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20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协调管理

Abstract: due to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general within the city limits for construction, often have period and a greater influence, tight, design range, is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more features, the project's influence than gene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re big, so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aking an example countermeasures study, fusion human, technology,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o on various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a more effective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method.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ordinat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项目的影响比一般的工程建设更大,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也就可能对项目管理带来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保证项目的管理程序和步骤都能够切合工程自身的特点。

一、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及要点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核心,以项目管理为重点,依据现行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市政工程全程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组织、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市政工程竣工验收等。工程施工组织必须能够融合人力、技术、设计、资金、信息、设备、施工、验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实例分析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以某市政道路施工为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在施工前编制;②必须有上一级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填写审批表,有变更时要及时办理变更审批;③施工组织设计应组织科学,技术先进,费用经济。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包含的要素有:①工程概况应明确工期要求和参建单位。②施工平面布置图,应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性。③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施工部署包括:施工阶段的区划安排、进度计划、工、料、机、运计划;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负责人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等。④质量目标设计:在多个专业工程综合进行时,工程质量常常会相互干扰因而设计质量总目标和分项目标时,必须严密考虑工程的顺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⑤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确定,还应包括季节性措施、四新技术措施以及所应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⑥安全、文明施工、环保节能降耗措施以及辅助、配套的施工措施。

三、市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针对雨季施工及各类不同的市政工程施工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而以本项目的市政道路施工为例,就涉及《雨季施工方案》、《房屋爆破拆除方案》、《高空作业施工方案》、《地下暗挖施工方案》及《交通导行方案》等等。

专项施工方案编写的要点有:①充分分析工程规模、特点及设计意图,抓住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工程施工的主要矛盾,作为编制专项方案依据;②进行必要的专项设计与计算验算,对于模板支架、基坑支护、降水、施工便桥、构筑物推进、沉井、软基处理、预应力张拉、大型构件吊装、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等分项工程,应按规范标准进行结构稳定性、强度等内容的核算;③对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对于关键环节应详细分析、论证,确定工艺操作方法,材料要求,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和安全保障措施,同时考虑季节施工的影响,制定冬雨季施工措施;④对工程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和分级,实行危险源分级管理,针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⑤制定工程的变形监测控制、支护监测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⑥制定工程试验检验方法和计划;⑦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专项施工方案一般由施工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任后实施。而对于一些深基坑工程、暗挖工程、3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深水作业、土方爆破等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则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专家组应不少于5人,根据专家组的书面结论审查报告,施工企业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实施。

四、市政工程协调工作要点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涉及到交通导行、雨季疏导、平面布置调配等难点,随着工程施工进展的不同,与各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也有不同,下面就主要从这几个方案入手进行案例分析:

1、交通导行方案

市政工程施工期间交通导行方案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②保证交通流量、高峰期的需要;③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

在工程施工时,除了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施工批准外,考虑在施工时对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小,因此,除交通部门的法令外,现场也必须采用得力的安全保障措施:①施工现场必须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范围;②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志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③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④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应与作业队签订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

2、雨季施工措施

除一般的工程雨季施工措施外,市政工程施工还要补充增加一下手段:①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②施工现场应准备好防雨设施和材料;③对于焊接和土方回填等工序,应制定重点工序作业措施;④配合交通疏导,应增加雨天交通疏导措施。

3、平面布置调配

如工程拆迁量大,施工技术复杂,在确定施工过程、机械台班数和劳动量、主要工种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及施工机械、辅材、主材、构件、加工品等需用计划方面必须跟踪检查,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必须建在现场勘查和信息惧、分析研究基础上,特别是合理布置现场运输通道,做好交通疏导,把对社会交通、环境保护、文明施工作为重点因素来设计安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临时区域,布置好仓库和材料、构件堆放位置,设置好临时给水、排水、用电管线,动态进行调整。

五、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难点及应对措施

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难点,在制定组织设计方案时必须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设计规避。

1、施工监理力度不够、职权受限,不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监理不仅仅是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理,还要对工程的进度计划、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工程款的拨付进度等进行监理。但是有些监理对质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作畏手畏脚,不能尽职尽责。在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时,除了突出监理的监督作用,更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的多层检查机制,并且加大检出问题出发力度,才能有效发挥监理作用。

2、专业遗留问题未能及时处理

市政工程是多个专业的统一体,如道路工程还包括各种管网工程、交通工程以及街路两侧的衔接及亮化等。因此,必须力争各项工程的同步实施,才能减少重复工作,避免投资浪费。如某专业的问题未解决时,其他专业无法进行隐蔽作业,因此施工设计方案中必须考虑多专业间的协调,安排合理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并且要留有充分的裕度。

3、未重视工程移交工作

很多市政工程都存在竣工工程移交滞后现象,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上的遗漏。因此在施工组织方案中,也要重视工程项目的竣工移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费用控制和工程结算管理与工程施工应当保持同步,而且设计变更与监理签证必须当月解决,以免因为资金结算问题、施工质量等问题影响工程移交。

六、结语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常会得到广大市民和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而这也决定了市政工程施工必须要根据建设标准和程序,除了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外,还需要不断探索更为经济、更为安全、更为高效的施工方案及组织措施。

参考文献: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2)

1.1编制目的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省防震减灾条例》、《*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处理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工作。

1.4工作原则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市政府立即按本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处置本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省政府是处置全省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由国务院实施国家地震应急,省政府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发生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在中国地震局协调下,由省政府实施地震应急。发生较大地震灾害事件,在省地震局协调下,由江门市政府实施地震应急。市政府服从上级政府的指挥,执行国家、省及江门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决策和命令,实施本行政区域地震应急。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由市政府实施地震应急。市政府是处置本行政区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地震应急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依靠和发挥人民和武警部队在处置地震灾害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技术手段。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地震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和一般地震灾害后,市科技局迅速向市政府报告,经市政府批准,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视灾情需要补充其他有关单位的领导),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如下:总指挥: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市领导)副总指挥: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人武部负责同志、市府办副主任、市科技局局长)成员: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市经贸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粮食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市政局、市信息产业局、*公路局、武警*中队、市公安消防大队、市电视台、中国人保*支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供电局、市气象局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1)分析、判断地震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2)部署和组织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3)组织指挥驻*军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4)执行国家、省、江门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抢险救灾工作部署,并向江门市政府报告市政府采取的应急行动;(5)视需要请求江门市政府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6)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2.1.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为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联络员。办公室主要职责:(1)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2)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3)贯彻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4)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5)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研究制定新闻工作方案,指导抗震救灾宣传,组织新闻会;(6)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7)承担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2.1.3市科学技术局的应急职责市科学技术局负责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事务,汇集地震灾情速报,提出应急相应级别建议,组织管理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和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

2.2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见附件1。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各级各类地震监测台网对地震监测信息进行监测、传递、分析、处理和报送;省地震监测中心、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对全省各类地震观测信息进行接收、质量监控、存储、常规分析处理,并进行震情跟踪。

3.2预警预防行动市政府转发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地震重点危险区的有关文件,并及时部署防震工作。在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的基础上,省地震局组织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开展震情跟踪工作、提出短期地震预测意见,经省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报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并通报预测区所在的地级以上市政府。省政府决策短期地震预报,各级政府应及时做好防震准备。在短期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省地震局组织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开展震情跟踪工作、提出临震预测意见,经省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报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并通报预测区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省政府决策临震预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我市行政区域的全部或局部在省政府临震预报区内,预报区所在地各级政府应迅速采取应急防御措施,主要包括: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单位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预警预防机制流程图见附件2)。

3.3预警支持系统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负责汇集地震前兆数据,为震情分析预报提供基础;省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负责地震数据收集、数据管理和地震速报;省地震应急与信息中心为全省地震系统数据传输及计算机网络提供信道和连接手段,提供公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公用软硬件平台。

3.4地震预警级别及依据地震的紧迫程度,分为3级:“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区域作出划分;“地震短期预报”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临震预报”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依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5级至6级地震”、“6级至7级地震”、“7级以上地震”。全国性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由国务院办公厅;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由省府办公厅;已经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市政府可以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报告江门市政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4.1.1地震灾害事件分级4.1.1.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我省上年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4.1.1.2重大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4.1.1.3较大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4.1.1.4一般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4.1.2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4.1.2.1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省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市政府成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执行国家、省及江门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决策和命令,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4.1.2.2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在中国地震局和省、江门市政府的领导、指挥和协调下,市政府成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执行国家、省、江门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决策和命令,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4.1.2.3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省及江门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政府成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4.1.2.4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省及江门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市政府成立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如果地震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上级政府支援,应根据需要相应提高响应级别。确定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的权限:I级响应由国务院决定,Ⅱ级响应由省政府决定,Ⅲ级响应由江门市政府决定,Ⅳ级响应由市政府决定后报江门市政府。我市地震应急分级响应流程图见附件3。

4.2信息报送和处理4.2.1地震的震情速报我市范围发生3.0级以上地震或临近地区发生影响波及我市的地震后,市科技局应立即与省地震局台网中心联系,核实震情,30分钟内,向市应急办(市政府值班室)报告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4.2.2地震部门的灾情速报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伤亡人数、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市科技局应迅速向有关单位收集、整理、汇总有关灾情信息,在60分钟内向市政府报告灾情信息。震区所在地震部门按1.0、1.5、5.5、5.5、5.5……小时间隔向省、市地震部门报告灾情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出灾情,随时报告。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特殊情况下,地震部门可越级上报。4.2.3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的灾情报送和处理震区所在镇政府(街道办)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在60分钟内向市政府报告并抄送市科技局和民政局;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情况可越级报告,并在事件发生后1.5小时内报至江门市政府。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信息局、市经贸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粮食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和*公路局、*供电局以及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等有关单位迅速了解灾情,及时报市府办,并抄送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当地镇政府(街道办)要迅速核实,在上报灾情时,应特别列明有关情况(总人数、姓名、国籍或地区、性别、现在状况等)。4.2.4信息发生特大、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由省政府负责有关信息。发生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由江门市政府负责信息。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由市政府负责信息,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负责。信息要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工作原则。应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工作。

4.3通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方式:启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开通应急通信链路,利用公共网络、通信卫星等,实时获得地震灾害现场的情况。市信息产业局迅速了解地震灾区的通信状况并组织相关电信营运企业派出人员进行维护和抢修。地震现场的应急通信方式:市科技局向市应急办申请,由市应急办协调,调派拥有卫星通讯设备的有关市直单位赶赴灾害现场,并架设通信链路,协助地震现场工作队保持灾害现场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实时联络。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相关电信营运企业派出应急通信队伍和设备,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地震破坏的通信线路和设备,确保灾区通信畅通。

4.4指挥与协调4.4.1Ⅰ级响应(1)在国务院领导下,省政府组织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市政府组织指挥本市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市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江门市政府,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启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市地震应急工作。市科技局向市政府报告震情和灾情。市政府召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会议,通报震情和灾情,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区的需求,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执行国家、省及江门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决策和命令;为国家、省及江门市紧急救援行动提供保障条件;协助军队和武警部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报请江门市政府实施跨市、县的紧急应急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等紧急应急措施;请求江门市政府提供支援。4.4.2Ⅱ级响应(1)在中国地震局协调下,省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市政府组织指挥本市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市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江门市政府,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启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市地震应急工作。市科技局向市政府报告震情和灾情。市政府召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会议,通报震情和灾情,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区的需求,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执行省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决策和命令;为省、江门市紧急救援行动提供保障条件;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协助军队和武警部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派遣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部署饮用水和食品的供给、伤员后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根据灾区的应急救援需要,实施交通管制等紧急应急措施;请求江门市政府提供支援。4.4.3Ⅲ级响应(1)在省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及江门市政府领导下,市政府组织灾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市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江门市政府,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根据市科技局的建议启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紧急应急措施。(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市地震应急工作。市科技局向市政府报告震情和灾情。市政府召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会议,通报震情和灾情,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区的需求,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组成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组织指挥灾区的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向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请求支援,协调组织部队参加灾区抢险救灾;派遣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部署饮用水和食品的供给、伤员后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根据灾区的应急救援需要,实施交通管制等紧急应急措施;视实际情况,向江门市政府请求支援。4.4.4Ⅳ级响应在江门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市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市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1)市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市政府根据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江门市政府,抄送市科技局和民政局;启动本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2)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市级地震应急工作。市科技局向市政府报告震情灾情;派出市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视地震灾区的要求,协调灾区紧急支援工作,向灾区提供必要的应急支援;适时向市政府报告地震应急工作。

4.5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现场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地震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体制。现场紧急处置的主要内容是: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埋压的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情况;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救援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各级各类救援队伍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与协调。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后向现场指挥部报到,报告队伍有关情况,了解灾情与救援行动进展;由现场指挥部划定责任区,部署救援任务;必要时向现场指挥部请求大型机械等条件支援;在救援行动进程中报告救援行动进展、新发现的情况、需要请示的问题;与现场指挥部协调转移、撤离的安排。

4.6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市公安局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局、*公路局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道路、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供电局组织力量对灾区供电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灾区供电。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相关电信营运企业采取措施恢复地震破坏的通信线路和设备,确保灾区通信畅通。市环保局组织力量对环保设施及污染源进行抢排险。市水利局组织力量对灾区水利设施进行勘查排险。市教育局指导学校组织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协助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市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赴灾区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市科技局协调组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市人武部协调组织驻*军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在地震废墟中进行人员抢救要按照搜索营救程序实施。现场快速展开:现场快速勘探,设置警戒线,建立救援基地;搜索行动:展开人工搜索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受难者,进行犬搜索找寻被掩埋于废墟下的受难者,对重点部位进行仪器搜索以精确定位;营救行动:采用起重、支撑、破拆及狭窄场地营救、高空营救等方式,使受难者脱离险境;医疗救护行动:由具有现场急救经验的专业急救医生,采取医疗救护手段对受难者进行救助,迅速转送医疗站。不同救援队伍之间要积极妥善地处理各种救援功能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友邻队伍之间要划分责任区边界,关注结合部;区块内各队伍之间要协商解决道路、电力、照明、有线电话、网络、水源等现场资源的共享或分配;各队伍之间保持联络,互通有无,互相支援,遇有危险时传递警报并共同防护。

4.7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地震部门负责监视余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震损建筑物能否进入、能否破拆以及对损毁高大构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进行危险评估;市公安消防部门组织探测泄露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范围、浓度,评估泄漏或爆炸的危害性,采取处置措施,扑灭火灾;市环保部门负责监视放射性污染及饮用水源污染监测,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视滑坡、坍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市直各有关单位应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4.8群众的安全防护震区各级民政部门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震区所在地镇政府(办事处)具体制定群众疏散路线撤离的方式、程序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输送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4.9次生灾害防御各镇政府(街道办)及有关单位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市公安消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市环保部门加强灾区环境的监测、控制。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加强对灾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市安全监管部门督导和协调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其他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次生灾害防御工作。

4.10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市科技局派人协助省地震局派出的现场地震监测工作队伍,加强地震监测工作。

4.11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震区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要迅速组织力量抢救人员,并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市政府动员本市非灾区的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民政部门视情况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活动。

4.12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市科技局在市政府领导下会同各镇(街)共同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包括人员伤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救灾直接投入费用构成。市科技局派人参加上级地震部门组织的地震灾害调查组,开展地震烈度、发震构造、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各种地震地质灾害和地震社会影响等调查。

4.13信息信息要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工作原则,具体按我市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工作的规定执行。

4.14应急结束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后果基本消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达到上述条件,由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的原机关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5.2社会救助市民政局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5.3保险保险公司按照保险责任及时理赔。

5.4调查和总结市科技局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并完善通信网络,收集汇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救灾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各有关电信营运企业做好灾时启用应急机动通信系统的准备。市信息产业局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单位尽快恢复本单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6.2.1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市科技局会同市公安消防大队储备必要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建立救援资源数据库,储存我市所拥有的云梯车、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顶升设备及特种救援设备的性能、数量、存放位置等数据并定期更新。6.2.2应急队伍保障人员抢救队伍:军警部队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各行业紧急救援队伍、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等;工程抢险队伍:电力抢险、桥梁抢险、防洪抢险、建筑工程抢险、特种结构抢险等队伍;次生灾害救援队伍:消防部队,石油化工、辐射防护等队伍;医疗救护队伍:部队和地方的急救医疗队伍;地震现场应急队伍:市科技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伍;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市建设局、市科技局共同组成的建筑物安全鉴定专业队伍。6.2.3交通运输保障市交通局协调市经贸局、市公安局、*公路局、*海关等有关单位,负责组织力量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港口、桥梁及其它有关交通设施;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实施对灾区的交通管制。6.2.4电力保障*供电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障灾区电力供应。6.2.5城市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市建设局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6.2.6医疗卫生保障市卫生局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测、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综合监督相关部门对灾区食品安全履行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其他有关单位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6.2.7治安保障市公安局、武警部队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武警部队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急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6.2.8物资保障市发展改革局协调、市粮食局组织粮食供应,保障灾区粮食的供求平衡。市经贸局负责协调商业企业做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市民政局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6.2.9经费保障市财政局负责市级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市民政局负责市级应急救济款的发放。6.2.10社会动员保障各镇政府(街道办)要建立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社会动员机制。6.2.11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各镇政府(街道办)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公共场所、社区和家庭配置避险救生设施和应急物品。6.2.12涉外事务凡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察和救灾,外国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事宜,由市外侨局按有关规定办理。上述人员在华期间,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接待,并依法进行管理。应有关单位邀请临时来本市的外宾、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请单位负责协调安置;外国来本市旅游者和港澳台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门负责协调安置。

6.3技术储备与保障建设并完善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是地震应急指挥的技术平台,综合利用自动监测、通信、计算机、遥感等高新技术,实现震情灾情快速响应、应急指挥决策、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地震趋势判断的快速反馈,保障各级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进行合理调度、科学决策和准确指挥。

6.4宣传、培训和演习公众信息交流:各级科技、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使公众树立科学的灾害观。在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判定信息向社会,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根据有关规定,最大程度公布地震应急预案信息,宣传和解释地震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地震应急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各级政府定期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救援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演习: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要按照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展开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习。

6.5监督检查市科技局会同有关单位对《*市地震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应急措施到位。

7其他地震事件处置

7.1有感地震应急有感地震是指人们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重伤和死亡以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当城区和大、中型水库等重要设施场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生有感地震并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市科技局收集震情与社情,适时报告市政府。市政府督导有关镇政府(街道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当乡镇地区发生有感地震并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市政府督导有关镇政府(街道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并将应急情况及时上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市科技局。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3)

今年以来,我中心认真执行局党委和市交通局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行业管理的法规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强责任,树形象,努力奋进,扎实工作,完成了局党委安排的各项任务,现就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我中心对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十分重视,在局党委和精神文明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创建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活动实施方案》和指示精神,以交通“四化”管理为载体,主任靠上抓,精心组织,加大措施,按照创建文明行业和文明示范窗口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制定了创建规划和方案措施,细化目标,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方位地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客货车管理服务中心是交通行业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代表着“交通”的社会形象,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公开的“服务指南”和“业务流程图”。我们实行了服务标准,岗位纪律,收费项目,收费依据,监督电话,投诉部门六公开,公开内容张贴上墙,使业户一目了然,办理业务的内容、标准、时限等向社会作出了承诺,设立了行政效能监督栏(箱),并聘请了社会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和听取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正处理,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参加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教育,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管理。努力学习政策、法规和业务,及时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做到明白政策,掌握法规,熟悉业务,严格按政策标准办理业务,整体素质的提高,避免了管理和执法中的差错,杜绝了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在客运中心形成了团结向上,工作积极,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4、以活动为载体,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推向深入。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与县局组织的各种教育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参加了局里组织的文体活动、消夏文艺大合唱等活动,组织参加了安全、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和答卷等活动,从多方面教育和鼓舞全体人员,以团结实干,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作风,开创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树立起变管理为服务的思想意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管理,从一点一滴做起,向不文明、“冷、横、硬”告别,廉洁勤政,热情服务,急业户所急,想业户所想,严格遵守服务承诺制度,为业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务实开拓,搞好运输市场管理

1、加大措施,推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在道路运输管理中严格执行政策法规。为搞好交通规费的征收,严格征收程序,建立健全征收制度,强化管理、加大措施,狠抓源头管理,从车辆办证、登记入户,建立健全管理台帐,实行微机程序管理。掌握车主业户情况,跟踪管理,严格报停制度,积极与稽查大队配合,积极参与联合执法大检查,严厉查处报停偷驶,力争做到应征不漏,我们还利用查验,签维护章等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和管理手段,监督缴费情况,不开口子,不留情面。由于措施得力,管理严格,使规费征收有较大增长,为交通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加强管理,搞好年度查验。道路运输年度查验是规范运输市场,保护合法经营,促进交通规费征收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查验领导小组,有效提高了道路运输查验工作的宣传覆盖面和透明度。查验中责任到人,各司其责,不审人情车,不签人情章,秉公查验,严把车辆状况关,确保审验质量,努力使审验工作收到实效。

3、搞好市场整顿,规范运输市场。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加大了对客货运输、汽车维修市场的整顿,采取联合执法,现场执法等手段,配合稽查大队在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中,严厉打击黑车市霸,取缔非法营运,维护了人民群众和业户的合法权益,净化了运输市场秩序。为规范经济市场秩序垫定了基础。

三、加大措施,搞好安全管理

在今年的安全工作中,一是及时传达学习了各级政府和市交通局关于“隐患治理年”和五个阶段安全整治检查的战役等有关指示及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了具体工作措施。一是积极落实了“隐患治理年活动”、“企业主体安全责任”、“百日安全督查”、“百日集中整治”、“安全月”、“十一黄金周安全大检查”及“百日安全生产竞赛”等活动。按照行业管理职责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及要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形成了以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网络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为开展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在各交通行业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县局组成了有分管局长带队的检查组,按照“方案”的要求和检查内容对全县旅客运输、机动车维修等企业开展了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在对交通行业的企业整治方面,进一步督导企业加强安全规范的建设,完善落实操作规程,实行了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对二类以上维修企业进行了质量信誉考核,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化管理。三是认真落实县局防恐稳定工作方案和防恐应急预案,对我县的客运企业、农村客运站及汽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全面开展了隐患治理和24小时不间段的安全保卫工作。各重点企业也分别制定了奥运防恐稳定应急预案,并成立了工作机构。四是认真开展了“百日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月”等宣传教育活动。春运、安全月和8月4日三次组织对客运公司全体驾乘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人员360人次。6月12日、8月14日组织了二次安全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0份。8月19日对汽车站全体乘务人员20人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五是坚持领导带班听班制度,严格值班和备勤制度,确保了信息畅通和救援及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搞好优质服务,搞好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2、认真贯彻落实行业管理的法规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加大管理力度,搞好源头管理,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4)

今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迎全运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和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对交通秩序整治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迅速在全市掀起交通秩序整治的新高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交通整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交通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市交通组织管理压力日益扩大,城市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距离承办全运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部署开展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迎全运一系列要求和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动员大会后,各单位行动迅速,交通秩序整治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市公安局对指挥部的组织架构以及具体的组织方案,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特别是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部署开展了六项公安业务的专项整治,这对交通秩序整治是有力配合和良好推动。全运会还有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就要召开了,全市各项筹备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做好交通秩序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实现综合整治各项工作目标。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将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落实责任,加大力度。交通秩序整治确定的六项整治重点,是当前城市交通管理的关键所在,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以点代面、全面提升,确保在全运会前使城市交通秩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各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相关部门,有计划、分步骤,扎实深入地推进整治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大整治力度,健全完善道路巡逻管控工作机制,严查各类交通违法和不文明交通行为。建委、市政公用、环卫、城管执法等部门要科学合理组织道路工程施工,严格规范施工行为,减少施工对交通通行的影响;要建立道路施工巡查制度,定期对施工路段进行检查,力避野蛮施工、乱堆物料严重影响交通通行的现象;同时,强化渣土运输车辆的源头管理,逐车落实责任人。市政公用部门要规划整合现有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资格审查,增强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沿街乞讨特别是在市区主次干道路口、路段乞讨现象,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城市文明形象,民政、公安、卫生、行政执法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开展重点整治,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要及时救助,护送到救助管理站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不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劝导或帮助其返回流出地;对不听劝阻、扰乱公共秩序和妨碍交通的流浪乞讨人员要依法处置,确保良好的市容和交通环境。市文明办要动员有关部门单位,广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扩大交通志愿者范围,营造良好氛围。发改委、规划、交通、质监、工商、经委、民政等成员单位要结合本职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坚持科学管理、依法行政。目前,二环东路、奥体中心周边等市政重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建委、市政公用、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确保全运会前新改建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已建成通车的道路,要按照“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尽快建设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公安交警部门要对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诱导等各类交通安全设置逐一进行检查,确保规范、有效、清晰、美观;要进一步落实科学管理理念,完善集街面巡逻、122报警服务、电视监控、交通诱导等为一体的交通拥堵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科学组织疏导,充分发挥交通协管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交通拥堵。为配合整治行动,《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的通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三轮车管理的通告》也已向社会并实施。各单位在执法管理中要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展示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赢得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深化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去年12月30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现场会,提出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力争年全省90%以上的县区建成“平安畅通县区”,年全部县区达到创建标准。搞好交通秩序整治,也是贯彻落实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现场会精神的实际措施。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现场会精神,将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要强化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各项措施。公安交警部门要落实24小时道路巡逻管控机制,以国省道、高速公路和县乡低等级道路为重点,加大对长途客运汽车、七座以上客车及低速货车、拖拉机等重点车辆的路检路查,严查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交通、公安交警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对客货运输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和校车等重点车辆的日常监管,加强对驾驶人及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强化车辆安全性能检验,确保行驶安全;要加强公路事故易发点段排查整治,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要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等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全运会期间道路交通安全。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这次整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落实。对工作进度缓慢、达不到整治要求、完不成整治任务的,要对照今天责任书的内容,严格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各单位要按照总体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措施,制定工作进度计划,严格落实责任制。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考核,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相互配合。指挥部所有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综合治理,形成合力,全面完成此次整治任务。

三是注重社会宣传。要充分借助各种媒体,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交通秩序整治行动营造浓厚的氛围。要充分宣传交通秩序整治的意义、目的,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让群众理解、支持、配合这项工作的开展,动员全社会共建文明和谐交通。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引 言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的生产场所,具有施工范围临时设施多,作业面变化大,地下管线复杂,地面交通繁忙,人机流动性大等特点。施工作业人员多是没有经过很好的安全培训的农民,存有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贫乏,自我保护能力差等不利因素。因此,属事故易发和多发性的作业场所。

一、施工现场安全组织管理

1、成立工程项目部,明确各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为了统一协调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确保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有必要设立工程项目部。项目部设项目经理一人,分管质量安全的副经理一人,并分设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以及其他方面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对工程施工安全全面负责,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副经理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工程技术负责人负施工安全技术责任;质量安全负责人负施工安全管理直接责任。

2、建立现场安全管理小组

现场安全管理小组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向各施工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员工安全教育、安全学习的实施等等。各施工单位均应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并确定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并服从项目部安全管理小组的安全检查、监督。参加施工的各民工队伍均应确立安全责任人及兼职安全员,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服从上级安全管理机构的安全检查、监督。

二、现场设施要符合安全要求

1、平面布置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它包括:临时施工便道,临时施工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车间(作业场所)、主要施工设备位置及现场办公室、生活设施、民工宿舍等都要符合安全要求;工地四周或作业场所应有围护设施,现场办公室门口应挂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铭牌。办公室内张贴施工现场平面图、施工概况表等;在适当的位置悬挂各类安全纪律、安全标志、警示牌和安全操作规定等。

2、交通改道和临时便道

市政工程大多是城市改造工程,即在原来的道路或交叉口作扩建或加建施工,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全封闭施工,要维持原来的通行状况。为使交通顺畅和正常施工两不误,故需增设临时便道。这就要求开工前,应先将交通改道,临时便道采取何种措施等向当地交警部门提出申请,经当地交警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临时便道的施工。临时便道必须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设临时交通指挥员配合交警,指挥疏导车辆流通,确保交通畅顺。

3、现场材料机具堆放

施工器材、机械设备,都应按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分类堆放,做到整齐划一。各类材料的堆放不得超过规定的高度。施工过程应将剩余废料、现场拆下来的模块、支架顶棚、脚手架杆件、贝雷架构件等及时清理回收,并按指定区域堆叠好。施工使用的油料、油漆、稀释剂应该存放在通风良好、严禁烟火的专用仓库。沥青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场所。仓库门口,应悬挂安全警示牌,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4、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预留洞口的盖板、防护栏、挡板、安全网和各种安全保险装置都必须齐全有效。因施工确实需要移动时,必须经工地施工管理负责人同意,并需采取相应的临时安全措施才能移出,在完工后立即复原。必要时要做好登记工作。施工现场除设置安全宣传牌外,危险部位必须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及有车辆经过的地方还应设置红灯示警等。

三、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

1、安全技术管理的资料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资料应有如下内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安全设施任务单(复杂或特殊要求的设施还应有设计图纸和计算书),安全设施验收书(或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安全交底书和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验证记录,安全教育、安全学习记录,安全检查,隐患登记台帐及隐患整改回执。

2、安全技术措施的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

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及质量安全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工地负责人、施工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必要时还应向工地负责人、施工员提出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具体内容和施工要求,以取得施工人员的理解,使安全技术措施得到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应有书面材料,双方进行签字并注明交底日期。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各种安全设施,如脚手架、支顶棚架、安全网的架设、施工用电线路、电气开关等的安装,洞口、临边的防护装置等都要列入任务单,布置落实、责任到人。完成后必须组织验收,合格才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确保安全有效。

3、防火防爆

施工现场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如易燃材料堆放处、仓库;易燃废品收集点和生活区等。各区域之间的间距要符合防火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防火灭火设施和器材,如防火工具、沙箱、消防水池、消防栓和灭火器。市政工程施工有时需要使用雷管、炸药来进行施工,各类气瓶的使用量也相当大,因此,要重视并做好防爆方面的工作:一是炸药以及引爆品的储存、保管、领用都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二是各种气瓶的运输、存放和使用要符合安全要求。气瓶的存放地点应距离明火10米以外,防止暴晒;气瓶要有防震圈、瓶帽等保护装置,瓶阀嘴禁止沾染油脂。手或手套和工具有油脂时,不准开启瓶阀;三是对各种可燃性液体、油漆涂料等都必须熟悉其运输、保存、使用的要求,并根据其性能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在运输、保存、使用时都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结 语

总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既全面、又重要的安全管理,是市政工程企业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的缩影。因此,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与技术管理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 施工 管理体系

0 引言

市政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战线长、露天作业、交叉施工、交通和环境影响大多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

1 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1.3 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1.4 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1.5 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1.6 分包管理漏洞较多

市政工程存在不少分包情况,公司往往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分包情况难以在施工期间建立和落实企业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2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要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等生产特点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1 思想保证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2 技术保证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2.3 组织保证

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较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便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一般来讲,安全组织机构的具体设置视企业的规模而定。大中型企业要有独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小型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可只设置兼职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队比较集中、工种不多、作业简单的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可只设到队一级,下面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于大规模、复杂的项目,则相应组成相当规模的管理组织,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要保证组织机构行之有效。

2.4 制度保证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保证就是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应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应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

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7)

为加强Xx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善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推进“畅通工程”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管建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改善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切实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中心城市交通综合整治,确保今年年底前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职责落实,措施到位,基本形成管理合力。

2、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3、市民交通安全和法制意识增强,文明交通素质提高。

4、交通结构得到优化,道路设施、交通设施进一步改善,停车场(点)管理进一步加强,挪作他用停车场功能得到恢复。

5、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等交通违法行为减少,非法营运得到有效控制。

6、残疾人机动车营运进一步规范,实现有序管理。

三、组织领导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由城管办牵头,市公安局、建设局、交通局、交警支队、Xx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具体落实。涉及市公安局、交通局、交警支队职责范围内的综合整治工作,由*副市长牵头落实;市城管办、建设局职责范围内的综合整治工作,由*副市长牵头落实。为明确职责分工,推进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依托相关部门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各工作组具体单位构成及主要职责如下:

(一)综合协调组

牵头单位:市城管办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政研室,市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公安局、交通局、监察局、局、交警支队,市残联,Xx区政府

主要职责: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做好中心城市综合整治工作综合协调,具体负责综合整治工作中问题的协调、情况汇总和组织相关政策研究工作。

(二)建设规划组

牵头单位:建设局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财政局、Xx区政府、交警支队、市政维护处、园林中心

配合单位:市人防办、物价局、公交公司、出租车协会

主要职责:加大中心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中心城区近期拟建人行天桥建设步伐,缓解交叉道路口的交通拥堵压力。具体由市城管办协调,市建设局、城乡规划局牵头,各有关单位分工负责推进《Xx中心城区停车场(点)规范管理专项整治方案》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三)交通整治组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监支队、市残联、Xx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交通局、教育局、民政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沿街单位(含商店、酒家)

主要职责:科学合理组织交通流;重点整治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套牌三轮摩托车;依法查处不按道行驶、随意调头、乱停乱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占道经营、占道为市、摆摊设点违规行为,还道路于交通;规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营运。牵头负责《Xx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组织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打击涉牌涉证和违反禁行规定三轮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方案》、《Xx中心城区三轮摩托车管理实施方案》、《Xx中心城区残疾人三轮机动轮椅车规范运营管理专项整治方案》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四)非法营运整治组

牵头单位:市交通局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Xx区交通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

主要职责:查处和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客运经营、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轿车、小型客车和客货两用车的非法经营行为。重点治理中心城(!)区非法运营车辆和倒卖客源、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牵头负责《关于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五)宣传报道组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

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Xx日报社、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

配合单位:Xx区人民政府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突出重点,宣传政策,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氛围。

(六)监督组

牵头单位:市监察局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市监察局、效能办

配合单位:各专项整治方案牵头落实单位

主要职责:督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是否按整治工作方案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对工作不落实,推进不力的单位实行效能督查。

(七)组

牵头单位:市局责任领导:Xx

责任单位:市局、区局、市公安局、Xx公安分局,各专项整治方案牵头落实单位

配合单位:Xx区人民政府及各县(市)政府

主要职责: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和预防可能引发的群体性闹访事件的发生,及时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息诉息访工作。

四、整治重点内容

1、交通组织优化

根据目前中心城区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采取路口渠化、单向通行、禁止左转、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交通技术监控等交通管理措施进行交通组织、控制。

2、交通秩序整治

(1)重点打击非法经营的组织者。打击非法经营的牵头者和组织者,特别是要打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强迫交易、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法运营和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团伙。

(2)重点查处“黑车”。查处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客运经营、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轿车、小型客车和客货两用车的非法经营行为。

(3)重点治理主要线路、车站、宾馆、医院、商品集贸市场、旅游风景区、新建小区、大洋路口、城乡结合部等中心城区非法运营车辆和倒卖客源、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严厉查处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间非法运营行为。

(4)重点整治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套牌三轮摩托车,依法严处不按道行驶、随意调头、乱停乱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3、调整拥堵路段交通流量

对一中、二中、实验小学、Xx小学、Xx高中、市直机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采取错时上学、放学。

4、交通结构调整

(1)三轮摩托车管理

严禁已达报废年限三轮摩托车上路行驶。依法查处达到报废年限仍上路行驶的三轮摩托车,并实行强制收缴报废制度。严格按照市政府[2000]9号公告要求限制三轮摩托车(含残疾人营运机动轮椅车)中心城区通行区域。

(2)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

按照公安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规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运营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意见》(公通字〔2007〕28号)精神,进一步规范残疾人机动车营运管理,并通过置换等方式逐步淘汰。

(3)严厉打击、整治三轮摩托车销售、套牌市场,从源头上堵住不规范、不合法的三轮摩托车流入市场。

5、加强公共停车场和临时停车泊位管理

(1)全面排查中心城区范围停车场停车困难急需清理的四个办事处和Xx镇范围内停车场(点);调整居住小区停车场(点)设置;清理挪作他用的停车场(点),恢复停车场(点)的功能。

(2)对路边施划及人行道预设的临时停车泊位现状(数量、位置)开展调研,增设、调整中心城区部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3)全面排查、合理布局中心市区出租车候客点、招呼站点。

(4)根据中心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布局、建设公共停车场,并加强管理,发挥停车场应有功能。

(5)进一步强化道路停车点(位)管理和经营。

(6)区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路段,制定停车场收费政策,通过价格杠杆,鼓励车辆停放地下停车场,提高停车场(点)利用率。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1日至7月31日

一是牵头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并开展动员部署;二是通过新闻媒体整治通告,广泛宣传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目的、要求,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市民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自觉文明出行、文明行车;三是通过印制城市文明交通须知,制作宣传图版,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大张旗鼓,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8月1日至11月30日

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集中优势力量抓住整治重点内容,全力整治城区交通秩序。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对整治工作进行检验回顾,总结成功做法,查找不足,及时调整,巩固深化整治成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市政管理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思想迅速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深化整治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二)积极作为,务求成效。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各级各部门要发挥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扎实的作风,抓好整治,确保畅通。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找出整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安排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立说立行,狠抓治理。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重点,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各专项工作组应于每月30日前报送市城管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