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服务质量监管

服务质量监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7 15:55:03

服务质量监管

服务质量监管篇(1)

(一)旅游服务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服务是旅游者购买的一种无形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无形产品,旅游服务的质量主要是旅游者的感知决定的,旅游者在旅游服务的期望和实际感知中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旅游服务质量的体现,也即旅游服务质量的本质。但关于旅游服务质量的定义,目前业界还没有权威一致的说法。学术界大多数都认为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者通过比较期望服务目标和实际接受的服务水平,对某一特定服务的感知得到的。旅游行业内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认识主要基于我国的国家标准。

(二)旅游质量监管

监管,也称管制、规制,是指其主体基于某种规则,对某事进行控制或调节,以期达到使其正常运转的目的。质量监管的职能往往是政府的监管机构执行的。旅游质量监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制定和颁布旅游服务质量的相关政策,这也是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的主要依据,一般由各级旅游质量监管部门执行,在宏观上利用政策引导旅游行业的发展。2、处理旅游投诉,当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感知的旅游服务没有达到期望或相关的标准,就会向旅游质量监管部门提出投诉,因此,旅游质量监管要负责接待和处理旅游投诉。3、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管,作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需要旅游质量监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维持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制不完善

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牵涉到很多旅游以外的其他因素,在现有的体制下,许多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往往不仅是旅游业自身的问题,与其他一些相关领域和行业有密切关系,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旅游因质量问题旅游监管部门都能够解决。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大旅游”的新格局,许多非旅游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旅游服务质量,比如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问题、居民素质问题以及天气原因等,这些因素并不在旅游从业人员控制之下,但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引起旅游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旅游城市,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一些非旅游因素引起的,比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城市文明水平比较低,因为天气问题影响景区观赏效果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单凭旅游管理部门能解决的。目前的旅游质监体制只适用于旅游经营机构,无法管辖在这之外的机构与人员,难以适应“大旅游”格局的需求。

(二)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标准化程度不足

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与旅游市场的标准化程度分不开。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是旅游质量监管的重要标尺。现阶段,张家界旅游质量问题的产生与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建设滞后有较大的关系。如旅行社的“零团费”、“负团费”现象,这里面导游和旅游服务基本是免费的,旅游服务费用一般是在导游对游客的购物及推荐的各种旅游自费活动中获得,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旅游质量投诉频繁发生。尽管《旅游法》对旅行社经营有很多约束条款,但在具体操作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却很难进行监管。此外还有很多旅行社在打包项目中提到的住宿标准,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三)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张家界旅游业发展迅速,加上提质升级的需要,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需求非常旺盛。但现实情况是旅游从业人员总量难以满足产业要求,整体素质也普遍较低。如旅游者投诉较多的导游服务人员,很多是无证的“野导游”,学历层次低,缺少专业培训和基本的服务意识;另外,旅游景区商贩和轿夫大多来自景区周边的农民,在旅游服务过程中容易因为经济利益和游客产生纠纷,他们不太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声誉。一直以来,张家界政府部门非常注重旅游硬件设施的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在国内景区中算得上比较完善,但在旅游服务方面重视度不够,旅游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缺乏,旅游服务质量与硬件设施相差甚远。要使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就必须加强对旅游业的智力投资,从源头减少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的发生。

(四)旅游者非理性维权造成监管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加上旅游目的地的大力宣传和各种渠道的旅游出行提示,旅游者维权意识逐渐加强,特别是在我国颁布实施《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和《旅游法》之后,旅游者因服务质量问题对目的地旅游企业的投诉明显增加,旅游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量和难度也明显加强了。另一方面,部分游客在维权过程中,由于对旅游维权的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维权的现象,甚至有的旅游者存在过度维权的情况。比如所维权的问题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给旅游质监部门处理问题带来困难;也有部分旅游者在自己权利受到损害时,以片面过激的行为来表达对处理结果的不满,从而损害其他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将问题复杂化;还有部分旅游者因为自身素质和理解能力的问题,在维权投诉中会出现“有病乱投医”的情况,旅游质监部门处理起来很棘手,同时也损害了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三、张家界旅游服务质量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要树立目的地全要素管理意识

旅游业的综合性要求旅游目的地政府树立“大旅游”观念,改变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理念,从单一业态监管向旅游目的地监管转变。旅游目的地政府不能把旅游业当作一个单纯的产业,要把一个城市里面与旅游有关的各种要素都融合起来。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也不仅仅是针对旅游业的监管,而是把目的地监管作为其主要任务。张家界在旅游目的地全要素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推广的成果,也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值得其他地方旅游目的地学习和借鉴。从过去许多典型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的案例来看,如果单纯将旅游质量监管看作是旅游部门管制的事务,很难充分改善目的地的整体旅游质量。“大旅游”的观念和目的地全要素的管理意识,要求政府管制突破现有的体制约束,打破行政部门的界限,相关政府部门要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目的地旅游质量监管中,全方位地减少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的产生。

(二)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是进行旅游质量监管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规范性标准。制定旅游质量标准化体系,并引导企业执行,是预防旅游质量问题的重要路径。传统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观念不强,对有形产品较重视,对无形服务的质量的认识不够,大多数经营者把旅游服务质量简单地理解为服务态度等主观因素,因此需要制定质量标准体系,使企业认识到对旅游服务质量也是可以客观地衡量比较。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服务将出现个性化、高端化的趋势,旅游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建设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目前我国已经有一系列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像张家界这样的旅游目的地还有地方标准,但仍然需要继续完善多层次多方面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尤其是地方标准还需要继续补充和细化,如针对葛粉、杜仲茶、湘西腊肉等土特产、“三下锅”等特色餐饮产品制定地方标准。另一方面,督促和检查旅游经营企业实施标准化服务,把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监管作为常态化工作,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实施。

(三)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培训

由于旅游服务行业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这往往是引发旅游服务质量的直接原因。旅游产业具有有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生产者与消费者很多时候是直接接触的,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者的实际体验,而这种旅游体验的满意程度直接决定着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从大量旅游投诉案例来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质量评价和满意度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更多地集中到旅游服务上。如导游,景区工作人员,景区商贩以及饭店服务人员的素质等。主要的问题表现为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较差。因此,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就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使从业人员提高职业认同感,再就是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对业务熟悉,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旅游者。政府和企业要尽量地给从业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巧妙化解与旅游者的矛盾。这样不仅能减少旅游质量问题,还能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添彩。

(四)引导旅游者合理维权

服务质量监管篇(2)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行政服务 标准化

引言:标准化是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基础工作标准化,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要求来强化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服务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全面推行服务型窗口单位的行政职能中,做为政府各部门集中开展审批服务的窗口单位,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示范窗口,行政服务标准化做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对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一、关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的分析

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研究主要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省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以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省级标准化技术机构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各省市标准化研究部门建立至更名为标准化研究院。当时称为研究所,这时的标准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研究甚少。当时省级标准化研究部门,从事的标准化研究只是收集标准文献,复印标准文献,要什么,给什么,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1]。

第二阶段是由“所”更名为“院”以来,这时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纷纷成立研究室,将工作中心逐步由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向标准化研究转移。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均在标准化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成果。

二、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服务的标准化的意义

随着当前各种监督管理不严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在制度上更应该随着国家技术监督管理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机制,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机制完善的必由之路。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国家信息平台,以提高我国技术监督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就是一种制度上的不断完善。

将行政监管由以往单一的命令强制方式向多元的柔性化方式转变,体现了服务和法治政府的理念,契合了当今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倡导和优化社会的法制环境;其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法律中的缺失和不足,是行政监管方式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升质量监督部门的行政监管效能[2];第三,行政服务标准化制度强调沟通协商和宣传指导,注重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行政监管关系、提升相对人责任意识,促进行政目的的实现。

二、质量监督技术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舆论宣传

首先,要以宣传为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加强宣传,让社会广泛了解标准化工作,支持质监部门推行标准化的各项工作,使标准化工作能够及时得到社会各界和舆论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保证标准化信息的快捷传递。要用强有力的信息宣传工作促进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要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的职能优势,以技术为手段,以标准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着力提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构建完善的标准化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的搭建,需要从多方面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多措并举,精心制订。首先要强化对现有制度的改善与运行力度,形成整体合力,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精心梳理,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该合并的合并,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二是结合各岗位工作要求、各个服务项目办理规程和各个事项运转的保障需求,按需按岗建立健全涵盖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的标准,不留标准“盲点”。更好的实现 “程序最简、时间

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服务标准化要求。

3、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关标准的大量具体工作主要由非官方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及企业的自身质检机构承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为了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把标准化管理工作由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转到主要运用政策导向的宏观管理上,要建立质监部门和企业的新型关系,把强化对企业的标准化服务工作作为从源头抓质量的根本手段[3]。一是结合深化企业改革,引导和推动企业严格内部质量管理,推行产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仓储、标准化物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企业的质量基础。二是抓好标准的日常管理,规范和引导企业做好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完善产品标准的检测手段,提高产品标准的技术保障能力。

4、构建完善质量技术监测体系

对各种物品的监测管理,是完善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将农业、食品、工商等部门形成专业性强、资源共享的融合性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加强质量体系文件学习。制定详细质量体系学习计划,按时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学习;二是强化人员培训,积极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岗位大练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检测机构人员的整体能力[4]。加强企业技术监督的自我检验检测,譬如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从生产源头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上市批发、零星销售,把好每一环节的检测关,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度,向社会提供统一、权威、快捷的食品安全信息。引导群众安全消费,进一步规范各个流通市场秩序,强化流通环节监管,严格实行批发市场的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构建权威性的质量技术监督模式。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在突出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强调行政服务主体职能的转换,并通过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从管理、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上加以改善和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行政服务,实行阳光行政,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突显出“为民、务实、服务、清廉”的主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梁大辉,周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42-43.

[2]张晓惠.完善全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几点思考[c].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2009.

服务质量监管篇(3)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中国电信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完善和扩大社会监督网络,更好地接受社会的监督,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中国电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版权所有

第二条社会监督员条件:

一、政治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中国电信、支持中国电信事业。

二、关心中国电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知名度,具有准确掌握国家政策水平和中国电信发展方向的能力。

三、能够实事求是对中国电信服务进行监督,并能将广大群众对中国电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聘任单位。

第三条社会监督员聘任范围:

本人自愿应聘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社会团体代表及民主人士。

第四条社会监督员聘任方式:

由xx电信分公司聘任,事先征得被聘人员所在单位及被聘任人同意。社会监督员聘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到期后自动解聘,也可以续聘,连续聘任一般不超过四年。聘书由xx电信分公司统一制发。

第五条社会监督员职责:

一、及时了解xx市电信分公司有关政策规定,了解分公司对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及安排,了解分公司服务工作情况及社会呼声与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聘任单位反映。

二、社会监督员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定期不定期对中国电信服务工作情况进行暗访并及时反馈暗访信息。

三、向社会宣传中国电信的有关法律、政策、规定。

四、配合xx市电信分公司进行专项调查研究。

第六条社会监督员联系制度:

一、社会监督员在了解到对电信服务方面的情况后,恳请及时和聘任单位纪检、监察及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室等部门进行联系。联系电话:xxxxxxxx版权所有

二、社会监督员的暗访方式主要采取电话、信函或登门走访等形式,了解中国电信的服务工作情况。

三、不定期组织社会监督员进行学习,了解电信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学习电信服务行业新政策及新业务。

四、每年召开一次社会监督员座谈会议,介绍一年来中国电信的服务情况;解析中国电信服务中存在问题;听取社会监督员对中国电信服务的感受;听取社会监督员了解到的对中国电信服务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介绍下一年度市电信分公司对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安排。

五、年末走访慰问社会监督员。

服务质量监管篇(4)

敦化市农业局在省、州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完善乡镇监管体系建设为突破点,以服务标准化生产为宗旨,以“技、监、检、认、教、宣”六措并举为手段,精心组织、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安民心、保稳定、促和谐。

1.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依托,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一是以吉林省地方标准和延边州地方标准为依据,将现已制定出的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项及地方标准5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彻底解决标准重复、交叉、滞后的问题。把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印制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10000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是严格落实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印制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日志5000册,完整记录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环节定期到村屯进行检查指导,避免违反规程操作,严格监督生产全过程,从生产环节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年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面积5万亩;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面积28万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农产品标示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度》、《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等6项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使工作有理有据,完善监管体系。

四是创新科技推广服务方式。敦化市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项目,结对培育农业示范户2000多户,加快了农业标准化技术成果转化。主要技术成果的入户率和应用率达到85%以上,对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规范核心示范区,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作用。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新格局。2012年组建了市、乡二级科技示范园区16处,总面积175公顷(其中:食用菌100万袋)。

六是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积极引导和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订单农业,带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全市共有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11万多公顷订单农业,带动4万多户农民生产,带动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

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达到以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带动农业的效果。

2.以完善乡镇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突破点,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敦化市高度重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由市编办发文正式在全市16个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履行工作职责。

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一是要求16个乡镇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乡镇领导小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成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日常工作。每个乡镇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都确定监管服务人员2人以上。完善了县级农业部门有专门监管机构、乡镇一级“有职能、有人员”的监管工作体系;二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制作了巡查记录,积极开展定期巡查,巡查对象为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注重指导与检查相结合,把指导标准化生产作为第一目标,坚决杜绝出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进行农业生产的现象发生;三是建立乡镇蔬菜农残检测制度,在主要蔬菜基地设立了常态化监测点,配合市检验中心完成蔬菜农残抽样工作;四是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资销售旺季对本乡镇全部农资经销店进行农资市场检查。注重日常监测,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产品和经营点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及时主动和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沟通,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第一手可靠信息,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2012年全年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检查农资市场29次。

3.以检测服务为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根据各个农事季节、重要节假期及重大活动,坚持日常检测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全市范围内中心市场、万客隆超市、康惠批发市场、江南镇蔬菜基地等重点种植区提供检测服务。形成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中心,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生产基地、超市检测点为基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2012年全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共完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检测41次,出动人员84人次,其中市场监测17次,抽样51个;生产基地检测24次,抽样72个,合格率在95%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4.以认证管理为标杆,树立品牌优势

认真搞好已认证22种无公害农产品、7种绿色食品A级产品、3种绿色食品AA级产品、7种有机食品级和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通过走基地、走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及时印发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发放到各认证企业和生产基地,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

5.以科技培训为基础,深入发动标准化教育工作

按照实际需求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敦化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对行政辖区内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管理相对人分别展开培训。一是先后四次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通过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实地练兵开展了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暨标准化和检测人员3次集中培训;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对江南镇、大石头镇、黄泥河镇等主要蔬菜生产乡镇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户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全年共计举办各类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75场次,培训4642人次。

服务质量监管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落实监管职责、搞好监管服务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年底,在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乡镇基本建立起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到年底,全面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加强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能力。

三、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依托现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瓜菜生产重点乡镇,鼓励单独规划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二)编制及人员。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实行工作人员“兼职专职”并存的工作模式,同时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依法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年度预算。

(四)人员培训。市农业局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鼓励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建设。鼓励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瓜菜生产重点村要专门安排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四、工作职责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市农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卓同志兼任,副主任、欧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结合实际,紧抓落实。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要确定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并从年月开始,每月日前将本乡镇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送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汇总后统一上报省农业厅。同时,市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对乡镇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考核内容。

(三)强化督查,精心指导。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将根据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横幅、电视新闻、广播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为加快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工作计划

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从年月份开始到年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市农业局按照农业部以及省厅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关于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各乡镇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

服务质量监管篇(6)

关键词:质监系统;质量监督;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 A

质量是一个被人们经常提及的词汇,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们对质量标准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质量意识也随之明显增强,要求产品质量更安全、更优质,使用起来要更舒适、更放心。质监部门担负着产品质量监管的重任,而技术机构则是依法监管、科学监管的技术支撑。技术机构承担了国家监督检验, 包括生产许可证的核查检验、一些重要产品的出厂检验、执法的检验、企业委托检验等,是严把产品质量关的前沿哨所。技术机构人员工作的好坏,技术检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可以说是责任重于泰山,来不得丝毫马虎。而基层质监机构的质检中心承担着本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委托检验、仲裁检验等常规检验任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目前质监机构的质量检测能力和人员素质都有待提高,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质监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要注意处理好服务与监管的问题

1.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扎实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高举服务旗帜,唱响服务主旋律,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大势所趋。过去那种传统、粗放的“管、卡、压”的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彻底摒弃以往那种“你属我管、我就收钱、服务与否、看我心愿”的衙门作风,改变“收费局、罚款局”的不良形象。要充分发挥质监部门职能优势,尤其是技术优势,真正改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热忱服务的宗旨意识,决不能把服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口号上,而必须是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

2.要切实做好监管工作,依法监管,科学监管。重视服务,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甚至放弃监管,更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尤其在当前食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时期,更要注重监管工作。严格监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放弃监管就是失职、渎职。我们所说的监管是科学的监管,就是把服务与监管并举,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从过去那种传统、粗放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卡、压监管模式转变到先进的、现代的、法制的、科学的监管模式上来。要调整监管的重点,把故意制假售假和危害消费者安全等违法行为做为监管的重点,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开路先锋和拳头作用,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者,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在法制、有序、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对于合法生产经营的企业,要坚持“四多一少”(多送信息、多送技术、多指导、多服务、少收取费用)的科学监管。最大限度地履行全面、科学、完整、技术的监管服务职能。

二、处理好经济效益与技术机构建设的问题

1.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质监检测技术机构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基层质监部门还没有完全实现“吃皇粮”,事业人员经费、检验经费还存在很大“缺口”。这些缺口,可以通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来弥补。质监系统的检测技术机构是质监部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手段,质监事业要发展,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没有权威技术机构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会越来越强,发展会越来越规范,伪劣假冒的市场会越来越萎缩,这就决定了以后我们的行政执法之路会越走越窄,相反对我们的技术机构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技术服务之路会越来越宽广。这就要求我们质监部门必须大力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增强技术检测服务能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质监事业发展。

2.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质监检测技术机构建设。当前基层质监技术检测机构普遍存在检测项目不多,检测设备不先进,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专多能人才缺乏,尤其是高技术人才紧缺,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才能做好技术机构建设呢?笔者以为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要大力增加技术机构检测设备和检测项目,二要大力提高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这里先谈增加技术机构检测设备和检测项目问题,检测设备和检测项目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全面更新,科学现实的做法是:首先立足现有已授权项目和检验检定领域做文章,对现有项目求巩固,确保现有项目正常运行;其次开拓新领域,深入企业摸底调查,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及企业普遍的检验、检定需要确定新上项目,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检测能力;再次对新业务寻求联手,对一些高科技项目一时无力上或不可能都上的项目,则寻求与上级检测机构及其它技术机构联手开展工作,将这些项目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为企业尽可能多的提供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质监行业形象的发展方向

(一)、深入基层切实提升形象的基础工作

从业者和管理者要主动了解服务对象的意愿,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对质监部门来说,无论是各种政策的提出还是贯彻执行,无论是作出决策还是组织实施, 无论是指导工作还是解决具体问题首先要端正思想、摆正位置,紧紧围绕着更好地履行把关、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深入调研,及时掌握政府监管需求、企业的意愿、群众要求。

(二)、要扎实做好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要想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加强人员培训是关键,人员培训要着眼于质监工作实际,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培训质量、计量、标准化及特种设备安全的检验、检定、检测上,为质监部门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尤其要加强年轻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后继有人,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对于一些科学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质监技术岗位可选拔一批可塑人员到相关院校进行深造,或者引进人才,为我们质监事业的持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保障,实现质监部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价值。

(三)、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塑造行业形象

定期召集服务对象开展座谈,向服务对象介绍本单位工作的情况和发展思路,请他们对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质监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增进了解强沟通、融洽感情, 最终实现互为依存的关系。重视与质监工作构成业务关系的单位,深化服务内涵,确保服务质量。

四、结论

在质监工作日常工作中,要做好质监工作,需要研究处理的关系远不止这些。做为质监工作者要善于不断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对策,解决新问题。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牢把握质监工作的正确航向,全面、科学、准确地履行职责,为服务经济发展做出质监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R].2011.01.25

服务质量监管篇(7)

一、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是卫生系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大家知道,去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卫生部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大了三项工作职责:一是强化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查处的职责,工作范围更宽、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二是强化了药品安全的监管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过去直属国务院领导改由卫生部管理,密切了医药工作的整合,加大了卫生部门对医药安全管理的职责。三是强化了医疗服务质量监管职责,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监督和评价工作,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工作职责的调整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以及能力、手段等都要随之而变化,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于卫生部门来说,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已经不是一件可抓可不抓、可管可不管的工作,而是要作为一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最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特别强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把这项工作放在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首位。食品、药品和医疗服务安全,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出现重大问题,都将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极易引发社会,危及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医疗服务监管,不是一项一般性、业务性、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事关卫生工作全局的重要任务。

(一)质量是医疗服务的根本。

医疗服务的基本职责是保护健康,挽救生命。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和医学发展的局限性,任何时候都不能说医疗服务可以包治百病,消除一切疾患。但是,医疗服务质量是好是差,对于患者来说,却是生死两重天。医疗质量高,可以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起死回生;医疗质量低,也可能使患者遗恨终身,甚至危及生命。可以说,保证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永恒的主题,也是医疗服务的根本。

医疗服务质量的基本含义就是八个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安全、有效是医疗服务的本质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务必要精心治疗、精心护理、规范操作、不出事故。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因为医疗服务涉及到人的健康和生命,风险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划清一个界限:对于一些确实难以攻克的顽症,即使完全按照医疗服务规范操作,也无力回天的,不能视为医疗事故,应该理直气壮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合理权益,鼓励他们去探索、去攻关;而对于一些、不负责任、违反规程、危害生命的,就应该认真调查,严肃处理,绝不袒护。方便、价廉是医疗服务的社会效果,要求医疗服务不仅质量高、效果好,还要维护公益性,使大多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这两项要求缺一不可,而安全、有效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做不到安全、有效,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令群众满意的服务质量,就谈不上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服务质量是医疗工作的核心,是医疗工作的根本,也是医疗工作的基础。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更要强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医生是一个高尚的、纯洁的、令人尊重的职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目前有些媒体对医生群体的歪曲和误解是一个不正常现象。但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群众对医生的尊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亲身体会、自然形成的。我们一些老医学专家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练就了高超的技术,养成了高尚的医德医风,对病人无微不至、体贴关怀,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中去,自然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也有一些医生,技术不强,医德医风不高,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之中,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就难以取得群众的谅解和宽容。因此,我们既要体谅医务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也要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监管和教育。这项工作既是对患者的保护,也是对医务人员的爱护。因为一个医生一旦发生重大医疗事故,这种阴影可能伴随他终身,影响他的一生。明天,卫生部将要召开表彰学习王忠诚院士的座谈会,这位80多岁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人,创造了很多奇迹,而且成功率极高,是全国医生学习的楷模。他的高超技术和服务质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为患者诚心、爱心和热心的服务中逐渐磨炼出来的。这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该向王忠诚同志学习,把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作为人生最高的追求,作为神圣的职责,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努力去保障医疗质量。

(三)医疗服务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现实问题。

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意见较多,既有看病难,也有看病贵。而人民群众最看重的,还是医疗服务质量。群众有病到医院,最大的希望是看好病,其他方面要求都是第二位的。可以说,没有质量保证,其他方面再好也不能令群众满意。从各地发生的医疗纠纷看,尽管成因复杂,但主要还是医疗服务质量不过硬,群众不理解。如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康复出院,即使花钱较多,群众有意见,但一般不会形成医患纠纷。如果出现医疗事故,即使花钱很少,群众也不会原谅,还要索取赔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难以推卸责任。因此,要维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证医疗质量,不发生或少发生医疗事故。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意识,各级卫生部门都要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意识,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疗机构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把控制医疗事故作为最紧迫的工作。

(四)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医改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回顾这些年的卫生改革,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开拓创新,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改革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绝不能为改革而忽视管理。通过改革可以完善管理,通过管理也可以推动改革。改革不仅要有效降低群众的医疗卫生费用,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也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

应该看到,在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并没有相应跟上,过去一些科学、严谨的医疗规程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一些项目准入、技术准入、人员准入没有得到严格落实。这是一些医疗机构医疗事故频发、医疗纠纷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地在制定医改方案时,一定要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和制度建设,下决心整顿医疗服务秩序,治理医疗服务监管软弱涣散的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比改革体制机制更重要。在外部体制机制没有改革之前,要改变医疗服务管理上的一些弊端确实存在很大困难;在外部条件改善的同时,如果不加强内部管理,不解决散、乱、差问题,改革也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只有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医改才能取得成功。试想,如果在改革之后虽然群众医药负担减轻了,但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了,看不好病了,他们会满意吗?因此,改革与管理必须紧密结合,同步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靠什么?靠思想教育,靠制度建设,更要靠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必须要首先解决重发展、轻监管,重外延、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和问题。

(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是卫生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努力,离不开医院自身的管理,离不开卫生部门的监管。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都担负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职责,必须明确职责,共同承担。目前,社会民众对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反映比较强烈,有药物不合理使用、特别是抗菌素滥用问题,有医疗技术准入不严格、高新技术盲目采用问题,有术前、术后操作程序不完整、病历书写不规范问题,也有小医院治疑难病、新医生动大手术等问题,医疗安全存在很大隐患。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会永远“坐在火山口上”,寝食不安。做好这些工作,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也不是“难于上青天”。只要大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下定决心,艰苦努力,通过扎实的工作,一定能够稳步推进、逐渐完善。

二、科学界定医疗服务监管职责,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制度

医疗服务质量涉及的工作很多,必须首先界定监管职责,明确哪些事情由谁来管,赋予什么职能,承担什么责任。

(一)理顺卫生部门内部不同职能的关系。

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主要是政府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职责。在卫生部门内部,涉及医疗服务监管有三个机构:一是医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定标准、定职能、定责任”,具体负责制定医疗服务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机构、人员和技术的准入管理等,确定各类不同医疗机构的标准、条件和从事医疗服务的范围。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和乡卫生院都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并制订严格的准入标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就不能从事复杂的技术服务,否则,就必然会出现医疗事故。这就是先定规矩。不具备条件、没经过批准擅自从事规定范围以外的服务,就是违规,就要严肃查处。对医生的准入也要定标准,不仅要有从事医疗服务的准入,还要有从事哪一种技术服务的准入,没有准入不能上岗。培养一个好医生,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只看文凭。技术职称评定与学历有关,但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关键还要考核临床实践。没有多年的实际锻炼,成不了一个医术高超的好医生。要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首先要把好准入这个关口,这是对人民负责,是对医院负责,也是对医生负责。要保护年轻医生,就必须有严格的准入和制度规范。

二是医疗服务监管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实施监管,按照医政机构制定的标准、程序和规范的要求,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执业活动进行监管,凡不符合规范准入要求的机构、项目和人员都要坚决停下来。卫生部成立医疗服务监管司,不是对医政工作的削弱,而是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卫生部门制订了一系列医疗技术规范,但不少医疗机构执行不严,卫生部门又监管不力,很多已流于形式。各级卫生部门都要改变原来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强化、细化医疗服务监管职能,狠抓医疗安全质量,使之成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下决心解决管理松弛、纪律弱化、责任不清等问题,以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适应群众医疗需求日益提高的需要,适应医疗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是卫生行政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取缔没有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和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

概括地讲,卫生部门内部医疗质量监管职能的划分,就是三句话:医政机构负责定标准、定规矩、定条件;医管机构负责对批准准入的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行为实施监管;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打击非法行医。三个机构分工明确,并行不悖,不存在矛盾和交叉。

(二)切实加强医院内部质量监管。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是政府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责无旁贷地发挥主导、组织、协调作用。但是,政府卫生部门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面对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规模庞大的医疗机构,仅靠政府卫生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作用。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树立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思想,制度上要严格规范,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服务上要热情周到,管理上要一丝不苟。保证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医院院长,其次是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医务处长和科主任,这些岗位的监管职责必须落实,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大祸。特别是大医院的院长,大多是专家出身,每个人都身怀绝技,这是几十年磨炼出来的。现在大家走上了院长的岗位,承担的职责更重了、工作范围更宽了,面对的不是一个病人,而是成千上万的病人,工作的重点不是发挥个人的作用,而是要发挥整个团队、全体医务人员的作用。院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是管好医院几千名干部职工,这项工作比单纯的技术服务复杂得多。院长不能将太多的时间用于从事技术服务,对于个别的、疑难的、别人做不了的病例,院长们可以提供临床技术指导,但不能由此分散了精力,影响整个医院管理,特别是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管好一家医院,最关键的是把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指导全体医务人员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医院如果出现重大的医疗责任事故,尽管临床医生要负责任,主管副院长和院长也都要承担责任。如果由于重大医疗事故对医院几十年积累的声望和形象造成巨大损害,我们既愧对于前辈,也愧对于后生。因此,对于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院长、科主任、医生都责无旁贷,大家都要有一副千里眼,善于观察分析医疗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并采取积极措施,堵塞漏洞,消除后患;有一双顺风耳,能够经常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反映,深入研究,查找问题,认真解决;有一张婆婆嘴,经常提醒大家注意医疗安全,落实岗位责任,使医院的每个人都关心医疗服务质量,都关心群众生命安全,都关心医院的生存发展,都关心医生的成长。要在医院内部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考核和奖惩,把提高质量、确保安全、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作为医院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对做得好的要表扬奖励,做得不好的要严肃批评,不合格的就要调离岗位。

(三)建立医疗服务监管评价体系,发挥各方面监管力量。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群众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医疗服务监管不能封闭、孤立地进行,要增强公开性,提高透明度,注意发挥社会、群众的作用,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及时披露医院有关医疗服务质量信息,把医疗质量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作用,尽快研究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医院内部要建立,卫生部门也要组织专家研究设计一套完整、准确、可行的评价办法,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定期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考核,评价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工作对于促进医院自身发展,完善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和监管队伍

(一)努力建设一支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护队伍。

保证医疗服务质量,需要购置必要的大量仪器设备,但最重要是人,是高素质的医护队伍。有些医疗机构只注意增添设备,却忽视人才培养,这种重物轻人的倾向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改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医护人员队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但总的看,医护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仍然远远不适应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不仅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缺乏优秀、合格的医生和护士,就是一些大医院,真正能够独立承担疑难、复杂疾病治疗工作的高素质医师也不太多。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师队伍,是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医疗机构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的一些大医院历史上都有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这是一项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扬。但也有一些医院丢掉了,或者落实得不严格、不规范。希望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高度重视医护技术队伍的建设,营造学习技术、探索技术、钻研技术、创新技术的良好风气。对年轻医生的培养,要严格、严谨、严厉,才能“严师出高徒”;要规矩、规定、规范,才能“规矩成方圆”;要热心、耐心、细心,才能“心心相印,心诚则灵”;还要周到、周密、周全,才能遵循继承、发展、创新的路子,帮助年轻医生尽快成长。各级卫生部门都要重视、关心、支持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研究制订人才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卫生系统缺少专业的、专职的医疗服务监管机构和人员,医疗服务监管队伍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能力、水平、条件,都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队伍建设是各级卫生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卫生部成立医疗服务监管司,是给各地带了个头,今后还会和大家一起努力推动这支队伍建设。不仅要解决机构、编制问题,还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注重监管能力的培养,掌握监管工作的要领和手段,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医疗服务监管工作要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本级所属医院还是其他方面所属的医院,都要由所在地政府卫生部门负责监管,在医疗服务质量上要坚持一视同仁。不能只管公立医院、忽视私立医院,也不能只管私立医院、袒护公立医院,应该按照统一标准严格执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