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出口贸易经济

出口贸易经济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0 16:17:16

出口贸易经济

出口贸易经济篇(1)

关键词出口贸易总体战略战略地位商品结构市场选择

1对外贸易的总体战略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按商品和劳务流向不同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不同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的客观环境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手段,特别是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或鼓励或抑制的不同政策,都制订有各自的战略规划,以作为本国对外贸易总的指导思想,即称对外贸易的总体战略。

西方经济学家和一些国际组织,把近几十年来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对外贸易总体战略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进口替代型战略。最早实施这种战略的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该战略主要是高筑贸易壁垒,限制进口,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替代工业制品的进口,减少对国外经济的依赖,保护和扶植民族的幼稚工业。为了解决本国工业发展进口机械设备所需外汇,也出口一定数量的资源型产品和初级产品。

二是出口导向型战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实施的是这种战略。该战略与进口替代型正好相反,主张大力发展外向型的加工业,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这些国家把国际市场作为本国经济的活动中心,把制成品出口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主要措施是鼓励出口贸易的同时,也大量引进外资、技术、进口原料,以弥补内资金和原材料的严重不足。

三是混合型战略。该战略是上述两种战略的结合,把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过分限制进口,也不过分鼓励出口。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采取过这种战略。

以上三种战略的共同地方是都包含有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进口替代型把保护、限制进口作为战略重点,出口导向型把鼓励出口作为战略核心,混合型二者兼顾,视为同等重要。

我国过去几十年实行的究竟是何种对外贸易战略,从来没有过统一的认识和非常明确的定位。改革开放前谈不上贸易战略这个概念,当时按实际做法是在过分强调自力更生思想的指导下,基本上采取了闭关锁国及几乎封闭式的进口替代型。至于市场的选择,更是反复多变、忽而是“东方”,忽而是“西方”,忽而又四面撒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间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外贸战略仍然摇摆不定。大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上实行的是类似进口替代型与出口导向型相结合的混合战略;1994年以后,由外经贸部提出了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劳务合作与交流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大经贸”战略。这实际是一种内容复杂、实施困难、含糊不清的战略。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究竟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总体战略。最后在争论无果的情况下,又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选择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比较自由的,配以适当保护的综合战略”和有管理的可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这更是一种没有具体战略的战略。

2外贸总体战略中出口贸易的战略地位

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过去甚至今后的战略选择问题,总是没有形成过完全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点是大家都无可争辩的,这就是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更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前途问题。实践证明,正是这些年我国坚持了以出口贸易为先导,才以此带动了进口贸易,推动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

(1)从外贸依存度方面,出口依存度始终高于进口依存度。从1990~2005年的16年间,出口贸易依存度有15个年份高于进口依存度,16年中出口依存度平均为20%以上,最高年超过3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GDP的20%以上来自出口贸易。

(2)从外贸贡献度方面,出口贸易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的增长,必然会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根据林毅夫等学者的测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每增10.0%,基本上能拉动GDP增长1.0%。而进口贸易,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内市场一直处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对经济增长不仅没有贡献,而且体现为漏损,二者呈负相关,进口每增长10.0%GDP增长为负0.56%。由此可知,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功不可没。出口贸易已成为与投资,消费一起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尤其在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出口这驾马车显得更有活力。出口的增长还会刺激消费增加和投资扩大,对后两驾马车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3)出口贸易是我国换取外汇的重要来源。从1978~2005年我国年出口贸易额由97.5亿美元增长到7620亿美元,增长了78倍;1991~2005年的15年间,除1993年贸易呈逆差外,有14年都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其中2005年顺差超千亿美元。多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换取了大量的外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出口的迅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进口的增长。进口额由1978年的108.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6601.2亿美元,增长了约61倍。

出口贸易能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重点,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首先,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就要大力发展外经贸事业,就要大规模地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以及多边、双边经济合作等,所有这一些都需要出口贸易换取的外汇提供资金保证。其次是我国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一方面因为发展出口贸易必须积极发展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所需资金创造条件。第三,我国具有发展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优势,稀有金属、煤炭等的矿产资源优势,机电等制成品的工业基础、生产规模和成熟的国际市场优势,新开发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优势等都比较明显。

3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的战略选择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的物质商品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发生了两个明显的转变:一是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出口商品是以食品、土特产品、矿物燃料产品等为主,工业制成品不占主要地位。到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5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产品的7.9%,工业制成品已占到92.1%。二是工业制成品中由粗加工型为主向精加工型为主的转变。过去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属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近年来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出口的几大类产品中,高科技产品仅次于机电、轻纺排在第三位,而且还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但是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总体上讲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轻纺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和机电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上不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我国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工资的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也正在减弱。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贴牌产品虽然市场看好,但我国付出的成本代价太高。

鉴于目前的现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笔者认为应根据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向,坚持走以轻纺类产品为基础,以机电类产品为重点,以高新科技产品为发展目标的出口战略,其内容如下:

出口贸易经济篇(2)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64-01

长久以来,在我国传统的外贸理念中,似乎出口越多越好,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片面强调出口,把贸易顺差几乎看成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和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目标。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工作中,顺差就是成绩,创汇就是目的。因为从传统的经济理论出发: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说明在对外贸易中GDP通过商品或劳务的净出口来体现,出口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解决拉动力就业压力等。而把进口认为是抵减了国内的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是消极的负推动作用。所以限制或减少进口,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储备,扩大就业等。

一、从回归分析中得出的结论

1.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出口额和进口额即贸易总额,而不是净出口额,许多研究只考虑了出口与产出两者这间的关系,把出口当作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在传统经济学中,从总需求的角度GDP的构成时,也仅仅计算了净出口,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净出口也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效应,但是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数r=0.842与进口和出口相比相对较弱,也就是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而出口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都很强(r均大于0.95),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进出口总额。

2.进出口额对经济增长具有正而强的相关性的原因: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构成,可以看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出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出口是扩大国内市场的一项重要因素,出口持续扩大,带动相关产业增长,生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应持续调整、改善。

第一,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提升后两者的结构。由于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迫使产业结构状态服从短缺约束资源使用效率的“木桶原理”,造成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状态,约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的调整,必然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浪费和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在商品进口中,我们也能获取一定的技术,为了实现贸易,出口方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甚至一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在其贸易行为中无意且自然地输出了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引进带来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第三,进口加剧了国内竞争,大大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产商品的市场,但它却加强了竞争,并带来相应的高技术,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二、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启示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政策,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尤其是成功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中国现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美国经济下滑,世界经济发展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出口贸易环境严重恶化。

2.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的增大,使得外汇存款造成的货币增长大幅度提高,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美国财长诺斯、鲍尔森,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人民币汇率偏低的问题,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提高人民币汇率。

3.中国贸易依存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3.9%。在如此高的贸易依存度下,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一味追求产品出口创汇则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威胁。过去,我国外贸政策主要放在规模与速度的增长上,追求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使企业片面强调多出口,多创汇,少进口,节约使用外汇,从而导致出口商品供给的急剧增加,价格迅速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

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当前出口导向的政策不仅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多问题,而且大量的出口导致我国资源外流,降低了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而适当增加原产设备,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进口,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及资源使用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发展增加进口的策略,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次序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以往的出口策略将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破坏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所以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应该实行进口、出口并重的积极贸易政策。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出口对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外汇储备的作用,所以各国都实行了许多鼓励本国出口的措施,但是对进口却采取了种种限制政策,忽视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比较中性的贸易政策,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出口的外汇来进口本国所需的各种紧缺资源和技术,不应该拥有太高的外汇储备,以免延缓本国经济的发展。出口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增加外汇储备的源泉,也应该是扩大进口的外汇基础,因此我们应立足国情正确看待净出口对我国净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国娥.重商主义的危害与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J].商场现代化,2005(11).

出口贸易经济篇(3)

关键词:出口贸易;煤炭;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一、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对经济影响现状分析

(一)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对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国内的生产特点和优势,生产适合自己的产品。根据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决定该国国内的产品结构。各个国家通过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能够为该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和机遇。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能够充分发挥该国的相对优势,弥补该国家的相对劣势。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合本国的发展要求,不能只盲目地追求高产量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选择正确的出口贸易方式。

(二)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就业。山西省煤炭出口企业和相关的煤炭生产企业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包含与其相关的生产和服务岗位。自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不断增多,出口贸易的增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的就业问题,从而促进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在带动就业方面有所下降。有不少的煤炭出口企业出现危机,并带来了工作人员下岗的现象。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带来的就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这与整个煤炭出口贸易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在煤炭出口贸易带来的就业中,有不少的劳动者存在着劳动素质低下的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优化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的对策

(一)优化与煤炭出口相关产业结构。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属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要求,不能只盲目的追求高产量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山西省要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山西省本身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发展第一产业,在保障耕地、林地、草地不变的情况下,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满足本身的实际情况。

(二)培养高素质的煤炭出口贸易相关工作人员。我们发现,培养高素质的煤炭行业人员是优化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的重要措施。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懂得其他相应知识,注重相应的法律知识、财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养学习。当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综合性煤炭出口贸易相关工作人员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是一种跨区域的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注重本区域内的经贸活动,更加注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及时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三)煤炭出口贸易相关税收的制定要合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针对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出现的税收不合理现象,我们要结合当前煤炭行业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在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中,税收对贸易发展影响重大,税收的制定一定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使企业真正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并且税收改革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通常各个国家颁布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的常用方式。我国采取的取消炼焦煤、焦炭出口增值税退税以及其他煤种降低退税率的举措,目前已经产生一定效应。山西省在采用税率方面,除满足国家规定的税率范围外,一定要结合本身发展的情况制定。

(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研发新型煤炭开采设备。山西省出口的煤炭量不断下降,为稳定山西省煤炭出口量,我们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山西省煤炭在开采过程中的浪费率。减少煤炭的浪费量,我们可以从技术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在当今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技术竞争越来越重要,我们应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开发使用新型煤炭开采设备,提高煤炭开采质量与效率,从而增强煤炭开采量。只有在效率与质量上有所提高,我们才能在煤炭出口贸易中处于不败地位,增强竞争力。在研究新型的煤炭开采技术时,我们要注意技术的应用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其适用本地的煤炭开采。研发新技术需要我们积极地学习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不断开拓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仇兵奎.山西煤炭产业政策演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冯江华,王峰.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格局与山西煤炭出口战略的选择[J].能源基地建设,1997.2.

出口贸易经济篇(4)

随着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发现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文章首先选取合适指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描述了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对模型方程进行识别后,利用我国2000~2011年相关数据,通过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方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呈现相互促进的现象。

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出口;经济增长;联立方程模型

一、引言

随着科技大发展,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从2004年的165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156亿美元;到了2009年,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下跌到3769亿美元;到2011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达5488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也不断提高,因此探究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目前已有的相关贸易的研究中,大多数是以我国外贸出口为研究对象。有关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实证研究还是不多的,在探究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文献中,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贺骁、廖维琳(2004)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做了简单的因果分析,认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赖明勇、周杨(2005)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板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对东部经济拉动效应已经很显著,中西部地区仍以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该两个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而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为负。许统生、涂远芬(2006)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高技术产品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王莹(2008)以2001年第三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为统计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来,高技术产品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便会增加0.52个百分点。上述关于高技术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首先,大多考虑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没有考虑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由于经济增长与高技术产品出口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采用单方程经济模型,易产生变量的内生性偏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方程模型(联立方程组模型)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为了方便计算,多数研究只是分析了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关系,而其他的控制变量则没有包括在里面,本文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基础上,分别建立高技术产品出口方程和经济增长方程,并使用联立方程模型来分析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三、计量模型

对于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指标,本文采用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衡量;对于经济增长指标,与大部分文献相同,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水平。基于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有: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GDP)、外商直接投资(FDI)、高技术企业数目(HTE)以及R&D人员数量(RDP)。将上述变量考虑进去建立如下的计量方程。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证实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变量决定: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HTEC)、居民消费支出(TC)、政府财政支出(GOV)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本文采用包含两个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探究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通常使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这两种方法既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又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本文的联立方程模型属于过度识别,故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最为合适。文中研究时间是2000~2011年,本文对涉及价值量的数据均利用2000年为基年的GDP平减指数消除价格波动后获得。用Eviews5.0软件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所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方程(1)的参数估计结果中所有系数的估计值均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变量GDP和HTE的系数估计值为正数,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技术企业的个数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有正影响。然而,变量FDI和RDP的系数估计值为负数,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和R&D人员数量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有负影响。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方程(2)的参数估计结果中所有参数估计值都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变量HTEC、TC和FDI的系数估计值为正数,说明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正影响。然而,变量GOV的系数估计值为负数,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有负影响。方程估计的R2=0.999,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6.模型结果的分析从上述估计式中可以看出,方程(3)中GDP的系数为2.1156,方程(4)中HTEC的系数为0.085,两者均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的正向影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的保证以及有利的国际地位支持,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而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再次推动经济的发展。对方程(3)的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出:高技术企业的数目HTE是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高技术企业的数目越多,一方面企业间的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研发出新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一地区的企业数目增加,有利于形成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益,极大促进了企业提高研发能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外商直接投资而起到积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侧重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阻碍了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研发与生产,生产技术落后的产品,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导致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范围狭窄;R&D人员的数量RDP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同样存在消极的影响,说明我国现有科技人员的数目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由于科技人员数目众多,人员混杂,政府以及企业的人员管理能力不强,导致R&D人员缺少研发的积极性,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并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要求,这也是阻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对方程(4)的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TC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对我国的GDP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说明居民的消费越多,外商直接投资越多,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而财政支出对GDP的增长存在消极的影响,政府收入的在不断增长,带动政府的支付也在不断增长,但财政收入的过分增长并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帮助作用,而是阻碍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模型的详细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高技术产品贸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得到以下启示。第一,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在技术领域缺乏创新的人才,我们需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引进高技术人才,不断改善高技术人才的工作环境,如开展各种出国培训、增大业务交流,企业在选用人才时,大多只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工具之一,没能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争取做到企业大发展带动个人的发展。第二,企业在利用外资时,首先应当引进国际最好的技术和设备,要以自主创新为发展道路,掌握并拥有更多的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尽量减少对外商投资的依赖。第三,资金对一个新兴行业来说相当重要,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高技术产业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技术产业建立专项计划,建立相关的资金筹集渠道。因此,企业应明确制定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适应市场,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而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骁,廖维琳.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04(05).

[2]赖明勇,周杨.高技术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及外溢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08).

[3]许统生,涂远芬.高技术产品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J].统计研究,2006(05).

出口贸易经济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关税;出口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策略

收录日期:2014年3月31日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与内涵

ECO是低碳经济的简称,它指的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创新技术、制度、产业等多种方式,发挥一切可能的方法降低消耗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使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共同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双赢形态。

首次意识到了低碳经济重要性的是哥本哈根会议,这是一个转折点。2011年,在南非的德班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17次缔约方会议,此次会议继续推进了《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并且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这是全球的气候协议书,它确立了国际的减排机制相关构架,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对于低碳经济,我国也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响应。于2013年11月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首次设立了“低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主题展览”其设计风格是将中国的哲学传统文化的元素融为一体,成功地展现了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精神。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鉴于碳关税的政策,我国低碳出口面临更高门槛。国际上对耗费能源高的外贸成品排出的二氧化碳征缴特别的税收,这就是碳关税。其本质上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世界的制造基地是我国,在低级的产业中,资源的密集型、能源的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占巨大比重,这就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也付出了相当大的环境成本。我国在2008年对美国出口的机电产品高达1,528.6亿美元,该数据显示我国机电产品总额的31.5%都出口到了美国,这是我国向美国出口的总额的60.6%这么高的数据预示着如果我国要想跨过这一个绿色贸易壁垒,低碳化是必然的选择。

(二)鉴于我国的国内环境,碳的交易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却大大增加了我国碳的排放量。所谓的碳交易就是一方购买的合同向另一方支付,从而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这是一种减少排放权的行为。国际间于2005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从而让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受到了严格限制,而且再次基础上还规定了每个年份都要达到的碳排放量的目标。但是,我国碳交易市场仍然处在萌芽阶段,因而就使得那些低碳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的增加。我国在有些产品出口方面受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出口限制,从而使得我国出口的产品在国际间的竞争力大大下降,出口数量因而也相应下降,这样就给我国对外贸易招来了很坏的局面。

(三)鉴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向低碳出口的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是经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大障碍。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给不发达的国家提供技术转让,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中国主要还是依靠引进商业渠道的方式来克服技术滞后问题。我们拿高效的技术作为一个例子来看,对于一次性的经济体的能源投入,发达国家的转换效率达到了45%,但我国却只达到了35%,鉴于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手段是科学技术,而自主的技术研发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低碳出口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有效地调整贸易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第一,国家应进一步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坚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的动力,自觉地提高独立的创造性,防止盲目的投资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企业要加强与国外相关企业国内企业的协调与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缩短与国外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在依靠政府通过宏观的经济方法协调、管理的同时,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从而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体系参与国际市场。第二,通过对实体的经济注入资金,从而实现以资金为导向,可以进一步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的企业,这样就可以一步步改变我国目前以劳动的密集型、资源的密集型为主要的出口状况,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它的附加值,提高出口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逐步减少受制于国外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的现状。第三,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服务贸易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新的增长点。提升我国整体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给服务贸易注入更多的高科技,加快发展电子的商务,从而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水平上,都能使得我国对外的服务贸易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有效地提升绿色产业。最具有潜力的碳交易的是我国,但对于碳交易我们却缺乏话语权。如果不能够了解国际上低碳贸易的有关规则,我们的企业将要受到严重的损失。科学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因而目前我国建立了激励机制,所有的企业都被鼓励进行低碳的创新技术。根据《京都议定书》,在CDM的体制下,受到二氧化碳的额度制约的企业和政府,可以以技术的转让、资的金投入和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于减少碳排放的项目进行合作,从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这就为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建立相应的低碳经济法制机制。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面,我国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我国现在的立法工作有《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企业现在考虑的仅仅是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成本,因而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改变企业目前的想法,使企业认识环境成本也是企业应该纳入到效益评价体系中的因素。当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高于标准时,我国应该充分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该协议规定了非歧视原则,防止我们国家的货物被一些国家执行更多的检查,同时应该及时向WTO申请技术上的帮助,从而可以有效地缓冲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企业所造成的压力,更好地适应国外技术性的措施要求。但是,虽然低碳经济要依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制订一系列的方案,只有这样国内国外的互相合作,才能够达到低碳经济所要求的状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Z].2008.10.29.

[3]李禾.我国企业应参与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规则[N].科技日报,2008.3.25.

[4]朱棣文.能源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R].2007.

[5]梁优彩.京都议定书生效我国经济将受到影响[J].中经要报,2005.7.

[6]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7]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出口贸易经济篇(6)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

一、引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市场活力,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更为深入地融入国际分工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更能突显出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稳步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深层影响仍未消除,但世界经济已经逐步回暖,国内经济势头良好。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各具比较优势,这也大大激发了各国间对外贸易的活力。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是迅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由表1分析可知,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5521.7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45502.9亿元,增长了43倍。其中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2969.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41166.8亿元,增长了46倍;进口总额从1990年的2551.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4336.1亿元,增长了40倍。

除1998年和2009年进出口总额稍有下降以外,1990年至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加。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出口贸易增速仍快于进口贸易的增速;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同比增长幅度不大,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规模都较为稳定;201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4.55万亿元。总体来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比较乐观,增速平稳。

三、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投资、出口、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深入的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综合国力明显提升,跃居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也稳步上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人均收入持续性的上涨。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示国内经济增长情况,以GDP总值衡量我国的经济规模。1990年至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87万亿元增长至68.26万亿元,增长了35倍。尽管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GDP总值仍稳步增长。如图1所示,我国GDP总值是逐年增长的,这也说明我国的经济是一直增长的。从图中分析可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五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幅度波动较大,2011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回暖,我国经济增速又趋于平稳,增速在10%左右;但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2015年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从1990年至2015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都在迅速增长。随着经济规模基数的增大以及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990年的29.58%上升至2006年的64.36%,又降低至2015年的35.96%,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促进了各国之间商品的流通,优化了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置。对于我国来说,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尤其是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可由支出法计算,即Y=C+I+G+X-M。直观来看,出口X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因子,进口M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减量因子。但根据实际情况,进出口贸易使一国融入到世界分工的大体系中,从而优化世界资源配置,各国一方面由于国内专业化的分工提高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销售市场由国内市场扩大为国内市场加国外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增加一国规模收益。

(1)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专业化和细化。对于我国来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使得我国的生产资源流向竞争力强的生产部门,扩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企业实力的壮大能够推动企业内部的生产创新和资源优化,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

(2)一国的出口可以直接增加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增加国内就业机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时可以吸引外资投入,使资本进入我国市场,加速国内资本积累,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3)一国的进口即为另一国的出口,另一国出口的增加,该国的国内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又D向从他国进口,如此循环,不仅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贸易国的消费者福利。另外,一国的进口还能创造有效需求,将国内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的消费支出,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2.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我国经济规模,以X表示出口规模,M表示进口规模,T表示进出口总额。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与GDP总值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立下述三个模型,分别分析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1)建立模型:LN(GDP)=α+βLN(T)+γ,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γ为随机误差项。运用eviews3.1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分析结果:

由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可决系数约为0.98,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7,可以判定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进出口总额的t统计值为30.89531,t检验通过。F统计值为F=954.5201,大于F(1,24)=4.260,回归方程显著。T系数为正表明,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为正,与实际情况相符,经济检验通过。因此,此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建立模型:LN(GDP)=α+βLN(X)+γ,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γ为随机误差项。运用eviews3.1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分析结果:

由回归模型分析,模型可决系数为0.96,拟合优度较高。进口总额的t检验通过,且系数为正。回归模型F=604.47,大于F(1,24)=4.260,显著性检验通过。模型分析结果符合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

通过回归模型可分析出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被长期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进口的增加会降低GDP,但换个角度来说,进口贸易一方面能够刺激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内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五、以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行出口导向政策,国内投资和出口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危机深层影响的扩大,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考验。利用进出口贸易来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至关重要。

1.继续扩大出口市场

出口贸易的开展使得国内企业拥有比国内市场更大的市场,即国内市场加国外市场。消费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国内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消费群体的扩大意味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追求更加异质化,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争取消费市场。因此,扩大出口市场不仅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还能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国内企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有效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我国长期推行出口导向政策,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但多以商品总量的扩大为出口贸易增长的支撑,粗放型的出口方式加剧了经济发展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优化出口贸易的结构,将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2.适当扩大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同出口贸易一样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进口商品能够激发国内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市场的补充在提升社会福利的同时还能够弥补国内资源,有利于更多的国内资源用于市场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工作,促进国内生产的专业化和细化。

进口贸易也是国际分工发展的一部分,技术引进结合国内研发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使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应鼓励自主创新,将技术引进与国内研发相结合,开发更高端的科学技术,从高科技产品的末端环节走向领先环节。另外,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战略性资源的进口能够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可以适当的扩大进口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

3.完善贸易保护政策

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各国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必须建立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完善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把握好我国的开放度。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逐渐盛行。在国际新环境下,我国也应当完善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努力学习和利用相关国际规则,通过多边对话机制减少同他国的贸易争端摩擦,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马二霞.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

出口贸易经济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 出口贸易 影响和对策

引言:

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影响到各国贸易的出口,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种趋势。我国目前的贸易出口大多以能源消耗为主,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自身特点,因此,加速转型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加大我国高碳企业产品出口成本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快速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拟定“碳关税”计划,例如:法国自2010年初宣布对没有建立同欧盟等发达国家一样的环境立法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美国也将从2020年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碳关税”。因此,中国从保护自身贸易出口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形成了一种贸易壁垒,如果这一计划在欧美及所有发达国家中实施,将不利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对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而言,中国大量的高碳企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等能源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成本必将上升,损害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经济利润。

(二)增加我国贸易出口难度

目前世界提倡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贸易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催生出如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排放技术壁垒等等一系列碳壁垒,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增加我国贸易出口壁垒,加大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难度。我国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出口产品的特点主要是以“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为主。据以往的数据显示,我国能源的消耗量是美国的,但我国一吨煤所产出的效率仅仅是美国的28.6%。由于我国大量投入能源的建设,加剧了本国的环境污染,再加上伴随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壮大,GDP总值不断上升,贸易顺差也持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顺应低碳经济无疑会加大我国出口贸易的难度。

(三)改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模式

我国以往的对外贸易出口模式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然而这种出口导向型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一旦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商品出口结构有以下几种改变。

1.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就目前我国出口商品企业来看,主要是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工业、金属制品业等,这些全都是对环境污染高的行业。由于我国工业生产技术密集程度较低,工业出口商品结构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加大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来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2.出口份额的改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必然会朝着低碳经济的要求进行出口,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中,建材、钢铁、化工等高碳产品必定会因为受到各种碳壁垒的阻碍而无法进入到国外市场。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出口也是一种资源的出口,从前我国各项指标来看,我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如果通过以消耗能源的方式进行贸易出口,长此以往下去我国资源将会不堪重负。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将改变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

二、根据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产业结构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型发展模式并逐步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经济发展方向。中国要想追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脚步,就必须要调整其出口产业结构中的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出新型的低碳产业体系,以碳关税为发展契机,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例如:在出口服装贸易时,减少高碳能和高排放的产品出口,政府积极鼓励国内各大出口企业引进低碳原料来进行产品生产,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从而占领贸易出口市场的优势。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建成以降低碳排放量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以此来应对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和进行的碳关税政策,优化和调整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产业机构。

(二)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低碳经济条规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势中,我国要想提升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不仅要改变自身的出口贸易产业结构,还要将本国的法律、制度、理念等方面逐渐向低碳经济所要求的方向靠拢。同时,我国也要积极参到发达国家对低碳经济条规的的制定以及新技术的研发项目中去。

另外,我国在参与国际就低碳经济制定相应条规的讨论和制定条规过程中,要结合本国国情出发,应与发达国家制定出“共同承担但有区别的责任”,争取主动权,维护自身的利益。在面对碳关税的问题上,我国应该保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在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加快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完善本国的低碳技术应用,加强与国外间就低碳经济的交流,最终确立一套在减少碳排放量的前提下对本国有利又对出口贸易影响较小的碳关税征收标准。

结论: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只有在顺应低碳经济的条件下,积极应对发展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挑战,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以往的出口贸易结构,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才能增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水平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 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38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