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统计学笔记

教育统计学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3 14:46:43

教育统计学笔记

教育统计学笔记篇(1)

STEM的核心是跨学科学习,具有跨学科、综合、整体、终身、面向未来等特点,它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目标、基于场景的学习。因此从课程的视角构建STEM教育,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学习者之间有效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样学习者就很自然地被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在“统整项目课程”顶层设计时就引入了STEM学习理念,以“学科STEM”的视角进行统整式课程改革。我们以“学习空间”设计的视角,建设“STEM学习工坊”,为学生能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统整式学习奠定基础。目前,我们在实践中主要以“笔记”和“课程设计”两个视角进行基于学科的STEM课程实施。

“笔记”是一种创感式的记录方式,运用语音、视频、绘画、设计、文本等相融合的方式,以互联网作为载体分享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不同学科的“笔记”记录方式是有差异的,这主要是由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这种多样化的笔记记录方式,可以很自然地把各学科深度关联起来。目前,孩子们主要以“自然笔记”“数学笔记”“阅读笔记”“课程笔记”等方式进行统整学习。例如,数学学科,我们以“数学笔记”的方式统整,培养学生多学科素养。“数学笔记”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来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来阐述数学问题,用社会化语音技术“糖堂”等软件作为媒介呈现数学思维,也就是“数学+美术+语言+技术”。在数学语言表达过程中,学生把那些“听懂的”或“看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图画可视化呈现,让数学思维显性化,并用口语去描述、阐释甚至概括,用儿童的语言把数学知识表达出来,这样对数学知识理解会更深刻,同时绘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而技术运用为数学学习的群体智慧共享搭建了平台,师生在多向互动中不断提升。

教育统计学笔记篇(2)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天门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把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要求,在第十一督导组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两结合"、"两覆盖"的措施,确保学习教育达到两促进。具体作法如下:

1。学习内容上做到两结合:一是与干部在线教育结合。审计局按照"主学原文,学深学透,入脑入心"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印发了学习材料,并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在集中学习时间统一学习。同时,市审计局还按照市委组织的文件精神,要求领导班子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开展在线教育学习,做到每季在线学时至少达到10小时。二是与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相结合。要求全体审计人员认真研读中办国办去年以来连续的有厉行节约、公务接待等方面的规定,并将这些规定运用在审计业务中,切实把反""作为审计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和落脚,把民生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风向标。

2。学习对象上确保两覆盖:即交叉在外审计人员和在家的审计人员都要参与学习,做到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按照省厅统一安排,市审计局派出一个审计组共计6名审计人员在通山进行某专项资金审计,审计时间为期两个月,为确保外出审计人员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局群众办采取电话督导、利用QQ传递学习资料等方式,要求外出人同与机关人员同步学习,做好笔记并撰写心得体会。在家的全体党员干部每周四下午在局五楼会议室开展集中学习,局长亲自主持,班子成员轮流辅导。每位党员干部至少撰写1万字笔记。班子成员除每周二、四晚上集中学习外,有时还与机关党员干部一起周四下午学习。

3。学习效果上达到两促进:一是促进思想认识大提升。通过学习,全体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了""问题的危害性,并纷纷表示要切实树立起群众观,做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促进审计工作质量上台阶。市审计局注重在深化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效果上下功夫,要求全体审计人员把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做到重质量、重效益,要通过审计发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大案件移送力度,力争通过高质量的审计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大转变。

在这次教育实践过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典型:如副局长张昌宏,带领审计组在通山审计,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每天晚上自觉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将学习情况报告到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利用周六、周末在家自学,学习笔记已达到2万字以上。

教育统计学笔记篇(3)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10-0025-03

从研究材料中准确提炼成果、经验和观点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经常会遭遇材料庞杂、茫无头绪的困扰,不能有效地提炼材料,并最终影响研究质量。依样画瓢、浅尝辄止、以偏概全、一团乱麻和落入俗套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材料提炼中普遍存在问题。鉴于此,我们拟通过实例剖析这些不当现象,以期探寻研究材料提炼的有效策略。

一、依样画瓢

教师对研究过程作镜子式的实录,一一罗列,几乎未加提炼,如记流水账。包括哪个阶段做了哪些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等。因为缺乏理性的思考、效果的评述,没有经过“深加工”,无法形成自己的认识、见解和主张,从而导致研究价值与意义被低估。初次做课题研究的教师容易犯这个毛病。

【例1】某老师的《初中生创造性地摘录笔记的研究》报告,其正文提纲为:

第一阶段:1.学生摘录笔记现状的问卷调查;2.学生课堂笔记个案的比较;3.学生平常课笔记与公开课课堂笔记的对比;4.学生平常自学课文笔记与听课笔记完成质量的对比。

第二阶段:1.收集到的有关注意力、建构主义的理论等;2.阐述创造性地摘录笔记的理论;3.研究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阶段:1.监督、检查学生自主摘录笔记的情况;2.以几篇课文为例,收集多种摘录版本;3.总结。

【诊断】以上问题,主要是教师缺少教育理论素养与不善于总结提升研究材料所致。由于一线教师学得较多的是教学设计类理论,且常是模仿别人,很少接触前沿性杂志、源头性书籍,因而对其他的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不能迅速在案例、叙事等材料和理论之间找到链接。没有教育理论的观照,教师必将受实践本身的局限和个人狭隘的经验所限制,只能是将身边的教育事件如实地反映出来,对“为什么要这样解决,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依据又是什么”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理性的思考。教师在事后也没有查阅相关文献以追根溯源。长此以往,反思能力也就弱化了。

【矫正】紧扣“创造性笔记摘录”这个着眼点,把病例1提纲调整为:一、学生摘录笔记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二、创造性笔记摘录的理论依据;三、创造性笔记摘录实践操作:1.学生课堂笔记的个案研究;2.不同课型学生课堂笔记摘录的研究……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摘录笔记的策略:1. 2. 3. 4. ……

修改后的报告按现状分析、理论依据、实践操作和培养策略进行有序论述,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揭示规律、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一个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框架。

二、浅尝辄止

即对材料提炼不透彻,像煮夹生饭。尽管对材料有所提炼,陈述条理也清晰,但是仍然被一些材料的外部特征与联系所迷惑,仅仅是对事物的表象做平铺直叙,没有去探索事物发展的脉络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核心要素及结构关系),系统性不强、深刻性不够。

【例2】在工作中发现,每个教师申报的课题研究方案元素或有残缺、不完善,差异较大;也咨询过数位课题做得较好的教师,他们也不甚清楚其中的构成。于是,我们通过阅读教育科研方法书籍中有关课题设计的章节,检索大量课题设计的期刊论文,分析较为优秀的课题申报方案,在明白要“回答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比较,综合各方有益因素,摒弃冗余,系统梳理得出课题研究方案“十四种构成元素及参考排序”。然后按课题方案中十四种构成元素的一般顺序,对每种元素分别进行论述,形成了《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下称《方案设计》)的第一稿。由于文稿结构松散、疲沓,构成元素彼此关联不紧密,中小学教师对课题方案设计仍是无所适从。

【诊断】显然,《方案设计》第一稿中对十四种构成元素的归类只停留在现象分类的水平上,没有使大量的材料脱离表面的具体形态,上升到抽象的层面,对材料的“认知”和“分析”不足,自然不能揭示材料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研究目的不明晰,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糊里糊涂,也就自然抓不住材料的精神实质(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一种倾向、一种意图或者是一种思想)。

【矫正】为使中小学教师在课题设计时有个可参照的操作模板,《方案设计》第二稿先是在前一稿已得的“课题研究方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构成元素、展开时序”表中,“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再插入与之对应的设计“意图指向”;然后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十四种构成元素分别归入“背景新、主题清、任务明、道可行”之中,并逐一展开论述;最后呈现“课题设计的思维导图”作为整个总结。这样各个方面关系被拢成一个整体,其中的发展趋势一目了然,全文结构严谨、前呼后应[1]。

大凡依据材料提炼观点都需要“概括─归纳─提炼”的思维程序:⑴概括,即选准角度,排除干扰,抓住要领,概括叙述材料内容;⑵归纳,即在概括基础上,由现象到本质,辩证地总结蕴含在材料里的一种思想(道理、倾向与意图等);⑶提炼,即对“归纳”的再思考、再升华。这三步,对于准确提炼观点,不失为一种巧干。

三、以偏概全

即对材料提炼不完整,存有片面性。教师对材料缺乏通盘考虑、整体构思,只关注细枝末节、局部细微,没有理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没有把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某个材料的处理有机结合起来,结果产生偏见或流失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达不到“窥一斑而知全豹”。

教育统计学笔记篇(4)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volution

――Integrated System of Education

Li Zhongsen

(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Economic College,Fuzhou350016,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ncreas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ow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education,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analysis and then reveal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nd digital integrated system in-depth consideration,the idea of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systems.

Keywords:Educ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gration

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学工具也随之推陈出新,出现了现在的教学一体化系统,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学设备从黑板到环保白板,到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发展到教学一体化教室,教育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技术革命。

一、黑板是知识展示的重要舞台

黑板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很长的一段时期都是作为主要的教学设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教育学》中说:“所有的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眼睛。课堂板书,就是让学生“看”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黑板进行教学板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随时将精要的知识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学生看个明白,可以消除学生的误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录。一本书,一只粉笔,谈笔之余,挥手之间,就能将学生带入一种奇妙的境界,这曾经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形象的描述。在黑板时代,粉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粉笔,黑板也就没有了它的用武之地。粉笔和黑板,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平台。人类的教学工具,从早期用木炭来写字,发展到用粉笔,再到后来的微尘粉笔,人们不断地更新技术,以发挥黑板的最大效用。但我们不可否认,粉笔在使用过程中确实造成粉尘污染,给教师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研究新一代可以代替黑板和粉笔的工具,成为当时教学技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技术进步,普通白板和油性白板笔的出现,使黑板带来的粉尘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序的解决。普通白板的造价不高,各行各业都有能力使用。油性白板笔在白板上书写方便。但是,长时间使用的白板容易老化,油性白板笔在白板上写完字后很难擦干净,这些缺点使得普通白板笔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电子白板实现互动式教学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白板。这种白板与普通白板不一样,是一种环保型白板。电子白板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应用计算机和投影机技术,来实现无纸化教学的电子设备。电子白板由普通白板发展而来,最早出现的电子白板为复印型电子白板,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的需要,后来出现了交互式的电子白板。

复印式电子白板又称“立式手写复印机”。其功能在于可将电子白板上书写的内容进行扫描并打印出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比复印式电子白板更先进,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电脑、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具备和超越黑板的所有功能,包括随意书写、画图、批注重点,并且可以使用或编辑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无需粉笔或鼠标

教师和学生只要用形状像粉笔的白板笔甚至手指,就可完全替代传统粉笔的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粉笔产生的各种危害,又节省了资源,全面实现健康、环保、节能的教学模式。

(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

教师在备课过程都会把课程进行设计,然后做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播放讲解。但使用传统的电脑鼠标或键盘,无法很好地实现上课过程中标注。电子白板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并且可以随时书写或标注。教学过程可以轻松保存成教学录像发给学生,学生无需再边听讲边做笔记,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研究教学录像,提高教学水平。

(三)强大的计算机多媒体工具

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视听效果,电子白板中的拖放、照相、隐藏、拉幕、涂色、匹配、即时反馈等功能模块,这些精彩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交互式电子白板,跟传统的教室和多媒体教学相比,具有技术优势。表现在:一方面,与传统教室相比,彻底解决了粉尘污染,但保持和延续了黑板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与多媒体教室相比,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老师因为要操作电脑,大多坐着授课,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通过电子笔完成标注、修改等操作,写出推导过程等,形象生动。老师可以把白板上显示的内容保存到电脑中,回放并分发给学生,解决了学生因为抄笔记而无法专心听讲的问题。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

三、多媒体技术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黑板和白板外,现在的教学资源还包括教案、学案、声音和视频等。现代教育方式也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地方,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点。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案是手写的,既费时,而且比较古板,无法将知识点形象化,这样就使得教师的创造力无法在教案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的教案都采用电子化教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利用图表、动画演示等,把知识点用电子化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学案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逐步发展的产物。过去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做笔记。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率,而且学生也没有办法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都一一记录下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课,以及过去教学的经验,制作一份学生学习用的学案。当然,学案并不是教材,它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的梳理,以及难点的解释,可以帮助学习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教室中不再单纯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声音,讲解知识点时可以用声音来展示,效果会更好。比如:在现代商务类、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用磁带来播放;商务谈判课程,把某著名公司的商务谈判过程用声音表现出来,这样既逼真,又有说明力。

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某种操作的过程制作成视频。既可以上课时用于演示,也可以把视频传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巩固知识点。

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进程中,也发生着巨变。现代教学的资源不再局限于文字,而出现了电子教案、学案、声音、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出现,对我们的教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注重互动性。

四、教学一体化系统的分析设计

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在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对教学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教学环境要能够满足声音、视频、电子教案、道具等教学资源的需要,让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学一体化系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能立足教学现场、解决教师备课上课的一体化效率工具,成为当前信息技术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教学一体化系统定位于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效率,紧紧围绕教师在各教学环节的需求,提供给教师有效、简单适用的备课工具,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资源与指导;在上课时提供给教师丰富的互动工具及学科工具,让其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魅力;在课后的考试测评环节提供给教师智能高效的测评系统,减轻工作负担。以课堂教学应用为核心,实现教育数字课程与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软件与教学方法的高度整合,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从工具到内容到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教育信息化常态应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根据现代教学的需要,我认为教学一体化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一)教师教学客户端

实现教师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复习以及延伸阅读的需求,支持电子白板;自主格式的教案、学案、课件的导入、编辑、;数字教材阅读;课后练习编辑;在线答疑;远程资源检索下载等功能。

(二)学生学习客户端

实现学生课前预习,课中上课,课后复习以及延伸阅读的需求,支持电子白板;自主格式的学案、课件的播放;课后练习答题;数字教材阅读;在线答疑;远程资源检索下载等功能。

(三)教学资源平台

支持多种格式资源的分类存储管理;支持网络商城功能;支持积分消费或网银第三方支付等消费方式;支持基于角色权限的资源访问管理;支持资源审核流程;支持资源评分等功能。

(四)教学测评平台

支持题库管理、组卷;在线答题批改;成绩查询和成绩统计报表等功能。本系统只有具备了以上的几个功能,才是真正的教学信息化,实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教学硬件与软件的协调统一、教师与学生的协调互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一体化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此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

五、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也为教学从课堂更好地延伸到课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学一体化系统除了完成好课堂教学所必须承担的任务,还应该具备课后学习功能,即在线学习与互动交流的平台,彻底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除了为正常的课堂讲授教学服务,还必须为远程教学提供资源,真正把教学的硬件、软件做到最佳的整合,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教学一体化系统的出现,必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人性化、更形象化、更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马义昌.绿色水泥“黑板”――新世纪的环保黑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4

[2]孙莹,吴磊磊,黄照翠.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6

教育统计学笔记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习惯培养;问卷调查

一、高中新生化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为了解我校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情况,我设计了下面的问卷调查表,从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对待错题习惯等方面设计一个表格并作统计,于2011年10月底以三个实验班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63名学生,发出163份卷子,收到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98.7%。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习惯调查统计表

现状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自主学习。而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我校大约63.4%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竟是为了应付高考,仅有10.2%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

现状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习惯如预习、听课、作业等情况,调查的结果更是令人担忧:只有3.7%的学生会预习,16.3%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5.9%的学生积极发言。在是否主动去记化学方程式一栏中,56.9%的学生因为考试或听写才去记忆,13.7%的学生不去主动记。我们虽然是省级重点中学,招收的都是本区内最优秀的学生,但由于初中与高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意志力不够、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等,造成学习中出现“吃夹生饭”的情况。因此,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成绩,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更能逐步培养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受用终身。

二、对策与建议

对策一: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

作为高一化学老师要认真钻研初中科学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对策二: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差异,而不是智商上的差异。因此在起始年级建立学科学习的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学习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检查和落实。

对策三:培养独立作业的习惯

到了高三,我们还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会出现因为答题不规范、审题不仔细而丢分的现象。我曾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过统计,答题不规范、审题不仔细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我们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实在太多,各门学科合在一起,学生根本完成不了!在学生中这种应付做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带来的危害很大!

对策四:培养整理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好课堂笔记对于加强记忆和理解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记笔记要有一定的方法,课内和课外要有区别!我主张课内笔记记书本上,自己会的不记,课本上有的不记,不重要的不记,只记关键与要点,记新东西,把主要时间用在听课和理解教学内容上。课后要认真整理好课堂笔记,学生整理课堂笔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忆、理解、归纳和查漏补缺的过程,通过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可以帮助记忆,加深理解。

对策五: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错题是最好的资源。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产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从错题中可以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快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对策六:形成及时记忆的习惯

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也不可能形成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肯记、善记,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通常有:(1)有意义记忆,即理解基础上记忆;(2)有序记忆,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步骤进行记忆,可以加深记忆并防止发生遗漏。(3)点面结合记忆,记规律、记特殊、记反例。同时,也要懂得对暂时不能理解或本身无意义的数字、符号进行记忆是正常的、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生吞活剥。对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特别是高一化学第一册的化学方程式我们一定要强化学生记忆。

参考文献:

[1]竺丽英.新课程高中生化学学习习惯差异研究.化学教育,2008(12).

教育统计学笔记篇(6)

【关键词】SPSS;因子分析;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28―04

一 引言

因子分析作为教育信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种,旨在“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众多样本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且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样本的大部分信息,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1]。因此,本文通过对学生的成绩作因子分析, 从而对教育技术学的课程设置在总体上有所把握,分析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调整建议,以满足社会的需求。SPSS统计分析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处理社会科学问题的功能强大,本文采用其作为分析工具。

二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本校2004级教育技术学本科64位同学的七个学期的29门专业课的成绩为研究对象, 由于专业课(指标数)开设的较多而学生数(样本数)较少,这样不利于因子分析的效度,因此在正式研究之前先用到了若干次因子分析,这样就减少了一些课程,只剩下六门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前若干次因子分子的过程略)。最后对六门具有典型性的课程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这六门课程分别为: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育传播学、教育电视系统,在本文中分别用x1、x2、x3、x4、x5、x6表示。同样根据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其原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了因子分析。

三 因子分析[2]

1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716,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可以认为这些样本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位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2 因子分析的共同度和对总方差的解释

变量共同度Communalities是表示各变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公因子所表示的程度。通过因子分析的共同度表2看出除了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共同度为0.750较低以外,其他的都在0.77到0.87之间,且有一半都在0.8以上。可以认为因子能够解释各门课的方差。但教育技术学导论这门课的共同度较低。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专业课程,为何提取的公因子对教育技术学导论这一变量的共同度会偏低呢?笔者认为,一方面可能是数据有限的原因;另一方面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课――教育技术学导论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

(1) 本校在该届将教育技术学导论这门课程放在学生上大学后的第一学期讲解,由于学生刚入大学对学校的环境和学习情况有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一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特别是有些枯燥的基础理论课,学生们的学习与主动记忆的热情不高,导致分数不理想。

(2) 由于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没有学习任何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就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强。也就是说没有学习教育学,在学生们的长时记忆中就没有与教育学相关的“图式”,在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时就显得很默然。

(3) 据笔者了解教育技术学导论的上课形式多为听讲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一是教师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之间认知负荷的差异;二是学生不能有效地使用认知资源、认知容量,学生能够施展的认知策略非常有限,这些都不利于信息的内化。

鉴于此,笔者认为:第一、可以在教育技术学导论这一课程开设之前先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专业理论课程,如在第一学期开设教育学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按照认知负荷理论的观点,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其益处。也就是学生在学完教育学基础理论之后,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长时记忆中就会存储与教育学相关的“图式”,此时再去学习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如教育技术学导论,如在短时记忆中涉及到教育学相关的知识,那么就可以将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图式”调出,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新知识,从而可以做到知识的逐步掌握。而本校在该届未设置教育学与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笔者认为有其不合适的地方。第二、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共同度较低笔者认为和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稍少有关,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基础理论的扎实牢固是必要的,而本校所开设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课有些少,需补充像教育技术学这样的核心专业课。第三、理论课教学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多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教育技术学的含义。比如可以分成小组学习其中的章节,然后每一个小组出一位代表发言,讲述学习的过程、收获及体会。也可以配备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的课件制作与审美能力。

从表3中可以看出旋转后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8.831%,而前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241%,也就是说三个因子解释了原变量的81.241%的信息。认为这三个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信息。

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3]

为了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了方差最大旋转,得到了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公因子1由教育传播学、教学系统设计两门课程决定,命名为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主要是有关教学设计的能力。公因子2由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两门课程决定,命名为:教育信息处理的能力。公因子3由教育电视系统、教育技术学导论两门课程决定,命名为:媒体开发的能力。从分析结果来看可以说这三个因子是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七个学期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

根据李龙[4]教授的观点“教育技术学的本科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有以下六点:教学设计的能力;教育信息处理的能力;媒体开发、应用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研究的能力;管理的能力”。以之对照我们以上分析的结果得出的三个公因子也包括在应具有的六种能力里面,但缺少构建和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教学。笔者认为,构建和维护物态教学系统这一能力对于教育技术本科生将来参加工作是必须的,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安排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次使学生具有科研开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备开拓创新精神也是本科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必要专业素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需注重此问题的考虑。另外,虽然管理能力是与平时参与组织工作自我锻炼密切相关的,但也可在教学当中适当的涉及,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社会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前面我们研究了原变量与每个公因子的线性关系,最后我们就需要了解每个公因子与原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将公因子表达成各变量的线行关系,见表5因子得分矩阵,即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据此可以得到下面的因子得分函数:

F1=-0.182*x1+0.527*x2-0.34*x3+0.659*x4-0.42*x5-0.232*x6

F1=0.672*x1+0.010*x2+0.539*x3-0.197*x4-0.061*x5-0.123*x6

F3=-0.113*x1-0.140*x2-0.071*x3-0.124*x4+0.492*x5+0.775*x 6

而由因子变量的协方差矩阵(略)可知这三个因子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除对角线上的元素值为1外,其他均为0)。到此,我们就做到了对变量的“降维”,且对新因子的含义有了一定的把握,对其组成也有了相应的量化指标,也就是每个因子都可以由各门课程所定量的决定。

四 因子分析的结论

以上我们对本校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专业课做了因子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探究。综合以上所有的观点,分析研究认为: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总的来说达到了该专业的培养要求,而且据笔者了解本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是较快的,在短短的9年内,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层次不断上升,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研究生的跨越。但根据此次数据分析的结论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是存在一些缺失的。在本文第三节已有部分论述。

另外,根据笔者的访谈调查,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第一、在教育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可以补充远程教育学课程,因为它不但是教育技术学的主干课程,而且它对培养学生的教育信息处理能力是必要的。第二、在本科阶段学习教育信息处理课程是必要的,但笔者了解到本校所用的教材有些难度,要求学生得有比较深厚的数学功底,而本科阶段的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是较缺乏这种数学素养的,笔者认为要想进行这样的学习也可以,但要在开设这门课之前开设一门如概率学、统计学之类的课程。以有助于后续的学习。第三、教育技术学专业虽开设了较多的专业实践课程但学生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动手干活的能力不是很强,也就是学校提供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机会不是很多;“教育技术学师范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学校教育,所以办学过程中不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大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第四、从因子分析的整个过程来看,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有些散,也就是多而不精,学生毕业后所精通的专长几乎没有。第五、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能力也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虚拟科研项目,或者提供较简单的科研练习,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第六,在学习之余使同学们多参加一些学生工作,以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最后,正如南国农教授所说,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当代社会。因为笔者考察的是广西地区的教育技术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就该地区来说课程设置应体现本地区的特色。即本土化发展。例如首先要了解广西地区在电教工作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和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西部必须认真抓好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当然也给广西地区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那么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上就要体现这一任务,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五 结束语

本次分析调查仅采用本校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由于数据有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希望给教育技术界的老师和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当然更希望教育技术学的课程设置在广西乃至西部地区有更好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还需业界人士在更全面的条件下进行系统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傅德荣,惠敏.教育信息处理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5-138.

[2]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70.

[3] 牛裕琪,何平.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1,17(4):68-70.

教育统计学笔记篇(7)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培训机构;业务管理软件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12-01

1 业务系统分析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众多的业务中,核心的业务主要有: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

教学管理,由培训机构开设的培训范围决定,有的是面向成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有的是面向成人的学历教育,也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课外辅导,可谓门类繁多。那么一个培训机构开设的专业(学科)就是教学管理的底层设计。从培训业务的开展来看,根据师资力量和学员规模,综合量化确定开设多少个课程班级。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则包括完整的教学组织、教学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

教务管理,是培训机构日常运作的关键部分,包括招生、收退费、教师酬劳等方面的管理。

2 系统功能设计

结合教育培训机构的实际业务,笔者对业务管理软件系统做如下的功能设计,具体细分大致如下。

业务管理系统面向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用户,其核心的用户角色有:系统管理员、教学部长、教师、市场人员、教务人员、财务人员等。

系统管理员:从系统全方位进行管理,可创建不同账号,分配不同权限给到不同用户,上图中的系统管理部分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其他部分,根据实际需要,系统管理员也可参与管理。

教学部长: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总的管控人员,管控着本机构专业的开设,开班的管理,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他部分进行管理,其权限是全局的,在整个系统中作用很突出。

教师: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有相对灵活的教学时间,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学培训机构一般要求其完成对学员(学生)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习评价等工作。

市场人员:主要是面向潜在学员进行宣传、推广,并对客户沟通的情况予以记录,对接待客户过程中形成的意见或线索进行记录,以便促成正式的学员报名,其主要功能有:客户接待、招生管理、学员报名、学生档案管理等。

教务人员: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务人员,更多是组织教师、学员,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其主要功能有:专业设置(查看)、开班管理(查看)、排课管理、课时管理(查询实际的上课记录,并审核)、学生档案管理、转班管理、投诉管理等。

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学生报名、收费管理、退费管理、转班管理、教师酬劳管理、统计管理等。

3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可进一步做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可选择MySQL、MsSQL Server或Oracle等,根据软件实施的实际情况,可选择适当的数据库系统。本文以MySQL为例做具体设计。

基础数据部分包括以下几张表。

系统用户表、权限配置表、用户权限表、培训专业表、培训班表、教师档案表、学生档案表等。

业务数据部分包括以下几张表。

排课记录表、课时记录表、作业表、学习评价表、教学评价表、客户接待表、招生计划表、学员报名表、收费表、收费明细表、退费表、退费明细表、转班表、投诉记录表、教师酬劳表等。

其他部分表:

新闻栏目表、新闻表、系统配置表、文件资源表、系统日志表等。

下面对数据库表做进一步说明。

1)专业(学科)的开设是基础,每个课程班是基于专业(学科)衍生而来的,现实中一个“专业”可开设多个“课程班”,因此,“专业”与“课程班”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专业”表的主键作为“课程班”表的外键。

2)“报名表”是连接“课程班”与“学员”之间的关联表,理论上一个课程班可有多名学员报名,一个学员也可以报读多个课程班,因此,“课程班”与“学员”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3)“教师任课”是连接“课程班”与“教师”之间的关联表,理论上一个课程班可以由多个教师来教学,一个教师也可以教多个课程班,因此,“课程班”与“教师”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4 开发语言选取

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Java,.Net,PHP等web开发语言,也可考虑采用C++,VB,Delphi等桌面程序语言。考虑互联网发展的迅速,笔者建议采用B/S模式开发本业务管理系统,采用PHP语言开发。在中国,很多中小应用软件,都采用PHP编写,例如:Discuz论坛,SHOPEX电商系统均采用PHP开发。

结合本业务系统的设计,选用PHP的同时,建议采用smarty模板引擎,这样可以很容易做到业务控制层与展现层分离,符合MVC的设计思想。

5 网站服务器部署

网站服务器有很多选择,常见的有Apache,Tomcat,Nginx等,由于上面选取的开发语言是PHP,因此选择Tomcat是不适合的,而选择Apache或Nginx都是可以的。

如果选择Apache作为网站服务器,则通过修改htppd.conf配置,加载PHP模块,实现对PHP的支持。

如果选择Nginx作为网站服务器,则通过修改nginx.conf配置,加载fastcgi的模式,实现对PHP的支持。

6 结束语

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同时,在工作中参与了多个软件项目的开发,本文所述的软件系统是笔者主导设计研发的,目前已在多个教育培训机构中得到实际应用,反响良好。希望能尽自己微薄之力为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提供一点点思路,亦期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顾.交通银行账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隋泉.山东工贸职业学院招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3]冯利星.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网络共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4]张拓.供热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3.

[5]刘坤.森林景区救火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农业大学,2013.

友情链接