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3 22:06:54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篇(1)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基层管理人员 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高校基层管理人员

高效的管理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一所高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同样需要一流的管理。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事务,而管理则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

高校中的基层管理人员是指分布在各个机关部(处)及院系的科、室等一般职能部门中从事具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他们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是高校运行和发展的具体践行者,发挥着高校组织功能最终实现的作用。具体来讲,基层管理人员即在高校中聘用在管理岗位上的科级及以下的工作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实施效能。虽然基层管理人员从事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务性的基础管理工作,如文件收发、信息登记、会议组织等,但正是由于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承担了最基础的、事务性的行政工作,才有了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决策的有效实施,才有了高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2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2.1 高校组织发展的需要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菲利普・阿特巴赫认为:“大学的管理正在变得日益复杂,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趋复杂,对大学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已成必然。没有接受过管理培训或者对管理工作没有兴趣的业余工作人员将不再胜任管理一所现代化的大学。”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学校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同时,需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2013年4月,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教党[2013]7号),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办学治校骨干队伍。

只有加大力度做实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使其掌握高校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强其对高校发展决策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才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切实保障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和高校的整体发展。

2.2 基层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于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着强烈的期望。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得上时展的脚步。参加教育培训是高校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现实渠道。

此外,基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参加系统的教育培训,掌握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而获得组织的认可,从而为基层管理人员的岗位晋升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充分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2.3 实现情感激励的一种有效方式

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更是对员工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教育培训是对高校管理人员情感激励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基层管理人员有着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可以极大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加强不同院系、不同部门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从而满足其情感上的归属需求。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将基层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期望与高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在学校发展目标的指导下,为个人的提高和发展提供服务。

3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规划设计

3.1 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才能明确培训对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合理选择培训方式,才能实施真正有效的培训。

首先要针对基层管理人员的特点对其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其参加培训的要求及期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整理分析,根据基层管理人员的切实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培训计划设置完毕后需再次征求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是否需要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同样,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对于培训的满意度及进一步的建议,便于及时完善教育培训工作。

3.2 培训内容设置

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基层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及岗位特点,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因人而异,按需培训,科学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

所谓分级培训是指针对基层管理人员自身水平的差异分别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如岗前培训,即是针对新聘人员(包括新入职管理人员和校内其他岗位新转入管理岗位人员)组织的培训,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岗位工作。

所谓分类培训则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所在部门职能不同而开设对口的专业培训课程。基层管理人员分布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组织人事、党务宣传、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后勤管理等等诸多职能部门当中,各个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业务体系。因此,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时,要区分基层管理人员所在的不同部门和岗位,针对其科室业务和岗位职责分类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应涵盖高等教育相关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具体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类、业务技能类和素质拓展类三个板块。(1)基础理论类一般包括高校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本校的历史与文化、学校运行的主要政策等内容,如高等教育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校史校志、学校现行的重要文件等。(2)业务技能类分为通识性课程和专业类课程。通识性课程一般包括文秘与应用文写作、办公礼仪、外事接待、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及沟通技巧等;专业类课程则是指各职能部门具体业务相关的培训课程,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基建规划等。(3)素质拓展类课程则可以相对灵活而丰富,如职业生涯规划、领导科学与艺术、人文修养、情绪管理、爱情与婚姻、孩子的教育与培养等。

3.3 培训方式的选择

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培训内容的实现形式,是保证培训实效性的重要条件。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应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培训不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而且基层管理人员不同于专任教师,需要全天制坐班,工作任务繁重,这就对在职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安排和培训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探索和挖掘教育培训的新形式新方法,采取认可度高、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应以在职培训为主,学位教育为辅。在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背景下,鼓励和提倡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适量安排攻读学位教育。在职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引入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培训方法,加强与相关高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集中学习可以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专题征文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主题发言、角色模拟与体验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训期间还可以适当穿插座谈会、餐会等活动,搭建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沟通思想、交流工作的平台。

在线学习是集中学习培训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用网络开展培训工作,受训人员可以灵活安排培训时间,有效解决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的现实问题。高校可以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搜集网络培训资源,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就有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平台,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自主开发校内网络培训课程。但同时在线学习的自由灵活度高,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的培训组织与管理,以保证培训的有效实施。

实践锻炼可以促进受训人员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切实累积工作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集中学习培训之外,分批次选送基层管理人员参加考察学习、社会调研、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实践培训活动。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到外单位进行观摩调研、挂职锻炼,同时鼓励高校内部的交叉任职和轮岗锻炼。

3.4 培训结果的考核

培训结果的考核,是对基层管理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考核与检查,督促受训人员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检验培训工作的效果,也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考核的内容一般包括受训人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收获及其在工作中行为的改进效果等,考核的方法则可以采用笔试测验、专题座谈、调研报告、挂职总结、轮岗鉴定、技能操作、工作模拟等多种形式。提倡学习培训与工作研究相结合,每期培训班均应形成专题报告或其他工作研究成果,以便于进行信息参考和经验推广。

考核结果需配套相应的激励反馈措施。建立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档案,将考核结果记入受训人员培训档案,培训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4 需要注意的两点事项

4.1 部门联动,有效组织 (下转第61页)(上接第24页)

一般来说,培训的负责部门是高校的人事部门。人事部门负责整个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和管理培训档案,负责培训经费的管理,提供各种培训咨询和服务等。但是基层管理人员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和院系组织中,工作范围涉及高校各项业务的开展,因此具体培训工作的实施需要各相关单位的协助和支持,尤其是业务技能类的专业培训更是需要各系统分管部门来承办,如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校办公室等等。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与人事部门一起合力办好这项培训工作。

4.2 培训经费“跟着人走”

高校应根据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需要,划拨专门的培训经费,切实保证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培训经费“跟着人走”的使用方式,尝试将培训经费落实在每一个基层管理人员身上,保障每一个受训人员培训经费的刚性投入。同时,培训负责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全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目前来看,基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需继续探索开展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实现应训尽训,全员培训。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教党[2013]7号)

[2]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党[2010]3号)

[3] 潘云,刘婉华,谢飞.高校教育职员培训制度研究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79-82.

[4] 邱海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2):115-118.

[5] 王进才.高校基层教育职员培训体系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6] 申才能.ZN大学机关管理人员激励体系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篇(2)

拓宽基层公务员的来源渠道

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要从多方面着手,拓宽来源渠道,从数量上尤其是质量上保证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发展,这是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基层公务员来源渠道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在调查研究中,我们感到基层公务员的来源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探索:(一)选拔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2年以上,经考试考察,择优录用充实到乡镇、街道公务员队伍。(二)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选拔。通过推荐、考试、考察、培训等程序,直接录用分配到乡镇、街道工作。(三)选调市、县机关中缺乏基层实践锻炼的年轻公务员,经过短期定向培训后,到村、社区工作2年以上,经考核称职优秀的,再调入机关工作。(四)乡镇、街道的“七站八所”中自愿往公务员方向发展的优秀人员,经培训和考试考察合格后,录用分配到乡镇、街道工作。(五)对于那些优秀的、拔尖的、有较高学历或有较强行政管理能力的、在实践中做出较大成绩的各类人才,经本人申请、各级各相关部门推荐、人事部门审核以及短期培训后,可以直接录用为公务员到乡镇、街道工作或担任相应的基层领导职务。

优化基层公务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

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的关键,在于基层公务员严重缺乏系统的、长期的、专业化的政治理论与业务技能培训。改进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确立公务员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管;要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与组织力量建设;要在现有公务员教育培训经费预算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加大主管部门专项经费预算投入的力度,确保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形成整体合力,提高质量。

其次,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都是公务员教育培训的法定形式,各级各部门要在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指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属《公务员法》规定的培训任务,都必须由政府财政解决经费,而不应向接受培训的公务员及其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个人学历提升的经费问题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活动,应坚持有计划、有部署、有重点,每年突出一个主题,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着力提升基层公务员“五大本领”,即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组织群众、宣传引导、服务群众的本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善于学习、调查研究、自主创新的本领。切实增强基层公务员“九大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第四,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原则,针对基层公务员职责岗位多种、能力需求多样、素质结构多元、培训渠道多重,以及当前培训内容单调趋同、培训覆盖面不全、培训方式陈旧、培训师资薄弱、培训经费不到位,还有部分单位在培训指导上存在的重领导干部轻一般干部、重机关干部轻基层干部、重初任培训轻继续教育、重综合理论培训轻技能培训等突出问题,认真探索市县两级加大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力度的对策。思想要解放、视野要开阔、空间要拓展、力度要增大、资源要整合、方法要改进、经费要落实,确保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协调性与有效性。

第五,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要突破现有的模式,把培训目标与参训者需求、指令性培训与指导性培训、基础式培训与拓展式培训、灌输式培训与启发式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尝试双讲式、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经验分享式、管理游戏式等教学新方法;积极拓展包括在线教学、网络学堂、远程教育在内的网络新技术培训;初步实施包括上挂、下挂、外挂等方式在内的挂职学习锻炼,深化“一人学一技”、“一人学多技”活动。总之,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到领导重视、规划指导、大胆改革、务实创新、工程推动、群众认可、相互学习、持之以恒。

强化基层公务员管理体制创新

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公务员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选拔任用、编制管理、绩效管理、奖励惩戒等制度建设,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政府人事部门是基层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机构,理应在新时期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是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管理制度创新。要针对一些地方基层公务员工作岗位在一线、工作对象直接、工作任务具体、工作矛盾突出、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自小、工作力量弱、工作能力不适应、工作环境与待遇条件差以及群众琐事多、上面婆婆多、身心压力大等问题,认真研究基层行政职能及基层公务员职责划分、岗位设置、能力评价、招考录用、配置流动、教育培训、绩效管理、奖励惩戒等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尽快出台与《公务员法》配套的、适合我省基层公务员发展需要的法规、政策。

(二)优化结构,向素质与管理要行政效率和效益。针对一些地方基层公务员年龄老化、能力弱化、责任心退化、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要打破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在部门之间、上下之间难于流动的僵局,增强基层公务员队伍活力。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篇(3)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  培训模式

基层是我国政权的基石,基层公务员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好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而基层公务员培训长期处于薄弱环节,据四川省人事厅2007年在368个乡镇进行的“基层公务员培训需求调查”显示, 90%的基层公务员认为培训机会少, 5%的基层公务员在近三年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针对这一情况,四川省人事厅2007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计划,拟到2011年,将全省基层公务员轮训一遍。在实施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时,探索采取“类别化+带动式+效益观”的培训模式,即对基层公务员分类设置课程,以重点干部培训带动全员培训,用效益化观念管理培训。经过两年的探索,四川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效初显。

类别化设置课程——建立个性化、针对性的内容体系

基层公务员由于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不可能采用一个模式设置培训内容,有针对地设置培训内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科学划分类别。针对基层公务员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的情况,按照“业务相近、能力趋同”的原则,根据管理级别、岗位性质、工作要求的不同,将基层公务员划分为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执法部门三类,分级次、分条块实施培训;二是分类调查需求。2007年,四川省人事厅开展的“基层公务员培训需求调查”,对成都、泸州等14个市州、42个县市区、321个街道办事处的公务员采取书面问卷、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对乡镇干部、街道社区干部、一线执法干部分别进行培训调查,掌握了他们的不同需求和愿望;三是区别设置课程。在培训需求调查基础上,针对基层公务员培训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构建了“3+X”培训内容模块,即以重大时政理论、群众工作能力、突发事件应对三部分内容为三类基层公务员通用培训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三类基层公务员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个性化内容。乡镇干部以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与实用技术、农村工作方法与艺术为主要培训内容;街道干部以社区服务、城市综合管理、城镇工作方法与技巧为主要培训内容;一线行政执法干部以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解释、执行为主要培训内容,并根据需求适时调整内容,构建起一个相对稳定、动态调整的培训内容体系。

带动式实施培训——建立有重点、全覆盖的培训格局

以领导带一般,推动乡镇干部培训。在乡镇基层公务员培训方面,省上主抓镇长、副乡镇长等领导干部的培训,各市州、县市区主抓一般干部的培训,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2007年四川省人事厅实施“千名乡镇长培训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基层领导执行力、沟通协调与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工作心理调适”等为主要内容,利用两个月时间,集中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1005名乡镇长;2008年对甘孜州325个乡镇的乡镇长轮训了一遍,这是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首次大规模乡镇干部集中轮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人事厅围绕灾后恢复重建,举办了“生态修复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损毁水利工程修复整治”、“灾后重建规划建设”、“灾后集中安置点管理”4期专题班,培训基层领导干部400余人;成都市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主题, 2005至2006年对全市222个乡镇的党政正副职、6201名乡镇干部轮训了一遍;2008年围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基层干部统筹协调能力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为主要内容,培训乡镇干部280余人;广元市开展“现代农业与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城建与国土管理、和谐社会”五大专题培训,举办培训班37期,培训乡镇干部5470人。通过抓领导培训,带动了乡镇公务员培训工作全面开展。近年来,四川省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在全省公务员中开展学一门考一门的在职培训,已培训考试依法行政、WTO知识、行政许可法、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公务员法知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科目,包括乡镇干部在内的150余万人次公务员参加了培训。

以试点带全面,推动街道干部培训。基层公务员培训处于薄弱环节,而街道办事处公务员培训又是薄弱中的薄弱。为破解难题,四川省人事厅于2008年启动街道公务员培训试点,首期在乐山市、攀枝花市试点。乐山市试点呈现“研讨解决实际问题、互动参与教学”两大特点,开设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责、基层信访和处置突发事件、社区服务等课程,聘请城管局、政法委、信访、人事、劳动、民政等部门领导授课,讲问题、讲案例,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学后即可用、用则有效果。乐山市对市中区所辖4个街道办事处50余名公务员进行了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攀枝花市连办6期培训班,街道公务员及社区工作人员700余人参加了培训,并编辑了专门的“乡土教材”,内容涵盖社区各个方面,同时建立了社区人才培训登记制度,作为任职、晋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依据。今年,四川省人事厅在总结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开街道公务员培训工作。

以骨干带一线,推动基层执法人员培训。行政执法一线公务员主要集中在公安、工商、质监、城建、交通等行业,四川省人事厅通过指导各市州、行业主管部门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班,带动行政执法一线公务员的全员培训。攀枝花市实施“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全员培训工程”,以城市监察、农业执法、交通稽查、公安干警为重点,对全市7600余名执法人员进行为期5天的依法行政脱产集中轮训;省工商局实施“全省工商所长培训工程”,连办3期,培训240余名基层工商所长;省地税局实施“税收执法人员骨干培训工程”,培训科级业务骨干500余人;省质监局实施“质监行政执法人员轮训工程”,培训3900余名执法人员;省药监局实施“药监执法科(股)长培训工程”,培训680名执法一线干部。目前,全省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已形成制度,基本做到每五年轮训一遍。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篇(4)

关键词:新形势;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建议

石油企业作为能源行业的领头羊,其发展关系着国家能源行业的发展,更关系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对内部管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加大对其内部员工管理的重视,而实施员工培训则成为员工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只有通过有效的员工培训才能使企业的发展建设更加顺利,才能使员工的忠诚度得到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保持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一、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中的问题

(一)员工培训管理态度存在误区

目前石油企业在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上由于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认知态度,因此往往会选择统一的培训标准及内容,使得一些培训内容只是针对某一工种或岗位适用,而一些工作要求、原则等培训信息也无法与各不同岗位基层员工的工作要求相同步,这就必然造成了员工岗位工作需求与其培训管理之间的偏差,使得培训管理工作的成效无法发挥。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

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工作创新缺失的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的单一和培训内容的实践价值不足。在培训方式上,目前的石油企业往往将培训规划为理论知识培训的形式,因此使得培训方式的实践效果不明显;在培训内容上,没有系统的培训内容整理,而是仅仅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培训,没有对工作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层研究,寻求根源上的解决途径,加重了培训内容与实践的脱节。

(三)员工培训资源不足

当前石油企业的员工培训资源缺乏,使得培训规划无法形成,培训计划无法正常落实,员工培训需求与培训资源上存在较大缺口,培训对企业员工管理的效果不甚显著。

二、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的新要求

(一)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新形势下企业生产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企业的生产要保持与时展的同步,就必然要对其生产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因此新形势下的石油企业,其基层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需求非常明显。

(二)安全操作标准要求更加严格

石油企业即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又是人员密集型企业,对于技术密集性特征而言,就必然充满着各种技术方面的风险,而在人员密集型生产的影响下,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则至关重要。新形势下企业的生产安全与其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依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企业只有关注基层员工的安全操作标准,并建立更加严格的标准体系,才能保障生产安全。

(三)员工自身需求扩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员工对自身权益的认知与维护意识不断加深,作为一个有着高技术要求与高危险系数的行业,基层员工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也更加明确,因此对企业自身的诉求也不断扩大,员工需求扩大使得企业不得不通过相应的培训手段来满足基层员工的需求,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提供机会。

三、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的建议

(一)端正基层员工培训态度

石油企业的基层工作由其密集型生产特点决定,因此基层工作在技术、人员方面都表现出突出的密集特点,基层员工的分工、技术、专业性、风险性等,都极为复杂,因此对其实施培训也应当建立起具有系统分类的培训规划。根据目前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认知存在的误区,应当建立起正确的基层员工培训态度,以有效的培训规划为原则,建立起系统的员工培训规划,并加以实施。企业需要明确基层员工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明确基层工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提供的最基本动力,这样才能使其对企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创新培训方式与内容

新形势石油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的发展问题,为了更好的与新形势适应以实现企业更大的发展,就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系,而对于企业的基层员工培训工作而言,其培训内容和形式也至关重要。目前石油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这对于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需求而言,出现了严重的偏离,因此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石油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基层员工培训体系,对培训方式与内容作出明确了规划。根据石油企业基层工作特点,结合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要求,选择与员工实践贴合的培训方式。

其次,在培训内容上增加与基层员工操作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且开拓多种培训方式,打破单一的理论培训模式。

(三)加大培训资源建设

石油企业目前对其基层员工的培训无论是在认知态度上,还是在培训方式和内容选择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使得其培训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突出。然而有效的员工培训应当有着系统的、合理的规划,实施定期培训,使员工的工作意识与专业能力得到稳定性保障。石油企业需要结合新形势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吸收新技术水平的培训资源,从培训师资与教学平台建设两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四、结束语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其基本的生产任务的完成效率更是取决于基层员工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特别是随着我国新形势下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其基层员工培训又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基层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进行有效的培训,是当前石油企业主要的管理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荀涛.石油企业基层安全培训的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4:5-6.

[2]李青.新形势下提高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石油教育,2014,02:53-54.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篇(5)

关键词:电力安全 培训思路 培训评估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系统的成功开发并投入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对安全管理和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培训管理、安全培训质量也急需改进和提高,以便适应电力生产的要求。基层单位是一线生产部门,必须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取得安全培训效果。本文就如何避免目前安全培训上紧下松,生产一线人员培训不系统、不专业,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几点基层安全培训落实思路。

一、利用科技手段,信息化管理安全培训

现在的基层单位,一线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安全培训的系统不够完善,考核制度亦不健全。安排安全培训后,不是没时间参加,就是形式多于实际,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改变现状,使安全培训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创新培训的手段尤为重要。只有利用信息技术,依托企业远程网络培训平台,建立完整的员工安全培训档案,对安全培训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远程培训考核的方法,利用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更快捷、更便利地进行安全培训。远程培训系统,具备远程培训、考试、记录学习等功能,加之以良好的利用与操作,合理化管理安全培训,杜绝基层单位安全培训走形式问题,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二、电力安全仿真培训

在现有安全仿真培训基础上,继续对安全行为模拟测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虚拟操作现场的方式,模拟员工作业环境,建立完善的3d互动电力安全教育培训平台。使培训者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面对具体问题,以便于更迅速构想规划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并杜绝安全隐患,为日后的实际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日后对安全问题疏忽大意或者面对问题时惊慌失措。

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

针对安全培训广泛性的特点,采取分层次的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岗位人员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手段及内容,基层管理人员应该对制度、标准熟悉,按照制度和标准去管理和执行,对其应进行标准、制度宣贯。一线人员只知道如何去做是安全的,培训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对其应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才能取得培训效果。

1.针对信息系统模块化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两票”系统使用时出现的两票填错设备编号、线路名称等问题,这些问题到现场导致恶性操作。类似的问题,是模块化集成问题,审核问题,还是流程不完善等原因?针对各环节人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此开展学习和培训活动,防止安全漏洞。

2.针对事故学习。目前采用文件转发、班组学习的培训方式,查记录纪要等方式监督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的,因此应该把事故学习提高到案例教学学习的高度,把每次事故当一起案例教学开展,对事故各环节出现的安全漏洞,进行原因分析,组织各环节人员研讨制订本环节的防范措施并进行培训和学习。

3.针对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策略。目前新入企人员,均是素质高的大学生、研究生,存在经验少、理论高、操作技能差等特点,缺乏对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对这些人员要重视其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首要任务。

四、构筑基层安全培训阵地

为确保基层安全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在生产一线人员中积极挖掘和培养安全培训师,利用其在一线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根据一线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及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内容和形式,在一线建设一个有效的安全培训阵地。

五、加强培训评估

目前,培训评估是在培训后对受训人员的反应、学习效果的评估,而缺少对受训人员能力的改变、产生的效果的评估。基层应对这种培训评估模式加以完善,重视能力上的改变评估,在受训人员培训后一段时间,通过测评和观察、了解来评估培训效果,确定培训是否促使了受训人员能力上的改进,是否提高了安全技能,是否提高了安全事故分析能力。

在安全培训中应认真贯彻落实,杜绝照本宣科,流于表面的培训形式,更不能高谈阔论,一味地“假、大、空”。应针对人员的文化层面、技术层面、职务层面的不同,实行分层培训,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紧密围绕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面向基层,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素质,扎扎实实搞好安全培训,实实在在见成效,真正为安全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肖亮.论电力企业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河北企业,2008,(2)

[2]沙志儿.建设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j].中外企业文化,2008,(1)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篇(6)

关键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才培训;问题;对策

一、当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主要是通过入职前培训、党校培训、事业单位培训、成人教育机构培训等几个部分组成,培训途径较多,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没有对人才进行科学调配,也没有针对岗位和人才技能进行培训,没有为公务员长远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导致培训效果不显著,没有实质性提升。

2.工作与培训存在时间冲突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人员日常工作繁忙,且每个人负责的工作有所不同,一旦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就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这种工作与培训的矛盾一直是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当前公务员培训体系尚未完善,盲目开展培训活动反而会影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正常工作。

3.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培训工作持续开展,但相关的培训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更不具备远程互联网设备等,特别是一些西部偏远地区,依然采用黑板、粉笔教学,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无法与新时代的工程行政管理工作相适应。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公务员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学习,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使得培训效果不突出。

4.培训内容无法紧跟时代节奏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每年的工作内容都不一样,并且有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观念不断推出,使得培训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务员培训还沿袭六七年前的内容,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严重不符,没有将新的法律法规、专利成果、工作经验加入到培训内容中,无法实现教育目的。

二、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才培训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为了能体现出培训对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性,首先必须为公务员队伍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具备终身学习的基本观念。当前,社会正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并有了多种知识传播渠道,能为人们输送全世界最新的知识。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公务员的岗位内容和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公务员应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使自己具备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2.不断更新培训内容

我国公务员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西方国家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增添新的培训内容,使其符合行政单位的工作需求。我国公务员培训也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培训经验,了解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工作,关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变化,并对市场环境进行评估,了解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变化,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培训内容。在课程上,应抛弃传统公务员培训“一锅端”现象,撤销与日常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加入与市场经济知识、公共行政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课程,使公务员的业务水平更加精且深。如果公务员想扩宽自己的其他知识,也可以提供一些选修课程,公务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自行选择,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健全激励体系

很多公务员并不重视培训,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大部分都是采用内部晋升的方法,并不是经过培训的人员就会成为储备干部,职位的晋升和工资的涨幅很多都是由工作表现、机关内部关系所决定,单纯的培训不能解决晋升问题。因此,在基层行政管理机关,应将培训成绩纳入晋升制度,作为人才的评判依据,使公务员具备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将培训教育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为提高公务员培训的质量,还要加强公务员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增大培训投入,保证公务员培训的经费来源,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统一规划、设置以行政学院为主体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网络,并根据公务员培训的要求,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和资格审查,只有那些符合要求和条件的机构,才能承担公务员的培训任务,确保公务员培训的权威性。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希望能通过高效、优质的培训活动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探究当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人才培训将越来越契合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实践,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葛文超 单位:邯郸市经济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参考文献: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篇(7)

关键词:县区党校;培训;创新

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及方针政策的最高学府,是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县区党校担负着轮训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的重要渠道,也是党中央和基层紧密联系的纽带。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更加重要的部署。同时还提出要把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这就要求县区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提升实效、完善机制、创新管理,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实在在的取得效果。本文就县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每当形势任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党总是把干部教育作为先导性措施,大力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对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县区党校培训要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更高要求,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第一任务,把理论武装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县区党校培训的全过程,凸显县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色。

同时,整合利用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所需的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县区党校培训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基层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还要把党的需求和基层党员干部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武装、知识传授和党性锻炼有机结合,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基层履职能力。

在当今新知识、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已经成为人们终身的任务。对于县区党校来讲,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目标,结合基层党员干部推进完成党委、政府制定的发展建设任务的需求,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向,拓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领域,树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理念。

二、改革教学,注重实效

创新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上,才能显示出它的实际价值和意义。近年来,苏家屯区委党校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不断在培训模式、授课方式、课程设置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培训模式的创新。建立高端培训、常规培训、基层培训三级联动的立体培训模式,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1、高端培训。苏家屯区开办 “领导干部大讲堂”,培训对象主要为全区的各级领导干部,每季度一次,围绕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体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强、信息量大、起点高、时间短、见效快、学用结合、效果明显,解决了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倍受广大领导干部的欢迎。

2、常规培训。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要求,定期举办区管领导干部培训班、区管后备干部培训班、发展对象入党前培训班、村“两委”委员培训班、社区干部培训班等主体培训班。本着“务实不务名”、“求精不求多”、“精学以致用”的态度,结合班次特点,分班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师选聘上,建立师资库,并不断完善和更新,现已涵盖国家、省内高校、省市级党校、省内科研院所知名专家、教授和党政干部、乡土人才、技术能手等近百人。同时采取“传统讲授+互动+实践+案例分析”式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切实增强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基层培训。开办了“流动党校”和社区党校。“流动党校”面向全区13个涉农街道,通过“流动党校”直通车,把课堂搬到村门口,建到田地里,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有课堂”,让党校流动起来、教学互动起来、课堂生动起来。“流动党校”和社区党校每年在基层宣讲百余场,在实现了党校教育资源下沉到最基层的同时,也切实把基层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

授课方式的创新。一方面由“大班”变为“小班”,本着领导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集中授课培训与小班分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紧扣干部履行岗位职责需要,依据领导干部自身工作情况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实施分类别封闭式教育培训。另一方面由“定学”式变为“点学”式,使用菜单式设置课程,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学习需求。建立培训前需求调查制度,通过走访有关部门、电话征求意见、发放培训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干部培训前需求调研,全面把握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以需求为向导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依据班次特点和结合工作分工,动态管理,自主选学,按照学员选择的热点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真正做到基层党员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愿望与党组织的综合要求相统一,做到增长领导科学知识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相统一,做到提升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相统一,从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系统学与重点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管理,长效发展

县区党校在培训过程中,管理工作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员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想法,掌握他们的需求,把管理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用管理保证教育。对违纪学员耐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每位学员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争当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管理者还应把自己放在与学员平等的位置上,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处,为学员做好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员安心学习,提高培训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