,被称为“博物馆岛”。

本文所称的崇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指在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一系列表现该地质公园地质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和人文资源特征,以及反映中国地质公园事业发展状况的博物馆群,使崇明岛成为地质公园主题博物馆聚集的、具有特定科学内涵和景观资源的岛屿。

2 建设博物馆岛的作用

2.1 弥补景点的弱可视性

崇明岛是冲击沙岛,地势平坦。所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碧海金滩。虽然崇明岛之下的基岩、断裂、厚达400米的沉积物等地质遗迹蕴涵了丰富的地质内涵,但是这些地质遗迹都埋在厚厚的泥沙沉积之下,出露地表的基岩、断离、第四纪自然露头几乎没有,因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弱可视性和不易被观赏性。另外,三角洲地貌和大河分流、河口浑浊带等动力现象的范围非常大,人的视域不可能观看到这些自然现象的整体行为,只能是“一孔之见”,所以这些宏大的地貌遗迹也具有弱可视性。尤其在崇东和崇西地区,自然景观单调,观赏性差,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大。在崇明岛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能否通过创新型的设计和开发,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观赏点,弥补可视性较弱的缺憾,成为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2 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功能

科普教育功能是地质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一般来说,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休闲等功能。而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对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读、深入剖析以及专业、全面和细致的展示,让人们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发现和欣赏地球演变留下的鬼斧神工般的地质遗迹,进而让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掌握地学知识,提高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因此,围绕地质公园主题建设多种题材和视角的博物馆,能让人们全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普及的力度,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

2.3 积极推动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

中国一直是世界地质公园体系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国内的广泛交流和合作,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推动地质公园建设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建设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地质公园建设中的一个新的尝试。它既能弥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某种先天不足,又能为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国际国内交流创设一个新的平台,必然会对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崇明建设博物馆岛的优势

3.1 都市旅游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世界很多城市因其种类繁多、展品丰富、地位特殊的博物馆而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如美国的芝加哥、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近年来上海的博物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强。

目前,上海都市博物馆总数已经超过100家,参观人数逐年提高,2008年已达1117万人次。但都市中每万人拥有博物馆数只有0.06座,与世界城市相差10倍,人均占有率低。上海科学类博物馆只有3家。以上海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技类博物馆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参观人数每年都有新的突破,表明科学类博物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下表所示。

3.2 成熟先进的展会技术

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更是增强了上海博物馆建设和展示的能力,能为崇明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

(1)整体规划和展馆设计

上海世博会的整体规划建设突出了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和谐宜居的理念。世博会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大量太阳能、冰蓄冷、江水源、地源热泵等最新环保科技,将绿色、低碳融入世博会的各个方面。

在展馆设计方面,备受关注的中国馆主题是“东方之冠”,突出体现了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斗冠造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体,减少了热量进入室内,超白透明的玻璃加大了透明率,减少了玻璃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采用冰制冷技术,夜间制冰,白天制冷;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符合环保节能理念。

其他参展国也大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英国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为零。日本馆专门为上海世博会开发了40多项最尖端的建筑技术。意大利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多样化材料――透明混凝土,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

(2)新能源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为了突出绿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的理念,重点开展了清洁能源技术的科技攻关和大规模示范应用。

①半导体照明技术的运用

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及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将完全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整个园区80%以上的夜景都采用LED。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区。大量采用的LED照明也为世博园区节约了不少能源,LED灯的节能率超过60%。

②太阳能的运用

以主题馆为例,主题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825KW,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站,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3)科技创新

2007年开始启动的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上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的运用已让我们有很大的惊喜了。立体电影回放经典镜头、纱幕电影带来视觉冲击、环形屏幕讲述未来、虚拟翻书。一项项多媒体展示手段精彩生动地把世博的概念形象展示在参观者面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开设了网上世博会,数字博物馆的理念再次获得了技术支撑和推广。

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的地质公园博物馆也可以采用数字博物馆的手段,以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和方法,快速、远程、全覆盖地传播博物馆信息,使地质公园博物馆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3.3 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和人文资源丰富。因此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可建设多种主题的博物馆,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科普和科研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其地质景观的可观赏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岛地质景观可视性较弱导致的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的缺憾。

(1)河口沙洲水文化馆

用于展示世界河口三角洲的发育与地貌景观,重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展现崇明岛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潮滩地貌景观以及崇明浓郁的围垦文化,成为进行崇明岛地质遗迹科普知识,保护教育的研究教育基地之一。馆内可以保存崇明裕安村的古沙堤的沉积物标本,模拟潮汐的形成过程及潮汐过程中波痕的形成和潮滩的发育过程。

(2)世界河流博物馆

以世界河流独特的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及文化遗迹为主体的综合型博物馆,是具有长江口地域特色和上海大都市特点的地质生态旅游教育科普基地。该馆可由河流自然分馆、河流水利工程博物分馆、河流文化博物分馆和河流灾害博物分馆等几个分馆组合而成。

(3)崇明岛潮滩湿地科普教育馆

利用多种手段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功能等多种科学知识。如可利用沙盘制作技术和DEM技术,模拟制作西沙地质科学景观区的模型,再现潮滩各种潮沟、潮滩、植被分布状况。利用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制作潮滩典型的动植物标本,还可以展示湿地生态恢复和引鸟工程的科普知识。

(4)长江口鸟类生态博物馆

可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东滩及长江口鸟类资源,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东滩的植物资源、底栖动物资源等,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东滩湿地形成、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状况、湿地价值、湿地保护、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地。

(5)崇明岛民俗文化博物馆

崇明岛水土洁净,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自然、人文历史古迹。其中著名的景观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明珠湖、瀛洲公园、金鳌山、澹园等自然风景区;学宫、寿安寺、广福寺、寒山寺、唐一岑墓等人文历史古迹。同时也是人类围垦规模最大的地带。历来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最理想的教育环境和场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崇明独特的人文气质和风俗传统,形成了崇明岛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崇明的扁担戏是我国仅存的单人布袋木偶戏,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崇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应得到保护和展示。

(6)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152个国家地质公园,它们从各个角度表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特色,体现了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成果。在崇明岛规划建设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荟萃和展示中国地质科学的成果,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精华,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绘就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灿烂画卷,使之与反映崇明本土地质、人文资源特色的博物馆相映成辉。

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立,不仅能充分利用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推动中国地质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在地质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将产生无可替代的作用。

(7)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事业是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在世界地学研究领域的崇高地位,以及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事业中的积极努力和贡献,中国应该继续为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建立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无疑是有必要的。这一交流展示馆可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用于介绍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及各国在地质公园事业中的成果和经验,展示各国具有特色的地质公园景观,推动世界各国在地质公园领域及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举办相应的国际论坛,真正实现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目标。

3.4 博物馆岛的集群优势

(1)聚集效应

在一个地方聚集多座博物馆,形成多种主题会聚的博物馆群,使得涵盖的知识更加丰富,知识领域跨度更大,能引发更多不同兴趣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当博物馆融入了都市居民的生活,就能够唤起他们对本土文化传统、历史传承的热爱与追求,形成一种具有明显精神特征和高文化水准的都市人群。

(2)提升效应

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使一个城市原有的人文元素和历史价值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特别是博物馆群的产生,使各博物馆价值发生叠加甚至乘数效应,并且形成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旅游线路,使人们了解上海这座时尚、年轻的国际大都市悠久的地质形成过程。

(3)品牌效应

形成博物馆群,打造博物馆岛品牌,吸引更多投资者对博物馆岛的投资,同时也使崇明成为地质研究的基地。使崇明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成为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名片,崇明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崇明岛及上海的名片。形成一系列的品牌效应,拉动崇明各产业的发展。

(4)辐射效应

博物馆岛的建立对解决当地就业、当地历史文化提升、当地景区收益的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的文化发展,以及崇明岛的旅游发展和城乡统筹等方面,都将起到辐射效应。

(5)公益效应

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收集、保藏、研究、陈列、展示和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公益性是博物馆必须始终坚持的宗旨。博物馆岛的建设能树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公益性的形象,提升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积极效应。

4 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原则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指出,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合作制各种工具或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地质公园博物馆在规划设计阶段比较容易沿着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思路,在结合户外游憩与大众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为普通游客的旅游活动增加科学知识含量,并最终促成以科学旅游取代神话旅游的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地质公园博物馆要更加注重再现地球历史,揭示自然规律,传播地学知识,提高人们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通过对地质公园科学解读,让人们从中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在地质公园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监督管理、永续利用方面发挥督导功效。

地质公园博物馆展品主要是大量的地质标本,对标本的选择、标本的组合、标本科学内涵的挖掘、标本与解说词的匹配效果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要强调环境伦理,呼唤生命关照,借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构建公园社区和谐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柏林博物馆岛[EB/OL].(2010-3-31).zh.省略/.zh-cn/%E5%8D%9A%E7%89%A9%E9%A4%A8%E5%B3%B6.

[2]万钢.科技创新与世博会[N].文汇报.2010-03-13(8).

[3]胡.上海世博会将成世界专利技术大舞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3-10(7).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7)

一、200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协调文物处完成了陈抟庙的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并与09年元月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二)协调文物处完成了花戏楼4a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对整个景区进行升级改造,现该工程基本结束。与此同时完成了花戏楼内部空间“亳商文化展”陈列。

(三)为打造“中华药都,养生××”文化品牌,协调文物处完成华佗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内部陈列及馆区药圃绿化和环境改造工作。

(四)协调市博物馆编写市博物馆陈列大纲----《穿越五千年—××文化寻源》。完成市博物馆外部改造和内部陈列设计及施工招标工作,并与9月底开工建设。在开工建设前,完成该项目环评工作。现外部改造工程按序时进度完成过半,内部陈列也按时开工建设。按原计划明年4月份完工并对外开馆。

(五)按照市政府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完成了市文化活动中心(市文化馆和市图书馆)项目建议书编写和上报市发改委立项工作,选址工作也正在和市城建委、市国土地局协调中。

(六)编写12个文化建设储备项目并上报市发改委,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以后发展储备了项目,奠定了前期基础。

(七)协助文物处完成我市文物普查中城区新发现的10处市级重点文物确立和公布工作。

(八)在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成立之前,和原旅游局相关科室一起完成了文物景点门票的调价报批工作。

(九)承担了原文广局安全生产材料整理和月报表工作。

二、2012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继续协调市博物馆完成市博物馆工程跨年度的建设。

(二)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

(三)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库建设工作,积极做好项目库项目的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