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9 08:33:50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1)

【关键词】提高 有机化学 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专有机化学教学是专业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有机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2)

一是领导重视,行动迅速,布置落实行动快。

(一)成立领导机构。为抓好第一阶段的起步准备工作,我分公司领导表现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迅速成立了中国电信xx分公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周xx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总经理黄xx、赵xx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其相应的工作组,副总经理黄xx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并明确了xx分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工作职责。

(二)认真部署安排。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抓好总体部署,又抓紧每个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结合我分公司的实际制定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中国电信xx分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流程表》,对三个阶段19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细化,力求把内容策划实、形式安排好、活动组织好。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理论学习内容精。

3月9日,xx分公司党委共90多名党员和部室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3月12日-4月16日,xx分公司党委组织90多人收看了集团公司举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讲座共五次,通过学习,全体与会党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了解和学习了在工作中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意义、方法和途径;4月10日,单独组织离退休支部党员开展学习;通过以上学习内容,使到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跟人公司党委的步伐,采取实际行动,大力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分公司的全面开展。

我分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按要求做好学习资料的发放和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将上级部门购买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用书,放发党员和中层领导人手一册。在分公司网页和宣传橱窗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将重点学习资料在网上,并及时报道我分公司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出版了1期简报,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向上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我分公司的工作动态。

三是深入调研,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工作深。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3)

(一)成立领导机构。为抓好第一阶段的起步准备工作,我分公司领导表现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迅速成立了中国电信xx分公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周xx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总经理黄xx、赵xx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其相应的工作组,副总经理黄xx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并明确了xx分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工作职责。

(二)认真部署安排。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抓好总体部署,又抓紧每个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结合我分公司的实际制定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中国电信xx分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流程表》,对三个阶段19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细化,力求把内容策划实、形式安排好、活动组织好。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理论学习内容精。

3月9日,xx分公司党委共90多名党员和部室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3月12日-4月16日,xx分公司党委组织90多人收看了集团公司举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讲座共五次,通过学习,全体与会党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了解和学习了在工作中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意义、方法和途径;4月10日,单独组织离退休支部党员开展学习;通过以上学习内容,使到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跟人公司党委的步伐,采取实际行动,大力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分公司的全面开展。

我分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按要求做好学习资料的发放和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将上级部门购买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用书,放发党员和中层领导人手一册。在分公司网页和宣传橱窗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将重点学习资料在网上,并及时报道我分公司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出版了1期简报,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向上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我分公司的工作动态。

三是深入调研,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工作深。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4)

本文将根据计算机的优势及它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谈谈笔者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数学CAI也在逐步开展,许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CAI实验。但是,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拥有计算机的状况以及教师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目前的应用还只是初步的,利用CAI的数学课还是比较少,大多也只是讲一讲公开课,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实验。在数学CAI课中,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CAI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如何等等,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回答。另外,通过实验,寻找数学CAI的切入点,也是发展数学CAI所必须的。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的特点,谈谈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再如,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的教学,利用CAI,可以对圆周进行展开,同时跟踪测量圆周长和圆半径,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圆半径的比是一个定值。由于实验中圆可以随意变化,学生很容易接受π的存在。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2~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98全国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展评、交流、研讨活动中,北京师大附中的一个课例“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就是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其中有一个解法是教师在备课时也未想到的。1995年夏季学期,两个美国初中二年级学生DavidGoldeheim和DanLitchfiled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种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东北育才学校一名学生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抛开这些问题自身的意义不说,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猜测,验证,论证),对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象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他们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3.利用计算机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文、图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目,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另外,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它进入数学课堂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当考虑,有了计算机,学生应当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可以说是“相互辅助”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几十年来与计算机同步发展的计算数学包括数值计算、符号演算、计算机图形学已有巨大进展,这些进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社会对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已经从依靠纸笔运算转换到有效地、恰当地使用技术,能帮助学生数学地深入思考问题、简化概括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在几何与代数、代数与统计和真实问题情景与相关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数学教育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更本质的方面,学会提出问题和抽象概括,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学校的数学教学应更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识,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数学课程应当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这应当作为制定新数学课程的原则。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这样去做。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早在1980年就建议:在所有年级中,都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注重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1989年,NCTM又出版了一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估标准》,明确提出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学、做数学的工具”的要求。在美国,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正在把计算机编程结合到数学课中去,新出版的每一套教材都有BASIC编程的内容,相当于代数课程的8%。因此,如何将传统内容进行现代处理,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是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1.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训练。目前许多软件包(如mathcad,marhematic,maple)都能完成数学里各种各样的运算,mathpert还能在每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给出解答。这样,技术使得有关数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不重要,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繁重的运算交给计算机。因此,教材中可以适当删减、调整一些教学内容。例如,查表计算是否可以取消,是否要那么多偏难的四则运算,因式分解和解方程(组)是否要那么多的训练,三角函数的运算可否引入计算器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并不是不要学生练习,而是掌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

数学是讲授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欧氏几何战占据了很大的内容,学生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欧氏几何,学习逻辑论证。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就是证明定理就像解四则运算难题一样,是非常难的。固然,这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论证方法也仅仅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类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应当将代数几何综合起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尽早地引入解析几何的思想。例如,我们可以在直线的概念上介绍数轴,可以用方程来讲直线的平行、垂直等。目前,在新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引入空间向量去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增加一些教学内容

现在学校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因此目前不仅要用现代技术来改进数学教育,而且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技术社会做好准备。

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收集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得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我们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离散数学的知识(如统计、线性方程组、矩阵、图论、组合数学等),因此,应当将这些知识引入中学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子表格(如EXCEL)等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任务,如建立方程去解决分组问题,进行估算以及检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电子表格在帮助学生探讨数量关系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不同列的值,并总结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许多电子表格还有加、减、乘、除、平方根、求和和求平均数等功能和绘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柱形图等绘图工具,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统计里的学习任务。

在数学教材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编程的思想。学生掌握了解决一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后,可以让学生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把一个数学问题从一元推广到多元,从一维推广到多维。例如,在学习方程组时,学生可以通过编制程序,来解决一些多元方程组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学习上,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运算技巧。

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计算机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李克东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5)

在学校,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在美国,1994年底已经使用1810万台教育计算机,其中620万台直接进入了中小学,98%的中小学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美小学、初中、高中在校人数与计算机的比率分别为15∶1、14∶1、10∶1。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6年,在我国近80万所中小学中,已有3~4万所配置了不同档次的计算机40万台,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但实际上真正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却很少,计算机教室成了打字室。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高中计算机普及率达99.7%,但教师愿意在课堂上使用的也仅占18.7%。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如有的教师对CAI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在21世纪,计算机必然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

本文将根据计算机的优势及它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谈谈笔者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数学CAI也在逐步开展,许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CAI实验。但是,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拥有计算机的状况以及教师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目前的应用还只是初步的,利用CAI的数学课还是比较少,大多也只是讲一讲公开课,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实验。在数学CAI课中,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CAI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如何等等,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回答。另外,通过实验,寻找数学CAI的切入点,也是发展数学CAI所必须的。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的特点,谈谈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再如,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的教学,利用CAI,可以对圆周进行展开,同时跟踪测量圆周长和圆半径,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圆半径的比是一个定值。由于实验中圆可以随意变化,学生很容易接受π的存在。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2~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98全国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展评、交流、研讨活动中,北京师大附中的一个课例“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就是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其中有一个解法是教师在备课时也未想到的。1995年夏季学期,两个美国初中二年级学生David Goldeheim和Dan Litchfiled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种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东北育才学校一名学生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抛开这些问题自身的意义不说,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猜测,验证,论证),对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象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他们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3.利用计算机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文、图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目,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另外,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它进入数学课堂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当考虑,有了计算机,学生应当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可以说是“相互辅助”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几十年来与计算机同步发展的计算数学包括数值计算、符号演算、计算机图形学已有巨大进展,这些进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社会对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已经从依靠纸笔运算转换到有效地、恰当地使用技术,能帮助学生数学地深入思考问题、简化概括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在几何与代数、代数与统计和真实问题情景与相关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数学教育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更本质的方面,学会提出问题和抽象概括,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学校的数学教学应更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识,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数学课程应当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这应当作为制定新数学课程的原则。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这样去做。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早在1980年就建议:在所有年级中,都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注重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1989年,NCTM又出版了一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估标准》,明确提出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学、做数学的工具”的要求。在美国,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正在把计算机编程结合到数学课中去,新出版的每一套教材都有BASIC编程的内容,相当于代数课程的8%。因此,如何将传统内容进行现代处理,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是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1.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训练。目前许多软件包(如mathcad,marhematic,maple)都能完成数学里各种各样的运算,mathpert还能在每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给出解答。这样,技术使得有关数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不重要,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繁重的运算交给计算机。因此,教材中可以适当删减、调整一些教学内容。例如,查表计算是否可以取消,是否要那么多偏难的四则运算,因式分解和解方程(组)是否要那么多的训练,三角函数的运算可否引入计算器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并不是不要学生练习,而是掌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

数学是讲授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欧氏几何战占据了很大的内容,学生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欧氏几何,学习逻辑论证。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就是证明定理就像解四则运算难题一样,是非常难的。固然,这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论证方法也仅仅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类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应当将代数几何综合起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尽早地引入解析几何的思想。例如,我们可以在直线的概念上介绍数轴,可以用方程来讲直线的平行、垂直等。目前,在新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引入空间向量去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增加一些教学内容

现在学校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因此目前不仅要用现代技术来改进数学教育,而且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技术社会做好准备。

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收集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得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我们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离散数学的知识(如统计、线性方程组、矩阵、图论、组合数学等),因此,应当将这些知识引入中学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转贴于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子表格(如 EXCEL)等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任务,如建立方程去解决分组问题,进行估算以及检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电子表格在帮助学生探讨数量关系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不同列的值,并总结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许多电子表格还有加、减、乘、除、平方根、求和和求平均数等功能和绘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柱形图等绘图工具,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统计里的学习任务。

在数学教材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编程的思想。学生掌握了解决一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后,可以让学生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把一个数学问题从一元推广到多元,从一维推广到多维。例如,在学习方程组时,学生可以通过编制程序,来解决一些多元方程组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学习上,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运算技巧。

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计算机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 文集》李克东 何克抗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教育中的计算机》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1998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6)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在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有兴趣地学和和被逼无奈两种情况下,学习效果差别极大。那么高一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如何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高二有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欲望呢?

一、概念原理学习时的“怕”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入学时,学生对高一的学习充满憧憬,对每门课的学习都充满期待,这其中包括化学。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在主观上不想学化学。但是从“物质的量”学习开始,再紧接着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学习,就给学生一个感觉:“高中的化学真难。”

如何避免给学生这种感觉?重要一点就是降低教学难度,尤其是习题训练的难度。不要一步到位,不要想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期望使学生熟练掌握概念。其实这时候如果通过大量习题来训练,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仅仅是停留在模仿做题。教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 ,学生还是会忘记,而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反而没掌握。比如氧化反应的教学时,如果新课教学就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计算,教师感觉知识传授得很系统了,学生掌握的很扎实了,但实际上一段时间后,学生连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都会混淆。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未实现,更重要的是,这时就有一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被打击了。一届届高一的教学实践提醒我们,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一定要敢于删题、减题,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这时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自信心的建立比多练几百道题要重要得多。

二、元素化合物学习时的“烦”

等学生没有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带来的困扰,随着学习的深入,能理解并能应用时,开始进入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有大量的实验,这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但同时开始出现许多的物质间的反应。学完元素化合物后,有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的感觉是“烦”,“那么多化学方程式,怎么记住啊?”

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背,甚至拿出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默写化学方程式,看起来这种做法很有效,能让学生记住化学方程式,但带来的副作用是,这样的做法会消磨掉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尤其是一些很喜欢理科的学生,这时相比较数学、物理,他会觉得化学烦,而不再对化学充满兴趣。但化学方程式又很重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不人为的反复让学生默写化学方程式,给学生造成记化学方程式很烦的感觉,是首先要注意的。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应用化学方程式。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比较合适呢?在高一,无机框图题是一种很好的题型。在元素化合物教学时,我们通常是每种元素的单独教学,无机框图这种集多种物质间转化的题目做得并不多,只是会到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才考虑系统地让学生做这类题,其实完全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在不断变化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学生对反复出现的重要反应会有很深的印象,而且对方程式的记忆不再是孤立的,会融合这个反应的应用、这个反应殊的现象等信息去记忆。

三、必修2学习中的“乱”

这一感觉在必修2的学习时,最为强烈。因为必修2的内容选修教材中都有深化,所以必修2的教材只是做简单介绍。物质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学这几部分的学习学生都会有这种感受,如物质结构的元素周期表学习时,既要学生掌握编排规则,又不能解释过渡元素为什么是那样排,为什么同样是最外层6个电子,有的是排在主族,有的又是副族。为什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最外层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等,这些知识,学生是知其然但又不知其所以然,学生觉得乱。又如有机物的学习时,强调从典型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性质出发学习,让学生有结构决定性质的意识,不过分强调有机物在发生化学反应中如何断键。学生就没法理解有机反应,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哪些能与钠反应、哪些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段时间后就弄不清楚了。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篇(7)

关键词:课堂“意外”; 深入思考; 理念与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06-001

在《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突发了一次意外,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在上课后,经过简单的情境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燃烧定义后,分组探究燃烧的条件。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简单分工后按照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突然课堂出现异常的声音。一个小组不小心将酒精灯翻倒,酒精洒在实验桌上。这组同学手忙脚乱甚至互相埋怨,其他同学都停止做实验而关注这场“小火灾”。我立刻引导提示学生:“大家不要慌!我们第一单元学习中学过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的解决方法的,回忆一下应该怎样操作?”小组里的一位男生虽然慌张,但立刻将抹布用水打湿盖在了着火的酒精上。一场“火灾”也由学生自己熄灭……

本节课结束时,我进行了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做探究实验时,发生了一场‘小小的火灾’,这组有一个同学虽然惊慌却没有失措,我们请他来说说他当时采取的措施和想法。”学生:“当时看到酒精灯翻倒,酒精泼洒出来在桌面着火时,我们都很着急,但是我们前面学过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方法,所以我拿抹布用水淋了一下盖在着火的地方,隔绝了氧气,而且潮湿的抹布还降低了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火能够熄灭。”

这课堂突发状况带给我很多思考,教师如何把突发状况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不要去动手帮忙!克制住自己的“好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较好的运用知识,比我单纯的讲授或者实验要直观得多,并且让学生记忆深刻,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当然,实验课学生的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的。

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和“意外”问题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教学设计是提供目的性和导向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情景教学,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通过实验的作用,让学生自己体验到奇妙的化学作用;激发科学探究精神。这些都是在课前教师可以设计的,并且可以反复斟酌,反复修改。教学过程的良好设计可以让教师成竹在胸、沉着施教。

“意外”问题提供创造性和开放性,“意外”问题的合理分析可以让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学习。但由于问题的“意外”,教师很容易忽略他们,遇到问题后往往一语带过,浪费了宝贵的课堂资源。使得有些课堂规范有余,活力不足;容量不小,效率不高。一切都是设计好的,缺少创造的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体现了。“意外”,不同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具有了一般机智的教师学会了在不断变幻的情境和环境中充满自信。这就是教学机智。

《韦氏大学词典》将机智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锐感,以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机智的本质不在于与他人良好相处或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的简单愿望或能力。机智具有人际间的和规范性的特点,这特别适合我们与孩子的教育互动。

对于教学机智我有如下几点想法和思考:

机智是无法计划的。虽然笔者教学设计在课前设计的非常紧凑,也非常的精彩,但是决不能因此放弃在课堂上爆发出的每一个小火花,因为这些火花有可能产生的效果要比课前的设计好的多,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事,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最能记忆深刻,永久难忘。

机智表现为克制。有些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例如课堂发生火灾时,笔者一瞬间的克制,就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主探究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所在真正的实现。机智也就包含一种这样的敏感性,知道何时该顺其自然、何时该保持沉默、何时不介入、何时“不注意”什么,也能够沉着平静地等待。

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无论教师课前如何精心地准备一堂课或一个实验,常出现某种不确定性。实验有可能并不能如设计时那么成功,没有达到所预想的效果。一个学生十分不敬地嘲弄地答话,全班失去控制;学生不愿意做要求他们去做的事;一个学生以不符合课堂规范的方式对某事表达不满……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充满自信、机智,恰当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并把自信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课堂安静下来,回到应有的轨道上来。

但是如何实现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呢?这是教师一直以来追求的,希望自己课堂上能运用自如,当然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我认为课堂上的教学机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

一、语言。教师的声音占据着学校的绝大多数时间,声音是人类接触的主要形式。我们会因温和的或机智的言语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随和,从新的方面看待事物。如果在有“意外”的情况出现时,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沉默。在机智的交流中,沉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比如说,有“无声胜有声”的沉默。这是“沉默的谈话”的机智。在良好的谈话中,沉默与语言同样重要。机智知道沉默的力量,也知道何时保持沉默。还有聆听的沉默,机智的沉默,是你认识到有些时候,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建议或任何评论更加重要。

三、眼神。一个用温暖和支持的目光机智地鼓励孩子的教师,必须要有对孩子温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