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探究学习的特征

探究学习的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49

探究学习的特征

探究学习的特征篇(1)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 基本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当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育也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新课标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再就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的这种导向下,学校教育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口头喊教改,实际上还在一直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过程中还是只强调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只是看考试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学生全面提高的科学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已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的要求极不适应。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打破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在新时代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要审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模式,为今后尽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在此形势下,构建初中化学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新课改的其中一种手段,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新课改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就本人对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探究式教学是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现在学生的特点以及科学发展的要求,着重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探究的内容。只有学生明确了目标,再去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和分析自己身边生活事例中的规律和自然的现象,从而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只有掌握了知识体系后,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实施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就是让学生依赖教材和校园内外的所有资源去完成,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能是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包大揽干预太多。教师只是设计学习过程的艺术家,学生是完成这个艺术的真正实施者。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在真正意义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只是老师讲,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进行抽象思维。大量的事实证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学习中只用抽象思维就很难掌握其本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广博的知识,集智慧之大成,才能触类旁通。所以思维形式不仅有抽象思维而且要学会形象思维。

2.学习化学,要习惯于把相互间有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部分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从整体中把握部分,从整体上考虑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综合集成的思维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只是来自于书本,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实验室、科普教室以及各种社会活动获取大量知识,培养学生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综合集成有用的知识,为今后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奠定基础。

4.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认真分析理解,最后升华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去理解和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书本知识,而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有的问题至关重要。如有这样一道试题: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气体是无色无味的,为什么我们用的甲烷气体有臭味,这个问题在课本中没有提到,但出现在生活实际当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通过网络、图书室等渠道来解决。

探究式教学提倡的就是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不是让学生做书本和分数的奴隶,提倡的是让学生极积主动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所取舍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提炼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积累知识量,为今后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改变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渠道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室里,在教师的讲解或是演示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机械的理解和记忆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而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白板、多媒体进入教室,在计算机的媒体库中存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查找来解决在书本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其学习的方式可以随意选择。如学生可以走进实验室,让他们通过对实验进行自主的设计、操作、完成实验,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来解决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走进图书阅览室、上网等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综合,使其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的能力。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把与教学目标的有关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想办法给学生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的条件,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形成认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全方位的学习。

总之,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一项陌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成功地组织探究学习,不是简单地引领学生去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而是要求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在教师精心的安排和组织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形成和提高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探究学习的特征篇(2)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思维开放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特征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我们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特征

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

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特征

探究学习的特征篇(3)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学习方法,铺垫本节教学

1、师: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叫“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的倍数,先来看一道题:

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

420

75

736

1028

905

302

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2、游戏活动:猜一猜

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

【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展开探究

1、观察数据,寻找探索规律

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

2、操作观察,初步发现

师:在刚才找出的3的倍数中任意选一个,用计数器把他拨出来,并记录下用了几颗珠子。

师:观察所用颗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所用颗数都是3的倍数。

师:其他小组所拨的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我们的研究有进展了。我们发现计数器上拨的3的倍数,所用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设计目的:利用计数器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一方面,研究对象直观化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聚焦于对数的特征的研究。】

3、逆向思考,完善新知

师:有了刚才的发现,我们能不能说“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珠子的颗数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么说会不会有问题?

生:有可能不是。因为不是3

的倍数的数,用的颗数究竟是不是3

的倍数,我们还没验证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找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把他们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他们所用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全班在一起交流。

学生操作、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目的:根据课前谈话,使学生自然地想到初次探究得到的结论倒过来说未必成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思路的操作过程做一比较,然后对研究方法做出选择。】

4、初步应用,归纳特征

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不作除法,你怎样很快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师说数,生判断,说方法。

师:现在让你来说说3的倍数具有怎样的特征,你会怎么说?

生回答:(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目的:在应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把先前发现数颗数的特征转化为数本身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中自然归纳得出。】

三、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下面各数是3的倍数的有哪些?

14

350

100

332

74

188

502

363

210

102

990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快乐游戏,应用新知

1、看谁最聪明

用你的方法判断下列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3693693

13693692

121212127

9233......3

(这道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挑战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巧填数字

在口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口7

4口2

44口

65口

12口1

(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总结,提炼方法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

六、思维拓展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下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吗?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探究作业:同时是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把你的研究成果与同学或老师分享。

【设计目的:在课堂探究之后,把学生引向独立的探究活动,给学生提出新挑战,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用复习2、5的倍数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上来,并设计了“猜一猜”环节,让学生随意报数,老师快速判断所报数是不是3的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了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特征。

探究学习的特征篇(4)

远程教育这一灵活便捷的教学形式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机会,受到残疾人学习者的认可。课程

>> 远程教育中残疾学习者特征简析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分析 甘肃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其文化特征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人格特征调查研究及启示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学习者角度看网络远程教育中的交互 远程教育学习者需求特征分析与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 残疾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 残疾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无障碍建设原则 中\美\日三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之比较研究 对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学习动机探查 远程教育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现状调查测试与启示 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策略研究 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学习模式研究 远程教育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要求 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远程教育入学教育与学习者自治能力的形成 基于“个人本位论”的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设置探析 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自制力与自治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张杰.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研究[J]. 网络教育,2008,(12):67-71.

[3] 姚德明. 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5.

[4] 江小明,高林.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原则与课程结构模式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3,(4):1-4.

收稿日期: 2013-03-30

作者简介:柳嘉宁,在读硕士,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300191)。

李强,教授,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300191)。

探究学习的特征篇(5)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探究自问题开始,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学生的探究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2、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探究”。整个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3、探究学习有其显著的实践性。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去创造。

5、探究性学习要把探究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小学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6、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性。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胆想象、猜测,提出自己独有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研究探究策略

1、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

2、指导探究的方法。探究学习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培养探索精神,获得积极的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掌握:操作――猜想――观察――类比等方法。例如,在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我们发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我们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不在个位上……学生同样经过了“联系已知――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学习中更要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为什么和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有关,进行说理。虽然学生很难揭示其中的道理,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还是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且将合情合理的推理和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

3、提供探究材料。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已知的东西去对未知的事物作出自己的猜测,进行实验推理,做出解释。脱离了自己的数学实际的探究,意味着学生面临很多困惑、挫折、甚至失败。学生也可能在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结果并不理想。尽管这样,但留给学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学具、图片、统计数据、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从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与思考的材料,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

探究学习的特征篇(6)

【关 键 词】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 刘志远,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07-0120-03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其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相关地理知识的识记掌握,而更加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和地理素养的提升。而在长期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地理要素简单串联的教学模式在很多老师的脑海中已经固化,这种机械的“八股式”教学方法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让区域地理教学原本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目标难以实现。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突破区域地理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位置联系的视角认识区域

特定区域的位置状况,决定着该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组合特征,也就决定着该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性。可以说,区域间地理特征的差异性也正是由各自区域所占有的独特位置不同造成的。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区域空间位置联系的视角也就成为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前提,并在区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善于把握地理位置与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逐步养成从分析地理位置开始进而探究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的学习习惯。

案例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的关联

在分析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相应的学习延伸,目的在于以地理位置为依托,探索东南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进而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东南亚”时,可按如下图所示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作地理推理,并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案例1是一个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结构中强调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在“东南亚”一课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把握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与气候、农业、旅游等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这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二、要素联系的视角把握区域

区域要素联系视角体现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总体特征。这一视角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指向,它要求学生学会从分析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把握区域特征,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特征是在区域内各要素长期并较为稳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简单地由一个或彼此孤立的几个地理要素所决定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特点。

案例2:“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教学设计

为了认识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了气候、地形、水文等不同的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有关资料分别对俄罗斯的气候、地形、水文特征进行了探究,并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在总结分享环节将各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了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了简单评价和总结。

这个教学设计其实是一个忽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在区域认识中重要性的反面案例,这样的地理教学显然是不完整的,哪怕学生的探究活动是那么的有序,课堂的气氛是那么的活跃。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采用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模式,却忽视了区域要素的空间联系,这种由于教学设计本身不科学所产生的人为割裂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根本上去认识区域地理现象和问题。因此,在进行本环节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小组探究活动开始的时候就提醒大家注意我们不是在孤立地认识气候、地形、水文特征,更要思考包括地理位置、植被等其他地理要素在内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知识层面准确把握对区域特征的整体认识,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区域地理教学别注重地理要素联系视角的重要原因。

三、比较中加深区域认知

区域地理学习中的比较法,就是通过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独特性,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一般情况下,选择对特征较为相似的区域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区域异同,掌握地理规律,而对特征差异较大的区域比较,则可以帮助学生化繁为简,更加突出区域特色。

案例3:“极地地区”教学为例

“极地地区”一节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两个具有高度相似地理特征的区域,怎样让学生学会在“同”中求“异”,在异同的探寻中构建区域知识体系,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比较。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这两个区域相同的地理特征:相同的高纬度地区;一样的冰雪世界;都是科学考察的宝地;都有顽强的生命存在。学生在比较出这两个区域的相似地理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再辨别出这两个区域的差别: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更强劲;环境更恶劣等。当然,更多的思考则在“异”“同”的背后,这一切又是因为什么呢?……

也正是通过比较学习,让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更加突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更为关键的是比较法这种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联系观点的培养,地理信息整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这也正是比较法被广泛运用于区域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原因。

四、“主题探究”贯穿区域地理教学

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是指运用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探讨某一区域中突出的地理现象分布与形成规律的一种探究式学习活动。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探究”彻底颠覆了传统“八股式”教学的形式,其所侧重的学生地理原理分析、方法指导和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教育功能更是“八股式”教学无法比拟的。面对多元的区域特征,确定最具本质和特性的“主题”并在逐个突破的过程中有效整合区域地理所涉及的琐碎分散的知识点,即从“点”到“面”的整体把握区域特征就成为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当然从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入手是选择区域地理探究主题的一般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案例4:“中东”教学为例

以中东教学为例,确定“长期热点,今日关注”的主题后,通过探究以下问题来整合主干知识。

①目前,中东地区依然一片乱局,你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 你知道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么?(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多民族汇聚的特点,理解中东成为热点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差异。)

③苏伊士运河为什么成为1956年英、法联合以色列发动的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焦点?读中东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原因。(明确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及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探究大国之争的原因)

④为什么争夺戈兰高地成为第三、四次的中东战争的焦点?引申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解决水资源问题更好的办法么?(探究水源之争的原因,明确中东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了解中东国家应对水源短缺的努力,开阔学生视野。)

⑤ 在“水比油贵”的中东,是否每个国家石油资源都很丰富呢?总结石油分布的规律。丰富的石油资源给中东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呢?石油国的隐忧。(了解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状况。)

不难发现,“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在方式上更侧重于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主要承担为学生提供各种图表、文字资料及扮演“引导员”等辅工作,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的探究环境,课堂也由原本单一的师生传递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传递转变,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在目标导向上“主题探究式”教学则更注重区域地理学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五、思维导图助力区域地理学习

面对一个陌生的区域,在学生还未建构完整的地理思维的情况下,具有思维可视化、形象化特点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更多关注区域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进行更有效的综合分析、重新组合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区域思维体系和知识网络。而构建思维导图过程的本身更是对区域加深认识的过程,在对区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内容,使原本琐碎抽象的认识片段整合成一个体系,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在分工合作、思考分析、整理归纳、凝练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案例5:“日本”教学为例

运用分析区域的一般思路,将日本部分内容加以整理、归纳,绘制思维导图。

这样的一张思维导图,不仅是对所学地理知识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整理,更是一种地理思维方式的表达。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交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更要指

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并尝试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体验利用已有知识体系构建新的学习内容的过程,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可以说,思维导图的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区域地理的学习效率。

总之,区域地理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并在不断丰富创新,但其注重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却始终不变,区域地理的学习也将继续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这一核心教学目标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探究学习的特征篇(7)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的质量提升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特征及探究内容

1.1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特征分析

高中的地理是文科生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使然。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不同也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主要体现在自主性特征以及过程性特征和问题性特征、实践性特征几个重要方面。其中的问题性特征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来供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这也是探究教学的基础。自主性主要就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对问题探究,是学生创造性发挥的重要条件,过程性特征则是对地理知识各个层面的探究,并且有着实践操作的环节。

1.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比较适合采用的就是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空间的分布,这一内容的探究目标主要能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并能对位置变化以及联系观的形成和理解有着促进作用。对地理特征的探究内容上能够让学生对地理要素和区域特征得到有效掌握并形成地理环境而定整体观等。还有是对地理关系以及过程,空间相互作用以及空间格局等层面的内容探究。

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2.1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还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探究的效果得到有效呈现,例如可以提出问题我国的青藏高原为什么要比四川盆地的晴天多?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的进行参与探究教学中来。再有就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和选择过程中要能够根据所处环境的特征,例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资源等。同时也要能够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差异性,所以在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时要能和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因材施教。

2.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第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先要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来对问题加以探究。这就可以通过对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对问题进行提出,学生在动态化的情境下就会比较感兴趣,对课堂的轻松氛围也能得到良好营造。然后就势提出所要讲述的内容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

例如:在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宇宙中的地球内容进行讲述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关于宇宙星体的动态画面,提出问题如银河系当中有多少颗星体,地球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等相关问题,然后学生就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课程的讲述内容。

第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要能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所以在设计验证这一重要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类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实际的实验内容进行验证。例如:在高中地理中关于沙漠化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先通过幻灯片对世界的荒漠化的分布图进行展示,主要让学生发现荒漠化的重要问题,为探究做准备。然后可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我国哪些地区有着荒漠化,怎样进行对荒漠化问题加以防治?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我国的化规模化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发现基本的地理原理等,然后通过实际行动对问题进行验证。最后可总结出通过植树造林以及设置防护带等对荒漠化问题得以解决。

第三,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之后要能够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经验,掌握探究的方法以及思路等,加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对探究问题的方式以及案例应用的方法老师要能够进行详细讲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重视,只有从多方面得到重视才能够发挥探究教学法的作用。通过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升,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也有得到效提高,此次主要从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的几点思路进行研究,希望对实际的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美芝.中学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