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基金

教育基金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8 21:19:11

教育基金

教育基金篇(1)

解放后我国开始逐渐重视教育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基金成为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途径。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收集,并定期从教育基金中定期拨款,后期逐渐发展到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主体的专门教育基金。

我国教育基金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基金筹措问题。首先教育基金必须是由大量的资金构成,教育基金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个人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由于我国本身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教育资金来源相对短缺。其次是缺少政策激励,影响了社会层面的教育基金发展。尽管教育的发展是作为人们进行教育基金创立的良好动机,在政策上也明确规定了对于基金捐赠个人及团体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还远远不够激发人们进行教育基金捐赠的积极性,并且没有专门的税收用来进行教育基金经费的稳定来源。最后,教育基金经费的筹措缺少发展动力。教育基金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机构,其资金的筹措和使用都要追求低风险,因此需要相关的法律进行保障,才能保障基金会的运转不受影响,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基金的作用。

(二)教育基金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在金融和投资领域仍处于不断完善的状况,教育基金的管理也存在很多困境和挑战。教育基金的管理应该通过社会力量而不是政府主导进行管理,不然容易导致教育基金缺乏独立性。

(三)教育基金监督机制不健全。首先,我国的教育基金缺乏系统的内部监管机制,导致后续很多问题的产生。由于基金会管理层人员的复杂,有些管理人员甚至并不对基金会进行实质的管理操作,只是利用名人效应来进行基金的筹措,不具有基金会的管理权力和责任。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基金会必须设立监理会以对基金会的正常运行进行监督管理,但是我国目前在教育基金会中很少设有监理会,更有部分监理会不能正常发挥其监理作用。基金会内部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就容易导致基金会出现腐败现象。其次也缺乏外部监督,教育经费接收单位监督不到位,不能对所受到的教育经费进行及时核实,不能保证捐赠基金的准确数字。公众和媒体监督具有滞后性,对于信息接收较被动,基金会信息不够公开化,对不正当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监督和揭露。

教育基金的财务管理

(一)改善教育资金的筹措方式。为了解决教育资金筹措难的现状,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经费的筹措。首先可以同企业展开双向合作,基金会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组织,可以作为学校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帮助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比如企业为高校提供固定的基金来源,高校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或者同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科研工作的研究等合作项目,这样既有利于增加双方的感情,也利于高校学生增加视野,企业拓宽自身的发展领域。其次还可以利用高校多年积累的校友人才展开教育基金筹措工作。高校校友对母校具有一定深厚的感情,可以发动校友在社会各界的人脉关系,在举行相关活动时将校友请回母校,这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筹措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证基金的有序运行,才能将教育基金真正用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首先我们认为政府转变为以价值导向引导及资源配置为主的管理方式,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教育基金管理会的自我调节和发展。如成都郫县所建立的教育专项工作机制,其中成员包括政府人员、高校教师及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同时将教育教学计划同社会资源相结合,更加具有组织性和高效性。在基金会内部的管理制度方面,政府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明确规定了教育基金中不得进行的违规行为,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好教育经费使用制度,有效安排并记录教育基金的用途,避免出现项目重叠的现象,保证教育基金高效运用。郫县同时利用了基金运用过程中资金捐赠的激励效应,扩大了教育经费的来源。

(三)加强教育基金的监督力度。教育基金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的公益性基金,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规范的基金运行秩序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基金内外部的监督力度。首先要建立基金监理会,从内部对基金各部门的机制进行监督,促使基金管理者加强自身的监管,从根本上提升基金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对基金进行规范的管理和审计,定期检查基金会的财务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立严格的监控系统,对出现问题的基金会进行及时处理。

(四)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针对教育基金筹措面临的困境,可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资金的筹集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可以对进行捐赠的个人、团体或者企业加大税收的优惠政策,有利于提高社会层面的捐赠。同时可以将部分税收作为教育基金发展的基础,作为教育基金的稳定收入源之一,可以有力保证基金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作。从国家层面对教育基金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才是教育经费来源的可靠支持。

教育基金篇(2)

一、中美两国高等学校收入中捐赠收入的比较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捐赠收入比例明显低于美国公立高等学校,更是低于美国私立高等学校,说明我国鼓励包括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捐资助学机制还不够完善。所以要加强完善鼓励捐资助学制度的建设,提高社会捐赠收入在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结构中的比例。

二、大力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提高大学教育捐赠收入

现阶段,国家正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社会资金流向高等教育领域,其目的就是鼓励高校依法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高校基金会是支持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平台,通过基金会,可以有效吸引社会资源的流入,对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情况

在美国,无论是商界还是政坛名流或者是平民百姓都有向大学进行捐赠的意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将个人财产物品捐赠给大学,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对这些财产物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大学教育基金会应运而生。

1993年2月,《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今后,我国“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经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校产投入、社会捐资和设立教育基金会等多种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至此,教育基金会第一次被我国正式明确为一条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其实,早在1988年,安徽大学就率先在国内大学中成立了校董会。之后像大学校董会、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等形式的捐赠管理机构相继成立。特别是以1994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委员会和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教育基金委员会等一批比较规范的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大学的教育捐赠已经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

但是我国高校的教育基金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1)虽然很多高校成立了基金会,但是资金规模都仍然很小,捐赠收入占高校经费的比例还是很小,与美国高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基金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不足。以安徽大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说,有相当一部分的离退休人员在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基金会的发展。(3)基金会的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不能引进市场运行机制。传统管理方式不能调动基金会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高校教育基金会的举措

(1)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

我们都知道,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对高校进行捐赠,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有《统一普通信托基金法》《美国非营利法人示范法》《美国慈善捐赠法》,颁发法律对非营利组织捐赠不征税,保证了捐赠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我国在2004年为了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制定了《基金会管理条例》。但是与其配套的相关政策也应该及时完善。

(2)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

国外大学基金会都是学校董事会直接管理的,拥有大批精英来对基金会管理。上面我们也提到,我国很多高校基金会的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管理基金会的知识。要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对高校基金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普及、传播相关知识。

教育基金篇(3)

关键词:金陵女子大学;基督教;爱国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很多学者研究指出,它们除了用武力侵略中国以外,还加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的侵略。[1]同志曾指出,帝国主义不仅采用军事、政治、经济的手段压迫中国人民,而且"对于麻醉中国人们的精神的一个方面,也不放松,这就是它们的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2]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以传播基督教理念的教会大学出现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应该看到教会大学的两面性:一方面,教会大学确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教会大学的出现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社会风气渐开和本土女学的兴起,以及教会女子中学毕业生升学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教会开始兴办女子大学。

1915年,由五所美国教会差会商定,金陵女子大学于南京建立。作为中国第一所一开始即为四年本科制大学存在的金陵女子大学,旨在为中国女性提供最好的教育,在其36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近1000名优秀金陵儿女,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任何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都存在着冲突与融合的趋势一样,金陵女子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传播西方基督教理念逐渐削弱,学校世俗化、本土化趋势愈加明显。以中西冲突的视角解读金陵女大,总结其成功办学经验,为当前文化多元化国际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借鉴。本文将从中英文教育冲突、宗教教育冲突、学校管理层内部冲突三个方面来解读金陵女大中的中西冲突问题。

金陵女大的办学目的是为中国女性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培养妇女领袖,发展基督教事业。可见,学校办学中基督教理念较强,为此学校也确立了相应的校训:厚生。"厚生"一次来源于《圣经》中《约翰福音》第十章第十节:"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涵义为像沙漠中水的重要性一样,"厚生"精神是人类心灵的源泉,身体、理智、心灵相互依存,才能获得完满的人生。[3]学校通过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厚生"校训深深扎根于每一位金陵女儿心中,并且她们一生都在努力践行"厚生"理念,丰满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学校非常重视宗教教育。早期学校将宗教课程定为必修课,随着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开展,学校将宗教课改为选修课,但是学校校园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氛围仍十分浓厚。学校每天举办礼拜,虽未要求学生全部出席,但还是会有学生参加。每餐饭前祷告、校庆典礼和毕业典礼中的一些宗教仪式、时常播放和教授的教会歌曲,无不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宗教气氛。虽然校园拥有宗教文化氛围,但是对不信教的学生从不强求。一般教员都是基督教新教派,不会向学生强行灌输,"全体同学中,非基督徒同基督徒从未分过界限","一切的课外事业,也据个人的才干而支配,并未有宗教的限制"[4]。复活节、圣诞节等宗教节日活动丰富,充满圣洁、活泼色彩,不具有排他性,使非基督徒学生也乐于其中,从而也使得教会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由于受到家庭出身、教会教育的影响,金陵女大女生有不问政治的倾向,民众对此意见颇多,指责金陵女大学生"不爱国"。即便是在期间金陵女大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也会受到学校西方传教士教员的反对。[5]其实金陵女大学生并非不爱国,吴贻芳校长本人就是个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救国是她一生的理想。吴贻芳校长倡导理国,注意平时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把爱国主义融合到教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倡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鼓楼医院部分护士怕战火蔓延到南京就跑回家去了,金陵女大寒假留校生每日自动到医院做些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6]抗战期间,金陵女大师生参与各项抗日救亡工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体现了金陵女儿的爱国热忱。

基督教理念中的博爱精神和普世情怀,也培养的学生具有爱国、爱人的品性。金陵女大通过的训练,引导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关心民众疾苦。学校建立的乡村服务站、儿童福利组,在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无不染上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近代基督教青年会在华活动重点是社会服务,金陵女大在学校创立后第二年就组织了学生女青年会。学生女青年会办有培幼小学,让附近失学儿童来校识字读书,由学生轮流上课,经费也由学生女青年会筹募管理。后来女青年会还成立了邻里服务处,将培幼小学由半日制改为全日制,聘请了专职教师,并且每周会请校医来为附近的妇女儿童看病。[14]学校女青年会作为一个基督教理念指导下的学生社团,带领学生实践"厚生",运用所学帮助社会,将爱国精神落到实处。其实在各类活动中,金陵女大学生的爱国表现可能不比其他学校来得更加激进,只是温和地以她们自己认为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总而言之,金陵女大作为一所西方教会建立的教会大学,无疑也是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纽带,即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与氛围中,作为西方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使得中西文化在此相互交流与碰撞。像其他教会大学一样,金陵女大的创办最初以宗教教育为目的,以传播西学为主要内容,实行中西学相糅合的办学方式。学校在遵守创始人基督教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发扬基督教博爱、服务、奉献的精神,将宗教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基督精神的沐浴下服务社会,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由此可得结论,即使带着强烈民族主义情感将教会大学视作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金陵女大也不能"胜任"这一"工具"角色,而更多的发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

参考文献:

[1]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359.

[2].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12.

[3]Mrs. Lawrence Thurston, Miss Ruth M. Chester. Gining College[M].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Colleges in China Printed in the USA,1955: 20-21.

[4]肖我.我对于金陵宗教观念谈[J].金陵女子大学校刊,1926,(6).

[5]Kwok Pui-lan.Chinese Women and Christianity(1860-1927)[M].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on acid-free paper,1992:134.

教育基金篇(4)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教育基金会; 筹资问题; 筹资建议

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民办”的身份难以获取财政资金的支持。民办高校通过设立教育基金会筹集社会资金满足民办高校教学、科研的资金需求,以此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压力。

一、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现状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更为迫切,教育大众化使高校规模的扩大与财政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高校成立教育基金会作为筹集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仅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服务本校教育、科研等公益事业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本校的教学、科研事业,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据人民网报道,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 13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截至2011年末国内已注册的高校教育基金会214家,而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数量不足7%。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时间普遍较短,初始资金一般在200—500万元之间,基金净资产规模不大。江苏省的三江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是成立较早的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然人的捐赠;山东省的青岛滨海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其捐赠资金主要来源于机构和组织的捐赠,基金净资产40 670 889.69元。此外独立学院的教育基金会得益于公办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接受自然人的捐赠较多,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2011年接受自然人捐赠24 952 100.00元,构成基金会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为民办高校的发展筹集一定数量资金,但无论是基金会规模还是筹资能力均与公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巨大差距,如清华、北大、浙大等公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净资产已过亿,而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净资产达千万元以上的寥寥无几,可见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规模小、数量少、筹资不足的现状已严重影响教育基金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分析

1.政府支持不足,社会对民办高校存有偏见

民办高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且多属于地方院校,缺少财政支持,没有公办高校雄厚的教学、科研、校友资源,教师没有事业编制,师资队伍不稳定,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民办高校难以持续发展,至于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公益性更是缺乏足够的认可。政府支持的不足以及社会对民办高校存有的偏见导致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先天优势不足,吸收社会捐赠的能力有限。

2.公益性评估机制缺失,非营利性难以认定

教育基金会是一种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依靠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征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公办高校依靠财政出资,其办学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已得到社会认可。民办高校出资者呈现多元化,不同的出资者出资办学目的不同,有的出资者出于公益行为,出资办学不求任何回报,具有非营利性;有的出资者出于商业行为,实现资金增值,出资办学要分享学校资产的收益,具有营利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并存致使捐赠者无从判定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公益性,许多公众仅凭民办高校高额的收费标准就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产生怀疑。由于缺乏对民办高校公益性的评估机制和非营利性的认定,社会捐赠者倾向于对公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缺乏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意识与动力。

3.民办高校捐赠的制度不完善,社会捐赠吸引力小

为鼓励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的捐赠,《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对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并予以表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于给予什么样的税收优惠以及如何进行税收优惠,没有明确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虽然对社会捐赠有税收优惠的鼓励政策,但只有通过国家认定的机构进行捐赠才能享受税收优惠,并且税前扣除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无形中增加捐赠者享受税收优惠的难度,税收优惠对社会捐赠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4.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捐资助学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我国虽然提倡“乐善好施”的传统儒家文化,但受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的影响,捐资助学的氛围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形成。从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数量多于其他地区,捐赠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然人捐赠,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区高校教育基金会空白,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捐资助学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

(二)内部原因分析

1.教育品牌缺乏,社会影响力小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筹资规模与所属高校的综合实力及知名度密切相关,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社会捐助高校时更偏向于质量、品牌处于优势地位的公办高校,实现捐赠效用最大化,提高捐赠行为的美誉度。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教育品牌,卓有成效的校友资源少,社会影响力小,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不足导致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积极性不高。

2.主动筹款意识不强,筹资被动

民办高校教育处于不断探索中,学校更多关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至于基金会筹资往往依赖几年一次的校庆和地方校友会,受传统观念影响等待受赠现象普遍。民办高校主动扩大基金会对外影响的宣传策划意识不够,很少主动走出去与捐赠者或潜在捐赠者沟通、交流、劝募,没有制定系统的、详细的筹款计划,主动出击筹资意识不强。筹资被动导致基金增长缓慢,直接影响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规模的扩大。

3.筹资方式单一,筹资对象受限

目前国内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类型均是非公募形式,筹资范围有限,筹资对象主要面向民办高校本身或者与高校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更广泛的社会捐助仅占很少一部分,原因在于民办高校忽视校友资源的开发,民办高校与社会上其他的公益性组织联系也不紧密,几乎得不到公益性组织对其进行的教育捐赠。此外,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现有的筹资方式过于单一,多以现金和实物形式筹集资金,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采取更具灵活性的有价证券或养老年金等多样化的筹资方式,单一的筹资方式和有限的筹资对象进一步限制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筹资能力。

4.基金会人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

国内民办高校对基金会工作重视不够,加之受基金会管理成本不超过公益支出10%的限制,对基金会专职人员的配备少,多数由学校行政人员兼职从事基金会工作。兼职人员精力有限,对基金会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够,没有经过系统的筹资、投资等专门训练,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已严重影响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工作的有效开展。

5.信息披露不充分,公信力不够

从基金会中心网可以看到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披露不全面,对于捐赠者关注的捐赠信息、项目信息仅仅从总额上给出数据统计,没有具体的明细资料,捐赠者不清楚捐赠款是否按其意愿合法使用,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和操作缺乏透明化,没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致使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没有得到社会重视,吸收社会捐赠能力不足。

三、解决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对民办高校公益性评估的第三方机构

民办高校公益性认定不应是高校自我申报也不应是地方政府评定,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规范的评估程序进行评估确定。公益性评估机构是独立于地方政府和民办高校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其客观性、公正性消除了捐赠者向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的顾虑,大大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公益性的信任,为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扩大筹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的奖励制度

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大大减轻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民办高校的生存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按照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者包括政府、学校、学生及其家长,政府可以针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减免用于公益支出的基金收益的所得税,减少税收优惠的审批程序,对个人捐赠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该配套资金列入个人捐赠者名下,以此提高捐赠者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的积极性,为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吸收更多的社会捐赠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提高社会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认可度

民办高校作为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自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打造特色专业,树立教育品牌,依托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高学校知名度。办学声誉的提高有利于扩大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通过加强对外联络和交流,利用基金会网站、电视、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宣传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教学、科研、助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参加政府、企业、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与各方人士沟通、交流,实施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为拓宽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筹资渠道奠定基础。

(四)实行基金会从业资格考核制度

基金会从业人员需要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胜任筹资、投资及资金运营工作。基金会的从业人员是否具备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需要由有关部门对其任职资格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理财、营销、公共关系、基金会法规、税收法规及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取基金会从业资格证书。基金会从业资格考核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选聘具有筹资策划、投资运营等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基金会组织机构的构建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确保筹资、投资、运营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使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壮大有了稳定的根基。

(五)以捐赠者为导向设置多样化捐赠项目和捐赠方式

捐赠者倾向于目的性明确的捐赠,能清楚知道自己所捐赠资金的使用方向。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要得到捐赠者的青睐必须要根据捐赠者的偏好设置多样化的捐赠项目,如学生奖助学捐赠、教师奖励捐赠、科研捐赠、设施捐赠等,捐赠项目种类越多,项目内容越详细,捐赠者捐赠的积极性越高。此外,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接受捐赠的方式要有创新,除了常规的现金捐赠和实物捐赠还可采取股票、债券、无形资产、遗产等捐赠方式,捐赠者的捐赠选择权越大,捐赠渠道越便利,其捐赠的愿望越强烈。以捐赠者为导向的多样化捐赠使捐赠者的价值诉求与民办高校的利益有效结合。

(六)搭建筹资资源信息库平台

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要搭建专人负责的筹资资源信息库平台,收集、整理校友信息、捐赠者及潜在捐赠者信息以及慈善相关信息,以此实现沟通、交流、互动。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资源信息库平台的建设为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筹资建立丰富的关系网络,实现筹资范围的最大化。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通过筹资资源信息平台及时了解捐赠者的捐赠愿望及需求,根据筹资项目有的放矢地开展劝募工作,提高劝募成功率。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推动民办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平台,其发展中面临的筹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基金会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成功经验的借鉴得以解决,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积累经验,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蔡玉波.民办高校融资中的两个法律阻碍分析[J].江苏高教,2011(4):80-81.

教育基金篇(5)

关键词:高校教育 基金会 投资策略 分析

社会捐赠是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教学影响也在不断地加深,并且也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项工作。为了更好地规范社会捐赠工作,大部分功效构成了教育基金会。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工作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时期,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工作人员专业性较低、投资模式较小、实施的方案单调等。另外,根据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工作经验表明: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有效实施,不但可以让高校教育基金会得到有效的发展,还可以为高校的教学、研究以及构建等工作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由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据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有效实施,提升高校投资收益是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的实际需求

(一)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

依据高校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虽然为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也为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教育经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在明确高效、优质的大学目标建立的问题上,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在实施学术交流工作,但是实际实施的工作得不到实际需求的资金。

高校除了不断进行财政拨款之外,也依据学费、科学研究以及校办企业等多方面获取教学经费。其中在社会中的捐赠工作得到了高校的关注和支持,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清华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校教育基金会以来,我国在实际发展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关注,并且为实际高校建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但是,高校的发展需要长时间资金的支持,同时要在有效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更好地投资管理,这也是现阶段高校基金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保障资金提升资金。

(二)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基金会对高校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并且也取得了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自二十一世纪初期,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方法》,以此为高校发簪的基金会奠定了有效的基础。但是因为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更处于初级阶段,筹备方向以及方案等工作都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基金会捐赠工作都存在不明确性,只是依据捐赠收入无法确保资金的有效性。并且,高校基金会中获取的资金,除去捐款以外,还有投资获取的收益以及其他的合法收入,并且还有相关的管理规则提出,基金会需要结合合法、有效、全面的条例实现其具备的增值工作和保值工作。这对于高校基金会来说,将无法支付相关的基金,实施完善的投资管理工作,从而获取完善的投资利益将会让基金会取得更多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基金会投资的客观条件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要确保有一定的资金投资。留本基金依据收入中的动用本金可以划分为留本和非留本两种,前者是捐赠者提出不可以动用的本金,只能依据支出的基金实施工作。同时只结合留本基金的投资效益进行当时的工作,这样的留本基金资料非常的大,也是高校获取资金的重要依据。后者的非限定应用方向资金和限定方向用途基金也为实际投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资金基础。第二,外在条件。其中我国二十一世纪初期提出了相关的规定,以此为高校的基金会章程中的规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为高校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投资金融产品。一方面,因为通货膨胀促使资金出现萎缩,以此导致资金出现遗失,促使其需要依据投资来确保投资中的增值和保值工作。同时,现阶段较为优质的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金融产品,依据多样化的保值增值工作,选择完善的金融产品更好的进行投资工作,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基金余额的有效性,提升流动性,还可以在完善的投资工作中获取有效的资金收益。第三,选择可以实施的投资方案。基金会自身具备的公益性大大的影响了很多人的利益,并且与社会保障、企业年金以及商业保险等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相同性,其对自己管理的资金要求是安全、完善、增加的情况。同时,高校的基金会投资管理工作也正在不断地拓展,依据的法律要求也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实际引导的工作,但是其余三种的投资管理方案更为完善和先进,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也非常的全面,例如相关的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实际投资规定的范围以及各种投资产品的比例划分等等,这对实际发展高校基金会投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性。

三、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制度不全面,没有实际操作引导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虽然会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其实施保护工作,例如,《基金会管理条例》对高校教育基金会实施管理和创新工作,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安全要求以及明确发展方向等,以此确保实际基金会的增值和保值工作。但只是结合原则等实施的工作,对于基金会财产的投资系统、投资产品、投资比例等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相同性,就是没有完善的引导工作。同时在问题近似的社会确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有效规定中,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管理相对应的法律制度规定还需要实施更为深入的创新和完善。

除此之外,因为基金会具备的公益性,其相关的工作都是依据公益性实施的,投资工作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的工艺捐赠税前扣除方案在实际应用和拓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提升企业与个人捐赠的有效性和公益性,但是从整体发展教育基金会中获取的投资效益分析,其并没有获取相关的税收让利,这样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阻碍了实际投资运行工作的实施和拓展。

教育基金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松滋一中校友教育基金会。

第二条

本基金会是对国内外捐资给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教育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经营性组织,由84届校友罗大猛先生倡议设立。

第三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致力于加强松滋市第一中学与国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促进松滋一中教学、教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条

本基金会接受松滋市教育体育局和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基金会的地址:松滋市新江口镇民主路164号,邮政编码:434200。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基金会的业务范围为:

(一)加强本基金会与国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二)接受境内外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的捐赠,并根据所捐金额发放证书和纪念奖章;

(三)将本基金会的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

(四)利用本基金会的资金及利息收入奖励教学、教研和为教育事业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松滋一中教师、学生和职工;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成立松滋一中校友教育基金会。

第八条

本基金会的最高权利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由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和秘书长组成。本基金会推荐名誉理事长、聘请顾问和名誉理事。

第九条

理事会职权:

(一)

制订和修改教育基金会章程;

(二)

推选和罢免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任免秘书长;

(三)

领导本基金会各机构开展工作,确定本基金会的工作方针、任务和计划,制定本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

(四)

审议本基金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

积极支持和募集基金会资金;

(六)

成立监事会监督理事会执行基金会的活动情况;

(七)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十条

理事会成员每届任期五年。理事会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学校领导、业务主管单位主要领导及主要捐款人担任。

第十一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愿为基金会捐赠财产;

(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理事的资格:

第十二条

监事会由下列成员组成:设监事长1名,监事2名。

第十三条

监事会的职责:

(一) 认真严肃监督理事会执行基金会章程情况;

(二) 积极支持和募集基金会资金;

(三) 定期向董事会汇报监督工作情况;

(四) 发现理事会某人员不公或不良行为,或理事会成员中有3人

以上(含3人)不尽职,可向董事会提出请其辞职和改组的建议。

第十四条

监事会成员每届任期五年。

第四章

基金管理

第十五条

资金来源及管理。

(一)发起人的捐献;

(二)各届校友募集的捐赠;

(三)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的捐赠;

(四)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六条

接受捐款方式:

设立松滋一中校友教育基金会帐户,捐款人可直接将金额汇入基金会帐户(基金会帐户开户银行:本基金会的住所:松滋市新江口镇民主路164号,邮政编码:434200

账号:17275901040000603

账户名称:松滋市第一中学

开户行:松滋农行城南分理处。

第十七条

财务管理方式:

(一) 本基金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用于它途;

(二)

本基金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三)

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四)

本基金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理事会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五)

本基金会换届必须接受松滋市民政局和松滋市教育体育局组织的财务审计;

(六)

本基金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七)理事会、监事会的一切活动经费不得从基金款提取,

自筹解决活动经费。

第五章

基金奖励对象

本基金会首次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和学生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和教职工,支持志向高远的贫困学子,由理事会设定奖励总额,学校根据奖励总额制定具体标准条件,理事会审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一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理事会,若有未尽事宜,由理事会讨论补充。

教育基金篇(7)

【关键词】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募款;历史;

中图分类号:G649.29

Research on Fundraising History of University Endowment in American

LiuJingy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102206

Abstract: Social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educational, and there are 370 years for the fundraising history of university endowment in American, mainly through infancy time in 18th and 19th century , init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the Word War II. In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we can conclude that for university endowment, the need is the driving force, reasonable posi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Keywords:American; University;Endowment foundation; Fundraising;History;

美国大学的募款活动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早在1641年,William Hibbens、Hugh Peter和Thomas Weld就为给美国的一所年轻大学募款而踏上了波士顿通往伦敦的游轮。20世纪以后美国大学的募款活动和捐赠基金会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到2010年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总额超过亿万美元的就已有63所。这足以看出大学教育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在近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也提出了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对美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募款历史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教育基金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一定意义的启示。

1早期的募款活动

1.1 18、19世纪的募款活动

18、19世纪的募款活动相对单一,这种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筹款方式的单一。这一时期的募款活动几乎都是通过教会的晚餐或集贸市场活动来实施的,有时也会使用一些请求募款的信件,但其主要的募款方式就是“乞求”。

第二,筹款人员的单一。信托者、基金会会长和基金会所依赖的公司是这一时期实施募款活动的主要人员。

第三,筹款目标的单一。早期的大学通常与资助它的教堂有密切的联系,它的募款工作也会带有明确的“宗教热情”,其目的即是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一个年轻的、尚未开化的国家中的发展,乔治有效地将宗教与高等教育结合起来,他曾为哈佛、达特茅斯、普林斯顿、宾夕法尼亚等学校进行过募款。

然而,这一时期的募款活动也反映出了募款对于现代技术的需求。William Hibbens、Hugh Peter和Thomas Weld就在他们的首次募款之旅中第一次使用了募款宣传册。1829年,费城的一位募款专家,马修凯里在筹款工作中引入了“额定目标清单和预先促进的募款呼吁与概念”,这被斯科特称为“募款初期的现代元素”[1]。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预期清单和分步进行的募款策略一直在筹款中被沿用至今。

1.2 二十世纪募款活动的发展

尽管早期的募款活动开始了对于系统化方法的探求,但在二十世纪以前募款活动还是普遍意义上的个人的、业余的活动。高等教育领域第一次有组织的募款活动是校友年度捐赠,校友对学校的关注与忠诚早在1643年哈佛大学的校友返校聚会时就已被证实。第一个正式的校友会成立于19世纪,它的主要目的即是延续情感和知识兴趣;第一个校友基金也产生于19世纪,同时提出了校友是“活捐赠”的概念[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