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4 15:19:44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篇(1)

民族文化创意市场连接着业已存在的民族文化环境,相比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工业产品市场,具有更加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其市场特征体现出:(一)产品的新奇特征。文化创意本质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适应新奇观念的市场[4],因此,新奇是民族文化产品成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产品产生经济效益的核心引擎,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的重要动力。对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而言,不管该产品与历史、社会以何种方式融合,与经济、技术以何种方式结合,最后以何种形态出现,其本质上都体现出产品的新奇特征。而缺少新奇特征的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必然会导致市场的衰落与枯竭。(二)生产的合作创作特征。文化创意是文化和经济的合作演化,因此,单纯的文化创作或纯粹的经济行为,都不能完整表达文化创意的实质,或导致文化缺乏经济活力,或导致经济失去文化依托。基于此,民族文化创意的生产过程相比于一般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强调民族文化从业人与生产经营者的合作创造。通过合作创造,实现民族文化创意的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象征价值的经济转换,推进民族文化创意成为一个稳定的、具备自进化能力的高层次的文化与经济融合的新奇系统。(三)消费的文化身份特征。消费者对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奇进行消费,表面上是一种针对民族文化的消费活动,但从其消费偏好而言,反映出消费者的文化品位,从而本质上体现出消费者对自身潜在的文化身份的一种认同和追求[5]。这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高档产品消费。在高档产品消费中,尽管消费者也体现出一种身份,但主要是基于经济身份,具有炫耀性。而文化身份,是消费者对自身精神活动的一种追求,具有较强的隐秘性。这种对文化身份的消费,比炫耀性消费层次更高,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四)价格的社会网络特征。由于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奇性,使得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对消费者而言,具有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其定价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由于文化创意的社会特质,使得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价格确定可以借助更加显著的社会网络实现。即是说,面对不确定的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的选择不仅仅取决于传统的市场价格,更取决于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其他个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使价格具有社会网络特征[6]。(五)空间的体验特征。产品的新奇特征,要求通过一定的体验完成;消费的身份特征,也要依赖于个体行为与其他个体行为的相互体验实现。因此,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空间,不仅仅是一般产品市场的简单买卖空间,更应是适应文化创意的产品特征、考虑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氛围、满足个体消费者互动需求的体验性空间。通过体验性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消费者与产品、消费者与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互动和相互认同,促进民族文化创意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民族文化创意的融合机制

后福特经济的一种发展景观,就是以文化和创造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7],更密切地联合其文化遗产,更重视民族和当地文化,以文化为基础推动区域扩大和再生。基于此,在民族文化创意的实现机制上,体现出“旧瓶装新酒”的融合思路。(一)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机制。在民族文化创意的实施和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各地方的文化特征,这是文化创意的基础,也是其差异性所在。必须重视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整理、提炼,以使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此同时,民族文化创意虽然根植于文化,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活动,要求实现财富的增长。因此,必须按经济规律进行民族文化生产,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机制,让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社会、历史和象征等价值焕发出新奇特征和经济活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文化体验需求,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身份主张,使民族文化实现合理和充分的经济表达。(二)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机制。民族文化创意以文化为基础,但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经济和知识型经济,因此,民族文化创意的生产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和新技术应用的一种组合选择。传统的民族文化,要合理和充分实现其经济表达,满足现代社会更高层次的文明追求,将越来越依赖现代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处理、物质转化、空间整合,使其多种价值得以充分和有机反映,使其新奇特征得以凸显,使其经济表达得到完整和准确呈现。但另一方面,虽然新技术是民族文化产业向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民族文化创意却应该根据其文化资源的禀赋情况,选择不同的、适宜的技术实现机制。如依托于劳动力资源的民族文化产品,可以选择劳动与技术充分结合的技术实现机制;而依托于资本资源的民族文化产品,则可以选择资本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文化与社会的融合机制。由于消费者的文化身份特征、价格的社会网络特征和空间的体验特征,决定了民族文化创意离不开社会活动,离不开消费者与消费者间、消费者与生产者间以及消费者与各种中介组织间的社会交往。特别地,作为消费者的文化身份,本身也有一个唤醒、激发和培养的过程,而社会参与将是极其重要的实现途径。因此,在民族文化创意发展中,建立消费者与消费者间、消费者与生产者间以及消费者与中介组织间的联系机制,将降低文化创意市场各种主体的社会进入壁垒,促进文化与社会的充分融合,有利于文化创意的深入推进。(四)文化与空间的融合机制。从国际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基于前文化设施、前工业设施的文化创意再生计划,由于更能结合城市规划和多利益相关者,从而有着更强大的可行性[8]。因此,民族文化创意空间,应充分考虑原民族文化设施、废弃的工业厂房,通过这些文化的延续性载体,借助政府的空间发展机制和经济政策引导,促进旧的空间有机注入和展现现代文化创意元素,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废旧空间的混合再生。也即是说,通过民族文化创意使民族地区的文化空间转变为创意空间,使民族地区的废旧空间再生出新奇空间,实现民族空间的财富增长效应。(五)文化与组织的融合机制。民族文化的创意过程,也是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遗产的知识连续、知识合成和知识创造的过程。为此,在民族文化产业向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中,必须建立文化知识的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连接机制,使文化专家、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专家、各种中介组织、具有创造活力的消费者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形成富有创造性的组织网络。这一网络,将对文化创意的资源开发、生产流程、技术配置、市场发展等问题充满兴趣,并能够通过互动和合作,有效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民族文化创意的企业家行为

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是文化企业家中专注于民族文化创意的企业家群体。根据文化(创意)企业家的最新定义[9],可以将其理解为民族文化变迁的人,他们通过组织民族文化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使民族文化与经济获得快乐结合、民族艺术家的梦想与企业家的冒险得到创新结合,在获取个人收益的同时,有力地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增加。作为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其行为具有四个结合:其一,文化行为与经济行为结合。民族文化企业家具有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战略理念,并致力于经济上可持续的文化企业发展,因此,他们熟悉和热爱民族文化,充满梦想地去寻求和实现民族文化与商业经济的充分结合。在他们身上,既有文化专家的身影,也有企业家的身份。其二,学习行为与创新行为结合。从民族文化转换为民族经济,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变。要完成这一转变,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对文化知识和文化变迁、技术知识和技术变迁、管理知识和管理变迁等的持续学习和不懈关注,以创新性地获取将民族文化转换为民族经济的解决思路。其三,组织行为与合作行为结合。由于民族文化创意的价值分布在文化、经济、技术、社会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文化创意的经济活动中,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家既要对存量的文化、金融、技术、社会、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机的组织,又要积极探索与文化机构、经济组织、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增量合作,拓展和丰富新的文化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其四,自利行为与他利行为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在组织上表现的社会网络性、在空间上表现的混合再生性,决定了企业家在民族文化创意经济活动中的财富获取必然建立在自利与他利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创意的企业家而言,在实现生产者财富增加的同时增加消费者的价值,在增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保留城市或社区旧的空间情结,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繁荣,将是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特征、具备激励兼容效应的可持续的行为选择。

民族文化创意的产业发展

(一)民族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十分明显的私人价值,这种私人价值一般通过民族文化遗产的门票得以体现。同时,民族文化遗产也具有显著的公共价值,如Throsby[10]所说,作为身份符号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告诉人们曾经发生的故事,有助于界定“我们是谁”,从而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此外,民族文化遗产除自身收益外,还带动了旅游业、表演业、食品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国民经济乘数效应,从而成为民族文化创意的重要产业。从供给而言,民族文化遗产的创意一般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呈现。博物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谓的巨星博物馆,由于其较高的层次定位、较大的空间规模、较强的技术含量、较丰富的产品设计,使其遗产的美学意义、象征意义得到较充分的表达,从而成为民族地区或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另一类是专业博物馆,通常规模较小、投入成本较低,通过提供新奇、特殊的展览而对社会产生一种新的吸引[11]。从需求而言,由于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收藏需求在人们生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文化遗产博物馆正成为人们旅游越来越重要的景点。这里,既有个人或家庭的文化爱好和休闲需求,也有企业和各种组织的文化和教育需求;既有社区的社会活动需求,也有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文物收藏家、文化经营者的经济需求。从制度形式而言,民族文化遗产博物馆既有公共的,也有私人的。但从国外的实际运行来看,很少有纯粹的公共博物馆或纯粹的私人博物馆,大多数都是公私合作的营运模式,通过混合的资金甚至混合的产权或混合的经营来实现。比如,几乎所有的私人博物馆都接受某种形式的政府补贴;而公共博物馆也接受私人捐赠,通常捐赠者的捐款可以免税[12]。从产业发展而言,民族文化遗产创意通常以民族文化遗产为内容,依托博物馆这一载体,衍化和延伸民族文化遗产的产业链。比如,在民族文化遗产博物馆提供免费参观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民族文化遗产元素,通过公私合作经营,打造高文化品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民族文化剧目,将民族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象征价值充分呈现给消费者,其所获收益既实现了公私经营者的经济发展需求,也实现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恢复和再利用的目标。(二)民族生态文化。反思工业发展,虽然繁荣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却也极大地导致了人类精神层面的俗化;虽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类生态环境的异化。在工业发展模式日益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甚至停滞的态势下,对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探索已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生态文化发展和民族生态文化创意就体现出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生态文化创意,意味着民族地区的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生态经济的视角下将得以严肃考虑,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对现有的制度安排进行渐进性变革,以实现经济上的边际调整,使民族生态文化激发出绿色的经济效益。从消费而言,一种生态效率的价值观正日益融入人们的价值理念中。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成效判断,不再是单纯的基于成本利益分析的货币效率,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和产出。富有生态文化的产品、具有生态文化的企业、凸显生态文化的地区,已经日益融入大众消费体系,日渐为消费者所推崇和尊敬。可以预见,随着低碳经济的崛起,具有生态文化特点的消费必将成为国内的主流消费,而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的和显然的比较优势。从供给而言,在创意经济下融入并突出民族生态文化的差异性,在经济诉求中强化并蕴藏民族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生态精神价值、生态社会价值、生态历史价值和生态象征价值,将是民族生态文化创意企业的战略选择。比如,以民族生态饮食文化的开发而言,发达的制造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日益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和国际技术扩散已越来越容易获取,其设备和技术的进入壁垒已十分有限,而产品本身的差异化能力将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民族生态饮食文化的创意就是要突出民族的生态性、突出地域的文化性,其供给过程就是体现民族生态文化的差异化过程,也是民族生态饮食文化的创意企业以一种及时和有效的方式,预计和回应全球消费者偏好的内在变化过程。从制度形式而言,民族生态文化创意是民族生态文化在市场和非市场的关系和活动中的一种平衡。单纯的市场关系,在取得民族生态经济收益的同时,可能极大地破坏民族生态文化本身,扭曲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损害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和谐。比如,民族生态文化具有较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征,在没有获取民族地区居民充分认同和相互合作的情况下,单纯的私人创意或厂商创意,必然难以获取民族生态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支持,从而制约私人或厂商的进一步发展。而单纯的非市场关系,又因为远离经济因素而失去发展的活力,导致民族生态文化发展黯然失色。诚如S•Der-baum[13]所言,在可持续发展中,作为行动者的个体和组织的关系,既可能是市场关系中的一种,也可能是非市场关系中的一种。因此,民族生态文化创意应该在市场和非市场的关系和活动中获取一种平衡,应该考虑合作,而不仅仅是排他性的竞争;应该考虑社区,而不仅仅是市场;应该考虑共同的产权,而不仅仅是私人产权。从产业发展而言,民族生态文化创意通常以民族生态文化为内容,依托民族生态环境,培育和发展民族生态文化的产业链。比如,在民族生态文化的开发中,可以发掘和延伸民族生态的器物文化、产品文化、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借助民族生态的特定环境,通过生态休闲、生态观光、生态体验,展现民族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象征价值,使传统生态的内涵和业态得到丰富和拓展,从而提高民族生态文化的经济价值,推动民族生态向高级化发展,实现生态文化创意对民族地区的经济促进和产业带动。

民族文化创意的政策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篇(2)

作者简介:帅志强,男,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朱志敏,女,湄洲日报记者,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工作。]

摘 要:随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领域的延伸,合作深度的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其“长尾效应”开始显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从产业集聚的方式来看特征,政府扶持型产业集聚与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兼有;从闽台文化产业要素的组合看特征在市场、人才、优势产业、资金要素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

关键词:闽台;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特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10-02

闽台“五缘”优势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领域的延伸,合作深度的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集聚特征愈加明显。

一、闽台文化产业园区

闽台文化产业园主要是分为福州和厦门两个板块。福州板块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区,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规划占地约14.48平方公里,形成了以数字内容、动漫游戏和创意设计为闽台文化科技示范,以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为闽台文化交融示范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园区建立了包括金融、公共技术、展示体验、等服务平台的综合服务体系,拥有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厦门板块按“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总规划19.5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数字内容与新媒体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影视演艺、古玩艺术品、文化旅游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于2007年建成数字内容和数字新媒体产业园一期并投入运营,之后陆续有龙山海文创园、牛庄文创园、灿坤文创园等陆续投入运营。

二、闽台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性质的产业或具有相关性质的产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高度汇聚在一起,产业的资本要素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不断组合的过程,尤其是指将某种产品的不同企业或为这些企业做配套等相关服务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1]。产业集聚效应指的是产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集聚,在集聚区域内的所有产业会形成一种有机的组合关系[2]。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支柱性产业,指的是能给大众提供文化熏陶、娱乐性产品以及跟它所相关的服务性的产业集合,它具备高知识性、高附加值、无污染等独特性质[3]。文化产业集聚是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极其重视的一种发展模式,是文化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而产生的新态势,它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指文化产业园区内部的各个企业根据其所独特的集聚方式,或因共同的市场导向、人才市场、文化因素等因素而汇聚在一起,彼此之间共同享受资源、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创造它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入住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企业占80%以上,吸引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捷联电子设计中心、网龙、神话时代、九洲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优秀企业落户闽台文化产业园。其次,随着产业集聚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闻出版、影视制作、动漫设计、广告业、文化会展等行业逐渐增多,这些行业密切相关的边沿生产加工、制作业等也入住产业园区,以及相关培训机构、研究机构、市场咨询机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都集聚于此。最后,闽台文化产业园区已建成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创业孵化、融资中介、版权、技术、信息、展示与交易等服务平台,构筑起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闽台文化产业园区集聚特征

研究“产业集聚”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著述中,将产业区的产业集聚归纳为如下几个特征:与当地区域内同种渊源的价值观以及共同创新性的氛围;具有生产垂直性联系的企业群体;具备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拥有竞争与协作并存发展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产业集聚区域内最理想的市场;带有别具一格的最优信用系统[4]。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从产业集聚的方式来看特征

1.政府扶持型产业集聚。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政府在它的形成过程中的责任及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政府的介入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获得的一枚得以进步的“金牌”。据相关资料显示,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归结为两种类型:首先是“旧城改造”,改旧城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无非就是节省这些资本的好选择,它不仅可以保留城市历史进程的足迹,还可以节约旧城改造所带来的资本。福建著名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是福建省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它总占地面积近40公顷,基本上是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保存比较良好的明清古建筑有159座,它有着“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的美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三坊七巷成立了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规定它的文物保护建筑遗产不对外招租,或者搞商业性运营,主要是供展览使用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近年来,政府的重视及其不断修正与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它的产业集聚化发展。其次是“产业园升级”,城市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各大文化产业园区逐渐转型的步伐,促使它们去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与许多大大小小的产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联系,具有极强的产业链渗透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就会出台各种政策文件,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方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打破了以往那种空间集聚的概念模式,而是建立以品牌特性为核心的产业链,将品牌战略规划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被称作“后空间集聚”的模式,走的是品牌创新的道路,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独具特色,不断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发展。2010年,厦门市灿坤拟建设海峡两岸生活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油画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有5.7万,总投资为5.7亿元。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打造集海峡两岸设计文化创意与厦门油画专业市场(油画展示/销售中心)、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服务教学基地等配套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性文化创意产业园,设计孵化总部大厦、文化创意展演中心、美术馆、油画市场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灿坤海峡两岸生活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油画专业市场集聚在一起,形成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独有的个性特征,使得海峡两岸的油画在此形成了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油画品牌在竞争中更快地发展。

(二)从闽台文化产业要素的组合看特征

1.市场要素组合。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市场容量差异相当明显。在台湾地区,由于地域的狭小决定了其人口的容量,也致使需求量极其有限。长期以来,台湾是以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半以上都销往岛外。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大陆的广阔市场无疑是台湾宝岛海销产品的最佳选择。而福建省刚好是连接台湾和中国大陆以及长三角等地区的核心地域,地理位置优势及其明显。加上其本身的经济辐射能力,台湾文化企业势必依靠福建市场容量的优势,开设福建为“经济文化窗口”,才能将大量产品销往内地,创造经济效益。闽地区所拥有的广阔市场容量也就成了闽台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产生的“助推器”。

2.人才要素组合。就目前来讲,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率比较低,人才资源短板急需得到解决。福建地区的许多学校开始创办相关的专业,每一年毕业的学生也都上千,但是校园内设置的教学内容总是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这也对福建的高等教育敲响必要的警钟,找寻方法促进校园内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发展能齐头并进。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它们经常会由于招生资源不足的原因而降低招生标准,这就很明显地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过剩。因此,引进台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福建地区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弥补创意人才紧缺的偏差。在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过程中,海峡两岸人才培养资源的合作发展,势必会使得两岸文化产业变得大有作为。

3.优势产业链要素组合。当前,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链在闽台两岸文化的产业集聚中显示出较大的互补性。以影视动漫制作方面为例,福建地区有着较强的动漫制作能力,一百多家相关大型企业聚集于闽,从事此行业的人员数量过万,分布在福州和厦门两个重要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涉及制作动漫游戏及开发衍生品等内容。福建地区创作影视剧本的能力却偏弱。台湾地区的动漫影视市场相对内陆来说,是比较有限的,还要受到大陆等劳动密集型地区劳动成本低廉的影响,会使其一时萎靡不振。可是,不能忽略了台湾动漫影视产业的本身优势,与大陆地区相比较而言,台湾动漫影视产业由于拥有长期代工处理的经验,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上都有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台湾加入国际分工领域比较早,在开发制作、策划营销等方面都拥有比大陆还完善的理念,台湾地区拥有大量著名的企业和品牌。将台湾地区的影视剧本创作能力与闽地区的制作技术结合在一起,无疑促使双方共同发展的最好方式。

4.资金要素组合。福建大部分的文化企业都属于中小型,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它们得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今后的发展。但是,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这也导致了大量的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不易实现有效融资,普遍缺乏资金支持。而台湾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它们的资金会比较充裕,资金流动能力比较强。1986年以后,台湾地区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让台湾经济在转型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台湾也开始将大量资本抛向海外。这也正好弥补了闽地区文化产业资金的缺乏,因为仅仅靠闽地区自身的地方财力能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包括台资在内的海外资金就是“雪中送炭”的待遇。

参考文献:

[1]高国伟.不可不知的1000个财经常识(经济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叶依广,葛海蛟,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篇(3)

旅游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旅游逐渐兴起,并迅速获得游客青睐。由于传统旅游活动具有商品化、标准化的特点,加之游客旅游需求的转变,创意旅游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创意旅游也需要与富有创意的酒店环境相匹配,实现全新的发展。

一、创意旅游的内涵和特征

传统旅游业主要是依托物质文化实体进行活动开发,游客在参观旅游景点的同时,可以从事相关娱乐活动,并进行购物。但这种旅游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问题。其旅游活动具有商品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游客只是到某地观赏景点,观看一些表演,旅游过程已无新意。而且旅游过程中的隐性消费问题也给游客带来极大困扰。与此同时,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新颖性、参与性表现出强烈需求,他们希望更多地参与体验过程,实现自我发展。在此背景下,创意旅游应运而生,备受游客欢迎。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即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的、可直接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的艺术、传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象征性文化,并与当地居民相互交流,在生活中体验文化。

创意旅游具有文化性、流动性、互动性的鲜明特征。首先,创意旅游与创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创意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意旅游的发展。创意旅游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极具创意性。比如手工艺品制作、艺术表演、绘画、摄影、烹饪等文化创意活动,对于激发游客创作灵感和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合游客亲身体验。其次,创意旅游的流动性强。由于不以传统的物质实体为依托,创意旅游中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以随时变换地点,减少对物质实体的建设投入,更适合服务于不同地区的游客。最后,创意旅游具有互动性。互动式学习是创意旅游的显著特征,游客可以参与各种创意文化活动,彼此间相互交流切磋,吸收当地文化,实现自我发展。

二、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而且不同省市地区也有自身的民俗文化优势,因此,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应在紧密围绕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发挥各地区的文化优势,构筑创意旅游产业链。

第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关联。文化创意产业中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了旅游业的创新,创意旅游也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更多的产值。所以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应积极从创意文化产业中挖掘素材,如创意绘画、创意手工制品、创意演出,同时还应注重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进行创意旅游开发。为此,政府部门可打造产业互动交流平台,使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元素能够更好地融入旅游业。

第二,发挥地区创意文化优势。不同地区有其特定的文化形成基础和发展特色,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也应从地区实际出发,凝聚旅游亮点。比如,政府部门可根据地区文化特点,组织民俗文化节、传统才艺展示等新型旅游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了解民俗文化,增加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并在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中感受创意旅游的魅力。再如,政府部门还可组建创意市集,组织民间创意文化展览,举办创意嘉年华等,使流动和非流动的创意旅游项目得到发展。此外,有的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意基础设施,如主题公园、风情街,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创意基础设施为依托,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意旅游活动。

第三,构筑创意旅游产业链。创意旅游活动自推出以来,深受游客喜爱,各地创意旅游活动异军突起。随着创意旅游开发规模的扩大,政府部门应重视对创意旅游资源的整合,引导旅游公司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一系列的开发设计活动,构筑起创意旅游产业链。从游客需求来看,他们不仅对创意旅游活动感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如有的游客喜好民俗游,有的游客对手工制作情有独钟,有的游客热衷参与艺术活动,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创意旅游活动分散于不同的地区,且各地亦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因此,旅游公司应立足不同地域视角,开发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创意旅游活动,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创意旅游产业链,加深游客体验。

三、创意旅游与酒店住宿环境的选择

创意旅游开发过程中,酒店住宿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旅游活动实质是传统旅游模式和传统住宿环境的结合。创意旅游开发强调旅游过程的创意性、新颖性,而旅游是一种产业链式的发展,除旅游活动外,餐饮、住宿、购物等也是重要的环节。所以愉悦的创意旅游过程不应与住宿环境相脱节,经过一天的旅游参与体验,游客需要温馨舒适的环境休息,在他们看来,酒店住宿环境已成为旅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新型创意酒店应作为创意旅游开发的一部分,形成旅游体验活动的延伸。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篇(4)

关键词:设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收稿日期:2013-09-30

作者简介:张黎明(1975-),女,硕士,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设计是连接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的桥梁,富于精神情感,文化内涵是优秀设计作品的特征之一。人们在希望设计能够在提供更好的功能,表达出更多人情、个性的同时,也期望设计可以包含更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是一个国家的设计区别于其它国家设计的体现。将中国文化遗产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张扬个性,传承文化,创造中国民族品牌,让世界认识中国,成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也成为工业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优秀设计案例,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工业设计教育中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方法。

一、直接借鉴和应用传统文化的特征元素

为使产品外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而直接将传统文化的特征元素应用到产品造型设计中,以此达到对传统文化更具活力的传承和创新。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具象表现形式有哪些,如:剪纸、皮影、京戏脸谱、民族乐器、中国古代的各种计时器、古代瓷器、青铜器、历史文物、古代建筑、中国桑蚕丝织技术、书法、篆刻等,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设计师的职责。

二是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产品设计中这些文化遗产的应用方式,如:司南是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设计师可从司南本身的形态、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运用仿生设计的方法将其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如图1所示。

三是教师指定一种产品(如台灯),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确定产品的功能、消费人群、产品的价位、寻找产品设计的关键词(如复古,典雅,喜庆,有趣等),对产品进行整体定位。

图1 方向(浴缸造型设计)

四是寻找能够体现该产品定位,满足产品功能和特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方案设计及效果图的绘制。

该过程的训练中,选择合适的文化特征元素,既能体现产品的功能特征,又能巧妙地与产品结构相对应是产品造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即设计完成的产品从功能分析结构:多一个结构太多,少一个结构太少。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内涵与传统文化特征元素共同融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

中国5000年文化历史的魅力不仅在其传统文化的具象形态上,更多的来自其所代表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内涵,如:寓意君子形象的梅、兰、竹、菊;象征吉祥,寓意永垂不朽和“气”的灵芝;“心物合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云纹;高雅、清高,带有佛性的荷花;带有各种寓意的占卜、八卦图案;象征着忠诚、忍耐和达观的竹材等文化意识、价值内涵已根植到中国人民的思想中,将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创新地体现在产品设计中能让中国民族品牌从骨子里透出中国的气质和魅力。如:中国的玉文化在奥运奖牌上的运用,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寓意运道亨通的上上签在牙签包装盒上的运用(如图2),洋溢着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意识。

要完成这一层面的设计,学生除了了解具象的文化特征元素外,还需去深入了解这些具象的元素所暗含的深层含义,将这些深层的文化内涵合理地应用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如:图2的“上上签”,经典的中国红、官帽特征形象、天坛祈年殿缩影等都生动地再现在这款小小的牙签盒,使用时,往上推动官帽形象,寓意升官发财,与产品“上上签”的名字暗含的吉利、好运相呼应。

图2 上上签(牙签包装设计)

三、感悟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理、生活观念,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设计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设计是一种创新,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创造者,设计需要土壤和养分,才能开花结果。而中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思想文化(如:孔孟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道,禅道等)、世代相传的生活观念(如:茶道,棋道)等思想文化元素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和命脉,它们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生命里,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中。深刻感悟和挖掘这些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结合现代的科技与时尚,以生动活泼的现代形式去展现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中国式的思想、行为方式,才能够更深层更透彻地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如图3名为“静品天下”的茶具的设计,将茶道和棋道共同融入到产品形态里。中国茶道精神为“清、敬、怡、真”,即心境之清寂;言语敬之态度专诚一意;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养成谦恭之行为;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中国的象棋可谓“楚河汉界,划分出两个对立的天地,帅车马炮,打出一片自己的江山”,棋道精神“态度温和,行为谨慎执着,高手对弈以和为贵”。作品名称“静品天下”既将茶道和棋道的精神包纳其中,又暗含了产品为“精品”的特征。茶具以棋盘棋子为形,是品茗?是对弈?还是两者皆有相得益彰,只有客人和主人领悟得到。

图3 静品天下(茶具造型设计)

四、结 语

时至今日,中国的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反省中已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意识到企业自主品牌对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创建中国民族品牌,实现中国创意的路程还很长,工业设计教育更应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娟,钱逍.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

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与创新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4).

[2] 余虹.刍议高校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2013,(8).

[3] 王刚,李芳芳.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0).

[4] 冯志伟.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大家,2010,

(6).

Explor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ZHANG Li-ming, ZHANG Shu-jun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篇(5)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评价指标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十一五”的战略重点是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目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 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把握“创新型城市”的科学内涵,建立一套具有客观比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反映城市目前的创新能力、资源条件和创新效果,把握城市创新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自20世纪初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的思想与内涵不断发展,创新理论的内容和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创新理论。

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纯由技术推动的线性过程,有效的创新模式应该是多种创新主体之间的系统集成。从一项新思想的产生,到形成新技术,并进行商业应用,其间会受到知识积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政策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城市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方面创新,如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等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对于“创新型城市”均无统一的表述。笔者认为,“创新型城市”就是依靠人才、知识、技术、环境、资本、管理、文化等创新要素的有效聚集,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推动新知识的孕育和运用、新技术的突破及其产业化,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进步,进而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显著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并且通过新观念的传播和新制度的建设,维持和促进创新在更高的层次持续进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体。它是一种特定的区域创新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延伸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等,同时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才、信息、知识、资金等;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创新机制是创新有效运转的保证,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载体,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和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创新型城市不仅是一个发展结果,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创新型城市的特征有两个方面,从结果来说,具有静态性特征;从过程来说,具有动态性特征。创新型城市的静态性特征主要是基于城市空间各创新要素来表达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主体特征、环境特征、投入特征、成果特征、结构特征和机制特征六大类。创新型城市的动态性特征是基于城市创新过程来表达的特征,可以分为起点特征、发展特征和效果特征。其中,起点特征包括城市的创新精神、创新环境、创新资源等;发展特征主要是指创新活动本身的发展过程、品质及其表现;效果特征是指创新活动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福利改善所产生的结果。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创新型城市的特征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创新精神、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创新成果、创新产业、创新效率和创新对城市的综合效果七个方面。因此,创新型城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创新精神突出。创新型城市的所有参与者对于创新的态度和理念达到高度的共识,并因此形成对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创新投入的高度自觉性。

第二,创新要素聚集。创新型城市必须做到创新主体明确,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要素聚集,创新体系完善。

第三,创新环境优越。创新环境包括由政策法律、社会治安、城市文明、市民素质、市场、金融等构成的软环境和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等构成的硬环境。

第四,创新成果丰富。创新型城市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产出比均须达到较高水平。

第五,创新产业发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创意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中开发的创新产品,均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第六,创新效率提升。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得到显著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趋好,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

第七,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创新型城市的社会和谐程度、人们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均应达到较高水平。

四、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综合性原则。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城市各种创新要素在一个系统内的有机结合。在指标选取时,必须对城市创新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客观反映城市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2.客观性原则。在指标选取时,必须做到数据客观可信、描述明确、定义准确。

3.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指标选取要求客观,就必须以定量指标为主体,即根据现有统计口径,或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该指标的实测值;当然也会有小部分定性指标,主要是关于“创新精神”、政府管理环境和融资环境等“创新环境”类指标,该类指标难以量化,只能通过专家的判断和描述来确定。

4.可操作性原则。创新型城市的指标必须具备易取得、易量化和可比对性,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根据指标体系可以对城市的创新化程度进行比较,也可以设定达到创新型城市应达到的指标值。

5.引导性原则。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评价功能外,还应发挥引导功能,即引导地方政府在实施城市创新工程中确定突破重点,建设适合本地特色的城市创新工程。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因为创新型城市具有七大特征,笔者设计了7个一级指标(A1-A7);根据各特征所包含的内涵,分别设计了28个二级指标(B1-B28);根据二级指标所涵盖的重点,设计了106个三级指标(C1-C106),力求以有限的指标把握住创新型城市的评判标准和整体特征。其具体模块结构如表1所示:

(三)关于部分指标的说明

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基本上可以从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得或计算出来,而定性指标则根据目前一些权威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选取,采取由专家打分(都以1分为计分目标值)的方式来获得具体数值。现将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说明(主要是定性指标)如下:

价值取向指数(C1)主要考察市民的重商意识、赚钱欲望和消费倾向。计算公式:价值取向=(市民重商意识指数÷目标值)×35%+(赚钱欲望指数÷目标值)×35%+(消费倾向指数÷目标值)×30%。

创新氛围指数(C2)主要考察市民的求新意识、平等观念和兼容心理。计算公式:创新精神氛围=(求新意识程度÷目标值)×50%+(平等观念程度÷目标值)×20%+(兼容心理程度÷目标值)×30%。

人文国际化程度指数(C4)考察城市移民人口比重、外语普及率、外来文化影响度。计算公式:人文国际化程度=(城市移民人口比重÷目标比重)×25%+(外语普及率÷目标普及率)×40%+(外来文化影响度÷目标影响度)×35%。

经济外向度(C5)指一定时期内城市进出口总额与对外劳务收入之和占GDP的比重,计算公式:经济外向度=(进出口总额+对外劳务收入)/全市GDP。

政府创新水平(C29)综合考察政府执行政策的创新性、政府管理的创新探索、政府学习和交流的频繁程度。计算公式:政府创新水平=(执行政策的创新性÷目标值)×40%+(政府管理的创新探索÷目标值)×30%+(政府学习和交流的频繁程度÷目标值)×30%。

政府服务水平(C30)综合考察政府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计算公式:政府服务水平=(政府办事效率÷目标值)×50%+(服务态度÷目标值)×20%+(服务质量÷目标值)×30%。

政府招商引资水平(C31)考察政府每年引进外资的项目和实际外资到位情况。计算公式:招商引资水平=(全年引进外资项目数量÷全年新投资项目数量÷目标比重)×45%+(全年实际外资到位金额÷全年总投资金额÷目标比重)×55%。

知识产权保护度(C33)可通过调查了解市场上正版文化产品的比重进行评价。计算公式:正版文化产品比重=(正版文化产品产值÷全市文化产品总值)×100%。

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C35)反映公众对城市治安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确定)。

市场发育程度(C41)反映商品和生产要素由市场配置的程度。通过综合考察市内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数量、成交金额等作出定性评价。计算公式:市场发育程度=(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实际数量÷目标数量)×20%+(商品批发市场成交金额÷目标金额)×30%+(要素市场个数÷目标数量)×20%+(要素市场成交金额÷目标值)×30%。

融资渠道多样性(C48)考察金融市场上可用的融资渠道类型和数量。计算公式:融资渠道多样性=(内资银行融资渠道比重÷目标比重)×30%+(外资银行融资比重÷目标比重)×20%+(股市融资比重÷目标比重)×30%+(风险投资机构融资比重÷目标比重)×20%。

融资便利性(C49)综合考察银行贷款获得的便利性、资本市场可接近性、民间及风险资本可得性。计算公式:融资便利性=(银行贷款获得便利性÷目标值)×35%+(资本市场可接近性÷目标值)×40%+(民间及风险资本可得性÷目标值)×25%。。

创意产业(B21)是指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技巧及才华,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通过知识的开发和运用,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

知识产业占GDP的比重(C69)是考察产业优化升级程度,知识产业包括教育业、研究与开发、通讯工具、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等五个行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C80)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经济数学的方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多要素中,剔除增加资金和劳动的因素,把科技进步的作用单独分离出来,并给予定量的评价。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用科技进步率来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系统效率的总变化。

其计算公式为:

Eδ为科技进步贡献率;δ为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公式为δ=y-αk-βL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 为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五、评价测度的技术实施方案

为实现创新型城市的评价和引导,必须对指标进行测算和比对。为此,需建立评价指标的功效转换与总量测算模型。

在笔者设计的指标体系中,同一量纲的指标当然是可以直接进行比较的,而要比较不同量纲的三级指标综合集成为二级或一级指标,就必须对量纲各异的第三级指标进行功效转换,实现等效无量纲化后,再按指标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数学模型,测算出二级指标值、一级指标值和评价总分。为此,确定采用区间离差功效系数方式,实现指标的等效无量纲化,其公式为:

式中:Hi为第i个评价对象评价总分;D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的等效值; 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按上述模型,亦可计算出二级指标评分值Bi和一级指标评分值Ai,从而计算出城市所得总分值;然后,可以设定一个标准值,总分达到或超过标准值的为创新型城市,还可以根据所得总分值的大小进行排序,来比对城市的创新程度。

六、后记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为了考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不同城市在创新构成要素的安排、创新要素的协调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特色的城市创新体系。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进行过程当中或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总体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发展参差不齐,资源、环境条件各异,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必须根据区域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及资源的可支配性和可获得性,有重点、分阶段地培养、壮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或对传统产业升级,以加快创新能力的获得和扩散,有效地利用技术成果开发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最终提升整个产业结构水平,人民在创新中受益,使创新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从特征分析出发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这个工具,客观科学地反映各个城市创新的总体情况,并对不同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为城市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Charles Landry,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1st edition)[M].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0.

[2] 李兴华.携手共建国家创新型城市[N].深圳特区报,2007-10-13(A3).

[3] 吴林海.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8(1).

[4] 杨冬梅,赵黎明,闫凌州.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

[5] 李英武.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J].前线,2006(2).

[6] 梅克保.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J].理论前沿,2006(1).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篇(6)

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唐山在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地方的特殊性和政策的科学性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多种矛盾和问题,例如,要在不占用耕地,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起来难度非常大,单一的政策很难解决,必须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撑体系。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控制、引导和推动的政策也必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政策的系统性不仅表现为它是一整套综合性的政策体系,更重要的是它的作用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应当制定系统的政策体系来确定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可有效防止各个领域分别立法所导致的立法效率低下、立法领域重叠、立法利益冲突的现象。

财政政策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投资方向应侧重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政府直接拨款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新成立的文化创意企业,应该免征所得税或者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及进出口文化创意企业减少甚至免征部分税款,或者实行出口退税。

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不同特征及其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的不同特性,分别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实行差别税率。法律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前期的开发成本极高,但开发成功后对成果进行复制的成本以及技术要求却极低,如果得不到相关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文化创意企业是很难发展甚至生存下去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阻碍了创新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强立法、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生产、行业创造和市场流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金融政策健全金融组织体系。通过银行投放信贷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境内外的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或者分支机构。设立股权投资机构,鼓励建立地区性再担保机构。支持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介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拓宽投融资渠道。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的组织内结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产业有序快速发展的基础。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完善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组织结构。

唐山应以高等学校为依托,搞好创意人才的培养,可以把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列为创意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根据企业要求,由高校负责培养适合企业的创意人才,企业提供创意实现的机会与场所,从而加快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变速度,为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后续力量。引进优秀人才。优秀的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政府应加大引智力度,做好国内外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的引进,使唐山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作者:齐方圆 单位:唐山学院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篇(7)

当今社会,企业文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在世界各大企业繁荣发展,在精神文化跟物质文化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对企业的飞速前进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产品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基础上转向文化精神功能发展,与日益成熟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必将为产品设计增加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企业文化的物质表现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

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用企业产品来诠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来丰富产品内涵,使产品和企业文化之间形成互动影响,互为体现,互为促进。

二、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

产品设计是产品的一种文化创造。产品设计的本质是物的文化设计。以企业文化为指导的产品设计,体现了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赋予产品以内在和气质的美感。

企业文化以其先进性、时代性、深刻性和统一性迎合了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产品设计以企业文化为其指导思想,使产品富于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所要传达的企业价值观、哲学观,在产品中得到体现,传达了企业思想与理念,更好的成为了公众消费的诉求对象。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与产品结合时,会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设计风格,体现出共有的风格和体态。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是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包括坚定的企业追求(企业目标)、强烈的团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三、将企业文化内涵导入产品设计

企业文化引入产品设计从根本上可以考虑将其文化内涵变分为产品的各组成要素,也即将企业文化运用各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的设计语言将其归纳为富于企业特征、体现企业精神的构成要素。考察和运用产品各要素各自的特点、内容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如材料、色彩、结构、形态、装饰和肌理等。

第一,形态 综合点、线、面、体各要素构成产品形态。

第二,材料 利用材料的特殊机理质感等特性形成企业产品的标志性,使受众印象深刻。

第三,色彩 利用色彩的感情来设计产品以表现企业文化内涵。

第四,装饰 利用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装饰来标新立异,吸引受众的关注度。

四、企业文化的传达设计

产品设计中融合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利用产品对社会、环境、人群进行企业信息的传达。这就涉及到了产品的语意学。通过企业文化设计的产品,其语意要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在产品语意的表达中,通常采用隐喻、象征及符号等方式来表示和传达产品的文化内涵。

第一,隐喻 隐喻是通过暗示或比喻的手法告诉使用者怎样去认识和使用这一产品。

第二,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相识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在设计语意中应用象征的手法,使消费者引起在使用方式和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符号 符号倾向于显示客体的共性特征或类别属性,利用企业文化转化的符号所具备的直观诉求力和超越语言限制的便利性,如稳重的、轻巧的、柔和的、向上的、新潮的、古典的、前卫的,等等,由风格样式造成的共通的心理感受,通过人们的感觉经验诱发其对表达事物的记忆和联想,来促使顾客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并借助其与企业的关联,来加强公众对企业的认知与记忆

五、导入企业文化的产品设计特征

第一,系列化 包含企业文化特征的产品必定在是在造型、功能、色彩、形态等要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体现出企业文化的信息传达,形成产品开发的系列化。

第二,独特性 包含企业文化特征的产品的根本特点就是其个性化及创造性。

第三,可持续性 设计师要有可持续性的眼光,使企业文化的产品设计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以体现企业的文化本质。

六、产品设计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设计都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它以视觉的形式与实用的功能体现了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特别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这对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是极其重要的。产品设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导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