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营企业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15:44:14

民营企业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作用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企业反腐 工作效率

传统观念认为,反腐往往存在于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内部,其对于国家权力的约束、国有资产的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民营企业内部,保障公司权力的有效运行,保障公司财产的合理使用同样也需要反腐工作的高效率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是反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防止腐败的发生,可以高效的检查公司的腐败行为,继而保障公司权力运营的正常化、合理性、高效率,保障公司财产的正常使用,为公司的持续经营以及利润提供最为基础的动力。现阶段,民营公司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直接实力,更应当从企业内部架构与运营的合理性着手,探究内部审计在企业反腐中的作用,继而从内部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保障企业的高效率经营。

一、机构建设,制度先行

制度是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约束权力的重要前提,在民营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防止腐败的产生首先也应当按照审计的基本要求,做到制度先行。在这一条件下,民营企业要结合国家的审计法规,制定出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制度,并将制度条款与相关岗位相对接,做到职责权力的精细化对接,继而以职责明确的岗位推动机构的建设,既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科学性,有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规范性、职责的明确性,以责任提升机构运营的效率,以权力实现机构职能,以制度约束权力的范围,以制度和机构的共同运作,实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继而为防止腐败、检查腐败,优化民营企业工作环境提供充实的保障。

二、执行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不仅在于制度规章的约束,也不局限于机构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率。在民营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也要遵循传统的审计工作流程,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一方面,执行工重要具有针对性,对公司的核心问题开展定期检查,对近期的热点问题进行突击专项审计;另一方面,要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可行性,即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审计方针。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或者集体企业,企业所有人对于企业资源的使用有着独立性,企业所有人对企业内部的监督需要内部审计机构的支持,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点,根据企业股东或者所有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保障企业权力运营的合理性,企业资源分配的有效性,提升企业自身实力。

三、内部审计执行结果:发现问题严惩不贷

审计工作对于反腐败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审计后的处理,如果对审计结果处理得当,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权力的运营与企业资源、财产的合理使用,而如果未能有效合理的处理相关的结果,则不仅现有的审计结果无法得到保障,公司后期的运营环境也会在无约束下不断的恶化,最终民营企业自身实力逐步削弱,同时市场竞争实力也逐步消失。因此在民营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也要与国家制度为参照,发现问题严惩不贷。一方面,企业所有者要保障内部审计的结果,不能以个人意志改变公司制定的规章、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提升企业运营的客观性、规范性,保障民营企业内部反腐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积极的向国家机关汇报自己的工作,发现内部人员有违法违纪的行为,要积极的向有关部门通报,并请求有关部门的处理与支持。只有对腐败问题严惩不贷,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同国家单位内部审计一样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企业,企业自身的实力与持续经营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四、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监督与控制,为了保障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同样也应当受到企业的评价与监督。只有规范好内部审计工作,企业的审计工作才能真正高效率的开展企业,企业的反腐工作才不会成为内部斗争的工具。因此在民营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建设审计机构的同时,企业董事会或者企业股东也应当参照国家机构的做法,建立领导监督小组,定期请企业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审计工作的缺点与问题,防止内部审计工作干扰公司正常的运营。同时企业股东也要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一方面防止审计机构自身的腐败,另一方面要对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进行评价,督促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继而实现以内部审计工作推动企业的内部反腐,以企业内部的反腐来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营以及资源的合理使用,再以企业的有效运用,保障股东的权益以及全体员工的合法利益,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

五、结束语

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反腐中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进行探究。结合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也要做到制度先行,以规范的制度指导机构的建设与机构工作的开展,保障工作的规范性;同时要保障执行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炔可蠹瞥绦颍还啥以及审计机构要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成果,发现问题严惩不贷,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民营企业内部反腐中的有效作用;最后,企业所有者也应当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自身,通过企业全体的监督评价以及股东或者董事会监督,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自身的高效率、合理性与规范性。继而真正的做到企业自身的审计与反腐,提升民营企业资源分配、确保财产使用的合理性,保障民营企业的经营利润。最终通过内部控制工作,提升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久经营,推动企业在市场上的有效竞争。

参考文献:

[1]闵爽,刘锦萍.信息化环境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

民营企业的作用篇(2)

民营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据统计,非国有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己超过60 % ;茅于轼老先生号召要尊重民营企业,认为民企能够安置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安定;此外,民营企业作为自主发展力量,经营范围遍布社会各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其自主性更强,创业和科技研发热情更高,更容易研发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民营企业己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号召通过健全法治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力主平等对待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实现二者间的公平竞争;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中国民营企业权利法律保护研讨会上指出要抵制公权力侵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主张政府要放松对民企投资的管制。法治建设的完善对公平、自由的交易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民营企业作为相对来说比较弱小的经济主体,只有在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2民企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不可否认,民营企业能够有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进步。然而从目前来看,社会、政府和许多专家学者似乎忽略了民营企业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其对我国法治建设事业的推动。

2. 1民营企业的自主发展可以促进相关法治工作的完善

如我国互联网领域三巨头,即所谓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之间的竞争、3Q大战等都会直接间接影响司法领域的实践和对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的完善。一些新兴行业的民营企业的逐步壮大给我国立法司法工作的完善提供了具体指向。

2. 2民营企业的壮大可以为法治建设提供物质支持

就民营企业的物质实力对法治建设的促进而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可以保障更多的中国人正常的生活水平。管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富裕的生活能够减少如盗窃,抢劫之类的财产犯罪。充足的公共收入能够保障国家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等普法性工作的顺利开展。

2. 3民营企业的自主发展可以促进法治意识的形成

民营企业对法治建设的促进更深层地表现在其对社会环境和市场主体法律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能够更有力地促进自由市场的活跃,充分的频繁的市场交易行为可以促进平等市场观念的产生。在平等的交易行为中,市场主体之间会逐渐认同并尊重对方的平等地位,不公平交易行为受到抑制;日益异质化的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很可能对交易行为本身持着不同的预期和态度,双方在同一交易行为中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交易的顺利完成,必须借助调节经济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指引市场主体的行为,因为只有中立客观的法律规则能够为利益存在冲突的双方当事人所认可和接受。如果没有这种充分植根于市场主体头脑中的平等观念,如果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不依靠明确的法律规则而是充满不确定性或盲目自发性,很有可能会产生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行为,滋生许多经济类犯罪,危及民生。如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或政府的政策性指示,缺乏自主性,平等交易观念无从产生;许多社会个体的临时交易行为缺乏制度约束,所谓的一锤子买卖随意性太强。因此,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如果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更新和转换,这对我国法治事业进程将是很大程度上的推动。

2. 4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法治力量的壮大

民营企业中没有国家资本的控制,其市场行为能够完全按照经济规律和利益导向自主决策。这就要求民企领导者关注社会实际需求,对社会走向有全盘了解。民营企业没有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因此在竞争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则行事才能保证交易目的的实现。民营企业中产权私有,这种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更能激发社会的所有权观念。这些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所有权观念都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所必需的因素,也是我国当前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所严重欠缺的因素。只有市场主体拥有了上述意识,才能达成按法律规则办事的共识,一切交易行为都在法律规制下开展,主动力行法治,市场才是一个讲法的市场,社会才是一个讲法的社会。姜明安教授指出,独立健全的法治社会可以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适宜的环境,提供完善的制度机制。

2. 5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可以减少权力寻租现象

我国目前存在许多民营企业向各政府部门等公权力机关行贿的问题,政府部门受到物质利益的侵蚀,为行贿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失去了公正性和权威性。各种行贿和权力滥用等问题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整体法治环境,更是导致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官民矛盾频发的滥筋所在。深究这些民企行贿的原因,排除一些非法目的之外,很多时候是因为民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与国企等优势主体地位不平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为了获得与国有企业平等或较优的竞争机会,民营企业不得己出此下策。此外,面对行政权力过多的非法干涉,很多企业为了争取到相对宽松的交易环境,选择了行贿等非法手段,结果导致违法行为频发的同时侵害了公正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讲,民营企业如果能拥有公平、自由、独立的交易环境和交易条件,民营经济得到充分长足的发展,就能在社会范围内明显地促进法治观念和法治文化的产生,这对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的拉动,而应该是社会内部自身壮大并推动的结果。同时,如果民营企业能够不依靠行贿等非法手段获得法定的市场地位和交易条件,权力寻租的空间和可能性将大大缩小,这对我国建设阳光政府、推进反腐倡廉等事业也具有重要影响。

3民企发展与法治完善要形成良性互动

民营企业的作用篇(3)

关键词:民营经济 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和各项政策的放宽,民营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我们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民营经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政府限制其发展,到提倡和激励其发展,直到今天大力发展的过程,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为:

形成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管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支柱,代表着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但是民营经济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约1000万户,其中国有企业约20万户,另外的98%均为民营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非国有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60%。自1980年以来,非国有部门产值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推动了市场化的进程

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就天然地与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企业以市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有和集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而民营经济就业持续增长。实践表明,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是民营企业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些民营企业不甘示弱,积极参与。在上海确认的1743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312户,占总数的17.9%。在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一区六园”内,民营高科技企业占主要部分。在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已从过去的配角转换为主力军,目前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60%。

形成了独特的民营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企业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使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演变,从企业战略上实现了从片面追求产量与低价竞争到注重品牌形象和质量信用的根本性转变,民营企业文化以独特的品位和凝聚力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了一批风险意识强、市场洞察力敏锐、敢于创新突破,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加速中西部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目前累计有8846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率先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扶贫,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

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民营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寿命延长 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1月,我国私营企业数达297万户,注册资金超过33470亿元。在第五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中,被调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25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66.7%;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为18.8%,比1999年增长了7.8%。几次调查的对比表明,私营企业的平均经营年数从1993年的5.91年延长到2002年的7.04年。

发展速度快且平稳 据统计,私营企业户数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产值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增长,税收以年均70%左右的速度增长,就业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

行业分布渐趋合理 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主导行业是制造业,近几年逐步向第三产业发展,目前已涉足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产值超过亿元的优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开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有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重组,建立公司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实现了跨越发展。在上海、深圳股市中民营企业尤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股市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国家取消了一些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政策,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较为宽松的大环境,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和体制的局限,民营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产品层次偏低,技术落后 虽然这几年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就单个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的情况。据对某省私营企业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性一般,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只有4.79%,中等水平的占41.01%,落后的占54.2%;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占36.23%,中等的占61.68%,落后的占2%。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来看,有18.13%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67.71%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一般,其余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短缺 从民营企业的人员状况看,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偏少,从业科技人员不到30%。特别是有些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不高,这包括他们的经营思想、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素质不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二是急需人才,尤以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最为急缺。34%的民营企业认为在引进人才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企工作,从而影响一些企业的生命力。

“空心”企业较多 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常见。以上海为例,按照工商部门的调查,上海市现有留学生在郊区各区县创办企业11400多家,其中90%企业存在异地经营的“空壳”现象。这些企业的办公地点普遍设在一个房间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在桌子上放一块公司牌匾,就成了一家公司,很少有人办公,有的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同企业联系,有的根本联系不到,成了断线的风筝。这是民营经济存在的顽症。

家族式管理方式 民营企业虽然有一部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仍按照家族式模式进行管理,如家长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已经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自办企业、自当总经理,有的还将技术、财务、营销“一把抓”,对招聘职业经理来“管家”不感兴趣、不放心,就是聘用职业经理,也不肯下放管理权利。这不仅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而且使很多员工纷纷跳槽,面临困境。

融资渠道不畅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有资料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有99%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近80%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民营经济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担保难、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与此同时,风险基金也缺乏,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意识也淡薄,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明显不足。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融资难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还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当今社会发展趋势,领导主流消费的越来越不是一般产品,而是名牌产品。所以民营企业要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创名优,创品牌。同时重视技术创新,采用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领先技术,并通过自身消化和吸收后加以改进和创新,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努力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要有较高素质,不仅学历层次要高,而且在经营思想、研究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都要高。不仅教育民营企业人员在平时加强自身学习,而且各省市县要有组织地定期举办企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学政策、学经营、学管理、学文化、学习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及时“充电”,提高综合素质,这应该是事关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努力改革投融资体制。这是解决民营企业资金不足、商业贷款难、手续繁、风险基金有名无实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要加大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宽民间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向对民营经济扩大贷款,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提高现有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贷款份额。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努力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在体制上要进行创新,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采用公司制形式,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二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已建立的公司制企业,要进行整改,要彻底打破家族式的企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努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把它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信息服务和引导,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探索出利用各种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民营企业的作用篇(4)

关键词:团队合作;民营企业;作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30日

一、团队合作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团队合作在民营企业成长期的作用。民营企业作为商业组织,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人力资源则是民营企业生产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民营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内部关系作出合理的协调与处理,通过构建团队合作氛围与机制来确保民营企业具有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在民营企业创业初期,由于企业具有较小的规模,所以企业老板能够通过全权掌控企业决策与组织就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在此阶段,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并不突出。然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在此阶段,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在企业工作人员会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如果由企业员工所构成的员工团队不能开展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则企业老板所作出的决策以及企业中的规章制度也就难以得到落实;反之,企业员工所构成的员工团队如果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则团队所具有的执行力也能够得到提升,这对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团队合作在民营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任何一个企业中的员工都具有迥异的性格以及不同的工作能力、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而在员工所组成的团队中,有许多员工都具有德才兼备的特点,但职业道德缺失、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员工也难以避免,而如何将这些员工组合成为优秀的团队并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则成为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当然,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而言,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让团队得出更好的营销方案,并能够对这些营销方案进行贯彻,能够在企业面对经营危机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奋斗,共度难关,这是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为了让团队合作在民营企业经营中发挥出推动作用,企业有必要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引导团队中的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取向来提高团队凝聚力。

二、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团队的优化方式

(一)优化团队组成结构。民营企业中的团队要保持旺盛的活力与生命力,就需要不断吸收新的“血液”,这不仅有利于团队整体功能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优化团队组成结构。在此方面,民营企业有必要以团队任务与团队需求为依据来进行团队组成成员的优胜劣汰,从而形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都十分合理的团队队伍。另外,企业要让团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就有必要在企业团队中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让团队成员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相互的协调与沟通来提升工作成效。

(二)构建监督机制与约束机制。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是民营企业具有的管理通病之一,而为了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质量以及效益创造能力,就必须重视与解决这点问题。在此过程中,企业有必要构建严格的监督机制与约束机制,通过规范员工个体以及团队团体的行为来确保团队合作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考评机制与奖惩机制。绩效以及执行力的提升是团队合作成效提升的重要体现,所以民营企业对员工做出考评与奖惩也是检验团队合作成效以及激励员工提升自身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考评机制的构建需要实现个体考评与团体考评的结合,同时也可以使用领导考评与团队内部互评的方式进行。考评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明确个体与团体职责的基础之上,从而为考评工作提供明确的指标来作为考评依据。考评结束之后,企业有必要根据考评结果来对个体以及团体做出奖惩,奖惩策略需要实现精神奖惩与物质奖惩的结合,从而让员工以及企业团队意识到考核以及奖惩都并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的要求个体与团队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以及绩效而努力。

(四)完善职务升降制度。在民营企业中,团队合作的基础在于团队结构的优化,而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完善职务升降制度来使团队成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而良好的工作态度自然有利于员工融入团队并开展团队合作。在此过程中,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同等重要。通过升迁,团队中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开展团队合作的积极性。而通过降职,则可以促进团队员工进行自我反省,通过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来实现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的作用篇(5)

[关键词]新疆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作用

一、新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吸纳人才乏。民营企业吸纳人才乏力由于新疆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和传统的文化背景,造成许多民营企业在吸纳人才上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如在初、中期吸纳人才乏力,尤其吸纳高层次人才严重乏力。据一些资料统计,愿意到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不到10%,硕士生不到3%,博士生几乎为零。即使一些大学生和研究生满怀希望进入民营企业,但也很快又流出。由此看来,大学生在民营企业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分别为2年和5O%。

2.人才使用不当。人才使用不当是指新疆民营企业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有对人才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对原来的旧人存在不用或不合理的重用两个极端;对引进的新人不慎重,初期盲目重用,一旦发现不符合老板原来的思路,便对之冷漠甚至不用;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受到家族制的影响,在用人方面,存在着任人唯亲,打击和排斥外来人员的做法,造成了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和人才的严重外流。

3.人才流动不合理。人才流动不合理在民营企业中,人才流动频繁,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过度的人员流动将会带来企业知识和技术资源严重的损失,破坏了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据有关专家预测,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而我国民营企业远远高于这一水平,有的高达50%以上,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人才的这种频繁而又无序的流动,削弱了企业的实力,带走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市场竞争策略,瓦解了企业的营销体系,扰乱了企业的管理,打破了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则与力量对比。

4.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全面了解人才就业的动机与需求,尚未深刻认识激励因素的多样性,只采用简单的经济报酬的手段,很少甚至不考虑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使员工缺乏“成就感”。大多数民营企业维持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办法是发红包;负面的办法是扣工资直至除名,而缺少其他的激励机制。另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分配制度没有顺应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人才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不能同企业的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高级人才做到成果共有,利益同享。

二、解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人力资本观念

(1)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企业战略性管理观念。民营企业应改变对人事部门及人事管理职能的传统看法,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的战略地位,加大对专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将它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

(2)树立人本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胆识和魄力已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3)智力因素已经成为了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力要素也作为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要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且还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质量、市场竞争、管理效益的提高都要靠高素质的人来完成。这些要素竞争实际上是高质量人力资源的竞争,并且由此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2.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关键要做好职务分析和职务设计,通过职务分析,制定职务描述,进行职务设计,确保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必须完成的所有工作。做好人才招聘和选拔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和选拔系统,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招聘策略、采用科学的选拔方法确保所进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建立分层次的培训体系,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企业的培训对象包括三个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与此相适应,培训体系也应是分层次的。由于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培训需求也不尽相同,作为企业,应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开发不同的培训项目。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1)实现科学分工,职责分明。只有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互相制约,才能形成“老板看紧订单,管理人员关紧工厂”的经营管理机制。

(2)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民营企业对于家族内、外的人才,都应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并要大胆选择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要职,家族成员不适应管理的应放弃管理位置,家族外的管理人才应有职有权。无论是家族内外的管理人员都应受企业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监督和制约,而不是仅仅依靠家族的道德规范制约管理人员行为。

(3)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对管理层科学、适当的评估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要保证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防止由业主或管理者凭个人印象评估员工所可能产生的片面性。在评估考核中,对家族内外的管理人员、对企业资历较深的员工都应一视同仁,并以业绩作为奖赏和提升员工的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疆民营企业要发展,需要充分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优势,让其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助燃剂,使企业得以高速、稳定的发展。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要务,因此,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把握企业运行的轨迹和方向,站在企业整体管理的高度,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到做好。

民营企业的作用篇(6)

[关键词]企业家人力资本;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F270;F2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2-0063-04

中国民营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八九十年代,得益于短缺经济的市场需求和自身产权清晰的驱动机制。在较短时间内,许多民营企业完成了初步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与国内外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总体上仍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短缺[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针对1,000家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不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约为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3[2]。江苏省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也就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因此,探究企业家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构建假设模型,并以江苏省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这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本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并为我国民营企业借助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文献回顾及假设模型

1.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与构成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家为完成企业生产性和交易,保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契约的有效实施,所具有的“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和“降低交易费用能力”的总称[3],由效率性人力资本、交易性人力资本和动力性人力资本构成[4][5]。效率性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家完成一项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它回答了企业家能否解决经营事务的问题。交易性人力资本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的道德因素、声誉和社会资本,它回答了企业家在社会经济交往中的交易效益问题。动力性人力资本是指影响企业家能动性发挥程度的内驱力、情动力、吸引力、意志力等因素,它回答了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的积极性问题。

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6]。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民营企业需要基于核心竞争力实现绩效最大化。为此,首先必须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并宣传企业,提升企业形象;然后,根据市场定位,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调整组织结构,实施组织变革,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从而支撑企业战略;另外,要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必须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将技术转化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概言之,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机系统的必备要素[7],共同服务于企业绩效最大化目标。进一步,市场能力具体包括市场响应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具体包括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组织适应与变革能力以及文化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具体包括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7]。

3.企业家人力资本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他们或突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作用,论证了“企业家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规律[8];或从能力角度,分析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的能力、协调综合能力、创造性破坏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作用[9];或结合上述二者的特点,阐述企业家人力资本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7][10]。概言之,效率性人力资本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交易性人力资本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动力性人力资本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动力;三类人力资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决定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7]。

综上所述,企业家的效率性人力资本、交易性人力资本和动力性人力资本三者对民营企业的核心市场能力、核心管理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由此构建企业家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注: H1a(+)指效率性人力资本对市场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其它类似。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发展速度较快,使得仅有部分民营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权分离,聘用专职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运作企业。因此,本文将民营企业主和企业高层经营者都纳入到民营企业家的范畴,并作为调查对象。在2006年《江苏省企业名录》上随机选取部分民营企业,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但这种方式通常回收率较低。因此,为获得足够的样本数据,又对扬州大学职业经理人培训班、江南大学职业经理人培训班、扬州理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管理研修班等的民营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34.0%。

2.问卷设计

采用文献回顾、深度访谈和专家评定三种方法,分三步编制调查问卷。(1)在参考Honig(2001)[11]、陈志辉(2003)[12]、张小伟(2004)[13]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初始问卷;在参考Gallon、Stillman & Coates(1995)[14]、(2002)[15]、杜慕群(2004)[16]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初始问卷。(2)对11位民营企业家和5位经济管理专家分别展开持续大约40分钟的深度访谈,就问卷设计的规范性、项目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汲取他们的修改建议。(3)专家小组再次进行评定,最终确定用9个指标测度企业家人力资本,用9个指标测度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用7个指标以了解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背景概况。问卷采用“Likert”5点记分形式,从“1表示低、少或弱”到“5表示高、多或强”。

3.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1.0和AMOS 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包括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

三、数据分析

1.描述性分析

民营企业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成立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1995年以后,其中2000年最多(占17.4%),其次是1997和1999年(各占10.9%),显示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从总部所在地来看,苏南、苏中、苏北各占39.2%、24.5%、31.4%,还有五家民企总部位于江苏省之外,符合以江苏民营企业为调研范围的设定和江苏民营企业的总体地区分布;从企业类型来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各占24.5%、47.1%、28.4%,显示江苏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劳动投入而不是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高新技术专利创建和维持发展的;从企业规模来看,50万元以下、50万元~150万元、15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各占32.4%、40.2%、14.7%、12.7%,彰显了江苏民营企业的总体实力。

民营企业家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年龄来看,29岁及以下、30岁~39岁、40岁~49岁、50岁及以上的各占9.8%、27.5%、44.1%、18.6%,说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从性别来看,女性仅占25.5%,凸显了女性从事创业和经营活动可能仍受到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从专业方向来看,理工类占44.1%,经管类占35.3%,说明具备一定技术水平或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和管理规律的人更容易创办企业,并能相对有效地管理运作企业。

2.效度与信度分析

(1)企业家人力资本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企业家人力资本样本充足度的KMO测试系数为0.709,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值0.000,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企业家人力资本提取三个因子:效率性人力资本、交易性人力资本、动力性人力资本,方差累计解释率为76.133%。测量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正交旋转后的标准化载荷都显著高于有关研究所建议的最低临界水平0.6,在其它因子上的标准化载荷都显著低于有关研究所建议的最高临界水平0.5。企业家人力资本三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都大于0.7,符合理论上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企业家人力资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敛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注:采用主成份提取法,旋转方法是极大方差法(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旋转收敛于4次。

(2)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样本充足度的KMO测试系数为0.891,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值0.000,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取三个因子:市场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方差累计解释率为77.192%。测量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正交旋转后的标准化载荷都显著高于有关研究所建议的最低临界水平0.6,在其它因子上的标准化载荷都显著低于有关研究所建议的最高临界水平0.5。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三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都大于0.7,符合理论上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量表具有较好的内敛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注:采用主成份提取法,旋转方法是极大方差法(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旋转收敛于6次。

3.路径分析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路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x2/df=2.036

四、结论与展望

1.结果与讨论

(1)企业家效率性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的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家完善涵盖市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在内的知识系统,以及涵盖市场运作能力、管理运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内的能力系统。同时,利用这两个系统有效地收集市场信息,响应客户需求,完善销售网络,宣传推销企业,塑造企业形象;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和执行方案,实施组织变革,完善企业文化;领导民营企业技术开发活动,进而有效地促进民营企业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2)企业家交易性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的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家的高交易性人力资本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取更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拓展和完善销售网络体系,增强营销策划能力;有助于企业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与执行,积极推动组织变革,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应用和技术拓展,进而加快民营企业培育和提升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进程。

(3)企业家动力性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的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高成就需要和高权力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高情绪敏感性、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自信心的民营企业家能够自我激励、自我指导、自我管理,并感染他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等,进而与员工一起积极开展市场开发、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活动,促使民营企业加快培育和提升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

2.不足之处及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三点有待完善之处:首先,没有完全采取随机抽样,而且由于问卷发放过程中数据记录的缺失,也未能对样本进行非回应偏差的检验;其次,同源误差的问题不可避免,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通过多种方法调研来减少同源误差的影响;再次,由于研究资源有限,调研样本数量较小,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样本量,增强实证的可信度。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量表,试图更加深入地解读企业家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考虑行业类型、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规模等其它因素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企业家人力资本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这将为民营企业借助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迎秋,徐志祥,等. 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No.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8.

[2]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1000家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EB/OL]. 民生中国网中华工商时报, (2005-10-12), [2005-10-12]. 省略/seachxw.asp.

[3]焦斌龙. 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 形成、定价与配置[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85.

[4]程承坪, 魏明侠. 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62.

[5]缪小明, 李 淼. 科技型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性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2): 126-131.

[6]Hamel G.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M]. Hamel G. & Heene A. ChiChester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4: 11-33.

[7]范 明, 戚文举.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研究[J]. 江苏大学学报, 2007,(6): 85-88.

[8]彭勇涛.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塑造[J]. 科技管理研究, 2003,(1): 56-60.

[9]王 晨. 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重要性[J]. 经济师, 2004,(9): 248.

[10]王 臻.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能力[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7): 12-13.

[11]Honing B.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Entrepreneurs and Intrapreneur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1, 26(1): 21-35.

[12]陈志辉. 知识观下的中小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研究[D]. 浙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03, 89-91.

[13]张小伟. 企业管理型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 湖南: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4, 60-62.

[14]Gallon M R, Stillman H M, Coates D. Putting Core Competency Thinking into Practice[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5, 38(3): 20-28.

[15]王 毅. 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2,5(2): 74-82.

[16]杜慕群. 企业核心竞争力: 理论、实证与案例――以IT制造业企业为例[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332-336.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Human Capital on Privat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A Case Study on Jiangsu Province

Qi Wenju1,Zhang Xiangmei 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民营企业的作用篇(7)

[关键词]东莞市;民营企业;党组织;先锋作用;途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是推动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肩负应有责任的一个崭新而又极具意义的课题。广东省东莞市作为非公经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在探索中逐步发展,对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战略思考和创新实践提供了现实方法和思维启示。

一、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现实条件

当前的民营企业与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相比较,无论政策的扶持还是自身的发展状态,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的现实条件。

(一)民营企业数量规模的发展壮大,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东莞市的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个体工商户事业做大后转型和招商引资发展而来的①。近年来,在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城三创五争先”、“经济社会双转型”等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加速发展。尽管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政策支持下,东莞市民营经济仍然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全市民营单位登记注册户数47. 80万户,比2008年增长0. 3qo;其中私营企业增长较快,达7.42万户,增长17. 40/0。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 59亿元,增长15.1%,缴税总额197. 98亿元⑦。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截至2008年,在东莞市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800多个,其中党委11个、党总支40个。

(二)民营企业内部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规模的壮大,很多民营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原本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企业的组织机构趋于完善,规章制度开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逐渐形成,为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的全面有序开展提供了内生制度性的支持。如东莞市本土民营企业东莞光润家具有限公司就参照公司的管理规程实施“党员绩效评价制度”,规定党员在公司享受中层管理干部待遇,使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激发。另外,广大职工群众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曾接受过长期的党的多种形式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认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能不同程度地配合和支持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三)民营企业主素质的逐步提升,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积极动力。民营企业主是伴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博弈中成长起来的,在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历练了企业主的素质,加上政府部门的主动引导和培训(如东莞市的“111工程”①),使企业主具备了更加开阔的眼界和胸襟,开始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政治生活、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积极关注、主动作为,从而对党组织的组建以及发挥作用等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和更客观的行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东莞市政协常委黄建平早在2003年就强调,唯美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她首先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承担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他把公司党委定位为“思想核心、力量源泉、战斗堡垒、人才摇篮”,可见他对党组织的重视程度。

(四)民营企业党的建设的探索实践,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省市,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取得了宝贵的先行经验,如东莞市全面实施“组织扩展、管理优化、载体建设、保障强化”四大工程,确定党组织组建目标,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党建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由于措施得力,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涌现出如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志成冠军集团、广东宏达工贸集团、东莞光润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党建品牌。这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党组织活动丰富多样,党组织作用发挥广泛扎实,并因此得到地方党委乃至中央的充分肯定,为其他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树立了典范和提供了借鉴。

二、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民营企业党组织有别于国有企业党组织,既不管人,又不管物,更不管财,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可选择的途径和资源十分有限。但是,东莞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把民营企业党组织定位为发挥“政治保障”作用,探索和开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通过强化政治导向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同样属于党的基层组织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堪称党的“神经末梢”,是在民营经济领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领导者和监督者,必须通过加强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实现政策的对接来发挥作用。东莞市民营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从形势宣讲、政策传达、法律监督等方面人手,为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一是在宣讲形势上加强引导。通过上党课,举办形势报告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电影周、主题晚会,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企业党员喜闻乐见、富有特色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潜移默化中深人人心。二是在传达政策上加强引导。通过宣传栏、网站、党政交流会等积极宣传党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实现升级转型。三是在安抚人心上加强引导。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党组织主动作为,引导企业决策层采取“告员工书”、“三不(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承诺”等方式来安抚人心、稳定员工队伍。

(二)通过强化决策参谋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面对市场经济竞争尤其当前的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科学决策必须集思广益。这使企业党组织通过参与或影响企业重大决策来发挥作用的途径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归纳起来,东莞市的民营企业党组织通过决策参谋发挥作用的路径选择主要有:一是企业主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企业,如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糖集团、以纯集团等,通过企业主党员把党的政策、主张和党组织形成的意见直接贯彻到企业的决策中去。二是企业主非党员、党组织书记为决策管理人员的企业,如光大集团、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奇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决策管理层将党组织的意见、意图渗透到企业的决策、监督、执行过程中。三是建立党组织与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互动沟通机制、党组织班子与董事会成员理论学习联席会议等制度,促使党组织的主张与企业的决策有效融合。四是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发动党员和职工群众为企业发展提合理建议,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管理科学化。

(三)通过强化协调服务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决定了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突出表现为主动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营造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东莞市的实践表明:一是为企业和上级党委政府搭建沟通桥梁,争取促进发展的政策资源。如帝光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帮助企业申请清溪镇委出台的减免企业2009年一个月综合管理费,还利用镇委扶优扶强政策,争取到了镇政府办公楼照明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二是为企业和其他社会部门搭建沟通桥梁,提升促进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多数党组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与商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企业服务中介等社会部门联系,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千方百计为企业破解实际难题,减轻负担。三是为企业和职工群众双方搭建沟通桥梁,优化促进发展的内部环境。一方面,依法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敦促企业落实《劳动法》《公司法》等,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协助企业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作贡献。转贴于

(四)通过强化文化引领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文化是“道”,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制胜之道。中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当然体现社会主义共性,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因此,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保障作用的重要切入点。东莞市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一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主导培植企业核心价值观。如广东宏达工贸集团党总支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通过党员主题生活会、远程视讯学习教育、“相聚在宏达”企业之歌颂唱等活动不断对员工进行形式多样的再教育,将“宏图远大,努力必达”的企业理念贯穿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领导群众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把企业文化作为党建工作的有效平台,以各种有效载体为依托,领导和组织工会、共青团各类群众组织在经营生产、文体生活、职工培训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强党的凝聚力,扩大党的影响力。如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腾港务有限公司、志成冠军有限公司等企业党组织通过开展运动会、红色旅游、员工生日会、党员合唱团等活动,不仅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五)通过强化聚合人才功能发挥党组织作用。尽管东莞市多数民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贡献在于为社会解决较多的就业岗位,但是随着市委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的推进,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除了要以高薪、职位吸引外,还要靠精神、感情、理想等来凝聚,而企业党组织恰恰具备此功能。就东莞市而言,有几点值得称道:一是“双培双推”工程打造企业发展核心团队。在党组织的努力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坚持把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骨干、把经营管理层中的优秀党员推选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进入经营管理层,党管人才、党育人才、党聚人才方针得到很好贯彻。一批优秀人才集聚在党旗下,2009年新发展“两新”组织党员437人,其中民营企业主31人。二是“党员优先”机制储备企业发展优秀人才。如广东宏达工贸集团、启光集团、东莞电机有限公司、华南药业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引进使用人才时,对共产党员优先招聘录用、优先提拔晋升、优先提高待遇,大力提升党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激发党组织发挥作用潜能,为推进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党员传帮带”措施营造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党员突击队”、“党员承诺制”等活动和措施,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职工群众关注企业发展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

随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成效越来越明显,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经验。从东莞市目前的实践来看,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领导是关键。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在东莞市蓬勃开展并不断取得成效,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全省率先成立市镇两级企业工委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专门负责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将民营企业党的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班子量化考核、联席会议、领导联系点、工作通报等制度,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市镇财政预算,从机构、人员、经费、阵地、制度等方面提供了保障措施,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获得业主支持是条件。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民营企业主表达政治诉求的有效渠道,这就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和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找到了共同的价值基础。东莞市高度认识并利用这一价值基础,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平台。早在1993年东莞市就开始了在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党员的探索,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增添了动力。2004年以来更是将包括企业主党员在内的“两新”组织党员纳入市党代会代表的推选范围,同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的安排以及市工会、团委、妇联副职领导的公选等方面均进行了统筹考虑,有效地激励了民营企业主的政治热情,使企业主对党组织的组建、活动以及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场所、经费等的落实都不同程度给予关注、理解、接受继而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推动了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转贴于

(三)党组织书记素质是核心。作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党组织书记的威信、素质和能力,关乎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关乎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组织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此,东莞市2004年开始建立了“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人才库,大力实施“两新”党组织书记培育工程,开设“两新”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高校研修、党校培训、送党课到企业等形式,将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纳入“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轮训范围,进行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党务工作等方面的培训教育,逐步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此外,在部分民营企业中,通过选派优秀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推荐企业主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举荐企业董事会成员为党组织书记等措施,有力提升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党员队伍建设是前提。在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作用,党员队伍是主体力量。只有具备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相称的党员队伍,党组织才能在民营企业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自2003年被确定为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以来,东莞市十分重视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登记一批”、“发展一批”、“选派一批”、“稳定一批”等工作方法,在党员的“找”、“招”、“育”、“派”等方面下功夫,并建立“一证一卡一系统一中心”四个一党员管理体系和“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基地,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这不仅为民营企业全面组建党组织奠定了基础,更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五)工作机制创新是动力。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和发挥党组织作用是新实践新探索,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方式和方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才能逐渐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为了促进党组织发挥作用,东莞市在机制建设上不遗余力,可圈可点。东莞市委2004年开始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培植典型、标杆引路;开展“非公企业十大党员敬业标兵”、“‘两新’组织优秀党组织书记”、“‘两新’组织优秀党员”评选表彰活动并给予免费人户的优惠,坚持典型激励;实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推行党员管理服务IC卡,坚持流动党员管理人性化和动态化;等等。这些实践经验既为整体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又为党组织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两新”组织中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舞台。

[参考文献]

[1]刘志庚,一个组织一座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J],党建,2008,(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